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点赞最多的心灵禅语文案
【佛语禅语第1句】:(四)无生,如幻梦分别此诸蕴,其性本空寂,空故不可灭,此是无生义。《华严经》卷十九,夜摩宫中偈赞品
【佛语禅语第2句】:周而复始,千篇一律地做同一件事,难免感觉枯燥乏味。事情做久了,做多了,就容易麻木,进而失去精进的心,对事消极敷衍,应付了事。
【佛语禅语第3句】:此五阴者,举体即是一念。一念者,举体全是五阴。历历见此一念之中无有主宰,即人空慧;见如幻化,即法空慧。(五代)延寿《宗镜录》卷六十九
【佛语禅语第4句】:简单了解三藏和三学之间的关系。三藏为经、律、论,三学为戒、定、慧。律藏、经藏和论藏教如何修持戒律、禅定和智慧。律藏的所诠义是戒学,戒学的能诠句是律藏;经藏的所诠义是定学,定学的能诠句是经藏;论藏的所诠义是慧学,慧学的能诠句是论藏。能诠句:用来表达的法句,所诠义:所表达的法义。
【佛语禅语第5句】: 如果一个人有点智慧,就不要吝啬,要设法毫无保留地布施 出去。钱少,财布施有限,根浅,法布施做不到,能贡献一点小小的 智慧也算没有白来世上一遭。
【佛语禅语第6句】:我且问你,忽然临命终时,你将何抵敌生死?须是闲时办得下,忙时得用,多少省力?休待临渴掘井,做手脚不迭,前路茫茫,胡钻乱撞。苦哉苦哉!(黄檗禅师)
【佛语禅语第7句】:【一句禅语一种人生】‘我们的快乐源于我们一直都祈望他人得到快乐,我们的痛苦源于我们一直只祈望自己得到快乐。
【佛语禅语第8句】: 孤独是一种充满希望的等待,每个人的灵魂中都有空缺的一 角,等待被奇迹填满。孤独有时候就像一首你从未听过的音乐,但 你是那么熟悉它的旋律;孤独有时候就像飞过夜晚天空的精灵,会 带着你一起飞;孤独有时候就是一个特别的人,虽然从未谋面却早 已熟悉。
【佛语禅语第9句】:人的一切彷徨与痛苦是由于不接纳自己,一切空虚和不安也都是由于违背自己的本质所致。——郑石岩
【佛语禅语第10句】:七生依一灭,一灭持七生,一灭灭亦灭,六七永无迁。(唐)长沙景岑禅师(《传灯录》卷十)
【佛语禅语第11句】:【天天禅语】不要等到奄奄一息才领悟无常,不要等到无药可救才感恩生命,不要等到生命终结才断恶行善,不要等到面临死亡才想到修行,不要等到神智不清才求佛保佑,不要等到离开人世才找求解脱,不要等到身心分离才求生佛国。修行应当从小时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当下做起,从内心做起。
【佛语禅语第12句】:一切诸法由因缘生故,不由自能生,自他并不成就故,名无生性。(古印度)世亲《佛性论》卷二
【佛语禅语第13句】:青年人要以理性智慧处理感情。感情和理智的选择需要拿捏一个分寸,太理性则冷漠不近人情,太感性则没有原则。
【佛语禅语第14句】:在困难和挑战面前,最好的应对办法,就是让自己的心先过去。毕竟,没有过不去的坎,只要让你的心先过去。
【佛语禅语第15句】:起心动念无不是业,开口动舌、举手投足无不是罪。学佛应慎防过失,切莫覆藏罪恶。时时发露忏悔,改过自新,方得安然自在!
