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辟民间俗语金句,忍不住分享到朋友圈!
【谚语俗语第1句】:【 抱着粗腿不放】一心投靠某种势力。从维熙《大墙下的 红玉兰》:“可是,事情总得有个界限,你要是总抱着他的粗 腿不放,盲人骑瞎马,那你可离悬崖不远了。”
【谚语俗语第2句】:【桂冠】在各种各样的比赛中夺得第一名的人,常常被人们称为夺得“桂冠”。“桂冠”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呢?它是个舶来品,源自古希腊。古希腊人认为月桂树是太阳神阿波罗的神木,他们用月桂树的枝叶编成冠,授给在祭祀太阳神阿波罗的节日赛跑中的胜利者。戴桂冠者有极高的荣誉。后来,人们用月桂树的枝叶编成冠冕,献给最有才华的诗人和各种比赛中的胜利者,成为一种惯例,流传下来。特别是古希腊又是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发祥地,奥运会的胜利者也会得到一顶“桂冠”,于是“桂冠”一词随着奥运会传向世界。大家对2004年第28届雅典奥运会记忆犹新,在那届奥运会上,获奖者除得到金、银、铜奖牌外,发奖官员还将桂枝编的花冠戴在他们头上。无独有偶,在中国还有一个和“桂冠”词义相近的词,叫“折桂”,也来自一个和桂树有关的美丽神话故事,在这个故事中称科举考试登科为“蟾宫折桂”,又引申为各种考试与比赛的第一名叫“折桂”。“桂冠”和“折桂”,这两者同义不同源,一个为“西”,一个为“中”,中西合璧,珠联璧合。
【谚语俗语第3句】:【 不登大雅之堂】谓粗俗之物,不能与高雅的并列。鲁迅 《南腔北调集》:“我们看惯了绘画史的插图上,没有连环图 画……便以为那是一种下等物事,不足以登大雅之堂的。”
【谚语俗语第4句】:【二八月,乱穿衣】农历【第2句】:八月气温发生变化,正是换衣 季节。也指过渡时期,情况复杂。《中国教育报》( 1993,7, 4):“现在的社会如二八月乱穿衣,可是青少年们没有那么 高的辨别力呀!”
【谚语俗语第5句】:【吃江水,说海话】(惯)指人爱吹牛皮,说大话。
【谚语俗语第6句】:老鼠投的胎——尖嘴巴
【谚语俗语第7句】:吃饱饭闲嗑牙——没事找事
【谚语俗语第8句】:每当我帮爷爷倒完茶,捶完背,端来洗脚水,爷爷便笑着对我说:“娃娃勤,爱死人;娃娃懒,狼啃脖子没人管。”(甘肃·敦煌)
【谚语俗语第9句】:【 前有车,后有辙】辙,轮迹。谓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 袁静孔厥《新儿女英雄传》:“前有车,后有辙,双喜就是我的 榜样!”
【谚语俗语第10句】:【一个吹笛,一个捏眼】互相配合。或说:一个吹箫,一个捺 窟。西戎《年轻的一辈》:“闺女,没想到你们两个人一个吹 笛,一个捏眼,脾气倒挺对呀!”
