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好句大全

软文佛语禅心文案素材大全,自媒体运营必备!

【佛语禅语第1句】: 青春很短暂,即使做流星也要灿烂一回;青春是未来人生的 预演,你有权力按照自己的梦想尽情构思脚本,错了还有时间改。一 位大学生博友希望我写一个关于青春、关于前途、关于梦想的话题。

【佛语禅语第2句】:是身众秽器,犹如贮粪瓶,凡夫无智慧,恃色生侨慢。鼻中涕恒流,口气常臭秽,眼眵虫遍身,谁当生净想!《大宝积经》卷九十六,勤授长者会人在世间,譬乘泥船渡河,当浮渡,船且坏。人身如泥船不可久,当疾行道!《三慧经》

【佛语禅语第3句】:于无上瑜伽之经中,亦说不护三昧耶及灌顶下劣、不了真性,以此三者,虽行修习,任何亦无成就。(明)宗喀巴《菩提道次第略论》卷六

【佛语禅语第4句】:能知能解的是何物?所知所解的又是何物?能所为何双亡?若能于双亡 处立定脚跟,参禅事毕。

【佛语禅语第5句】:一切心念或善或恶,如闪电艳阳不碍虚空,欲识虚空否?且在话头上参破。 禅病之深浅,且自检点。

【佛语禅语第6句】:一个人面对名利的诱惑,仍能保持一颗清醒的心,不能攀爬便另寻出路,这是一种智慧。能做到这一点,就能对客观的、外在的出身、家世、钱财、生死、容貌等看得很淡泊,就能够达到超脱的精神、洒脱的境界。

【佛语禅语第7句】:抱怨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每个人可能都有自己要抱怨的事情,而似乎每个人都理直气壮,却忽略了幸福源自珍惜,生活不是攀比。当这些牢骚与抱怨化作心灵天窗上厚厚的尘埃时,灿烂的阳光又怎能照进心田?

【佛语禅语第8句】:背叛是男人的血统,博爱是男人的宣言,自由是男人的口头禅,见异思迁是男人一贯的风尚。

【佛语禅语第9句】: 欺负谁都别欺负农民,因为他们是天底下最纯真、最朴实的 一群人;小看谁也别小看农民,因为普天下的人们都是被他们勤劳的 双手养活的。他们也许有一点小小的狡黠,也许有一点小小的保守, 甚至有一点小小的粗野,他们之所以如此,是出于一种自我保护的本 能,谁也没有理由,更没有资格指责他们。

【佛语禅语第10句】:无常,是佛陀的基本教导,即没有什么东西是永恒的,每一样东西都是 转瞬即逝的。所以,我们没有理由有那么多的烦恼。即使是同一条河流中, 也没有一样东西可以保持永恒,只要有耐心,只要等上片刻,那些叶子将会 流走,那些泥沙将会再度沉淀,那些水就会再度变得纯净。

【佛语禅语第11句】: 还有的人为钱而烦恼,有了一万想两万,有了二十万想三十万……可 是他除了想过钱多有钱多的得意,有没有想过钱多有钱多的烦恼?钱少的 或许没有钱多的那么神气,但钱少的也没有钱多的那么多担忧,平民小户 没有大富人家对盗贼、绑匪的担心,恐怕也少有为争夺家产使兄弟反目甚 至相残的悲哀。

【佛语禅语第12句】:禅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宽度和量度都是禅的智慧。心宽,放下一切自我执著而引发的烦恼;量大,用包容的心去容下他人的一切,才能获得真正的洒脱,做到真正的慈悲,获得真正的智慧。

【佛语禅语第13句】:修行最紧要的目的,是要养成适应生命被动性的功夫——在生死面前欢喜地接受,在痛苦面前欢喜地接受,在一切打击面前欢喜地接受,在一切挫折面前欢喜地接受。

【佛语禅语第14句】:布施是一种奉献,既指一颗虔诚修行的佛心,更要在生活中随时尽己所能帮助困境中的人们。布施不但是给予他人,也是给自己一个体验的机会——只有通过帮助别人才能体验到快乐。

【佛语禅语第15句】:似乎是无从记起,夜阑人静,我就成了那位任思绪渺茫追忆的女人。在静悟深省中,静听音韵风铃,摇醒灵魂里的一帘幽梦又隐秘包裹触觉。无从记起,青灯黄卷中,我就成了那位深夜执笔,任思绪飘零到双鬓纷落白雪,在世俗的洗礼中,一再隐忍禅让把灵魂就烧成了一把灰烬。

