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好句大全

2023最精辟的民间俗语经典俗话,精选经典俗话

【歇后语第1句】:【揭开皮看瓤儿】(惯)比喻揭开事物的外表看它的本质。 也作“揭皮看瓤儿”。

【歇后语第2句】:【灯消火灭,水尽鹅飞】(惯)比喻财势消尽,依附者散去。

【歇后语第3句】:一同学的字写得不好,老师让他从基本笔画练起,他撅起了嘴,很不高兴。老师耐心地说:“先栽稻,后吃米,万丈高楼从地起。写字要循序渐进!”(河南·虞城)

【歇后语第4句】:飞蛾撵蜘蛛——自投罗网

【歇后语第5句】:梭子两顶头——尖对尖

【歇后语第6句】:【把别人棺材抬到自家家里哭】(惯)比喻把别人的事揽到自己身上,替别人吃苦头。 也作“把别人家的棺材拉在自己门口哭”。

【歇后语第7句】:【不是打死大虫,就是被老虎吃掉】释义:大虫:老虎。比喻有我无敌,有敌无我,二者你死我活,不共戴天。例句:到了这个关节,只有一个拼字。好比武松过景阳冈,不是打死大虫,就是被老虎吃掉,谁也躲不掉。

【歇后语第8句】:【十年九不遇】(惯)形容非常少见,难得碰到。

【歇后语第9句】:食不多言,寝不多语。

【歇后语第10句】:【失晨之鸡,思补更鸣】(谚)失晨:误了啼鸣报晓。误了报晓的公鸡,很想再有个准时报晓的机会,以弥补失晨的过失。比喻犯了错误的人,很想有机会立功补过。

【歇后语第11句】:【 吹胡子瞪眼睛】生气发脾气。成语:声色俱厉。古华《姐 姐寨》:“你不要吹胡子瞪眼睛,我可以举出事实来证明。”

【歇后语第12句】:【哪个猫儿不吃腥】释义:比喻人有贪财、好色之欲。例句:婆惜道:“可知哩!常言道:‘公人见钱,如蝇子见血。’他使人送金子与你,你岂有推了转去的?这话却似放屁!做公人的‘哪个猫儿不吃腥?’‘阎罗王面前,须没放回的鬼!’……”

【歇后语第13句】:【黄道吉日】“黄道吉日”一词,《现代汉语词典》作了这样的解释:“迷信的人认为宜于办事的好日子。其实,“黄道”原是个科学术语,是天文学上对太阳直射地球而在地球上形成的轨迹的特称,它对天体气候的变化,人体感官的功能都有一定影响。充分利用这些因素,对航天、航海、军事、农业等方面都有显著作用。所谓“吉日”,是根据黄道上六大星辰的运行来确定的。这六大星辰是:青龙、明堂、金匮,天德、玉堂和司命。此六大星辰,得之为吉,不得为次,悖之为凶。星相学家就是根据这些星辰的运行,来推算天气、潮汐、地质及其对人体生理、心理影响,并以此来判定吉凶的。天体运行,本循自然规律。但经星相学家以此判定吉凶,人为制造了神秘面纱,变成了迷信。带黄道吉日的旧黄历,处处暗藏吉凶,步步设防,使人们无所适从。实践证明,按黄道吉日行事,吉凶不定。如1941年12月8日,是个罕见的“黄道吉日”,是经过日本星相家精心选择的,而这一天,处在西半球的美国日历却是12月7日,此乃凶煞之日,日本偷袭珍珠港成功,美国损失惨重。而1986年9月20日汉城亚运会就没有那么灵验,开幕式那天,是根据多年气象资料选定的“黄道吉日”,可汉城开幕式会场大雨如注,影响了人们的情绪,晦气笼罩着汉城。这个黄道吉日没有选好。那么,是不是黄道吉日一点作用也没有呢?那倒不是。生活中人们习惯办事选择黄道吉日,如喜庆之日、结婚聘女、修房盖屋等,选个黄道吉日,人们此举为图个吉利,心理得到宽慰,心情舒畅,有利于喜事办好,进展顺利。