【佛语禅语第16句】:【天天禅语】勇于承担的人,会将压力转为使命,则力量源源不竭,能做得欢喜。
【佛语禅语第17句】:心无所住,意味着自在,不为外物所拘。心自在,便不需要外物的依托,而能自足、自得圆满。
【佛语禅语第18句】:生气,犹如毒药,它常常会影响我们的情绪,蒙蔽我们的心性,让我 们犯错,让我们后悔,让我们迷茫。
【佛语禅语第19句】:只要是有关佛法的问题,即使听上去再怎样幼稚无知,也包含了大智慧,超越人类所有其他问题的智慧。
【佛语禅语第20句】:生活中不需要过多的欲求,否则它们会牵扯你过多的精力的。在现实社 会中,有许多人执意于财富和成功的追求,事实上财富和成功并不可能让你 的幸福永驻。
【佛语禅语第21句】:事忏诵经持密咒,观像礼拜供养力,造塔造像及布施,称赞佛僧名号等。若能了达真空理,名为理忏灭罪根。(明)宗喀巴《显密修行次第科颂》
【佛语禅语第22句】:其实人生真正的快乐,是在于关爱他人。一旦我们一开始为其他人着想,把关心的对象从自己转换为他人的时候,一念为善,内心顿时就会放下自我,就会解脱分别心的束缚,真正懂得运用禅的智慧来过日子的人,才是智者;我们要找找的那片净土不在身外,就在我们的内心里,就在我们的方寸间。
【佛语禅语第23句】:通论大小乘经,同明一道故,以无得正观为宗。但小乘教者,正观犹远,故就四谛教为宗。大乘正明正观,故诸大乘经,同以不二正观为宗。(隋)吉藏《三论玄义》卷下
【佛语禅语第24句】:妄想人人有,连念佛也是妄想;除妄想则要做到魔来魔斩,佛来佛斩,这才脚踏实地,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如此用功,久久自然纯熟。忙碌中,是非中,动静中,十字街头,都好参禅。不要只知忙于插秧,就把修行扔到一边为要。
【佛语禅语第25句】:人生的滋味酸、甜、苦、辣,般般具足。吃到苦的,忍受下去;吃到酸的,忍受下去;吃到辣的,忍受下去。吃到甜的时候,要反思,不能陶醉在甜蜜中。甜蜜总是暂时的,而酸、甜、苦、辣具足才是经常的。
【佛语禅语第26句】:【好部下,【第6句】:好丈夫,【第7句】:好妻子,【第8句】:好子女,【第9句】:好朋友,【第10句】: 好老师。
【佛语禅语第27句】:为自己的身家名誉而去拼命的人算不得大勇。不顾自己的身家名誉而去维护真理的人,才是真正的勇者。当一个人做错事时,最怕的是否认自己做过。做错事并不可耻,只要是人,就会做错事。否认自己的行为,不但是对自己人格的缺失,也是令自己无法进步的障碍。
【佛语禅语第28句】:这世间,有一条道路,叫做归途;还有一种淡泊,叫做菩提。于是,将心放逐于天涯地角,把那曾经的旧事,远去的回忆装入行囊,风情山水,沉淀岁月。在花开时,约见菩提,作一场心际修行,归于心灵的原乡,找找一颗云水禅心。
【佛语禅语第29句】: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灭诸戏论,修习空行,作是思惟:所观境界皆悉空无,能观之心亦复如是,无能、所观二种之异,诸法一相,所谓无相。如是思惟,遣内外相,不见身,不见心,不见法,次第相续修奢摩他、毗婆舍那,毗婆舍那如实见法,奢摩他者一心不乱。《胜天王般若经》卷二
【佛语禅语第30句】:世人求佛究竟是为了什么?很多时候,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 东西;工作之所以令人渴望、苦恼,是因为它牵涉价值和欲望;生活之所以 如此的无趣,是因为现实和人性的冲突。如果你正面临困境,不如给自己一 点时间,去沉淀一下自己的心灵,把承受改变为享受。
【佛语禅语第31句】:处事大忌急躁,急躁则先自处不暇,何暇治事? 论人当节取其长,曲谅其短。做事必先审其害,后计其利。 无心者公,无我者明。
