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民间俗语金典文案,适合发朋友圈!
【歇后语第1句】:【自己打自己的嘴巴】(惯)比喻说话做事前后不【第1句】:自相矛盾,使自己难堪。
【歇后语第2句】:【兵败如山倒】军队败退.一蹶不振。成语:一败涂地。张 涛之《中华人民共和国演义》:“当年还都时,何等地威风和 气派!过了不到三年,竟兵败如山倒。”
【歇后语第3句】:隔壁的表哥最近从外地打工回来,诉说外面如何苦……奶奶说:“这就应了那句老话:钱难挣,屎难吃,王八好当气难出。”(山西·平陆)
【歇后语第4句】:【身不动膀不摇】(惯)1形容什么活儿也不干。2形容面对大事非常镇静、从容。
【歇后语第5句】:人群里有聪明人,高山里有金和银。
【歇后语第6句】:【七条肠子,八个肝花】(惯)肝花:肝。形容人多心不齐。
【歇后语第7句】:【要得惊人艺,须下苦功夫】(谚)指要想使自己的技艺达到惊人的高度,就必须下一般人下不了的苦功夫才行。 也作“要练惊人艺,须下苦功夫”。
【歇后语第8句】:【 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到】来必定有麻烦。老舍《四世同 堂》:“她知道,胖菊子是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这趟究竟 是为了什么?她咂摸不透。”
【歇后语第9句】:【东西】“东西”合成一个词的时候,“东西”非东非西,它指的是物品。来源于朱熹与他人对话的一段妙语。在南宋,朱熹和盛温如都是大学问家,也是好朋友。一天早晨,朱熹去看望盛温如,正巧在街头相遇。朱熹见他手里提一只新编的竹篮,便随口问道:“拿这篮子去干什么?”盛温如回答道:“去买东西。”朱熹听后便开起了玩笑:“夫子常以治天下四方为己任,为何不买‘南北’,只买‘东西’呢?” 盛温如不假思索地回答道:“五行之中南方属火,北方属水,水和火我这竹篮是不能盛的。而东方属木,西方属金,木和金装在篮里却不要紧,所以,我只能买东西,不能买南北啊!” 盛温如巧妙地用五行之说,解释了买“东西”的道理,从此传开,“东西”一词使用至今。
【歇后语第10句】:【金钱有价,情义无价】情义重于金钱。池莉《来来往往》: “按说金钱有价情义无价,这个道理贺汉儒是很明白的呀。”
【歇后语第11句】:墙上画的美人儿——你爱她不爱
【歇后语第12句】:【借棍子打狼】利用一个打击另一个。成语:借刀杀人。 张贤亮《男人的风格》:“西北人有句土话:借棍子打狼。有 人是借你这根棍子打我这只老狼。”
【歇后语第13句】:到了悬崖不勒马——死路一条
【歇后语第14句】:【狗改不了吃屎】(谚)狗生来就吃惯了人的粪便,这是改变不了的。 比喻坏人总要做坏事,什么时候都改变不了他为非作恶的本性。
【歇后语第15句】:【冒天下之大不韪】(惯)不韪:不是,过失。指不顾天下人的反对,明目张胆地做罪大恶极的事。也指遭到天下人的反对。
【歇后语第16句】:【一匹马配两个鞍子】(惯)鞍子:放于牲口背上驮运东西或供人骑坐的器具。比喻做两手准备。
【歇后语第17句】:【憔悴皆因心绪乱,从来忧虑最伤神】(谚)憔悴:面黄肌瘦。人憔悴都是因为心情太坏,多忧多虑是最伤精神的。指人要健康,关键在于清心寡欲,无忧无虑。
【歇后语第18句】:【 没有不倒的捻】捻转捻捻转,儿童玩具,用手捻中轴,使迅 速旋转。借指人不会永远走运。李准《黄河东流去》:“天下 没有不倒的捻捻转,总有一天,要叫老蒋知道知道老百姓是 不能得罪的!”
