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歇后语,没有之—!
【谚语俗语第1句】:【谁家灶内无烟】(谚)哪家都烧火做饭,烟囱里都会冒烟。比喻家家都会有些不光彩的麻烦事。也比喻人人都有冒火发脾气的时候。 也作“谁家烟筒不冒烟”。
【谚语俗语第2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谚)蹊(xi):小路。桃树、李树不会说话,可它们的花果很吸引入,人来人往,树下自然就踩出了条条小路。 比喻人的品德高尚,自然引人景仰。 也作桃李不言自成蹊。 桃李不言,下自成行。
【谚语俗语第3句】:【抱着元宝跳井,舍命不舍财】把钱看得比命还重要。相关 的:要钱不要命。成语:一钱如命。周立波《暴风骤雨》:“他 是抱元宝跳井,舍命不舍财的老财阀,不能养活枪。他胆儿 又小,瞅着明晃晃的刺刀,还哆嗦呢。”
【谚语俗语第4句】:【不知道哪块云彩有雨】释义:比喻情况不好判断。例句:“我警告你,小王,你有时太快嘴利舌,你知道会闯出多大祸!我看你还是不了解咱们的处境。我们谁都得应付,谁都得伺候,你知道哪炉香烧不到就出事呀!你不知道哪块云彩有雨啊!唉唉……”
【谚语俗语第5句】:《百家姓》少了第二姓——缺钱
【谚语俗语第6句】:【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谚)指只要有青山在,自然就有树木,有树木就不愁没有柴火。比喻只要保住基本力量,就不愁得不到发展。 也作留得青山在,何愁没柴烧。 只要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谚语俗语第7句】:【柳树开花没结果】柳絮没有果实。借指事情没有结果, 没有好收场。袁静孔厥《新儿女英雄传》:“他说命太苦,头 一回说亲说了个你,闹了一回子,谁知道柳树上开花:没结 果。”
【谚语俗语第8句】:【垫刀背】(惯)比喻替人去冒风险或代人受过。
【谚语俗语第9句】:刘大妈和儿媳妇又吵架了。邻居大嫂来劝解:“吵吵嘴没啥相干,谁家不是碗大碟小磕着碰着哩?”(山东·金乡)
【谚语俗语第10句】:【有钱难买幼时贫】(谚)人生最难得的是幼年时家境贫穷。指幼时贫穷,能够养成艰苦奋斗、拼搏向上的习性,给长大创建事业奠定基础。
【谚语俗语第11句】:【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释义:诸葛亮:三国时蜀国丞相,很有智谋,后人把他作为智慧的化身。比喻人多智慧多,遇事会想出好办法。“顶”又作“当”、“抵上”、“赶”、“合成”等。例句:于连征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咱们大家开动脑筋想办法。”
【谚语俗语第12句】:【砍倒树摸雀崽儿——照稳当里办】(歇)雀崽儿:刚出生的麻雀。 指办事求稳。
【谚语俗语第13句】:扁担砸杠子——直打直
【谚语俗语第14句】:石狮子灌米汤——滴水不进
【谚语俗语第15句】:【人不伤心不落泪】(谚)伤心:内心痛苦。指人痛哭落泪,是感情受到伤害的表现。
【谚语俗语第16句】:【走麦城】(惯)《三国演义》中描述,刘备大将关羽败走麦城,被孙权杀害。比喻英雄人物遭到失败。 也泛指失败。
【谚语俗语第17句】:【请酒不吃吃罚酒】见“敬酒不吃吃罚酒”。
【谚语俗语第18句】:【不怨狼吃羊,是怨羊上坡】释义:比喻颠倒黑白,不辨是非,错怪了人。例句:他祖祖辈辈欺压七里铺人还不够!你倒好,不怨狼吃羊,是怨羊上坡。心疼肚热,咋下得手打孩子?
