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心禅语的文案,句句都喜欢!
【佛语禅语第1句】:佛家禅语:布袋与尚:我有一布袋,虚空无挂碍。展开遍十方,入时观自在。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睹人青眼少,问路白云头。
【佛语禅语第2句】:【圣经句子】61你当默然倚靠耶和华,耐性等候他。不要因那道路通达的和那恶谋成就的,心怀不平。(诗37:7)
【佛语禅语第3句】:【禅语人生】心中的描绘乃是物质形相化的基本条件,所谓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
【佛语禅语第4句】:【禅心佛语】寒山问拾得:世间有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置?拾得曰:只要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佛语禅语第5句】:众人的路,众人走,磕磕碰碰无可避免;天下情缘,天下结,聚聚散散无可厚非,理解,才能宽容;宽容,才有宁静;看开,方能释怀;看透,方能淡泊。
【佛语禅语第6句】:【禅语人生】制胜不凭体力靠智力,成功不靠奇迹靠轨迹。成功不在于是否拿到好牌,关键在于能否将手中的坏牌打好。人生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去哪里。
【佛语禅语第7句】:信能渡诸流,不放逸度海,精进能除苦,智慧得清净。《杂阿含经》卷二十二,第601经
【佛语禅语第8句】:【禅心佛语】沟通的三个特征,行为的主动性,过程的互动性,对象的多样性。
【佛语禅语第9句】:给生命一份厚重,默默领悟;给心灵一份达观,静品淡藏。红尘本浮沉,回归心灵的,才是最真。
【佛语禅语第10句】:学我们这个法门的人,心中没有圣道色彩的偶像。我们在慧净法师身上所见的,是弥陀的光明。
【佛语禅语第11句】:这也是我们当下多数人的切身感受。我们每天都在寻找幸福快乐的感觉,但却发现我们乐的时候少,失望悲伤的时候多。我们苦苦寻觅,却找不到真正发自肺腑的快乐感觉。
【佛语禅语第12句】:父母及长兄,和上、诸师长,及诸尊重者,所不应生慢,应当善恭敬,谦下而问讯,尽心而奉事,兼设诸供养。《杂阿含经》卷四,第87经
【佛语禅语第13句】:愿尽未来一切劫,普为苦恼诸群生,灭除生死使无余,得佛究竟诸安乐。“四十华严”卷二十一
【佛语禅语第14句】:【禅心佛语】弯腰是对自然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是对社会生态环境的忧思,是对自然的敬畏。
【佛语禅语第15句】:若修行者离贪瞋痴而求如空,当知是人未善修行,不得名为修行之者。何以故?贪瞋痴等一切烦恼即空故。《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经》卷上
【佛语禅语第16句】:【禅心佛语】人要经得起逆境的磨练,“逆増上缘”,把浮躁的心静下来,静定“空”心;磨难是导师,指引我们走向光明,感悟真实的人间,升华境界。
【佛语禅语第17句】:【禅心佛语】生活的客观就摆在那里,聚聚散散日日忙,得得失失收一双。
【佛语禅语第18句】:【禅心佛语】两只蜡烛代表双眼及双耳,也就是说要去看或听什么是好事?什么是坏事?而不致被外境给骗了。
【佛语禅语第19句】:【佛学经典文案】跟自己的心灵对话,倾听内心最真实的声音,是最好的学习和修行方法。那比读书和参禅打坐更有价值。
【佛语禅语第20句】:【禅语人生】心污浊,其道不平,因而跌倒;心清净,其道平坦,因而安乐。
【佛语禅语第21句】:【佛心禅语】要看清人生的道理——以布施心转悭贪,以慈悲心转嗔恚,以智慧心转愚痴。
【佛语禅语第22句】:【禅心佛语】如果一个人没有犯过错误,那么他一定什么事情也没有做过。
【佛语禅语第23句】:【禅语人生】欲望淡泊的人比较快乐,不必家藏万卷丹青,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
【佛语禅语第24句】:不要把你的快乐寄托在他人身上,不要把你的幸福倾注在物质上。世间万物,悲欢离合总无情,缘起缘灭终归空。只有找到你自己幸福的源泉,才能获得真正快乐。
【佛语禅语第25句】:【禅心佛语】人既需要独处、也需要交流,当内心晴空万里时、不防多做些善事,当内心乌云密布时、不防独处返观内省,否则就是生锈的人生。
【佛语禅语第26句】:【禅语人生】知足定律:所谓知足,就是知道自己有多大脚,配穿多大鞋。
【佛语禅语第27句】:我知道,我只向往这世间一点点的好,我便是那尘埃里的花,可以开的芬芳。雪小禅《无爱不欢》
【佛语禅语第28句】:【禅语人生】只有那些奋力登攀的人,才能踏过崎岖,站在生命的高度,俯瞰风光无限。
【佛语禅语第29句】:【圣经句子】350感谢神!常帅领我们在基督里夸胜,并藉着我们在各处显扬那因认识基督而有的香气。(林后2:14)
【佛语禅语第30句】:【佛心禅语】评论古今:一位客人拜访禅师。来时忘带礼物,觉得很不好意思,便说:“我空手而来。”
【佛语禅语第31句】:【经典佛语】只有众生舍弃明师,而没有明师舍弃众生。如果你能完全信任明师,他可以完全引领你直至证悟。学着把自己的身口意交给明师即是一种解脱.