【歇后语第19句】:【斗虎争狼,苦杀小獐】(谚)獐(zhang):獐子,形状像鹿,比鹿小。 指虎狼争斗,遭殃的是小獐子。比喻上层权势者之间发生冲突,受害的是下层人物。 也作“龙斗虎伤,苦了小獐”。
【歇后语第20句】:【认钱不认人】(惯)指人只认钱财,没有情意。
【歇后语第21句】:【 墨是可以磨浓的】指经过磨练,可以成功。《北京日报》 (1982,10,20):“两位新秀担任了主力,这再好不过地说明: 墨是可以磨浓的。”
【歇后语第22句】:水边建磨房——全靠冲动
【歇后语第23句】:【没好事上门,光鬼火来家】(惯)鬼火:磷火的俗称,磷化氢燃烧时的火焰,白中带蓝绿色,人和动物尸体腐烂时分解出磷化氢,并能自燃,夜间在野外有时可以看到。指家里没遇上好事,却来了坏人。
【歇后语第24句】:【心去意难留】心已不在此,难以回心转意。清代《儒林外 史》:“亲家,我仔细想来,我这小女要殉节的真切,倒也由着 他行罢。自古心去意难留。”
【歇后语第25句】:【搭船的坐中舱】撑船的在舱外,乘客坐中舱搭船的并 不是正式乘客,不应受优待。电视剧:“你不过是个搭船的, 还想坐中舱!”
【歇后语第26句】:忘记祖国的人,好比离开森林的鸟。
【歇后语第27句】:【八杆子打不着/三杆子搭不上】离得远,不相干。打,也说: 够。端木蕻良《科尔沁旗草原》:“其实哪,几门子人情是正 经的!还不都是八杆子打不着的外甥,三年不作揖的姥姥, 一辈子就等着你这份人情来发家呢。”
【歇后语第28句】:【撒谎瞒不过当乡人】见“说谎不瞒当乡人”。
【歇后语第29句】:【跟着龙王会凫水,跟着猫儿会上树】释义:凫水:泅水。比喻跟什么人学什么本事。例句:李氏说:“俗话说:跟着龙王会凫水,跟着猫儿会上树,一点不假。库玛丹本是汉人家闺女,可外路人谁能说她不是赫哲人?”
【歇后语第30句】:【金银不露脸】见“财不露白”。
【歇后语第31句】:【 掏雀掏出蛇来】掏雀与讨巧谐音,借指想讨便宜反而吃 了亏。成语:弄巧成拙。西戎《年轻的一辈》:“是我,闺女, 我要早知道闯这么大的乱子,就是选一斤能挣一百分,我也 不会干呀。真是掏雀(讨巧)掏出蛇来了!”
【歇后语第32句】:【官人、死鬼】“官人”怎么能和“死鬼”放在一块相提并论呢?而且都是指古代女子的丈夫或相好。直到现在有的女人对丈夫或相好既爱又恨时还会说:“你个死鬼。”那么,这种奇怪的称呼是怎么形成的呢?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古人常有通假字之说,“官”同“管”,古代是种男尊女卑的社会形态,男人在外要管财,在内要管好家中的妻妾,这个“管”字就谐音而来了,“官人”就是“管人”之人。另一种说法是:这种称呼源自阴阳五行。根据五行理论,生我者为父母,我生者为子孙,比我者为兄弟,克我者为官鬼,我克者为妻财。古人由于男尊女卑观念,把嫁后女子列入“我克者”,相对于男人是“妻财”(妻子和财物);娶后男人处于支配地位,相对于女人是“克我者”,是“官鬼”。所以女人为了表示接受“支配”,通常称丈夫为“官人”;有些比较厉害的女人称丈夫为“死鬼”。意为丈夫在生前是妻子的“官”,死后是妻子的“鬼”。所以“官人”、“死鬼”都是对丈夫的称呼,其根源是“克我者为官鬼”。“死鬼”多在女人与丈夫或相好打情骂俏时使用。
【歇后语第33句】:【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为什么会用“九头鸟”来形容湖北人呢?这得追溯到明朝的张居正,并且需要首先弄明白“九头鸟”是什么样的鸟类。九头鸟是传说中的一种神鸟,本来有十个头,日夜呜叫,人们厌恶它的声音,遂驱赶猎杀,后来天狗也来助战,咬下了它的一个头,于是就剩下九个头了。它昼伏夜出,畏惧火光,血滴谁家,谁家遭殃。因此在最早的传说中,九头鸟是不祥之物。那么九头鸟又是怎么跟湖北佬联系起来呢?这得从张居正说起。张居正,字叔大,少名白圭,号太岳,湖北江陵人,明神宗时官至内阁首辅。