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好句大全

很火的俗语经典歇后语,说到心坎的经典文案经典歇后语

【歇后语第1句】:妈妈看了我写的作文后说:“东一斧子西一镰的,狼腿扯到狗腿上,这也叫作文?”(河南·伊川)

【歇后语第2句】:高二叔跑运输折了本,半年后忍不住又想投资做生意。高二婶胆怯地说:“上次欠的债咱才刚还上,你心又痒痒了?你可别前脚出了螃蟹窝,后脚又踏进烂泥塘。悠着点吧!”(河北·石家庄)

【歇后语第3句】:【人不说不知,木不钻不透】释义:话说清楚别人才能明白。例句:“三爷三嫂都是劳苦人民,一说就通!就是可惜呀,咱们说的还不够;人不说不知,木不钻不透啊!”

【歇后语第4句】:【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形容心跳急速。成语:忐忑 不安。马烽西戎《吕梁英雄传》:“他这时心中十分煎熬,真 像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拿不定主意!”

【歇后语第5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谚)身居高位,自己的行为端正,不发令下属也会跟着你行事;自己的行为不正,纵然发令也没人听你的。指待人处事,关键是要以身作则。

【歇后语第6句】:【尥蹶子】(惯)原指骡马跳起来用后腿向后踢,比喻人不服管教,调皮、捣乱。

【歇后语第7句】:【是狼是虎,来到面前再说】不必先发愁,遇到困难再想办 法。柳青《创业史》:“走!打你的土坯去。是狼是虎,他奔 你身来再说。”

【歇后语第8句】:【快刀不削自己的柄】指不会伤害自己。清代《荡寇志》: “怎么,外感证好吃这种大补药?算来快刀不削自己的柄, 一准是他昏了开错的,须接位高明先生来评评看。”

【歇后语第9句】:姥姥死去几年了。一天,舅姥爷到我家来,妈妈上前拉住舅姥爷的手亲热地说:“拉着舅的手,闻到娘的香。”(四川·南江)

【歇后语第10句】:【一丝没了两气】(惯)指人将要断气。

【歇后语第11句】:【脸红脖子粗】(惯)形容人激动或发怒的样子。 也作“脸红脖子胀”。

【歇后语第12句】:雪山日出——天明地白

【歇后语第13句】:【见怪不怪,其怪自坏】(谚)见到怪异的现象,不觉得它怪异,这怪异就会自己消失。指怪异现象的产生,往往由于人认识上的错觉,一旦恢复正常,怪异便不复存在。 也作“见怪不怪,其怪自败”。

【歇后语第14句】:【名师出高徒/严师出高徒】名师有成就,师傅要求严格,能 培养出高才生。台湾白先勇《游园惊梦》:“您是顾师傅的高 足,名师出高徒,一定是好的。”

【歇后语第15句】:【逢人减寿,见衣加钱】(谚)见了人,要把人家的岁数说得小点;见了人家穿的衣服,要把衣价抬得高点。旧指与人交往要善于取悦对方。 也作“逢人减岁,遇货加钱”。

【歇后语第16句】:【纸币】在纸币普遍流通的今天,就更有必要探源一下“纸币”。 “纸币”最早出现在中国。宋真宗时期,在四川出现了代替金属货币的纸币,这种纸币称为“交子”。它不仅足中国最早的纸币,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自唐朝中期以后,四川的商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北宋初期,在四川成都地区仍流行铁钱。铁钱有大小两种,大铁钱每贯重20多斤,小铁钱每贯也有6斤多,携带起来极不方便,影响了商业的发展。宋真宗时期,在政府的许可下,成都十六家富户共同印制的“交子”,代替铁钱在市场上流通,作为现钱使用。后来,交子改由官办,流行渐广。纸币几经沉浮,终成气候。

【歇后语第17句】:【头醋不酽彻底薄】(谚)酽:液汁味道浓烈。酿造的醋如果头茬酸味不浓,那二茬、三茬的醋味肯定很淡。比喻事情如果起点低,往后就定然高不了。 也作头醋不酸,到底儿薄。 头醋不酸,二醋不辣。 头醋不酸,彻底皆薄。

