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好句大全

公务员申论必背佳句

【第1句】:求公务员申论中可通用的古文或名句

【第1句】:上者,民之表也。表正,则何物不正! (孔子)

释:作为领导者,是民众的表率。表率作用好,任何事情 也会好起来。

【第2句】:为人臣者,以富乐民为功,以贫苦民为罪。(汉.贾谊)

释:身居大臣位置的人,应该把使民众的富裕和欢乐当作自己的责任,把民众的贫穷和苦难当成自己的罪过。

【第3句】:大者不能,小者不为,是弃国捐身之道也。 (荀子)

释:大事不能做,小事又不去做,这是败坏国家和毁灭个人的道路。

【第4句】:乃知国家事,成败固人心。 (宋.王禹戎)

释:要知道国家的事情,成败都在于人心的背向。

【第5句】: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宋.范仲淹 )

释:政令畅通,人民团结和睦,各种困难就都克服。

【第6句】:位在十人之上者,必处十人之下;位在百人之上者,必处百人之下;位在天下人之上者,必处天下人之下。

(清.唐甄)

释:所处的职位在十人之上的人,必须把自己放在十人之下,职位在百人之上,必须把自己放在百人之下,职位在天下人之上的人,必须把自己放在天下人之下。

【第7句】:水浊无掉尾之鱼,土确无葳蕤之木,政烦无逸乐之民。

( 北齐 . 刘昼 )

【第2句】:国考申论考前必看哪些名言佳句

【为政篇】

【第1句】:“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多畏者必无踔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质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

性格急躁的人一定没有成熟稳重的见识,怕这怕那得人一定不会有卓越的远见,欲望过多的人一定没有慷慨大方的操守,喜欢侃侃而谈的人一定缺少实事求是地精神。

【第2句】:“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君子在国家安定的时候要不忘危险,国家存在的时候要不忘败亡,国家大治的时候要不忘变乱。强调当政者要有忧患意识,对可能威胁国家前途命运的困难和危险时刻保持警惕。居安思危,永不懈怠,兢兢业业,如此才能安身保国。“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坚持“底线思维”。

【第3句】:“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于不可救。”

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组织,生存和发展最主要的威胁,往往不是突如其来的重大灾难与变故,而恰恰是那些不易察觉、缓慢积累起来的倦怠与松懈。

【第4句】:“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治理国家就像种树一样,只要树根稳固不动摇,就能枝繁叶茂。

【第5句】:“为国不可以生事,亦不可以畏事。”

治理国家既不可随便制造事端,也不可胆小怕事。“生事”如无病而服药,“畏事”如有病而不服药。不可以生事,从小的方面说,是“治大国如烹小鲜”,不能朝令夕改;从大的方面说,是“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保持制度的稳定。而不可畏事,则是说,不能因为一些人对我们发展道路的非议和质疑,就缩手缩脚,甚至按照他们的想法改变我们的观点。

【敬民篇】

【第1句】:“计利当计天下利,为民当求万世名”

坚持正确的义利观,不求个人的利益得失,为国家和人民利益考虑,胸怀天下;

【第2句】:“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得到民众的拥戴就能得到整个国家,失去民众的拥护就会失去整个国家,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民心向背关乎国家兴亡。

【第3句】:“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

把人民比喻成可以照见治乱的水。现实中,不管是教育实践活动,还是更多其他工作,让群众参与、受群众监督、请群众评判,多照照群众这一面镜子,多比比群众这一把尺子,才能真正回答好“依靠谁、为了谁”的问题。

【第4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群众利益无小事,对老百姓来说,身边每一件琐碎的小事,都是实实在在的大事,对小事的处理中也有党性,有原则,有人格。

【第5句】:“砺操行以修德业,当自重;甘淡泊以守清贫,当自省;谋善举以泽众生,当自励。”