【谚语俗语第19句】:【分银子都会有人骂】做好事也会有人不满。陈残云《香飘 四季》:“好比俗话说的,分银子都会有入骂,搞社会主义,跫 件翻天覆地的大事,总有些人不满意。”
【谚语俗语第20句】:弟弟嘴很馋,吃东西总是大口大口地往嘴里送,像生怕被别人抢走似的。妈妈见了,指着他的脑门说:“贪多嚼不烂,蛋多孵不匀,你就不能慢些来啊?”(广东·龙门)
【谚语俗语第21句】:【萝卜上了街,药方把嘴撅】(谚)把嘴撅:翘起嘴唇,表示生气或不高兴。萝卜上市出售,医生就没病人来看病开药了。指萝卜对人的健康十分有益,有防病的功效。
【谚语俗语第22句】:【喇喇蛄穿大衫——硬称土绅士】(歇)喇喇蛄:蝼蛄的通称,一种生活在泥土中的害虫,吃农作物的嫩茎,也作拉拉蛄,也称蝼蝼蛄、土狗子。大衫:也叫大褂,身长过膝的中式单衣,旧时绅士或有地位的人常穿。指小人物硬充大人物。常含讥讽意味。
【谚语俗语第23句】:邹庄有个村干部腐化堕落,可群众敢怒而不敢言。这次民主选举村委会,他被大家选掉了。大家拍手称快说:“墙倒必须众人推,鼓响还得大槌擂。”(河南·虞城)
【谚语俗语第24句】:黄河水——倒(道)不完;源远流长
【谚语俗语第25句】:【救人如救火】(谚)救人之命,就像救火一样刻不容缓。指救人是十万火急的事,丝毫不能延迟。 也作“救命如救火”。
【谚语俗语第26句】:按处方配药——多给不肯,少给无效
【谚语俗语第27句】:【棒打不回头】(惯)形容人意志坚定,毫不动摇。
【谚语俗语第28句】:【 成不了气候】气、器谐音,兼指不成器,形成不了气势。 谓成不了大事。孙犁《风云初记》:“我看咱们少当家的成不 了气候。”
【谚语俗语第29句】:【 偷来的锣鼓打不得】敲起来就被发现。借指不合法,见不 得人。清代《红楼梦》:“如今把我姐姐拐了来做二房,偷来 的锣鼓儿打不得。”
【谚语俗语第30句】:包米面做元宵——捏不到一块儿
【谚语俗语第31句】:看人上菜碟——势利眼
【谚语俗语第32句】:【吃枪药】(惯)比喻人火气大,无端地冲人发脾气。
【谚语俗语第33句】:【拜年】新春佳节,家人团聚,亲朋好友互相走访拜年,这是中国千百年来的节日传统习惯。关于“拜年”习俗的由来,传说远古时代有一种怪兽,头顶长独角,口似血盆,人们叫它“年”,每逢腊月三十晚,它便出来掠食噬人。人们只好备些肉食放在门外,然后把大门关上,躲在家里,直到初一早晨,“年”饱餐后扬长而去,人们此时开门相见,作揖道喜,互相祝贺未被年吃掉,于是拜年之风从此流传至今。久而久之,增加了拜年的厚重含义。拜年可知尊长爱幼,此序不乱;拜年可使矛盾、“过节儿”一磕而消,提供和好的机会;拜年可使邻里、亲朋之间沟通信息,增强感情,和睦相处。拜年之意义诸多,所以,历经千年而不衰。
【谚语俗语第34句】:【千中不挑一,万中不挑一】(惯)千万个人中也挑不出一个来。形容人极其优秀,谁也比不上。
【谚语俗语第35句】:【 好酒说不酸,酸酒说不甜】谓不怕议论,议论改变不了事 实。韩志君等《古船·女人和网》:“人嘴两张皮,任他们说去 呗!好酒,说不酸;酸酒,说不甜。” 回炉烧饼不香谓不新鲜,失去原有的特点、优点。《小 说季刊》(1981,4):“回炉烧饼不香,这可不是又香又酥能吃 的烧饼,而是菱洲圩村上的碎嘴姑姑、婶婶们对谈崩了的亲 事又合好的比方。”
【谚语俗语第36句】:【黄瓜菜都凉了】释义:黄瓜菜本来就是凉的,这是一种诙谐的说法。比喻什么都晚了。例句:刘三儿傲慢地挺起胸脯:“要指望着你们两个找葫芦,黄瓜菜都凉了。”
【谚语俗语第37句】:【大海里翻了豆腐船——汤里来,水里去】(歇)汤里来:指豆腐是用大豆加水磨成豆浆后,再加入石膏或盐卤凝固而制成的。水里去:指豆腐翻倒在海水里。比喻何处来,还回到何处去。也形容四处劳苦奔波。
【谚语俗语第38句】:山猪嘴里的龅牙——包不住
【谚语俗语第39句】:【不上高山,不显平原】有比较,才能看出差别和高下。张 恨水《啼笑因缘》:“真是不登高山,不见平地。像她这样用 钱,简直是把大洋钱看作大铜子。”