【歇后语第14句】:鳄鱼吊孝——假慈悲,真凶狠

【歇后语第15句】:从江里跳到海里——越陷越深

【歇后语第16句】:【你不嫌我箩疏,我不嫌你米碎】不相嫌弃,互相谅解。你、 我、他,可互易。类似的:你不说他的疤瘌,他不说你的瘤子 你不说我头秃,我不笑你眼瞎。韩志君等《古船·女人和 网》:“反正,铜锁,咱俩是一家人了。我不嫌你箩粗,你也别 嫌我米碎了。”

【歇后语第17句】:【粪堆上开花儿——臭美】(歇)讥讽人显示自己漂亮或能干。

【歇后语第18句】:【天塌下来当被盖】(惯)形容人坚强乐观,在灾难面前毫不畏惧,或对重大的变故满不在乎。 也作“天塌下来当被窝盖”。

【歇后语第19句】:表哥偶尔考出一个好成绩,就会得意洋洋地在家人面前炫耀。妈妈说:“你真是关公面前耍大刀,华佗面前论草药。也不买二两棉花纺一纺,家里的几个表兄妹,哪个不比你的成绩好?”(湖南·长沙)

【歇后语第20句】:出门戴口罩——嘴上一套

【歇后语第21句】:【马大哈】“马大哈”常用来指马马虎虎、大大咧咧、嘻嘻哈哈、办事草率、丢三落【第4句】:经常出错之人。它源自20世纪50年代,由天津市相声界艺人创造的趣语。相声段子《买猴》50年代的时候曾风靡全国。故事说一位干部以不负责任马虎草率出名,他的大名就叫“马大哈”。他写了一个报告,本来要通知“到(天津市)东北角买猴牌肥皂五十箱”,可是飞笔疾书,竞写成“到东北买猴儿五十只”了。而马大啥的领导们也是同样马虎草率的官僚主义,内容看也不看便挥笔批准。马大哈的同事和下属又习惯于盲从,问也不问纷纷出差执行任务,结果闹出了令人捧腹不已的大堆笑话。比如:他们为了去采购猴子,跑遍了大半个中国;各地接洽者虽然惊奇于天津采购员的离奇“购货单”,却仍然到处帮助他们捉拿猴子交货;猴子从四面八方运回后,群猴出笼,又大闹了百货公司,趣闻笑话接连不断。这段相声的作者是何迟,表演者是相声大师马三立。一经演出,“马大哈”一词迅速传遍全国。可见,相声的艺术魅力不亚于戏曲。《西厢记》中的“红娘”成了媒人的代称,而《买猴》中的“马大哈”则成了马马虎虎的同义词。

【歇后语第22句】:【上坡路吃力,下坡路好走】(谚)比喻人进取向上艰难,消沉堕落却十分容易。

【歇后语第23句】:【呕心血】(惯)形容费尽心思,苦心思索。

【歇后语第24句】:盼月亮从西出——没一点指望(瑶族)

【歇后语第25句】:大伯因为又一次在工作时间“垒长城”,被单位通报批评了。回家后大妈生气地说:“刀就怕口厚,人就怕脸厚。你这老脸今后还往哪儿搁呀!”(江苏·泰县)

【歇后语第26句】:【溜须】“溜须”用以讽刺那些阿谀奉承之辈的卑劣行为,源自宋朝。宋真宗时,寇准为丞相,丁谓为参知政事。一次朝中宴会,寇准喝汤的时候,没注意汤汁沾在了胡须上。丁谓正巧看见,赶紧过来替寇准擦拭,寇准毫不领情地说:“参政国之大臣,乃为官长拂须邪。”意思是说,你身为国家大臣,不是来替我擦胡须的。当场把丁谓羞得满脸通红。“溜须”一词由此而来。所谓受辱后怀恨在心,决心找机会报复寇准。后来宋真宗患病不能上朝,丁谓就串通内侍诬告寇准阴谋拥立太子,把寇准贬出京城。当时,老百姓曾编成顺口溜:“欲得天下宁,须拔眼前丁。欲得天下好,不如召寇老。”