在其位,谋其政。党员干部应注重品质修养,淡泊明志,行善举,为民谋利,义利苍生。

【修身篇】

【第1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同时又以他人的过失为鉴,不重蹈其覆辙。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第2句】:“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祸患没有比不知足更为严重的了,灾难没有比贪得无厌更为深重的了。党员干部要谨防“贪欲”之害,洁身自好,清廉自律,不要干出“一失足成千古恨”的蠢事,更不能突破党纪法规的底线。必须经常反躬自问,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不断增强是非面前的辨别能力、诱惑面前的自控能力、警示面前的醒悟能力,不断提高慎权、慎独、慎微、慎友的自觉性。

【第3句】:“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看到善的行为,就唯恐自己达不到;看到不善的行为,就好像把手伸到开水中一样赶快避开。警示从政者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敬畏之心。

【第4句】:“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学好难如登山,学坏易似山崩。善的德和行,大多与节制、奉献、坚持有关,这要有更强的意志品质、更高的精神境界,因而显得尤其艰难。而恶德恶行,则往往会给人一时的快感和享受,因而引人沉迷放纵。

【第5句】:“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青年的人生之路很长,前进途中,有平川也有高山,有缓流也有险滩,有丽日也有风雨,有喜悦也有哀伤。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为了理想能坚持、不懈怠,才能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人生。

【第3句】:求公务员考试申论作文万能语句

您好,中政申论批改系统专家为您解答!

申论写作没有什么万能语句,您可以结合材料进行作答。加强平时的练习,经常做总结,以下是申论写作中经常用到的。

【第1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2句】:民生问题无小事,处处留心皆民生。

【第3句】: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

【第4句】: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需要。

【第5句】:民生为本、民生为重、民生为先。

【第6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第7句】:各尽其能,各得其所。

【第8句】:共建共享和谐社会。

【第9句】:恪守为民之责,常怀爱民之心,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

【第10句】: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

【第11句】:民心民意不可违。

【第12句】: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

【第13句】:以制度公正促社会和谐。

【第14句】: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解决弱势群体问题。

若仍有疑问,欢迎向中政申论和中政行测公务员备考平台提问!

【第4句】:求公务员考试申论作文万能语句

博大弘仕申论老师总结三个部分:结构,论证和语言。

【第1句】:文章是否完整,是否有标题、开头和结尾以及中间内容。

【第2句】:是否引用材料中的语言、例子。

【第3句】:第一段是否符合申论“三段论”要求(第一段是申论阅卷的重点)。

【第4句】:是否清晰明确提出正确、符合主流的论点。

【第5句】:是否采用正、反对比论证。

【第6句】:论证手段是否丰富(如:数字,归纳推理等)

【第7句】:论证逻辑是否清晰。

【第8句】:是否有标称性语言(如:关系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你可以点击图标,然后查阅公务员申论热点、范文、历年申论真题等等。

【第5句】:申论到底要背什么

郑岳峰老师强调的是,除了《人民日报》外,还可以看《半月谈》、《南风窗》、《中国新闻周刊》等。

但切记,读什么背什么,本身不是目的,也不能将背的东西堆砌到答案中去。重要的是,通过阅读积累,提高理论素养,从而用自己的理论素养,在材料基础上进行主观发挥,做到文章内容充实,有思想深度;《人民日报》也好,《中国新闻周刊》也好,哪怕通过“百度”搜索关键词也好,其实这些都只是我们增强自身理论素养的一种途径。

有的人总喜欢断章取义,自身理解能力有问题,逻辑性较差。郑岳峰老师强调的是如何用自身的理论素养和思想积累对材料进行思想深度上的提炼升华,对简单的材料进行内容的拓展发挥,或者超越材料之外发挥,强调大文章是硬币的两面,一方面强调立足于具体材料中的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避免凭空自说自话,保证针对性灵活性,另一方面是,需要在材料之外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郑老师的讲义我还留着呢,为了填补我们自身知识背景的不足,扩展我们的思想积累,郑老师申论中有一个专门的部分,社会理论与思想篇,专门帮我们加深思想底蕴,郑老师本人是难得真正有思想深度的老师,这些东西经他讲出来,既有思想性又通俗生动,然后老师又引导带领我们,如何从具体材料出发,进行主观灵活,视野开阔,富有思想性的发挥。