【谚语俗语第11句】:【老母猪吃万年糠】(惯)比喻重提老早以前的事。 也作“老母猪嚼万年糠”。
【谚语俗语第12句】:【单打一】(惯)指在一个时期内,集中力量做一件事或只接触某一方面的事,而不管其他方面。
【谚语俗语第13句】:我家三分绿油油的黄瓜秧上,小黄瓜一个挨一个。妈妈逢人就喜笑颜开地说:“黄瓜卖了买台洗衣机,洗衣服就不用发愁了。”谁知黄瓜刚长大,一夜之间就被小偷偷光了。爸爸说:“远看是个高冈儿,临近是个下洼儿。”(河南·商水)
【谚语俗语第14句】:公鸡头上一块肉——大小是个冠(官)
【谚语俗语第15句】:【弯刀对住瓢切菜】(惯)弯刀:刃部呈弧形的刀。瓢:用对半剖开的匏瓜做成的舀水或撮取面粉等的器具。弯刀在半圆形的瓢里切菜,正合适。形容正好吻合。
【谚语俗语第16句】:【费唇舌】(惯)指费了许多话去解释、劝说或表白。 也作费口舌。 费唾沫。
【谚语俗语第17句】:【货卖一张皮,马卖四只蹄】商品需要装潢。商业图书:“货 卖一张皮,马卖四只蹄。生意人在包装上所花费的精力,却 远远超过食品本身,简直是本末颠倒。”
【谚语俗语第18句】:【枸杞子】“枸杞子”既是良药,又是保健食品,很受人们的青睐。我国宁夏枸杞子驰名中外。那么,“枸杞子”之名是怎么得来的呢?相传战国时,在秦国境内黄河南岸有一青年农夫,乳名狗子,以农耕为业。娶妻杞氏,杞氏勤而贤惠。时秦吞并六国,倾国之男丁,拓疆征战,狗子被召戍边。一晃十年过去了,狗子命大戍边归来。路见家乡正闹饥荒,田园荒芜,路人乞讨,饿殍遍野,众乡邻面带菜色,孩子嗷嗷待哺。狗子甚为恐慌,不知老母与妻子现状如何。到家以后,发现老母发丝如银,神采奕奕,妻子面色红润,不像路人饥饿之状,感到非常惊讶,问妻子是怎么回事。妻子回答说,自己采摘山间红果和老母充饥,才免于挨饿。老母也说,如果不是儿媳采红果,自己就见不到儿子了。狗子喜极而泣,对妻子更加敬重。邻居听说后,都争相采食红果,并称之为“枸杞食”,讳“狗妻杞氏”之不雅。后人发现狗妻杞氏所采山间红果有滋阴补血养肺健胃之功效,特别补肾效果更佳,民间医生采之入药,改其名为“枸杞子”,简称“枸杞”。
【谚语俗语第19句】:【双手难捉两条鱼】(谚)人的两只手不能同时捉住两条鱼。指做事得有先有后,不能不分轻重缓急,同时完成两方面的任务。
【谚语俗语第20句】:【隔层肚皮隔垛墙】(谚)隔着一层肚皮,就像隔着一堵墙一样,有着极大的隔阂。旧指妇女对待非亲生儿女会百般歧视,加以虐待。 也作隔重肚皮隔重山。 隔层肚皮隔层山。
【谚语俗语第21句】:【旺火没湿柴】见“火大无湿柴”。
【谚语俗语第22句】:【老米饭捏不成团】释义:借指感情不睦的人聚不到一块。例句:“我跟他今生不得联合,我跟他‘老米饭捏不成团’,我看见他就来气!”
【谚语俗语第23句】:【老鸦占了凤凰巢】(惯)比喻卑贱的人霸占了高贵人的位置。
【谚语俗语第24句】:六月的云——捉摸不定
【谚语俗语第25句】:【水沟不通四处流】(谚)水流的渠道如果不畅通,就必定四处漫溢。 比喻下情不能上达,必定造成麻烦。
【谚语俗语第26句】:喇喇蛄(蝼蛄)穿大衫——硬称土绅士
【谚语俗语第27句】:【把钱看得比铜盆还大】(惯)形容人吝啬贪财,把钱看得过重。
【谚语俗语第28句】:裹脚老太婆的脚趾头——窝囊一辈子
【谚语俗语第29句】:刘备对孔明——言听计从
【谚语俗语第30句】:此地无银三百两——不打自招
【谚语俗语第31句】:【一个不摘鞍,一个不下马】(惯)比喻双方互不相让,僵持不下。 也作一个不接马,一个不下鞍。 一个不下马,一个不接鞍。
【谚语俗语第32句】:脚生鸡眼臀生疮——坐立不安