【歇后语第27句】:【蝉翼为重,千钧为轻】(惯)钧:古代重量单位,一钧是三十斤。千钧:形容极重。蝉翼极轻,却把它看得很重;千钧极重,却把它看得很轻。比喻是非被颠倒。

【歇后语第28句】:【 成不了气候】气、器谐音,兼指不成器,形成不了气势。 谓成不了大事。孙犁《风云初记》:“我看咱们少当家的成不 了气候。”

【歇后语第29句】:变形的钢板——难校正

【歇后语第30句】:【演空城计】见“唱空城计”。

【歇后语第31句】:【朝来愁檗,暮来愁米】(惯)缺柴少米。形容生活困难。

【歇后语第32句】:妈妈责备爸爸做家务做得不好。爸爸委屈地说:“真是好心不得好报,好头戴烂帽,好柴烧烂灶。”(广西·柳州)

【歇后语第33句】:【压住阵脚】(惯)阵脚:所摆阵的最前方。比喻稳住局面。

【歇后语第34句】:【肉烂在汤锅里】(惯)比喻没有受到损失,或好处还在自己人手里。 也比喻利益、损失都混在一起,分不出来了。 也作肉烂在汤里。 肉烂在锅里。

【歇后语第35句】:【割头不过碗大个疤】见“砍了头也只有碗口大的疤”。

【歇后语第36句】:【像断了线的风筝】比喻,飘荡不定,或关系断绝,一去不 返。清代《镜花缘》:“只觉身如蝉翼,悠悠扬扬,飘飘荡荡, 登时间不知不觉,倒像断了线风筝一般,落了下来。”

【歇后语第37句】:【 说谎不瞒当乡人】说谎有人知道底细。明代《西游记》: “哥啊,常言道:说谎不瞒当乡人。就来弄虚头,捣鬼!怎么 说降了妖精,就抬轿来送师父,却又来叫战,何也?”

【歇后语第38句】:【身上有屎狗跟踪】人有弱点,被坏人利用。韩志君等《古 船·女人和网》:“得了吧!自个儿脸丑,别怨镜子。要不是 你身上有屎,狗会跟着你?”

【歇后语第39句】:【患难见朋友】(谚)人处在患难之中,才能见识真正的朋友。指身处富贵结交的朋友不可靠,只有患难与共的生死之交最见真情。 也作患难识朋友。 患难结知己。

【歇后语第40句】:买眼药进了石灰店——认错了门

【歇后语第41句】:【爱吃枣儿汤】(惯)旧指妇女贪爱风月。

【歇后语第42句】:【瘪三】《现代汉语词典》对“瘪三”的注释是“上海人称城市中无正常职业而以乞讨或偷窃为生的游民为瘪三,他们通常是极瘦的。” 到底“瘪三”一词从何而来?近年国内有些学者找出了根据,原来是较早接触洋文化的沪人,以英语拿来再创造的杰作。英文Penniless是“一分钱也没有”,清末被上海人音译成“毕的生”,后又将“毕的生”改称为中国风味的“瘪三”了。上海人形容此类干瘪流浪男童,或辱骂猥琐偷摸之人,说声“瘪三”等于描绘了他的形态相貌,讥讽之意顿可意会,呼之欲出,妙不可言。在上海风行几年后,民国二十五年便被语言学家黎锦熙编纂的《国语词典》收入词条了。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批评有些干部喜欢写谁都不爱看的蹩脚文章,称其谓“语言无味,像个瘪三”,加速了此词推广。

【歇后语第43句】:【想治疮不能怕挖肉】(谚)想要把身上的恶疮治好,就要忍痛挖去周边的肉。比喻要想办成一件大事,就不能不付出大的代价。

【歇后语第44句】:【家有半斗粮,不当孩子王】指一种社会心态:不愿意做孩 子的教师。阿城《孩子王》:“老话说:家有隔夜粮,不当孩子 王。学生们可闹?”

