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好句大全

微信佛语禅心文案素材大全,自媒体运营网络推广必备!

【佛语禅语第1句】:顺应习气,承受命运的人一辈子只能庸庸碌碌,成为凡夫俗子。而改变习气,勇敢正视自己的缺点,并努力克服它的人,最后往往都能成为人中龙凤。当我们了解这其中的因缘之后,我们就会明白所谓前生今世,并不是天方夜谭的事情,它是有因果联系的,而命运的吉凶和未来的祸福,也可以从我们自身找到答案。

【佛语禅语第2句】:做同一件善事,以世间善法的观念,有所求而做,那就成了有漏善法;以无所求的心去做,就是无漏善法。

【佛语禅语第3句】:无论做什么事情,太看重输赢成败,顾前思后,势必影响行动的速度,等到想明白了再行动,却发现慢了半拍,先机已失,后悔莫及。输赢心不光影响一个人的速度和行动,更会影响原本安宁的内心。

【佛语禅语第4句】:绝境逢生,不将这颗整日随万境流转的心置之于死地,本来面目就难以 显现,以妄心处事,正如时时刻刻戴着面具,时间久了就摘不下来了。 众生本来是佛,只因妄想执着而障碍了自身佛性。妄心,生死流转,没 有直面的勇气,就没有一刀两断的可能。债主随时都会上门,与其躲一 辈子,还是面对吧。

【佛语禅语第5句】:秋风飒飒,点红叶于玉阶。秋云飞飞,变白衣于苍汉。秋露垂垂,人物同沽沆瀣。秋月皓皓,山河尽入玻璃。诸人当此之际,切不得作境会,亦不得作心会,亦不得作道会。——《鼓山文案》

【佛语禅语第6句】:受苦其实是了苦,享福其实是消福。福来时,不要沉溺;苦来时,不要惧怕。在享福时念着未来会来的苦,在受苦时畅想日后的甜。唯有如此,才能更长久地去享受生活的美好。

【佛语禅语第7句】:佛家弃绝私情,远离红尘,但佛家的宗旨是“普度众生”,因此对俗世生活仍然关心,对于男女之爱,佛经上也颇多妙论。

【佛语禅语第8句】:很多时候,我们总会以为自己不得了,而事实上,换一个角度去看自 己,我们与别人其实差不了多少,我们取得了很多成功,或许只是运气稍好 罢了。所以,无论取得什么成绩,我们都没有理由骄傲自满。

【佛语禅语第9句】:虽多积珍宝,崇高至于天,如是满世间,不如见道迹。《法句经》卷上,世俗品若人不爱法,虽人而非人,不住于真道,不至涅槃城。既得此人身,功德所依处,云何不升筏,度诸有流海!离法常愚痴,有命亦如死,虽有人皮覆,愚痴同畜生。《正法念处经》卷五十

【佛语禅语第10句】:有明确的目标,人生才有坚定的方向。最不幸的是确定目标后,却不自 觉地偏离了航向,甚至与目标截然相悖。人生的不幸不在于身陷困惑,而在 于不知道已身陷困惑。当你知道迷惑时,并不可怜,当你不知道迷惑时,才 是最可怜的。

【佛语禅语第11句】:我们修禅定,就是要生长智慧,你有了定,就发智慧;发智慧就得到般若,般若就是智慧,就不会做愚痴的事情。——耕云先生

【佛语禅语第12句】:问僧:“世间何物最苦?”日:“地狱最苦。”师日:“不然,在此衣线下,不明大事,是名最苦。”——《洞山良价禅师》

【佛语禅语第13句】:但谁能算得出,在得到一些自认为珍贵的东西时,有多少和生命休戚相关的美丽像沙子一样悄悄从指间溜走?每个人掌中所握的沙子数量都是有限的,一旦失去,便再也找不回来。

【佛语禅语第14句】:别说谁是我的敌人,别说谁对我不友好,不友好也不要声张,一声张就造成裂痕。(宋末元初)贡噶坚赞《萨迦格言》

【佛语禅语第15句】:若无身住、心住、意住、内住、外住及内外住,即是住戒。若无相、无命、无作、无行,即是住戒。《大方等大集经》卷十二

【佛语禅语第16句】:真正的痛苦可以使人冷静,使人深邃,使人清朗。一个人的美丽并不是容颜,而是心灵,更是那份在经历风雨坎坷磨砺后的坚强。所以,优雅并不是训练出来的,而是一种阅历。淡然并不是伪装出来的,而是一种沉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永远都不会老,老去的只是容颜,时间会让一颗灵魂,变得越来越动人。