【谚语俗语第40句】:【算盘珠子,不拨不动】指不自觉,没有吩咐就不知道主动 做事。张贤亮《河的子孙》:“这样,庄户人干起活来就跟算 盘珠儿一样,拨一下动一下;有的连地也不会种了。”
【谚语俗语第41句】:【牛皮灯笼——肚里亮】(歇)亮:本指明亮,转指亮堂、清楚。指心里清楚、明白。 也作“牛皮灯笼——外头不见光,内里亮堂”。
【谚语俗语第42句】:【关公门前耍大刀】(惯)关公:即关羽,字云长,三国时蜀国大将,善使大刀。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 也作关夫子门前耍大刀。关夫子:指关公。 关老爷营前耍大刀。关老爷:指关公。 关帝庙门前耍大刀。关帝庙:祭祀关公的寺庙。
【谚语俗语第43句】:【两头摸不着缰】(惯)缰:缰绳。 指对两面的情况都不清楚。
【谚语俗语第44句】:【疤瘌眼照镜子,自找难看】将自己置于尴尬处境。疤瘌, 也说:扒拉、歪嘴。尤凤伟《中国一九五七》:“叫人家吃野菜 怎么行?这可是扒着眼照镜子——自找难看的事。”
【谚语俗语第45句】:【富从升合起,贫从不算来】(谚)合:一升等于十合。富裕是从一升一合积攒起来的,贫穷往往是因为过日子不会精打细算。指日常生活一要积累,二要算计。
【谚语俗语第46句】:【炕上养虎,家中养盗】(惯)比喻养育与自己为敌的坏人。
【谚语俗语第47句】:心口窝里跑马——宽宏大量
【谚语俗语第48句】:【有的向灯,有的向火】(惯)指有人向着矛盾的这一方,有人向着那一方。
【谚语俗语第49句】:【清明节插柳】我国有清明节插柳的风俗,特别是江南,每逢清明节,家家户户将柳条插在井边。“井井有条”的成语就来源于清明插柳活动。现在看来是个植树造林美化环境的好习惯。据说,清明节插柳与明太祖朱元璋的原配正宫马娘娘有关。有一年清明节,马娘娘身穿便装出城游玩。可乡下路窄,不能过车,她只得下车步行。不知底细的人见了都拍手高叫:“大家快看,好大的一双脚。”马娘娘听见后十分生气,叫人记住这个村名转身就走。忽听得有人哭着走来,马娘娘一看,原来是个老太婆,老太婆那双脚,比自己的还大。马娘娘问其原委,原来是人们讥骂她生有一双大脚。马娘娘听后,产生了怜悯之情,便说:“那些无知村民,回头都得杀掉,你可例外,快回去在你家门前插上两枝柳。” 原来那老太婆是村里“智多星”装扮的,他见村民奚落马娘娘,知道闯了大祸,便改装前往打探虚实。结果不出所料,他赶忙回到村里,通知各家都要在门前插上柳条。马娘娘回宫后,立即派兵将那个村子围得水泄不通,打算将门前无柳的人家全部杀掉。可官兵进村,看见家家门前都插上了柳条,只好作罢。第二年清明,大伙放心不下,怕马娘娘又来郊游踏青,便又全都插上了柳条。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俗。
【谚语俗语第50句】:【老马嘶风——英心未退】(歇)老马面对烈风仍嘶鸣,驰骋千里之心不减当年。指老年人雄心未衰。
【谚语俗语第51句】:吊好了膘的公驼——锐不可当
【谚语俗语第52句】:【平不过水,直不过线】建筑业行话。建筑要找直线,找水 平。借指为人处世要公平正直。电视剧:“搞建筑和做人是 一个理。平不过水,直不过线。”
【谚语俗语第53句】:米筛子挡太阳——难遮盖
【谚语俗语第54句】:妈妈见爸爸一根接一根地吸烟,就指着他的脑袋说:“你真的怕自己的鼻子被痼虫子嘘了,这样不停地吸?”(湖南·双峰)
【谚语俗语第55句】:【吃小亏占大便宜】释义:受一点小的损失,却得到很大的利益。例句:“杨吉利抢走了于芝秀,我来嫁给你!”天香粗野而又娇媚,“丢了一个残花败柳,得到一个清白女儿身,你吃小亏占了大便宜。”
【谚语俗语第56句】:【刀搁在脖子上】释义:比喻死亡临头,或用杀头威胁。例句:乡亲们,我们是大清的官兵,脚踩着先帝打下的江山,吃着父老兄弟的饷粮,没有皇帝的谕旨,就是刀搁在脖子上,我们也不能退半步!
