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好句大全

史上最经典民间俗语经典歇后语,精辟现实!

【谚语俗语第1句】:逼狗到墙角——反咬

【谚语俗语第2句】:春季的一天,我和妈妈去田里插秧,天突然下起了雨。妈妈说:“这个鬼天气,真没用。”该插晚稻了,太阳火辣辣的,又听妈妈说:“这个鬼天气,要你晴又不晴,要你雨又不雨。”我奇怪地问:“妈妈,为什么插早稻要天晴,而插晚稻又要下雨呢?”妈妈说:“早禾不怕火烧天,晚稻不怕水淋田。”(江西·全南)

【谚语俗语第3句】:【八个麻雀抬轿,担当不起】释义:比喻没有资格或没有力量承担。例句:凡人遇患小疾,岂敢惊动妙手神医?八个麻雀抬轿,担当不起!算了,我知道你是在警告我哩。

【谚语俗语第4句】:【三月的芥菜——心里烂】(歇)心:菜心,转指人心、中心、核心。 指从内部变坏,失去了生机,面临彻底败亡。

【谚语俗语第5句】:【 老虎吃天,无处下爪】谓不知从何着手,或野心无法实现。 相关的:狗咬刺猬,下不了嘴。西戎《纠纷》:“可是他该说什 么呢?真是老虎吃天,无处下口呀!”

【谚语俗语第6句】:看病的先生——不请不来

【谚语俗语第7句】:在家里,我常告弟弟和姐姐的状。妈妈不高兴地说:“你不要吃自己的饭,量人家的肠子。少操点闲心,把精力用在学习上吧!”(河南·民权)

【谚语俗语第8句】:【银子不打眼,又会说话又会喊】(谚)不打眼:不起眼。指银钱虽然是个死东西,但用它托人情办事,比人说话灵验得多。

【谚语俗语第9句】:【 见庙就烧香,见神就磕头】到处寻求援助。谌容《人到中 年》:“我拿了它去找卫生部去,见庙就烧香,见神就磕头。 求爷爷,告奶奶,也要把这张状子递上去。”

【谚语俗语第10句】:【顾前不顾后|顾头不顾尾】只想到眼前的事情,考虑不周 到。类似的:顾一不顾二/野鸡钻头不顾尾/山公鸡躲头不 躲尾。台湾林语堂《京华烟云》:“他就是做事顾前不顾后 的,再加上脾气暴躁,其实人并不见得坏。” 拉着黄牛当马骑牛马不分,胡乱顶替。牛,也说:驴。 明代《二刻拍案惊奇》:“只为这一路人,众恶所归,官打见 在,正所谓张公吃酒李公醉,拿着黄牛便当马。”

【谚语俗语第11句】:【十里高山望平川——光景要往长处看】(歇)指过日子要往远处着想。也指看问题目光要远大。

【谚语俗语第12句】:【没事常思有事】(谚)指人应有备无患,以免事到临头措手不及。

【谚语俗语第13句】:【三下五除二】(惯)原为珠算口诀。形容做事干脆利索。 也作“三下五去二”。

【谚语俗语第14句】:【一壶难装两样酒】招待客人用同样的酒,谓对人不能有 厚薄。韩志君等《古船·女人和网》:“手心手背都是肉,一壶 咋还偏装两样酒?自个儿的闺女媳妇不让进,别人呢,倒让 进了!”

【谚语俗语第15句】:【新婚不如远归】(谚)刚结婚的夫妻,比不上久别归来的夫妻情爱热烈。指久别归来的夫妻情爱最深长。 也作新娶不如远隔。 新娶还须让远归。 新婚不如久别。

