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的佳句
【第1句】:有谁知道文言文名句的
【第1句】:爱国爱民篇 【第1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 【第2句】: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宋•陆 游 【第3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宋•陆 游 【第4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 唐•杜牧 【第5句】: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清•徐锡麟 【第6句】: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清•秋 瑾 【第7句】: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宋•辛弃疾 【第8句】: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文天祥 【第9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 【第10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宋•范仲淹 【第11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唐•杜甫 【第12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第2句】:壮志篇 【第1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魏•曹操 【第2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 【第3句】: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清•曹雪芹 【第4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清•龚自珍 【第5句】: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唐•刘禹锡 【第6句】: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清•石玉昆 【第7句】: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唐•黄 巢 【第8句】: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 翰 【第9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 【第3句】:道德品行篇 【第1句】: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第2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第3句】: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宋•司马光 【第4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诸葛亮。
【第2句】:文言文的句子
有补充吗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
」其此之谓乎!◎易解:虽然是质地美好的玉,如果不经过琢磨,也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皿;人虽然自称是万物之灵,如果不肯学习,也不会明白做人处世的道理。所以古时候的君主,建设国家,管理人民,都是以教育为最优先、最重要的工作。
《尚书·兑命篇》说:要自始至终常常想到学习。就是这个意思。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易解:虽然有好菜摆在那里,如果不吃,也就不能知道它的美味;虽然有至善的道理(最好的义理),如果不去学习,也不能知道它的美好可贵。
所以说:学习过后才知道自己的学识不够,教人之后才发现自己的学识不通达。知道不够,然后才能反省,努力向学。
知道有困难不通达,然后才能自我勉励,发奋图强。所以说:教与学相辅相成的。
《尚书·兑命篇》说:教别人能够收到一半学习的效果,教学互进。是这个意思。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
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进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
记曰:「蛾子时术之。」其此之谓乎学。
◎易解:古时候教学的地方,一家中设有「私塾」,一党中设有「庠」(五百家为党),一个遂中设有「序」(一万两千五百家为遂),一国之中设有「太学」。每年都有新生入学,隔年考试一次。
入学一年之后,考经文的句读,辨别志向所趋;三年考察学生是否尊重专注于学业,乐于与人群相处;五年考察学生是否博学笃行,亲近师长;七年时考察学生在学术上是否有独到的见解,及对朋友的选择,这时候可以称之为小成。九年时知识通达,能够触类旁通,遇事不惑而且不违背师训,就可以称之为大成。
这时候才能够教化人民,移风易俗,然后附近的人都心悦诚服,远方的人也都来归附。这是大学教育的方法与次第。
古书说:蚂蚁时时学习衔泥,然后才能成大垤。就是这个意思。
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宵雅肄三,官其始也;入学鼓箧,孙其业也;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未卜禘,不视学,游其志也;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此七者,教之大伦也。
记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其此之谓乎。
◎易解:大学开学的时候,学生都穿著礼服,以苹藻之菜祭祀先圣先师,表示尊师重道;先练习《诗·小雅》及《鹿鸣》、《四牡》、《皇皇者华》三首诗歌,劝勉学生以莅官事上之道;击鼓召集学生,正式打开书箧(书包),希望学生以谦逊谨慎的态度学习;夏楚两物(教鞭)是用来警惕鞭策学生,收到整肃威仪的效果;夏天的大祭(天子祭天)未实施以前,天子、诸侯不急着到学校去视察,为的是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发展志向;教师常常观察学生,但是并不轻易发言,等到适当的时候再加以指导,是要使学生自动自发(《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至于年幼的学生,只听讲而不能乱发问,是因为学习要按照进度顺序(次第)进行。这七项是教学的大道理,非常重要。
古书说:凡学习做官,领导人民,先学习管理事情,要作一个读书人先学习立志。就是这个意思。
(志者存心也,志气志气,志者气之导,心之引也。)大学之教也,时。
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
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
《兑命》曰:「敬孙务时敏,阙修乃来。」其此之谓乎。
◎易解:大学施教是讲究方法的,是顺着时序而教的,如春秋教礼乐,冬夏教诗书,所教授的都有正常的科目,学生下课及放假的时候,也都有指定的研究课业。(宋人改为:「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句读略有不同。)学习要有方法,如果不从『操、缦』这些小曲学起,指法不纯熟,琴、瑟就弹不好;不从通晓鸟兽草木,天时人事学会譬喻,诗就作不好;不学会洒扫应对,礼节就行不恰当,对于六艺等技艺没有兴致,就提不起学习的兴趣。
所以君子在学习方面,要藏之于心,表现在外,不论休息或游乐的时候,都念念不忘,能够这样,才能安于学习,亲近师长;与同学相处融洽而且信奉自己所学的真理。能够这样虽然离开了同学师长,也不会背弃道义。
《尚书·说命篇》说:恭敬谦顺,努力不倦,如此修行便能成功。就是这个意思。
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拂。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由乎!◎易解:现今之教人者,口里虽然念着书本,心里并不通达,故意找些难题来问学生,讲。
【第3句】:古文中励志的精典句子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原文地址:中国经典古文励志名言100句作者:小yo 【第1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第2句】: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刘备语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 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第3句】: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 ,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第4句】: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 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第5句】: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 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 .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第6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 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 或不足. 【第7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第8句】: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 当仁不让”. 【第9句】: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第10句】: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 译: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 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第11句】: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 技艺施展出来. 【第12句】: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 得益. 【第13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 度的表现吗? 【第14句】:言必信 ,行必果. ——《论语》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第15句】: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 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 “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第16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我选取他 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第17句】: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 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 不足. 