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好句大全

史上最经典歇后语,忍不住看了好几遍!

【歇后语第1句】:【把官路当人情】(惯)指拿公家或他人的钱物给自己做人情。

【歇后语第2句】:老虎吃爆豆——略崩脆(说话干脆)

【歇后语第3句】:【宁可人前全不会,不可人前会不全】(谚)宁愿在人前表现出自己全不会,也不在人前表现出自己半懂不懂的。指不懂装懂最丢人现眼。

【歇后语第4句】:清道夫拉货——拉的全是废物

【歇后语第5句】:【好马不吃回头草】(谚)比喻有志气的人一旦认定了方向,便一意向前,绝不中途反悔,走回头路。 也作好马不吃回头草,好汉不买后悔药。 好汉不走回头路,好马不吃回头草。

【歇后语第6句】:江心补漏——不济事

【歇后语第7句】:邻居海军,五一节放假后,每天和大人在一起打麻将。他奶奶说:“你爷来牌,你爸来牌,你也来牌,这真是老猫枕着锅台睡,一辈传一辈。你可知道,勤有功,戏无益,赌博场里惹是非。以后别再来牌了,好好温习你的功课。”(河南·汝南)

【歇后语第8句】:野猪掉在陷坑里——跑不了

【歇后语第9句】:【务名不务实】追求外表,不务实际,浮夸。清代《儒林外 史》:“看你这样务名而不务实,那正务自然荒废,都是些粗 心浮气的说话,看不得了。”

【歇后语第10句】:【饭饱肉不香】(谚)指饭吃饱后就没了食欲。借指物品多了,就不那么稀罕贵重了。

【歇后语第11句】:馋鬼抢生肉——贪多嚼不烂

【歇后语第12句】:【 吃了豹子胆】胆大,无所畏惧。类似的:浑身都是胆。成 语:胆大包天。袁静孔厥《新儿女英雄传》:“你吃了什么豹 子胆,敢发坏?”

【歇后语第13句】:墨里藏针——没处寻;难寻

【歇后语第14句】:【老牛拉破车,慢慢来】释义:比喻不慌不忙,慢慢干。例句:又说:“就靠我们这几个人,老牛拉破车,慢慢来吧。到时候看钱万利怎么向上级交待。”

【歇后语第15句】:【捧着金饭碗讨饭吃】见“拿着银碗讨饭吃”。

【歇后语第16句】:【人往高处走,鸟往亮处飞】见“鸟向明处飞,人往高处走”。

【歇后语第17句】:爸爸下岗后,想买一台玉米营养面条机,又怕生意不好,犹豫不决。妈妈鼓励他说:“树是人栽的,路是人开的,试一试吧!”(山西·平陆)

【歇后语第18句】:刀切大葱——两头空

【歇后语第19句】:【客不离货,货不离客】(谚)客:客商。指客商出远门运贩货物,要把货物带在身边,做到人不离货,货不离人。也指出远门携带的贵重物品,不能轻易委托别人。

【歇后语第20句】:【树高千丈,叶落归根】释义:长期生活在外,最后总希望回到家乡。例句:“常言道,树高干丈,叶落归根。这小厮怕养不大;若还长大了,少不得寻根问蒂,怕不认我做外公么?”

【歇后语第21句】:【蛇咬一口,见了黄鳝都怕】(谚)黄鳝(shan):鱼类,形状像蛇。被蛇咬过的人,见到和蛇相像的黄鳝也会害怕。指人受过大的伤害,常不免心有余悸。

【歇后语第22句】:【若问黑心人,吃素道中寻】(谚)吃素:信佛的人不吃荤,只吃素。 如果要找心肠狠毒的人,就在那吃素念佛的人群中找。指越是表面上念佛向善的人,往往越是心黑手狠。 也作若要欺心人,吃素队里寻。 若要心凶人,念佛淘里寻。

