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好句大全

很火的民间俗语,看哭了很多人!

【谚语俗语第1句】:踩着梯子吃星星——离天远

【谚语俗语第2句】:肚饿不论芥和麦——饥不择食

【谚语俗语第3句】:【不分青红皂白】释义:皂:黑色。不分是非,不论曲直。例句:“那‘小畜生’不分青红皂白,就夹脸一嘴巴……”

【谚语俗语第4句】:独轮车子容易倒。

【谚语俗语第5句】:【 瘦狗莫踢,病马莫欺】指不可欺侮弱者或倒霉的人,要有 同情心。古华《芙蓉镇》:“瘦狗莫踢,病马莫欺,倒是胡玉音 觉得他落魄,有些造孽。”

【谚语俗语第6句】:【 蜻蜓吃尾巴蜻】蜓有含自己尾端的习性。谓自己占自己 的便宜。清代《官场现形记》:“你让他吃吧,横竖蜻蜓吃尾 巴,多吃了他自己也有份的。”

【谚语俗语第7句】:【懒牛懒马屎尿多】(谚)指懒牛懒马只要一上套干活,就不停地拉屎拉尿磨时间。常比喻懒人做事,总是找种种借口少劳动或不劳动。 也作懒驴上磨屎尿多。 懒牛上套,屎尿都到。

【谚语俗语第8句】:落雪天喝冰水——从头凉到脚

【谚语俗语第9句】:【五花八门】“五花八门”一语,多用来比喻花样繁多,变化多端。它源出两说。一说“五花八门”是古代战术中变幻多端的阵势:“五花”即五行阵;“八门”则是八门阵。五行阵是古代根据五行排布的战阵。八门阵也称八卦阵。这个阵势,原来是按照八卦的次第列为阵势的。但是,八八可变为六十四卦,常使对方军队陷入迷离莫辨之中。相传春秋时期的孙武、孙膑最早运用八卦阵。后来,三国时的诸葛亮又将八卦阵改变成八阵图。二说认为“五花八门”指从事十三种行业的人。 “五花”是:金菊花——卖茶的女人;木棉花——上街为人治病的郎中;水仙花——青楼上的歌女;火棘花——玩杂耍的人;牵牛花——挑夫。八门是:一门巾——算命占卦者;二门皮——卖草药者;三门彩——变戏法者;四门挂——江湖卖艺者;五门平——说书评弹者;六门团——街头卖唱者;七门调——搭篷扎纸者;八门聊——高台唱戏者。这时的“五花八门”已经包含了社会上的许多行业,泛指各行各业的繁杂和众多。随着时代的发展,“五花八门”扩展到其他各种事物。

【谚语俗语第10句】:【老太太坐牛车——慢透了】(歇)指做事进度太慢,或动作太迟缓。

【谚语俗语第11句】:【冻死不烤灯前火,饿死不舔猫剩食】释义:宁愿饥寒而死,也不接受屈辱的施舍。例句:辣椒嫂恼了,一股怒气直冲脑门,嘴唇乱哆嗦。“冻死不烤灯前火,饿死不舔猫剩食”,这个从小刚强的女人,从来没受过这样的侮辱,也没想到姐姐是这种人。

【谚语俗语第12句】:做饭,刷碗,洗衣服,妈妈说她天天忙得辫子不沾背。(江西·宜黄)

【谚语俗语第13句】:匡衡凿壁——借光

【谚语俗语第14句】:中午忽然下起雨来,可是下了一会儿就不下了。爸爸说:“真是亮一亮,下一丈;人怕猛一穷,天怕猛一晴。”(河南·濮阳)

【谚语俗语第15句】:【水深见长人】(谚)长(chang)人:身材高大的人。比喻在关键时刻才能显现出英雄本色。

【谚语俗语第16句】:【人无害虎心,虎有伤人意】(谚)指人没有伤害老虎的心思,但老虎却是存心要吃人的。常比喻善人无意伤恶人,恶人却是存心要害善人的。 也作人无伤虎意,虎有吃人心。 人没伤虎心,虎有伤人意。