【第18句】: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 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 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 【第19句】:不怨天,不尤人. ——《论语》 译: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从客观上去找借口,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后来发展为成语“怨天 尤人”. 【第20句】: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 译: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第21句】:小不忍,则乱大谋. ——《论语》 译:不该干的事,即使很想去干,但坚持不干,叫“忍”.对小事不忍,没忍性,就会影响大 局,坏了大事. 【第22句】:小人之过也必文. ——《论语》 译:小人对自己的过错必定加以掩饰. 【第23句】: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 译: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是真的过错了. 【第24句】: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论语》 译:君子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产生. 【第25句】: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论语》 译:君子认为说得多做得少是可耻的. 【第26句】:三思而后行. ——《论语》 译:每做一件事情必须要经过反复的考虑后才去做. 【第27句】: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译:坏事做得太多,终将自取灭亡. 【第28句】: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译: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犯了猎误,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 【第29句】:不以一眚掩。
【第4句】:谁能在文言文的书里找好词好句好段好句要三句还要赏析急
西游记里的【第1句】:文:影动星河近,月明无点尘.雁声鸣远汉,砧韵响西邻.归鸟栖枯树,禅僧讲梵音.蒲团一榻上,坐到夜将分.赏:此诗看似过渡写景之功用,其实把这首诗用在第十三回的开头第三段,巧妙而诗意地描绘出师徒四人旅途劳顿的样子,以及寄宿寺庙所处位置的偏远,还用“星河”“砧韵”“夜将分”点明时间之晚,用一个时间上的结束来昭示另一个新故事的开始,这才是这首诗的妙用.【第2句】:文:有的说水远山高,有的说路多虎豹,有的说峻岭陡崖难度,有的说毒魔恶怪难降.三藏钳口不言,但以手指自心,点头几度.赏:此处是众僧在讨论西天取经的原由.前有众僧意见不一的猜测,莫不是一些前途险恶难测的推断,这是作者为了突出主角所加的铺垫.从后文三藏“钳口不言”,与众人相比另类的表现中看出他的与众不同,思想之深.这也是作者想让主角在新的环境中博得尊重设置的一个考验.【第3句】:文:数村木落芦花碎,几树枫杨红叶坠.路途烟雨故人稀,黄菊丽,山骨细,水寒荷破人憔悴.白灊红蓼霜天雪,落霞孤鹜长空坠.依稀黯淡野云飞,玄鸟去,宾鸿至,嘹嘹呖呖声宵碎.赏:此为对季节入秋的描绘.作用当然也不单单是写景,这首词描绘的秋景凄寒寂寥,落叶、烟雨,诗意中有旅人孤独的悲伤情怀,也有山高路远、路途终点茫茫无期的担忧.【第4句】:文:一行三人,连马四口,迎着清霜,看着明月,行有数十里远近,见一山岭,只得拨草寻路,说不尽崎岖难走,又恐怕错了路径.赏:时间为凌晨,地点为荒郊野外,“拨草寻路”“崎岖难走”暗示了环境的凶险与不确定,平添了紧张气氛,也表达出一行人取经的不易,为下文遇见凶险做铺垫.。
【第5句】:文言文上面的佳句摘抄有哪些
一般来说文言文中这七句比较经典:【第1句】:中心思想之句【第2句】:旷世豪情之句【第3句】:画龙点睛之句【第4句】:浪漫柔情之句【第5句】:寄情于景之句【第6句】:意境高深之句【第7句】:心有所悟之句【第1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湛奥》)【第2句】:业精于勤,荒于嬉。—— 韩 愈《进学解》 【第3句】: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增广贤文》 【第4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乾•象》 【第5句】:志不强者智不达。
——《墨子•修身》 【第6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第7句】:志当存高远。
—— 诸葛亮《诫外生书》 【第8句】: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 曹 植《赠白马王彪》 【第9句】: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耿 列传》 【第10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王之涣《登鹳雀楼》 【第11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杜 甫《望岳》 【第12句】: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第13句】: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孟子•告子下》 【第14句】: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 【第15句】: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吕氏春秋•诚廉》 【第16句】: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 【第17句】: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第18句】: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 苏 轼《晁错论》 【第19句】: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屈 原《离骚》 【第20句】: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盖棺。—— 陆 游《病起》 【第21句】: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 屈 原《卜居》 【第22句】: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 曹 学《蜀中广记•上川南道彭山县》 【第23句】: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罗大经《鹤林玉露》 【第24句】: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格言联璧•处事》 【第25句】: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诸葛亮《出师表》 【第26句】: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
—— 陆 游 【第27句】: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荀子•儒效》 【第28句】: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训俗遗规》 【第29句】:坚志而勇为,谓之刚。刚,生人之德也。
——《练兵实纪•刚复害》 【第30句】: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 曹 植《白马篇》 【第31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顾炎武 【第32句】:丈夫不报国,终为愚贱人。—— 陈恭尹《射虎射石头》 【第33句】: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 鲍 照《代出自蓟北门行》 【第34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赴戎登程口占示家人》 【第35句】:不为外撼,不以物移,而后可以任天下之大事。
吕 坤《呻吟语•应务》 【第36句】: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渔夫》 【第37句】: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刘 备 【第38句】: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
—— 魏 徵 【第39句】: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 —— 诸葛亮【第41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孟子·尽心上)) 【第42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 【第43句】: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 【第44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 【第45句】: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公孙丑)) 【第46句】:生于优患,死于安乐。(《孟子·告于下》) 【第47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下》) 【第48句】: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第49句】: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鱼我所欲也》) 【第50句】: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苟子·劝学)) 5l.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提,与之俱黑。
(《苟子·劝学》) 【第52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喻老》) 【第53句】: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
