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好句大全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佳句

【第1句】:祖国我终于回来了的好词好句

首先恭喜你回到母亲的怀抱!好词好句千言万语都不及你心中所向! 【第1句】: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教学目标: l、学会本课11个生字,理解25个词语的意思;能在语言环境中,给多义字确定字义。

【第2句】: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按照提示简要地复述课文。 【第3句】:感受钱学森献身祖国建设的赤诚之心,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时间 2教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习生字新词,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学习课文第【第1句】:二段。

教学过程 【第1句】:揭示课题。 【第1句】:板书课题: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第2句】:看课题质疑:谁回来了,从哪儿回来,为什么要说“终于”回来了? 【第2句】:初读课文。

(1)轻声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口头填空,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记叙了 ( )从( )回到( )的经过,表现了他( )的思想感情。 (3)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给课文分段。

自学检查。 (略) 【第3句】:学习第一段。

【第1句】:默读第一段,思考课后题第1题第(1)小题。 【第2句】:指名回答,读读钱学森说的一段话。

指导理解: ①可以放弃这里的一切, “一切”指什么? (联系第一自然段,是指“博士学位”、“专家”、“教授”,在美国内金钱、地位、名誉。) ②但不能放弃祖国一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

③我应该早日回到祖国去,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第3句】:钱学森献身建设新中国的急切心情还表现在: 当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钱学森决定回国工作。

当一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钱学森便立即决定回国工作。 (比较句子) “一……便立即……”充分表现了钱学森献身祖国建设的急切心情。

指名读。 【第4句】:分男女生读课文【第1句】:2自然段,想想这两个自然段的关系。

(第2自然段是承接第1自然段的,它是这一段的主要内容。) 【第5句】:概括第一段的段落大意: 钱学森一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便决定放弃在美国的一切,早日回到祖国去。

【第4句】:学习第2段。 【第1句】:默读课文第二大段,思考:①美国当局怎样阻挠钱学森回国的?②在美国当局的阻挠下钱学森表现怎样? 【第2句】:读后回答: (1)美国当局阻挠钱学森回国的4种手段: ①.民航局通知他不准回国。

②.海关检查他的行李,硬说里面藏着重要机密,是一个间谍。 (其实是教科书和笔记本) ③.他突然被捕,被关在海岛的拘留所里,遭受无休止的折磨(每天晚上,不能休息,体重下降近15公斤)。

④.被保释出来后,行动受限制,信件受检查,电话被监听。 (2)钱学森的表现:读课文最后一句,读出钱学森在美国当局的阻挠和迫害下,不屈服,坚持回国的决心。

【第3句】:分组读三;四自然段,概括段意。 美国当局用种种手段迫害钱学森,阻挠他回国,钱学森没有屈服。

钱学森后来是怎样回国的,下一课继续学习。 - 【第5句】:作业练习。

【第1句】:作业本的【第1句】:【第2句】:3题。 【第2句】:朗读课文,熟读第【第1句】:二段。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巩固生字新词,学习课文第三段,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第1句】:复习检查。

【第1句】:认读并听写生字词:名誉 放弃 贡献 行李 折磨 迫害 募捐 限制 监听 【第2句】:指名分段读课文。 【第2句】:学习第三段。

【第1句】:轻声读课文第三段。思考:钱学森为什么能胜利回到祖国?把课文中有关的句子找出来。

【第2句】:读后回答:钱学森胜利回到祖国的原因: ①他坚持了5年; ②得到世界各国主持正义的人们的支持: (联系第4自然段,也包括美国科学界朋友的支持) ⑧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极大关怀,尤其是周思来总理对钱学森的关心一亲自过问……指示……在会晤中提出…… 【第3句】:读读钱学森胜利回国的语句,比较句子,体会含着的意思。 美国政府同意钱学森回国。

美国政府被迫同意钱学森回国。 --“被迫”说明什么? (说明美国政府同意钱学森回国不是心甘情愿的,是在“各国主持正义的人们的支持下”,是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极大关怀”下,无可奈何的决定。