【佛语禅语第32句】:说我本卢舍那佛心地中,初发心中常所诵一戒:光明金刚宝戒,是一切佛本源、一切菩萨本源、佛性种子,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意识色心,是情是心,皆人佛性戒中。《梵网经》卷下
【佛语禅语第33句】: 道德示范缺失,就难免出现极个别的无道之人,或许这个人 的本质极差,魔鬼一牵就走;或许这个人的本质还有药可治,但看不 见天使,最终还要恶化。多数人或受教于家庭,或自律于自我,再颓 废,道德的底线也不会破,但是,若社会风气过于浮躁,你便不能期 望所有的人都和你一样有底线。
【佛语禅语第34句】:我们都想让不安定的心安定,却很难做到,反而浮躁、焦虑,原因是我们从生到死一直在不断向外求。已经获得一些世间的成功,却仍然不满足,并为追求更大的成功不停地造业。有些人失败,却体认不到因果报应,仍然继续造业。现在我们的所思所做,注定了难以获得内心安定,更不用说稳同或发挥功用了。
【佛语禅语第35句】:一位自称为佛门幼稚生的男众来请法:“真有灵魂吗?”师言:“迷者为灵魂,觉者为觉识。”
【佛语禅语第36句】:业力最为大,世间中无比。先世业自在,将人受果报。业力故轮转,生死海中回。大海水干竭,须弥山地尽,先世因缘业,不烧亦不尽。诸业久和集,造者自逐去。譬如债物主,追逐人不置。是诸业果报,无有能转者,亦无逃避处,非求哀可免。(古印度)龙树《大智度论》卷五
【佛语禅语第37句】:若有人问:佛教的真理如此的殊胜、有价值,且珍贵,那为何多数人却追逐感官享受和眼前利益,而不追求真理呢?南于我们欲望之故,抵挡不住世间的诱惑;由于无明之故,体认不到佛法的真理。所以只追逐世间的快乐,而不追求真理。我们的思想迷惑颠倒,行为舍本逐末啊!这与买椟还珠的故事没有什么两样。
【佛语禅语第38句】:(一)净土庄严,弥陀本愿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佛说阿弥陀经》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又舍利弗,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祗劫,故名阿弥陀。《佛说阿弥陀经》
【佛语禅语第39句】:现在是电脑时代,人们习惯用脑,却迷失了心。心胜过脑。心,极灵极妙;脑,却呆头呆脑。
【佛语禅语第40句】:习禅者各自检点,可有此病?我见之患,时刻提防,否则我执逾重,烦 恼生死的束缚也将逾紧。
【佛语禅语第41句】: 一个人的命运是由自己还是他人负责?一个人的过错应该由 自己还是他人承担?一个人的路靠自己还是他人去走?这个问题看起 来很简单,但在许多人眼里答案并不唯一。行者以为,除非遇到不可 抗拒的天灾人祸,否则一切都应该靠自己。
【佛语禅语第42句】:一切世间之所有,种种果报各不同,莫不皆由业力成,若灭于业彼皆尽。《华严经》卷二十九,十回向品
【佛语禅语第43句】:孔子说:“欲速则不达。”人们往往主观性急图快,违背了客观规律,反而因快而慢,达不到目的。瓜熟方能蒂落,与其焦虑未来莫测的前途,不如踏踏实实做好眼前的事情。
【佛语禅语第44句】:譬如两木相磨和合生火,若两木离散,火亦随灭。如是,诸受缘触集,触生、触集,若彼彼触集故,彼彼受亦集;彼彼触集灭故,彼彼受集亦灭、止、清凉、息没。《杂阿含经》卷十二,第271经
【佛语禅语第45句】:我们死时丝毫财物都无法带走,死后一个亲人都无法陪伴,如果我们不遵循依教奉行去修行的话,永无止境的轮回苦海里,谁会救我们呢?我们能依靠谁呢?佛陀曾经说:“吾为汝说解脱之方便,当知解脱依赖于自己。”这才是“求人不如求己”的道理啊!大家一起勇猛精进地修行,才有解脱的希望!
