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好句大全

抖音民间俗语俗话文案,点击率超高!

【谚语俗语第1句】:【蚂蚁撼大树】(惯)撼:摇动。讽刺人不自量力。

【谚语俗语第2句】:【茄子不像茄子,苦瓜不像苦瓜】(惯)形容不伦不类,不像样子。

【谚语俗语第3句】:【好花等它自谢】好事顺其自然,不必干涉。成语:听其自 然。台湾电视剧《京华烟云》:“不用报仇。好花让它自谢, 坏人自有恶报,我劝你快离开你哥哥。”

【谚语俗语第4句】:前一段时间,我们这儿老是阴雨不断,姥姥说:“老天爷把下雨当生意做了。”(河南·禹州)

【谚语俗语第5句】:【牛老了奸,马老了滑,兔子老了不好拿】(谚)牛老了拉犁就不老实,马老了跑路就偷懒,兔子老了就有藏身经验,不好捉拿。比喻人老见识广,待人处事就会圆滑世故。

【谚语俗语第6句】:【玩把戏】(惯)本指表演杂技,比喻玩弄蒙蔽人的手段。 也作“玩鬼把戏”。

【谚语俗语第7句】:【站在河边不脱鞋】(惯)比喻不深入实际或不做实事。

【谚语俗语第8句】:妹妹的嘴巴不饶人,总爱滔滔不绝地为自己辩护,有时把妈妈气得哭笑不得:“你这妮子,翻着是锣,扣上是鼓,什么都是你的对了?”(广东·化州)

【谚语俗语第9句】:二人对过独木桥——难

【谚语俗语第10句】:人字双着写——不从也得从

【谚语俗语第11句】:【双日不着单日着】不是双日就是单日,谓逃避不了。明 代《水浒》:“贼老咬虫,不要慌!我不看宋押司面皮,教你这 屋里粉碎!教你双日不着单日着,我不结果了你,不姓唐。”

【谚语俗语第12句】:中午放学回来,我一进门就问妈妈什么饭?“米饭。”爸爸接过话说:“你妈妈一上班就是这个饭。鸭子不差食,差食不下蛋。”我听了哈哈大笑。(河北·行唐)

【谚语俗语第13句】:电梯失灵——上下两难;上下为难

【谚语俗语第14句】:【俏眉眼做给瞎子看】(惯)比喻说话做事不选择合适的对象,再好也不会受赏识。

【谚语俗语第15句】:【—根针掉在地上】也听得见形容极静。成语:万籁无声。 古华《前面才是夔门》:“这时屋子里静极了,真是掉一根针 到地上也可以听到声音。”

【谚语俗语第16句】:【一头放火,一头放水】(惯)比喻两边挑拨,从中破坏。

【谚语俗语第17句】:【 卖花人说花香,卖菜人说菜芳】为了推销、推荐,宣传自己 的优点。韩志君等《古船·女人和网》:“卖瓜的,谁不说瓜 甜?卖鱼的谁不说鱼鲜?卖花儿的,谁不说花香?卖菜的, 谁不说菜嫩?吹呗!”

【谚语俗语第18句】:【灶老爷上西天——有一句讲一句】(歇)灶老爷:灶神,也叫灶君、灶王爷。旧俗每年腊月廿三祭灶神,认为灶王爷此时会上天报告所掌管的人家的情况。指实话实说,毫无保留或隐瞒。 也作灶王爷上西天——有啥说啥。 灶王爷升天——实话实说。

【谚语俗语第19句】:【树老心空,人老颠冬】释义:颠冬:方言,老年人昏庸糊涂,颠三倒四。上年纪的人糊里糊涂,说话办事难免颠三倒四,有错。例句:阿侯什都忙赔笑说道:“却波,‘树老心空,人老颠冬’,我不会说,你会听。我说得不对,你莫见怪!”

