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西方文化的优美文案
描写传统文化的句子
【优美句子第1句】: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们国家也不例外。
而中华美德正是所有文化中独一无二的瑰宝,我们都是中国人,自然要理所当然地继承我们祖先给予我们的一笔丰厚的礼物。
【优美句子第2句】:撰一短信兮国疆。
诵我国疆兮,词无量。
千年神州兮,土地广。
五十六民族兮,立于上。
诗经词曲兮,无尽藏。
方块汉字兮,渊源长。
华夏儿女兮,当诵扬。
转此短信兮,身健康
【优美句子第3句】:中华冠天下,各具特色与花样,乱炖首推东北菜,川菜兼有辣与麻,粤菜清淡会煲汤,湘菜香辣味道大华美味遍中华,营养健康美名扬
【优美句子第4句】: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华文化千里传,万里路途多遥远,异国他乡中华文化美名扬。
中国文字博大精深,意味需要细细品。
【优美句子第5句】:中国传统文化第二个魅力是文学艺术的魅力。
中国人只要读过书的,都多少知道一些古诗古词和一些文学名著。
但中国古典文学的美实在是很妙曼优美,给人以无尽的遐想和怡悦的感
弘扬传统文化的优美句子有哪些
【第1句】: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历史悠久,也是中引以为自文化瑰宝之一。
书法大体可分为篆书、隶书书、行书、草书等五种,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第2句】: 西湖龙井,铁观音,中国的茶香就是清;女儿红、老白干,中国的酒就是醇。
中国文化五千年,传统美德万里传。
【第3句】: 太极清影武当山,少林神功少室练,峨眉刚劲柔中显,南来圣地佛山,功夫盛名远传。
留恋霍家佛家拳,慕名方家掌中仙。
功夫中华象征,回想百味丹田。
【第4句】: 官哥汝定钧,五大名窑宋扬名,一朵青花绽放,元瓷从此名久远。
斗彩五彩明渐起,惹一方妖艳。
清法郎色彩鲜,名扬中外瓷中冠。
无色传奇弥漫,中华瓷器名远。
【第5句】: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三分魏蜀吴,一统秦两汉。
华夏上下五千年,历朝历代都是奇迹的历史印记。
【第6句】: 国粹京剧美名扬,生旦净末各方长,抑扬顿挫声貌聚,小小舞台现沧桑。
中华戏曲一绝创,各地曲目更多样,人生犹如戏中人,你方唱罢我登场。
【第7句】: 中国传承了五千年的文化,成为这世界上的一朵奇葩。
儒家思想遍天下,中国瓷器人人夸。
【第8句】: 中医在我国古代起源,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记载着国人同疾病做斗争的经验,承载着人类医学发展的优良关念,愿中医发扬光大,渊源流长。
【第9句】: 古往今来我不怕,孔子文化传天下,全球掀起国学热,孔子学院中外建,国学精髓世界扬。
【第10句】: 中华文化,亦叫华夏文化、华夏文明,即汉族文化,汉文化。
且流传年代久远,地域甚广,以文化圈概念亦被称为“汉文化圈”。
【第11句】: 要说民族文化,必说琴棋书画;妙在收心养性,培养独特文明;塑造人格保证,追求脱俗意境;民族传统之镜,折射博大精深。
【第12句】: 中国的四大发明(火药、指南针、印刷术、造纸术)先后传到西方后,对于促进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13句】: 漠北荒凉战场,英雄儿女久传扬,江南小河流水巷,才子佳人妙文章。
马蹄行舟万里游,一方嘶鸣一方舟,江河湖海大中华,渊源流长几多秋。
【第14句】: 干劲强劲劲非劲,到处共处处非处。
强壮强迫非倔强,勿将长大念为长。
逮捕不是逮老鼠,地壳更非鸡蛋壳。
瞠木结舌不念堂,中华文化永无疆。
【第15句】: 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其实,传统文化的气息我们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得到。
【第16句】: 中国传统节目丰富多彩,让我们的传统节日永远继承下去,让我们的传统文化光辉灿烂。
【第17句】: 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中国丰富多采的传统文化,这些传统的东西是祖国的瑰宝,是需要我们代代相传,一直传承下去。
【第18句】: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我们国家也不例外。
而中华美德正是所有文化中独一无二的瑰宝,我们都是中国人,自然要理所当然地继承我们祖先给予我们的一笔丰厚的礼物。