在位期间,推行了一条鞭法,改革了税赋制度,使得明朝的财政收入有所改善,并且任用贤臣,在加强北方边防和整饬东南沿海地区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成就。深得神宗皇帝的信任,成为皇帝面前的“大红人”,红的时间长了也就免不了遭人嫉妒。据说当时有九大御史联合参奏陷害张居正,结果,他不仅未被参倒,九大御史反被一一整肃,都被打人大牢。因此民间便生出“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之谣,用来讽刺九大御史再厉害,也抵不过湖北出身的张居正一人。就这样,将“九头鸟”按到湖北人的头上。随着时间的推移,“九头鸟”的含义也跟着发生了质的变化,如今的九头鸟已成了头脑灵活、聪明多智、敢拼敢搏的代名词,象征着湖北人的智慧和优良品质。偶有贬损之意,形容湖北人狡猾的一面。
【歇后语第34句】:【为他人作嫁衣裳】(惯)原指穷人家女儿没钱置办嫁妆,却年年为有钱人家的女儿缝制嫁衣。比喻为别人辛苦忙碌。 也作“为他人作嫁衣”。
【歇后语第35句】:【春初早韭,夏末晚菘】释义:菘:蔬菜名,叶柄厚而呈青色的称青菜;叶似薄而色淡的称白菜,又称黄芽菜。指春初早生的韭菜和夏末晚生的青菜最好吃。例句:文惠太子尝问周彦伦:“菜食何味最佳?”彦伦答日:“春初早韭,夏末晚菘。”
【歇后语第36句】:放学后没写作业,我就玩去了。爸爸说:“刚教训过你,你小子真是属老鼠的,爪子一落地就忘了!”(安徽·嘉山)
【歇后语第37句】:【喜时之言多失信,怒时之言多失体】(谚)大喜中说的话,往往过后兑现不了;大怒中说的话,往往过火没分寸。戒人在感情冲动时说话要有理智。
【歇后语第38句】:【七个不成,八个不就】(惯)形容怎样做都不行,非常难办。
【歇后语第39句】:【攒钱好比针挑土,花钱好比浪淘沙】(谚)攒钱:积蓄钱财。浪淘沙:大浪冲击沙岸。指积攒钱财像用针挑土一样艰难缓慢,花费钱财像大浪冲沙一样容易快速。
【歇后语第40句】:【来也不认得爷,去也不认得娘】(惯)形容六亲不认,不讲道理。
【歇后语第41句】:石灰木炭一把抓——黑白不分
【歇后语第42句】:【不蒸包子蒸(争)口气】(惯)蒸口气:谐“争口气”。争气:要强,
【歇后语第43句】:【前辈子作了孽这辈子落报应,受罪】前辈子,也说:哪 辈子、前世。王安忆《文革轶事》:“他这一席话其实是他多 日郁闷的发泄,他坐在房间里常常想,是不是他前世作过什 么孽。”
【歇后语第44句】:【船大难调头】指大了不够灵活,不容易改变方向。反义 说:船小好调头。《北京日报》(1987,1,7):“一个国家的体 制改革并非易事,政治体制的改革更是件复杂的事。俗话 说,船大难调头。”
【歇后语第45句】:米筛子挡太阳——难遮盖
【歇后语第46句】:哥哥要去学习烹饪技术。临走时,爸爸叮嘱说:“去了好好学,家有千两黄金,不如薄艺在身。”(河南·邓州)
【歇后语第47句】:【三请诸葛】释义:东汉末年,刘备曾三次亲自去拜访诸葛亮,请他出来帮助打天下。指多次邀请,难请。例句:郑格世点点头说:“嗯,这就用得着三请诸葛了。你再去一趟,还是要好言好语,不要吓唬他。”
【歇后语第48句】:【靠墙墙倒,靠屋屋塌】(惯)指无依无靠,命运悲惨。
【歇后语第49句】:【相思树,连理枝】“相思树”和“连理枝”比喻男女爱情忠贞不移。典出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一》。据载,宋康王偶见一美貌女子,原来,此女是宋康王的舍人韩凭的老婆何氏。宋康王不顾君臣关系,硬是把何氏弄到手。韩凭不满,宋康王就给他定罪,并发配边境修筑城墙。韩凭的老婆何氏写了一封信,偷偷送给劳改的丈夫。信中写道:“其雨淫淫,河大水深,日出当心。”意思是说,她的幽怨很多,虽思念丈夫,可河水太深,不能见面,对夫发誓,要死的决心下定了。后被宋康王发现,韩凭自缢身亡。尽管丈夫已死,何氏还是不肯屈从宋康王,她又写了一首《乌鹊歌》表明志向,歌日:“南山有乌,北山张罗。乌自高飞,罗当奈何!乌鹊双飞,不乐凤凰。妾是庶人,不乐宋王。”