有人在故意抹黑郑老师啊,一个是郑老师是培训领域最强调思想性的老师,本人又是真正有深度的知识分子,又和具体操作结合得很完美。小人,躲在阴暗角落的别有用心的小人在故意搅混水抹黑郑老师。

再说,郑老师和华图没有关系呀,明显是别有用心,人家是一个独立身份的老师,大家听过课后,公认的大家专家。有人在搅混水啊,我是2014年浙江的考生,申论78分,怀感恩之心,而且我们都知道郑老师不喜欢上网,爱看书,是有思想有修为的知识分子,可能都不知道背后有人诋毁他,只能学生站起来了。

郑岳峰老师谈申论备考:(中国政法大学讲座录音整理版)注明一下,郑岳峰老师和华图没什么关系啊,人家是一个独立身份的老师,不要搅浑水啊。有同学问到,《申论》要拿高分,是不是平时多看人民日报就可以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背东西、读《人民日报》本身不是目的,《申论》既不是单纯的时政热点考试,也不是高中生似的写作文。

关键在于通过多读多背,形成自己的思想理论素养,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从而能够对所给材料进行分析提炼和主观发挥,写出有内容有深度的好文章。一练二看,不要本末倒置。

一.首先,练,要脚踏实地的多练真题,练思路技巧,练如何阅读提炼材料,练如何将具体材料与主观理论相互结合,各种申论真题都可以练,本质上都是相通的,而不是盲目的好高骛远的看什么、背什么。

【第2句】:看。

看,说得是,在明确材料是基础的前提下,多关注社会问题、政策理论,增强自身的理论素,除了消化咀嚼八大理论之外,可以看《半月谈》、《南风窗》、《中国新闻周刊》。从而用自身的理论素养对材料展开分析和主观发挥,写出有思想深度有实际内容的好文章。

第一期:郑老师申论备考(上) 文章简介:与其孤身一人与《申论》死磕到底,不如与郑老师赴一场相见恨晚的约定,明晰申论本质,让你在深夜里不再为它是什么而失眠苦恼。也许这就是缘分,注定的!文章内容:同学,你知道《申论》的本质是什么吗?是否社会上充斥的关于《申论》考试的各种传闻令你头痛不已、无法自拔?敲黑板,郑老师用三句话带你揭露申论的本质:【第1句】:申论是一种以给定材料作为基础的,分析驾驭材料的逻辑思维能力考试,一般设置四五道题目,第一题概述题,第四题大文章,中间的两道小题目;【第2句】:逻辑思路上主要是围绕着四大要素(存在的问题、影响意义、原因、对策)在变化;【第3句】:概括材料题:对材料进行客观忠实、简练的概括,内容全面、条理清晰的归纳,【第1句】:【第2句】:【第3句】:4;在这里,郑老师一并为你奉上大文章写作秘籍要领:在材料基础上的主观发挥和深度加工,既不能脱离材料,又需要对材料在思想上有所发挥。

例如,大文章,无论写成哪种文体,写作思路上要围绕着四大要素(存在的问题不足、影响意义、原因、对策)展开,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第1句】:要么是以对策为侧重点的决策型议论文(策论文);【第2句】:要么是以意义为侧重点的论证型议论文(政论文,论证为什么这么做,这么做的意义何在)。重点:【第1句】:作答以给定材料为基础;【第2句】:逻辑随四大要素而变化;【第3句】:概括要简练全面有条理。

思考题:《申论》的本质是啥?A. 申论就是单纯地概括材料 B. 申论就是套着模板写答案 C. 申论就是堆砌背诵的干货 D. 以上说法均有误 【答案】D 【解析】【第1句】:申论是一种以给定材料作为基础的,分析驾驭材料的逻辑思维能力考试,一般设置四五道题目,第一题概述题,第四题大文章,中间的两道小题目;【第2句】:逻辑思路上主要是围绕着四大要素(存在的问题、影响意义、原因、对策)在变化;【第3句】:概括材料题:对材料进行客观忠实、简练的概括,内容全面、条理清晰的归纳,【第1句】:【第2句】:【第3句】:【第4句】: 大文章写作的本质在于:在材料基础上的主观发挥和深度加工,既不能脱离材料,又需要对材料在思。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164905.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