【佛语禅语第32句】:【佛心禅语】抱有被害意识的人总是有权力欲的人,生活在这种人周围实在让人觉得辛苦。
【佛语禅语第33句】:【禅语人生】我们每天都要保持喜悦的心情,欢喜地面对生活中的一切,欢喜地面对每一分钟。有了喜悦,生活中的牢骚就会烟消云散,一切妄想执著、人我是非都会一笑了之。
【佛语禅语第34句】:如来说有我者,即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金刚经》
【佛语禅语第35句】:只有真正从心灵深处将对事物的种种界定、分别、妄想扫除干净,才能够真正见到诸法实相。
【佛语禅语第36句】:《孟子》有云:“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佛语禅语第37句】:虽为俗人,不染世乐,常念三衣,瓦钵法器,志愿出家,守道清白,梵行高远,慈悲一切。《佛说八大人觉经》
【佛语禅语第38句】:我们所做的一切利生工作,都是无代价的付出,这就是清净行;假如要求回报,那就不清净了。
【佛语禅语第39句】:【禅心佛语】佛陀的意思是智慧是从细行中生出,只有细行的人才能观到最细微深刻的事物。
【佛语禅语第40句】:【佛心禅语】禅悟人生:禅诗:林麓结茅屋,澹然称所居。松风惊破梦,涧水静涵虚。春老花犹媚,秋残叶未疏。良宵无限意,东岭月初生。《山居》
【佛语禅语第41句】:【禅语人生】一个登山的人在悬崖峭壁,所迫切需要的是青藤小树;一个上进的人在人生险途,所急于需要的是善言指南。
【佛语禅语第42句】:【禅心佛语】佛教最反对愁惨、苦恼、悔罪、郁闷等心理状态,认为这些都是体证真理的障碍。
【佛语禅语第43句】:【禅心佛语】当老态龙钟的有病之身走在夕阳西去的暮色中,面临死亡的黑暗,更需要勇气来承担未知的去向。
【佛语禅语第44句】:【禅心佛语】就世法来说,生活需要正常、适当的物质,正常正当的权力、荣耀也不是坏事,关键要破除一个贪字,切切不可对此执着痴迷。
【佛语禅语第45句】:不要嫉妒他人。嫉妒是在细数别人的幸福,而对自己不屑一顾。问问自己:我身上有些什么别人没有的东西?
【佛语禅语第46句】:【一句禅语一种人生】虔诚地为人群服务,不要“加减做”,加加减减就不会进步。
【佛语禅语第47句】:【禅心佛语】声闻住空修空被空缚,修定住定被定缚,修静住静被静缚,修寂住寂被寂缚。
【佛语禅语第48句】:【佛心禅语】方丈什么话也没有说,用一只手搬起一块砖头,说道:“这样的事一只手也能做得到,你为何不愿去做呢?”
