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好句大全

佛禅-倾述林文案网

【佛语禅语第1句】:病亦不生,药亦不存,方为健康人。疑问也没有,答案也不需,方是无惑人。 诸位,若欲身之健康心之无惑,各自努力!

【佛语禅语第2句】:根本无明最极微细,未有能所、王数差别。(唐)法藏《大乘起信论义记》卷下

【佛语禅语第3句】:以淫乐自裹,譬如蚕作茧,智者能断弃,不盼除众苦。《法句经》卷下,爱欲品有从爱生爱、从爱生恚、从恚生爱、从恚生恚。《杂阿含经》卷三十五,第985经

【佛语禅语第4句】:一切诸法皆从自业因缘力故而得生起,而是因缘念念不住,犹如电光。《无字法门经》

【佛语禅语第5句】:【佛心禅语】 汝信心颇深,但好张罗,及好游、好结交,实为修行一大障。祈沉潜杜默,则其益无量。戒之!(印光法师)

【佛语禅语第6句】:做一个好人意味着要有一个正确的生活目标和人生理想,要有宏大的愿力。人生的动力和价值就是由此而生的。

【佛语禅语第7句】:我们学佛,只要学会自尊和尊重他人,收获已经很大了!

【佛语禅语第8句】:在修行的过程中,翻来覆去的拉锯战就是精进与懈怠在战斗,就是道心与偷心在战斗。什么叫偷心呢?苟懒偷安之心就是偷心,一切贪图便宜之心就是偷心。

【佛语禅语第9句】:《大般涅槃经后分》卷上,应尽还源品至于涅槃,不着涅槃,不起涅槃之想。《增一阿含经》卷四十四,十不善品

【佛语禅语第10句】:一心求法,常乐咨问,勤求善利,无有厌足。《大宝积经》卷七十七,富楼那会

【佛语禅语第11句】:一者贪欲,二者瞋恚,三者掉悔,四者昏眠,五者疑盖。除此五盖,方得禅定。《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八

【佛语禅语第12句】:想要家庭吉祥、和睦,就应该常常起欢喜心,天天为自己的家庭祝福。

【佛语禅语第13句】:【佛心禅语】 心逐物为邪,物从心为正。——《大珠禅师文案》

【佛语禅语第14句】:分秒不空过,步步踏实过;善念不间断,好事日日做;妙法时时用,法喜多分享。

【佛语禅语第15句】:充满疑虑的人,既怀疑自己的能力,也不肯信任他人。

【佛语禅语第16句】:有智之人应观非想非非想处所有定乐如地狱苦,一切众生等故有之,是故生悲。《优婆塞戒经》卷一,悲品

【佛语禅语第17句】:【佛心禅语】 吕新吾云:“论人情,只向薄处求;说人心,只从恶边想。此是私而刻底 念头,非长厚之道也。”

【佛语禅语第18句】:修行说起来没有别的诀窍,它就是要自我否定、破除我执,就是要把蒙蔽在觉性之上的种种障碍,如贪、嗔、痴等烦恼,一层一层地剥掉。

【佛语禅语第19句】:骄傲是失败之母。《经集》第四品,第八章《波修罗经》

【佛语禅语第20句】:生命需要平衡,需要和谐。对于所有的生命,我们都应该承认其存在的价值,承认其对我们个人乃至人类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佛语禅语第21句】:识生变似义,有情、我及了。此境实非有,境无故识无。(古印度)弥勒《辨中边论》卷下

【佛语禅语第22句】:佛法就是奉献无所求,轻安自在是学佛最高境界。

【佛语禅语第23句】:世间人民,父子、兄弟、夫妇、家室中外亲属,当相敬爱,无相憎嫉。有无相通,无得贪惜。言色常和,莫相违戾。《佛说无量寿经》卷下

【佛语禅语第24句】:【天天禅语】做人要放下身段、缩小自己,如微尘无处不在,发挥纳米般的良能。

【佛语禅语第25句】:【佛心禅语】 问:“色身败坏,如何是坚固法身?”师日:“山花开似锦,涧水湛如蓝。”——《大龙智洪祥禅师》

【佛语禅语第26句】:惜福即自我环保,如惜人、惜缘、惜命、惜情、惜财、惜时、惜物、惜能等,养成“惜福”的习惯,才是富有的人生。

【佛语禅语第27句】: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佛语禅语第28句】:但行不学,十有九到;但学不行,十无一到;学行两全,十修十到。(明)慧经《寿昌无明和尚文案》卷二