【佛语禅语第46句】:【佛心禅语】 佛家讲:善有善报,并非是唯心的因果报应之说。多行善事,或许别 人不会报答你的善举,但至少不会给你带来祸端。
【佛语禅语第47句】:你能宽恕多少、能退多少,实际上,就是善待了自己多少。善待自己,其实,就是与自己和解。一个人,若能不跟自己较劲,处处放自己一马,就是置心灵于旷野,给心灵以自由。
【佛语禅语第48句】:若有见言:有我、有此世、有他世,有常有恒不变易,彼一切非我、非异我、不相在,是名正慧。若复有见:非此我、非此我所、非当来我、非当来我所,彼一切非我、非异我、不相在,是名正慧。《杂阿含经》卷六,第129经佛言
【佛语禅语第49句】: 说一句谎话,要编造十句谎话来弥补,何苦呢?圆谎不累吗?有些人 总是在说谎付出代价之后,才会缓缓道出这个真谛。
【佛语禅语第50句】: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被人冤枉、误解,然而很少有人能够忍耐再 忍耐,不是心平气和对待,而是拼命地辩解,甚至发生争执。这样不但不 能消除误会,反而会加深误会,激化矛盾。这时候,我们要学会忍,不能 忍也要忍。小忍成仁,大忍成佛。刘邦就是因为能忍,最终成就大业。
【佛语禅语第51句】:你微笑,我微笑,大家心情好。你客气,我客气,大家都和气。你说好,我说好,气氛就会好。你让步,我让步,条条是大路。(当代)星云《人间佛教的戒定慧》
【佛语禅语第52句】:阻碍是一种赐予:泥泞才能留下脚印泥泞的路上,才能留下脚印:风雨中的人生,才能达到至高的境界。
【佛语禅语第53句】: 思想就像一把双刃剑,控制不好难免会伤了自己。所以,适时让自己 的脑袋休息一下,无关紧要的东西就别再想了。很多事情不想还没事,一 旦深入地去想,反而让自己陷入一团混乱,徒增烦闷。
【佛语禅语第54句】: 子曰:食色,性也。时间在变,时势在变,人性其实亘古未 变。食,我的理解就是吃饭,是纯物质的东西,要维持生命机体,就 得靠吃饭来进行能量补充。色是什么意思,无非就是世界万象,它主 要作用于人的精神。食色是人物质和精神的双重需求,没有这个色 字,人和猪便无本质的不同。
【佛语禅语第55句】:趋利避害,这也正是放弃的实质。放弃是为了更好地拥有,是一种超脱,一种气度,更是一种升华,一种境界。
【佛语禅语第56句】: 佛说:“只有对身边的每一个人心怀感恩,才会使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使自己过得更幸福快乐。”感激生活给我们的一切苦与乐,用心去接纳所 有的感觉,用感恩的心去看待这个世界,以宽容的心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个 人,这样才可以每一天都过得充满热情和乐趣。
【佛语禅语第57句】: 宽容可以让人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感染力,使人愿意团结在你的周 围;宽容是一缕阳光,化解干戈冲突、仇恨斗争;宽容是一种品德,以宽 厚仁爱之心待人,会获得别人的宽容、信任、爱戴和帮助;宽容是一根灵 验的魔术棒,它可以改善自己与社会的关系,使人与人之间融洽相处……
【佛语禅语第58句】:不要进小人圈子,也不让小人深入自己的领域和心灵。不要帮忙,不阻拦,不规劝,不参与,不讨论,任其发展,任其自生自灭。小人多行不义,迟早会被大家认识到他的嘴脸。
【佛语禅语第59句】:“南无阿弥陀佛”佛旗在我心中高高飘扬,阿弥陀佛以此宣示他的主权存在,阎罗、魔军不敢进犯一步,何其安乐自在。
【佛语禅语第60句】:如今有些人从书本上、网络上积累了很多佛法知识,这个也学,那个也修,并且求了很多法,内心却并没有生起出离心与虔诚心,在觉悟上也尚未提升,反而更加迷惑,这种情况叫做“智慧错乱”。智慧错乱的人是无药可救、无法可度的。仅仅积累很多知识却不实修,那又怎么能趋入解脱大道呢?088。
【佛语禅语第61句】:若信愿坚固,纵使临终十念一念,亦决得生。若无信愿,纵使将此名号作个语头,持至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银墙铁壁一般,亦万无一得生净土之理。(明)澫益《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佛语禅语第62句】:有人学打坐之后,常听到别人听不到的声音,以为这就是“天耳通”。师言:“真正的天耳通,是远离一切烦恼杂念和不清净的言语。不但不听是非,而且还能把是非转为佛法,当作教育,这才是真正的天耳通。”
【佛语禅语第63句】:残酷的竞争让人变得练达,能使人一眼看穿掩盖在种种迷障下的真实,对人性的了解,与对人生的解释也多了几分禅意。
【佛语禅语第64句】:其财施者,如寸灯明小室中,其法施者,犹若日光照四天下。《佛说未曾有因缘经》卷上
【佛语禅语第65句】:怎样看待生活中的可怜可笑可悲可厌可憎可恨之事?佛日:随顺众生心所乐。——《大方广佛华严经》
【佛语禅语第66句】:生活的起伏跌宕,也可以理解为是生活的种种禅机,哪里热闹,哪里清凉,全都在于心地的平衡。且看岁月如水去,哪有闲心品爱憎,不过人间借路行,百转千回总是通。
【佛语禅语第67句】:昨天的我是今天的我的前世,明天的我就是今天的我的来生。我们的前世已经来不及参加了,让他去吧!我们希望有什么样的来生,就把握今天吧!