【佛语禅语第16句】:心灵的统【第1句】:调和非常难,如果我们心里不调和,紊乱得很,即使是在美好的环境里也不能够去领会、享受。——耕云先生

【佛语禅语第17句】:不必要求自己拥有的人、事、物都完美无瑕、没有缺点,生命原本就是不圆满的,能够认识到这一点,我们便不会苛求生活,也不会苛求他人。

【佛语禅语第18句】:用平静与深刻的洞察力来滋养自己,你将能够在今生与来世享受宁静的滋味。你将远离无明的饥荒,并且自然而然地想要从事禅修。

【佛语禅语第19句】:佛说:人的生命,只在一个呼吸间。生命短促,我们应该善待自己的菩提身,思索活着的意义。人生多一分烦恼,就需要一分禅心来解救。红尘凡夫,人人都需要有一颗禅心。

【佛语禅语第20句】: 挑刺我们会,怎么将刺拔出来我们不会;推墙我们自告奋 勇,怎么砌出一堵新墙我们束手无策。看花容易绣花难这句话大家可 能都知道,看花容易绣花难这个理许多人却不懂。放眼当今社会,处 处都是赵括、马谡,却戴着眼镜也找不出半个韩信萧何。

【佛语禅语第21句】:宽恕别人,就是善待自己,是一种福分,别人的伤害如果是满满一杯的苦水,你心如是那杯,虽能容之,却会让你满心痛苦;你心如是那盆,痛苦便不再满心;你心如是那佛,如是那海,苦便不再是苦,而是一种超度,用宽容与胸怀超度了苦,化成了甘。

【佛语禅语第22句】:一个人要树立正确的“立场”,才能遵从自然规律,达到天人合一的状态。人际关系最重要的一环,是能否站在对方的立场去设身处地为对方考虑。

【佛语禅语第23句】:设一切众生,于一念中悉成正觉,与不成正觉等无有异。何以故?菩提无相故,若无有相,则无增无减。《华严经》卷五十二,如来出现品

【佛语禅语第24句】: 当你真正认识了自己,你会发现原来还有这样一种境界:纵然全世界 的人都不了解你,你也不觉得寂寞;纵然所有人都不支持你,你依然充满 力量。

【佛语禅语第25句】:【乌鸦反哺感天地,悲母恩情高于山】【佛语禅语第1句】:痴心父母古来多。【佛语禅语第2句】:学会爱父母。【佛语禅语第3句】:父母是你要感恩的第一人。

【佛语禅语第26句】:一个人如果想要像禅者一样自由,首先就要拥有一颗纯净飘逸的心,随风如白云般漂泊,安闲自在,任意舒卷,随时随地,随心而安。

【佛语禅语第27句】:禅宗一直在讲不要有心念的活动而是行动,这个行动本身就是一种解脱。当然行动也代表觉知,还有立即采取行动。

【佛语禅语第28句】:无见即是见,能见一切法。于法若有见,此则无所见。《华严经》卷十六,须弥顶上偈赞品

【佛语禅语第29句】:言说文字皆解脱相。所以者何?解脱者,不内不外不在两间,文字亦不内不外不在两间。是故舍利弗,无离文字说解脱也。《维摩经》卷中,观众生品

【佛语禅语第30句】:有些学佛人,表面上念佛认真、吃素严格、打坐精进,然而生活中,对家人缺乏关爱,不能做到家庭与睦,对金刚师兄缺乏包容,不能做到金刚师兄之间的团结。与家人不与睦,表明失去了做人的基础,与金刚师兄不团结,表明失去了修行的根本。既然没有做人的基础与修行的根本,那么学佛又有什么成就的希望呢?

【佛语禅语第31句】:居住环境与人的福气是相互影响的。有时候,搬到优雅舒适的地方后,家里人反而会频繁生病,这是自身修为与环境不相符,因为平时积福少,如果一味贪图环境好会折损福报。因此要做与自己的修为相称的事,不相称的不能做。

【佛语禅语第32句】:以莫散心观自心,若能自知自本性,诸相自脱大乐中,散心亦皆成大印。(古印度)萨罗诃《诸家大手印之比较研究》

【佛语禅语第33句】:有人问禅师:什么是道?禅师手指指指上面,又指指下面。那人一脸困惑:不明白。禅师于是说:云在青天水在瓶。人生有起有落,就好比云水般浮沉。云在青天、水在瓶,分开来看会心生嫉羡、怨怼之情。但如合而观之,两样人生一般情,做云也好,做水也罢,不妨随遇而安,自在无碍。

