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俗话民间俗语金典文案,很经典很通透!
【谚语俗语第1句】:【打狗要看主人面】释义:借指处罚人要看有关人的情面。例句:可它不是疯狗是醉狗,况且又是田书记的狗,打狗要看主人面,谁敢下手。
【谚语俗语第2句】:【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惯)萧何:汉高祖刘邦的开国丞相,曾辅佐刘邦起义,并举荐韩信为大将军,刘邦定天下后,韩信被告谋反,萧何又设计除掉韩信。比喻成事与坏事都是由同一个人造成的。
【谚语俗语第3句】:【无功不受禄】(谚)禄:俸禄。指没有建立功劳,就不可无故接受俸禄。也泛指对人家没有好处,就不可接受人家的馈赠或优待。 也作无功受禄,寝食不安。 无功受禄,反受其殃。
【谚语俗语第4句】:柏油烫猪头——连根拔
【谚语俗语第5句】:妈妈买回几个月饼,要等爸爸回来一块儿吃,我却想快点儿吃。妈妈说:“看把你急的,有羊还愁赶不进山?”(河南·邓县)
【谚语俗语第6句】:【唱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谚)演员在台上一会儿哭,一会儿笑,假戏实做,活像个疯子;观众在台下忽儿怒,忽儿骂,感情投入,活像个傻子。指舞台表演真实感人。
【谚语俗语第7句】:【拔出萝卜带出泥】释义:比喻事情办得不利落,不圆满,或引起了别的麻烦。例句:“你快点去看看吧。”老七伯大喊,“可不能把这事办砸了,不能离谱,咱们和他们的事。得论个清楚是非,可不能拔出萝卜带出泥呵!”
【谚语俗语第8句】:每年春节,在省城工作的姑姑总要回来接奶奶去她那儿过年,可奶奶说什么也不去。这一次,我忍不住问奶奶为什么不去。奶奶摸着我的头说:“金窝窝银窝窝,不如自己的穷窝窝。我待在自己家,心里舒坦。”(河南·内乡)
【谚语俗语第9句】:毒蛇牙齿马蜂汁——全是毒
【谚语俗语第10句】:行夜路吹口哨——自己壮胆
【谚语俗语第11句】:【正月十六贴门神,迟了】春节前贴门神像。过了春节再 贴,谓不合时宜,落后。或说:正月里卖门神,过时货。明代 《金瓶梅》:“正月十六贴门神,迟了半月。人也入了土,才来 上祭。”
【谚语俗语第12句】:妈妈炒了一盘兔肉,我边尝边问妈妈:“怎么这样香啊?”妈妈说:“常言说得好,‘天上飞禽——鸽子鹌鹑;地上走兽——兔子狗肉’。”(河南·邓县)
【谚语俗语第13句】:刚大年初三,爸爸可就扛着锄头下田了,我说:“爸呀!你怎么没年没月呢?快把锄头放下,我们打牌去。”爸说:“三天戏,五天年,过得多了人们烦。”唉,真拿爸爸没办法。(河南·内乡)
【谚语俗语第14句】:【穿草鞋游西湖——忘了自己身份】(歇)讥讽人忘记了自己的卑贱地位,过高估计自己的身份。
【谚语俗语第15句】:班里有几个同学说话,班长管他们,他们也不听,老师知道后批评了这些同学。回家后我告诉了妈妈,妈妈说他们是“不见棺材不掉泪,不见贵人不下跪;打一巴掌才过劲儿,过一会儿还想闹个气儿”。(河北·行唐)
【谚语俗语第16句】:【叫人不蚀本,舌上打个滚】(谚)蚀本:赔本。称呼人是很容易的事,损失不了什么,只不过动动舌头就是了。指见面向人打招呼,既不受损失,又能有益于人际交往。 也作“喊人不费本,舌头打个滚”。 喊人:称呼人。
【谚语俗语第17句】:【聋子爱打岔,傻子爱说话】(谚)指耳聋的人听不清,和人对话时常常打岔;呆傻的人话说起来没完没了。对爱打岔和爱多嘴者的嘲笑语。 也作“聋子爱打岔,哑巴爱哇哇”。