【谚语俗语第20句】:人到古稀穿花衣——老来俏

【谚语俗语第21句】:笔尖论战——文斗

【谚语俗语第22句】:【心急绣不出好花】(谚)指从容耐心才能把细活做好。

【谚语俗语第23句】:【粪堆上开花儿——臭美】(歇)讥讽人显示自己漂亮或能干。

【谚语俗语第24句】:【棺材出了讨挽歌郎钱】挽歌郎,替丧家唱挽歌的人。指事 前的要求在事后提出,被动。明代《水浒》:“眼望旌旗至,专 等好消息。不要叫老身‘棺材出了讨挽歌郎钱’!” 饥时饭,渴时浆谓正应急需。成语:雪中送炭。明代 《古今小说》:“恰好王媪说起马秀才,分明是饥时饭,渴时 浆,正搔着痒处。”

【谚语俗语第25句】:大海放鱼——各散四方

【谚语俗语第26句】:【杏林】在医院常常看到病人送给医生的锦旗或匾额上,除了“妙手回春”一类题词外,还有“杏林春暖”、“誉满杏林”等赞语。那么,“杏林”到底指的是什么呢?它源起何处?据说,董奉是三国东吴的名医,他与北方魏国的华佗几乎齐名。董奉医术精湛,行善乐施,治愈无数疑难病症,口碑甚好。董奉到了老年,移居江西庐山。他身处山林,却心系患者,仍旧热心为百姓看病。远近的人们纷纷前来求医,他看到求医者大多是贫苦的乡民,决定不收任何报酬,甚至连药费也由自己倒贴。只要求病人一旦康复痊愈,要种植杏树,小病种一棵,大病种四五棵。病人感恩戴德,争相种树。数年后,董奉居住的院落周围杏林叠翠,蔚然成林。“杏林”承载了董奉行医的佳话,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称颂,他不仅是医术医德的楷模,也是植树造林保护环境的模范。“杏林”也成了夸赞医生的美称了,医药行业也称为“杏坛”。

【谚语俗语第27句】:八哥儿的嘴——跟着人说话

【谚语俗语第28句】:背后藏茄子一有外心;生了外心

【谚语俗语第29句】:【耗子洞里打架——窝里反】(歇)比喻内部闹矛盾或自相残杀。 也作耗子咬耗子——窝里反。 耗子动刀——窝里反。

【谚语俗语第30句】:【人强命不强】(惯)指人很要强,命运却不好。

【谚语俗语第31句】:何家姑娘嫁郑家——郑何氏(正合适)

【谚语俗语第32句】:【 从天上放下云梯】遇到高升的机会。申跃中《挂红灯》: “对于他自己,虽然不能说是从天上放下了云梯,但也算有 了步步向上的台阶了。”

【谚语俗语第33句】:小红的妈妈和奶奶常拌嘴,她的爸爸在夹缝中来回圆场。她的奶奶说她爸是“墙头草,随风倒,哪边有利哪边靠”,她的妈妈则数落她爸是“和稀泥儿,不是正经人儿”。(河南·南阳)

【谚语俗语第34句】:【 泥人禁不起雨打】指禁不起考验。韩志君等《古船·女人 和网》:“棉花架不住风吹,泥人禁不起雨打。我只担心,往 后豆腐房办红火了,他挎兜儿里有了钱,再去走歪歪道儿!”

