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禅语文案微信经典文案
【佛语禅语第1句】:施人与善,广种福田。施人与恶,报应连连。都是自己种下的,当然,也是自己收获的。你所给予的,都会回到你身上。如果你对人冷淡,别人也会回以冷漠;如果你经常批评别人,你也会接收到许多的批评;如果你总是摆一张臭脸,没错,别人也不会给你好脸色。所有你所给予的,都会回到你身上。
【佛语禅语第2句】:【禅语感悟】 有人因言而招祸,有人因言而成就,有人舌灿莲花,有人口出恶言。
【佛语禅语第3句】:欲修佛法,当勤精进。……所以者何?是身无常,无有决定坏败之相,不得久住,终归磨灭,未得法利,恐中坏故。《大宝积经》卷一一二,普明菩萨会
【佛语禅语第4句】: 生气伤害最大的是自己 我们生气的时候,身体的细胞不知道要死掉多少,也很容易引起精神 上的不稳定,导致身体上的疾病。时常处在这个状态,寿命可能因此而减 少,受伤害最大的是自己。
【佛语禅语第5句】: 这双眼睛很特别,双眼皮的右眼很大很亮,单眼皮的左眼略 小而清澈,他戏称自己的双眼是日月目。他给人的感觉,眼睛里总是 带着淡淡的忧郁,就像一首忧郁的诗歌。左眉略高于右眉,一雄武, 一文气,人家说他文武兼备,堪称奇人。实际上,他半生平凡,了无 建树。
【佛语禅语第6句】:事忏诵经持密咒,观像礼拜供养力,造塔造像及布施,称赞佛僧名号等。若能了达真空理,名为理忏灭罪根。(明)宗喀巴《显密修行次第科颂》
【佛语禅语第7句】:久而久之,你便不愿将心烦的事情告诉他,因为他每次处理的方式都让你接受不了。
【佛语禅语第8句】:【天天禅语】如果我们能把握到每一刻的当下,且保持觉醒、珍惜拥有,并以感恩之心去善待周围的一切的话,幸福在我们的身边,快乐在我们的心间,成就在我们的掌中。
【佛语禅语第9句】:劝善知识,归依自性三宝: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自心归依觉,邪迷不生,少欲知足,能离财色,名两足尊。自心归依正,念念无邪见,以无邪见故,即无人我贡高,贪爱执着,名离欲尊。自心归依净,一切尘劳,爱欲境界,自性皆不染着,名众中尊。《六祖坛经·忏悔品》
【佛语禅语第10句】:佛法、禅以直面人生的态度,要求我们在生存中安身立命,在生活中明心见性,在生死的流浪中了生脱死。
【佛语禅语第11句】:佛言:弥勒菩萨经三十劫应当作佛、至真、等正觉,我以精进力、勇猛之心,使弥勒在后。过去恒沙多萨阿竭阿罗呵三耶三佛,皆由勇猛而得成佛。《增一阿含经》卷十一,善知识品
【佛语禅语第12句】:万事皆有缘,人生当随缘。随不是跟随,是顺其自然,不怨忧,不躁进,不强求。随不是随便,是把握机缘,不悲观,不刻扳,不慌乱.人生随缘,即是“枯萎的随它枯萎,繁荣的任它去繁荣”.随顺自然,毫不执着,随遇雨安。
【佛语禅语第13句】:苦依于业,业依于结,而苦、业、结都无所依,以必性常净故。如是当知,一切诸法无有根本,都无所住。《大集经》卷十五
【佛语禅语第14句】:学道人迷自本心,不认为佛,遂向外求觅,起功用行,依次第证,历劫勤求,永不成道。——《筠州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佛语禅语第15句】:众缘所生法,是即无自性,若无自性者,云何有是法?(古印度)龙树《十二门论》
【佛语禅语第16句】:无见即是见,能见一切法,于法若有见,此则无所见。《华严经》卷十六,须弥顶上偈赞品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佛语禅语第17句】:若见一切诸法无起,即解苦谛;若见一切诸法无住,即能断集;若见一切诸法毕竟涅槃,即能证灭。……若见一切诸法无自体,即是修道。《文殊道行经》