【谚语俗语第18句】:棉花换核桃——吃硬不吃软
【谚语俗语第19句】:大江大海都闯过来——小河沟还翻得了船
【谚语俗语第20句】:【舍不得孩子套不了狼】(谚)舍不得用孩子作诱饵,就套不住恶狼。泛指凡事不冒大风险、不付出大代价,就难以取得鼓舞人心的大收获。 也作舍不得孩子逮不住狼。 舍不得孩子,打不了老狼。
【谚语俗语第21句】:我的胆子小,晚上不敢出门,奶奶鼓励我说:“鬼怕恶人铁怕炭,豆腐渣也怕那个烂米饭。勇敢点!”(河南·长垣)
【谚语俗语第22句】:【荞麦皮里榨油】(惯)比喻对穷人残酷地剥削或搜刮。 也作“荞麦皮里挤油”。
【谚语俗语第23句】:【 有话说话,有理讲理】好好讲理,不要争吵。浩然《艳阳 天》:“不要急,不要喊,咱们有话说话,有理讲理。”
【谚语俗语第24句】:【 两头不到岸】目的没达到,原有的也失去了,没有着落。 香港电视剧:“一心不能二用,不要顾此失彼,两头不到岸。” 马死黄金尽没有坐骑,也没有钱财,谓走投无路。明代 《初刻拍案惊奇》:“却不知乐极悲生,也有马死黄金尽的时 节。”
【谚语俗语第25句】:【 满怀心腹事,尽在不言中】不用语言表达,心意已很明显。 “尽在不言中”亦可单用。台湾林海音《晓云》:“当我回眸向 她无可奈何地一笑时,我们真是‘尽在不言中’了。”
【谚语俗语第26句】:【一个将军一道令,一个和尚一套经】(谚)每个将军都有自己一套指挥的号令,每个和尚都有自己一套常念的经文。比喻谁掌权谁说的话就算数。也比喻多层领导,各自发号施令。 也作一个将军一个令,一个和尚一个磬。 一个和尚一本经,一个将军一道令。
【谚语俗语第27句】:高射炮手——见机行事
【谚语俗语第28句】:【贫无本,富无根】(谚)本:根。 穷也没个穷根,富也没个富根。指穷富都不是一成不变的,穷人勤奋也可致富,富人骄惰也可变穷。
【谚语俗语第29句】:【父母之仇,不共戴天】(谚)戴天:共同在一个天底下活着。指杀害父母亲的仇人,和自己是你死我活的关系,绝不能宽容。
【谚语俗语第30句】:【一力降十会】(谚)十:多的约数。会:会武艺的人。一个人只要力气大,就可降伏多个会武功的人。指武功较量,体力大是基本条件。
【谚语俗语第31句】:海瑞见皇帝——拼着一死
【谚语俗语第32句】:桃花潭水深干尺——无与伦比
【谚语俗语第33句】:【没有三分利,谁肯起五更】(谚)三分利:三分的利润。五更:一夜分五个更次,第五个更次在黎明时分。指人们起早摸黑苦干,无非就是为了财利。
【谚语俗语第34句】:我家煮了红薯,我吃着可香了。爸爸说:“饼二十,馍十八,三里红薯二里瓜。”(注:指香味飘散得远。)(河南·滑县)
【谚语俗语第35句】:【破家县令,灭门刺史】(谚)县令:一县之长。刺史:一州之长。 一县之长滥使权力能使人家破人亡,一州之长滥使权力能使人家族毁灭。指旧时地方官的权力是极大的,百姓惹不起。 也作“灭门刺史,破家县令”。
【谚语俗语第36句】:【家贼难防】(谚)家庭成员中有人偷自己家的东西,那是最难防范的。泛指内部的坏人最难对付。
【谚语俗语第37句】:【三杠子压不出个响屁来】(惯)形容人非常老实、胆小,从不多说话。 也作三棒都打不出个响屁来。 三枪打不出一个闷屁来。
【谚语俗语第38句】:【山鸡不敢配凤凰】(谚)山鸡:野鸡。凤凰:古代传说中百鸟之王。 比喻在婚姻上,地位低下的人家不敢高攀名门望族。
【谚语俗语第39句】:【狗窝里落不下剩馒头】释义:比喻人贪婪,有便宜必贪。例句:舍不得羊羔,逮不住狼;舍不得姑娘,能逮住和尚?这常二光是狗窝里落不下剩馒头的人,他能不就范?