【佛语禅语第68句】:【天天禅语】当我们愉快时,愉快的原因,并不意味着放弃了世间的锁事,而是对它的看破与放下;当我们烦恼时,烦恼的原因,并不意味着现象对我们的干扰,而是对它的分别与执著。
【佛语禅语第69句】:佛说无我。人无常态,善恶无性。今日这样,明日又那样;遇张三这样,遇李四又那样。皆似真实,又皆不真。知此,则无苛求,而善转换。
【佛语禅语第70句】:心术以光明笃实为第一,容貌以正大老成为第一,言语以简重真切为 第一。平生无一事可瞒人,此是大快。
【佛语禅语第71句】:一个人的日子,虽然有点寡淡,但看似平常的日子却隐含着大的智慧。你可以心守一腔禅心云水,在万般喧嚣中,拾一点看似桃花源式的逃避理念,在修身、修心、修德、修性中感受佛境的清静。
【佛语禅语第72句】:欲深无底,贪无止尽。有求的意向,即有必得的心理;有求、有得的心理,就会有失的痛苦。
【佛语禅语第73句】:放下执念,放下贪嗔痴恨,放下自私自利之心,放下对名利声名的迷恋,放下五欲六尘。只有真正做到了放下,才能让内心清净起来,从而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和生活的智慧。
【佛语禅语第74句】:我们若有纯良的种子,一定要把握因缘时机种入土中,并且给予充足的阳光、水分、土壤和空气,才能顺利成长。
【佛语禅语第75句】:是你的迟早会是你的,没有必要为它而烦恼;不是你的永远都不属于你,为它烦恼又有何用呢?
【佛语禅语第76句】: 假如被人嫉妒,你不要内心不爽,应想想自己究竟比是否嫉 妒你的人优秀,你的优秀别人是否不可企及?如果你只不过与别人旗 鼓相当,就别怪人家嫉妒;假如你的优秀可以超越,别人嫉妒你也很 正常。你见过山被水嫉妒,太阳被月亮嫉妒吗?山拥有水不能到达的 高度,太阳拥有月亮无法超越的亮度。
【佛语禅语第77句】:生活的禅法,在于突破心地狭隘的界限,经历过人生的风景,穿梭于人生的艰辛与痛苦,能够看清自己的态度与方向,让人生的信念一次又一次化解性格的缺陷,成为一种心地的力量,人生冷暖都平常,什么样的态度,决定着人生什么样的过程。
【佛语禅语第78句】:盲目地崇拜权威而不能体会权威的思想,是一件可悲的事。信仰,应当 体现在用行动来实践上,而不是停留在表面形式上。人生最大的悲哀就是被 一项刻板的制度卡死,不会变通,太过于执著于形式和教条。
【佛语禅语第79句】:要保持能永远处于喜乐状态的世界出现,唯一有效的方式,就是你内在的态度——你的批判消失!一切你看不顺眼的人、你看不顺眼的事、你看不顺眼的物、你看不顺眼的情境、你看不顺眼的环境、你的那个看不顺眼的心境彻底地?肖失。一庄圆法师
【佛语禅语第80句】:一个人一生要成为怎样的人,成就多大的事业,这主要决定于我们的心有多宽广,气度有多大。
【佛语禅语第81句】:旃檀等诸香,所熏少分限,唯有戒德香,流熏上升天。《杂阿含经》卷三十八,第1073经
【佛语禅语第82句】:人本是自然之子,但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人一方面不断进化,以文化区别于动物;同时也被社会所异化,表现出许多非自然的属性,尤其是在商业社会中,这种异化尤为明显。
【佛语禅语第83句】:佛家禅语:布袋与尚:我有一布袋,虚空无挂碍。展开遍十方,入时观自在。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睹人青眼少,问路白云头。
【佛语禅语第84句】:朋友之法,其要有三:一者见有过失,转相谏晓;二者见有好事,深生随喜;三者在于苦厄,不相舍弃。《太子大善权经》