【佛语禅语第18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如果能在这个问题上,不存任何疑惑,直下承当,然后念兹在兹地保任,人生的问题就解决了。
【佛语禅语第19句】: 古人云:“将欲取之,必先与之。”你不先给火炉添加柴火,火炉怎么 会给你温暖?因此,你要想得到别人的帮助,就必须先去帮助别人。其 实,我们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是在帮助我们自己。
【佛语禅语第20句】:问:万法唯识者,于诸识中何识究竟?答:唯阿摩罗识,此云无垢净识,无有变异,可为究竟。(五代)延寿《宗镜录》卷三十三
【佛语禅语第21句】: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危难时,谁不想有人伸出温暖、援助的手;你赠人玫瑰,必手留 余香。
【佛语禅语第22句】:是不是帝王将相的苦少一点,黎民百姓.的苦就多一点呢?不是的,苦在一切人面前都是平等的,只不过苦的方式不同而已。——净慧
【佛语禅语第23句】:人生之真谛,本来就很单纯。饥来吃饭,困来即眠。眼横鼻直,生老病死。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一切何等自然,何等简单明白。大可不必无事找事,惹一堆烦恼。若心宽一寸,路就能宽一丈。
【佛语禅语第24句】:一切有情,皆有本觉真心,无始以来,常住清净,昭昭不昧,了了常知,亦名佛性,亦名如来藏。——《宗教箴言录》
【佛语禅语第25句】:知足的人能品味一滴露的甘甜、一瓣花的芳香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快乐为什么越来越少?
【佛语禅语第26句】: 有些人持之以恒地奋斗了多年,却在临门一脚的时候懈怠, 让点滴聚合起来的力量瞬间散去;有些人碌碌无为地懒散了半生,去口 在暮色渐起的时候豁然惊醒,收拢零碎的晚霞聚合成炫目的灿烂。奋 斗者不懈怠,懒散者能惊醒,这世上便鲜有不堪而无用的人生。
【佛语禅语第27句】:【佛心禅语】 所谓“舍得,舍得”,就是有所舍才会有所得。该舍的时候就要舍, 而且“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失去并不一定没有意义,获得也不一定就 是好事。
【佛语禅语第28句】:佛法能得现世果报:……现得恭敬、名闻、禅定、神通等利。(古印度)诃梨跋摩《成实论》卷一
【佛语禅语第29句】:佛家说:“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其意就是告诉人们,如果能够忍受他人所不能忍受的,就可以做他人所不能做的,进而取得他人所达不到的成就。一个人能够做到忍让,他同样可以做到宽容,宽容和忍让是人生的一种大智慧。
【佛语禅语第30句】: 《格言宝藏论》上说:“智者学时即困苦,贪乐安住不成名,贪图微小 逸乐者,彼将不会得大乐。”世人应把贪恋荣华富贵的心用来贪恋于道, 不放逸、不懈怠,六根不贪著六尘,一心办道。所谓“粗茶淡饭,处处 好”。不沉湎于放逸,不贪恋感官的享受,具有热忱而且常沉思真理的人, 可获得大安乐。
【佛语禅语第31句】:心如即是坐,境如即是禅,如如都不动,大道无中边,若能如是达,所谓火中莲。
【佛语禅语第32句】: 父母无论怎么批评你,你在他们的心目中都是最优秀的。因 为希望你更优秀,所以批评可能会多一些,有时候,批评的话甚至很 难听。父母对你的期望值总是在不断提高,即使你已经很优秀了,在 他们看来,你还应该更优秀。请不要因为父母的批评而气馁,你要体 谅他们,他们的批评往往不一定正确。
【佛语禅语第33句】: 在这个以人为本的时代,人的素质和修养正在不断提高。大家都知道 在大事上讲原则、小事上讲风格,但要做到唾面自干,有如此境界和修养 的人恐怕不多。