【佛语禅语第29句】:如果明白“一切现成”,何用劳烦于唯心与唯识?佛法一切现成,人们 却总是向外去找。“一切现成”,当注重对现前一切的感悟,注重当下。

【佛语禅语第30句】:人,皆有体温。体温之温,不仅是生命的标志,引申而去,也为人性的本色。人有了这个本色,人生可出彩,人际可和谐。从这个本色概括而言:做人当有温。

【佛语禅语第31句】:平常无所事事,让时间空过,人生就会在懈怠、睡眠中慢慢地堕落,良知良能也就这样睡了一辈子——如此的生命,只能叫做“睡中人”。

【佛语禅语第32句】:佛的智慧,博大精深,包罗万象,不仅有精深的禅理,也蕴藏着玄妙的哲理,可以开发人们的心智,涤荡人们的心灵,引导人们进入超脱的自由世界。

【佛语禅语第33句】:【佛心禅语】 佛说:“肚量如同藏金库,量大福大不可量;天包万象天宽大,地藏 万物地无疆。”

【佛语禅语第34句】:若人得财,贪惜不施,当知即是未来世中贫穷种子。《优婆塞戒经》卷四,杂品

【佛语禅语第35句】:慈者即是众生佛性。……慈即大空,大空即慈。慈即如来。《大般涅槃经》卷十五,梵行品

【佛语禅语第36句】:【珍惜】 人人都应该惜命、惜身、惜福、惜缘、惜光阴,因为这样才符合佛理 佛法。

【佛语禅语第37句】:如是比丘以戒为头,若头断已,失诸善法,于此佛法,谓之为死。(古印度)优波底沙《解脱道论》卷一

【佛语禅语第38句】:其实,我们自身的一言一行、一思一念都可以作布施,都可以积德行善。

【佛语禅语第39句】:【佛心禅语】 微笑的力量,微笑是一种面对生活的乐观和豁达,是一种改变命运的强大能量。

【佛语禅语第40句】:【佛心禅语】 因为我爱得更多,所以我得到更多。——海涛法师

【佛语禅语第41句】:佛教的真正精神在于不为自己,一切只为众生求安乐,宁可舍己,以自己的牺牲使他人得到安乐。

【佛语禅语第42句】:尽世间安乐,从愿他乐生;尽世间苦恼,由欲我乐生。愚童作自利,能仁为利他。(古印度)寂天《入菩萨行论》

【佛语禅语第43句】:谓持不夺生命戒,及不与取、虚妄语、欲邪行、邪见等,是名在家五戒句。《大日经》卷六,受方便学处品

【佛语禅语第44句】:【佛心禅语】 你要相信自己可以创造奇迹,那就是心中的力量!

【佛语禅语第45句】:如人学射,久习则巧,后虽无心,以久习故,箭发皆中。我亦如是,初学不思议三昧,系心一缘,若久习成就,更无心想,恒与定合。《文殊说般若经》

【佛语禅语第46句】:【佛心禅语】 别人恶口辱骂我们,或恶言相向,我们若不接受,那么这个灾祸还是要回 到骂者自身。同样的道理,你恶口辱骂他人,最终还是要由自己承担。

【佛语禅语第47句】:犹若安明山,不为风所动,睿人亦如是,不为毁誉动。《出曜经》卷二十六

【佛语禅语第48句】:在生活中如何修行呢?简单地说可以有一个标准,就是以佛心作佛事,或者说要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