【谚语俗语第33句】:背后挂镜子——照见别人照不见自己
【谚语俗语第34句】:【 耳听是虚,眼见为实】耳听是别人说的,眼见是亲自看的。 强调直接经验可靠。语序亦可换置。浩然《山水情》:“耳听 是虚,眼见为实,等我看到真实的了,才能定准儿该向你点 头还是摇头。”
【谚语俗语第35句】:戈壁滩上的石头——明摆的
【谚语俗语第36句】:【吹枕边风】(惯)指妻子向丈夫灌输自己的观点或提出要求。 也作“吹枕头风”。
【谚语俗语第37句】:【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释义:小葱是青的,豆腐是白的。“青”与“清”谐音。比喻清楚明白,没有差错。也比喻彼此关系清白。例句:队委会还没来得及宣布这件事,她已经把保管室里的账目、实物清点得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谚语俗语第38句】:【对待失意人,别说得意事】(谚)面对事不遂心或者倒运的人,不要谈说称心如意的事。指说话要看对象,不要触及别人的痛处,惹人生厌。
【谚语俗语第39句】:哈密瓜加上糖——甜透了
【谚语俗语第40句】:大姑娘相亲——羞羞答答
【谚语俗语第41句】:【垓下困霸王——四面楚歌】(歇)垓下:古地名,在今安徽固镇东北沱河南岸。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楚汉交战时,楚霸王项羽被汉军和诸侯的军队围困在垓下,“兵少食尽”,夜间听到汉军四面都唱起楚人的歌曲,十分惊惧,疑心楚地已被汉军占领,于是仓促突围,后自刎于乌江边。比喻陷入孤立无援、四面受敌的处境。
【谚语俗语第42句】:【一木难支大厦之将倾】无力挽回失败的局面。成语:回天 无力。姚雪垠《李自成》:“他感觉自己在朝中孤掌难鸣,真 是‘一木难支大厦之将倾’,深深地陷入绝望和愤慨之中。”
【谚语俗语第43句】:【赤手攥空拳】(惯)形容人一无所有,孤苦无依。
【谚语俗语第44句】:【脑袋掖在裤腰带上】(惯)比喻冒着生命危险做事情。也形容人勇敢,不怕牺牲。 也作脑袋拴在裤腰带。 脑袋挂在腰带上。 脑袋掖在腰里。
【谚语俗语第45句】:【走漏风声】见“露风声”。
【谚语俗语第46句】:鱼大吃虾,虾大吃鱼——弱肉强食
【谚语俗语第47句】:【 山不转路转】指情况总会有变化,不要把事情看得太死。 类似的:天不转地转/石头不转磨转/水不弯河弯。赵树理 《李家庄的变迁》:“不要紧,咱慢慢说!山不转路转,没有说 不倒的事!”
【谚语俗语第48句】:三色圆珠笔——多芯(心)
【谚语俗语第49句】:【对矮人莫说矬(cu。)话】见“当着矮人,别说短话”。
【谚语俗语第50句】:戴铃铛的骆驼——后面跟着
【谚语俗语第51句】:【老牛力尽刀尖死】释义:比喻辛辛苦苦为人出完了力,却被人害了,落个悲惨结局。例句:白占魁为了自己没有能当上社干部,竟能唱出“老牛力尽刀尖死,忠心为国不出头”的秦腔发牢骚,高增福听了简直发呕,唾了几口酸水。
【谚语俗语第52句】:【老鸦啄柿子——拣着熟的开口】(歇)熟:本指成熟,转指熟悉。指找熟悉的人求情。
【谚语俗语第53句】:【长命债,长命还】(谚)指长期拖欠下的借款,只能慢慢地分期归还,不能立马还清。
【谚语俗语第54句】:【麻雀站牌坊——好大的架子】(歇)牌坊:旧时为褒扬忠孝节义等封建礼教的人树立的高大建筑,状似牌楼。架子:本指牌坊的构架,转喻人的架势、气派。指摆出一副傲慢的、盛气凌人的架势。
【谚语俗语第55句】:【一棵树上吊死】被困在一个地方,或固执于某一事理,不 去想其他办法解脱。浩然《山水情》:“这没啥想不开的,用 您的话说,咱不能指望一棵树吊死人。”