【佛语禅语第34句】:路就在脚下,现在不做,更待何时?来生的缘,可以是今生结下的;来生的果,可以是今生种下的。前世的债,今生正在还。

【佛语禅语第35句】:慈悲待人并不需要过多的话语,微微一笑就能把慈悲的善念传达给他人。慈悲是一种真实的能量,它能融化人们内心的冰雪。

【佛语禅语第36句】:大气是让人感觉敬重,而不是畏惧。站在一定的高度而从不让别人感觉你的高度,更能赢得别人的刮目相看。

【佛语禅语第37句】:【第3句】:归依三宝(一)佛陀佛者名觉,既自觉悟,复能觉他。《大般涅槃经》卷十八,梵行品自觉已圆,能觉他者,如来应世。《楞严经》卷六

【佛语禅语第38句】:关怀生命并不仅仅指关怀人类自身,而是关怀世间一切具有生命的生物,甚至蝼蚁、草根,都是慈悲的对象。

【佛语禅语第39句】:虽舍小杂乐,当得清净大乐;舍颠倒虚诳乐,得实乐;舍系缚乐,得解脱乐;舍独善乐,得共一切众生善乐。(古印度)龙树《大智度论》卷八十五

【佛语禅语第40句】: 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现实中人人都会犯错,人人都会有失 误的时候,关键是能不能及时认识到错误,能不能及时改正它。认识到错 误后,能马上改过自新,还是一条好汉。佛说:“做人行事一是不可将错 就错、不肯悔过;二是不可一错再错、积重难返。”正所谓:浪子回头金 不换。

【佛语禅语第41句】:生活的目的远远超越了物质,人在内心深处都追求着精神的自由,没有精神做支撑,人就只是麻木地在人世间行走的躯壳而已。所以在这个世间生活的人,都是在追求着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或者内心信仰,金钱远远支撑不了世人的生活。

【佛语禅语第42句】:回顾文字可载的几千年历史,人类经历过战争、贫穷、瘟疫及无数的自然灾害,但却没有像现在这样,在大多数国家经济飞速发展,物质高度丰盛,科技超前发达的情况下,人类的内心却无比的恐慌与忐忑。

【佛语禅语第43句】:彼诸菩萨求正法时,当何所求?……以要言之,当求一切菩萨藏法、声闻藏法,一切外论、一切世间工业处论。(古印度)弥勒《瑜珈师地论》卷三十八

【佛语禅语第44句】:真正的佛并不是人群中最显眼的那个,他可能是马路边扫大街的阿姨,也可能是学步的孩童,还可能是三尺讲台上授业解惑的老师……总之,真正的佛是人群中最平凡的那个。他也许终生不会做出什么惊世骇俗的事来,可是他一直默默做着自己该做的事,做好自己该做的每一件事。

【佛语禅语第45句】:佛陀认为一切事物的和合都是无常,有无常便有苦,构成人类存在的所有物质,以及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全部精神因素都可以给人带来苦恼。但是佛陀并不认为无常是坏事,苦虽然不可以消除,但可以减轻。转变苦的观念,改变面对生活的心态,就可以淡然面对无常之苦。

【佛语禅语第46句】:要有一种主动的承担精神、奉献精神、感恩精神、包容精神、分享精神。有了这种主动,就能够在家庭中营造一种良好的、清净的生活氛围、禅修氛围。

【佛语禅语第47句】:【知识源泉】 产生灵感的基础是知识的积累,是丰富的想象力和对新奇事物的不懈 追求。

【佛语禅语第48句】:有一乘道,净众生,离忧悲恼苦,得真如法,所谓四念处。《杂阿含经》卷十九,第535经

【佛语禅语第49句】:生活中,当我们不能改变环境的时候,就先学会改变自己;不能改变别人时,就先改变自己对别人的态度。重要的是要学会先识道而后居山,不让内心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左右。