【歇后语第18句】:【哪里的黄土不发芽,哪里的水土不养人】(谚)任何地方的黄土种下庄稼都会发芽成长,任何地方的水土都可以养活人。指人不必死守在一个地方受困,到处都可以谋生。

【歇后语第19句】:【拿着金碗要饭吃】释义:比喻有好的条件不利用,却受穷或求助于人。例句:我说:“盘山哪!你们真是拿着金碗要饭吃,这几座山场,能放多少牛羊啊!”

【歇后语第20句】:一次,我上房顶取东西,看见外面电视天线密密麻麻,比在地上看多得多。进屋后,我给妈妈一学,谁知妈妈没好气地说:“喝了六载的墨水,连登高望远都不懂?真是的!”(河北·蔚县)

【歇后语第21句】:别人学习时,小叶不学习;别人睡觉哩,她又嚷着要看书。奶奶说她是“好吃剩菜”,还说她“牵着不走,打着倒退,是赶晚集的好手”。(河南·郏县)

【歇后语第22句】:【泼出的水,说出的话】(谚)泼到地上的水,再也收不回来;话从嘴里说出,再也咽不回去。指人说话必须讲信用,话一出口,就要负责。

【歇后语第23句】:【俭是聚宝盆,勤是摇钱树】(谚)聚宝盆:传说中聚积着取之不尽的财宝的盆。摇钱树:传说中能摇落金钱的树。指俭和勤是相辅相成的,俭能积存,勤能创收,能创收又能积存,自然就能致富。 也作“勤为摇钱树,俭是聚宝盆”。

【歇后语第24句】:【婆娘做鞋——一针一线往前锥】(歇)锥:谐“追”。指一点一点地深入追问。

【歇后语第25句】:娃娃看飞机——人小见识高

【歇后语第26句】:虫凭蠕动寻食,人凭劳动养身。

【歇后语第27句】:鹅卵石下油锅——炸石(扎实)

【歇后语第28句】:【狗窝里落不下剩馒头】释义:比喻人贪婪,有便宜必贪。例句:舍不得羊羔,逮不住狼;舍不得姑娘,能逮住和尚?这常二光是狗窝里落不下剩馒头的人,他能不就范?

【歇后语第29句】:【鸟靠翅膀兽靠腿,人靠智慧鱼靠尾】(谚)鸟靠翅膀飞翔,兽靠四肢奔跑,人靠智慧谋生,鱼靠尾巴游动。指人和动物都要凭着自身的特有条件谋求生存。

【歇后语第30句】:学过《伟大的友谊》这篇课文后,我回家告诉爸爸:“在马克思经济困难的时候,恩格斯总是热忱地帮助他,在事业上他们亲密地合作……”爸爸插了一句:“山泉冲洗的玉石是洁白的,困难中结下的友谊县牢固的。”(江苏·高邮)

【歇后语第31句】:【有鼻子有眼】(惯)指把事情描述得活灵活现,像真有那么回事。 也作“有鼻子有眼睛”。

【歇后语第32句】:外婆今年六十八岁了,可她还是闲不住,不是做针线活,就是学着使用天然气灶给我们做饭。我和妈妈都劝她要注意休息,争着从她的手中抢下家务活来干。外婆却微笑着说:“活到老,学到老,还有三分未学到。我要积极学习,发挥余热啊!”(广东·龙门)

【歇后语第33句】:【鸟惜羽毛虎惜皮】(谚)比喻人最爱惜的是自己的名声。

【歇后语第34句】:【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没有强者,本领不大的人成了 领导者。类似的:山中无虎狗称王/山中无鸟,麻雀做王/山 中无鸟兽,螳螂自称王/山中无大树,茅草也称王。海外聂 华苓《失去的金铃子》:“我就不相信。山中无老虎,猴子称 大王!准是个蒙古大夫!”

