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文自助发稿平台-搜索推广-软文发布平台-佛语软文
【佛语禅语第1句】:【禅语人生】有道德、有戒行的人,不会做出对他人会造成伤害、对自己会受到良心谴责的事情。
【佛语禅语第2句】:【佛心禅语】《问佛》中言:“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佛语禅语第3句】:世间的海可以填平,但是人的鼻下横——小小一个嘴巴,却永远填不满。
【佛语禅语第4句】:有的人怕双手太粗糙,舍不得用双手做事;为了使青春永驻,去美容院把皮肤磨得又细又白;怕脸上有皱纹,连笑都不敢,把笑靥冻结起来,成了名副其实的“冰霜美人”。
【佛语禅语第5句】:【禅心佛语】现前一念,即是佛念,佛念相续,绵绵密密,有觉有照,心月当头,三关透脱,得自在,悟无生。历境验心,随缘保任起妙用。
【佛语禅语第6句】:【佛心禅语】不管你正在想什么,都要跟随着内心生起的任何东西,要知道并且看见它。
【佛语禅语第7句】:【禅心佛语】人生如果错了方向,止步就是进步。悬崖勒马,为时未晚;船到江心,补漏已迟。
【佛语禅语第8句】:多少时候,因为得不到,所以假装不想要。没有人能完全把自己赤裸裸展现在别人面前。
【佛语禅语第9句】:【禅心佛语】势不可使尽,福不可享尽,便宜不可占尽,聪明不可用尽。
【佛语禅语第10句】:终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归来偶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一无尽藏
【佛语禅语第11句】:人心的欲念,好比被太阳照射的沙漠一样——干燥饥渴;而佛法恰似甘露法水,时时滋润众生干渴的心田。
【佛语禅语第12句】:【禅心佛语】人活一世,其实,有些东西,要学会思而勿乱;有些情感,要懂得痛而莫恨;有些追逐,要舍得持中有弃;有些浮相,要甘于尘而不染。
【佛语禅语第13句】:【禅心佛语】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可俗话又说:过河拆桥、卸磨杀驴、兔死狗烹、鸟尽弓藏。
【佛语禅语第14句】:【禅语人生】在这个世界上,佛、菩萨、罗汉是否真的存在?你可能要说,不要迷信了,要有唯物主义的观点才行。
【佛语禅语第15句】:人有居家得阿罗汉、阿那含、斯陀含、须陀洹者,亦有得阿惟越致菩萨者。《惟日杂难经》
【佛语禅语第16句】:一切佛法依慈悲,慈悲复依方便立。方便依智智依慧,无碍慧身无所依。《华严经》卷五十,如来出现品
【佛语禅语第17句】:【佛心禅语】罪障之中,淫为首要。因淫损体,遂杀生补养,而盗妄等恶,亦随之而至。
【佛语禅语第18句】:人活着只求心安无愧,你我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并不建立在少数主观、偏见者的好恶之上。人要是没有这种坚持,这种自我做主的态度,他会活得很无奈。——耕云先生
【佛语禅语第19句】:牢。——《佛陀的格言》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谈论别人的隐私是最大的罪恶;不知自己的过失是最大的病痛。——海涛法师
【佛语禅语第20句】:“因果”是真正的不二价,修善决定有乐境,造恶必定受痛苦,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佛语禅语第21句】:大凡简单而直爽的人常有幸福的人生。因为简单,才能在纷乱错杂中找到幸福的身影;因为简单,才能脚踏实地过好每一天。
【佛语禅语第22句】:我们不一定要在心外寻找财富,真正的财富应该是内心源源不断的能量。
【佛语禅语第23句】:【禅语人生】愿您将善心化作行动,一起来做功德圆满,福慧双修之人。
【佛语禅语第24句】:人心如一面镜子,照山是山,照水是水;因尘世懵懂,浮尘所染而面目全非。
【佛语禅语第25句】:【禅语人生】学佛不是对死亡的一种寄托,而是当下就活得自在和超越。
【佛语禅语第26句】:那么我们究竟要用什么来作为精神的补给?用什么来指导人生的取向、选择?