【歇后语第45句】:【散步】饭后散步是人们的一种习惯,有谚赞日:饭后走一走,能活九十九。那么散步这种习惯是怎么形成的呢? “散步”这个词的产生与古人食药风气有关。魏晋南北朝时期,士大夫追求延年益寿,盲目服用“五石散”,成了风气。所谓“五石”,包括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钟乳、硫黄五种矿物质,这是主要成分,此外还包括萎根、防风、桔梗、海蛤、白术、人参等药材搭配。服药后,不能静卧休息,必须行走,以刺激药性发作。原因是药物中某些成分含较大的毒性,会对人体构成伤害。服药后,若能使药性发作,身体发热,就能减轻毒性对身体的伤害。药性的呈现,被称为“散发”,散发说明药已得力。如果药性不显,甚至会有生命危险。服药后行走,目的是药性显现,这叫做“行散”。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认识到,服用“五石散”,不仅不能延年益寿,反而对身体有害。于是,自唐代以后,服“五石散”之风趋于衰落,而“行散”这种漫步的方式却对身体有益,被人们保留下来了。“行散”就是有目的的散步,现在意义上的“散步”已与服药行散脱了钩,变成了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

【歇后语第46句】:【明镜所以照形,往事所以知今】(谚)所以:用来。形:形貌。明镜用来鉴照自己的容颜,往事用来鉴察当前的事理。指借镜是为了察己,借古是为了察今。 也作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 明鉴可以照形,古事可以知今。

【歇后语第47句】:【和气致祥,乖气致戾】(谚)致:招致。乖:不和。戾:灾祸。和和气气,自然会引来安详;彼此怨怒,必定招致灾祸。 也作“乖气致戾,和气致祥”。

【歇后语第48句】:爸爸正讲一个很有趣的故事,可讲到动人处,却突然不讲了。妈妈说:“怎么不讲了?嘴上贴封条了?”爸爸还是故意卖关子。“好,不说就留在肚里沤粪吧!你再想说,我还不听呢!”(河北·青县)

【歇后语第49句】:【又要马儿好,又要马儿不吃草】想要又好又省,想要人们努 力工作,却不给条件和报酬。马烽《三年早知道》:“真是又 要马儿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你又要我们多浇地,又不多给 水。”

【歇后语第50句】:学校里背书——不望(忘)本

【歇后语第51句】:【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释义:廖化:三国时蜀国将军,武艺不太出众。三国后期,蜀国名将相继死亡,廖化就成了突出的人物。比喻当地没有出色人物或主事者,个别一般人物就担当了重任或出了名。例句:“好比何来?”亭面糊学着乡里说书的人的口气。“好比无牛捉了马耕田:好比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

【歇后语第52句】:怀胎妇女——肚里有货

【歇后语第53句】:一锹煤炭难炼钢,一块砖头难砌墙。

【歇后语第54句】:集体是力量的源泉,众人是智慧的摇篮。

【歇后语第55句】:【佛是金装,人是衣裳】(谚)佛像是靠金粉来装饰的,人是靠衣裳穿戴来装扮的。指人的服饰对仪容关系很大。 也作佛要金装,人要衣裳。 人靠衣装,神靠金装。

【歇后语第56句】:【大栅栏】“大栅栏”是北京举世闻名的一条街。到了北京,不逛大栅栏是一种遗憾。那么,缘何叫它“大栅栏”呢?据考证,“大栅栏”始建于明代永乐初年(1403年),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最初名叫“廊坊四条”。清乾隆年间,京城各街道为防贼盗,都在街口修建栅栏,晚间关闭,白天开启。廊坊四条由于店铺众多,实力雄厚,所建栅栏在京城也算最大最漂亮,因此“大栅栏”这个名称渐渐取代了廊坊四条。该地区的商业“发端于明,发展于清”,北京著名的老店如同仁堂、瑞蚨祥、内联升、马聚源等云集于此。当年,曾有“头戴马聚源、身穿瑞蚨祥、脚蹬内联升,腰缠四大恒(指当时大栅栏内的四大银号)”之说,其名声长盛不衰。

【歇后语第57句】:【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谚)指人世间最难得的是知心知己的人。 也作万两黄金容易得,一个知己也难求。 万两黄金容易得,人间知己最难求。