【第19句】: 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延续到今天,处处展现出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文化。
【第20句】: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让我们长了知识,又让我们和祖国的缘分更近一点
【第21句】: 汉文化反而在日本有较多保留,如和服是根据汉服仿制;日本刀是由唐刀演化而来,日本的音乐、建筑保留了大量汉族的古曲和建筑样式(特别是唐代)。
【第22句】: 民族文化源于实践,历史记录延续表现,民间基础特色流源,经济全面社会发展,文化熔铸民族活力,维系国家和平统一,融合文化政治经济,提升强大综合国力。
【第23句】: 道家无为清净,墨家非攻兼爱,法家法治天下,儒家礼德操守,韩非兵家论道,战国风云汹涌,百家争鸣,思想勃发,传一代英雄儿女情。
【第24句】: 汉唐以后,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儒释道思想以及文字、绘画、建筑、雕刻等等,传入了日本等国。
【第25句】: 中华文化五千年,煌煌巨著随处见,春秋战国有孔孟,百花争鸣巨人间,汉赋唐诗广流传,宋词元曲非等闲,明清小说人知晓,现代文艺领风骚
【第26句】: 华夏文明何其多,四大发明最伟大,辨别方向指南针,人工活字印刷术,不忘造纸与火药,造福人类促发展
【第27句】: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占据主导地位,她兼收并蓄,发展至今,可见其魅力所在。
【第28句】: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这是几千年来中国人达成的共识。
【第29句】: 中国传统文化不是摆几本线装书和假古董,也不是穿套汉服或唐装,更不是风水、堪舆、预测之学。
通过去芜存菁,国学中的精华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第30句】: 多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多看点国学,能滋养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
【第31句】: 中国传统文化中春节时家人团聚,强化了亲缘关系和孝道伦理等因素,每年有这么一个机会一家人欢欢喜喜辞旧迎新,总结过去的一年,为新一年积蓄力量和做精神准备。
【第32句】: 中国传统文化中俯拾即是的为人之要、处世之道、治理之策,当是领导干部修齐治平的优秀教材。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第33句】: 中国传统文化国学之大美,美不尽言,美不胜收,美轮美奂,然大美无声,非虚妄浅薄者可闻,国学典籍含英咀华,默而无言,与你遥遥相对,无声的召唤令你心驰神往,当你怀一颗赤子之心走近国学,感悟国学,体味国学,践行国学多时,你会蓦然发现,国学大美,其实已在你心里。
【第34句】: 中国作为五大文明古国之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不仅其内容极为丰富,涉及面也极为广泛,儒学这一文化符号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心理结构的重要构成部分之一,它对我国人民的生活及思维方式都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
【第35句】: 庄子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国学源自天地,从伏羲仰天俯地而悟易经,到屈原漫游天地而得九歌,再到竹林七贤隐居山林而通三玄,古之高士,欲有所得,无不与天地相交接。
【第36句】: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如同耀眼的星座,光耀了悠悠五千年。
其中的许多精华,被代代相传,价值历久而弥新,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国学文化经典。
【第37句】: 中国传统文化第二个魅力是文学艺术的魅力。
中国人只要读过书的,都多少知道一些古诗古词和一些文学名著。
但中国古典文学的美实在是很妙曼优美,给人以无尽的遐想和怡悦的感受。
【第38句】: 提到中国的传统文化,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中国人、海外华人引以荣耀和自豪,也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