【谚语俗语第16句】:清水拌石子——合不拢

【谚语俗语第17句】:【十八般武艺】“十八般武艺”源自十八般兵器,多出自文学作品,形容某人武艺高强。最早见于南宋永嘉戏文《张协状元》:“十八般武艺都不会,只有白厮打。”元代关汉卿杂剧《五侯宴》:“孩儿十八岁也,学成十八般武艺。”可见最迟到元代,南北都已通用“十八般武艺”一词。但其包括的内容有各种说法。《水浒传》称十八般兵器是:矛、锤、棒、弓、努、铳、鞭、简、剑、链、挝、斧、钺、戈、戟、牌、枪、权。明代朱国桢《涌幢小品》说是:弓、弩、枪、刃、剑、矛、盾、斧、钺、戟、鞭、简、挝、殳、叉、爬头、锦绳套索、白打(徒手搏斗)。清代有两种并存的说法,一说为矛、锤、弓、铳、弩、鞭、锏、剑、链、挝、斧、钺、戈、戟、牌、棒、枪、扒:一说为弓、弩、枪、刀、剑、矛、盾、斧、钺、戟、鞭、锏、锤、殳、叉、爬头、锦绳套索、白打。还有九长九短的说法。九长是:枪、戟、棍、钺、叉、钩、槊、环;九短是:刀、剑、拐、斧、鞭、锏、锤、棒、杵。皆因出自小说家之口,可谓五花八门,没有定说,以上诸说,可互相参照。也可理解为武艺精通,样样皆能。

【谚语俗语第18句】:爸爸在演算一道数学题,长时间后,忽听爸爸说:“我这是扳倒树捉乌鸦啊!”(江苏·泗阳)

【谚语俗语第19句】:看到我们一家人生活得很有规律,村里一位大嫂羡慕地说:“俺家做饭常是照时不照晌,少长无短的。你们家一年吃的应时饭,四季穿的变色衣,干啥都行是行,趟是趟的,真好。”(河南·郏县)

【谚语俗语第20句】:【 修了庙,老了和尚】事情进展太慢,等不及。和尚,也说: 神、鬼。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什么理想呀,幻想 呀,那些全都不实在。等庙子修起,鬼都老了。”

【谚语俗语第21句】:【山再高也高不过两只脚】(谚)山岭再高,攀登者都会把它踩在脚下。指任何险峻的高山人也能攀登上去。也泛指任何艰难险阻,人都能战胜它。 也作山再高还在脚底板下。 山高高不过脚底板子。

【谚语俗语第22句】:【前门拒虎,后门进狼】(惯)前门挡住了猛虎,后门闯进了恶狼。比喻刚赶走一个坏人,另一个坏人又来了,灾难接踵而至。 也作前门拒虎,后户进狼。 前门去虎,后门进狼。 前门驱虎,后门进狼。

【谚语俗语第23句】:木碗里扎猛子——不知深浅

【谚语俗语第24句】:【马上】“马上”一词是形容时间很短的意思。“马上”最初的含义就是在马背上,多指征战武功,古代有马上得天下一说,并说开国皇帝是马上皇帝。 “马上”指时间短,源自元朝。元朝由蒙古族建立,蒙古族是马背上的民族,以狩猎为生,蒙古骑兵素以作战征讨勇猛、行动迅速著称,可能由于这个原因,“马上”就有了表示速度快、时间短的含义。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三折:“爷,有的马上就说了罢!”明唐顺之《请游兵疏》:“命下之后,即便马上差人赍文星驰付山西保定二巡抚处。”用的都是这个意思。后来,“马上”一词就被大家所接受,并转化为表示时间极短的含义了。

【谚语俗语第25句】:吃中午饭了,我一看还是面条,就说:“不爱吃面条,我不吃。”妈妈说:“想吃啥?我给你做。”爸爸在一旁生气了,说:“不吃偏食,身体结实;挑饭拣菜,身体变坏。”(河南·鄢陵)

【谚语俗语第26句】:【往脏水坑子里边爬】(惯)比喻人不走正道,往错路上走。

【谚语俗语第27句】:【万事不求人】一切靠自己,不依赖别人。老舍《骆驼祥 子》:“我要是个男的,要是也拉车,我就得拉自己的车;自拉 自唱,万事不求人!”

【谚语俗语第28句】:【哪吒下凡——一身火】(歇)哪吒:《西游记》、《封神演义》中的人物,《西游记》说他是托塔天王李靖第三子,《封神演义》写他在金光洞里复生后自天而降,手持火尖枪,脚踩风火轮。火:本指火焰,转指火气、怒火。形容人脾气暴躁,极易发怒。

【谚语俗语第29句】:古庙里的石像——老石人(老实人)

【谚语俗语第30句】:【死诸葛骇走了生仲达】释义:诸葛:指诸葛亮。仲达:司马懿,字仲达,三国时曹魏政权的掌握军权的大臣。死人吓跑了活人。形容威名大,让人听了就害怕。例句:这是北伐当年的旧官衔,就和“死诸葛”骇走了“生仲达”一样,这旧官衔却骇走了防护团。