【歇后语第23句】:【入深水者得蛟龙,入浅水者得鱼虾】(谚)比喻敢冒风险、下大苦的,才有可能获得大的成就;怕付出大的代价,就只能有小收获。

【歇后语第24句】:勒紧裤带拉二胡——饿(恶)作乐

【歇后语第25句】:【话不要说死,路不要走绝】意即情况是变化的,做事要考 虑后果,留有余地。刘彦林《春风得意》:“别急,别急,话不 要说死,路不要走绝,咱们再研究研究。”

【歇后语第26句】:天上星星地上板凳脚——数不清(白族)

【歇后语第27句】:【浮萍尚有相逢日,人岂全无见面时】(谚)浮萍:浮在水面上的草本植物。浮萍有时还会漂流到一处,人难道分别后就没有再见面的机会?指人分别后定会重逢。

【歇后语第28句】:孔夫子的文章——之乎者也

【歇后语第29句】:【松花蛋】松花蛋是大众美食,俗称皮蛋,切开以后,蛋清像松香一样晶莹剔透。关于它的起源,已有400多年的历史。相传,在江南三江口河埠头住有夫妻二人,男人姓厉。夫妻二人都年过半百,靠摆茶摊过日子。他们家养有两只母鸭,鸭子一天下俩蛋,非常准时。可是好景不长,鸭蛋竟然拾不到了,夫妻俩十分烦闷。十几天以后,他们收拾茶具,还像往常一样,把剩茶倒入屋外的桑树灰堆里。忽然看见灰里露出了圆滚滚的东西来,拾起一看,正是他们要找的鸭蛋。原来,鸭子把蛋下到桑树灰里了。可是这鸭蛋在桑树灰里埋了这么些天,又天天浇剩茶叶,是否已经坏了呢?他们磕开一个蛋,只见蛋清已经变成黄褐色,像水晶一样,蛋黄也变成绿莹莹的实心蛋。一尝,这蛋有一种特别的香味,这就是最初的松花蛋。以后加工制作的松花蛋也离不开最初的原理。

【歇后语第30句】:夏不睡石,冬不困板。

【歇后语第31句】:从学校参加拔河比赛归来,未进家门我就高声报喜:“妈,俺班得了冠军!多亏我上场,同学们都说我是第一大功臣呢!”妈妈听后,不仅没有夸我,反而为我浇了冷水:“要知道,一块砖砌不成墙,一根甘蔗榨不成糖啊!你是集体的一员,应该为集体的胜利而高兴。”(河南·虞城)

【歇后语第32句】:【求生不生,求死不死】(惯)想活活不好,想死又死不成。形容人备受折磨,痛苦不堪。 也作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求生不能,求死不得。

【歇后语第33句】:三十年开花,四十年结果——老果果(老哥哥)

【歇后语第34句】:【重阳湿漉漉,穰草千钱束】释义:漉漉:水渐渐渗下的样子。穰草:田禾秸秆。谓重阳这天雨淋淋,一束秸秆值干钱。谓遭灾年柴草昂贵。例句:重九日晴,则冬至、元旦、上元、清明四日皆睛;雨则皆雨,又主灶荒。……“重阳湿漉漉,穰草千钱束。”

【歇后语第35句】:爸爸听我把一句话说了许多遍,不耐烦地说:“一遍香,二遍臭,三遍四遍脸皮厚。说了这么多遍还有什么意思啊!”(四川·美姑)

【歇后语第36句】:天上无云地下旱,大河无水小河干。

【歇后语第37句】:【聪明一世,懵懂一时】(惯)懵懂:糊涂,不明事理。指明白人一时糊涂做错了事。也指人一向聪明,脑子却一时转不过弯来。 也作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精明一世,糊涂一时。