【谚语俗语第40句】:【只愁不养,不愁不长】(谚)只怕生不下孩子,不怕孩子长不大。指孩子生下后,自然会长大。
【谚语俗语第41句】:【春雨贵如油】(谚)指春天的雨水,对农田就如膏油一样贵重。
【谚语俗语第42句】:【汉子外边走,带着老婆两只手】见“男人往外走,带着娘们手”。
【谚语俗语第43句】:骆驼打哈欠——好大的口气
【谚语俗语第44句】:【炒下豆子自己吃,打破砂锅让人赔】(惯)比喻有了好处,自己独占;出了差错,要别人承担。
【谚语俗语第45句】:财神爷招手一来福了
【谚语俗语第46句】:【轴承脖子弹簧腰,头上插着风向标】指人看风使舵,油滑没 有骨气。刘绍棠《含羞草》:“卞长亨是有名的轴承脖子弹簧 腰,脑袋上插着风向标;为了做官、保官、升官,他把自个儿 的良心一片一片喂狗了,把过去的战友一个一个出卖了。”
【谚语俗语第47句】:老鹰绑在鳖腿上——纵然有翅也难飞
【谚语俗语第48句】:敲锣卖糖——各干各行
【谚语俗语第49句】:【不蒸馒头也要蒸口气】释义:“蒸”:谐音“争”。指不为别的只是为争一口气。例句:气死、饿死、等死、打死,不如跟敌人拼死!卖掉孩子买蒸笼——不蒸馒头也要蒸口气。
【谚语俗语第50句】:【半天云里的风筝——半点不由己】(歇)指失去自主能力,受制于人。
【谚语俗语第51句】:【同病相怜,同忧相救】(谚)患同样疾病的,互相之间最能体贴;有同样愁烦的,互相之间自会救助。 指有同一不幸命运的人之间,最容易引起思想感情上的共鸣。 也作“同疾相怜,同忧相救”。
【谚语俗语第52句】:【阿绵花屎】(惯)阿:同“屙”。比喻故意拖延时间。
【谚语俗语第53句】:【馒头落地狗造化】(惯)造化:福气,好运气。讽刺人意外地得了好处。
【谚语俗语第54句】:狗啃骨头——津津有味;死不放松;嘴上的劲
【谚语俗语第55句】:【新来的媳妇三日勤】新到一个地方工作,总会积极一些, 时间久了,就渐渐疲塌。清代《醒世姻缘传》:“狄希陈也没 叫改姓,就收做了家人。‘新来的媳妇三日勤’,看看两口子 倒也罢了。”
【谚语俗语第56句】:【大不正则小不敬】(谚)长辈行为不端正,小辈就不会敬重他。指小辈的不敬,是由于长辈的不自重。
【谚语俗语第57句】:鸭背上泼水——劳而无功;有劳无功;不沾(粘)
【谚语俗语第58句】:【踩一头儿撬一头儿】(惯)撬:这里同“翘”,向上仰起。踩下这一头,那一头又翘起来了。比喻压制住这个人,那个人又闹起事来。
【谚语俗语第59句】:【豹死留皮,雁过留声】释义:人应该留下好名声或留下姓名。例句:俗话说,豹死留皮,雁过留声,人一辈子,能像鲁班爷那样,在世上留下几座悬空寺、赵州桥,为后代景仰,被同行推崇,也算没白到人世上走一遭。
【谚语俗语第60句】:【话不说不透,灯不拨不明】有话应该说清楚。类似的:话 不说不明,锣不敲不响/钟不敲不响,灯不点不亮/钟不敲不 响,话不说不明/木不钻不透,理越辩越明。西戎《行医事 件》:“黄先生,话不说不透;灯不拨不明,你听我细细告诉 你!”,
【谚语俗语第61句】:【鲁班门前不敢弄斧】释义:鲁班:又写作“鲁般”,古代巧匠。比喻不敢在高手面前逞能,卖弄本领。例句:田月轩落落大方地说:“鲁班门前不敢弄斧,善人面前焉敢焚香?我今天来,是诚心诚意想听听你老先生和团总的指点哩。”
【谚语俗语第62句】:【打连手】(惯)指联合起来做事情。
【谚语俗语第63句】:对着镜子说漂亮——自夸