【第39句】: 传统文化中医学、养生、方术的魅力。
中医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第40句】: 历史悠久远闻名,古玩字画至今行,康熙五彩元青花,价值连城代代夸,白石大千唐伯虎,字画远扬皆五湖,身在文化名古国,自豪感动受鼓舞
【第41句】: 中华民族历史优,传统文化流传久,炎黄子孙代代传,发扬光大人人承
【第42句】: 中国传统文化在明清之际,通过西方耶稣会士,通过东学西渐,还传播到了欧洲一些国家。
【第43句】: 茶圣陆羽茶文化,一本《茶经》传天下,一杯清茶意悠悠,举手投足显风流,饮茶静心能生津,静坐品味悟茶道,参悟人生苦与乐
【第44句】: 陶瓷故乡在中国,瓷都当推景德镇;陶器出现在史前,瓷器始于东汉间;洁白如玉薄若纸,透明如镜能照面;生活起居离不开,陶瓷文明震世界。
【第45句】: 中华民国建立后,“中国”正式成为中国的国家称谓。
中国为世界文明古国,有五千多年的悠久文化与文明史。
【第46句】: 注重道德修养也是传统文化中重要的构成部分。
谈传统文化不能不谈道德修养,学传统文化的人没有不重道德修养的,学传统文化到一定程度必然会走向自觉注重道德修养。
【第47句】: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经历了五千年,其间既有暴风骤雨式的革命,亦有和风细雨般的变革,但最后都殊途同归,目的只有一个:维系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并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第48句】: 中国传统文化中没有哲学的门派,哲学思想散见于佛、道、儒各家著作中。
易经描述宇宙产生,大致是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
【第49句】: 几天的学习,我感到了中华传统文化巨大的魅力和无尽的感召力,感染到我,荡漾着我的灵魂,我在不断地拷问着自己:对年迈的、日渐衰老的父母,我做到了么
【第50句】: 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历史悠久,底蕴深厚。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传统文化展现出独特的魅力,让世界为之赞叹,让国人为之骄傲
描写戏曲的句子
“凡起,由人心生也,人心,物使之然也,感而动,故形于声。
”中国宛若一位待字香闺的古典佳人,伴着唐风宋韵的高叹低吟,沿着南戏、元杂剧的历史轨迹一路莲步轻移而来。
正是传统文化的烛照濡染,使戏曲“离形取意”,不求形似而求神似。
虚拟的表演如水墨丹青的纵横之笔,长歌当哭、长袖善舞,“无画处皆成妙境”;写意的舞台简约空灵,无花木却见春色,无波涛可观江河;唱念坐打中“汇千古忠孝节义、成一时离合悲欢”,处处体现着戏曲自身诗的艺术表现和诗的抒情美。
古代男子怎么行礼
拱手为礼,是古代宾主相见时常用的礼节。
两手抱掌前推,身子略弯,表示向人敬礼。
它相比于外国人的握手有更卫生、优美、自主、有文化底蕴的特点。
然而,近代随着西方文化传入中国,中国人接受并使用握手礼,像作揖这样优美的见面行礼方式却渐渐地被中国人所摒弃甚至遗忘。
美文欣赏(500字左右)
放弃也是一种智慧 小时候,父辈教育我说:要成为生活的强者,必须学会坚强、执着、永不放弃。
带着这个信念我走过了学生时代,坚强地生活,执着地追求,决不轻言放弃,成为了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
然而在渐渐尝试独立生活的时候,我才发觉无法发展更多的兴趣爱好,无法实现一些美好的愿望,无法在一些方面得到好成绩。
我曾为此怀疑自己,怀疑永不放弃的力量,直到一位老师告诉我,有一种坚强叫放弃。
他说,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不可能在所有的方面都有潜力可挖掘,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学会放弃。
放弃不代表对生活的失职,它是人生的契机。
因为彻底拒绝一个方向,就永远不需要再浪费精力思考和判断,反而可以拥有更多的自我,那也是一种“解脱”。
其实学会放弃比学会坚持更难得,因为那需要更多的勇气和智慧。
放弃是一种智慧,是一种豪气,是更深层面的进取。
我们有时之所以举步为艰,是因为背负太重;之所以背负太重,是因为还不会放弃。
功名利禄常常微笑着置人于死地。
诗人泰戈尔说:当鸟翼系上黄金时,就飞不远了。