【佛语禅语第27句】:有行无愿,其行必孤;有愿无行,其行必虚。行愿相从,自他兼利。(五代)延寿《万善同归集》卷四
【佛语禅语第28句】:【佛心禅语】不后悔过去,不渴望未来,不自寻烦恼,把握现在脚踏实地,则身心健康。
【佛语禅语第29句】:学佛旨在修心,“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虽然有三个不同的名词,本质却没有差别;若于事相而言,只差在“佛”已明心见性,众生仍处无明而已。
【佛语禅语第30句】:不计较外界的得失、是非,因而内心能静定,不生苦恼,因而能调转目光,反观自我,从而认识自己、尊重自己、肯定自己,走好自己的路。
【佛语禅语第31句】:【禅语人生】长大后才知道,童年时纯洁的心和天真的笑容是那么的自然。现在想拥有那份纯洁与天真是多么的困难。
【佛语禅语第32句】:正信的佛教徒,应该知道拜佛的道理,也要知道拜忏的意义。拜佛的意义是迈向信仰的目标,拜忏即是改善人生、美化心地,至真至诚地反省忏悔。
【佛语禅语第33句】:【禅语人生】有了“痛”的经验,生命越发显示了内在的深度,没有经历痛苦的人生,或许还是浮浅的豪华。
【佛语禅语第34句】:本自深山卧白云,偶然来此寄闲身。莫来问我禅兼道,我是吃饭屙屎人。——《育王净昙禅师》
【佛语禅语第35句】:人的身体从父母而来,而要成就道业学业,则必须仰赖师长。因此,我们除了孝养父母之外,还应该奉事师长,遵从他们的引导。
【佛语禅语第36句】:【禅心佛语】六和文化:最大的失败,是什么都知道,但却都做不到。最大的失误,是一味的表达自我,却忘了关怀别人。最大的麻烦,是什么都想要,却不懂得如何抉择。
【佛语禅语第37句】:【佛心禅语】要说一个人一生不愁吃,不愁穿,有钱用,世界上好地方都逛遍,谁做得到?
【佛语禅语第38句】:【禅语人生】学佛、修行,切不可半途起心动念;我们必须在正道中保持定力,而且待人要退一步,爱人要宽一寸,那么在人生道上就可以过得很快乐、自在。
【佛语禅语第39句】:贫困大多数由“病”而起,如能及时为其预防、治疗疾病,使其再站起来为家庭担当责任,就能恢复一个家的元气。
【佛语禅语第40句】:冥冥之中的一切,就在这瞬间注定。所以,漫漫红尘,我必定饱尝抵死泅渡的一路酸楚,凄凄独吟相思碎孤心,隐隐绕禅香的离殇,苦苦追找那遥远记忆里绿色婆娑的身影。
【佛语禅语第41句】:平等心、欢喜缘:对人需时常保持一分平等、平常的爱念,不生厌弃憎恶的心理。
【佛语禅语第42句】:人生的道路有千万条,但最后殊途同归。若都是为了寻找生命中的精彩与生活的意义,又何必非执著于某一条路呢?
【佛语禅语第43句】:【禅心佛语】佛心没有远近,人的愿望也没有大小,只要心诚意正,即可修成正果。
【佛语禅语第44句】:【禅心佛语】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之中的,不适应社会的发展就会被淘汰,所以,只有不断地推尘出新,才会有进步和发展。
【佛语禅语第45句】:【禅语人生】以前我以为爱一个人,最伟大的是等待,今天重又发现,爱的伟大,除了等待,就是接受。
【佛语禅语第46句】:我们自懵懂无知而至体认世界,不论有心或无心之过错,皆须忏悔。忏悔则清净,清净则能去除烦恼。
【佛语禅语第47句】:【禅心佛语】人们常常会用官衔和才能来衡量男人的品级,用相貌和气质品评女人的品级,却很少有人去思量心灵的品级。心灵是有品级的。而它的品级决定一个人一生的成败。
【佛语禅语第48句】:【禅语人生】一切现象看似客观存在,但其现相犹如梦幻一般,显现而无实有,所以,修行空性并非在平凡现象的世界之外,当我们不再对现象执著时,已经在体验空性了。
【佛语禅语第49句】:【佛心禅语】第三,“饮食知量,多少得中,不为饮食起求欲想,精勤思惟,是名第三法多所饶益修安那般那念。”
【佛语禅语第50句】:【禅语人生】在自我反省中能够比较客观地认识自己,那就能够确定自己生命行为的方向,或者说生命行为的取向。
【佛语禅语第51句】:【禅心佛语】前进不必遗憾,若是美好,叫做精彩;若是糟糕,叫做经历。
