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禅-倾述林文案网
【佛语禅语第1句】:修行的最终目标是要了生脱死,最终在生死这件大事面前能够做得了主。
【佛语禅语第2句】:拥有独立的思想才会拥有独立的人格,对道德的景仰、对天地的敬畏、对众生的悲悯、是独立思想的源泉。
【佛语禅语第3句】:聪明之人,一味向前看,智慧之人,事事向后看。聪明之人,是战胜别人的人;智慧之人是战胜自己的人。
【佛语禅语第4句】:提放自如,是经历了大风大浪之后的大彻大悟,是感悟人生的喜乐哀愁之后的身心空灵,也是一种走到蜿蜒小径尽头之后的豁然开朗,曲径通幽处,别有洞天。
【佛语禅语第5句】:【生活禅语】真诚的微笑与祝福,是安定人心的大力量。
【佛语禅语第6句】:【佛之道】 我们以热诚之心去温暖人们心灵上的寒凉,这就是佛道。
【佛语禅语第7句】:世谛故分别说有果报,非第一义,第一义不可说因缘果报。《摩诃般若经》卷二十七,四摄品
【佛语禅语第8句】:是三归依乃是一切无量善法,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之根本也。《优婆塞戒经》卷五,净三归品
【佛语禅语第9句】:善的缘起,当我们在红尘迷途中彷徨往复,不知路在何方时,你可知,有一盏心灯一直在照亮你?
【佛语禅语第10句】:当一件事情已成定局,无力挽回时,我们不妨随性转心,以歪就歪地偷着乐。有时生活中的美妙也往往都是发生在绝处尽头,而峰回路转!
【佛语禅语第11句】:人性的微妙:有人口渴,可以为之解渴,不可为其止渴。让人饱受乐趣是危险的,它会使人对那些最永恒的卓绝的事物不屑!人可以受苦,但却不能受惯。
【佛语禅语第12句】:【天天禅语】到德是本分事,礼仪是做人的规则。
【佛语禅语第13句】:拜访友人要事先预约,并且准时到达,停留时间不宜太久。
【佛语禅语第14句】:【天天禅语】要做心地农夫,自我耕心田,也在人人心中耕福田。
【佛语禅语第15句】:【佛心禅语】 问:“如何是清净法身?”师日:“红日照青山。”——《镜清道怂禅师》
【佛语禅语第16句】:不急不急,礼让第一。(当代)星云《人间佛教的戒定慧》
【佛语禅语第17句】:每个人都有你不具备的优点,每个人都有你达不到的高度。
【佛语禅语第18句】:【天天禅语】内不随念转,念起即觉觉即智;外不随境迁,境显即幻幻即空。智空双运,是真正的佛教禅定。
【佛语禅语第19句】:没有饥饿感的人,再怎样教他吃饭,吃对于他都是一件难事;不知轮回可怕的人,念佛对他也实在是一件难事。
【佛语禅语第20句】:佛种从缘起,是故说一乘。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法华经》卷一,方便品
【佛语禅语第21句】:【佛心禅语】 与人相处时,善意的开始必然带来快乐融洽的结果。面带微笑,心存真诚,两人相对视第一个瞬间,必定能传达出发好的信号。
【佛语禅语第22句】:肯付出心力为别人服务的人,因抱持义务的精神,而能心甘情愿、任劳任怨;尽管再怎么忙碌,心中也会感到无限快乐和喜悦。
【佛语禅语第23句】:精进太急,增其掉悔,精进太缓,令人懈怠。是故,汝当平等修习摄受,莫着、莫放逸、莫取相。《杂阿含经》卷九,第239经
【佛语禅语第24句】:【佛心禅语】 入,不管他物质生活充实或贫乏,只要他心里非常安详,就是在过着幸福的生活。——耕云先生
【佛语禅语第25句】:你不能嘲笑别人,但可以自嘲;你不能损别人,但可以自损。
【佛语禅语第26句】: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就是究竟的平等心。培养平等心,你也不必拿出任何财物来,只要有这种心态,你就快活得很、自在得很!