(《吕氏春秋·尽数)) 【第54句】: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杂记)) 【第55句】: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礼记·杂记下》) 【第56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第57句】: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礼记·中庸》) 【第58句】: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 【第59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淮南子·人间训》) 【第60句】: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史记·太史公自序》) 【第61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李将军列传》) 【第62句】: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第63句】: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史记》) 【第64句】: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史记·项羽本记》) 【第65句】: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史记·项羽本记》) 【第66句】: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史记·项羽本记》) 【第67句】: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史记·滑稽列传》) 【第68句】: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国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报任安书》) 【第69句】: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班固《汉书》) 【第70句】: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家则无徒。(班固《汉书·东方朔传》) 【第71句】:少壮不努力,老。
【第6句】:写出两句关于咏雪的古诗句
【第1句】: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第2句】: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第3句】: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第4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第5句】: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第6句】: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第7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第8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第9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第10句】: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第11句】: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王缴《四气诗》【第12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
【第7句】:文言文名言名句
结交行 古人结交惟结心,此心堪比石与金。
金石易销心不易,百年契合共于今。 今人结交惟结口,往来欢娱肉与酒。
只因小事失相酬,从此生嗔便分手。 嗟乎大丈夫,贪财忘义非吾徒。
陈雷管鲍难再得,结交轻薄不如无。 水底鱼,天边雁,高可射兮低可钓。
万丈深潭终有底,只有人心不可量。 虎豹不堪骑,人心隔肚皮。
休将心腹事,说与结交知! 自后无情日,反成大是非。 【第1句】: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湛奥》) 【第2句】: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第3句】: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第4句】: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第5句】: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诗经·大雅·荡》) 【第6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第7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第8句】: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团将愁苦而终穷。(屈原《涉江》) 【第9句】: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楚辞·卜居》) 【第10句】: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楚辞(离骚》) 【第11句】: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宋玉(对楚王问》) 【第12句】: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第13句】: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左传·僖公十年》) 【第14句】: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第15句】: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左传·僖公五年》) 【第16句】: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至三十三年》) 【第17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赵策)) 【第18句】:亡羊补牢,犹未迟也。(《战国策·楚策》) 【第19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谋攻》) 【第20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六十四章)) 【第21句】: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五十八章)) 【第22句】: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七十三章)) 【第23句】: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 【第24句】: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第25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 【第26句】: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 【第27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第28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第29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第30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两》) 【第31句】: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论语·述而》) 【第32句】: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第33句】: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 【第34句】: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第35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论语》) 【第36句】:是可忍,孰不可忍。(《论语·八佾)) 【第37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 【第38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第39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管子·权修》) 4O.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谁北则为枳。(《晏子春秋》) 【第41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孟子·尽心上)) 【第42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 【第43句】: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 【第44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 【第45句】: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公孙丑)) 【第46句】:生于优患,死于安乐。(《孟子·告于下》) 【第47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下》) 【第48句】: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第49句】: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鱼我所欲也》) 【第50句】: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苟子·劝学)) 5l.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提,与之俱黑。
(《苟子·劝学》) 【第52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喻老》) 【第53句】: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
(《吕氏春秋·尽数)) 【第54句】: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杂记)) 【第55句】: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礼记·杂记下》) 【第56句】: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第57句】: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礼记·中庸》) 【第58句】: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 【第59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淮南子·人间训》) 【第60句】: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史记·太史公自序》) 【第61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李将军列传》) 【第62句】: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第63句】: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史记》) 【第64句】: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史记·项羽本记》) 【第65句】: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史记·项羽本记》) 【第66句】: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史记·项羽本记》) 【第67句】: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史记·滑稽列传》) 【第68句】: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国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报任安书》) 【第69句】: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班固《汉书》) 【第70句】: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家则无徒。(班固《汉书·东方朔传》) 【第71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第72句】: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汉(逸诗句风雅逸篇四》) 【第73句】: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范晔(后汉书·冯异传)) 。