意思是说,南山有乌鹊,你在北山布罗网,你拿我有什么办法,乌鹊不羡凤凰,妾身不靠宋王。有一天,宋康王与她登高吹风,她纵身一跳,左右侍从伸手一抓,只抓住了衣服碎片,那些衣服碎片,立刻化作了五彩斑斓的蝴蝶,仿佛是从何氏灵魂里飞出的惊艳幻影。后世梁祝化蝶的创作灵感或许是从这里来的吧。何氏当场摔死,衣袋内有一份遗书,要求宋康王赐她与韩凭合葬。宋康王看罢暴跳如雷,叫人分离新旧两坟,让两坟隔路相对,还狠狠地说:“你们够恩爱的,看你们能合在一起!” 没过多久,两座坟墓上都长出梓树,十来天竟有一抱之粗,而且树干弯曲,互相靠拢,不但地下树根交错缠绕,树上枝Y也慢慢纠合难分。不知哪来的两只鸳鸯,每天栖于树上,依偎哀鸣,仿佛在控诉宋康王的暴虐,嘲笑他的无能。宋国人可怜韩凭夫妻,把这两棵树叫做“相思树”。“相思树,连理枝”典出于此。
【歇后语第50句】:【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最好赶快离开。语出《南史》:“檀公 三十六计,走为上。”明代《水浒》:“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若不快走时,更待什么!”
【歇后语第51句】:【百战百胜,不如不战】释义:即使常打胜仗也不如不打仗好。例句:古人云:百战百胜,不如不战,又道是加兵者不祥之兆。当初尧舜之时,不知看甚兵书而得平治天下。
【歇后语第52句】:【敲边鼓】“敲边鼓”比喻从旁协助,帮人说话。这个俗语源自打击乐——鼓乐。敲边鼓,是音乐表现手段之一。敲鼓,可以敲鼓心,也可以敲鼓边,两者音色不同,音量不等,可以造成鲜明的对比。为了表现主题的需要,可以通通通地敲得电闪雷鸣,也可以笃笃笃地敲得蹄轻马疾,这才能体现出作品的饱满和丰富。京剧中有二出戏特别突出击鼓场面,一出是《击鼓骂曹》,另一出是《抗金兵》。两出戏都有敲鼓边的动作,尤其是《抗金兵》中的巾帼英雄梁红玉“击鼓助战”一场戏,演得淋漓尽致,敲鼓心和敲鼓边结合,敲得错落有致,节奏明快,鼓舞士气,一鼓作气,战胜了金兵。鼓乐以敲鼓心为主,辅以敲鼓边,音乐感更强,效果更好。所以,用“敲边鼓”比喻帮人说话,十分形象。
【歇后语第53句】:【吃不穷,穿不穷,打算不到死受穷】(谚)吃饭穿衣等生活耗费不会使人穷困,经济上不会计划才会造成真正的穷困。指过日子最要紧的是筹划周到。 也作吃不穷,穿不穷,计划不周一辈穷。 穿不穷,吃不穷,计算不到定受穷。
【歇后语第54句】:【汉子做事汉子当】见“好汉做事好汉当”。
【歇后语第55句】:【字三写,鱼成鲁,帝成虎】见“书三写,鱼成鲁,虚成虎”。
【歇后语第56句】:【讲排场】(惯)指追求外表的豪华、气派。
【歇后语第57句】:戏台上的将军——神气一时
【歇后语第58句】:【买金须问识金家】(谚)要买金子,就要让辨识金子的专家来鉴定,这才不至于买来假货。指不识真金的人,会把真金当假金。比喻宝物在外行眼里,显不出它的真价值。
【歇后语第59句】:【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谚)指当官就必须为老百姓办事,不然就枉吃国家俸禄,还不如回家做点小买卖。
【歇后语第60句】:【上气不接下气】(惯)形容呼吸急促或喘不上气来。 也作上气儿接不着下气儿。 上气接不上下气。
【歇后语第61句】:六七月的石榴花——越开越火红
【歇后语第62句】:【有一搭没一搭】(惯)1指漫不经心地说话。也指没话找话说。2形容时断时续或无关紧要。 也作有一搭无一搭。 有一句没一句。 有一言无一言。
【歇后语第63句】:【英雄不怕出身低】人可贵的是成就,而不是出身。英雄, 也说:好汉。香港侣伦《穷亲戚》:“俗语说得好,英雄不怕出 身低。人最怕先甜后苦,反过来,先苦后甜,有什么怕人家 知道?” 英雄出在少年青年时代,是人大有作为的时候。清代 《儒林外史》:“大先生,我和你是老了,没中用的了。英雄出 在少年。”