【佛语禅语第50句】:【三毒】 人生有三毒:贪、嗔、痴。可用布施治贪,以慈悲治嗔,以智慧治痴。

【佛语禅语第51句】:佛教徒常说“功德无量”,是指对该做的事从不计较,无限量地做、及时地做,’而且不求回报,此即真正无量的大福报,.亦即所谓的“功德无量”。

【佛语禅语第52句】:悟了还同未悟人,无心胜负自安神。从前古德称贫道,向此门中有几人?——《龙牙和尚颂》

【佛语禅语第53句】:自力修行,欲断烦恼,如扬汤止沸,动静很大,沸泡也确一时消减,然釜底贪嗔之火不熄,全不济事。念佛法门,阿弥陀佛釜底抽薪,不知不觉,无声无息,自然锅冷水凉。

【佛语禅语第54句】:选择与放弃决定着你的生命。人生的不幸不在于身陷困惑,而在于不知 道已身陷困惑。

【佛语禅语第55句】:失眠的晚上,看见月光湿淋淋地浇在枕侧,真是极有情味的事。在乡间的小路上散步,夜色是清凉的,夹杂着各种植物的清香,于悠闲之中抬头撞上月亮寂静的眼,身心俱空,却不仅有情味,还有禅意了。可惜的是有时候小路上的蚊虫十分厉害,走一会了难免要在身上乱抓,真是扫兴煞风景之事。

【佛语禅语第56句】:生活的禅法就在这日常的生活,用一种宽阔的心态去看待生活的一切,事忙心不忙,人忙心却闲,去化解那些烦恼的重量,不要让那些烦恼在生活里惹事生非,把握好内心的心平气与,不分别,不悲情。

【佛语禅语第57句】:禅者的吃饭、睡觉与一般人的吃饭、睡觉有着这样大的差距,这就是我 们还不能在穿衣吃饭的日常生活中体验禅的根本症结所在。我们如果去掉吃 饭时的“百种须索”和睡觉时的“干般计较”,我们当下就可以与历代祖师 同一鼻孔出气。

【佛语禅语第58句】:或有人来截手足,不起瞋恚忍力强,如海含容无增减,此名忍度不应弃。《增一阿含经》卷一,序品

【佛语禅语第59句】:生活中最常听到的祝福是“万事如意”,由此可见人们对于如意的向往。然而,在我们期待如意生活的时候,也有人期待挫折。因为事情失败、不完满,能够使人明白自己的德行欠缺,自己的修行不足,因此更加努力、用功,从而在挫折中不断成长。

【佛语禅语第60句】:心是佛,不用将心求佛;心是法,不用将法求心。佛法无二,和合为僧,即是一体三宝。一《大珠禅师文案》

【佛语禅语第61句】:那些功名富贵、金钱物质不是不重要,只是你可以用它,但不能被它所用。分散一些给社会大众,自己的生命也会得到延展。能操控生命的长度与活法不是最大的自在吗?人生的前途,得失苦乐,不是求得,的,而是做到的。一切操之在我,不由他人也。

【佛语禅语第62句】:自己不爱的事情,绝不要强加于人;试想自己受害时,那会是什么感情!(宋末元初)贡噶坚赞《萨迦格言》

【佛语禅语第63句】: 你的敦厚最要紧,敦厚是诚信的绿叶,是信任的花朵,敦厚就是全 部。你可以一无所有,但不能失去善良敦厚。

【佛语禅语第64句】:要建立自我的信心、自我的期许、自我的目标。(当代)星云《人间佛教的戒定慧》

【佛语禅语第65句】: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世人之心时时刻刻向外攀缘,攀得 更要占有,不觉间种种自定的概念,判别的标准形成了人生的性格,自 恃性格如棱角般过于鲜明的人,应对万事必然会有种种之障碍。性格只 是客尘,不能觉照自己性格之本然,当人生出现滞碍,只是祈求心外之 佛又有何益?

【佛语禅语第66句】:【禅语感悟】 世间的事物变化无常,我们不必执著于心爱的事物而难以割舍。人生 中的很多东西,若必须放下时,不妨就放下吧,放下一些负担,轻轻松松 地上路,放下才能得到顺畅地解脱。

【佛语禅语第67句】: 低调做人,不是指低声下气,奴颜婢膝,而是指要始终把自己当成普 通一分子,使自身融入到大众中去,融人到社会中去,不追名逐利,不自 命不凡,为人处世不张扬。

【佛语禅语第68句】:心无主宰则虚空无物,也找不到真正的安乐与满足。要认清心,必须认识“心”与“相”的逻辑关系。古人造会意字,“心”上有“相”便为“想”。而我们每天千丝万缕的动念,都是“想”,并不是我们的本心。

【佛语禅语第69句】:福报才是人间最稳定的财富所谓流水不腐,即让自己所“拥有”的产生价值,才能让我们从“拥有”的有限向“用有”的无限转化。

【佛语禅语第70句】:佛陀设教在人间,就是要教育众生回归真如本性,做个真正的人。所以说人格若成,佛格就成;人格若不成,又如何成佛呢?