望着天安门城楼,他激动地说: “我相信我—定能回到祖国,现在回来了!”望着雄伟的天安门城楼,他激动地说: “我相信我一定能回到祖国,现在终于回来了!” “雄伟”是什么意思? “终于”又说明了什么? (“雄伟”不但写出天安门城楼的气魄,而且还透露了钱学森对祖国“天安门城楼”是祖国的象征的无限崇敬之情: “终于”一词,说明了这一次的到来实属不易,它是钱学森历尽磨难,经过5年的艰苦奋斗才得以实现的。) 有感情地读钱学森说的话,读出他激动的语气。

【第4句】:齐读第三段,概括段意:在世界各国主持正义的人们的支持下,在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关怀下,钱学森终于回到了祖国。 【第3句】:简要复述课文。

【第1句】:复述有三种形式: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创造性复述。 【第2句】:回顾第八册第二单元“复述课文”的要求。

【第3句】:学习本单元学习提示,明确“简要复述”的要求。 【第4句】:指导学生按课后练习第二题的提示,简要复述课文。

①第一段老师指导下复述。 ②第二段学生试着自己复述。

③第三段放手让学生复述。 ④连起来复述全文。

注意:训练要面向全体学生。 【第4句】:总结全文。

【第1句】:齐读全文。 【第2句】:出示作业本中的第4题,完成“按课文内容填空” 【第5句】:作业。

【第1句】:课后作业题3。 (学生可做作业本第5题) 【第2句】:作业本第6题。

【第3句】:听写词语:主持、正义、会晤、怀抱、关怀 【第4句】:熟读。

【第2句】:《老人与海鸥》中的好词好句,还有《祖国,我终于回来了》中的

赞歌。

【第1句】:小男孩是作者理想的投射、青春的投 影 年轻时的海明威可以说是风光无限,他 作为战争英雄得过两次勇敢勋章,在家乡被当 作英雄而受到崇拜,反映战后青年人理想失 落、思想迷惘的《太阳照常升起》,被看作“迷惘 的一代”的宣言书。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海 明威却越来越感到了失败的痛苦;40年代以 后,他的创作逐渐走下坡路,1950年,发表了 长篇小说《过河入林》,引来一片嘘声,人们普 遍认为他已经“江郎才尽”;身体也越来越遭,疾病缠身。

所有这些,都令终生都不言败的“硬 汉”海明威内心非常痛苦。为了证明自己,也为 了堵住那些评论家的嘴,1952年,海明威推出 了力作《老人与海》,从而使他分别获得1952 年的美国文学界的最高奖项普利策奖和1954 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看到,在小说中虽然 作者极力通过一系列逆境的设置——连续84 天没有捕到一条鱼;惟一跟随他的孩子也被家 人叫走了;独自划到最远处,好不容易钓到一 条大鱼,在归途中又碰到鲨鱼群的袭击等等。意在向读者展示老人不服输的硬汉精神。

但 是,我们却能感觉到作品在展示主人公卓越的 钓鱼技术、超凡的能量和坚韧的抗争精神的同 时,在老人形象中反复显示出下列符码:叹息 孩子不在身边,叹息年老,讨论“骨刺”,讨论 运气气,讨论失败等等。对于这些文学符码的解读 可以使我们的审视目光穿过乐观的光环,落在 一种悲凉的色调上,这里不仅有孤独的悲哀 年龄的悲哀,而且有“骨刺”所暗示的心灵阵痛 的反应。

小男孩的存在,逐渐消解了笼罩在老 人身上的悲凉成分,因为,我们发现,当老人 八十四天没有捕到一条鱼时,周围的人们都认 为他“倒了血霉”,[2]并且还拿他取笑,可小男 孩曼诺林并没有对老人丧失信心,他仰慕地称 赞道“:要论打鱼,属您最行”,“有很多打鱼的 好把式,还有些挺了不起的,可像您这样的就 您一个”。当老人获得的成功又化为乌有时,孩 子仍是乐观而又执著地反复说“:我不在乎,我 昨天逮住了两条,然而我们现在要一起打鱼 因为我还有很多要学的”。