【歇后语第64句】:【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释义: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只懂得利。例句:为了给宝成再加把劲儿,他立即想起了孔老二那“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屁话,于是又说:“我这个人,一向救人救到底,送人送到家。老梁呵,等你大功告成之后,我再跟二爷文案,让他赏给你十亩好地,你也甭扛活了,回家过个舒贴日子去吧。”
【歇后语第65句】:【乌龟吃了萤火虫——心里明】(歇)萤火虫:昆虫,腹部末端有能发光的器官。明:本指明亮,转指明白。指心里很清楚、明白。
【歇后语第66句】:【英雄何论出身低】见“好汉不怕出身低”。
【歇后语第67句】:【早来的鸟儿有虫吃】先到容易得益。或说:早起的鸟儿捉 虫多。台湾语文图书:“老师劝导学生早起用功——早起的 鸟儿有虫吃。学生顽皮的回答——早起的虫儿被鸟吃。”
【歇后语第68句】:【面和心不和】(惯)指表面和善,内心却并不和善。也指表面上彼此和睦相处,内心却不满对方。
【歇后语第69句】:跟狐狸情节亲——惹祸上身
【歇后语第70句】:【好话说上千千万,不如实事办一件】(谚)好听的话说得再多.也不如切切实实地做上一件好事管用。 指光说不起作用,贵在拿出实际行动。 也作“好话千句,不及好事一桩”。
【歇后语第71句】:【知道疯骆驼的性子,在草地上就不穿红袄】(谚)疯骆驼见了红色就发狂,知道这一点,就不要在草地上穿红衣服惹事。指知道事态发展后的厉害,就应谨慎行事,以防事故。
【歇后语第72句】:活人拜泥胎——不傻也不呆
【歇后语第73句】:【饿得死懒汉,饿不死穷汉】(谚)指人不怕穷,只怕懒,勤劳苦干,就不愁生活不下去。
【歇后语第74句】:【打小算盘】(惯)1形容人自私,为个人打算。2比喻在小处算计。 3比喻精打细算。
【歇后语第75句】:头上插扇子一大出风头
【歇后语第76句】:【老鼠尾巴熬汤,油水不大】释义:比喻没有多少好处可图。例句:如今新社会,有钱人家过日子,是寸步难行。今后的生意,恐怕也是老鼠尾巴熬汤,油水不大,没有什么大事头了。
【歇后语第77句】:【英雄遇上好汉】遇到对手,反而赏识。类似的:惺惺惜惺 惺,好汉识好汉。老舍《骆驼祥子》:“他们素来是所向无敌 的;及至遇到张妈的蛮悍,他们开始感到一种礼尚往来,英 雄遇上好汉的意味,所以颇能赏识她,把她收作了亲军。”
【歇后语第78句】:【往脑袋上扣屎盆子】(惯)比喻栽赃、陷害。
【歇后语第79句】:【年关】过年是中国民间最为喜庆浓重的传统节日,可古人为什么把年说成“年关”呢?它源自于对“年”的一个传说。其实,最早过年是为了防备一个叫“年”的怪兽的攻击。当时的人们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把这可怕的一夜当做关口来熬,所以称为“年关”。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提前备好晚饭(提前到黄昏时分吃饭,所以有“黄昏饺子”之说),熄火净灶,把鸡圈牛栏拴牢,前后封锁后,全家人聚在一起,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吉凶未卜,随时都有可能遭遇到“年”的袭击,所以置办得十分丰盛,全家老小不仅要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而且在吃饭前还要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吃过晚饭后,大家都不敢睡觉,便挤在一起闲聊壮胆,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过年关的习惯。之所以称新年前后为“年关”,更实际的原因恐怕是一个“钱”字。旧时讲究不论是借钱还是借东西,一般年前都要归还,这是一种民俗。所以,债务人年前要忙着筹钱还账,债权人(债主)年前要讨债。还不起债的穷苦百姓,只好出去躲过年再回来。往哪里躲,按年俗亲戚家不能去,只好到破庙寒穿去躲着。所以视年根儿为关口,过年像过关一样难熬。经典歌剧《白毛女》杨白劳被逼喝卤一场便是对“年关”一词的最好的注释。因此,过年对穷人来讲,无异于过关。