【佛语禅语第49句】:眼前依旧一片氤氲的仙气,流水潺潺,仙鹿漫步、灵鹤高飞,远处传来低低的呓语,恍若少女思念的倾诉,又如神人道破天机的禅语,如梦如幻,让人着迷。

【佛语禅语第50句】:所谓讲禅话、听禅音、做禅事、用禅心,无非是友善二字,任何人以友善的态度待人接物,都会变成一个有魅力的人,视众生如佛,以平等心待人接物。

【佛语禅语第51句】:世俗凡夫所谈的情是私情、是染著的情;所谈的爱是染污的爱、是不清净的爱,是很小也是很短的爱。

【佛语禅语第52句】:不仅要奉献财富,更重要的是塑造虔诚的慈悲心。

【佛语禅语第53句】:妙湛圆寂,体用如如,五阴本空,六尘非有,不出不入,不定不乱,禅性无住,离住禅寂,禅性无生,离生禅想,心如虚空,亦无虚空之量。

【佛语禅语第54句】:譬如有人咽喉闭塞,则能断命。如是,善男子:一切诸见,唯有我见斯能断于智慧命根。《大乘宝云经》卷九

【佛语禅语第55句】:诸有持明人,远离诸有相,勿生取着心,造立塔庙等,勿读诵经典,勿建曼荼罗。若自性相应,斯即为最上。《一切如来金刚三业最上秘密大教王经》卷一

【佛语禅语第56句】:关怀生命,使爱心博大宽广;闻思佛法,让智慧展现发挥;实修实证,令佛性全然显露、大彻大悟。

【佛语禅语第57句】:菩萨乘人虽持净戒,于诸众生应当随顺,声闻乘人不应随顺,是故菩萨持不尽护戒,声闻乘人持尽护戒。《大宝积经》卷九十,优波离会

【佛语禅语第58句】:真理是洞彻宇宙人生的大智慧;度化众生,是不分冤亲、不分种族、不分国界,落实“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精神。

【佛语禅语第59句】:不愿荣饰,安贫度世。少欲知足,不长蓄积。(《禅宗永嘉集》)

【佛语禅语第60句】:【佛心禅语】 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

【佛语禅语第61句】:因果不信报后悔。“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种什么因,结什么果,如果不信因果,等到感受业报时,自然懊悔莫及了。

【佛语禅语第62句】:每天无所事事,是人生的消费者;积极付出,才是人生的创造者。什么都没做,就是空过的人生;若能不断付出利益人群,就是大好的人生。

【佛语禅语第63句】:【尽本分】我们若能把一切工作、一切付出,都认为是自己的本分事,这就做到了谦虚的修养功夫。

【佛语禅语第64句】:弹指之顷发善意,其福难喻。《增一阿含经》卷四十六,牧牛品

【佛语禅语第65句】:现在人人都在讲幸福指数,为何经济的高低并不和幸福指数成正比?