【佛语禅语第17句】:【天天禅语】我们的智慧本像月亮一样光明,如果没有被云雾般的烦恼遮住本性,就会永远光明无比;我们的福德本像月亮一样圆满,如果没有被罗喉般的私心毁灭功德,就永远那么充盈。我们对着月亮祈愿吧,愿我们早日去除烦恼与私心垢念,早日回到如月般明亮圆满的本性。095。

【佛语禅语第18句】:如世间道有难有易,陆道步行则苦,水道乘船则乐。菩萨道亦如是,或者勤行精进,或有以信方便易行疾至阿惟越致者。……阿弥陀等佛,及诸大菩萨,称名一心念,亦得不退转。(古印度)龙树《十住毗婆沙论》卷四

【佛语禅语第19句】: 朋友感慨:又被人利用了一把,真是人心不古。行者打趣 道:未必不是好事。朋友愕然、茫然。行者大笑:你被利用说明你有 价值,平时你或许不自觉,现在自觉了,难道不是好事?我说未必, 主要出于两点考虑:一是你发现被利用就不悦,容易伤神;二是你若 被利用了还装糊涂,人家会得寸进尺。

【佛语禅语第20句】:增上谓外缘,是正报所依,世人不了此,缘劣怨他人。(明)宗喀巴《显密修行次第科颂》

【佛语禅语第21句】:问:“慈悲和善的关系如何?”师言:“光有慈悲而缺少智慧,有时也会生出毛病来的。最浅近的例子,像当前社会上常发生善心人被骗的事,如此,慈悲不仅未能达到善的理想,反而助长了骗徒的罪行。我们要在智慧中发挥慈悲,才是真正的善。”——证严法师

【佛语禅语第22句】:念佛人是芬陀利,人中上妙白莲花。此花开时,佛身端严坐其中,即是花开见佛。

【佛语禅语第23句】:——泰戈尔古往今来,谦卑一直被古代先贤和当代大家奉为克己的德行。反观历史,凡是有功德有成就的人无一不具有一颗谦卑之心。

【佛语禅语第24句】:大菩提心本性清净,一切众生无智翳眼,以不信故,谓为不净。“四十华严”卷三十六

【佛语禅语第25句】:由心故作恶,由心有果报。一切皆心作,一切皆因心。心能诳众生,将来向恶处。《正法念处经》卷十五

【佛语禅语第26句】:当我们在苛求那些残缺的时候,当我们在艳羡那些圆满的时候,我们要 问问自己的内心,是否敢于去拥抱残缺呢?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这样那 样的残缺,个子有高矮,体型有胖瘦,身世有显赫平凡,家庭有富裕贫 穷……但是,这些都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无法正视它们。

【佛语禅语第27句】:人生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管住自己的嘴巴。一是管住自己的吃喝, 再一个是管住自己别乱说话。佛家讲:我们的嘴巴一天到晚爱说话,这个 说话是口业。在所有的罪恶中,最易犯、最常犯而且害人最惨的就是口业。 所以,多说话不如少说话,少说话不如实修。

【佛语禅语第28句】:说什么法?说自然法,一切皆属自然,只要以自然之心,做本分上该做的事,接受自然而至的结果,就能从容恬淡地享受自然的快乐。

【佛语禅语第29句】:略说有三种忍:一者众生忍,二者法忍,三者大忍。(陈)慧思《法华经安乐行义》

【佛语禅语第30句】:对于悟求真理的人,真理并不遥远,只要用心留意,就可以从世间万物,哪怕是一草一木中悟出。对于出家修行的人,只要留心观察,处处都有禅机。宝积正是从屠夫卖肉、歌郎唱丧这几件俗事中,悟得了禅理。这也证实了这句话——“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佛语禅语第31句】: 其实“包容”归根结底就是爱和理解。只有心中有爱,才能以同情的 态度对待他人,才能充分体谅、尊重他人的立场和见解。只有爱,才能消 除彼此的敌视、猜忌、误解,让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 们在这个世界上和谐共存。

【佛语禅语第32句】:【天天禅语】当我们处于顺境之时,如果顺境成为修行的障碍,我们不应心安理得地享乐,应以惭愧之心好好忏悔;当我们处于逆境之时,如果逆境成为修行的助缘,我们不应灰心丧气,应以坚强之心勇往直前。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凡是圆满福德资粮与增长智慧资粮的事情,我们都乐意接受。

【佛语禅语第33句】:你可以主导你的幸福婚姻幸福是脸上的,痛苦是内心的,幸福有太多的装饰性,而痛苦一定是真实的,刻骨铭心。所以我们自己感觉到的生活和在别人身上看到的生活往往正好相反!