学会放弃,才能卸下人生的种种包袱,轻装上阵,迎接生活的转机,度过风风雨雨;懂得放弃,才拥有一份成熟,才会更加充实、坦然和轻松。
放弃了忧愁,与快乐结伴,放弃了名利,步入超然的境地。
有本都市言情小说,它的每一章开头都有泰戈尔的一句诗,这本小说叫什么名字
尔简介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年57日1941年8月7日)是一位印度诗人、文学家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1913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印度人(也是首个亚洲人)。
他与黎巴嫩诗人纪·哈·纪伯伦齐名,并称为“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的两位巨人” 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受到良好教育的富裕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地方的印度教宗教领袖。
在外国泰戈尔被看作是一位诗人,而很少被看做一位哲学家,但在印度这两者往往是相同的。
在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的见解。
对泰戈尔来说,他的诗是他奉献给神的礼物,而他本人是神的求婚者。
他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
他本人被许多印度教徒看作是一个圣人。
参加领导了印度的文艺复兴运动,除诗外泰戈尔还写了小说、小品文、游记、话剧和2000多首歌曲。
他的诗歌主要是用孟加拉语写成的,在孟加拉语地区,他的诗歌非常普及。
他的散文内容主要是社会、政治和教育,他的诗歌,除了其中的宗教内容外,最主要的是描写自然和生命。
在泰戈尔的诗歌中,生命本身和它的多样性就是欢乐的原因。
同时,他所表达的爱(包括爱国)也是他的诗歌的内容之一。
印度和孟加拉国的国歌都是使用泰戈尔的诗歌。
其中印度的国歌就是《人民的意志》(选自《吉檀迦利》)维尔弗德· 欧文和威廉·勃特勒·叶芝被他的诗深深感动,在叶芝的鼓励下,泰戈尔亲自将他的《吉檀迦利》(意即“献诗”)译成英语,1913年,他为此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但后来他与这个运动疏远了。
为了抗议1919年札连瓦拉园惨案,他拒绝了英国国王授予的骑士头衔,他是第一个拒绝英王授予荣誉的人。
主要作品有诗作《吉檀迦利》,小说《两亩地》《沉船》等。
1913年作品《吉檀迦利—饥饿石头》获诺贝尔文学奖。
获奖理由: “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这诗出之于高超的技巧,并由于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
他反对英国在印度建立起来的教育制度,反对这种“人为”的、完全服从的、死背书、不与大自然接触的学校。
为此他在他的故乡建立了一个按他的设想设计的学校,这是维斯瓦-巴拉蒂大学的前身。
泰戈尔做过多次旅行,这使他了解到许多不同的文化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他对东方和西方文化的描写至今为止是这类描述中最细腻的其中之一。
泰戈尔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小说家、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
生于加尔各答市的一个富有哲学和文学艺术修养家庭,8岁就写诗,并展露出非凡的天才,13岁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
1878年赴英国留学,1880年回国专门从事文学活动。
1884至1911年担任梵社秘书,20年代创办国际大学。
1941年写作控诉英国殖民统治和相信祖国必将获得独立解放的著名遗言《文明的危机》。
泰戈尔是具有巨大世界影响的作家。
他共写了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
写了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说,20多部剧本及大量文学、哲学、政治论著,并创作了1500多幅画,诸写了难以统计的众多歌曲。
文、史、哲、艺、 政、经范畴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精。