【谚语俗语第35句】:【乱七八糟】“乱七八糟”是人们常用的口头语,用来形容杂乱无章、一片混乱的一个词语。这词源自历史上的两次叛乱,一次是西汉时的“七国之乱”,一次是西晋时的“八王之乱”。西汉景帝时,膨胀起来的诸侯王势力已危及到皇帝的统治。汉景帝采纳晁错的意见,削减诸侯王的领地和特权,引起诸侯王的强烈不满,吴王刘漳串通楚王、赵王、胶东王等六王,打着“诛晁错,清君侧”的旗号,联合起来叛乱。汉景帝听信谗言,错杀了晁错,仍不能退兵。最后,派大将周亚夫领兵平定了这场叛乱。史称“七国之乱”。西晋晋武帝司马炎死后,他的儿子司马衷做了皇帝,司马衷昏庸无能。有一次他外出,听到青蛙的叫声,便问侍从:“为官乎,为私乎?”是说这些青蛙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侍从听后,哭笑不得,只得说,在官田为官,在私田为私。这样的皇帝当然掌不了权,结果大权落到其外祖父杨骏手中。司马衷的皇后贾后野心勃勃,欲掌皇权,她设计谋杀了杨骏,请汝南王司马亮辅佐,后又对汝南王不放心,便派楚王司马韩杀死了汝南王。后来赵王司马伦发动政变,杀死贾后,自立为帝。这又引起其他一些诸侯王的强烈反对,先后又有五个王参与了这场叛乱,最后,以司马衷被毒死,另立一个新皇帝结束。这场叛乱持续了十六年,先后有八个王参与了叛乱,史称“八王之乱”。 “七乱”、“八乱”,人民灾难深重,将社会搞得一团糟,后人将两次叛乱联系起来,造出一个“乱七八糟”的词来。

【谚语俗语第36句】:邻居家的平平姐今年该上初二了,可婶婶硬是让她退学出门打工。妈妈劝婶婶说:“她婶子,人说三辈不读书,活像一窝猪,还是让娃子去上学吧!”(河南·邓州)

【谚语俗语第37句】:【大姐做鞋,二姐有样】(谚)大姐做好鞋,二姐就有样可学着去做。 指前人做出榜样,后人跟着学。也指前人取得经验教训,可供后人借鉴。 也作“大姐做鞋,二姐照样”。

【谚语俗语第38句】:五一节放假,我们一家人出去郊游。本来准备早点动身,可是我忙着带这样那样,磨蹭到八点多钟才上路。妈妈说:“你呀,半夜起来下扬州,天亮还在屋后头。”(安徽·舒城)

【谚语俗语第39句】:【树正不怕月影斜】(谚)比喻自身行为端直,就不怕流言蜚语的恶意中伤。 也作树正何愁月影斜。 树正不怕影子斜。

【谚语俗语第40句】:穿没底鞋——脚踏实地

【谚语俗语第41句】:我本来已经穿了很厚的衣服,还总是围着个火炉子。妈妈说我:“无毛的小鸟是叽叽,有毛的小鸟也是叽叽。”(安徽·旌德)

【谚语俗语第42句】:叔叔想调动工作,整天跑事不在家。奶奶说:“嫁一处不如守一处,不要跑了。”叔叔却说:“树挪死,人挪活,换换环境有什么不好?”(河南·内乡)

【谚语俗语第43句】:妈妈总是说我考试得不到第一名。我问她小时候的成绩怎么样,妈妈说:“我小时候啊,考试成绩总是额头上挑扁担——头挑(第一)。”(江苏·常熟)

【谚语俗语第44句】:【宁要一艺精,不要百艺通】见“百样通,不如一样精”。

【谚语俗语第45句】:【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修身】(谚)重裘:加料的皮毛衣裳。谤:诽谤。指解救寒冷的有效办法,最好是穿上加料的皮毛衣裳;抵御诽谤的有效办法,最好是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 也作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修。 止寒莫若重裘,止谤莫若自修。 御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修。

【谚语俗语第46句】:院里的刘二宝总爱贪小便宜,常惹人嫌。奶奶说:“自己挣来的吃着也香,穿着也光。贪那仨瓜俩枣的,又吃不饱,还落个让人戳脊梁骨,啥多啥少?”(北京·延庆)

【谚语俗语第47句】:【孩子是娘身上掉下的肉】释义:比喻母亲疼爱儿女。例句:正像俗话说的:孩子是娘身上掉下的肉,少有少疼,多有多疼;就算最不待见的那个也十指连心!