【佛语禅语第52句】:万法尽通,万法俱备,一切不染,离诸法相,一无所得,名最上乘。——《坛经·机缘第七》
【佛语禅语第53句】:“因果报应”说不是佛家独有,无论哪个国家、哪个民族,必然都存此说。好莱坞的大片,最后总是坏蛋遭殃;二十集的电视连续剧,坏蛋可以得意十九集,最后准得遭报应。
【佛语禅语第54句】:【禅心佛语】母亲应该不是让我们依赖的人,而是教我们远离依赖的人。
【佛语禅语第55句】:【禅心佛语】能够对别人的赞叹,不改从容。能够对别人的粗俗,不生厌离。能够对别人的错误,不生仇恨。
【佛语禅语第56句】: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人的觉悟本性并不像一棵菩提树,先天纯洁清净的心也并不如同镜子,原本就不是有形体的东西,又能在哪里沾染上尘埃。
【佛语禅语第57句】:【东西与良心】失去了东西,人们会急忙找回来,失去了良心,却不见有人着急。
【佛语禅语第58句】:【佛心禅语】不误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故知万法尽在自心,何不从自心中顿见真如本性。——《坛经》
【佛语禅语第59句】:汝须自知好歹,修行要各尽其分,潜修默契方可。急急改过,摄心念佛。(印光法师)
【佛语禅语第60句】:【禅语人生】有人拨无因果,炽然作恶业,妄言本空,作恶无过;如此之,堕无间黑暗地狱,永无出期。若是智人,不应作如是解。
【佛语禅语第61句】:【禅心佛语】放下惰性。改变生活。跟随你的运气,拥抱改变吧,不要去抗拒它。
【佛语禅语第62句】:【禅语人生】无论见到什么,你不要被这个境界转,不要跟着它跑去。要怎么样子呢?要见有若无。见到境界就和没有见到境界一个样,也不要生欢喜心,也不要生讨厌的心。
【佛语禅语第63句】:【禅心佛语】假如你认为这是一个灾难,那么灾难已经降临;假如你认为这是一个机遇,那么机遇即将成型。
【佛语禅语第64句】:【禅心佛语】惚兮恍兮悟兮”历时有久;渐行渐明,终化解沉疴。化解沉疴。脱胎换骨于全新的我,全新的我。
【佛语禅语第65句】:【佛心禅语】罪祸无门惟心造,心境相交妄造作。众生与佛同觉性,无边刹土无毫端。常住真心性自明,尘劳本净生死空。
【佛语禅语第66句】:无有法菩萨所不应学者,何以故?若菩萨不学一切法,不能得一切种智。《摩诃般若经》卷二十九,净佛国土品
【佛语禅语第67句】:痛苦是什么?真正使你痛苦不已的,不是那事件本身,而是你拒绝接纳、害怕恐惧那个事件发生。脱离痛苦唯一的方式就是从容面对,放下抗拒,接纳痛苦,与痛苦共处。
【佛语禅语第68句】:【禅心佛语】若以菩萨心来看众生,你本身就是菩萨。若以烦恼心来看众生,你本身就是众生。
【佛语禅语第69句】:往来生死,如游园观,未曾暂起疲厌之心。《华严经》卷五十六,离世间品
【佛语禅语第70句】:【佛心禅语】禅门无住始为禅,但十方国土庄严,何处非柢园精舍;渡世有缘皆可渡,果一念人心回向,此间即慧海慈航。千古奇文醒世歌。
【佛语禅语第71句】:佛性人人平等,不论在家或出家之学佛者,皆可修行正道,增长智慧福业,因圆果满成正觉。
【佛语禅语第72句】:真干者,向道之心过于饥渴饮食。有一毫夹杂、一毫自欺则非真,有一毫懈怠、一毫自恕则非干。(当代)夏莲居《自警录》
【佛语禅语第73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可以让我们心绪平稳,不骄不躁。不管处于何种境地,一份良好的心态总会让你有所受益的。
【佛语禅语第74句】: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佛语禅语第75句】:亦、心一切平等,真即菩提自现。若怀彼我二心,对面不见佛面。——《志公和尚大乘赞》
【佛语禅语第76句】:【禅心佛语】二【第6句】: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佛语禅语第77句】:【佛心禅语】【顿悟】“拍马屁”是个奇怪的词:你象是在奉承他,又象是在侮辱他。