【歇后语第35句】:【不敢越雷池一步】雷池,水名。越即落水,指不敢超越界 限。香港梁凤仪《千堆雪》:“我们只是老同学,好朋友,感情 与关系永远止于此,不能稍越雷池半步!”

【歇后语第36句】:【刘海】指少女或儿童垂在额前的整齐的短发。这一叫法,源出三说。一种说法是这种叫法来自一个人——刘海。他是五代时期的道士,本名操,字宗成。人道改名哲,字玄(元)英,一字昭远,号海蟾子。燕山(今北京市西南宛平)人。相传是辽中进士,尝事燕主刘守光,官至丞相。一天,有道人自称正阳子来谒,海蟾待以宾礼。道人向他索取金钱十枚,鸡蛋十个,以一钱间隔一蛋高高叠起,形似塔。刘蟾惊呼:“危哉!”道人日:“君荣禄,履忧患,其危殆甚!”海蟾大悟,遂弃官隐于华山,终南山。刘海曾化名阿保,到苏州富商贝宏文家当佣人。有一次,他在贝家打水时,从井里打出三条腿的大蟾蜍。他以彩绳系好,放在肩上,对人说,这只蟾蜍,逃跑了一年多,今天总算找到了。当街坊们拥来看热闹时,只见他肩负蟾蜍,向主人举手致谢之后,便从庭院里冉冉升空而去。刘海这时已是一位白发老人,但在民间画像中,他却返老还童,成为一个丰满可爱的胖小子。他前额垂着短发,骑在蟾上,手里舞着一串钱。人们觉得他的发式很美,少女和儿童就模仿他梳理这样的发式。后来,将少女和儿童垂在前额的整齐的短发,称为刘海。二说来自考古。河北省藁城市有个村叫“刘海庄”,村中有座“刘海寺”。2009年2月在村中挖出一块明代嘉靖二十七年的新海寺(即刘海寺)石碑。2010年4月又在村里一眼村井里发现一块石碑,上刻“汉朝刘海大仙”六个大字。那么,刘海怎么后来到了湖南?“家住常德武陵境,丝瓜井畔刘家门”,这是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中刘海的两句唱词。刘海庄世代相传的刘海,做过宰相后遭奸臣陷害,被贬湖南,告老还乡后回到藁城遁入空门,最后返老还童,得道成仙。刘海得道成仙返老还童后,喜欢把额前的头发留下来,就成了今天女孩梳的刘海头,称作“刘海儿”或“刘海儿发”。这也得到了考古的证实。东汉末年,为躲避战火,刘海寺里的一个疯僧将刘海寺里70厘米高的刘海铜像砸下来,带到山西,现在存放在五台山上,新中国成立后被评为国家一级文物。这尊刘海铜像可以看出,我们所谓的“刘海儿”发型也正源于刘海额前的头发式样得来。三说来自武则天。据传,武则天当了皇帝后,曾破获了一个策划宫廷政变的集团。在审查谋逆者的名单中,武则天发现有上官婉儿的名字,立即将上官婉儿召来施以黥刑(在脸上刺印)。后发现是上官婉儿为了救她而卧底叛乱者中,救了她的命,深悔错怪了上官婉儿。怎奈皇帝之言是金口,黥刑照旧执行,不过行刑改用朱砂在额前刺梅,婉儿变得更好看了。但终究是个耻辱——罪犯的标记,聪明的婉儿便从额顶梳下一缕青丝,刚好盖住那个朱砂记。宫中嫔妃们看了,觉得竞比头发全部向后梳要秀美得多,于是纷纷仿效,并称之为“刘海儿”,后又传人民间。

【歇后语第37句】:【恼在心里,喜在面上】(惯)指心里气恼,脸上却装出高兴的样子。

【歇后语第38句】:耗子钻书柜——皎文嚼字

【歇后语第39句】:【举手不打无娘子,开口不骂赔礼人】释义:不打没母亲的孩子,不骂赔礼道歉的人。例句:举手不打无娘子,开口不骂赔礼人。赔礼人偷眼看她说话的效果,发现家喜嫂虽然没有用言语回答她,但乔兰弟从她烈性的面孔上看到圆满的答案。