【谚语俗语第17句】:【临上轿再扎耳朵眼】旧时习俗,女孩子要在耳垂上扎孔, 长大好戴耳坠。出嫁时再扎,已经迟了。比喻预先没有准 备好,临时忙乱。浩然《艳阳天》:“缺什么,今天趁着赶集, 买一买。谁要是不去赶集呢,就让别人捎着买一下。千万 别等着临上轿再扎耳朵眼儿。”

【谚语俗语第18句】:【弓是弯的,理是直的】(谚)弓不弯,射不出箭;理不直,说不服人。 指道理不怕反复辩论,越辩理越明。也指真理是不容歪曲的。

【谚语俗语第19句】:【家资多大祸多大】(谚)家业资财的规模有多大,承担的风险就有多大。指积财和招祸往往是并行的,戒人引起警惕。

【谚语俗语第20句】:爸爸想养蝎致富,可又听人说蝎子很难养,就一直没敢行动。爷爷鼓励他说:“还没见蝎子影,怎知道养不成?路不铲不平,事不做不成。大胆养吧!”(山西·平陆)

【谚语俗语第21句】:太阳落山后的夜猫子一开了眼

【谚语俗语第22句】:我村的王某答应给我买本字典,可十来天过去了,还没见影子。妈妈说:“你就别信他的话,十个跟头不落地。”(江西·吉安)

【谚语俗语第23句】:【身热怕加衣】(谚)比喻人已经承受着烦难的困扰,最怕的是再增添新的更大的麻烦事。

【谚语俗语第24句】:【打蛇不死反为仇】释义:比喻制伏不了对方,反而成了仇敌。例句:何朗沉吟着说:“打蛇不死反为仇!”石亮问:“你是怕不成功么?”

【谚语俗语第25句】:【坐山观虎斗】“坐山观虎斗”比喻暂不介入各方间的争斗,伺机从中渔利。它源自《史记·张仪列传》:“庄子欲刺虎,馆竖子止之,口:‘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争则必斗,斗则大者伤,小者死,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 意思是庄子看见两只老虎在吃一头牛,欲行刺老虎。馆竖子见状,制止了庄子的行动,并对庄子说:“两只老虎jF在吃牛,吃完了牛必然相争,两虎相斗,结果是大虎伤,小虎亡。这时,你再去刺杀受伤的大虎,就容易得多了,可以一举两得。” 庄子听了馆竖子的话,觉得有道理,在一旁静观其变。不一会儿,两只老虎果然争斗起来,大虎受伤,小虎当场毙命。庄子把受伤的虎很轻松地刺杀了。

【谚语俗语第26句】:【若要人不知,除非己不为】(谚)想要让人不知道,只有自己不去做。指凡事只要自己做了,特别是丑恶的事,就没有办法瞒住人。 也作若要不知,除非莫为。 要得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谚语俗语第27句】:【赌近盗,奸近杀】(谚)近:相近。 指赌博会导致做贼,奸淫会导致杀人。 也作赌生盗贼奸生杀。 赌近盗,淫近杀。

【谚语俗语第28句】:【老鸹等死狗】(惯)比喻没有希望地等待。

【谚语俗语第29句】:【小鸡不撒尿——各有各的道儿】(歇)道儿:本指通道,转指门路、办法。指各人有各人的办法。

【谚语俗语第30句】:【烂套子也能塞窟窿】(谚)烂套子:使用过多年的旧棉絮。指烂套子再陈旧无用,还可以拿来堵塞窟窿。比喻人能力再差,也总有用得上的地方。

【谚语俗语第31句】:【慷他人之慨】用别人的财物做人情,自己并无愧色,却显 得很慷慨大方。明代《二刻拍案惊奇》:“满生总是慷他人之 慨,落得快活。”

【谚语俗语第32句】:【傍生不如傍熟】(谚)傍:依靠。 指人到窘困时,向生人求助,不如向故旧投靠有希望。

【谚语俗语第33句】:【 挑水的回头,过了井走过了井台,再回头】井、景同音, 借指过了景,谓美好的时光已过去了。浩然《山水情》:“唉, 他岂不知,挑水的回头,过了井(景),早已经不是四十年前 那个年岁喽!”