【谚语俗语第31句】:【泰山】妻子的父亲被称为“泰山”。这一称呼从何而来?出处有三。一说认为称妻父是“泰山”,是由于泰山顶上有丈人峰的缘故。《唐六典》记载:“泰山周一百六十里,高四十余里,群峰得名者甚多,而丈人峰在山顶,特出群峰之表。”由此可见,泰山顶上确有丈人峰。这一说法到宋代又被确认,宋代晁说之在《晁氏客语》中也说:“泰山中丈人峰兀然特立,人言泰山必然想起丈人峰,故而日之天长,‘泰山’也成为妻父的尊称。”这是唐宋资料所载,非传说,后世便称妻父为“泰山”。二说“泰山”之称源自晋朝。清代赵翼著《陔余丛考》一书,其卷三十七说,晋人乐广为卫瑜妻父,卫瑜尊其为“乐丈”,“乐”、“岳”谐音,“乐”讹为“岳”,“乐丈”讹为“岳丈”。其实,卫瑜尊其妻父乐广为“乐丈”,名副其实,无可厚非。“乐丈”讹为“岳丈”是后人之事,也未尚不可,符合约定俗成规律。后又从“岳丈”变为“岳父”。“岳”又使人联想到五岳之首的东岳泰山,因而妻父又被称为“泰山”。为了与“岳父”相并称,人们将妻母尊称为“岳母”。为了与“泰山”相并称,便将妻母称为“泰水”。这圈子兜得也太远了,不过,它的轨迹是乐丈——岳丈——泰山,落脚点还是“泰山”。三说是源自唐朝。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记载,唐玄宗李隆基于开元十四年(726年)到泰山封禅,命中书令张说为封禅使,前往泰山修庙筑路。张说顺便将女婿郑镒也带了去,把修庙筑路的任务交给郑镒办理。郑镒是个贪官,偷工减料,趁机大捞一把,赃银翁婿二人平分。这当然得到张说的欢心,于是张说给郑镒破格提拔。按照唐代官制,去泰山封禅后,丞相以下的官吏都可以升一级。郑镒却像坐直升机一样一下子升了四级,从九品芝麻官一下子成了五品大员,绿衫换成了大红袍。工程完毕,唐明皇领朝廷文武百官前往泰山举行封神大典。他见工程质量很糟糕,心中十分不悦,正好又看见负责施工的郑镒的官服突然换了颜色,气不打一处来,指着侍立在一旁的郑镒问群臣:“诸位爱卿,尔等可知郑镒官升五品靠的是什么?”群臣慑于张说的权势,不敢直言。此时,一个叫黄幡绰的伶人灵机一动,当即用手指了指脚下的泰山,并用眼睛瞄着张说,一语双关地说:“此泰山之力也!”唐玄宗心中明白,因碍于张说的面子,不便发作。此言一下子传遍朝野,听者无不掩面失笑。后人因此戏称他人妻父为“泰山”。不料久而久之,戏称变为尊称。

【谚语俗语第32句】:【一传十,十传百】(惯)形容消息传播得非常快。 也作一传两,两传三。 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

【谚语俗语第33句】:【 路上行人口似碑】指行人到处传说。成语:有口皆碑。 明代《石点头》:“常言‘钟在寺里,声在外边’,又道‘路上行 人口似碑’,好歹少不得有人传说,如何禁得人口嘴呢!”

【谚语俗语第34句】:【吃了扁担——横了肠子】(歇)指横下心不顾一切地去做某事。

【谚语俗语第35句】:暗处走路——没影子

【谚语俗语第36句】:【一叶落而知秋】原指进入秋季,也指变化的征兆。成语: 一叶知秋。相关的:础润而雨,月晕而风。尤凤伟《中国一 九五七》:“一开始就站,这变化有点一叶而知秋,让人在心 里发疹。”

【谚语俗语第37句】:【两把钥匙挂在脖子下——开心又开心】(歇)开心:本指打开心房,转指高兴。形容非常高兴。

【谚语俗语第38句】:【老鼠尾巴熬汤——油水不大】(歇)油水:本指所含的脂肪质,转喻可以利己的好处。比喻可赚的钱不多,或可拿出的财物不多。 也作老鼠尾巴熬汤——没什么油水。 老鼠尾巴——没有多大油水。

