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让别人关注你-佛心禅语软文
【佛语禅语第1句】:【禅心佛语】地藏菩萨的入道因缘,不是孝顺,是恋慕佛的庄严。地藏经是华严部分,属于大方广的。这里就告诉我们一个信息,要修行的目的是什么?如何修行?这两个问题。
【佛语禅语第2句】:【禅语人生】要说佛法能使人离苦得乐,先来说明苦,迫恼身心,使人们不得安然谓之苦。世间苦事无量,如三苦、八苦、十苦、百苦。说不能尽。
【佛语禅语第3句】:【禅心佛语】为心无染,妄念不生,我人心灭,毕竟清净。以清静故,能生无量知见。
【佛语禅语第4句】:【佛心禅语】不能用圣水洗净人的罪业,也不能用手去掉人的身心之苦,我的悟心也无法直接移植给别人,只能用真理进行教化,使人们自脱。
【佛语禅语第5句】:【禅语人生】心中常存知足、善解、感恩、包容,方能消业除魔,方可获得幸福,方可修身成佛。
【佛语禅语第6句】:【禅语人生】以和气迎人,则乖灭。以正气接物,则妖氛消。以浩气临事,则疑畏释。以静气养身,则梦寐恬。
【佛语禅语第7句】:【禅心佛语】圣人的心,可以灵活变通,并能适当运用自己的心,来善待别人。
【佛语禅语第8句】:当别人忽略你时,不要伤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谁都不可能一直陪你。当你看到别人在笑,不要以为世界上只有你一个人伤心,其实别人只是比你会掩饰。
【佛语禅语第9句】:【佛心禅语】表现自己并没错,关键要有度,刻意地自我表现是愚蠢的,切记不要轻易卖弄幽默,别为炫耀自己的长处去寻找人家的短处,尽量不要表演“孔雀开屏”。
【佛语禅语第10句】:佛说:内心有毒的人会施毒于人,内心无毒的人不施毒于人。佛家所说的“毒”,即贪、嗔、痴。贪是没有智慧的欲求,嗔是没有理性的情绪,痴是没有觉悟的知见。
【佛语禅语第11句】:【禅心佛语】如果两个人互相敌对,那是两个人都不好。你在零上面无论加多少个零,答案还是零,怀有敌意的人加在一起,出现的终究还是敌对状态。
【佛语禅语第12句】:留一颗禅心,让不该留下的悲伤消失在炎热的空气里,看一朵花开,找一段快乐的音乐,寻一季花落,看一世美丽的年华。
【佛语禅语第13句】:【佛心禅语】不执愈法相,独超物外,乃至绝对无碍,是为禅宗之境。悟道切戒强解强悟,为事切记不得强攻强取,是为大不易也。
【佛语禅语第14句】:社会形态源自于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源自于个人的修养。若能先培养好个人修养,进而料理好家庭,社会秩序自然能渐上轨道。
【佛语禅语第15句】:非勤勇奋励,痛下针锥,则法门人才不能得也。(清)戒显《禅门锻炼说》
【佛语禅语第16句】:【禅心佛语】人既需要独处、也需要交流,当内心晴空万里时、不防多做些善事,当内心乌云密布时、不防独处返观内省,否则就是生锈的人生。
【佛语禅语第17句】:佛说:“人往高处走,其实高处不胜寒;水往低处流,其实低处纳百川。”
【佛语禅语第18句】:【禅心佛语】如果不学佛法,在错误的观念指导下,干种种坏事,生命就会越来越堕落。
【佛语禅语第19句】:【禅心佛语】敬君子方显有德,怕小人不算无能。退一步天高地阔,忍一时风平浪静。口争得无常烦恼,让三分心平气和。知足之人心常乐,能忍气者身自安。
【佛语禅语第20句】:【经典佛语】爱心是一条清澈的清泉,浇灌片片绿叶;爱心是绿叶,衬托朵朵鲜花;爱心是鲜花,散发阵阵醉人的清香......