【谚语俗语第56句】:【船无水不行,事无钱不成】(谚)就像船离了水不能划行一样,做事离了钱财就办不成。指钱财是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谚语俗语第57句】:【 面和心不和】脸上装和气,内心里勾心斗角。海外张爱 玲《封锁》:“他告诉她许多话,关于他们银行里,谁跟他最 好,谁跟他面和心不和。”
【谚语俗语第58句】:【高抬贵手】“高抬贵手”指求人开恩、求人饶恕时的恳求的话。看看它的由来,起初这只手并不高贵,是后人把这只手抬高了。原来,旧时乡下演戏,往往先由乡绅们出钱,包下戏班子在祠堂、庙宇中演出,然后他们再向群众卖票赚钱,群众凭票进场看戏。戏场只开一扇门,由一个五大三粗的壮汉把门收票。这些看门的双腿跨在门槛上,双手挺在门框上,以防无票的溜进去。过去,农村的小孩个个都是小戏迷,很想看戏但又无钱买票。便谁想谁的办法,有爬墙头进去的,有钻出水洞进去的。有的孩子便采取向把门的求情的办法。一看把门的脸色高兴,态度好一些,就央求说:“叔叔,请你把胳膊抬高一点!”于是孩子们便趁势从看门人的胳肢窝下钻进去看戏了。后来,文人们便把“请抬高胳膊”雅化为“高抬贵手”,意思就是请人“开恩”,或行个方便。推而广之,便适用于各种场合的求情了。
【谚语俗语第59句】:拔不倒子坐车——充人
【谚语俗语第60句】:【 孙猴子七十二变】变化不定。或说:属孙悟空的,七十二 变。类似的:一天十八变。成语:变化无常。古华《浮屠 岭》:“放了口风。任什么人,都是跑了和尚跑不了庙。还讲 什么孙猴子七十二变,一个跟头能打出十万八千里,但逃不 出如来佛的巴掌心。”
【谚语俗语第61句】:【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释义:分分合合是人类社会的规律。比喻形势总有变化。例句: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纷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纷争,又并入于汉。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
【谚语俗语第62句】:【小蛮腰】“小蛮腰”形容女子婀娜多姿的身姿,小蛮腰更是不少女子梦寐以求的身材。特别是现在女子以瘦为美,风行减肥,不减出个杨柳细腰决不罢休。在汉语中“蛮”常用来形容粗野强悍,为什么非要用小蛮腰来比喻纤细的腰身呢?这得从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说起。白居易性好乐舞,家中养了很多乐妓。他担任刑部侍郎时,按律法规定只能蓄养女姬三人,可他家却养了上百个宠姬。他曾写诗说:“菱角执笙簧,谷儿抹琵琶。红绡信手舞,紫绡随意歌。”这里提到的四个人物都是他的家姬,这些家姬精通舞蹈,善于表演,整日吹拉弹唱。白居易沉浸此中,其乐融融。由于他精通此道,妙笔生花,才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佳句。据《本事诗》记载:白居易的家姬中还有两个重要角色,即樊素和小蛮。樊素擅长唱歌,小蛮善于舞蹈,白居易对这两人非常宠爱。他曾写诗说:“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用鲜红可滴的樱桃比喻樊素小口,以飘摇多姿的杨柳比喻小蛮的腰肢,多么形象生动。小蛮纤细柔美的腰肢跃然纸上,如现眼前。柔弱纤细如同杨柳的小蛮腰,成了女性纤柔婉转曲线美的代名词,为以后的诗作提供了范例。如宋词有句云:“望断桥斜阳,蛮腰竞舞,苏小墙头。” 明代小说《金瓶梅》中也有诗说:“蛮腰细舞章台柳,素口轻歌上苑春。”小蛮腰深受无数女子的爱慕,这个词语也便成了备受女孩青睐的词了。