【佛语禅语第49句】:【禅心佛语】请珍惜你身边默默爱你的人。或许,有一天当他真的离开了。你会发现,离不开彼此的,是你,不是他。
【佛语禅语第50句】:【禅语人生】一个人一生走的路,可以绕遍天地间的所有白塔,但一个人一生却很少用心地绕完一圈白塔,原因是我们的一生几乎都在盲目的行走。
【佛语禅语第51句】:【文案基地经典禅语】生命中的许多人和事可遇而不可求,刻意强求的得不到,而不曾在意的往往会不期而至。
【佛语禅语第52句】:是法即生即住即灭,即有即空。刹那刹那,亦如是法生、法住、法灭。何以故?九十刹那为一念,一念中一刹那经九百生灭。乃至色,一切法亦如是。《仁王般若经》卷中
【佛语禅语第53句】:人生最踏实的事,是今日此时有多少力量就尽快付出——利益人群、造福社会。
【佛语禅语第54句】:禅宗所说的平常心就是超越了一切二元对立、没有分裂的那个完整的心的原态。
【佛语禅语第55句】:【禅心佛语】当逆境不幸降临到自己头上时,抱怨不是办法,忍受也非上策,畏缩不前更是有害而无利,唯一的出路是泰然处之,知难而上,矢志不移。
【佛语禅语第56句】:【禅心佛语】命运是机率,命运是抉择,不能守株待兔,必须身体力行。
【佛语禅语第57句】:【禅心佛语】过去诸如来,只是明心底人。现在诸圣贤,亦是修心底人,未来修学人,当依如是法。
【佛语禅语第58句】:【禅心佛语】为人处世,应先认识自己,忠于自己,忠于自己的工作岗位。
【佛语禅语第59句】:【佛心禅语】最使人绝望的往往不是挫折的打击,而是你心灵的死亡;所以我们凡事要看淡些,心放开一点,一切都会慢慢变好的。
【佛语禅语第60句】:责备的话要带抚慰,批评的话要带赞扬,训诫的话要带推崇,命令的话要带尊重。(当代)星云《人间佛教的戒定慧》
【佛语禅语第61句】:【禅心佛语】过着与良心背道而驰的生活,即使别人没有损失,自己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却也已经够受的了。
【佛语禅语第62句】:【禅语感悟人生的句子】生命中的许多东西是可遇不可求的,刻意强求的得不到,而不曾被期待的往往会不期而至。
【佛语禅语第63句】:如果一个人太在乎别人,就是没有“信心”的人,因太在乎别人的“肯定”,就会让快乐掌握在别人的手里。——海涛法师
【佛语禅语第64句】:【佛语悟道】所有那些奸猾、谄媚、伪善、欺诈、迷惑别人的人,往往外表看起来直率,而内心却怀着奸诈和自私,所以,有智慧的人应当善于明察真伪。
【佛语禅语第65句】:我们最大的悲哀,是迷茫地走在路上,看不到前面的希望;我们最坏的习惯,是苟安于当下生活,不知道明天的方向。
【佛语禅语第66句】:【禅语人生】学会忘记,因为只有忘记已经失去的才能立足当前,展望未来。
【佛语禅语第67句】:【禅心佛语】贪瞋痴心深藏在我们感官的核心底层,而且当我们没有觉知时它就会流窜而出。
【佛语禅语第68句】:【禅心佛语】佛说世间有苦难,并不是否认人生有乐趣。相反的,他承认居士和比丘都可以有各种物质和精神的乐趣。
【佛语禅语第69句】:【禅心佛语】莫轻少僧生慢想,须知未来当作佛。莫说非历难放下,且知空慧破幻境。
【佛语禅语第70句】:度量如海涵春育,持身如玉洁冰清,襟抱如光风霁月,气概如乔岳泰山。
【佛语禅语第71句】:【佛心禅语】不依靠任何人而独立生存的人是没有的,包括佛在内,因为没有了众生就没有了佛。
【佛语禅语第72句】:释迦牟尼佛说:“以恨对恨,恨永远存在;以爱对恨,恨自然消失。”是的,只有宽容才能化解世间的仇恨,只有宽容才是慰藉心灵的良药。
【佛语禅语第73句】:日出,日落;花开,花谢;潮涨,潮落。这都是世间最平凡不过的事了,但平凡才是人生的本色,因为世间的伟大皆出于平凡之中。
【佛语禅语第74句】:佛说,懂宽容得和谐之福报。懂宽容知忍让,和谐地与人相处,别人会因你的存在而生活得快乐顺心,你也会因为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而顺风顺水。
【佛语禅语第75句】:【禅心佛语】考验人的才能不在于他是否拿到一副好牌,而在他能打好一副坏牌。