【歇后语第80句】:【心头不似口头】(惯)心里想的跟嘴里说的不一样。指人说一套做一套,要两面手法。
【歇后语第81句】:弟弟学电脑回来,骄傲地说会打字了。爸爸叫他表演一下,见他的指法并不熟练,就语重心长地说:“舟小不能闯大海,船大才能漂远洋,正所谓宁做蚂蚁腿,勿学麻雀嘴。你不要太骄傲了!”(广东·龙门)
【歇后语第82句】:【好汉识好汉,英雄识英雄】(谚)英雄好汉独具慧眼,他们最能认准谁是英雄好汉。指杰出人物能鉴别人才。
【歇后语第83句】:【刀对刀,枪对枪】(惯)比喻针锋相对。 也作“枪对枪,刀对刀”。
【歇后语第84句】:【哈巴狗带咕冬铃,充大牲口】释义:讽刺人本事不大,却装作有很大本事的样子。例句:说你是哈巴狗带咕冬铃,充大牲口,你说这是咒你哩。看,八字没一撇,就哼呀嗨呀,你给谁夸功哩!
【歇后语第85句】:东海洋里的黄沙——经不起浪来磨
【歇后语第86句】:【争气发家,斗气受穷】(谚)斗气:憋着一股气与人比排场比阔气。指争气能使人奋斗成才,振兴家业;斗气却会使人奢侈腐糜,钱财耗尽。
【歇后语第87句】:【越丑越爱】戴花指人总想掩盖自己的缺点。周立波《暴 风骤雨》:“谈到韩老六说自己脚正不怕鞋歪时,小王哈哈大 笑道:真是人越丑越爱戴花。”
【歇后语第88句】:【面条上的葱花,摆样子】指装门面,不起作用。《北京日 报》(1985,1,17):“有位青年经理在一次座谈会上抱怨说, 现在有些部门和单位,把年轻干部当作面条上的葱花一一 摆样子,名义上进了班子,实际上却在坐冷板凳。”
【歇后语第89句】:【 一拳打在絮被上,没有一点反响】指没有反映,没有效果。 类似的:一拳打在猪背上,连个印子都不起。《秦城春秋》: “她的反抗就像拳头砸进棉花里,没有得到任何反映。”
【歇后语第90句】:【千招会,不如一招熟】(谚)武术招数练得再多,也不如有一招是独到精熟的好。指练功不在招数多,而在有精到的绝招。
【歇后语第91句】:罐子里掏虾米——抓虾(瞎)
【歇后语第92句】:【狗咬石匠——找的挨榔头】(歇)榔头:石匠干活用的锤子。比喻自找挨打,或自讨苦吃。
【歇后语第93句】:【 坏的有人抓,好的有人夸】批评坏的,表扬好的。成语:赏 罚分明。电视节目:“开展这项活动,目的在于造成一种坏 的有人抓,好的有人夸的气氛。”
【歇后语第94句】:【一口吃成胖子】(惯)比喻一次就取得成功或一下子发了大财。也泛指急于求成。 也作一口吃个胖子。 一嘴吃个胖子。
【歇后语第95句】: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歇后语第96句】:【六月六,猫儿狗儿同洗浴】(谚)六月六:农历六月初六。旧时民间习俗,每逢六月六,要给猫狗洗浴,谓此时洗浴,可免生跳蚤和虱子。 也作六月六,猫狗浴。 六月六,家家猫犬水中浴。
【歇后语第97句】:晚饭后,妈妈让我吃水果,我不愿意吃。妈妈笑着说:“饭后一个果,不上卫生所。”(吉林·吉林)
【歇后语第98句】:【打虎还得亲兄弟,上阵须教父子兵】(谚)指凡在危及生命的紧要关头,只有亲如父子兄弟的人,才会舍生忘死地相互救助,拼命去干。 也作打虎不离亲兄弟,上阵不离父子兵。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歇后语第99句】:【三折肱知为良医】(谚)肱(g。ng):胳膊。指多次折伤胳膊,就会悟出治疗的方法,甚至成为这方面的良医。比喻屡次受挫,就会总结教训,领悟道理。 也作三折肱而成良医。 三折肱,成良医。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1916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