【佛语禅语第34句】:无所求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要积极创造有利条件,不求将来是否会有好的成果。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就是无所求。
【佛语禅语第35句】:【一句禅语一种人生】从知福中培养感恩,从惜福中培养关怀,从造福中培养智慧。
【佛语禅语第36句】: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想跟好人交朋友,除非自己是一个好人;假设自己没那么好,交往范围就窄了,想跟好人相交,又怎么能够?所以,从小就要学好,在自己变坏之前便远离坏人,跟着好人学好样。
【佛语禅语第37句】: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越是追求得紧越是会陷进难以自拔的泥潭。不要刻意去追求什么,开悟的过程本身就是目标。开悟不是有形的财富珍宝,不是将手掌攥紧就可以掌控的,既需要个人努力地修行,也需要顿悟的机会。顿悟虽是在一瞬间完成的,但这之前长期的修行也是不可或缺的。
【佛语禅语第38句】:有人对怀乐禅师说:“我如何让自己解脱出来呢?”怀乐禅师说:“谁把你束缚住了?”那人又问:“那我为什么解脱不出来呢?”怀乐反问:“这是谁的错?难道是别人让你不能解脱吗?”这人不语。
【佛语禅语第39句】:篱菊数茎随上下,无心整理任他黄;后先不与时花竞,自吐霜中一段香。(诵帚禅师)
【佛语禅语第40句】:当我们懂得知足时,一切贪婪和苦闷自然消退;当我们知道布施和跟别人分享时,自己也觉得丰足。——郑石岩
【佛语禅语第41句】:如何用钱是一种甚深的智慧。而用钱最好使大众都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般若宝藏,才能使自己永远享有用钱的快乐。(当代)星云《往事百语》(一),第24页
【佛语禅语第42句】:自己的行为就为他人树立了榜样,以身作则者的行为必须是内心的自然 外现而非故意。这第二点最是其中本质!
【佛语禅语第43句】:拂去贪欲,拂去瞋恚,拂去愚痴,拂去三界,拂去五阴,拂去十二人,拂去十八界,如是我说为真头陀。何以故?以彼头陀,不取不舍、不思不念、不修不行,非法非非法,是故我说真头陀也。《大宝积经》卷-。四,善住意天子会
【佛语禅语第44句】:空自发愿,不如说行,欺诳众生,是名欺佛。复次,一切法中不如说行,是名欺佛。(古印度)龙树《十住毗婆沙论》卷二
【佛语禅语第45句】:如果一个人能够放弃“我执”,那么他的心境就会柔和清净,万事万物在他的眼里也会是美好的、令人愉悦的,这样的人才能怀抱幸福,笑对人生。
【佛语禅语第46句】:你的心是善的,这善因来自你的心量,你内在充满一片祥和,你内在没有丝毫的计较念在里面,你丝毫没有怨愤,则恶缘无从与你连接而来伤害你。一庄圆法师
【佛语禅语第47句】:又如菩萨见有增上增上宰官,上品暴恶,于诸有情无有慈愍,专行逼恼。菩萨见已,起怜愍心,发生利益安乐意乐,随力所能,若废若黜增上等位,由是因缘,于菩萨戒无所违犯,生多功德。《瑜伽师地论》卷四十一
【佛语禅语第48句】:如果灯受到外面的风吹就易摇动,发出的光明就不太清楚,就会影响我 们看书做事。同样,我们内心如果一直在起烦恼,为人处事也会迷惑而不清 楚。当我们守护好内在的清净心,启发内在的自性光明,这样才能对治烦 恼,明心见性。
【佛语禅语第49句】:醒觉并非刻意追求而能得到的,它和人的思维习惯、内心的清净程度相关。我们的心像是一个小小的宇宙,却并非如天地宇宙一样苍茫而无法填满。只要真正寻找到了与自己的人生价值相契合的点,就能够摆脱愚痴,于清醒之时寻到自己生命的意义。
【佛语禅语第50句】:佛法在世间,无论出家人、在家人,修行开悟不可脱离世间,不可拘囿 于身份所限,唯以修行为要。在家人证悟,一切治生产业或经商或从政 或娱乐,皆为佛事。