【佛语禅语第21句】:【禅心佛语】佛法就是一座桥梁,一切众生通过它从烦恼的此岸到达般若彼岸。
【佛语禅语第22句】:【禅心佛语】持戒可以带来个人的安乐、宁静,以及国家的强盛、富足,也让你可以无惧地面对死亡且保证未来往生善趣。
【佛语禅语第23句】:【禅语人生】一个人若达到禅定的境界,其心能够持续地维持在极度喜悦、快乐、宁静和殊胜的状态一段很长的时间。
【佛语禅语第24句】:【禅心佛语】当他人想做恶事而还没开始做的时候,我们可以劝导他不要做或者加以阻止,我们就有福了。
【佛语禅语第25句】:【禅语人生】也许爱情是一部忧伤的童话,惟其遥远与真实。放弃一个爱你的人并不痛苦,放弃一个你爱的人那才痛苦。不要因为寂寞而错爱,不要因为错爱而寂寞一生。
【佛语禅语第26句】:【圣经句子】10日间,耶和华在云柱中领他们的路;夜间,在火柱中光照他们,使他们日夜都可以行走。(出13:21)
【佛语禅语第27句】:【禅语人生】因缘有正、邪,有的人生了病,知道是身心失调,就接受对症下药的医疗,病就好了,这是“正因缘”。
【佛语禅语第28句】:因语是指因果的语言,我们只有了解了因果法则,才会明白命运是如何改变的。
【佛语禅语第29句】:【禅心佛语】生活的禅法,在于内心的觉醒,面对这浮世的喧哗,为生命提供一种安身立命的支撑,是生命内涵的一种沉淀,是生命方式的一种常态,更是生命信仰的一种回归。
【佛语禅语第30句】:【禅语人生每日一禅】闭目静想,自己是否因心浮气燥搞砸过很多事?是否常被环境、被人影响?是否常为小事生气?懂得以智慧、慈悲来处理问题,心就不会经常打结。
【佛语禅语第31句】:心随境转是凡夫,境随心转是圣贤。山不转路转,路不转人转,人不转心传。(当代)圣严《108自在语》
【佛语禅语第32句】:【禅语人生】心观念处:以「心」为所缘而禅修,并且如实见到心只是心,不是实有、不是实体、也不是自我,它既非我亦非它。
【佛语禅语第33句】:【禅心佛语】惊蛰那天,心明禅师一人在寺庙后院参禅,春日午后的太阳温暖地洒下来,他一脸笑意。
【佛语禅语第34句】:【禅语人生】在佛陀的教法中,四圣谛可算是其中的心要了;四圣谛是:苦谛、集谛、灭谛、道谛。
【佛语禅语第35句】:【圣经句子】262耶稣对他说:“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约11:25)
【佛语禅语第36句】:【禅心佛语】禅说,感知到另一个境界的美好,教会你去感悟这个世界,感悟你自己的内心,而这一切其实就在我们的心里。
【佛语禅语第37句】: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胸襟;是喜是怒,看涵养;有舍有得,看智慧;是成是败,看坚持。
【佛语禅语第38句】:佛祖说:欲望微小的人,内心坦然,没有什么担心和害怕的事,遇到事情总可从容应对,没有什么缺憾。
【佛语禅语第39句】:【禅心佛语】憍,憍就是骄傲,自高自大,是贪爱自体的相应心理。如认为自己相貌好、体格强、富裕、尊贵、才学高。看不起别人。
【佛语禅语第40句】:【禅语人生】想念定律:深夜独处,往往是心灵最脆弱的时刻,所以想念就会越发疯狂。
【佛语禅语第41句】:【禅心佛语】如果你希望成功,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
【佛语禅语第42句】:实实在在的道不是看来的,也不是听来的,而是要真正去做——确切去实践,才能表达出真道。
【佛语禅语第43句】:过去的只是杂念,就让它在时间的沙河中淘尽;未来的只是妄想,请用淡然的心去等待;我们能够抓住的,只有此时此刻的心境;保护这份恬适,就是谨守自己当下的本分。
【佛语禅语第44句】:【禅心佛语】分析事理,有时候要从事情本身上去说,有时候应从道理上去理解。
【佛语禅语第45句】:既决定付出,就别图回报,这样,在你付出的同时就已获得了回报。这种回报叫愉悦。
【佛语禅语第46句】:【禅心佛语】你当我是个风筝,要不把我放了,要不然收好带回家,别用一条看不见的情思拴着我,让我心伤。
【佛语禅语第47句】:“能行忍者,乃可名为有力大人。”唯有坚毅忍辱的人,才能精进不懈、自爱爱人,经得起任何人事的考验而成就一切。
【佛语禅语第48句】:【佛心禅语】演讲当天,学校的老师开车来接他,他问学校的老师说:“请问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什么?”