【谚语俗语第39句】:水桶烂了底——两头空

【谚语俗语第40句】:【见恶不除三分罪】见到坏人坏事应该制止,否则就等于 犯罪。类似的:见蛇不打三分害。汪幸福《浪迹台湾岛》: “见恶不除三分罪。我代表警察分局正式决定,从现在起, 收缴餐馆的营业牌照,并罚款三十万元台币。”

【谚语俗语第41句】:撒了盐的油锅——热闹开了

【谚语俗语第42句】:【求人不如求己】主要靠自己,不能依赖别人。成语:自力 更生。清代《红楼梦》:“俗语说的好:求人不如求己。说不 得姐姐担个不是,暂且把老太太查不着的金银家伙,偷着运 出一箱子来,暂押千数两银子,支腾过去。”

【谚语俗语第43句】:【纱帽底下无穷汉】(谚)纱帽:乌纱帽,旧时官员的帽子。指只要当上官,自然就有钱。也指一人当上官,家属、亲友就都沾光发财。

【谚语俗语第44句】:【 功夫不负有心人】勤奋努力,终能成功。叶辛《蹉跎岁 月》:“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华雯雯的脸蛋在她的精心保 护之下,确是白皙红润,光滑鲜嫩。”

【谚语俗语第45句】:【粉刷的乌鸦——白不久】(歇)比喻伪装难以持久。 也作“粉刷的乌鸦——白不长”。

【谚语俗语第46句】:【装大瓣儿】蒜讽刺人摆架子,装样子。韩志君等《篱笆· 女人和狗》:“那喜鹊算个啥东西?跑到我面前来装大瓣儿 蒜。”

【谚语俗语第47句】:【对着和尚骂贼秃】说话误伤了对方或别人。类似的:拿 着和尚当秃子打。鲁迅《彷徨》:“你简直是在对着和尚骂贼 秃了。我就没给钱,我那时恰恰身边没有带着。”

【谚语俗语第48句】:【 红口白牙跑舌头】谓好好的人却昧良心胡说八道。或 说:满嘴跑舌头/舌头跑出了牙关。成语:信口雌黄、信口开 河。刘绍棠《蒲柳人家》:“什么铁嘴?你红口白牙跑舌头, 马勺儿上的苍蝇混饭吃。”

【谚语俗语第49句】:一天我起得很早,到学校时却迟到了。妈妈说我是“起了个五更,赶了个晚集”。(山东·东平)

【谚语俗语第50句】:【老先生】“老先生”这一称呼,感情比较复杂,一般是对年事已高有学问的人的一种尊称。特别民间把有经验的老中医尊称为“老先生”。这种称呼最早见于《史记·贾谊传》。到了明朝,把当翰林官的人称为老先生,尽管有的翰林年龄不大,但仍称之为老先生。到了清朝,则把做相国或两司抚台官员也统称为老先生。时至今日,老先生这一称谓有多种含义。它不只尊称,有时还含有戏谑和讥讽的味道。如有人在会上发言冗长且不着调,旁人劝他说:“老先生,你少说两句吧!”

【谚语俗语第51句】:柏油烫猪头——连根拔

【谚语俗语第52句】:【 新来乍到,摸不着】锅灶原指新媳妇刚到婆家,尚未上灶 做饭。借指刚来,不了解情况,不熟悉。陈登科《风雷》:“我 们这里有句俗话:新来乍到,摸不着锅灶。你要多住几天才 能了解。”

【谚语俗语第53句】:阎王爷照镜子一鬼样子;鬼相

【谚语俗语第54句】:【 三日不弹,手生荆棘】技艺要经常练习。不坚持练习,感 到手生,容易荒废。类似的:三天不念口生,三天不做手生。 清代《红楼梦》:“我在扬州,也听得讲究过,也曾学过,只是 不弄了,就没有了,这果真是三日不弹,手生荆棘。”

【谚语俗语第55句】:【惹祸招灾,问罪应该】(谚)指因行为不轨而惹下了祸,招来了灾,就应该受到法律的查处和制裁。

【谚语俗语第56句】:三婶家人多,今春娶了媳妇,就分了家。有人说三婶是“没媳妇,想媳妇,有了媳妇又赶媳妇”。三婶却想得开,笑眯眯地回答道:“俺这是小锅饭,吃着香,又有葱花又有姜,浇点香油也明晃晃,怪美气!”(河南·方城)