【谚语俗语第34句】:【囤底上省不如囤尖上省】释义:说明节俭应从一开始做起。例句:囤底上省不如囤尖上省。严班长对这两大垛喷香的新稻草管得很紧,谁抽动一小把,他立刻能看出来。

【谚语俗语第35句】:【 大姑娘上轿,头一回】上轿即出嫁,泛指初次经历。大姑 娘,也说:新媳妇。郑义《老井》:“多少辈儿来,用科学看井, 到旺泉子这儿还是大姑娘上轿头一遭。”

【谚语俗语第36句】:【挂在壁上的团鱼——四脚无靠】(歇)团鱼:鳖。比喻人陷入困境,难以摆脱。

【谚语俗语第37句】:【近家无瘦地,遥田不富人】(谚)瘦地:贫瘠的土地。遥田:离家远的田地。指离家近的土地管理方便,故而肥沃;离家远的土地难以管理,故而薄收。

【谚语俗语第38句】:【卷地皮】(惯)比喻贪官对百姓残酷地剥削掠夺。 也作“刮地皮”。

【谚语俗语第39句】:张飞扮姑娘——咋搞昨不像

【谚语俗语第40句】:【真神面前烧假香】(惯)比喻在正人君子或行家面前说假话。

【谚语俗语第41句】:孩子的脊梁——小人之背(辈)

【谚语俗语第42句】:【早不忙,晚发慌】不及早抓紧时间,事情做不完,陷于慌 乱。电视剧《辘轳·女人和井》:“早不忙晚发慌,晚上熬油补 裤裆,你不能再这样下去了。”

【谚语俗语第43句】:【柴无一根,米无一粒】(惯)没有一点儿柴草和粮食。形容生活贫困得柴米不继。

【谚语俗语第44句】:小明学习成绩很不稳定,好不了几天就会滑下来。妈妈说他学习没有恒劲儿,是“下山的太阳红不了一会儿,吃泡泡糖只甜一阵儿”。(河南·新乡)

【谚语俗语第45句】:【刀疮药虽好,不割为妙】(谚)刀疮药:治刀伤的速效药。指刀疮药纵然有奇效,总不如不犯伤痛为好。比喻事后补救的办法再得力,也不如不出差错和问题。

【谚语俗语第46句】:【狗嘴吐不出象牙来】释义:比喻坏人说不出好话。“嘴”又作“口”。“吐”又作“掏”、“长”等。例句:孙桂英用手撩着水泼马凤兰,说:“狗嘴吐不出象牙来!一句正经的都没有。你这一套都是跟马主任学的吧?”

【谚语俗语第47句】:【种一葫芦收一瓢】(惯)撒下一葫芦种子,收获一瓢粮食。形容粮食产量太低。

【谚语俗语第48句】:【识得秤来姜卖完】谓学会了本领用不上,有力无处使。 文章:“到了这种地步,后悔也晚了,正应了那句老话:识得 秤来姜卖完。”

【谚语俗语第49句】:【观棋不语真君子,把酒多言是小人】释义:观看下棋而不多嘴的人是有道德的人;端起酒杯就喋喋不休的是小人。例句:所以古人说得好:观棋不语真君子,把酒多言是小人。可喜王三老偏有一德,未曾分局时,绝不多口。

【谚语俗语第50句】:打拳不溜腿,终是冒失鬼。

【谚语俗语第51句】:【前人栽树,后人修剪】释义:比喻前人开创的事业,后人要巩固、发扬光大。例句:那年月,老一辈闹革命啃草根、吃皮带,还要流血牺牲;现在咱吃细米、嚼白馍,只不过多流几身汗。这就好比“前人栽树,后人修剪”。