【谚语俗语第64句】:【船无水不行,事无钱不成】(谚)就像船离了水不能划行一样,做事离了钱财就办不成。指钱财是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谚语俗语第65句】:【你一言,我一语】(惯)指两人或众人交谈、讨论或争辩。 也作你一言,我一句。 你一句,我一句。 你一舌,我一嘴。
【谚语俗语第66句】:【老子英雄儿好汉】父子两代都是英雄。又指父亲是英 雄,儿子必然是好汉。表示血统高贵,或职业相承。梁斌 《红旗谱》:“真是!老子英雄儿好汉,你和你们老人家精神 头儿一模一样。”
【谚语俗语第67句】:【谁的孩子谁抱走】各自负责。《北京日报》( 1987,1,7): “市政府还规定,征地拆迁本着谁的孩子谁抱走的原则,由 管线沿途各区、乡人民政府负责。”
【谚语俗语第68句】:【有车就有辙,有树就有影】(谚)有车在前边行,后边就会有碾出的车辙;有树长得高大,下面自会有树影。比喻再秘密的事也隐瞒不住别人。
【谚语俗语第69句】:五更天起床——渐渐明白
【谚语俗语第70句】:侏儒嫁人——你不说我长,我不说你短
【谚语俗语第71句】:爸爸和妈妈要去我姥姥家赶会,叫我中午到大婶家吃饭。我很不高兴,撅着嘴,抹着眼泪说:“不!我也要去。”妈妈说:“这怎么能行呢!你还要上学哪!”我说缺一天不上也不碍事。妈妈语重心长地说:“孩子,学习好比吃饭,一日三餐不能断;知识就如池中水,年月日日常积累。”(河南·滑县)
【谚语俗语第72句】:【打虎要力,捉猴要智】(谚)老虎凶猛,打虎须有力气;猴子灵活,捉猴须用智谋。指处理不同性质的事情,要采取有针对性的不同策略。
【谚语俗语第73句】:吃饭时,妈妈见我总是狼吞虎咽的,就教育我说:“吃得快,咽得慌,伤了口胃伤了肠。”(江苏·新沂)
【谚语俗语第74句】:鹞子充鸡——没安好心
【谚语俗语第75句】:多喊的猫儿——抓不住老鼠
【谚语俗语第76句】:【 国家的事再小也是大的,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的】意即个人 利益服从国家利益。国家,也说:公家、集体。反义说:家事 再小是大事,国事再大是小事。《小说月报》(1980,2):“国 家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话虽不 错,可惜只是讲给我们这样的人听的。”
【谚语俗语第77句】:【家将败,出妖怪】(谚)指家庭将要衰败时,往往会出现离奇古怪的事。也指国家将耍衰败时,往往会出现非常怪异的人事现象。
【谚语俗语第78句】:【闭口深藏舌,安身处处牢】(谚)闭住嘴巴,管住舌头,不随便讲话,自然就保得安全,不会惹是生非。 指慎言可以免祸。
【谚语俗语第79句】:老鼠蹲粮仓——吃住不愁
【谚语俗语第80句】:【太上老君叫蛇咬——法尽了】(歇)太上老君:也叫老君爷,道教对始祖老子的尊称,传说他神通广大,法术无边。法:本指法术、法力,转指办法。指办法用尽了。 也作“老君爷叫蛇咬——法尽了”。
【谚语俗语第81句】:【浑身是铁能打几个钉】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马烽西 戎《吕梁英雄传》:“剩下雷石柱一个人,就让他浑身是铁,也 打不成几个钉子呀!”