【第8句】:古文名句
自然名句 【第1句】: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唐.杜甫《羌村三首》 【第2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唐.李商隐《乐原游》 【第3句】: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唐.杜牧《题扬州禅智寺》 【第4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唐.白居易《暮江吟》 【第5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宋.苏轼《水调歌头》 【第6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第7句】:明月却多情,随人处处行--宋.张先《菩萨蛮》 【第8句】: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三国.魏.曹植《怨歌行》 【第9句】: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晋.陆机《拟明月何皎皎》 【第10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唐朝.王维《鸟鸣涧》 【第11句】:月光如水水如天--唐.赵嘏《江楼感旧》 【第12句】: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唐.李白《把酒问月》 【第13句】:暮雨不来春不去,花满地月朦胧--宋.贺铸《江城子》 【第14句】: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唐朝--岑参《暮秋山行》 【第15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唐.杜甫《春夜喜雨》 【第16句】: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唐.杜甫《水槛遣心二首》 【第17句】:微雨池塘见,好风襟袖知--唐朝.杜牧《秋思》 【第18句】:山雨欲来风满楼--唐.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 【第19句】: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唐朝.刘长卿《别严士元》 【第20句】: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宋.苏轼《元月廿七日望湖楼醉书》 【第21句】: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唐.李贺《雁门太守行》 【第22句】: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第23句】: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不知园内树,若个是真梅--唐.东方虬《春雪》 【第24句】: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唐朝.李白《北风行》 【第25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花鸟草虫名句 【第1句】: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宋.张道洽《岭梅》 【第2句】:春城无处不飞花--唐朝.韩鸿《寒食》 【第3句】:折得一枝香在手,人间应未有--宋.王安石《甘露歌》 【第4句】: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宋祁《玉楼春》 【第5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第6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第7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白居易《忆江南》 【第8句】: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宋.王安石《咏石榴花》 【第9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第10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宋.林逋《山园小梅》 【第11句】: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宋.辛弃疾《鹧鸪天。
代人赋》 【第12句】: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宋.晏殊《踏莎行》 【第13句】: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晋.乐府古辞《孟珠》 【第14句】:江南二月多芳草,春在蒙蒙细雨中--宋.释仲殊《绝句》 【第15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第16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宋.晏殊《浣溪沙》 【第17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唐朝.元稹《菊花》 【第18句】:林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金.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第19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第20句】: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汉乐府民歌《江南》 【第21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第53句】:里《小池》 【第22句】: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宋.周邦彦《苏幕遮》 【第23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 【第24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唐.杜牧《山行》 【第25句】:天涯何处无芳草--宋.苏轼《蝶恋花》 【第26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第27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唐.韩愈《初春小雨》 【第28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唐。
孟浩然《春晓》 【第29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朝.梁.王籍《入若耶溪》 【第30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然--唐.杜甫《绝句二首》 【第31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第78句】:春江晚景》 【第32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第33句】: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唐.杜甫《曲江二首》 【第34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唐.刘禹锡《秋词》 时日节日名句 【第1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第2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宋.王安石《元日》 【第3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南朝.宋.谢灵运《登池上楼》 【第4句】: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宋.辛弃疾《青玉案》 【第5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唐.杜牧《江南春绝句》 【第6句】:困人天气近清明--宋.苏轼《浣溪沙》 【第7句】: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宋.晏殊《破阵子》 【第8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杜牧《清明》 【第9句】: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唐.李山甫《寒食二首》 【第10句】:更能销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宋.辛弃疾《摸鱼儿》 【第11句】: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宋.李清照《如梦令》 【第12句】: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赵师秀《有约》 【第13句】: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唐.杜牧《秋夕》 【第14句】: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唐朝.贾岛《忆江上吴处士》 【第15句】: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唐.王绩《野望》 【第16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宋.苏轼《赠刘景文》 【第17句】: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清.赵翼《野步》 【第18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唐。.。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177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