【佛语禅语第78句】:【禅心佛语】七个字:目标一定会实现。八个字:一切的工作为了爱。九个字:我要成为最有给予的人。
【佛语禅语第79句】:力能破他军,还为他所害;力能侵掠人,还为他所掠。《别译杂阿含经》卷四
【佛语禅语第80句】:【禅语人生】真正的残疾,不是外在的身根不全,而是心里没有慈悲、包容。真正的缺陷,也不是环境的困顿,蹇厄,而是自己丧失信心。
【佛语禅语第81句】:我宁愿过着艰苦朴素的日子,也不愿意自己的幸福和快乐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
【佛语禅语第82句】:施与悲共起,能令菩萨乐。三界中乐受,比此无一分。(古印度)无着《大乘庄严经论》卷九
【佛语禅语第83句】:心净则土净,度人先度己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维摩经》卷上,佛国品
【佛语禅语第84句】:【禅心佛语】忍,有时要让,有时要耐,有时要隐。所以,忍其实是另一种形式“韧”。
【佛语禅语第85句】:【禅心佛语】花心大萝卜遭遇水性小杨花,这将是性骚动中,一场重量级的对撼。
【佛语禅语第86句】:人与人能够互尽心力、互相照顾,实在是世间最快乐的事情之一。虽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修成正果,但每个人都有能力慈悲。
【佛语禅语第87句】:无贵贱不悲,无富贫亦足。是非终日有,不听自然无。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近邻不可断,朋友不可疏。女子重前夫,男儿爱后妇。好人多磨难,真爱无坦途。
【佛语禅语第88句】:【佛心禅语】禅定并不只是得到平静,而是能安住于本然的自觉。智慧并不只是通达经典,而是彻底觉悟心的本性。
【佛语禅语第89句】:【禅语人生】有的人生病不能找出生病的真正原因,反而疑神疑鬼,以为是神明的惩罚,就到处求神明拜庙,画符、念咒、吃香灰,结果病情反而加重,这就是“邪因缘”。
【佛语禅语第90句】:【禅心佛语】每一个人都有他的优点和缺点,谁都不能没有别人的帮助而生活。善良的人互相帮忙,而不互相猜疑。
【佛语禅语第91句】:要用淡泊的眼光看世情,则富贵好比过眼烟云,用知足的心来取舍万物,则清净心不为物所染。儒家所谓: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
【佛语禅语第92句】:【佛家经典禅语文案】伟大的梦想让成就随之成长,渺小的希望让你永落人群之后。相信自己,就必然会做到,一切都由意识掌控。如果自认高人一等,就一定出类拔萃。
【佛语禅语第93句】:【禅心佛语】很多时候面对比逃避更让人尊重,虽然很多事情经过时间冲刷会慢慢淡忘,但是遗憾会在心中长存相伴一生。
【佛语禅语第94句】:表面看来,“高”似乎意味着进取,“低”则意味着退步。然而在很多情况下,退步只不过是一种低调的积蓄,是另一种方式的前进,因此“低”最终也能转化成“高”。
【佛语禅语第95句】:【禅语人生】一方田园可养终生,一眼天地可怡情致。心闲是人生最好的福气。
【佛语禅语第96句】:【禅语人生】心志要高,心气要平,眼光要远,定位要准。如果你想梦想成真,那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赶快从梦中醒来。
【佛语禅语第97句】:而当我进一步走进心斋坊,了解现实中的了凡先生,竟然发现出奇的巧合,他和明朝袁了凡先生在命运轨迹上有着极其相似的经历。
【佛语禅语第98句】:【禅语人生】言行如一,一点一点放下对自我的偏执后,你就会发现眼前、心中的世界真的明亮了许多。
【佛语禅语第99句】:敌人对敌人,仇怨对仇怨,一方被伤害,报复必更残。《即兴自说·第四弥凯耶品·牧牛人经》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17225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