【歇后语第38句】:【阳沟里翻船】(惯)阳沟:露在地面上的排水沟。比喻在不该出问题的地方出了问题。

【歇后语第39句】:【穿上龙袍不像太子】释义:比喻衣着打扮可以改变人的本来样子。例句:细娇穿上这种怪异的服装,自然很不称心,很不舒服,正是“穿上龙袍不像太子”,使她显得呆呆笨笨,浑身出汗。

【歇后语第40句】:【扎筏子】(惯)扎:捆,束。比喻拿别人当出气筒,发泄怨气,震慑众人。 也作“作筏子”。

【歇后语第41句】:【大火开锅,小火焖饭】(谚)指要开锅就得用大火,要焖饭就得用小火。比喻做事不能一个劲儿,该快时就得快,该慢时就得慢。

【歇后语第42句】:【色胆大如天】(谚)指迷恋女色的人,胆子就像天那么大,什么也不怕,什么也不顾。 也作“色胆天来大”。

【歇后语第43句】:【鸡长起牙,狗长起角】(惯)比喻事情不可能发生。

【歇后语第44句】:对着镜子谈心——左右无人

【歇后语第45句】:瓜地里的草人——样子货

【歇后语第46句】:【大姑娘上轿——头一遭】(歇)指初次经历某事。

【歇后语第47句】:【死者复生,生者不愧】(谚)指为人处世要诚实,对得起活人,也对得起死人,即使死去的人活转来,也经得住死者的对质。

【歇后语第48句】:【有一分热,发一分光】(谚)有多大的热能,就发多大的光。比喻不论能力大小,总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歇后语第49句】:【寿桃】在我国有一民俗,每逢父母或长辈生日,儿女或晚辈都要送一个大寿桃,并祝父母或长辈福如东海,寿比南山。那么,送寿桃的习俗源自哪里呢?据说送寿桃祝寿的习俗是从孙膑开始的。孙膑十八岁时离家学习兵法,与家人无音讯达十二年。一年五月初五那天,孙膑想起今天是母亲的六十岁生日,便向师父告假回家探母。临行前,师父鬼谷子摘下一个桃送给孙膑,并说:“这桃是不轻易送人的,我送你一个带回去给令堂上寿。”孙膑接过就辞别师父急忙行家赶。孙膑回到家,看见母亲憔悴的面容,心里难过极了。他赶忙从怀里捧出师父送的桃献给母亲,老母亲接过桃吃了一口说:“这桃比冰糖蜂蜜还甜。”桃还没吃完,老母亲容颜大变,皱纹一扫而光,青丝如墨,双目明亮,牙齿重生。后来,人们纷纷效仿孙膑,也在父母生日时,送上鲜桃祝寿。在冬春初夏没有桃子时,人们就用面粉做成寿桃,蒸熟了送给父母拜寿。

【歇后语第50句】:【窗户纸——一点就透】(歇)指稍一指点就明白。

【歇后语第51句】:【随风倒】(惯)形容没有自己的主见,哪边势力大就倒向哪边。

【歇后语第52句】:【 前言不搭后语】语言杂乱无章,前后联系不上,形容慌 乱,或不善言谈。成语:语无伦次。古华《浮屠岭》:“王断掌 嘴笨舌笨,前言不搭后语的,样子有点傻。”

【歇后语第53句】:种瓜得豆——变种

【歇后语第54句】:【推完磨,杀老驴】(惯)比喻事成之后,铲除有功劳的人。

【歇后语第55句】:【暗中使绊子】表面客气,暗地里刁难。《人民日报》 (1981,10,13):“这种暗中使绊子的作法,特别使人恼火。 因为他刁难你,卡你的脖子,是打着公事公办的招牌,讲着 堂堂皇皇的理由下手的。”