他的作品反映了印度人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种姓制度压迫下要求改变自己命运的强烈愿望,描写了他们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充满了鲜明的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精神,同时又富有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 具有很高艺术价值,深受人民群众喜爱。
其重要诗作有诗集《故事诗集》(1900)、《吉檀迦利》(1910)、《新月集》 (1913)、《飞鸟集》(1916)、《流萤集》(1928),《园丁集》(1913)《边缘集》(1938)、《生辰集》(1941);重要小说有短篇《还债》(1891)、 《弃绝》(1893)、《素芭》(1893)、《人是活着,还是死了
》(1892)、《摩诃摩耶》(1892)、《太阳与乌云》 (1894),中篇《四个人》(1916),长篇《沉船》(1906)、《戈拉》(1910)、《家庭与世界》(1916)、《两姐妹》(1932);重要剧作有《顽固堡垒》(1911)、《摩克多塔拉》(1925)、《人红夹竹桃》(1926);重要散文有 《死亡的贸易》(1881)、《中国的谈话》(1924)、《俄罗斯书简》(1931)等。
他的作品早在1915年时介绍到中国,现已出版了10卷本的中文《泰戈尔作品》。
他的散文诗《金色花》被选入初中一年级人教版语文课本,短篇金香木花被选入小学三年级语文课本. 1861年5月7日,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富有的贵族家庭。
他的父亲戴宾德纳特·泰戈尔是闻名的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
哥哥、姐姐也都是社会名流。
泰戈尔在这样一个文坛世家环境的薰陶下,8岁开始写诗,12岁开始写剧本,15岁发表了第一首长诗《野花》,17岁发表了叙事诗《诗人的故事》。
才华横溢的泰戈尔从小就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1886年,他发表《新月集》,成为印度大中小学必选的文学教材。
这期间,他还撰写了许多抨击美国殖民统治政论文章。
1901年,泰戈尔在圣地尼克坦创办了一所从事儿童教育实验的学校。
这所学校在1912年发展成为亚洲文化交流的国际大学。
1905年,泰戈尔投身于民族独立运动,创作了《洪水》等爱国歌曲。
《人民的意志》被定为今日印度的国歌。
1910年,泰戈尔发表长篇小说《戈拉》。
1916年,发表长篇小说《家庭和世界》,热情歌颂争取民族独立的爱国主义精神。
1912年,泰戈尔以抒情诗集《吉檀迦利》获诺贝尔文学奖金。
1913年发表为人们所熟知的《飞鸟集》和《园丁集》。
1924年曾来过中国,泰戈尔回国后,撰写了许多文章,表达了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泰戈尔的一生是在印度处于英国殖民统治的年代中度过的。
祖国的沦亡、民族的屈辱、殖民地人民的悲惨生活,都深深地烙印在泰戈尔的心灵深处,爱国主义的思想一开始就在他的作品中强烈地表现出来。
他虽然出身于富贵家庭、生活在矛盾错综复杂的社会里,但他的爱憎是分明的,创作思想是明确的,始终跟上了时代的步伐。
他曾在民族独立运动高潮时,写信给英国总督表示抗议殖民统治,并高唱自己写的爱国诗歌领导示威游行。
他还曾坚决抛弃英国政府所授予的爵位和特权。
印度人民尊崇他、热爱他,称他为诗圣、印度的良心和印度的灵魂。
泰戈尔不是个狭隘的爱国主义者。
他对于处在帝国主义侵略和压迫下的各国人民一贯寄予深切的同情,并给予有力的支持。
20世纪20年代,泰戈尔曾多次出国访问,并与世界各国文化名人一起组织反战的和平团体。
30年代,当德、意、日法西斯发动侵略战争的时候,泰戈尔拍案而起,向全世界大声疾呼:“在我离去之前,我向每一个家庭呼吁——准备战斗吧,反抗那披着人皮的野兽。
”这位举世闻名、多才多艺的作家,在漫长的六十多年创作生涯里,共写了五十多部诗集,12部中长篇小说,一百余篇短篇小说,二百多个剧本和许多有关文学、哲学、政治的论文以及回忆录、游记、书简等。
其中1921年问世的著名诗集《吉檀迦利》,使泰戈尔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故事诗》和《两亩地》是印度人民喜闻乐见、广为传诵的不朽诗篇。
脍炙人口的《喀布尔人》、《素芭》和《摩诃摩耶》均为世界短篇小说的杰作。
《赎罪》、《顽固堡垒》、《红夹竹桃》等都是针对当时印度社会现实予以无情揭露和鞭笞的著名戏剧剧本。
泰戈尔不仅是一位造诣很深的作家、诗人,还是一位颇有成就的作曲家和画家。