【佛语禅语第49句】:【禅语人生】在一切行住坐卧当中保持觉知,时时刻刻保持正念,随时随地看见自己的心,这样你就能称为一个有圣眼与圣耳的人。
【佛语禅语第50句】:【佛语悟道】自己制约着自己的心,自己提防着自己的嘴,自己管束着自己的身体。这样自己鞭策自己,足以使自己进步,哪里还需要他人的控制,无端地生出许多怨恨呢【佛语禅语第7句】:
【佛语禅语第51句】:【禅语人生】愚痴的人,一直想要别人了解他;有智慧的人,却努力的了解自己。
【佛语禅语第52句】:【禅心佛语】佛是一位现实的导师;他只教导能为人类带来和平与快乐的学问。
【佛语禅语第53句】:【佛心禅语】禅就是生活。生活里有禅,就会法力无边,在人人尊,在处处贵;有禅,人生前途会无往不利。
【佛语禅语第54句】:无念,念者即念真如;无生,生者即生实相。无住而住,常住涅槃;无行而行,即超彼岸。如如不动,动用无穷;念念无求,求本无念。——《荷泽大师显宗记》
【佛语禅语第55句】:【禅语人生】修行念佛是很重要的,但是「放下」更是第一首要的功夫。
【佛语禅语第56句】:诸外道等有苦、集谛,无灭、道谛,于非灭中而生灭想,于非道中而生道想,于非果中生于果想,于非因中生于因想。《大般涅槃经》卷十三,圣行品
【佛语禅语第57句】:【禅语人生】一个洞澈人生、见识深远的人,即使遭到无理的嘲弄或羞辱,必也有能自我解嘲、不以为忤的宽宏大量。
【佛语禅语第58句】:【禅语人生】幸与不幸就像刀子,看你是抓住刀刃或刀柄,再决定它会伤害我们,或是对我们有帮助。
【佛语禅语第59句】:【禅语人生】真正的宗教,必能回答最抽象的问题,并且可以从这些答案,来解决人生最实际的问题;同时,在每个人心灵中及人类社会生活中,建立巩固的精神世界。
【佛语禅语第60句】:静中观物动,闲处看人忙,才得超尘脱俗的趣味;忙处会偷闲,闹中能取静,便是安身立命的工夫。
【佛语禅语第61句】:凡圣情尽,体露其常,随宜出兴,不失于时,故日用心难。——《紫柏尊者别集》
【佛语禅语第62句】:【一句禅语一种人生】对修行不负责的人分两种。一种是,到处皈依,从不修行;另一种是,从不皈依,到处学佛。
【佛语禅语第63句】:【佛心禅语】不可能任何人都喜欢你,也不可能任何人都讨厌你;不可能任何人都赞叹你,也不可能任何人都诽谤你。你自己不动心就行了。
【佛语禅语第64句】:一个年轻人暗恋上了一个女孩儿,却发现女孩儿已经有了心仪之人。年轻人很是痛苦,便去找禅师宽心。
【佛语禅语第65句】:【禅语人生】我们最大的财富,就是另心空荡荡,无一尘可染;这是我们世间最大的财富,念佛的人若不能见到这样,也是悲哀。
【佛语禅语第66句】:【禅语人生】有一种隐忍其实是蕴藏着的一种力量,有一种静默其实是惊天的告白。
【佛语禅语第67句】:【禅语人生】有点忙碌是个福,免得无聊;受点诽谤也是福,免得骄傲。
【佛语禅语第68句】:【佛心禅语】不与父母争,不与兄妹斗,只愿家庭与睦。做人的道德与为人的品格,是从善待自己的家人一开始做起。
【佛语禅语第69句】:食、色、财宝,无论如何吝惜珍藏,死时仍需空手而去。(宋)冈波巴《宝鬘集》
【佛语禅语第70句】:无贪心,无私心,心存清白真快乐;不寻事,不怕事,事留余地自逍遥。
【佛语禅语第71句】:【禅语人生】一个自然人必定会爱自己的子女,但只有受文化熏陶的人,才会孝养父母。
【佛语禅语第72句】:【禅心佛语】菩提不在遥不可及的天堂,而在我们生活的世间,是最平凡的东西。
【佛语禅语第73句】:【禅语人生】与其在自己的失败中记取教训,不如从别人的失败中检取教训。
【佛语禅语第74句】:【禅心佛语】人生,就是一段或长或短的旅途。在这段旅途中,自我们哭着来到这个世界的那个时候起,就已经注定要走过太多汗泪相伴、悲喜交集的时光。
【佛语禅语第75句】:【禅心佛语】佛教经文都会教我们说,要更加去爱护那些受苦和没有办法保护自己的人。我们愈是帮助他们,就会愈觉得自己有用,因而产生一种深刻而真实的满足感。