【佛语禅语第34句】:步入富足的最高境界,越是简单,越是丰盛,生天本自生天业,未必求仙便得仙;鹤背倾危龙背滑,君王自古无百年。——唐·知玄

【佛语禅语第35句】:上来。放下心中的妄念、放松身体、放松心情,没有负担是最舒服的事,人只有无依无求,才能体会到真正的快乐。

【佛语禅语第36句】:学语言,听很重要。会听自然会讲,不会听就不会讲。学讲法一样,首先要会听。反复听,仔细听,深入其义,听成自己的,自然就会讲。

【佛语禅语第37句】:无住处涅槃,谓即真如出所知障,大悲般若常所辐翼,由斯不住生死涅槃,利乐有情,穷未来际,用而常寂,故名涅槃。(古印度)护法等《成唯识论》卷十

【佛语禅语第38句】:若从闻思得自证悟,无有是处。不但能以闻思慧解而能证人一切法门。“四十华严”卷三十二

【佛语禅语第39句】:【最有禅意的句子】有时,我们因为脸上的斑点痘痘而起烦恼,为了使它们尽快消失而想尽方法。但请想想路边或失明或肢体残缺的乞丐吧,这时我们是否会白然生起一颗怜悯之心呢?此时我们还会为脸上的斑点痘痘而烦恼吗?由此及彼,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适用这个道理。我们往往身在福中不知福啊!036

【佛语禅语第40句】:心地若能时时现光明,与人坦诚相待,则不必怖畏人生道路有障碍,也无需担忧别人是否不利自己。

【佛语禅语第41句】:【禅语感悟】 我们每个人都会犯错误,有了错误不要回避,更不要一错再错,只要 诚心改过,也可以成佛得道。佛说,唯有清净自己的行为及心念,才能够 真正领纳佛法,与真理相应,从中获得真正的利益及解脱。

【佛语禅语第42句】:众生皆有佛性,众生平等,既是如此,我们就都无权剥夺、破坏其他众生的生存权利,这也是慈悲的佛教徒首先应该做到的。

【佛语禅语第43句】:我们往往将自己的快乐和幸福,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不但丝毫没有体会他人的感受,也没有丝毫怜悯之心,反而白以为是地期盼着更加美好的明天,难道最终的结果不会适得其反吗?寂天菩萨曾说过:“人人都不想吃苦,但却自作吃苦;人人都向往幸福快乐,但与自我为敌,破坏自己的幸福和快乐。”

【佛语禅语第44句】:自由是一种心境,如闲云野鹤,闲散安逸不受尘世羁绊,能够在悲伤中发现喜悦,能够在阴霾中预见晴天,就如长沙景岑禅师所言,心能够在整个时空中徜徉,“始随芳草去,又逐落花回”。

【佛语禅语第45句】:那时了凡先生还不知道《了凡四训》,更不知道袁了凡,但后来当他读了《了凡四训》这本书,发现他们的命运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后,便从此自号了凡先生,并创立了凡心斋坊广布善缘。也正是这份特殊的缘遇,在后来的了凡公益读书会上他大力推广学习《了凡四训》,引来无数爱好国学的同仁汇聚心斋坊。

【佛语禅语第46句】:佛法告诫我们:处于下等根器阶段时,要以修持净戒为主,通过听闻佛法来认识烦恼,才能对轮回生起真正的出离心;处于中等根器阶段时,要以修持禅定为主,通过思维佛法来降伏烦恼,才能对众生生起广大的菩提心;处于上等根器阶段时,要以修持智慧为主,通过实修佛法来根除烦恼,才能建立正确的空性见。