他一生共创作了二千余首激动人心、优美动听的歌曲。
其中,他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时期创作的不少热情洋溢的爱国歌曲,成了鼓舞印度人民同殖民主义统治进行斗争的有力武器。
《人民的意志》这首歌,于1950年被定为印度国歌。
泰戈尔70高龄时学习作画,绘制的1500帧画,曾作为艺术珍品在世界许多有名的地方展出。
1941年,泰戈尔与世长逝,享年80岁。
泰戈尔Tagore,Rabindranath 印度诗人,作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
是向西方介绍印度文化和把西方文化介绍到印度的很有影响的人物。
生平 1861年5月7日生于西孟加拉邦加尔各答市,1941年8月7日卒于同地。
家庭属于商人兼地主,婆罗门种姓。
祖父德瓦尔格纳特·泰戈尔和父亲戴本德拉纳特·泰戈尔都是社会活动家,支持社会改革。
泰戈尔进过东方学院、师范学校和孟加拉学院,但没有完成正规学习。
他的知识得自父兄和家庭教师的耳提面命以及自己的努力者为多。
他从13岁开始诗歌创作 ,14岁发表爱国诗篇《献给印度教徒庙会》。
1878年,他遵父兄意愿赴英国留学,最初学习法律,后转入伦敦大学学习英国文学,研究西方音乐。
1880年回国,专事文学创作。
1884年,离开城市到乡村去管理祖传田产。
1901年,在孟加拉博尔普尔附近的圣地尼克坦创办学校,这所学校于1921年发展成为交流亚洲文化的国际大学。
1905年后民族解放运动进入高潮,孟加拉和全印度人民都反对孟加拉分割的决定,形成轰轰烈烈反帝爱国运动。
泰戈尔去加尔各答投身运动,义愤填膺,写出大量爱国诗篇。
但不久同运动其他领袖发生意见分歧,他不赞成群众焚烧英国货物、辱骂英国人的“直接行动”,而主张多做“建设性”工作,如到农村去发展工业、消灭贫困愚昧等。
他于1907年退出运动回圣地尼克坦,过隐居生活,埋头创作。
1913年,他因英文版《吉檀迦利》(Gitanjaei,即《牲之颂》,1911年出版)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从此闻名世界文坛。
加尔各答大学授予他博士学位。
英国政府封他为爵士。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先后10余次远涉重洋,访问几十个国家和地区,传播和平友谊,从事文化交流。
1919年,发生阿姆利则惨案,英国军队开枪打死1000多印度平民,泰戈尔声明放弃爵士称号,以示抗议。
1930年,他访问苏联,写有《俄国书简》。
他谴责意大利法西斯侵略阿比西尼亚(埃塞俄比亚)。
支持西班牙共和国政府反对法西斯头子佛朗哥。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写文章斥责希特勒的不义行径。
他始终关心世界政治和人民命运,支持人类的正义事业。
许多批评家说,诗人是“人类的儿童”。
因为他们都是天真的,善良。
在现代的许多诗人中,泰戈尔(RabindranathTagore) 更是一个“孩子的天使”。
他的诗正如这个天真烂漫的天使的脸;看着他,就“能知道一切事物的意义”,就感得和平,感得安慰,并且知道真相爱。
著“泰戈尔哲学”S.Radhakrishnan说:泰戈尔著作之流行,之能引起全世界人们的兴趣,一半在于他思想中高超的理想主义,一半在于他作品中的文学的庄严与美丽。
泰戈尔是印度孟加拉(Bengal)地方的人。
印度是一个“诗的国”。
诗就是印度人是常生活的一部分,在这个“诗之国”里,产生了这个伟大的诗人泰戈尔自然是没有什么奇怪的。
泰戈尔的文学活动,开始的极早。
他在十四岁的时候,即开始写剧本了,他的著作,最初都是用孟加拉文写的;凡是说孟加拉文的地方,没有人不日日歌诵他的诗歌。
后来他自己和他的朋友陆续译了许多种成英文,诗集有“园丁集”、“新月集”、“采果集”“飞鸟集”、“吉檀迦利”、“爱者之礼物”、与“岐道”;剧本有:“牺牲及其他”、“邮局”、“暗室之王”、“春之循环”;论文集有:“生之实现”、“人格”、杂著有:我的回忆”、“饿石及其他”、“家庭与世界”等。
在孟加拉文里,据印度人说:他的诗较英文写的尤为美丽的是他是我们圣人中的第一人:不拒绝生命,而能说出生命之本身的,这就是我们所以爱他的原因了。
[编辑本段]泰戈尔的创作 一. 主要作品 在长达近70年的创作活动中,泰戈尔共写了50多部诗集,12部中长篇小说,100余篇短篇小说,20多部剧本,大量关于文学、哲学、政治方面的论著,还创作了1500余幅画和2000余首歌曲,其中1首为印度国歌。
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913年后 ,泰戈尔发表了长诗《野花》、《诗人的故事》等,1881~1885年,出版抒情诗集《暮歌》、《晨歌》、《画与歌》,还有戏剧和长篇小说。