【谚语俗语第48句】:橡皮擦子一有错就改

【谚语俗语第49句】:【房檐上的冰凌柱——根子在上边】(歇)冰凌柱:雪化后房檐滴水遇冷凝成的柱形的冰。比喻事情的根源在上层领导。 也作“房檐上的冰槌——根子在上面”。

【谚语俗语第50句】:【一个人跟着影子转】(惯)指一个人孤单地过日子。

【谚语俗语第51句】:【父子无隔宿之仇】(谚)指父子之间的仇怨很容易消除。

【谚语俗语第52句】:【少所见,多所怪,睹橐驼言马肿背】(谚)橐(tu。)驼:骆驼。见识少的人容易大惊小怪,看到骆驼就以为是马背肿高了。指把不常见的事物看作怪异的,只缘见识太少。 也作少所见,多所怪。 少见必多怪。

【谚语俗语第53句】:【多个香炉多个鬼】(谚)比喻多一个人就多一份麻烦或支出。

【谚语俗语第54句】:有两个妇女,人称“尖薄溜能”。有一次,为一元钱发生了纠纷。妈妈说:“这两个人是尖对尖,能对能,皂角刺对住葫芦蜂。”(河南·淅川)

【谚语俗语第55句】:【马大哈】“马大哈”常用来指马马虎虎、大大咧咧、嘻嘻哈哈、办事草率、丢三落【第4句】:经常出错之人。它源自20世纪50年代,由天津市相声界艺人创造的趣语。相声段子《买猴》50年代的时候曾风靡全国。故事说一位干部以不负责任马虎草率出名,他的大名就叫“马大哈”。他写了一个报告,本来要通知“到(天津市)东北角买猴牌肥皂五十箱”,可是飞笔疾书,竞写成“到东北买猴儿五十只”了。而马大啥的领导们也是同样马虎草率的官僚主义,内容看也不看便挥笔批准。马大哈的同事和下属又习惯于盲从,问也不问纷纷出差执行任务,结果闹出了令人捧腹不已的大堆笑话。比如:他们为了去采购猴子,跑遍了大半个中国;各地接洽者虽然惊奇于天津采购员的离奇“购货单”,却仍然到处帮助他们捉拿猴子交货;猴子从四面八方运回后,群猴出笼,又大闹了百货公司,趣闻笑话接连不断。这段相声的作者是何迟,表演者是相声大师马三立。一经演出,“马大哈”一词迅速传遍全国。可见,相声的艺术魅力不亚于戏曲。《西厢记》中的“红娘”成了媒人的代称,而《买猴》中的“马大哈”则成了马马虎虎的同义词。

【谚语俗语第56句】:【 好话不背人,背人没好话】好话可以公开说,用不着私下 嘀咕。王蒙《活动变人形》:“我和我娘、姐,谁也不背谁。好 话不背人,背人没好话。”

【谚语俗语第57句】:【七嘴八舌头】(惯)比喻众人争相发表意见。也比喻人多嘴杂。

【谚语俗语第58句】:【没有主心骨儿】(惯)比喻没有主见。 女:容貌丑陋的女子。美女进了家门,丑女就会嫉妒。指丑恶假对美善真永远是不相容的。 也作美女入室,恶女仇之。 美女入市,恶女之仇。

【谚语俗语第59句】:【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惯)1指动刀子杀人或杀生。2指跟人拼命。

【谚语俗语第60句】:【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惯)才:文才。八斗:六朝谢灵运曾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植)独占八斗。见《南史·谢灵运传》。五车:五车书,形容书很多。指人富于文才,学识渊博。 也作“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谚语俗语第61句】:理发的带补鞋——从头管到脚

【谚语俗语第62句】:【背靠大树好乘凉】释义:比喻借别人的势力做靠山,有庇护,有依靠。例句:自然,背靠大树好乘凉。可是自己没有一点实力,这个凉是乘不好的。

【谚语俗语第63句】:爸爸被选为村上的调解主任。妈妈对他说:“这干部难当,有时还受气挨骂,你不如让给别人当,咱不进刺架,不惹刺挂。”(河南·沁阳)