【佛语禅语第27句】:贫者因物质匮乏而苦,富者则因心灵空虚而苦。贫者千方百计地追求物质,所以极其烦恼;富者则担心失去已拥有的,而无法轻安自在。
【佛语禅语第28句】:常念诸佛,心无暂舍。《华严经》卷十八,明法品
【佛语禅语第29句】:倾听是一门学问,生活需要倾听。内心浮躁的人不能倾听,倾听需要一颗安静的灵魂。
【佛语禅语第30句】:发挥职业道德,不浪费公家所有,要保守公务和商业机密,不与不相干之人闲谈公务之事,尤其不可怨天尤人,发泄不满情绪。
【佛语禅语第31句】:闻思修三,应同时进趣。仰米达果(见《大圆满无上道广大心要》)
【佛语禅语第32句】:【天天禅语】无论人生长短,只要真实地付出善念,就是很美的生命乐章。
【佛语禅语第33句】:所谓生活禅,即将禅的精神、禅的智慧普遍地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实现禅的超越,体现禅的意境、禅的精神和禅的风采。
【佛语禅语第34句】:【佛心禅语】 勿以善小而不为,积小善而成大德。世间万物自有其价值所在,没有大小,轻重之分。
【佛语禅语第35句】:若复有人作如是念:我除须发,乃为出家,当知彼人则住我相。《大宝积经》卷-。四,善住意天子会
【佛语禅语第36句】:【君子与小人】君子的心量很大,能够包容普天下的众生;小人则只在乎自己。
【佛语禅语第37句】:【佛心禅语】 问:“如何是诸佛行履处?”师日:“青松绿竹下。”——《风穴延沼禅师》
【佛语禅语第38句】:【佛心禅语】 与其用别人的优点来折磨自己,不如用心成就自我的精彩。
【佛语禅语第39句】:【小亏与大亏】 小亏都不想吃的人,就可能会吃大亏。 一百【第43句】:出家人 出家无家处处家,出家无亲处处亲。
【佛语禅语第40句】:话语要谨慎委婉。面对知音,不必说得太明显就懂;不是知音,说得再露骨也没用。
【佛语禅语第41句】:佛陀鼓励我们要有大爱,要爱得透彻、爱得普遍,尽虚空遍法界,达到冲破自我,和合于大自然同体大我的爱。不要像泥泞一样,有色彩、湿黏黏的。
【佛语禅语第42句】:心正,才能证菩提之正道;心歪,则万事皆空。宽心待人,人人自能相助;慈悲为怀,天地助你成功。
【佛语禅语第43句】:十二缘甚深,难见难识知,唯佛能善觉,因是有是无。若能自观察,则无有诸入,深见因缘者,更不外求师。《长阿含经》卷一,《大本经》
【佛语禅语第44句】:【佛心禅语】 只有适当地舍弃,才会享受到财富 富贵求时甚苦,得已守护亦苦,后还失之,忧念复苦。于三时中,都 无有乐。
【佛语禅语第45句】:【佛心禅语】 时不待人,忽然一日眼光落地,到前头将什么抵拟?莫似落汤螃蟹,手脚忙乱,无汝掠虚说大话处。——《云门文偃禅师》
【佛语禅语第46句】:带着微笑的面孔最美,微笑是世界共通的语言、爱的表现。最漂亮、最有气质的衣服是——柔和忍辱衣。
【佛语禅语第47句】:【佛心禅语】 上来。放下心中的妄念、放松身体、放松心情,没有负担是最舒服的事,人只有无依无求,才能体会到真正的快乐。
【佛语禅语第48句】:【佛心禅语】 任从春草青青,炎光烁烁,秋树叶零,冬冰片薄。何故如是?且要诸人顺时保爱。——《法演禅师文案》
【佛语禅语第49句】:佛陀的真理,点燃着人们内心的智慧明灯,照亮了无明的轮回。
【佛语禅语第50句】:【佛语禅话】造福者,时时平安;修慧者,日日心宽。
【佛语禅语第51句】:若念如来少功德,乃至一念心专仰,诸恶道怖悉永除,智眼于此能深悟。《华严经》卷三,世主妙严品
【佛语禅语第52句】:我们即是本身所想的模样,一切行为来自内在的想法,这些想法使我们造成今日所处的世界!
【佛语禅语第53句】:【天天禅语】人心自危,是动荡的根源;人人安心,社会才能安定。
【佛语禅语第54句】:应该回避争论,因为智者认为纯洁不靠争论。《经集》第四品,第八章《波修罗经》
【佛语禅语第55句】:芸芸众生,或反复,或执著,或超越,或沉沦,都逃不过一个空。
【佛语禅语第56句】:佛教距今已经创立了三千多年,那精深的浩瀚佛学理论,为今天的我们留下来无数的人生禅语。
【佛语禅语第57句】:明眼无过慧,黑暗不过痴,病不过怨家,大怖无过死。《佛说无常经》
【佛语禅语第58句】:喻如百千年垢腻,可于一日浣令鲜净。如是百千劫中所集诸不善业,以佛法力故,顺善思惟,于一日一时,尽能消灭。《大集经》卷十八
【佛语禅语第59句】:若以负面的心态去看世界,那么你所看到的世界是灰暗、不光明的;若以正面的心态去看世界,那么你所看到的世界是真实、且光明的。
【佛语禅语第60句】:【佛心禅语】 有性自悟,顿悟顿修,亦无渐次,所以不立一切法,诸法寂灭,有何次第。——《坛经·顿渐第八》
【佛语禅语第61句】:温,温度、体温、温润、温暖、温文、温和、温顺、温厚、温良……因温之单字而引伸出来的词语甚多,所引起的思考也甚多。
【佛语禅语第62句】:采花着日中,能存几时鲜?放心自恣意,命过复何言!《佛说尸迦罗越经》