【佛语禅语第51句】:能制口贼,不贪诸味,赞咏讲说,名为精进;能降身贼,于诸触欲,湛然不动,名为禅定;能调意贼,不顺无明,常修觉慧,名为智慧。
【佛语禅语第52句】:生命原本就是一段清虚寂寥的旅程,身外的种种,过眼即逝。如果执意追求,被外在的牵绊束缚住,人心就会为欲望鼓动,无法平息,也无法从生活的琐碎中解脱出来,得到心灵的安宁。欲望是一串锁链,一环套一环,满足了一环,下一环常会随之而来。
【佛语禅语第53句】:释迦牟尼佛终生修习慈悲并体现慈悲,佛陀出家即是因为慈悲心,在其传法度人的一生中,他的慈悲心就像是环绕周身的清新空气,从来不曾远离世间所有的生灵。
【佛语禅语第54句】:恶事向自己,好事与他人。若自扬己德、隐他人好事,令他受毁者,是菩萨波罗夷罪。《梵网经》卷下
【佛语禅语第55句】:【人生半字歌】自古人生最忌满,半贫半富半自安。半命半天半机遇,半取半舍半行善。半聋半哑半糊涂,半智半愚半圣贤。半人半我半自在,半醒半睡半神仙。半亲半爱半苦乐,半俗半禅半随缘。人生一半在自我,另外一半顺自然。
【佛语禅语第56句】:问:“如何是学人心?”师日:“尽十万世界是你心。”——《长沙景岑禅师》
【佛语禅语第57句】:茶,如禅。在路上,需要一个小睡在树下,听鸟鸣深树,闻到气味芬芳。夜晚,点一个豆大光,留下微弱的光的道路。当累了,给你力量,嗜睡,精神,拯救你流浪。
【佛语禅语第58句】:一个人的修养如何衡量?应是存诚于内,而形之于外。待人接物、言谈举止……一切行动都充分表现内在的修养。
【佛语禅语第59句】:对于生命而言,其实没有高下,只是生活方式存在差别。人的精神生活 是不能掺杂挑剔的,更没有必要为自己寻求合理化,充面子,畏首畏尾。只 有以平直自然的心去生活,真正地回归到自己,才能肯定自己,同道唱和, 无人而不自得。用自然的心去生活,才会得到自在的人生。
【佛语禅语第60句】:空性随应说,不应演非处,若演于非处,甘露即为毒。《大乘密严经》阿赖耶微密品第八
【佛语禅语第61句】:思想家卢梭说:“你要宣扬你的一切,不必用你的言语,要用你的本来面目。”人存活于世间,应以本色天性面世,不费尽心机。过分客气是虚假的表现,繁琐礼仪是多余的形式。坦率真诚才是做人的本色。自然真实,怡然自得,就能活出一个真实的自己。
【佛语禅语第62句】:我们从无始以来在此轮回的大苦海中,被贪、嗔、痴三毒所折磨,被苦苦、坏苦、行苦等三苦所煎熬,就像一个严重得病的患者一样非常可怜。如果缺乏善知识的引导,也没有闻、思、修佛法,根本无法解决生、老、病、死的问题,也无法证得心的本来面日——自生智慧。
【佛语禅语第63句】:【一句禅语一种人生】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幸福和快乐,然而,不是每个人都诚恳地愿意去播撒幸福和快乐的种子——断恶行善。所以多数人越寻求幸福和快乐,越会适得其反。这就是生死永无止息的原因,更是痛苦无穷无尽的理由。
【佛语禅语第64句】:勤行布施,心无吝惜:象马七珍、国城妻子、奴婢仆从、头目脑髓、身肉手足,不惜躯命。《法华经》卷四,提婆达多品
【佛语禅语第65句】:【天天禅语】仅仅满足于做一个好人而不追求精神解脱的人生,就好比一个人只为拥有肥沃的土壤感到满足,而不找找种子,不努力耕种,也就不会获得果实一般,不究竟、不圆满。004。
【佛语禅语第66句】:佛日:“真正的修行人应具备的心态、真正健康的人生 态度,是不执着也不逃避。”坚持该坚持的是执着,坚持不 该坚持的就是执拗。执拗在一角的人看不到更远更宽阔的地 方,如同井底之蛙。只要放下执拗,学会变通,随着环境的 改变来改变自己,我们就会看到一个不一样的缤纷的世界。
【佛语禅语第67句】:能感受烦恼的是谁?能证入佛境的是谁?认为有一个谁的又是谁?在这 个问题上纠结不清的究竟是谁?此时,正是回光返照的机缘,且莫让疑 情断失,将疑情一并移到一句话头上来,什么是无?无!