【佛语禅语第47句】:有形至大者,莫若天地;无形至大者,莫若虚空。有道者知彼二者皆自心影响,故见空不空,见形非形。——《紫柏尊者全集》

【佛语禅语第48句】:凡你对别人所做的,就是对自己做,这是历来最伟大的教诲。无论你伤害谁,就长远来看,你都是伤害到你自己,或许你现在并没有觉知,但它一定会绕回来。不管你对别人做了什么,那个真正接收的人,并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同理,当你给予他人,当你为别人付出,那个真正获利的也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

【佛语禅语第49句】:夫见道而后修道,修道而后证道,此千圣同途,千古不易之定论也。然见道岂易哉!若依教乘,必大开圆解。若依宗门,必直透重关。然后得论修道,否则便为盲修瞎炼。《彻悟禅师文案》

【佛语禅语第50句】:当一切变成黑暗时,后面的来路,与前面的去路,都看不见,如同前世与来生,都摸不着。我们要做的是什么?唯有看脚下,看今生!

【佛语禅语第51句】:人生的痛苦和悲哀都来源于自己的内心,只有克制自己,不为欲望所驱使,才能使心灵更清净,才能拥有快乐的心境,才能成就自我的追求。

【佛语禅语第52句】:调和:万物因水的存在而汇聚融合。譬如石灰石、黏土和铁矿粉是三种不同的事物,因为水的调和而融合为水泥。由于水的存在,它们三种才有可能按比例调和而成。同样的道理,由于爱心的存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大自然之间才有可能和谐相处、充满和平。

【佛语禅语第53句】:问:“蚁身如是之小。本性与九界众生一样乎,或有减少?”答:“一勺水与一池水之湿性,并无有异。唯勺与池之水,各如其量而已。”——李炳南居士

【佛语禅语第54句】:责己要严,待人要宽。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当要责备人的时候,先要检讨自己。(当代)星云《人间佛教的戒定慧》

【佛语禅语第55句】:天上太阳再灿烂,阳光再普照,如果土壤里缺乏种子,也不可能发芽,更不可能开花结果一般。我们应当从孝顺父母、提升道德修养、保护环境与关爱生命做起,才会得到佛菩萨的庇护,才能获得十相自在的神圣力量。

【佛语禅语第56句】:修行就是持续地安处于禅定之中。当能够长时间自如地处于禅定状态时,才能为最终生命解脱与开悟打下牢固的根基。

【佛语禅语第57句】:人生的意义不在于名利与感情,而是慈悲与智慧。因为有了慈悲,才能自利利他,有了智慧,才能自觉觉他。

【佛语禅语第58句】:好人总是被自己的好呵护着,坏人总是被自己的坏伤害着,小人总是被自己的小禁锢着,愚人总是被自己的愚戏弄着,谁说人间没有报应?报应无时无刻不在发生。

【佛语禅语第59句】:菩萨于诸众生无离间心、无恼害心,不将此语为破彼故而向彼说,不将彼语为破此故而向此说。未破者不令破,已破者不增长。《华严经》卷三十五,十地品

【佛语禅语第60句】:在调和别人的矛盾时,直接规劝往往扑不灭双方的怒火,而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则能引起人们的好奇心,这样不驳对方的面子而利害自明。

【佛语禅语第61句】:傥名关未破,利锁未开,藉言弘法利生,正是眼前活计。一点偷心,万劫缠绕。纵透尽千七百则公案,讲尽三藏十二分教,兴崇梵刹如给孤独园,广收徒众如无相好佛,无明业识不断,俱为自诳自欺。(明)澫益《灵峰宗论》卷二之一

【佛语禅语第62句】:【好种子与好收成】 人的心地是一畦田,没有播种下好种子,就没有好的收成。

【佛语禅语第63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这是参禅学道过程中得 到的境界。这样的境界,是追求知识的结果。

【佛语禅语第64句】:【佛心禅语】 常怀平淡之心的人,待人处世宽严相济,方圆得体,厚德载物,雅量 过人,心中有春风杨柳之随和,胸中经天行地之豁达。

【佛语禅语第65句】:御下之法,恩不可过,过则骄矣;威不可严,严则怨矣。欲恩而不骄,威而不怨,恩必施于有功,不可妄加于人,威必加于有罪,不可滥及无辜。故恩虽厚而人无所骄,威虽严而人无所怨。功或不足称,而赏之已厚;罪或不足责,而罚之至重,遂使小人故生骄怨矣。(宋)山堂禅师(《禅林宝训》卷三)