【歇后语第56句】:【又想吃鱼,又怕沾腥】(惯)比喻既想得利,又怕沾上坏名声。 也作又吃鱼儿又嫌腥。 又想吃鱼,又怕腥气。

【歇后语第57句】:【压不住定盘星】(惯)定盘星:秤杆上的第一颗星,为秤锤和秤盘成平衡状态时的悬点。比喻镇不住人。

【歇后语第58句】:眉毛上安灯泡——明眼人

【歇后语第59句】:茶馆里的买卖——滴水不漏

【歇后语第60句】:【不冷不热,五谷不结】(谚)五谷:说法不一,一般指稻、黍、稷、麦、菽,也泛指各种粮食作物。指气候如果没有冷热的变化,五谷就不能生长成熟,结出果实。 也作“不热不冷,五谷不生”。

【歇后语第61句】:【刚出穿的瓦盆——一套一套的】(歇)本指瓦盆规格齐全成套,转以形容人口才好,说起话来滔滔不绝,头头是道。

【歇后语第62句】:【五服】“五服”是说古时候丧服按跟死者关系的亲疏分为五种,指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自身五代。后来用出没出五服表示家族关系的远近。习惯上出了五服就不再穿孝衣。那么,“五服”一词是怎么来的呢?五服,原是指古代丧服的五个等级,它是按照生者和死者之间亲属关系的远近而制定的。丧服分五等,重轻有差,越亲近者丧服越重,是为“重孝”。一等是斩衰。为期三年之服。这种丧服用最粗的生麻制成,衣旁和下边不缝。斩就是斩布制成丧服,不缝辑。儿子、未嫁女为父母,嫡孙为祖父母,妻为夫,都用一等丧服。二等是齐衰。这种丧服用熟麻布制成,缝边整齐。细分起来,齐衰又有杖期、不杖期、五月、三月之别。孙为祖父母服丧为期年,曾孙为曾祖父母服丧为五月,玄孙为高祖父母服丧为三月。三等为大功。这种丧服用粗熟麻布制成,较齐衰所用精细。服丧九月。如妻为夫之祖父母。四等是小功。这种丧服用熟麻布制成,较大功服更为精细。服丧五月。如为伯叔祖父母,为在室祖姑等,均服小功。五等是缌麻。这种丧服用细麻布(缌)制成。服丧三月。如夫为妻的父母,妻为夫的曾祖、高祖父母等,均服缌麻。现在丧服没有这么复杂,且各地戴孝风俗不同。尤其是城市和官办的追悼会,改为一律戴黑纱。后来,丧服又用来直接表示亲属关系的远近。“五服”遂由指丧服向指亲属关系转化。“五服”之内者为亲属,五服之外者就不是亲属了,即所谓“六世亲属竭矣”(《礼记·大传》),出了五服,不再穿孝。

【歇后语第63句】:【姓贾的姑娘配姓贾的小子——贾门贾氏】(歇)见“贾家的姑娘嫁贾家——贾门贾氏”。

【歇后语第64句】:【放着河水不洗船】释义:比喻有条件不去利用。例句:五娘嘴头子虽利害,倒也没什么心,前日我和他嚷了,第二日爹到家,就和我说好话,说爹在他身边偏的多,就是别的娘多让我几分,你凡事旦有个不瞒我,我放着河水不洗船,好做恶人?

【歇后语第65句】:吃了定心丸——做事踏实

【歇后语第66句】:【老公鸡披蓑衣——嘴尖毛长】(歇)蓑衣:一种披在身上的防雨用具,多用棕制成。形容说话尖刻或多嘴多舌。含责骂意。

【歇后语第67句】:【没请来财神,倒贴了些香表纸银】(惯)财神:财神爷,迷信指能使人发财致富的神。香表纸银:迷信的人用来烧化敬神用的香和纸钱等物。比喻没赚上钱,反而受了损失。

【歇后语第68句】:隔壁的婆媳俩经常争吵,奶奶劝她们:“一争两丑,一让两有。什么事不能好说好商量的,为啥非要撕破脸皮不可呢?”(广东·龙门)

【歇后语第69句】:【山恶人善】(谚)山势是险恶的,但居住在山里的人是善良的。比喻人的相貌虽然丑陋,心地却很和善。

【歇后语第70句】:【把舌头伸直了再说】话斥责人说话不利落,或不在理。类 似的:用擀面杖把舌头擀擀。韩志君等《古船·女人和网》: “你该用擀面杖把舌头擀擀了吧?话内话外,咋这么多弯 儿!”