戏剧和小说多取材于史诗和往世书,诗歌富于浪漫主义色彩。
1886年,诗集《刚与柔》出版,标志着他在创作道路上进入面向人生与现实生活的时期。
诗集《心中的向往》是他第一部成熟的作品,他的独特风格开始形成。
这一时期还写了剧本《国王与王后》和《牺牲》,反对恢复婆罗门祭司的特权和落后习俗。
19世纪90年代是泰戈尔创作的旺盛时期。
从1891年起,在他主编的《萨塔纳》杂志上,发表《摩诃摩耶》等60多篇短篇小说,主要是反对封建压迫,揭露现实生活中不合理现象。
他发表了《金帆船》、《缤纷集》、《收获集》、《梦幻集》、《刹那集》5 部抒情诗集,1部哲理短诗《微思集》和1部《故事诗集》。
收入《缤纷集》的叙事诗《两亩地》是作者民主主义思想的最高表现。
从《刹那集》起,他开始用孟加拉口语写诗。
他的第二部英译诗集《园丁集》里的诗大多选自这一时期作品。
20世纪初泰戈尔遭遇到个人生活的不幸,丧偶、丧女、丧父的悲痛与伤感在诗集《回忆》、《儿童》和《渡船》中有真实记录。
他另有两部长篇小说《小沙子》和《沉船》。
1910年,长篇小说《戈拉》发表,它反映了印度社会生活中的复杂现象,塑造了争取民族自由解放的战士形象;歌颂了新印度教徒爱国主义热情和对祖国必获自由的信心,同时也批判他们维护旧传统的思想;对梵社某些人的教条主义、崇洋媚外也予以鞭挞 。
这期间还写了象征剧《国王》和《邮局》及讽刺剧《顽固堡垒》。
1910年,孟加拉文诗集《吉檀迦利》出版 ,后泰戈尔旅居伦敦时把《吉檀迦利》、《渡船》和《奉献集》里的部分诗作译成英文,1913年《吉檀迦利》英译本出版,泰戈尔成为亚洲第一个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
他进入另一创作高潮,发表诗歌《歌之花环》、《颂歌》、《白鹤》、《逃避》,中长篇小说《四个人》与《家庭与世界》。
20世纪20 年代泰戈尔仍坚持写作,发表剧本《摩克多塔拉》、《红夹竹桃》,长篇小说《纠纷》、《最后的诗篇》及一些诗作。
30年代他又陆续出版长篇小说《两姐妹》、《花圃》、《四章》;戏剧《时代的车轮》、《纸牌王国》 ;诗集《再一次》、《边缘集》和政治抒情诗《礼佛》等。
1941年4月 ,他写下最后遗言、有名的《文明的危机》,对英国殖民统治进行控诉,表达了对民族独立的坚定信念。
其中《金色花》被选入七年级教材。
《新月集》被选入五年级教材。
2 .思想发展与艺术成就 泰戈尔生逢急剧变革的时代,受到印度传统哲学思想和西方哲学思想的影响。
但他世界观最基本最核心部分还是印度传统的泛神论思想 ,即“梵我合一”。
在《缤纷集》中,他第一次提出“生命之神”观念。
他对神的虔诚是和对生活、国家与人民的爱融合在一起的。
但这使他的诗歌也蒙上了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
另外,他提倡东方的精神文明,但又不抹煞西方的物质文明。
这些都使他的思想中充满了矛盾而表现在创作上。
综观泰戈尔一生思想和创作发展 ,可大体分3个阶段:①幼年直至1910年前后,他积极参加反英政治活动,歌颂民族英雄,宣扬爱国主义,提倡印度民族大团结。
②隐居生活直至1919年再次积极参加民族运动,爱国主义激情稍有消退,政治内容强的诗歌被带有神秘意味的诗歌所取代,也受了西方象征主义、唯美主义诗歌的影响,宣扬的是爱与和谐。
③从1919年阿姆利则惨案开始直至逝世,他又开始关心政治,积极投入民族解放斗争,作品的内容又充满了政治激情,视野也开阔了,对世界和人类都十分关心 。
可以说 ,泰戈尔一生的创作既有“菩萨慈眉”,也有“金刚怒目”。
他的诗歌受印度古典文学、西方诗歌和孟加拉民间抒情诗歌的影响,多为不押韵、不雕琢的自由诗和散文诗;他的小说受西方小说的影响,又有创新,特别是把诗情画意融入其中,形成独特风格。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1861-1941)印度孟加拉语诗人、作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
生于加尔各答市一个具有深厚文化教养的家庭,父亲是著名的宗教改革家和社会活动家,六个哥哥也均献身于社会改革和文艺复兴运动。
泰戈尔自幼厌恶正规学校的教育,靠家庭教育和刻苦自学度过少年时代,1878年去英国学法律,后转入伦敦大学攻读英国文学,研究西方音乐。
泰戈尔童年时代即崭露诗才,他的爱国诗篇《给印度教徒庙会》(1875)发表时,年仅14岁。
1880年,19岁的泰戈尔便成为职业作家。
1881至1885年,他出版了抒情诗集《暮歌》(1882)、《晨歌》(1883),还有戏剧和小说等作品。
这些早期伤品的特点是梦幻多于现实,富于浪漫主义色彩。
90年代是泰戈尔创作的旺盛期,诗集《心中的向往》(1890)是他的第一部成熟作品,著名诗篇《两亩地》(1894)的发表,标志着泰戈尔从宗教神秘主义走向深刻的人道主义。