【佛语禅语第66句】:不在意,也是一种豁达、大度与宽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没有宽广胸怀和气度,是很容易流于琐屑与平庸的。而当你实现了豁达与宽容,自然会产生轻松与幽默,从而洋溢出一种性格的魅力。

【佛语禅语第67句】:凡圣只在一念之间,一念转变能够舍己为人,就是佛菩萨;如果为自己也为别人,就是凡夫;只为自己不为别人,就很难避免堕入恶道。

【佛语禅语第68句】:发心行菩萨道教化众生,使不仁慈的人起慈悲心,使嫉妒的人起欢喜心,使悭贪的人起布施心,甚至使造十恶业的人也能悔改、行十善法;这样的发心和行持就是菩萨!

【佛语禅语第69句】:若能正住空平等者,是则名为真住戒学。《大宝积经》卷-。四,善住意天子会

【佛语禅语第70句】:诚实、公正、坚定、慷慨。诚实、自制、慷慨、忍耐。《经集》第倾述林,第十章《林主夜叉经》

【佛语禅语第71句】:在逆境中不能动心,在顺境中更不要动心,顺逆都有方便来对治;顺逆都不动心,修行才有少分相应。

【佛语禅语第72句】:能够忍受一切毫无争议的善法而经常施舍仁慈,即是忍辱。毫无争议的善法有何难忍呢?例如,“人总是要死的”,“人总会变老”,这都是毫无争议的善法,要做到不怕老、不怕死,还是不容易的。

【佛语禅语第73句】:苦难是人生不可多得的财富,它是佛赐予我们的一剂良药,也是修炼 品性的一个熔炉。苦难能让人变得英勇无畏,只要将苦难当作一块垫脚 石,我们就总会在黑暗的尽头看见光明。

【佛语禅语第74句】:人们生活在无常的世界里,随因缘遇合,每天的遭际和自己的心情各不相同,快乐和痛苦,幸运与不幸都是随因缘而生,如同春夏秋冬四季变化一样,该来时就来了,该去时就去了。但人们不能接受这自然的变化,渴望快乐,讨厌痛苦,因此倍感痛苦;欢迎幸运,拒绝不幸,因此加倍不幸。

【佛语禅语第75句】:【人不当人看】看人,不要当作独立具体的个人。他只是一堆因缘的聚合体,是一个因缘团,如同一团烟雾,不自在,不能自主。虽然他口口声声说“我,我”,但他并没有“我”,所以不要上当。既然都是因缘,就会理性不情绪。难道我们可以对一团因缘的烟雾怒吼吗?指着它说“就是你,才这样”吗?

【佛语禅语第76句】:行善是一种爱心的表现,同时在禅学上来说,也是为自己培植福报的基 础。只要能牢牢地坚持“诸恶莫做,众善奉行”,你必定能获得他人的青睐, 享受到生活的快乐和幸福。

【佛语禅语第77句】:心一片禅台去,唯留,空心寂寞清秋。今生我只做你心中清澈的女人,眉间盈满潺潺的清音,还有你温润的笑容。

【佛语禅语第78句】:在慈悲的境界上,一切生命都血肉相关、休戚与共,自我生命的价值仅存在于为他人、为群体的无私奉献中。

【佛语禅语第79句】:于念念中,身语意业皆无空过,悉以回向一切智门。《华严经》卷十八,明法品

【佛语禅语第80句】: 假如你真正坚持,谁也无法让你放弃。哪怕有一点点放弃, 都是你没有真正坚持的结果。定力不够,常常会因为外界的影响变得 轻飘飘。

【佛语禅语第81句】:于色、声、香、味,触、法六境界,一向生喜悦,爱染深乐着,诸天及世人,唯以此为乐。变易灭尽时,彼则生大苦。唯有诸贤圣,见其灭为乐。《杂阿含经》卷十三,第321经

【佛语禅语第82句】:如今有些人,内心充满了邪见与颠倒之心。将真理视为谬论,这就是邪见;将谬论视为真理,这就是颠倒。芸芸众生,由于无明之故,追求真理之人寥寥无几,追逐谬论之人却比比皆是。请佛菩萨加持,愿一切如母有情众生的心中树立正知正见!