【谚语俗语第57句】:【耗子洞里打架——窝里反】(歇)比喻内部闹矛盾或自相残杀。 也作耗子咬耗子——窝里反。 耗子动刀——窝里反。

【谚语俗语第58句】:扳不倒儿的屁股——坐不稳当(扳不倒儿:不倒翁)

【谚语俗语第59句】:【大姑娘裁尿布——闲时做下忙时用】见“小大姐儿裁褯子——闲时置下忙时用”。

【谚语俗语第60句】:【越丑越爱】戴花指人总想掩盖自己的缺点。周立波《暴 风骤雨》:“谈到韩老六说自己脚正不怕鞋歪时,小王哈哈大 笑道:真是人越丑越爱戴花。”

【谚语俗语第61句】:从湖南到河南——南上南(难上难)

【谚语俗语第62句】:看戏挑媳妇——头满意

【谚语俗语第63句】:【夹着尾巴做人】(惯)形容为人处世极为小心谨慎。

【谚语俗语第64句】:【百步无轻担】(谚)路程一远,肩上的担子就会越挑越觉沉重。指人远路负重极为吃力。 也作“远路无轻担”。

【谚语俗语第65句】:小偷报警一贼喊捉贼

【谚语俗语第66句】:包老爷审堂——是非分明

【谚语俗语第67句】:爸爸炒肉时,忘了妈妈说过已经放过盐,就又放了一遍,结果咸得没法吃。妈妈埋怨爸爸说:“我说的话你总是左耳进入,右耳漏出。胡椒都够辣了还放姜。”(广东·吴川)

【谚语俗语第68句】:亮亮好逞强,有时把比他大的哥哥姐姐也不放在眼里。院里的奶奶说:“你呀,别不知天高地厚的,别人顺脚捞捞,反脚敲敲,就够你受的了!”(安徽·太湖)

【谚语俗语第69句】:父母难保子孙贤。

【谚语俗语第70句】:【不识路能走千里,不识人寸步难行】(谚)不认识路可以向人打听,分不清好人坏人就得上当受骗。 指在社会生活中识人最重要。 也作不识字也有饭吃,不识人却无生路。 不怕不识字,就怕不识人。

【谚语俗语第71句】:舅舅想再买两头猪饲养,舅妈说:“紧了没豆腐,慢了一锅浆。咱今年粗粮少,过罢年再说吧!”(河南·郏县)

【谚语俗语第72句】:刘伯温的八卦——神机妙算

【谚语俗语第73句】:【碾盘上的蘑菇——根子硬】(歇)碾盘:碾子承受碾磙子的石制底盘。根子:本指根部,转指根底、后台、靠山等。硬:本指坚硬,转指强硬、过硬。比喻后台、靠山很硬。 也指基础雄厚,很有实力。

【谚语俗语第74句】:缚在线上的蚂蚱——跑不了

【谚语俗语第75句】:【天有不测风云】此语比喻人有难以预料的灾祸。它典出《元曲选,无名氏(合同文字)第四折》:“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那小厮恰才无病,怎生下在牢里便有病。”好像现在的“躲猫猫”。没过多久,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便引用了此语。《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周瑜与曹操大战于三江口。诸葛亮和周瑜英雄所见略同,采用火攻。一切准备就绪,但冬季少有东南风,周瑜发愁病倒。诸葛亮去探望他,他又不想说实话,只说:“人有旦夕祸福,谁又能保证不生病呢?”而诸葛亮却故意神秘地说:“天有不测风云,人又怎么能料得定呢?” 周瑜觉得诸葛亮言外有意,便连忙问有何药方可治他的病,诸葛亮写了十六个字递给周瑜。这十六个字是“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看了,眼前一亮,病竞好了。这才引出好戏“借东风”。看来,到明代“天有不测风云”一语已经比较流行。

【谚语俗语第76句】:【一把年纪活到狗身上】年纪大没有长进,做事不像人样。 成语:马齿徒增。茅盾《秋收》:“他觉得镇上的老爷们也不 像‘老爷’了……而且因为他们‘老爷’太乏,竟连他老通宝 的一把年纪也活到狗身上去!”