【歇后语第71句】:【拿着金碗要饭吃】有条件不加利用,而去求人。拿,也 说:捧、端。李准《老兵新传》:“我们不能拿着金碗要饭吃, 守着这么肥的土地,还得向国家要粮食。”

【歇后语第72句】:【贼捉贼,鼠捕鼠】(谚)让贼去捉拿贼,让鼠去捕捉鼠,这样更容易见功。比喻只有深入到事物内部,才能研究并掌握其活动规律。

【歇后语第73句】:蚂蟥见血——叮(盯)住不放

【歇后语第74句】:【不走高山,咋会显平地好】释义:不走艰险的山路,显不出平地好。比喻不经过比较,不知道哪个好。例句:老七伯感慨地说:“当然喽,不走高山,咋会显平地好?你们两人和好如初,还要比以前好好多呢!”

【歇后语第75句】:【 百无一用是书生】读书人缺少实践能力。张洁《无字》: “她对知识分子是太了解了。百无一用是书生,眼前就放着 那么一个样板。”

【歇后语第76句】:土罐里的螺蛳——在劫难逃

【歇后语第77句】:【 打翻了五味瓶】各种滋味都有,形容复杂矛盾的心理。 类似的:搬倒了五味坛子。成语:百感交集。台湾琼瑶《月 朦胧鸟朦胧》:“灵珊用手托着下巴,呆望着他们两个,一时 间,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什么滋味都有。”

【歇后语第78句】:【 若要公道:打个颠倒】谓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办事就会 公平。类似的:若要事合理,拿人比自己。西戎《纠纷》:“人 常说:若要公道,打转颠倒,过来过去都得想。老王,要你是 个妇女,今天下地和男人做的活一样样的,叫你评工,你说 你该怎评?”

【歇后语第79句】:【无根沙蓬——没有个准地方】(歇)沙蓬:一年生草本植物,秋后枯死,被风刮走,无定所。指人没有固定的住处或去处。

【歇后语第80句】:【大路不平有人踩】有人主持公道,打抱不平。陈登科《风 雷》:“路不平,有人踩,做事不公,谁都有意见。” 大水冲了龙王庙传说龙王管水,庙被水冲,借指自己人 发生冲突。成语:自相火并。清代《三侠五义》:“呀!真是 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得一家人。就是欧阳爷智公 子,亡夫俱是好相识。”

【歇后语第81句】:【 朋友千个好,冤家一个多】朋友越多越好,可以得到帮助, 得到支持;对头越少越好,可以减少麻烦,减少阻力。袁静 《淮上人家》:“朋友一千个不嫌多,仇人一个不嫌少,咱哥们 交往一场,你有困难,我哪能袖手旁观,不跟你互助呢?”

【歇后语第82句】:【哈巴狗】“哈巴狗”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它乖巧、玲利又听话,能通人性,深受人们的喜爱。正因如此,有时把巴结上司的人称为“哈巴狗”,颇为恰当和形象。那么哈巴狗的故乡在哪里呢?它产自东罗马,唐代中国史料称其为“拂菻”。据《旧唐书·高昌传》载:“武德七年(624年),高昌王麴文泰献狗雌雄各一,高六寸,长尺余,性甚慧,能曳马衔烛,云本出拂菻国。中国有拂菻狗,自此始也。”文中这种聪慧的“拂菻狗”属于尖嘴丝毛犬,曾经是希腊妓女和罗马主妇的宠物,而高昌所献这对“拂菻狗”则成为中国“哈巴狗”的小祖宗。从唐朝起,国内逐渐有人豢养“哈巴狗”,最初一两百年间,这种时髦而且昂贵的宠物,只限于宫廷喂养。大约在唐朝后期,哈巴狗开始流人民间,随着哈巴狗一窝一窝地成倍繁殖,后来也进入寻常百姓家。