【佛语禅语第83句】:不要等到奄奄一息才领悟无常,不要等到无药可救才感恩生命,不要等到生命终结才断恶行善,不要等到面临死亡才想到修行,不要等到神智不清才求佛保佑,不要等到离开人世才寻求解脱,不要等到身心分离才求生佛国。修行应当从小时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当下做起,从内心做起!

【佛语禅语第84句】:人生生活的禅法,是一种理解、友好、希望、乐观,它首先不是内心与世界的一种生疏,也不是恍惚。

【佛语禅语第85句】:生活需要一种平与的心理状态,或者说需要一种良好的心理秩序,烦恼会让心底越来越狭隘,生活的禅法就在于化解那些由于我执造成的烦恼与痛苦,记得那句老话天下本无事,是谁在生事,既然无数次的品尝痛苦的滋味,那么就需要我们那种心理觉悟的力量在生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佛语禅语第86句】:报化非真佛,亦非说法者,但识自心,无我无人,本来是佛。一《黄檗断际禅师宛陵录》

【佛语禅语第87句】:佛教的本质是慈悲。慈悲无敌——无敌人,无敌对,没有任何事物会挑战慈悲。无敌,因为无害;无害,因为无我。有我,必定有害;有害,必定有敌。慈悲必然要求无我。

【佛语禅语第88句】:复有众生虽种善根,供养三宝,作大福田,取相分别,情执深重,求出轮回,终不能得。《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卷三

【佛语禅语第89句】:佛陀鼓励我们要有大爱,要爱得透彻、爱得普遍,尽虚空遍法界,达到冲破自我,和合于大自然同体大我的爱。不要像泥泞一样,有色彩、湿黏黏的。

【佛语禅语第90句】:俗话说:“但尽凡心,无别胜解。”在生活中体验禅的关键所在是要保持 一颗平常的心,所谓“平常心是道”。

【佛语禅语第91句】:一富人请教禅师,为何自己有钱后变得更狭隘了?禅师带他到窗前问:向外看到了什么?富人说:外面有山有水。又带他到镜子前,问:你又看到了什么?富人:自己。禅师笑:窗户与镜子都是玻璃的,区别只是镜子多了一层薄薄的银子。就这点银子,就使人只看到自己而看不到世界了。

【佛语禅语第92句】:【佛心禅语】 父母之恩深似海,难以报答。家中有二尊佛,即父母之谓。应以供佛 之心孝顺父母。

【佛语禅语第93句】: 事不要做绝,话不能说满。做事留些余地,说话适可而止, 不是照顾对方,而是照顾自己。月落日升,山重水复,河东河西,沧 海桑田,风水总是轮流转,人生何处不碰面?昨日的高官大贾,明天 的白丁穷户;他年的破落柴扉,今朝的琼楼玉宇。

【佛语禅语第94句】:现在你所看到的你,还不是你,那是经过伪装、包装、改造、定制的你!你的本身已经快要迷失,你看到的是父母眼中的你,同事眼中的你,时代底下的你,真正的你,被隐藏。

【佛语禅语第95句】:前世,我是那汉水边迎风而立的女人,在苍苍蒹葭的摇曳间轻扬笔墨,依香而吟,静书着一份澄澈若水的禅心。

【佛语禅语第96句】:初禅过患,内有觉观,外有火灾;二禅过患,内有欢喜,外有水灾;三禅过患,内有喘息,外有风灾;善男子,彼第四禅,内外过患一切俱无,是故诸灾不能及之。《大般涅槃经》卷十二,圣行品

【佛语禅语第97句】:幽幽的沉浸在半寐的冥想里,那首《云水禅心》勾动着内心深处细细的轻柔,仿若浸在一种莫名的光年中融入乐曲中去了。

【佛语禅语第98句】:般若智如大火聚,诸贪爱水,逼之则涸;诸烦恼薪,触之则焚;诸愚痴石,临之则焦;诸邪见稠林,无复遗余。——《竹窗二笔》

【佛语禅语第99句】:【禅语悟道】佛陀曾说过:“我接受凡世人与我争论,我不与凡世人争论。”这两句里充分呈现了佛陀的大爱和我们凡世人的愚昧无知。佛陀就像慈母,我们凡世人就像得自闭症的小孩。慈母包容患白闭症孩子的缺陷,却从不会给予孩子任何埋怨。209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172334.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