【谚语俗语第57句】:【谁当皇上,给谁纳粮】不论是谁掌权,都得服从。萧军《八 月的乡村》:“反正我们老百姓谁当皇上给谁纳贡呗;种谁地 给谁纳租呗。”
【谚语俗语第58句】:光屁股打老虎——又不要脸,又不要命
【谚语俗语第59句】:【交杯酒】这是现代婚礼中的一个重要必备的程序,即新郎新娘举杯交臂互请对方饮酒。其实这是我国婚礼程序中的一个传统仪式,在古代称为“合卺”(卺的意思本来是一个瓠分成两个瓢),古语有“合卺而醑”,孔颖达解释道:“以一瓠分为二瓢谓之卺,婿之与妇各执一片以醑。”(即以酒漱口),合卺又引申为结婚的意思。据传,这一习俗源于先秦时期。《礼记·昏义》载:新郎、新娘各执一片一剖为二的瓢饮酒。其意是象征一对新人自此合二为一,夫妻间享有同等地位,婚后相亲相爱,百事和谐。到了唐代,除了沿用瓢作酒器外,亦可以杯替代。到了宋代,以杯代瓢已经普及,延续至今。“交杯酒”为婚礼平添了喜庆的气氛。
【谚语俗语第60句】:【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谚)这地方不收留人,总会有收留人的地方。指天地之大,何处不可安身,不必死守一处。 也作此处不留有留处。 此地不容人,自有容人处。 此处不养爷,还有养爷处。
【谚语俗语第61句】:【打破醋坛子】(惯)比喻在男女情爱上产生了强烈的嫉妒情绪。 也作“扳倒了醋缸”。
【谚语俗语第62句】:【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惯)指表面上待人亲热,内心却非常狠毒。
【谚语俗语第63句】:【早来的鸟儿有虫吃】先到容易得益。或说:早起的鸟儿捉 虫多。台湾语文图书:“老师劝导学生早起用功——早起的 鸟儿有虫吃。学生顽皮的回答——早起的虫儿被鸟吃。”
【谚语俗语第64句】:【一遭生,二遭熟】(谚)指人与人的交际,一次接触生疏,再接触就惯熟了。也指路径多接触,自然就熟悉。 也作一回相见两回熟。 一回生,二回熟。 一次相交,二次相熟。
【谚语俗语第65句】:【好拳不赢头三手】(谚)头三手:拳术交手的头三招。指拳术比赛时,真正的高手总是让过前三招,然后才施展手段。泛指本领高强的人往往到最后才以绝招取胜。 也作“好把式不赢前三手”。
【谚语俗语第66句】:【教人教心,浇花浇根】见“浇花要浇根,教人要教心”。
【谚语俗语第67句】:【 恭敬不如从命】谦让不如服从,不必谦让。台湾朱秀娟 《女强人》:“我国有句成语,恭敬不如从命。但愿在很快的 将来,让我也有尽尽地主之谊的机会。”
【谚语俗语第68句】:【酒】酒,对中国人来说,是太重要了。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曹操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李白反讽日:“借酒浇愁愁更愁。”李白还说:”举杯邀明月”。苏轼说“把酒问青天”。就是在平民百姓当中,也是“无酒不成席”。那么,酒是谁发明的呢?关于酒的发明,说法很多。一种说法是“猿猴造酒”。传说猿猴将采摘的苹果储存起来,时间一长,苹果发酵成酒,醉倒猿猴。一说始于大禹时代的仪狄,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朱翼中的《酒经》记载,上古用桑叶包饭的发酵方法造酒,是指仪狄用此法造酒,献给大禹而言的。仪狄是个官员,他造酒是为了献给大禹邀功。另一种说法是始于周朝的杜康,也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据《说文解字》记载,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秫即高梁。传说杜康生于周朝,是个牧羊人。有一天,他把高梁粥装进竹筒里带着去牧羊,竹筒放在一棵树下忘记带走。半个多月后,他赶羊回来又在那棵树下找到了他遗忘之物,打开一看里面高粱粥已经发酵变成液体了。村里人喝了都夸这种液体好喝,于是他不再牧羊,改行酿酒了,并办起了杜康酒店。