【谚语俗语第63句】:【巧媳妇不怕挑剔婆】(谚)指媳妇心灵手巧,就不怕婆婆百般挑剔。常比喻商场或服务行业,只要服务周到,就能使顾客满意,无可挑剔。
【谚语俗语第64句】:【交一个朋友开一条路,得罪一个人堵一道墙】释义:开一条路,指遇到困难得到帮助;堵一道墙,指给自己增加障碍。意为不要得罪人。例句:他喃喃地说:“我是说犯不着去得罪人呀!自古道:‘交一个朋友开一条路,得罪一个人堵一道墙’。都是街坊邻居,一出门就见面,闹翻脸多不好!……”
【谚语俗语第65句】:姐姐就要去东山参加学校组织的军训了。头天晚上,一家人都在为她的远行做准备。她的同学见了说:“这就叫一个杀猪的,三十二个拉腿的。”(山西·太原)
【谚语俗语第66句】:爸爸妈妈都出门去了,为一点小事,我打了弟弟。奶奶说:“你真是猫子不在家,老鼠在家翻跟头。”(江苏·大丰)
【谚语俗语第67句】:【解铃还得系铃人】据《指月录》记载,法眼和尚提出一个 问题:虎颈上的金铃谁能解下来?有个泰钦和尚说,挂铃的 人能解下来。借指出了事情,应由当事人自己去解决。成 语:解铃系铃。钱钟书《围城》:“这都是汪太太生出来的事, 解铃还须系铃人,我明天去找他。”
【谚语俗语第68句】:【有智妇人,胜如男子】(谚)有智慧的妇女,往往比男子还能干。指不可轻视妇女。
【谚语俗语第69句】:打拳容易走步难。
【谚语俗语第70句】:【蛟龙本非池中物】释义:蛟龙:古代传说能兴风作浪、发洪水的一种神龙。比喻英雄人物总有施展才能的时候。例句:袁金铠笑呵呵地说:“雨亭,蛟龙本非池中物!你真有远见。”
【谚语俗语第71句】:【悲伤忧愁,不如握紧拳头】(谚)悲观愁苦无济于事,不如坚决奋斗,谋求出路。指消极忍受,不如积极拼搏。
【谚语俗语第72句】:【 长流水不断线】稳步持续发展。《小说月报》( 1980,7): “留点后路,长流水不断线,万一哪个月出点事,没有完成任 务,仍然可以发奖。”
【谚语俗语第73句】:【不是撑船手,休来弄竹竿】(谚)竹竿:撑船的篙多使用长竹竿。不会撑船,就不要去摆弄篙竿。指不是行内人,就不要强装内行。也指凡事与己无关的,不要硬插手。 也作“不是撑船手,莫去摸篙杆”。
【谚语俗语第74句】:【晴天不肯走,直待雨淋头】释义:比喻不识时务,办事恰到好处就该收,过头了就坏事,招致没趣或祸害。例句:“你真是‘晴天不肯走,直待雨淋头’,还不赶快借坡赶驴,要不,可就没你的好果子吃了。”
【谚语俗语第75句】:【鸡毛飞不上天】借指人没有能耐,成不了大事。亦可反 用。刘绍棠《二度梅》:“鱼儿上不了树,鸡毛飞不上天,我天 生的不是官材。”
【谚语俗语第76句】:【瘦猪哼哼,肥猪也哼哼】借指处境好的差的都不满意。贾 平凹《废都》:“而我和他在这些地方说不拢,他总骂我是瘦 猪吭吭,肥猪也吭吭。”
【谚语俗语第77句】:墨汁煮元宵——漆黑一团
【谚语俗语第78句】:【有理不在声高】吵嚷没有用,必须讲道理。声高,也说: 嗓门儿粗。古华《姐姐寨》:“有理不在声高,不要开口就骂 人,喊人滚!”
【谚语俗语第79句】:【下河窟窿下河填】指用自身的力量解决。赵树理《邪不 压正》:“我看不用等!羊毛出在羊身上,下河窟窿只能下河 填,高工作员也给咱带不来一亩地!”