【佛语禅语第71句】:慈悲,需要助人为乐而不贪着为乐的愉悦,也需要悲悯孤弱而不执着逆境的艰辛。慈悲之心,性本空空,它脱离贪嗔,它圆满自足。故而,放下贪着与嗔恨,心地才能显现慈悲的殊胜光明,身心才有清净的欢喜受用。

【佛语禅语第72句】: 烦恼来自我们的心,别人不可能给你烦恼。在日常生活中,自己给自 己生烦恼的事比比皆是。当了几年处长之后就想当局长,结果提了一个资 历比自己差很多的人上去了,你肯定不高兴,其实你所处的位置不知有多 少人羡慕着,再说局长有局长的烦恼,而且局长的烦恼未必少。

【佛语禅语第73句】: 有时候口头语言比书面语言含义精深,有时候书面语言比口头语言含 义丰富,这正是语言的魅力所在。

【佛语禅语第74句】:众生常流转于愚痴生死中,醉生梦死,只求“现在生”的享受,以致造诸恶业、虚掷时光而毫无警觉。殊不知“明月不常圆,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当念人生“无常”,世事常于瞬间变化,不可耽著眼前的欲乐。

【佛语禅语第75句】:慈悲是智慧的具体展现,它源于对一切生命互为依存这一事实的认识。慈悲是要求得自他的共同利益,必要时甚至要舍己利人。

【佛语禅语第76句】:禅是禅非佛言慧语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潜其心,观天下之理;定其心,应天下之变。心小了,小事就会变大;心大了,大事就会变小;看淡世事沧桑,内心自在安详。大事难事敢担当,逆境顺境都乐受,舍名舍利舍虚妄,人生到老皆坦荡。

【佛语禅语第77句】: 稻田里难免有稗子,不能因为稗子就不种田;出门难免遇 雨,哪能因为怕遇雨就不出门?是农民,种好田是本分;是旅人,该 上路还得继续上路。

【佛语禅语第78句】:是金子,总会经过岁月的磨砺变得光彩夺目;是千里马,也总会被伯乐发现你的价值。如果我们想通这些,时时反观内省,汲取心灵的营养,就一定能找到属于我们的快乐。

【佛语禅语第79句】:怀有爱心智慧之人,将钱财善用于拯救地球、提倡环保、救护生命、修桥补路、扶贫助困、解救灾祸,利人利己、积累资粮,这种人意味着从光明走向光明;自私愚昧之人,将钱财用于毁灭地球、破坏自然、伤害生命、吃喝玩乐、穷奢极欲、制假售假、贩卖武器,害人害己、种下恶业,这种人意味着从黑暗走向黑暗。

【佛语禅语第80句】:无论外界怎样,我们都应该随时提醒自己不要有一丝一毫的浮躁,只有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生活,才能保持宁静平和的心态,为每一个目标做好充足的准备,耐心做好每一阶段的事,最终获得成功。

【佛语禅语第81句】: 放下,就是要看得开。放得下,是一种智慧,它是一种顿悟之后的 豁然开朗,一种重负顿释后的轻松自如,一种云开雾散后的阳光灿烂。

【佛语禅语第82句】:佛法的要旨是在让人得到自由自在,或者说解放人的精神世界。处处想不通,悟不了,索性不这么想,不这么悟,而是另辟蹊径,开拓思维的新天地,这就会一通百通,一悟百悟,如奔跑之鹿,得以自由。

【佛语禅语第83句】: 人都有不凑手的时候,需要别人来救急。就是再急,也不会 病急乱投医,选择来帮助救急的人选大抵有三:一是家人,二是亲 戚,三是朋友。既然向你开口,是因为信得过,盘算着也只有你能救 这个急。如果你有这个能力,干吗不伸一伸援手?你救的是急,收获 的可能不只是信任,还有感恩。