【谚语俗语第69句】:【 矮子里拔将军/矮子里挑大个】原本不够格,不得已而求其 次,在差的里面挑选稍微好一点的。成语:降格以求。谌容 《减去十岁》:“班子问题需要重新考虑。现在不得已,矮子 里拔将军。”
【谚语俗语第70句】:【起头容易结梢难】(谚)结梢:结尾,做到底。指做事开始时容易,有头有尾一直做到底却很不容易。 也作“起头易,到底难”。
【谚语俗语第71句】:【千金难买好音讯】(谚)花再多的钱,也买不来好的音讯。指使人振奋的好消息是最有价值的。
【谚语俗语第72句】:【争一日之短长】(惯)短长:指胜败、对错、高低等。比喻决出一时的胜败、对错。
【谚语俗语第73句】:【躲在后边摇鹅毛扇子】释义:比喻在背后操纵、出主意。例句:潘汉饕道:“不管什么人,我要把躲在后边摇鹅毛扇子的人,统统抓起来。不在纪家村杀他几个,我就不姓潘了。关照宋小犬带路,即刻行动。”
【谚语俗语第74句】:【城狐不灌,社鼠不熏】(谚)城墙上的狐狸窝不可用水灌,不然会毁坏城墙;社庙的老鼠洞不可用火熏,不然会烧毁社庙。指邪恶有所凭借便难以清除,常借指帝王左右的佞臣无法铲除。
【谚语俗语第75句】:垃圾堆里的画——废画(话)
【谚语俗语第76句】:邻居家的平平姐今年该上初二了,可婶婶硬是让她退学出门打工。妈妈劝婶婶说:“她婶子,人说三辈不读书,活像一窝猪,还是让娃子去上学吧!”(河南·邓州)
【谚语俗语第77句】:【好心不得好报】(惯)指好心去帮助别人却没有得到好结果。 也作好人不得好报。 好心没好报。
【谚语俗语第78句】:【镜子】“镜子”,人们天天在使用,它是怎么被发现的呢?当然,水是天然的镜子,有诗曰:投石刺破水中天;有寓言日:猴子捞月亮。讲的都是水的照影作用。那么,作为实物的镜子,是怎么来的呢?它经历了石镜、铜镜、玻璃镜三种形态。据传说,女娲补天时得到一种黑曜石,经打磨而成石镜,这便是最早的镜子。这种上古时期传说的石镜,被现代技术所证实,装修用的大理石、花岗岩经过抛光后都光亮如镜。第二种形态金属镜随着青铜器的发明而产生,有出土实物为证。从出土的铜镜来看,唐代较多。当时,铜镜已较普及。史书有载,魏征谏唐太宗李世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文物和史料记载相印证,那时铜镜已经相当普及。直到近代玻璃的发明,取代了金属镜。
【谚语俗语第79句】:【七股子八权】(惯)形容事情头绪太多、太乱。
【谚语俗语第80句】:老鳖吞秤砣——好狠的王八,铁打的心
【谚语俗语第81句】:【九重天】古人常说九重天,来代表天之高远,不可莫测。天到底有多远呢?《淮南子·天文训》中说天“去地五亿万里”。古代人说的九重天,虽然含有玄远之意,可这并不是指天有九层,而是依据方位将天划分为九个部分。秦《吕氏春秋》中记载:“天有九野,地有九州,土有九山,山有九塞,泽有九薮,风有八等,水有六川。”将天分成九部分,这九部分最中央是钧天,东方是苍天,东北是变天,北方是玄天,西北是幽天,西方日颢天,西南日朱天,南方日炎天,东南日阳天,每一层天,都有其代表的星象。古人认为皇帝是天帝之子,秉承上天旨意来治理天下,所以,常把皇帝称为天子。皇帝本人也被称为“九重天”或“九重天子”。唐代文学家韩愈的名诗《左迁到蓝关示侄孙湘》云:“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当时皇帝派遣使者迎佛骨入京,韩愈反对此举,故而向皇帝上《谏佛骨表》一篇,可是却被贬到八千里之遥的潮州,这里的九重天即指皇帝。