【佛语禅语第76句】:【禅心佛语】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是永恒的。等待是一种经历,你总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佛语禅语第77句】:【佛心禅语】不要太过张扬,要明白没有一个人会比你更弱小。总之,做人要低调一点。
【佛语禅语第78句】:如果你醒着,你就当清醒;如果你睡着,你就当酣睡。如果你在做一件事情,就不应该再考虑其他事。
【佛语禅语第79句】:既已走上修行路,不可做增上慢人,谤般若人,大妄语人,要做续佛慧命之人。真参实证,荷担如来家业。
【佛语禅语第80句】:【禅心佛语】佛陀提出来的四宏誓愿,第一句是目标:众生无边誓愿度。为了要度众生,必须先断除烦恼。修学法门,圆成佛道,都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而提出的。
【佛语禅语第81句】:【禅语人生】在成佛的道路上,福德资粮与智慧资粮便是鸟的双翅,必须双运修持才行,这就叫做保持中道。
【佛语禅语第82句】:是菩萨摩诃萨见生死无始,皆悉空寂,所谓空者,常乐我净皆悉空寂,无有变易、众生、寿命、三宝、佛性及无为法,是名菩萨观无始空。《大般涅粟经》卷十六,梵行品
【佛语禅语第83句】:【禅心佛语】世间事放不下,常有“此事无我不行”的牵挂,也是烦恼。
【佛语禅语第84句】:若对自己有疑,就容易堕落沉沦,迷失人生的方向;对他人有疑,就无法与人建立善缘、成就事业。
【佛语禅语第85句】:【禅语人生】误把善意作恶意,错把坏人当好人,做事鲁莽不听劝告,导致痛苦与伤害。
【佛语禅语第86句】:【圣经句子】497大声说:“曾被杀的羔羊是配得权柄、丰富、智慧、能力、尊贵、荣耀、颂赞的。(启5:12)
【佛语禅语第87句】:【禅心佛语】大事难事看担当,顺境逆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群行群止看识。
【佛语禅语第88句】:【禅心佛语】人生要量力而行。既然长了猫的体积那就好好活一份猫的生活,自在,简单,轻松。
【佛语禅语第89句】:总之,大家应该时时折服我慢心,对人心存敬重与信任。在日常生活中,孝敬父母、尊重师长、友爱兄弟姊妹;夫妻之间相敬如宾,对朋友温和礼让。
【佛语禅语第90句】:佛身安坐一国土,一切世界悉现身,身相端严无量亿,法界广大悉充满,于一毛孔放光明,普灭世间烦恼暗。《华严经》卷三十四,十地品
【佛语禅语第91句】:有人问:“为何要持戒?”师言:“人之所以痛苦、惶恐不安,是因犯错的罪恶感所致。持戒就是要防患于未然,守正于日常生活中并形成规矩,自可避免犯错。”
【佛语禅语第92句】:【佛心禅语】天地无物也,我无物也,虽无物,未尝无物也。圣人如影,百姓如梦,孰为生死哉?
【佛语禅语第93句】:【禅心佛语】持戒可以带来个人的安乐、宁静,以及国家的强盛、富足,也让你可以无惧地面对死亡且保证未来往生善趣。
【佛语禅语第94句】:愚人记人恶不记人善,贤人记人善不记人恶。善用心者,可以苦为乐,以祸为福;不善用心者,多由乐得苦,由福得祸。
【佛语禅语第95句】:【禅心佛语】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英雄五霸闹春秋,顷刻兴亡过手。青史几行名姓,北郊无数荒丘。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玉兔金乌西坠,江河绿水东流。
【佛语禅语第96句】:【佛语摘抄精选】利刀剜肉疮犹合,恶语伤人恨不消。(《五灯会元》卷十六)
【佛语禅语第97句】:【圣经句子】89愚妄人所行的,在自己的眼中看为正直。惟智慧人,肯听人的劝教。(箴12:15)
【佛语禅语第98句】:【禅语人生】在生活的压力下,内心渴望顺境却遭受沉重打击的滋味只有自己最清楚。
【佛语禅语第99句】:【禅心佛语】人生的各种苦难,如生、老、病、死、冤憎会、爱别离、求不得、忧、悲、哀伤。凡此种种身心苦楚,为世人所公认苦难或痛苦者,都包括在一般苦难的苦中。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17009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