【谚语俗语第52句】:【栽刺不如栽花】(谚)栽种带刺的植物会刺伤人,栽种开花的草不可供人欣赏。比喻伤害、得罪别人,不如施恩、结好别人。

【谚语俗语第53句】:【老先生】“老先生”这一称呼,感情比较复杂,一般是对年事已高有学问的人的一种尊称。特别民间把有经验的老中医尊称为“老先生”。这种称呼最早见于《史记·贾谊传》。到了明朝,把当翰林官的人称为老先生,尽管有的翰林年龄不大,但仍称之为老先生。到了清朝,则把做相国或两司抚台官员也统称为老先生。时至今日,老先生这一称谓有多种含义。它不只尊称,有时还含有戏谑和讥讽的味道。如有人在会上发言冗长且不着调,旁人劝他说:“老先生,你少说两句吧!”

【谚语俗语第54句】:【狗咬挎篮的,贼抢有钱的】释义:挎篮的:指挎着篮子讨饭的人。即乞丐。比喻坏人专门欺压穷人。例句:天保没好气地答道:“安定!‘狗咬挎篮的,贼抢有钱的’,一点不假!我这没逃跑的也还活着。”

【谚语俗语第55句】:【歪着枕头睡觉——想偏了心】(歇)本指心脏偏向一边,转指人胡思乱想,打错了主意。含讥讽或责骂意。

【谚语俗语第56句】:【架桥拨火儿】(惯)比喻挑拨双方的关系,引起事端。

【谚语俗语第57句】:【担水向河里卖】(惯)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

【谚语俗语第58句】:【败事有余,成事不足】见“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谚语俗语第59句】:【不读哪家书,不识哪家字】释义:没有学习过,不知道其中的知识。例句:“这里面有个原因,不读哪家书,不识哪家字。现在兴的这号洋码字,我就不会写。”

【谚语俗语第60句】:【开眼界】(惯)指见到从未见过的事物,增长见识。

【谚语俗语第61句】:十月的丝瓜——满肚丝(私)

【谚语俗语第62句】:【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谚)人参:滋补珍品。貂皮:貂的皮毛,是御寒珍品。乌拉草:纤维坚韧,为制作草鞋、草褥等的优质材料。指人参、貂皮、乌拉草是东北珍贵的特产。

【谚语俗语第63句】:【 不获全胜,决不收兵】泛指,决心取得彻底胜利。海外陈 若曦《突围》:“反正奉陪到底,绝不含糊!告诉你,我们不获 全胜,决不收兵。”

【谚语俗语第64句】:石油里面有金子,人民里面有圣人。

【谚语俗语第65句】:青蛙走路一连蹦带跳

【谚语俗语第66句】:【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谚)冯唐:汉文帝时名臣。李广:汉武帝时名将。指文帝以年老为由不重用名臣冯唐,武帝因李广非皇亲而不予其爵位。泛指真正的人才往往不被赏识,不被重用。

【谚语俗语第67句】:【黄泉路上没老少】(谚)黄泉:黄土下的泉水;人死埋葬地下,故以黄泉代指人死。死亡的路上,是不分年老年少的。指人死不在岁数,年轻人往往死在年老人的前头。 也作“生死路上没老少”。

【谚语俗语第68句】:【耽误了庄稼是一季,误了孩子是一代】(谚)误了农时只是一季没收成,教育孩子的事耽误了,那可是一辈子的大事。指教育子女是头等大事,千万不能含糊。 也作“地误误一季,人误误一辈”。

【谚语俗语第69句】:【巧舌头转不出腮帮子】能力再大,也超不出范围。或说: 舌头硬,挺不过腮去。亦可用反义。韩志君等《古船·女人 和网》:“我再能,也不如你呀!你那巧舌头,都能转出腮帮 子!”