【佛语禅语第68句】:爱的给予一定要理性,无原则无节制的爱不是爱,是债,是毁灭,最终的结果会逼死这些充满青春活力的祖国花朵。作为父母,我们最需要做的就是反思自己爱的方式究竟是不是可行的。
【佛语禅语第69句】:能施所施及施物,于三世中无所得,我等安住最胜心,供养一切十方佛。《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一,序品
【佛语禅语第70句】:【佛心禅语】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不幸的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不妨看开一 些,勇敢面对现实,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奔向新生活。
【佛语禅语第71句】:我们可能做不到像先觉的贤圣那样仁慈博爱,也可能做不到像善人那样积极行善,但有一件事是人人可以做到的:礼敬贤圣,为好人鼓掌喝彩。
【佛语禅语第72句】:心随境转是凡夫,境随心转是圣贤。心不离境,是智慧的作用,心不随境,是禅定的工夫。心好像一扇厚重的城堡之门,没有外面的锁,只有里面的闩。别人在外面怎么使劲踹,都不如里面自己轻轻一拨。
【佛语禅语第73句】:不论周围的人如何刺伤身体,心中仍然要充盈善意,这样,自己不痛,与人无伤。
【佛语禅语第74句】:不念自利,常念利他,身口意业所作诸善,终不自为,恒为他人。《优婆塞戒经》卷二,名义菩萨品
【佛语禅语第75句】:【天天禅语】身体有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心有病;物质缺乏不可怕,可怕的是心灵贫穷。
【佛语禅语第76句】:【禅语】弟子问:"师父您有时候打人、骂人;有时候对人又彬彬有礼,这里面有什么玄机吗?"师父说:"对待上等人直指人心,可打可骂,以真面目待他;对待中等人最多隐喻他,要讲分寸,他受不起打骂;对待下等人要面带微笑,双手合十,他很脆弱、心眼小,装不下太多的指责与训斥,他只配用世俗的礼节。
【佛语禅语第77句】:诸法和合因缘生,法中无自性,若无自性,是名无法。以是故,须菩提,菩萨摩诃萨当知一切法无性,何以故?一切法性空故。《摩诃般若经》卷二十四,道树品
【佛语禅语第78句】:慈悲的本意,在于你深知整个世界都是你的一部分,不是其他,不是分割的,是统一的。当你抱怨,没有其他人会真正受影响,而你是唯一真正听到你的抱怨的!你所给予的,即是你所受的。
【佛语禅语第79句】:一位哲人说过:“很难说世上有什么做不了的事,昨天的梦想可以是今天的希望,还可以是明天的现实。”理想是每个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没有泪水的人,他的眼睛是干涸的;没有梦想的人,他的世界是黑暗的。怀揣理想,人生便可轻舞飞扬。
【佛语禅语第80句】:如若可以,我愿做一个竹径中,低眉抚琴的那个青衣女人。那带着淡淡忧伤的旋律,或是淡雅如兰的相思,或是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韶华三弄、云水禅心,渔歌唱晚、雾锁重楼。
【佛语禅语第81句】:那些学到知足的穷人比那些不知足的富人更台能享受生命,这些人没有多大的责任和很少的紧张。——《法露缘》杂志
【佛语禅语第82句】:生、老、病、死、忧伤和失望,跟自己不喜欢的人在一起,永不满足的欲望,这些存在的属性都是苦。——《佛陀的格言》
【佛语禅语第83句】:我们都不是很完美的人,但我们要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在孤独的时候,给自己安慰;在寂寞的时候,给自己温暖。学会独立,告别依赖,对软弱的自己说再见。