【佛语禅语第66句】:明者有四不用:邪伪之友,佞谄之臣,妖嬖之妻,不孝之子。《佛说孛经抄》卷一

【佛语禅语第67句】:【天天禅语】人只有感恩的本分,没有埋怨的权利。

【佛语禅语第68句】:以德报怨是美德,以直报怨也是美德。以德报怨日仁,以直报怨日智,仁者爱人,智者渡人。

【佛语禅语第69句】:一言禅世间万般好,难敌少年情;独羡人之初,愿为老顽童。

【佛语禅语第70句】:不悲不喜,不忧不惧,淡然,从容,任世事如流,内心安之若素,或许,只有山川草木才有如此的通透与禅悟。

【佛语禅语第71句】:下几点飞红落翠收拾了无非诗料,窗前一片浮青映白悟入处尽是禅机。

【佛语禅语第72句】:【佛语禅话】只要有爱心,地狱也可以改造成天堂。

【佛语禅语第73句】:人都有生老病死,有身体就有病痛。佛陀曾说:“我如良医,知病说药;服与不服,非医咎也。”既知有病,就应遵从良医的诊断治疗,免除身体苦患。

【佛语禅语第74句】:以无住为方便,安住般若,所住、能住不可得故。以无舍、无护、无取、无勤、无思、无着而为方便,圆满六波罗蜜。《大般若经》卷三,初分学观品

【佛语禅语第75句】:无尽法界,性海圆融,缘起无碍,相即相人,如因陀罗网,重重无尽。(唐)澄观《华严经大疏》卷二

【佛语禅语第76句】:人道为罪福、圣凡户枢。(民国)太虚《优婆塞戒经讲录》

【佛语禅语第77句】:调护他人,正调护自己处。调伏得自己一分习气,方调伏得他人一分习气。视人犹己,舍己从人。(明)澫益《灵峰宗论》卷五之一

【佛语禅语第78句】:【天天禅语】人缘是付出的结果,得到他人的欢喜、信任与佩服。

【佛语禅语第79句】:【佛心禅语】 僧问:“如何是清净法身?”师日:“白牛吐雪彩,黑马上乌鸡。”——《大阳警玄禅师》

【佛语禅语第80句】:无方便慧缚,有方便慧解;无慧方便缚,有慧方便解。《维摩经》卷中,文殊师利问疾品

【佛语禅语第81句】:【以众人为重】学佛要注重道与理,关心人及事。以众人为重,不计个人得失,在日常人事中自我磨练,以毅力、勇气突破障碍,才是真正学佛的精神。

【佛语禅语第82句】:所以说,同样的人生,同样的忙碌,却有不同的心境;因为义务的付出,在忙碌中会产生一种“享受牺牲”的快乐。

【佛语禅语第83句】:如果该忍处不忍,后果不堪设想。其实,忍辱是为了负重,假如能以一时的牺牲换取回旋的余地,峰回路转之下柳暗花明,方能于困境之中走出新路、开拓新天地。

【佛语禅语第84句】:一者念佛,二者念法,三者念僧,四者念戒,五者念施,六者念天。修此六念,则法增长,无有损耗。《长阿含经》卷二,《游行经》

【佛语禅语第85句】:菩萨常应住于世问《大宝积经》卷二十八,大乘十法会

【佛语禅语第86句】:阿陀那识甚深细,我于凡愚不开演。一切种子如瀑流,恐彼分别执为我。《解深密经》卷一,心意识相品

【佛语禅语第87句】:【天天禅语】世界需要与平,社会需要祥与,人心需要与气。

【佛语禅语第88句】:人佛法海,信为根本。渡生死河,戒为舟船。《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四,厌舍品

【佛语禅语第89句】:无谄、无隐、无矫作,此三密戒之精要。《弥勒日巴大师歌集》

【佛语禅语第90句】:应当修习无相正观,无相能伏妄想。唯现实性,不见实相,一切诸法,体本空寂,无见无知,是名正观。《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四,厌舍品

【佛语禅语第91句】:【佛心禅语】 正信佛教里的禅定叫三昧,意即正定,是靠日常生活中磨炼所成就,属修道的手段之一。——证严法师

【佛语禅语第92句】:【佛心禅语】 汝妄想之心遍天遍地,不知息心念佛。所谓向外驰求,不知返照回光。(印光法师)

【佛语禅语第93句】:人在制定自己的人生目标时,应该要有正确的心态,既要追求生活的充实与快乐,同时又要摒除凡尘浮名与虚利的捆绑。

【佛语禅语第94句】:若学诸三昧,是动非是禅。心随境界生,云何名为定?(五代)延寿《万善同归集》卷上

【佛语禅语第95句】:【佛心禅语】 认真就是尽职责,恪守本分。做自己该做的事,看似容易,实则很难做到。

【佛语禅语第96句】:【佛心禅语】 做事贵在专心,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倘若朝三暮四,心猿意马,那么什么事都做不好。

【佛语禅语第97句】:生活禅,是以菩提心作为出发点,以般若见作为见地,以息道观作为修习禅定的方法,以融入生活、消融烦恼作为日常实践的功夫。

【佛语禅语第98句】:实相必诸法,诸法必十如,十如必十界,十界必身土。(唐)湛然《金刚经》

【佛语禅语第99句】:五蕴五大种,六根及六处,无知烦恼暗,自性悉清净。《佛说大悲空智金刚大教王仪轨经》卷三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192726.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