【谚语俗语第70句】:【碗里拿带靶儿的蒸饼】(惯)靶儿:同“把儿”,器具上便于用手握的部分。蒸饼:一种用发面加油蒸熟的饼,饼内分层。比喻事情做起来毫不费力。

【谚语俗语第71句】:【一手掩尽天下耳目】个人凭借权势,企图封锁消息,掩盖 真相。《民国通俗演义》:“思以强暴污人,以一手掩天下耳 目。”

【谚语俗语第72句】:天气连续降雨,妈妈从地里摘回来许多烂棉桃,妈妈叹气地说:“今年全完了,连投资都收不回来!”爸爸却说:“没关系,娶媳妇,孬好一辈儿;种庄稼,好坏一季儿。这季儿不行下季儿捞呗!”(河南·西华)

【谚语俗语第73句】:写文章怕落笔——肚里没货

【谚语俗语第74句】:【说风凉话】“说风凉话”比喻别人遇到困难或麻烦,不但不帮助或鼓励,反而说些推波助澜的讽刺话。 “说风凉话”起源于《旧唐书》,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在一个炎热的夏天,唐文宗和他的大臣们聚在宫廷里乘凉,那时没有电扇和空调,天子和百姓同热,皇家的优越性也不过是“公子王孙把扇摇”。君臣们一边乘凉一边吟诗。唐文宗首先吟了一句:“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大臣柳公权马上接了一句:“熏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人们都认为盛夏天热太难熬,君臣们却一起说着凉快的话。从此就留下了“说风凉话”这个俗语。

【谚语俗语第75句】:狗嘴里掉不出象牙来——什么人说什么话

【谚语俗语第76句】:【先给杠子,后给麸子】(惯)麸子:小麦、大麦等磨成面过筛后剩下的麦皮和碎屑。比喻对人又打又拉。

【谚语俗语第77句】:【长江后浪催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谚)就像长江的水后浪催促着前浪不断向前一样,一代一代的新人茁壮成长,接替着上一代人向前发展。指历史就在这一代接一代的交替中向前推进。 也作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

【谚语俗语第78句】:【标点符号】中文原来是没有标点符号的,所以,要读古书先要学习句读,自己去给文章断句(加标点符号)。不只中文是这样,英文、法文、拉丁文、希腊文古代也都没有标点符号。标点符号的流行,只是近两三百年间的事情,它其实是一个商业行为的结果。欧洲工业革命前,出现了古登堡印刷术,书籍出现并成为最古老的工业产品,进入市场成为商品。出于成本考虑,印刷商也就是书商就想做大量印刷来摊薄成本,于是,他们联手语言文字学家发明了标点符号,让书变得更容易读,读得更快。这还不够,还要分段。分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以前欧洲人读不分段的《圣经》每次都老老实实从开篇读起,《圣经》分段后,人们开始认为不同段落重要程度不同,分歧就产生了。所以,英国大哲学家约翰·洛克说:“《圣经》分段印刷是无耻商人酿制的悲剧,他们为了让《圣经》更畅销强行分段,分段以后我们的信仰将四分五裂。”后来的结果被洛克不幸言中——基督教分裂成一大堆教派、教会。不管商业行为也好,政治目的也好,不可否认,标点符号确实给人们读书带来极大的方便,并且成为语言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谚语俗语第79句】:【马蹄刀木勺里切菜——水泄不漏】(歇)马蹄刀:马蹄形的刀。木勺:木制的舀东西用具。本指用马蹄刀在木勺里切菜,汁水不会漏掉,转以形容人极其吝啬,舍不得拿出钱来。也形容人言行严密周到,毫无漏洞。 也作“马蹄刀瓢里切菜——滴水不漏”。

【谚语俗语第80句】:【保饭碗】(惯)指保住职业,使生活有基本保障。

【谚语俗语第81句】:【尿不到一个壶里】(惯)比喻合不来,不能合作共事。

【谚语俗语第82句】:【寅时吃了卯时粮】寅时约在早晨五时,卯时约在早晨七 时,指提前消费,生活超支。成语:寅吃卯粮。古华《浮屠 岭》:“也就是说,浮屠岭的子民们寅时吃了卯时粮。现在是 一九七一年,口粮却吃到了一九七六年!”