【谚语俗语第77句】:【叫化子要黄连——自讨苦吃】(歇)黄连:一种味极苦的中药。指自己找罪受。常含讥讽意味。

【谚语俗语第78句】:【猪拾柴,狗烧火,野狐扫地请客坐】释义:比喻小人愈是殷勤,君子愈应留神远避。例句:“南京人家掘得一石,上有字可考云:‘猪拾柴,狗烧火,野狐扫地请客坐。’不知是何等语也。”

【谚语俗语第79句】:【一竿子插到底】释义:比喻说话或做事一直贯彻到底。“插”又作“扎”、“捅”、“撑”。例句:不论大小事,一言既出,便唯恐落空,要一竿子插到底,必求落实。

【谚语俗语第80句】:【扳倒龙床,跌了太子】(惯)龙床:皇帝的宝座。指犯了大罪。也指豁出一切,起来造反。

【谚语俗语第81句】:星期天,我也想炒个菜露一手,可妈妈却怕我炒坏了,不答应。爸爸在一旁说:“不是撑船手,不来弄竹竿。他有心学学,就让他试试!”(江苏·丹阳)

【谚语俗语第82句】:【茶喝二道酒喝三】(谚)茶喝二道:茶喝到第二道,茶味正浓。酒喝三:酒喝过三杯后,精神兴奋。 指二道茶方酽,三杯酒提神。

【谚语俗语第83句】:【五更】中国有个习俗,每年正月初一大人小孩都要起五更,吃饺子拜年。那么,“五更”是怎么来的呢?我国古代把夜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或梆子打更报时,所以叫“五更”、“五鼓”或“五夜”。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相当于一个时辰,也就是现在的两个小时。在秋分时分,“初更”正是月牙正偏西,“五更”也就是拂晓时分,正所谓“鸡鸣五更”。

【谚语俗语第84句】:大热天穿皮袄——不是时候

【谚语俗语第85句】:快考试了,我还像没事似的看电视。妈妈不高兴地说:“你是睡在棺材里不知死活。”(云南·瑞丽)

【谚语俗语第86句】:【开快车】(惯)比喻加快速度。

【谚语俗语第87句】:【粳米粉的线条——拉不长】(歇)粳米粉:用粳稻米碾磨出的粉,没有黏性。长:本指空间距离长,转指时间距离长。指某事时间持续得不长久。

【谚语俗语第88句】:【拿话当经念】(惯)比喻把他人说的话当作行为准则。

【谚语俗语第89句】:医生摇头——没法治

【谚语俗语第90句】:【孽罐子满了】作恶到头,罪有应得。成语:恶贯满盈。李 晓明等《平原枪声》:“老百姓看了无不拍手称快,都说孽罐 子满了。”

【谚语俗语第91句】:我们老师最痛恨那些不孝敬老人的人。他常说:“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情。一个人连老人都不孝敬,就枉披一张人皮了!”(陕西·旬阳)

【谚语俗语第92句】:【说溜了嘴】(惯)指不加思考顺嘴就说出来了。

【谚语俗语第93句】:【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谚)旧时认为男子为风情女子而死,也是一件风流韵事。

【谚语俗语第94句】:【锅里无米白添柴】(谚)比喻缺乏关键的条件,一切都是徒劳。

【谚语俗语第95句】:【外公死儿——没有舅了】(歇)舅:谐“救”。指不可挽救或无可救药。

【谚语俗语第96句】:坐上勒勒车撵兔子——有耐心就行

【谚语俗语第97句】:我给报社投了许多稿,可都石沉大海。妈妈安慰我说:“败事之路顺溜溜,成事之路弯曲曲。只要不灰心,你会成功的。”(福建·福州)

【谚语俗语第98句】:【 以毒攻毒,以火攻火】以相同的方法来对待。清代《红楼 梦》:“这个正好,就叫做‘巧姐儿’好。这个叫做以毒攻毒, 以火攻火的法子。姑奶奶定依我这名字,必然长命百岁。”

【谚语俗语第99句】:【山杏核——苦仁儿】(歇)山杏核里的仁味苦。仁:谐“人”。指穷苦人或苦命人。 也作“杏核子——仁儿苦”。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191798.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