面对老人的失败,孩 子没有丧失信心,而是表现出和老人一样的自 信、乐观和执著。相比起老人的风烛残年,老人 的孤独悲观,老人的衰弱病痛,孩子是风华正 茂、积极乐观,茁壮健康的。

这样,小男孩就实 现了海明威的梦想,成为海明威青春的投射 理想的投影。

【第2句】:小男孩是老人力量的源泉、英雄主义 的再生 孩子已经继承了老人的英雄主义精神 他不仅和老人一样自信、乐观和执著,而且同 样具有老人那种顽强和勇敢的精神。

当小男孩 五岁第一次跟老人一起打鱼时就差一点送了 命,但他对此并不害怕,而且还向老人津津乐 道当时的情形,看似毫无情感的几句话,却显 示了一个受到死亡威胁的孩子对生命、对死亡 的感受,也就是在这种感知中潜移默化地形成 了孩子勇敢的性格。在老人出海时,他被老人 早早地从睡梦中叫醒,当老人看到他那样瞌 睡时,老人心感愧疚,对此向他表达歉意时,他 却说“:哪儿的话,男人就得这样。”

小小年纪的 他在心中已经有了“男人”的概念,由此我们看 出,他正慢慢走向成熟,并且逐渐形成他坚强 与勇敢的性格,他在老人的诱导与影响下,也 将成长为一名像老人一样具有“硬汉”性格的 男人,他是老人英雄主义的延续和再生。小男 孩已经继承了老汉的英雄主义,所以,老汉在 他身上会看到自己的影子,会想起年轻时的自 己。

老汉独自出海的那两天两夜中,他曾七次 念叨着“:要是孩子在这就好啦”。有人认为这 表现出了老人的孤独感,其实不然,在作品中,我们看到,每当他想到孩子时,他就会想到以 前他们打鱼时孩子为他做什么,想到此他便想 到了年轻时的自己,从而勾起他对昨日辉煌的 回忆,同时小男孩对老人的同情、崇拜和信心 也给老人以温暖和信心,这便恢复了他的自 信,振作了他的精神,使得老人能够跟鲨鱼斗 争到底,这时,孩子成了老人力量的源泉,成了 老人的精神支柱。

【第3句】:小男孩是人间爱的象征,他用他的质 朴的爱弹奏了一曲爱的赞歌 有研究者说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企图 摆脱令他一生苦闷的孤独与悲戚感,但作品还 是流露出淡淡的孤独与悲观情绪,使人感到有 如一曲“天鹅的绝唱”。但我们认为小男孩曼诺 林对老人的爱却融化了老人的孤独感,慰藉了 老人的心灵,同时也温暖了读者的心。

小小年 纪的曼诺林已经是一个非常懂事、乖巧而且会 关心照顾别人的孩子了。老人每次打鱼回来之 后,他总要下海滩帮他搬回钓绳,扛钓钩,鱼叉,还有那张船帆。

当老人没有东西吃时,他总要先 跟老人胡诌一些根本不存在的一锅煮米饭啦、鱼啦,然后给他弄来饭菜和啤酒,还把自己打来 的鱼给他做鱼饵。在老人出海打鱼时,他还要早 早起来送老人出海,平常他还要跟老人聊天、谈 新闻、聊棒球赛、谈非洲。

这些平凡的小事使老 人摆脱了独自一人的孤独感,摆脱了连续84天 捕不到一条鱼所遭受到的老年渔夫默默的怜 悯和正走好运的青年渔夫的嘲弄,而小曼诺林 对老人的关爱,无不让我们每个人为之感动。当 老人出海打鱼那两天,曼诺林天天起床后就到 老人的窝棚看老。