【谚语俗语第64句】:【山恶人善】(谚)山势是险恶的,但居住在山里的人是善良的。比喻人的相貌虽然丑陋,心地却很和善。

【谚语俗语第65句】:春天的大雁——又回来了

【谚语俗语第66句】:【落地的秋蝉——哑了】(歇)本指秋蝉不再发出叫声,转指人不能说话或无话可说。 也作“秋蝉落地——哑了”。

【谚语俗语第67句】:【钱无耳,可暗使】(谚)钱没有耳朵,但使用起来却很听话,什么事情它都能办成。旧指钱财魔力无穷,可以暗中运动,能役鬼,能通神。 也作钱无耳,可使鬼。 钱无耳,鬼可使。

【谚语俗语第68句】:【摆龙门阵】我国西南部四川省等地方言,“摆龙门阵”就是聊天或讲故事的同义语。 “龙门阵”原本是古代打仗布阵的一种比较复杂的阵法。此阵模仿龙的活动方式,有龙头、龙身、龙尾,攻其任何一个部位都有其余部分来接应,变化无穷.高深莫测。所以,“摆龙门阵”这一俗语借指故弄玄虚,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如人们平时交谈,说:“你那两下子我还不知道,收起你的‘龙门阵’吧。”后引申为比喻人们聊天或讲故事的内容千变万化,进而成为四川方言,指聊天讲故事。

【谚语俗语第69句】:【端人家的碗,受人家的管】(谚)指吃人家的饭,就得听人家安排。 也作“端人碗,归人管”。

【谚语俗语第70句】:【破虽破,当家货】(谚)家传之物虽然破旧,却有保存以留念的价值。

【谚语俗语第71句】:煎熬过的中药——全是渣滓

【谚语俗语第72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释义:“晴”与“情”谐音。比喻彼此毕竟有情谊。例句:他走的时候,没见到她来给他送行,心里恨恨的;可是,当他登上飞机的舷梯,回头望时,她出现在机场的入口处,向他挥手,真是“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睛。”

【谚语俗语第73句】:【曾被卖糖君子哄,至今不信口甜人】(谚)指受过甜言蜜语哄骗的人,对于甜言蜜语就有一种本能的反感与警惕。

【谚语俗语第74句】:【乘兴而来,败兴而去】(惯)乘兴:趁着一时高兴。败兴:因遇到不顺心的事而情绪低落。指高高兴兴地来,扫兴地回去。

【谚语俗语第75句】:【洞房三天没大小】(谚)洞房:新婚夫妇的房间。新婚三天内,不论年长年幼、辈分高低,都可和新婚夫妇逗乐。指民间习俗,新婚三日,人人都可闹洞房。 也作“新婚三天没大小”。

【谚语俗语第76句】:爸爸用塑料纸裹晾衣服的竹竿,叫妈妈去帮忙。妈妈边走边说:“你真是一个泥水匠,十八个帮衬工。”(江苏·无锡)

【谚语俗语第77句】:【名堂】人们对搞花样、名目或故弄玄虚的人,喜欢说他们搞名堂。那么,“名堂”一词是怎么来的呢?“名堂”由“明堂”演化而来。原来,上古帝王举行盛典的场所称“明堂”。汉武帝、武则天都提出要造选明堂。据说,武则天建成了明堂,被她的一个男宠一把火烧了。河北农村也有“立明堂”的习俗,不过用途与皇帝所建的明堂截然不同。遇到亲人客死异乡,尸骨无存,其亲属就在坟地内建一假坟,内埋死者牌位,叫“立明堂”。不论是建造假坟头,还是掩埋死者牌位,都有一套迷信程序,都会有神秘色彩,故俗语常说:“搞什么鬼名堂!”即由此而来。“明”、“名”同音,如今便演化为“名堂”了。

【谚语俗语第78句】:【 绿绿豆皮儿,请退】请、青谐音。绿豆用水泡,青皮即脱。 借指下逐客令。明代《金瓶梅》:“自今以后,你是你,我是 我,绿豆皮儿请退了!”