【歇后语第83句】:【躲一棒棰,挨一榔头】(惯)比喻躲过了一场打击,又遭受另一场打击。

【歇后语第84句】:【茅厕越掏越臭】见“毛坑越掏越臭”。

【歇后语第85句】:【麦收八十三场雨】(谚)八十三:农历的八月、十月和三月。八月有场好雨,保证种好;十月有场好雨,麦根扎牢;三月有场好雨,颗粒饱满。指农历八月、十月、三月各有一场好雨,就能保证麦子丰收。

【歇后语第86句】:【今年二十,明年十八】指青春期少女的一种心态,希望自 己永远年轻。类似的:年年小姐十八岁。王朔《编辑部的故 事》:“哪怕你真想照着那广告里说的‘今年三十明年十八’ 出来,哥心里也有个准谱。”

【歇后语第87句】:【一辈子不出嫁是个老闺女】指保守,没有长进。或说:闺 女不出门,到老不成人。成语:因循守旧。柳青《种谷记》: “你不练习,一辈子不出嫁是个老闺女。”

【歇后语第88句】:师范毕业后刘畅和吴宝分到了同一单位。吴宝在单位安心工作,刘畅要辞职下海。刘畅妈心急如焚,百般阻挠。吴宝妈劝道:“鹰飞高空鸡守笼,两者理想各不同,你由他去吧!”(湖北·荆沙)

【歇后语第89句】:婆媳二人双守寡——没公夫(没工夫)

【歇后语第90句】:【嗑瓜子儿嗑出个臭虫来——什么仁儿都有】(歇)仁儿:谐“人儿”。指形形色色的人都有。 也作瓜子里出臭虫——啥仁都有。 吃瓜子吃出个臭虫来——啥仁都有。

【歇后语第91句】:【蚂蚁戴笼头】(惯)笼头:套在骡马等大牲畜头上系缰绳的用具。 比喻担不起来,顶不了事。

【歇后语第92句】:【膏胸膛不挺背会驼】谓精神要振作起来。《香港小说选》: “山歌不唱忘得多,大路不行草成窝,菜刀不磨成死铁,胸膛 不挺背会驼。”

【歇后语第93句】:这几年,我家渐渐富起来。奶奶喜滋滋地念叨:“吃大锅饭时,咱这儿房子破,地皮薄,耗子进家要挨饿;现如今,可是仓不漏底,房不漏雨,鞋不夹脚,衣能遮体。吃不愁,喝不愁,‘大哥大’怀里搂,日子是越过越有甜头啊!”(安徽·萧县)

【歇后语第94句】:【拉住黄牛当马骑】释义:比喻让能力小或条件差的承担繁重任务。例句:我们既要面对厂里的实际情况,更要看到国家和人民的需要。咱们要拉住黄牛当马骑。

【歇后语第95句】:菜瓜打锣———锤子买卖;一锤子交易

【歇后语第96句】:【舌头磨剃刀——好险】(歇)指好危险或好厉害。

【歇后语第97句】:【架舌头】(惯)比喻翻闲话,搬弄是非。

【歇后语第98句】:【一事到官,十室牵缠;一人入狱,一家尽哭】(谚)因一件事告入官府,邻居左右受连累;一人坐牢,全家痛苦。指旧时诉讼造成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

【歇后语第99句】:【宰相肚里好行船】(谚)宰相:朝廷中官职最高的大臣。指大人物胸襟开阔,度量大。也泛指有修养的人能宽容别人,不计较小事。 也作宰相腹中撑得船过。 宰相肚里横开船。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192751.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