【第3句】:从祖国,我终于回来了里选两个好词造句

【第1句】:转眼间,春天终于回来了,春姑娘悄悄地来到了人间,给大地披上了绿装,撒下蒙蒙的细雨为大地轻轻地洗涤。

【第2句】:居住在台湾的爷爷终于回来了,大家真是喜出望外。

【第3句】:我的拼命西施,我的女人…终于回来了。丁墨

【第4句】:所以,她喜眉笑脸地迎上了子恒,说:“子恒,你可终于回来啦,呵呵,咱们这里两个奶妈,一个战士,练级正缺打手呢。

【第5句】:连战漳州祭祖情见乎辞:爷爷,我终于回来了!中国台湾网4月19日漳州消息。

【第6句】:您终于回来了!你家小姐已接受屈大少爷的邀请,由正村陪同前往绿苑,命公子回来之后素去绿苑接她。

【第7句】:方延见他二人回来忙上前应声“哎哟,你们终于回来了,我们快进去吧,村长出事了”。

【第4句】:写《祖国,我终于回来了》的读后感,可以引用那些名句

【第1句】: 位卑未敢忘忧国——宋.陆游《病起书怀》【第2句】: 寸寸山河寸寸金——清.黄遵宪《赠梁任父母同年》【第3句】: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魏.曹植《白马篇》【第4句】: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战国.楚.屈原《国殇》【第5句】: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出塞》【第6句】: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唐.杜牧《泊秦淮》【第7句】: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唐.戴叔伦《塞上曲二首》【第8句】: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文天祥《扬子江》【第9句】: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宋.文天祥《过零丁洋》【第10句】: 读书本意在元元——宋.陆游《读书》【第11句】: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宋.陆游《示儿》【第12句】: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第13句】: 楚虽三户能抗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宋.陆游《金错刀行》【第14句】: 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宋.郑思肖《二砺 》【第15句】: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战国.楚.屈原《离骚》【第1句】:死去无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示 儿(陆游)【第2句】: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第3句】: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诉衷情(陆游)【第4句】: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第5句】: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书 愤(陆游)【第6句】: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关山月》陆游7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关山月》陆游【第8句】: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

《金错刀行》陆游【第9句】: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金错刀行》陆游【第10句】:出世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书愤》陆游【第11句】: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陆游【第12句】:“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

(陆游《陇头水》)【第13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第14句】: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宋·陆游《病起书怀》)【第15句】: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第16句】:“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辛弃疾《鹧鸪天》【第17句】: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南乡子(辛弃疾)【第18句】: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

破阵子(辛弃疾)【第19句】: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永遇乐(辛弃疾)【第20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过零丁洋(文天祥)【第21句】:把吴钩看了, 栏干拍遍,无人会, 登临意. 《水龙吟》辛弃疾【第22句】: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辛弃疾【第23句】:待他年,整顿乾坤事了,为先生寿. 辛弃疾【第24句】:“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 杨济翁【第25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宋·李清照《乌江》)【第26句】: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满江红 (岳飞)【第27句】:“归来报明主,恢复旧神州。” 岳飞【第28句】:“十年之功,毁于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岳飞【第29句】:“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 岳飞【第30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题 临 安 邸(林升)【第31句】: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

读陆放翁集四首(梁启超)【第32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第33句】: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第34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战国策》)【第35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第36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第37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第38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曹操《步出夏门行》)【第39句】: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

(南朝·丘迟《与陈伯之书》)【第40句】: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唐·李百药《元景安传》)【第41句】: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同上)【第42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王昌龄《从军行》)【第43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第44句】: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凉州词》)【第45句】:烈士不怕死,所死在忠贞。

(唐·柳宗元《韦道安》)【第46句】:一寸丹心为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明·于谦《立春日感怀》【第47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清·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第48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清·龚自珍《己亥杂诗》)【第49句】: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清·谭嗣同《狱中题壁》)50“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秋瑾【第51句】:粉身碎骨寻常事,但愿牺牲报国家。

(清·秋瑾《失题》)【第52句】: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清·徐锡麟《出塞》)【第52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173871.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