【歇后语第40句】:玻璃上跑车——没辙

【歇后语第41句】:王大娘养两个儿子,一个老实能干,家里活地里活一人担;而另一个儿子却游手好闲,成天这儿立立那儿站站,伸手不拿四两。邻居背地里说:“这家人啊,可是莲菜调上蒜薹了——有眼子,有光棍。”(河南·邓县)

【歇后语第42句】:【活不见人,死不见尸】(惯)指人下落不明。

【歇后语第43句】:【不受磨难不成佛】不经过磨练,不可能轻易取得成功。 类似的:不受烟熏不成佛。冯志《敌后武工队》:“不受磨练 不成佛,要不是受了刘队长的那次教训,这些日子还不知得 闯了多少祸!”

【歇后语第44句】:杨树开花——不结果

【歇后语第45句】:字要简洁方为妙。

【歇后语第46句】:【麦糠揩屁股】(惯)比喻做事情不利落,没完没了。

【歇后语第47句】:【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有青山,就能长出树木。 意为保住根本就好办。类似的:留下葫芦子,哪怕没水瓢? 张贤亮《河的子孙》:“好汉不吃眼前亏,你越编得大越好,反 正脱过了挨打就行了。留得青山在,还怕没柴烧?”

【歇后语第48句】:【软不吃,硬不吃】(惯)指不管态度好坏,都不怕。也指人特别难缠。 也作软的不吃,硬的不怕。 软硬不吃,横竖不咽。

【歇后语第49句】:【官向官,民向民,穷人向的是穷人】(谚)向:偏向。指各个群体的切身利益不同,办起事来,总是偏向着自己的群体。

【歇后语第50句】:【黄连树下长大的】释义:比喻在困苦环境中长大的。例句:咱是从黄连树下长大,在苦头里活出来,还不死心塌地打日本闹革命,给咱穷人长点志气,你们说呢?

【歇后语第51句】:表壮不如里壮。

【歇后语第52句】:有一次,我生病了,不能上学,天天呆在家里,很无聊。奶奶叹着气说:“有啥也别有病,没啥也别没文化。”(山西·阳泉)

【歇后语第53句】:【 没了王屠,连毛吃猪】没有行家,事情办不好。明代《金瓶 梅》:“可是你对人说的,自从他死了,好应心的菜也没一碟 儿。没了王屠,连毛吃猪。”

【歇后语第54句】:【平生莫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见“白天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不吃惊”。

【歇后语第55句】:壁上种灯草——白费功夫;白费劲;枉费工

【歇后语第56句】:【八哥嘴巴毒蛇心】释义:比喻嘴上说得好听,心地狠毒。例句:他真是八哥嘴巴毒蛇心,假装来调解讲和,但正是让敌人跟来杀我们。

【歇后语第57句】:前天,我家收到了大伯从部队来的信。信中写道:“……一根线,容易断;千根线,能拉纤。抗洪救灾的全面胜利,靠的是前线军民万众一心的抗洪精神和后方的大力支援。”(浙江·绍兴)

【歇后语第58句】:【三百六十行,行行吃饭着衣裳】(谚)三百六十行:泛指社会上的各行各业。指三百六十行,哪一个行业都要解决生活问题,哪一个行业都能解决生活问题。

【歇后语第59句】:群叔到汪二爷家收电费。一进门,汪二爷就凑到群叔耳边问:“每月忙里忙外的,从中能捞多少油水?”“这斑鸠下蛋,有数的东西,我怎么能多使?”群叔笑着说。(河南·南阳)