这一时期的诗作还有《金帆船》(1894)、《缤纷集》(1896)第5部抒情诗集和一部《故事诗集》(1900)。
此外,他还创作了60多篇短篇小说,其中的《素芭》(1893)、《摩诃摩耶》(1892)、《最后活着,还是死了
》(1892)等被列入世界优秀短篇小说杰作之林。
1901年,泰戈尔为改造社会创办了一所学校,从事儿童教育实验。
1912年,这所学校成为亚洲文化交流的国际大学。
由于英国在孟加拉推行分裂政策,1905年印度掀起民族解放运动的第一个高潮,泰戈尔积极投身于运动并创作了许多爱国诗篇。
这一时期是他创作的最辉煌时期。
他出版了8部孟加拉文诗集和8部英文诗集,其中《吉檀迦利》为诗人赢得世界性声誉。
这一时期重要的诗集还有《园丁集》(1913)、《新月集》(1915)、《飞鸟集》(1916)等。
1910年,泰戈尔又发表了史诗性长篇小说《戈拉》和象征剧《国王》等。
1919年,印度掀起第二次民族解放运动高潮,为寻求民族解放道路,他走遍五大洲,发表了许多著名演讲。
这时期突出成就是政治抒情诗,分别收在《非洲集》(1937)、《边沿集》(1938)、《生辰集》(1941)等作品中。
泰戈尔一生共创作了50多部诗集,12部中、长篇小说,100余篇短篇小说,20余种戏剧,还有大量有关文学、哲学、政治的论著和游记、书简等。
此外,他还是位造诣颇深的音乐家和画家,曾创作2000余首歌曲和1500余帧画,其中歌曲《人民的意志》已被定为印度国歌。
在60余年的艺术生涯中,他继承了古典和民间文学的优秀传统,吸收了欧洲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文学的丰富营养,在创作上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取得了辉煌成就,成为一代文化巨人。
1913年,“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这诗出之以高超的技巧,并由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获诺贝尔文学奖。
英国政府封他为爵士。
1941年4月,这位旷世奇才,印度近代文学的奠基人写下最后的遗言《文明的危机》。
同年8月7日,泰戈尔于加尔各答祖宅去世。
[编辑本段]
【代表作】 泰戈尔传>节选: 许多批评家说,诗人是“人类的儿童”。
因为他们都是天真的,善良。
在现代的许多 诗人中,泰戈尔(RabindranathTagore) 更是一个“孩子的天使”。
他的诗正如这个天真 烂漫的天使的脸;看着他,就“能知道一切事物的意义”,就感得和平,感得安慰,并且 知道真相爱。
著“泰戈尔哲学”S.Radhakrishnan说:泰戈尔著作之流行,之能引起全世 界人们的兴趣,一半在于他思想中高超的理想主义,一半在于他作品中的文学的庄严与美丽。
泰戈尔是印度孟加拉(Bengal)地方的人。
印度是一个“诗的国”。
诗就是印度人是常 生活的一部分,在这个“诗之国”里,产生了这个伟大的诗人泰戈尔自然是没有什么奇怪的。
泰戈尔的文学活动,开始的极早。
他在十四岁的时候,即开始写剧本了,他的著作, 最初都是用孟加拉文写的;凡是说孟加拉文的地方,没有人不日日歌诵他的诗歌。
后来他 他自己和他的朋友陆续译了许多种成英文,诗集有“园丁集”、“新月集”、“采果集”、 “飞鸟集”、“吉檀迦利”、“爱者之礼物”、与“岐道”;剧本有:“牺牲及其他”、 “邮局”、“暗室之王”、“春之循环”;论文集有:“生之实现”、“人格”、杂著有: “我的回忆”、“饿石及其他”、“家庭与世界”等。
在孟加拉文里,据印度人说:他的诗较英文写的尤为美丽。
“他是我们圣人中的第一人:不拒绝生命,而能说出生命之本身的,这就是我们所以爱 他的原因了。
” 诗集:诗集《暮歌》、《晨歌》、《心中的向往》、《两亩地》、《金帆船》、《缤纷集》、《故事诗集》、《素芭》、《摩诃摩耶》、《最后活着,还是死了
》园丁集 《飞鸟集》《 草叶集》、《金色花》和许多中、短篇小说。
他对英国殖民统治下的下层人民的悲惨生活和妇女的痛苦处境表示同情,谴责封建主义和种姓制度,描写帝国主义者和官僚的专横,同时也反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与正统的印度教的抵触。
诗歌格调清新,具有民族风格,但带有神秘色彩和感伤情调。
还擅长作曲和绘画。
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1950年被定为印度国歌。
自己找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172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