【佛语禅语第85句】:想要为善就要真正地去做善事,用心和实际行动去做,而不是靠外物来 达到“为善”的目的。善行不一定是善心,善举也并非都是真诚的。我们可 以为自己的罪孽承担责任,但是我们不能施舍来换取因果回报。
【佛语禅语第86句】:不要把我们现在所做的看得太小,只要我们有这个心量,小能变大,少能变多。
【佛语禅语第87句】:譬如一灯然百千灯,其本一灯无减无尽,菩萨摩诃萨菩提心灯亦复如是,普然三世诸佛智灯,而其心灯无减无尽。譬如以灯人于暗室,百千年暗,悉能破尽,菩萨摩诃萨菩提心灯亦复如是,入于众生心室之内,百千万亿不可说劫诸业烦恼种种暗蔽障,悉能除尽。《华严经》卷七十八,入法界品
【佛语禅语第88句】:火中生莲华,是可谓希有。在欲而行禅,希有亦如是。《维摩诘经》卷中,佛道品譬如粪秽聚,弃着于大道,莲花生其中,香洁而悦意。《法句经·花品》
【佛语禅语第89句】: 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哲学往往就蕴含在日常生活 的一问一答之中。看似浅显的问题,其实很深奥;看似深奥的问题, 实际很浅显。最伟大的哲学家都是生活中的凡人,最高深的哲学不是 圣贤的文案,而来自凡人的追问。
【佛语禅语第90句】:世界上曾出现无数佛菩萨化现的善知识,他们以大慈悲心摄受众生,传法、引导、加持、护佑,提供种种方便解脱大道。但我们仍然执迷不悟、以苦为乐、执我为实,身口意总是与佛法背道而驰。由于自身的我执和业力感召,最终我们没有被佛菩萨救度,至今仍在轮回中流转,在苦海中受苦,实在应感到遗憾和忏悔。
【佛语禅语第91句】:我们今天看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出现地震、泥石流、洪涝灾害,它们都是地球的表情,它在震怒时也会像人一样战栗、哭泣、流泪,内心也会千疮百孔。当我们的河流阻断,湖泊干涸时,也正是地球的血脉遭受严重破坏之时。
【佛语禅语第92句】:修行,是分分秒秒、日日年年,永恒不已的功课。就如做事,亦要经过无数次的磨练。
【佛语禅语第93句】:设病比丘无弟子者,当于众中差次使看病人.所以然者,离此已,更不见所施之处,福胜视病人者。其瞻病者,瞻我无异。设有供养我,及过去诸佛,施我之福德,瞻病而无异。《增一阿含经》卷四十,九众生居品佛言
【佛语禅语第94句】:【佛心禅语】 我们要盘点人生,在不断地盘点中认识自己,调整自己,完善自己, 征服自己,在有限的生命长度里,最大限度地拓展生命的宽度。
【佛语禅语第95句】:【禅语悟道】佛陀曾说过:“我接受凡世人与我争论,我不与凡世人争论。”这两句里充分呈现了佛陀的大爱和我们凡世人的愚昧无知。佛陀就像慈母,我们凡世人就像得自闭症的小孩。慈母包容患白闭症孩子的缺陷,却从不会给予孩子任何埋怨。209
【佛语禅语第96句】:若见众生,爱念欢喜着,当作是念:如是众生,过去世时,必为我等父母、兄弟、妻子、亲属、师友、知识,如是长夜生死轮转,无明所盖,爱系其颈,故长夜轮转,不知苦之本际。《杂阿含经》卷三十四,第945经
【佛语禅语第97句】:有大智慧的人没有烦恼,因为他把万法的本质都看得非常透彻,不被一切现象所迷惑。
【佛语禅语第98句】:聪明之人,一味向前看,智慧之人,事事向后看。聪明之人,是战胜别人的人;智慧之人是战胜自己的人。
【佛语禅语第99句】:如果一个人鼠目寸光,其成就将是有限的。只有高瞻远瞩的人,才有可能成就千秋的事业。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16529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