【佛语禅语第76句】:【禅心佛语】禅宗的“心性本净,佛性本有”思想就是要求我们充满信心,以积极与豁达的心态迎接世事万物。
【佛语禅语第77句】:【禅语人生】缘无有自性,从两方面会:一方面因缘生无自性,一方面依他起无自性。
【佛语禅语第78句】:【一句禅语一种人生】力量用对方向,就是亮丽的人生;用错方向,则步步都是陷阱。
【佛语禅语第79句】:【禅心佛语】佛陀揭示了世间的真相以及生命的本质,同时也指出了一条通往生命超越、导向人生解脱的大道。
【佛语禅语第80句】:【禅心佛语】福报升上去了,生活自然会好,自己的想法、爱好、追求也会跟着改变。
【佛语禅语第81句】:时不待人,转眼便是来生,何不趁身强力健,打教彻去,讨教明白去。。若不向这里打教彻讨教明白去,是尔自暴自弃,自甘陆沉,为下劣愚痴之汉。——《禅关策进》
【佛语禅语第82句】:【禅语人生】愚痴的人,不知因果的厉害,随便错因果,甚至不相信因果,拨无因果。有智慧的人,知道因果报应的厉害,就怕错因果。无论做什么事情,三思而后行。
【佛语禅语第83句】:【禅语人生】只有内心清净,才能得到幸福,遇到任何逆境,就自然放得下,而能解脱自在,远离烦恼,这样才真正懂得幸福的人生。
【佛语禅语第84句】:自己的行为就为他人树立了榜样,以身作则者的行为必须是内心的自然外现而非故意。这第二点最是其中本质!
【佛语禅语第85句】:家庭是道场,生活作佛事,慈悲感恩和为贵,忍辱包容是妙方;身体是寺院,心灵是佛像,两耳钟鼓齐鸣,呼吸梵音嘹亮。——净慧长老
【佛语禅语第86句】:【禅语人生】杂念无实性,也无法停留,来去如云,若执有痕,不执无迹,何需拒压?菩提自性不被万物染,不和万物为伍,修与不修皆俱足万法,但能起用,莫作别想。
【佛语禅语第87句】:【佛心禅语】目连尊者急急忙忙又飞身回来,找舍利佛商量要怎么办?舍利佛说:“诸罗汉请看座上哪个有细行?眼晴不乱翻,即是世尊。”
【佛语禅语第88句】:【禅语人生】真正的快乐,是一种心中的宁静、喜乐、清明、慈悲的体验,这种体验不需要依靠外在的条件,达到这个境界,则疼痛也好,舒服也好,自己都可以快乐。
【佛语禅语第89句】:【禅语人生】我们应该经得起各种物欲的考验,坚守正义守持清心寡欲这样最终才能避开灾祸迎来吉运。
【佛语禅语第90句】:【禅心佛语】世人外迷着相,内迷着空,若能于相离相,于空离空,即是内外不迷,若悟此法,一念心开,是为开佛知见。
【佛语禅语第91句】:【禅心佛语】将自己陷于罪恶中的是常人;为自己的罪过烦忧的是圣贤;夸耀自己罪过的是魔鬼。
【佛语禅语第92句】:人生若能以“诚信”作为待人处世的准则,则彼此就能以纯真的本性,来利益人间。
【佛语禅语第93句】:【禅心佛语】好人不寂寞,善人最快乐,时时处处助人利己,时时处处你最幸福。
【佛语禅语第94句】:【禅心佛语】人的脸,本身就是个面具,一个能随着环境和心情而改变的面具。
【佛语禅语第95句】:世界上最大的不幸是抱怨不抱怨才能发现被“心魔”遮住的风景,不抱怨才能于生活中找到心灵的安然与幸福。
【佛语禅语第96句】:尘相虚无,从心所生,了无自性,名为无相。(唐)法藏《华严义海百门》
【佛语禅语第97句】:其实,定时的修持调息并不困难,修行最重要的,应训练日常起居、待人接物等一切行止。
【佛语禅语第98句】:【佛心禅语】「但能如是,何处不避?」你只要能如此的修行,你自然走到哪里统统没有危难,统统是究竟的。
【佛语禅语第99句】:【佛语悟道】如果你知道煮的饭里有一粒米已经熟了,你就会知道其余的米也都熟了;所有事物的道理也是一样,知道一个就会知道其他所有的。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168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