【谚语俗语第82句】:【油锅里的钱还要找出来花】(惯)为了抓到热油锅里的钱而不怕烫手。形容人贪婪,为了钱而不怕冒风险。
【谚语俗语第83句】:八月里的石榴——合不上嘴
【谚语俗语第84句】:【山有百草,人有百性】释义:比喻人的个性不同。例句:山有百草,人有百性;就像天底下没有相同的树子,也没有一模一样的人。
【谚语俗语第85句】:关起门来做皇帝——没入朝拜:妄自尊大
【谚语俗语第86句】:野花树长在石崖上——盘根错节
【谚语俗语第87句】:【得了三分颜色就要开染坊】(惯)染坊:给织物、衣服等染色的作坊。比喻别人给了点儿好脸色,就得意忘形起来。也比喻别人给了点好处,就得寸进尺或产生非分之想。
【谚语俗语第88句】:【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释义:比喻互不相干,各走各的路。你好你的,我不稀罕。例句:“萧支书,反正我把话说给你了,今年土地不分红,我的困难解决不了,解决不了我就单干,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
【谚语俗语第89句】:【满饭好吃,满话难说】(谚)满话:说话过头,不留余地。指人说话要谦虚谨慎,留有余地。 也作“满饭好吃,满话说不得”。
【谚语俗语第90句】:一日吞个星星——想头不低
【谚语俗语第91句】:【鞋子合脚走得快】(谚)比喻做事彼此间合力配套,进展自然就顺利。
【谚语俗语第92句】:【 越热越出汗,越冷越打颤】谓情况向两极分化,走向极端。 刘江《太行风云》:“世道就是这么个世道,发财的,出租放账 越发财,倒运的,吃了上顿没下顿越倒运。真是越热越出 汗,越冷越打颤。”
【谚语俗语第93句】:【气大不养神】(谚)火气太大的人,很难保养精神。指养生贵在心平气和,不动肝火。 也作气大不养人。 气大伤身。
【谚语俗语第94句】:【丑媳妇也得见公婆】谓有什么错误缺点,无法隐瞒,早晚 也要让人知道。相关的:丑媳妇怕见公婆。池莉《来来往 往》:“再说丑媳妇总要见公婆,将来林株总是要与他们见面 的。”
【谚语俗语第95句】:【把天放在头上说话】(惯)指说话做事公平公正,不违天理。
【谚语俗语第96句】:【吃饭少一口,睡觉不蒙首,老婆长相丑,保你活到九十九】释义:指吃饭注意适量,睡觉被子不蒙头,不淫于色,就能长寿。例句:“说实话:这么吃可不好!没听说么?吃饭少一口,睡觉不蒙首,老婆长相丑,保你活到九十九!你们都还年轻力壮,可也得注意点子,到老才不会受罪。”
【谚语俗语第97句】:【有一搭没一搭】(惯)1指漫不经心地说话。也指没话找话说。2形容时断时续或无关紧要。 也作有一搭无一搭。 有一句没一句。 有一言无一言。
【谚语俗语第98句】:【鸡窝里出凤凰】指条件差的地方,出现了人才,或做出了 成绩。鸡窝,也说:老鸹窝、山窝窝。汪曾祺《大淖记事》: “铁匠里出了这样一个一表人才,真是鸡窝里飞出了金凤 凰。”
【谚语俗语第99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原指作战的后勤工作,也指做事要 有充分准备。兵马,也说:军马。余杰《火与冰》:“看来,他 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早把小舟准备好了。”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191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