【歇后语第58句】:【来者不善,善者不来】(谚)来的人不会怀好意,怀好意的人不会前来寻事。指对恶意寻衅的来人,要加倍防范。 也作“善者不来,来者不善”。

【歇后语第59句】:老子纳妾儿宿娼——上行下效

【歇后语第60句】:【清水锅里煮铜钱,一眼看到了底】释义:比喻对事情了解得很清楚,很透彻。例句:后来这些年,李家大院的所作所为,可真是清水锅里煮铜钱,一眼看到了底。

【歇后语第61句】:【一言惊醒梦中人】(惯)指一句话使人猛然醒悟。

【歇后语第62句】:脑袋上刷糨糊——糊涂透顶

【歇后语第63句】:黑李逵碰见莽张飞——非崩不可

【歇后语第64句】:【船多不碍港,车多不碍路】(谚)港:港湾。指船再多,也不妨碍水上交通;车再多,也不妨碍陆路交通。比喻人虽多,各做各事,互相之间并不妨碍。 也作“船多不碍江”。

【歇后语第65句】:【人来投主,鸟来投林】见“鸟来投林,人来投主”。

【歇后语第66句】:【死狗——扶不上墙】(歇)比喻人素质太差或没有志气,别人想扶持也扶持不起来。 也作“死狗——扶不到墙上”。

【歇后语第67句】:写字出了格——不在行

【歇后语第68句】:我家的地与王叔叔家的地紧挨着。每年耕田的时候,他总是把我家的田埂犁走一点,弄得田埂越来越窄了。妈妈无可奈何地说:“这真是种田种得刁,田埂走得猫。”(河南·信阳)

【歇后语第69句】:【新婚不如远归】(谚)刚结婚的夫妻,比不上久别归来的夫妻情爱热烈。指久别归来的夫妻情爱最深长。 也作新娶不如远隔。 新娶还须让远归。 新婚不如久别。

【歇后语第70句】:铁板上的铆钉——没跑

【歇后语第71句】:爸爸怕我用脑过度,常劝我要劳逸结合,我却因此而贪玩起来。妈妈怨爸爸不该这样,说:“马儿都很怪,骑着比牵着跑得快。孩子没一点压力,怎么会学好基础知识啊!”(山西·万荣)

【歇后语第72句】:【扣帽子】释义:比喻不经调查研究轻率地给人加上罪名。例句:体兰!你可别给我扣帽子!我没说瞧不起妇女。

【歇后语第73句】:【老天爷睁眼】(惯)1比喻苦尽甜来或事实得到澄清。2指雨过天晴或愿望得以实现。 也作老天爷长了眼。 老天爷有眼。

【歇后语第74句】:【敲门砖】“敲门砖”比喻以不正当方法求得名利的初步手段。那么,“敲门砖”是怎么来的呢?它源自古代的一个故事。相传,有一天张公子去拜访李公子,他在李公子的庭院外拍了好一阵门也无人应声。原来李公子读书太专心了,没听到张公子叫门。张公子因拍了半天也不见李公子来开门,心中十分不快,转身正要回府,却一眼看见了墙角的几块砖头。于是灵机一动,抄起一块对着门猛敲起来。这回李公子可听见敲门声了,心里一惊,以为出什么大事了,他急忙起身去开门,只见张公子倚在门边。李公子奇怪地问:“出什么事了?”张公子平静地说:“没出什么事,我闲着无事,特意来拜访你。”李公子又问:“你刚才用何物敲门?声音如此之大。”张公子回答说:“没什么特别的,不过是一块‘敲门砖’。”李公子大惑不解:“张公子访友还要专门带上敲门砖?”张公子瞥了一眼墙角,笑道:“敲门砖随处可捡,也可随手可扔,很是方便。”这时,李公子才恍然大悟。后来,人们就把借以谋取名利的手段比喻为“敲门砖”。属贬义。

【歇后语第75句】:八卦阵里骑马——闯不出路子

【歇后语第76句】:【墙上挂竹帘——没门儿】(歇)门:本指门户.转指门路、办法。指事情根本办不到或行不通。 也作“墙上挂帘——没门”。

【歇后语第77句】:安眠药吃过量——不觉醒

【歇后语第78句】:【三两棉花四张弓——细细地弹】(歇)弓:弹棉花用的绷弓儿。弹:谐“谈”。指详细地谈谈。

【歇后语第79句】:不管做什么,妈妈总是护着我。奶奶说:“这孩子让他妈给惯坏了,成了豆腐掉在灰窝里,吹,吹不得;打,打不得。”(河南·新野)