【谚语俗语第79句】:【今日不谈明日事】(惯)指只管眼前,不管今后。

【谚语俗语第80句】:【不怕人穷,就怕志短】释义:只要有理想,有志气,就能改变穷困状况。例句:“常言说:‘不怕人穷,就怕志短,’咱们是穷队,可是我们看到他和长水几个没明没夜往前领着干,心里总觉得有个依靠。”

【谚语俗语第81句】:【大盗沿街走,无赃不定罪】(谚)偷抢财物的大盗明目张胆地走在街上,没有真凭实据,就无法给他定罪。指惩办罪犯,要有证据。

【谚语俗语第82句】:喇喇蛄(蝼蛄)穿大衫——硬称土绅士

【谚语俗语第83句】:下午我和妈妈从姥姥家回来时,天还明亮亮的,可刚走到半路上,天就黑了。妈妈说:“太阳是早晨骑着马,中午骑着牛,晚上骑着轱辘球。”(河北·深县)

【谚语俗语第84句】:【家中无鬼万年安】(谚)家里要是没有鬼怪作祟,就会长久地平安无事。指家庭出了邪佞,就会衰败。

【谚语俗语第85句】:【死店活人开】(谚)店是死的,开店的人是活的。指会做生意的人,会把生意做得很活、很兴旺。也泛指凡事贵在灵活处理,不死守成规。

【谚语俗语第86句】:【如坠五里雾中】辨不清方向,迷迷糊糊。台湾林语堂《京 华烟云》:“不过她觉得自己如堕入五里雾中,莫名究竟,她 想事情确是蹊跷,无法相信。”

【谚语俗语第87句】:大冷的天,我在刷洗脏鞋,冻得直哆嗦。妈妈嗔怪我说:“狗伸舌头(指天热)你不干,鸡提爪(指天冷)时来精神。”(山东·莱芜)

【谚语俗语第88句】:【真穷好过,假富难当】(谚)指真正的穷日子还容易度过,咬紧牙关就是了;冒充富人家却很难做到,因为富家的高档次生活离开钱财是无法安排的。

【谚语俗语第89句】:【饿眼见瓜皮——就当一景儿】(歇)景:景物,这里指美好的事物。 讥讽人贪婪,连别人遗弃的坏东西或不三不四的人,都当成宝贝。

【谚语俗语第90句】:【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领导者责任重大。张贤亮《男 人的一半是女人》:“她对书记不愿意在这儿长久呆下去表 示惋惜,说咱们农工就仗着一个好领导。火车跑得快,就靠 车头带。”

【谚语俗语第91句】:【锅里煮娃娃——熟人熟食】(歇)本指被煮熟的食品,转指熟识的人。

【谚语俗语第92句】:高梁地里打阳伞——难顶难撑

【谚语俗语第93句】:鬼遇张天师——无法可使;有法难使

【谚语俗语第94句】:【不敢越雷池一步】(惯)雷池:古雷水自今湖北省黄梅县界东流,经今安徽省宿松县,至望江县东南,水积成池,称雷池。语本晋·庾亮《报温峤书》:“吾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意思是劝温峤坐镇原防,不要越过雷池向东。指不敢超越一定的界线或范围。

【谚语俗语第95句】:【吃五谷,想六谷】欲望越来越高。韩志君等《古船·女人 和网》:“吃五谷想六谷,捧着土豆找白薯!小豆倌儿还配不 上你呀?”

【谚语俗语第96句】:【名师出高徒/严师出高徒】名师有成就,师傅要求严格,能 培养出高才生。台湾白先勇《游园惊梦》:“您是顾师傅的高 足,名师出高徒,一定是好的。”

【谚语俗语第97句】:【 跳下黄河洗不清】黄河水夹带泥沙,浑浊。借指无法分 辩,洗刷不掉误解。老舍《骆驼祥子》:“他不但不肯去偷了, 而且还怕别人进去了。真要在这一夜里丢了东西,自己跳 下黄河里也洗不清!”

【谚语俗语第98句】:【千不如人,万不如人】(惯)指处处比不上别人。

【谚语俗语第99句】:草地上的蘑菇——独根独苗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191390.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