【谚语俗语第83句】:【老虎吃蚊子——枉张空口】(歇)指白张嘴求人,没效果。

【谚语俗语第84句】:我和小梅是同班同学,又是邻居,可屡次考试总落到她后面。我百思不得其解,便问妈妈。妈妈说:“人家小梅可是鸭子游水,看似优哉,使的是暗劲。”(河南·邓州)

【谚语俗语第85句】:爸爸干活不小心,手划破了点皮,又是吃药又是抹药。妈妈看见了说:“你真是猴子屁股当疮治。”(甘肃·临夏)

【谚语俗语第86句】:【生伢的不急,急死催生婆】(惯)催生婆:助产婆,帮助接生的妇女。 生孩子的人不急,接生的却非常着急。指当事人不急,旁人却替他着急。

【谚语俗语第87句】:【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谚)对仇敌或丑类要是恨得不深,不是疾恶如仇,就算不得大丈夫。指真正的好男儿是爱憎分明的。

【谚语俗语第88句】:【碾盘上的蘑菇——根子硬】(歇)碾盘:碾子承受碾磙子的石制底盘。根子:本指根部,转指根底、后台、靠山等。硬:本指坚硬,转指强硬、过硬。比喻后台、靠山很硬。 也指基础雄厚,很有实力。

【谚语俗语第89句】:【百姓斗不过官,凡人斗不过仙】(谚)官员有权有势,仙人有法有术,一般人不是对手。旧指普通百姓地位低下,招惹不起有钱有势的人家。

【谚语俗语第90句】:【麦糠揩屁股】(惯)比喻做事情不利落,没完没了。

【谚语俗语第91句】:【脑袋砍了碗大个疤】见“砍了头也只有碗口大的疤”。

【谚语俗语第92句】:【阿婆不嫁女,哪得孙儿抱】(谚)孙儿:此处指外孙。阿婆如果舍不得把女儿嫁出去,如何能抱上外孙呢?古时催嫁的话。

【谚语俗语第93句】:我的胆子小,晚上不敢出门,奶奶鼓励我说:“鬼怕恶人铁怕炭,豆腐渣也怕那个烂米饭。勇敢点!”(河南·长垣)

【谚语俗语第94句】:【十个指头咬着都疼】(谚)比喻骨肉情深,无论伤着哪一个,都一样心疼。 也作十个指头咬咬哪个都疼。 十个指头扎了哪一个都是一样疼。

【谚语俗语第95句】:【来得早不如来得巧】(谚)早早来等候着,不如恰巧碰上。指好的机遇,远比下苦功夫等待见效果。 也常作凑巧得到好处的诙谐语。 也作来得早不如赶得巧。 来早了不如碰巧了。

【谚语俗语第96句】:【瞎猫撞着死鼠】释义:比喻侥幸得到意外收获或成功。例句:瓯谚有云“瞎猫撞着死鼠。”意外之遇,然有一世为瞎猫而不遇死鼠者。

【谚语俗语第97句】:【羊群里跑出骆驼来了——就只你大】(歇)骆驼在羊群里,只有它大。指对方的本事比其他人都大。 常含讥讽或诙谐意。

【谚语俗语第98句】:【自搭梯子自下台】(惯)比喻给自己找借口摆脱窘境。

【谚语俗语第99句】:【逼急眼了,兔子也要咬人】释义:比喻老实人被逼急了,也要反抗,采取行动。例句:逼急眼了,兔子也要咬人!到了这个关节,只有一个拼字。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190531.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