【歇后语第80句】:【驴不跑怨鞍不好】(惯)比喻主观上不努力却埋怨客观条件差。

【歇后语第81句】:【有状元徒弟,无状元师傅】学生可能中状元,意即学生将 来会超过先生。或说:有状元学生,无状元先生。类似的: 青出于蓝而甚于蓝。李英儒《女游击队长》:“有状元徒弟, 没状元师傅。拐老头那点文化,很快要被学生掏尽了。”

【歇后语第82句】:春节期间,爸爸妈妈再三叮嘱我不要乱吃东西,防止闹肚子。爸爸说:“少吃多滋味,多吃坏肚皮。”(浙江·嘉兴)

【歇后语第83句】:【养不教,父之过】(谚)对孩子只知生养而不知管教,这是做父亲的过错。指对后代除了生养,还要教育。 也作“养子不教父之过”。

【歇后语第84句】:【进了三宝殿,都是烧香人】佛、法(佛经)、僧(弟子),为佛 教三宝。三宝殿,佛庙,谓聚会的人目的一致,都是自己 人。汪幸福《浪迹台湾岛》:“进了三宝殿,都是烧香人,莫说 那些话。”

【歇后语第85句】:【外披羊皮,内藏狼心】(惯)形容人外表装得善良,内心却十分狠毒。

【歇后语第86句】:【犄角旮旯】“犄角旮旯”指的是房间中窄小的角落或狭窄偏僻的地方。它源自北京方言。犄角旮旯是个合成词,合在一起能用,分开也能用,而且意义不变。 “犄角”指的是牛、羊、鹿等动物头上生出的坚硬角质物,亦即“角”。由于牛角里边逐渐收窄,犄角渐成窄小角落之意常指房间中窄小的角落,也可形容人的思想不会转弯,思路越来越窄,常说他“钻牛角尖”。 “旮旯”这两个字成词历史不久。“旮”字在《康熙字典》里说与“旭”字通用。而“旯”字在《康熙字典》里根本没有收入。因此,“旮旯”合起来也表示“角落”应是近百年左右北京人的创造。犄角和旮旯意同,北京人一撮合,合成了“犄角旮旯”。

【歇后语第87句】:【走麦城】(惯)《三国演义》中描述,刘备大将关羽败走麦城,被孙权杀害。比喻英雄人物遭到失败。 也泛指失败。

【歇后语第88句】:【英雄不夸当年勇】见“好汉不提当年勇”。

【歇后语第89句】:【黄连树上长的草——苦苗苗】(歇)比喻苦孩子。

【歇后语第90句】:王母娘娘得子——天大喜事

【歇后语第91句】:火车响汽笛——鸣惊人;火气冲天

【歇后语第92句】:【光打雷,不下雨】释义:只有声势,没有实际行动。例句:天天开会,说要减轻农民的负担,可是,光打雷,不下雨,我们这个村里呀,去年、前年的卖粮钱还没给全呢!

【歇后语第93句】:北极的冰川——顽固不化

【歇后语第94句】:【看不见自己的后脑勺】看不见自己的缺点。后脑勺,也 说:后颈窝、脖子后面的灰。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后 脑勺上长疮,自己看不见以为别人也看不见,那才笑话咧。”

【歇后语第95句】:玻璃缸里养鱼——大不了

【歇后语第96句】:鹞子充鸡——没安好心

【歇后语第97句】:【没包弹】(惯)包弹:批评,指责。 指没有缺点,无可挑剔。

【歇后语第98句】:【砍一枝,损百枝】借指伤害一人,影响同类人。海外张爱 玲《连环套》:“再则我们修道院里也不止我一个人,砍一枝, 损百枝,上头怪罪下来,我还想活着么?”

【歇后语第99句】:【整瓶不摇半瓶摇】见“满壶全不响,半壶响叮当”。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191696.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