【佛语禅语第63句】:金钱的用度要有智慧,各种日常开支要有预算,如需借贷,应该酌量,即使好友,亦不宜共金钱往来,更不可经常在家呼朋作乐,以免干扰家人生活等。
【佛语禅语第64句】:【道德学问是效则】 道德学问是效则,努力勤学立德业。
【佛语禅语第65句】:环境本身不会制造污染,人对环境的污染难辞其咎。
【佛语禅语第66句】:岁月无心也有心,更多的让你让我让他些许珍惜,些许感动,些许执着。不需说,是没人懂得;不想说,是一直沉默;不愿说,是心绪难释。
【佛语禅语第67句】:文化是一个中性词,有精华有糟粕,有先进有落后,区分的标准:真善美还是假丑恶。
【佛语禅语第68句】:一切福德无有不入初发心中。《集一切福德三昧经》卷上
【佛语禅语第69句】:一中解无量,无量中解一了彼互生起,当成无所畏。《华严经》卷十三,光明觉品
【佛语禅语第70句】:【佛心禅语】 正如佛家所说的那样:“我若不为,谁为我为。”只有自己先向他人布 施行善,将来他人才会以一颗善心对待自己。
【佛语禅语第71句】:若于灌顶师,三时伸礼奉,则为已供养,十方诸如来。(古印度)马鸣《事师法五十颂》
【佛语禅语第72句】:【佛心禅语】 应事接物,常觉得心中有从容闲暇时,才见涵养。
【佛语禅语第73句】:自性具三身,发明成四智。不离见闻缘,超然登佛地。《六祖坛经·机缘品》
【佛语禅语第74句】:不满足的爱就是缺爱症。唯有以宗教精神——用慈施悲来净化人心,洗净社会病态,让众生多得福报。
【佛语禅语第75句】:伤害的大小来自于你正气的多少——有所不遂反求诸己。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魔来找你,还要看你是否有此资格。对手皆由能量感召!
【佛语禅语第76句】:【佛心禅语】 似水如云一梦身,不知此外更何亲。个中不许容他物,分付黄梅路上人。——大川禅师
【佛语禅语第77句】:诸有自归佛,不堕三恶趣,尽漏处天、人,便当至涅槃。《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四,善聚品
【佛语禅语第78句】:一个人要树立正确的“立场”,才能遵从自然规律,达到天人合一的状态。人际关系最重要的一环,是能否站在对方的立场去设身处地为对方考虑。
【佛语禅语第79句】:菩萨为化一众生,普尽未来无量劫,如为一人一切尔,此救世者所住处。《华严经》卷七十七
【佛语禅语第80句】:【佛语禅话】无争,并非事事不理,而是与人合心、和气、互爱、协力。
【佛语禅语第81句】:【天天禅语】把握当下做得欢喜、心安,就能得到道理。
【佛语禅语第82句】:少恩加己,思欲大报。《优婆塞戒经》卷二,自他庄严品
【佛语禅语第83句】:信佛不是信一个偶像,而是信仰佛陀的人格,再反观自性,相信自己与佛陀有同等的毅力——人人皆有佛性,只要肯用心,人人都可发挥真如本性。
【佛语禅语第84句】:【天天禅语】做人间菩萨,必须先做好个人的修养。
【佛语禅语第85句】:夫善之极者,莫大于孝;恶之大者,其唯害亲乎。《佛说未生冤经》
【佛语禅语第86句】:成就福业有四种方法:恒行法施、起大悲心、度化有情、忍辱定静。
【佛语禅语第87句】:见骂见击,默受不怒,有忍辱力,是谓梵志。若见侵欺,但念守戒,端身自调,是谓梵志。避争不争,犯而不慢,恶来善待,是谓梵志。《法句经》卷下,梵志品
【佛语禅语第88句】:学佛先从做人开始,把学佛落实在做人做事当中。这样,信仰才有根底,学佛才有落实的地方。
【佛语禅语第89句】:别人迁就我,虽说幸福,但那是幼稚的;不如我造福人家,才是成熟的幸福。有勇气,有担当。
【佛语禅语第90句】:行菩萨行,不顾身命,无能沮坏,发心趣向一切智故。《华严经》卷五十四,十地品
【佛语禅语第91句】:【天天禅语】忏悔就是洗心,如清泉流过心田,洗净染污的心地。
【佛语禅语第92句】:做人要争气,和气生财,忍气保泰,怒气攻心,争气向上。
【佛语禅语第93句】:【佛心禅语】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神秀和尚
【佛语禅语第94句】:能过清淡生活,最知足;有余力帮助他人,最富有。
【佛语禅语第95句】:【佛心禅语】 月低天晓,雪积山寒,风树萧萧,野云冉冉。广长舌相,无尔藏缩处。净妙法身,无尔盖覆处。到这里如何?得端的相应去。一《宏智禅师广录》
【佛语禅语第96句】:【天天禅语】人生富足之道,不在于物质,而在于自心。
【佛语禅语第97句】:保持一种美丽的心情,采一柱大漠的孤烟映照黄昏的落日,捉一轮浑圆的清月放飞自由的心灵!
【佛语禅语第98句】:【天天禅语】该做的事,排除万难也要完成;不该做的事,无论任何困难,也要坚持立场。
【佛语禅语第99句】:从责任上要强化、从感情上要淡化,这才能够提得起、放得下。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19099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