【佛语禅语第84句】:我不见一法疾于心者,无以方法,不可摸则,心回转疾。……常当降伏心意,令趣善道。《增一阿含经》卷四,一子品

【佛语禅语第85句】:发菩提心与修六度行,为显密乘之共同道,是故密乘一切时中,于此二道不应舍离。(明)宗喀巴《菩萨戒藏持戒秆相论》

【佛语禅语第86句】:道理是人生一条长远的路,地理不熟就会走错路。因此,今生今世要读熟未来的地理学。

【佛语禅语第87句】:做人其实很简单,只要你把我当回事,你的事就是我的事。好的东西不一定非得属于你,该是你的终究会来,不是你的再强求也得不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纷繁尘世,谁又可以活得真正简单。只能借着一丝禅意,脱得片刻的逃离。简单,真好。

【佛语禅语第88句】:我问佛:如果遇到了可以爱的人,却又怕不能把握该怎么办?佛曰:留人间多少爱,迎浮世千重变。与有情人,做快乐事,别问是劫是缘。我问佛:如何才能如你般睿智?佛曰:佛是过来人,人是未来佛。我也曾如你般天真。佛门中说一个人悟道有三阶段:勘破,放下,自在。

【佛语禅语第89句】:诸法毕竟不生不灭,是无常义;五受阴洞达空无所起,是苦义;诸法究竟无所有,是空义;于我、无我而不二,是无我义;法本不然,今则无灭,是寂灭义。《维摩经》卷上,弟子品

【佛语禅语第90句】: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特点,都有适合自己的或有不适合自己的工作,与其盲目模仿别人,不如专心致志干好自己的本行。我们应庆幸自己是独一无二的,应该把自己的禀赋发挥出来。经验、环境和遗传造就了你自己,不管是好是坏,你都得耕耘自己的园地;不管是好是坏,你都得弹起生命中的琴弦。

【佛语禅语第91句】:人生也是这样,人在一生中积累了许多人生经验,可正是这些经验也成 为各种观念的“锁”,有些人可能会被这些无形之“锁”锁一辈子,拒绝跳 出原来的观念看问题。制度、机制、感情、固有观念、缺乏激情……这些都 会把我们的心锁住,久而久之,我们就跟魔术师一样,只会按照被禁锢的思 维走下去。

【佛语禅语第92句】:我曾许过诺言,此生只做凡俗中的男子,来世再听佛诉说禅音。可此刻我却想做布达拉宫的一个无名的朝圣者,独行在悠长的石阶。由于我有一个希望,唯愿这人间的每一条河流,每一座青山,每一株草木,可以不分彼此。愿山河静美,乱世长宁。

【佛语禅语第93句】:“真实不虚”四字,既是我们修学佛法的金科玉律,也是我们做人做事的金科玉律。做人要真实不虚,做事也要真实不虚;对待自己要真实不虚,对待他人也要真实不虚。

【佛语禅语第94句】:问:“佛性与烦恼既俱,何故独断烦恼非本?”答:“譬如金之与矿,俱时而生。得遇金师炉冶烹炼,金之与矿,当自各别,金即百炼百精,矿若再炼,变成灰土。”——《荷泽神会禅师文案》

【佛语禅语第95句】:其实,快乐和痛苦本是一体两面,幸运与不幸只是相对而言,都无绝对。只有快乐,没有痛苦,快乐就会变成痛苦;只有幸运,没有不幸,幸运就是最大的不幸。

【佛语禅语第96句】:慈悲的本意,在于你深知整个世界都是你的一部分,不是其他,不是分割的,是统一的。当你抱怨,没有其他人会真正受影响,而你是唯一真正听到你的抱怨的!你所给予的,即是你所受的。

【佛语禅语第97句】:有些人,没信佛以前不信有天堂地狱,一直为贪图欲念享受,做了很多损人不利己的事;一旦信了佛,又迷于有天堂地狱而贪图功德,这丽者都是“迷”。——证严法师

【佛语禅语第98句】:我们学佛修行的目的是为普度众生而证得佛果。佛果源于菩萨的福德资粮与智慧资粮。福德资粮依靠众生而积累,智慧资粮依靠诸佛菩萨而圆满。对于追求解脱、成就佛果的人而言,众生给我们带来的恩德是与诸佛菩萨同等的。我们应当对众生怀着感恩之心去传递佛法的真理,并使大家从轮回的沉迷中共同早日觉醒。

【佛语禅语第99句】:若识本心,即本解脱,若得解脱,即是般若三昧,即是无念。何名无念?若见一切法,心不染着,是为无念。用即遍一切处,亦不着一切处,但净本心,使六识出六门,于六尘中无染无杂,来去自南,通用无滞,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脱,名无念行。《六祖坛经·般若品》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184579.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