【谚语俗语第80句】:【爬出苦井,又跳火坑】(惯)比喻刚脱离苦难的地方,又陷入更凶险的处境。
【谚语俗语第81句】:【有眼不识泰山】此语比喻有眼不认识重要人物。这一俗语,源起两处。一是来自传说故事。“有眼不识泰山”中的“泰山”,不是指山东的那座泰山。关于它的来历,这里还有一段小故事。相传,有个名叫泰山的人,曾是古代著名大木匠鲁班的徒弟。因他总爱别出心裁,惹恼了师傅,终被逐出了“班门”。事过一年多,鲁班无意中在集市上看到一种精巧的家具,赞叹不绝。一打听,方知这家具原是被他逐出的泰山所制。为此,鲁班自愧不如,慨然叹道:“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啊!”这个故事广泛流传在泰山一带的民间。二是来自文献。在文献记载中,“泰山”不是人名,而是山名,就是五岳之尊的泰山。《诗经》有“泰山岩岩,鲁邦其赡”之诗句,何止鲁邦,它是华夏民族“高山仰止”之泰山。然而,“有眼不识泰山”则源自西晋的刘伶,他在《酒德颂》中有云:“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熟视不睹泰山之形”,翻译成白话文,就是“有眼不识泰山”。
【谚语俗语第82句】:【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释义:比喻一代年轻人接替了一代年老人。例句:旁的东西有新的,人哪里有新的?有。柜台里头坐了个小老板,二十来岁,柜台外头站了个跑堂的,十八九岁。俗语云:“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这也要算得一新。
【谚语俗语第83句】:【会推磨就会推碾子】事情道理相同,作起来不难。李准 《老兵新传》:“没有关系,好学,会推磨就会推碾子,都是里 边冒烟的东西!”
【谚语俗语第84句】:飞机上放炮仗——天花乱坠
【谚语俗语第85句】:一天早上,妈妈的胃有点疼,我知道后急忙替妈妈找来药。妈妈笑着说:“还是闺女好,闺女是娘的贴心小棉袄。”(河南·商丘)
【谚语俗语第86句】:【老牛老牛,打死不回头】释义:比喻人态度坚决或脾气执拗。例句:马友良又一手扳住他脖梗说:“老牛,老牛,打死不回头。——看后面!这要拍上电影,准不错吧!”
【谚语俗语第87句】:驴粪蛋滚白糖——表面甜
【谚语俗语第88句】:【一个吹笛,一个捏眼】(惯)比喻相互配合。
【谚语俗语第89句】:【帮人帮到底,救人救个活】(谚)帮人要一帮到底,救人要真正使他平安无事。指帮助人要做到负责到底。 也作“帮人帮到头,救人救到底”。
【谚语俗语第90句】:妈妈常劝外公买台拖拉机代替黄牛耕田,外公不乐意,说:“耕牛一步,黄金百斗;老牛爬坡,气死马骡。我可舍不得换!”(湖南·会同)
【谚语俗语第91句】:我整天闹着买笔,今天买两枝,明天买三枝,后天站在文具店柜台前又不想走。奶奶知道了,笑着说:“你买这么多笔当火腿肠吃啊!”(山西·晋城)
【谚语俗语第92句】:【若要安乐,不脱不着】(谚)如果想要康宁,最好在春夏之际、秋冬之交,不要加减衣服。指乍暖乍寒季节,加减衣服容易生病。
【谚语俗语第93句】:【大海无风三尺浪】(谚)大海即使无风,海面也有三尺浪。指大海的浪涛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平息。 也作“海上无风三尺浪”。
【谚语俗语第94句】:【拉弓不可拉满,赶人不可赶上】见“赶人不要赶上”。
【谚语俗语第95句】:【摘桃子】(惯)比喻攫取别人的成果。
【谚语俗语第96句】:【舌头是扁的,说话是圆的】话可以说得很圆满,很圆滑。 君等《古船·女人和网》:“你舌头是扁的,说话是圆的, 能把狗屎吹出花儿来。”
【谚语俗语第97句】:邻居大娘问妈妈说:“你家这猪有二百多斤了吧?”妈妈说:“那要把秤砣拿下来称了。”(江苏·东海)
【谚语俗语第98句】:救火没水——干着急
【谚语俗语第99句】:【哪座庙没有屈死的鬼】释义:比喻到处都有含冤而死的人。例句:“赶上了这个天狗吃日头的年月,小人得势,奸臣当道,哪座庙没有屈死的鬼?包龙图进了牛棚,你到哪个衙门递状纸?”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192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