【歇后语第60句】:【想象】“想象”词典上的解释为“心理学上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对于不在眼前的事物想出它的具体形象。” 顾名思义,“想象”就是对大象的想念。它源自《韩非子·解志》中记载:“人稀见生象也,而得死象之骨,按其图以想其也,故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谓之象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战国时候,由于气候的变化,北方人已经很难见到活的大象了,人们只能看到死去大象的骨骼,于是人们就对着以前画下来的大象的图案意想过去的大象到底有多大,长什么样,这就是想象。夏商时期,北方是有大象的,当时北方也是亚热带气候,但到了战国时期,气候变得干旱,北方的大象就逐渐迁到南方,北方于是就看不到大象了。徐中舒先生在1930年发表了一篇题为《殷人服象及象之南迁》的论文,指出河南一带是大象的产地,商人服象用于军事也是当时的历史事实。河南省简称“豫”,说明当时这个地方是以出产大象闻名的。河南一家出版社叫“大象出版社”,紧扣省名。对于曾经见过但后来又见不到的大象,人们自然特别想念。可见象在当时人们生活中是多么的重要,以至于从想象大象引申为想象一切。

【歇后语第61句】:【这个耳朵进来,那个耳朵出去】(惯)比喻不把别人的话放在心上。 也作这个耳朵听进去,那个耳朵跑。 左耳进,右耳出。

【歇后语第62句】:数学测验,我得了100分,乐得不得了。爸爸见了,说:“雷声大,雨点小;人骄傲,成绩少。你可千万翘不得尾巴啊!人说‘走不尽的路,读不尽的书,知不尽的理’。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还得努力啊!”(安徽·寿县)

【歇后语第63句】:【小姐身子丫环命】(惯)丫环:婢女,也作丫鬟。指女子身体娇弱或容貌美丽,却命运不济,要吃苦受累。 也作小姐胚子丫鬟命。 小姐眉眼丫鬟身。眉眼:容貌。

【歇后语第64句】:【饭来张口,水来湿手】(惯)指人不劳动,坐等着享福。 也作饭来张口,茶来伸手。 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歇后语第65句】:【晌午吃晚饭——早些哩】(歇)晌午:中午。指时间或事情还早得很。

【歇后语第66句】:小林气喘吁吁地跑来告诉正在学习的安安说:“快去看啊!那边有人在打架。”安安连头也不抬,低语道:“那边火烧山,和我啥相干?”(湖南·东安)

【歇后语第67句】:布娃娃的眼睛——有眼无珠

【歇后语第68句】:蚊子叮铁牛——无处下口

【歇后语第69句】:足底生疔疮——站不住脚

【歇后语第70句】:【拆壁脚】(惯)比喻耍手段破坏,使他人受损或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

【歇后语第71句】:【城狐不灌,社鼠不熏】(谚)城墙上的狐狸窝不可用水灌,不然会毁坏城墙;社庙的老鼠洞不可用火熏,不然会烧毁社庙。指邪恶有所凭借便难以清除,常借指帝王左右的佞臣无法铲除。

【歇后语第72句】:【开绿灯】释义:交通信号中,绿灯表示准许通行。比喻让通过。例句:有人反对,认为小说已经“过时”,有人认为作者没有给读者指路,作品有缺点。争论不休之后,终于给小说开了绿灯。

【歇后语第73句】:【要磨刀,得磨刀石】释义:比喻要在实践中锻炼、考验。例句:桥隆飙道:“要磨刀,得磨刀石。要试真金,得烈火。这些东西,不能光听他嘴上说,要看看他的实力。”

【歇后语第74句】:弟弟很调皮,爸爸让他喊妈妈回来吃饭,他跑到别人家去看电视;让他做作业,他却手不识闲儿地玩玩具。爸爸生气地说:“叫你去东你去西,叫你打狗你撵鸡。你这是前襟穿在后背上,尽跟我反着板儿,别筋儿哩!”(河南·汝南)

【歇后语第75句】:【半年下雨半年睛】释义:一年中就有半年下雨,只有半年是晴天。指气候多雨或久晴。例句:元帅道:“国中气候如何?”公公道:“时候常热,就像我南朝的夏月天道。五六月间,日夜大雨,街市成河。俗语说道‘半年下雨半年晴’,就是这里。”