【佛语禅语第84句】:怎样才能消业、消灾?把自己的本分事做好,欢喜接受所面临的一切,过一分钟即消一分灾。凡事都得靠自己,福要自己造,业要自己了,而非求佛消灾解厄。
【佛语禅语第85句】:如果能了悟“诸法无常、诸苦是空”的道理,解脱身心束缚而沉浸于正法的快乐,即是忍辱。
【佛语禅语第86句】:无始轮回以来,我们在自己的生命中,积淀了根深蒂固的相续习气,是我们不断陷入烦恼痛苦的生命之流的恶因,也成为了我们获得解脱的阻碍。若我们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缺乏佛法这味甘露妙药,那我们可能是误入歧途,充满迷惑的。就像盲人独自走在空旷的荒野中一样,只会迷失方向。
【佛语禅语第87句】:应当观察一切诸法,自本来今,性相空寂,无大无小,无生无灭,非住非动,不进不退,犹如虚空,无有二法。而诸众生,虚妄横计,是此是彼,是得是失,起不善念,造众恶业,轮回六趣,备诸苦毒,无量亿劫,不能自出。《无量义经》
【佛语禅语第88句】:云何无放逸行?所谓不触娆一切众生,不害一切众生,不恼一切众生。《增一阿含经》卷四,护心品
【佛语禅语第89句】:风敲着玻璃窗,触及不到窗栏的紫色风铃,窗外,缠绕着落叶的气息,窗内,静坐如禅,默数从指间滑落的时光,谁曾与我一起收集了阳光的味道?喜欢冬眠的女人,将心灵的记事本也装进冬眠的背包,然后,再找一个暖暖的画面做封面,遇见那些关于情感的花言蕊语,上演一场华美的邂逅。
【佛语禅语第90句】: 行者夜读,入神交感,惑迷渐开。忽闻窗外有声,若琵琶, 若吹箫,若古筝,细听则无。行者大奇,出门以寻。是夜,月光皎 洁,晚风和煦,万籁俱寂。良久,其声又出,忽左忽右,忽远忽近, 飘若晨星,不知所在,如是再三。行者闭目静坐,如入深流,一老僧 忽附耳日:世人读书,能人能出否?
【佛语禅语第91句】:佛言:爱欲莫甚于色,色之为欲,其大无外,赖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无有能为道者矣。《四十二章经》
【佛语禅语第92句】:有二位年轻比丘尼来精舍,问:“法师啊!在您修行的这条道路上,有否碰到困难的事?”师父反问他们:“什么nL{做困难?我从来没有时间去想困难。”
【佛语禅语第93句】:于正法中生起药想,于和尚阿阁黎所生起佛想,于自身所起病人想,于说法者起明医想。《集一切福德三昧经》卷中
【佛语禅语第94句】:世界上存在着众多不同的宗教,唯有慈悲与空性双运的见地,才是我所追求的解脱大道。
【佛语禅语第95句】:四祖道信大师见牛头山气象不凡,于是入山找访,看到法融禅师端坐习禅,旁若无人,便问他:你在这里做什么?法融说:观心。四祖说:观是何人?心是何物?法融无法对答,只好起来向四祖礼拜。后来法融禅师作偈曰:观是何人心何物,本来这个不须找。百花落尽春无尽,山自高兮水自深。
【佛语禅语第96句】:怎样让自己变成一个人见人喜、漂亮可爱的人?佛日:不悲念过去,不念于未来,于现前而活,则肤色清润。——《佛陀文案·下篇·杂品》
【佛语禅语第97句】:第二种人有担当、有责任心,而且往往目标明确,会一直凭借着自己的能力向上攀登,而一旦有所获得时,却舍不得放下,只会拖着越来越重的行囊,艰难上路。
【佛语禅语第98句】:平常心就是从不平常的事物中,发现至美。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常思人之美,不以一省掩大德;常思己之过,医好心病心生乐。
【佛语禅语第99句】:佛言:毁谤正法及一阐提,或有杀生乃至邪见及故犯禁,我于是等,悉生悲心,同于子想,如罗喉罗。南本《涅槃经》卷三,长寿品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172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