【歇后语第76句】:十月的桑叶——谁采你(谁睬你)

【歇后语第77句】:土地爷逮蚂蚱——慌了神

【歇后语第78句】:【打了一辈子雁,被雁啄瞎了眼】(惯)指内行老手因一时的疏忽而招来失败或灾殃。 也作打了一辈雁,反叫雁鹐了眼。鹐(qian):啄。 打雁的让雁鹐了。

【歇后语第79句】:【背着牛头不认赃】(惯)偷来的牛头就背在身上,却不承认。比喻干了坏事就是不认账。

【歇后语第80句】:【民怕兵匪抢,官怕纱帽丢,穷怕常生病,富怕贼人偷】(谚)纱帽:乌纱帽,官帽。老百姓怕的是荒乱世道里兵与土匪来抢劫,官员怕的是丢掉官帽,穷人怕的是常年生病无法生活,富人怕的是家里钱财被贼偷盗。指不同层次的人,各有各的忧愁。

【歇后语第81句】:【好景难长,名花易落】(谚)好景很难长久存留,好花最容易凋落。 指美好的事物往往是短命的。也指人称心如意的生活常苦短暂。 也作好景不常在,好花不常开。 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

【歇后语第82句】:【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谚)树:栽种,培植。指作一年打算的,最好种谷,当年就可收益;作十年打算的,最好栽树,十年就可成材。

【歇后语第83句】:沙石积在一起是座山。

【歇后语第84句】:【急人一难,胜造七级浮屠】(谚)浮屠:也作浮图,梵语,即佛塔。别人有了灾难,能尽力救助,这比建造七层佛塔的功德还高。指急人之难,是功德无量的事。

【歇后语第85句】:牦牛好不好,看鼻子就知道;姑娘美不美,看父母就知道。

【歇后语第86句】:【财动人心】(谚)钱财能打动人心,使人改变主意。

【歇后语第87句】:【吃得补药,吃不得泻药】经不起损失。周克芹《许茂和他 的女儿们》:“葫芦坝如今是吃得补药,吃不得泻药了。”

【歇后语第88句】:【 耗子扛枪,窝里反】指内部起哄。电视剧《绍兴师爷》:“你 就是耗子扛枪窝里反,专会欺辱自己人。”

【歇后语第89句】:属玻璃的——经不起敲打

【歇后语第90句】:【得理让三分】(谚)和人相处,即使自己占着理,也应该让人几分。 指处世待人务必宽厚,要有容人的度量,不可把事做绝。 也作“有理也要让三分”。

【歇后语第91句】:【 桥是桥,路是路】谓区别明显,分清楚,不混淆。是,也 说:归。叶辛《蹉跎岁月》:“我们桥归桥,路归路,不许你拿 我的东西!”

【歇后语第92句】:运动使人健康长寿,静止使人衰弱短寿。

【歇后语第93句】:【牛头高,马头高】(惯)比喻二人争高低,谁也不让谁。

【歇后语第94句】:【公门里面好修行】在官府任职,有条件行善做好事。或 说:身在公门好修行。清代《儒林外史》:“自古道:公门里好 修行。你们服侍太爷,凡事不可坏了太爷的清名,也要各人 保得各人的身家性命。”

【歇后语第95句】:财主家的狗——认富不认穷

【歇后语第96句】:【父子无隔宿之仇】释义:父子之间有隔阂会很快消除。例句:“‘父子无隔宿之仇’!你伤害我师父,我怎么不来救他?”

【歇后语第97句】:【不是冤家不聚头】释义:冤家:仇人;也用于对亲人的昵称。在一起生活,矛盾不可避免,所以有矛盾的人总要聚在一起。例句:偏偏儿的遇见了这么两个不懂事的小冤家儿,没有——天不叫我操心!真正是俗话儿说的,不是冤家不聚头了。

【歇后语第98句】:老虎屁股——摸不得

【歇后语第99句】:吃过响饭搭早车——赶不上趟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192927.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