【谚语俗语第82句】:我和小侄子一块儿看哥哥修收音机,小侄子直伸脖儿看。哥哥一抬头,拍了拍他的脑门儿:“看你把鸭颈伸得像鹅颈一样长了。”(湖北·英山)
【谚语俗语第83句】:【一头碰到南墙上】固执,没有回旋的余地。姚雪垠《李自 成》:“你不要生气,有话慢慢谈。不要一头碰到南墙上,把 事情弄得没有转弯余地。”
【谚语俗语第84句】:下午放学后,妈妈让我到鸡窝里收鸡蛋,我端着一瓢又白又大的鸡蛋向妈妈报喜说:“今天真多啊!共二十一个。”妈妈说:“是啊,交了二月半,是个鸡都下蛋。”(湖北·钟祥)
【谚语俗语第85句】:【老人家】“老人家”一词,是对老年人和长辈的尊称。但它并非是汉语的土产,而是外来语的意译。据《宗教词典》载,“老人家”一词,是解放前中国伊斯兰门宦对教徒的一种尊称,是阿拉伯文“穆尔西德”一词的意译。它源于“道路”(指修炼过程),意为“引路的人”,指伊斯兰教苏非派某些教团的宗教导师,负责接受和指导新参加教团的信教人。十三世纪后期,伊斯兰教随着部分中亚西亚人、波斯人和阿拉伯人的迁居传人中国,并发生语言的融合。从此“穆尔西德”被译为“老人家”,出现在元代及以后的汉语和文学作品中。此译一出,便同中华民族的爱老敬老传统美德相契合,便在国人中很快流行起来。
【谚语俗语第86句】:鉴真和尚东渡日本——传经送宝
【谚语俗语第87句】:真戏假做,假戏真做。
【谚语俗语第88句】:包公铡陈世美——大快人心;皇亲国戚不例外
【谚语俗语第89句】:蝗虫打喷嚏——满嘴庄稼气
【谚语俗语第90句】:【糊涂庙里砌糊涂神儿】(惯)形容心里清楚却装糊涂。
【谚语俗语第91句】:【行动有三分财气】(谚)指只要肯劳作,或多或少总会有几分报酬。
【谚语俗语第92句】:【药不对症,参茸亦毒】参茸:人参和鹿茸,中药里最有滋补功能的两味药物。指用药如果和病症不相投,再名贵的药物也会对身体有损害。
【谚语俗语第93句】:【新官上任三把火】此语比喻新上任的官员总是要先做几件有影响的事,以显示自己的才能和胆识,与“下马威”异曲同工。这个俗语源于三国时期的火战。据《三国演义》所描述,诸葛亮27岁出山当了刘备的军师,在很短的时间内,连续三次用火攻战胜曹兵。第一次火烧博望坡,使十万曹兵所剩无几;第二次在新野,火攻水淹,使曹仁、曹洪的十万人马几乎全部覆没;第三次诸葛亮借来东风火烧赤壁,号称83万的曹兵惨败,华容道随曹操逃出去的仅剩十八骑。这“三把火”使诸葛亮名声大震。当时,人们把这三把战火称为“诸葛亮上任三把火”。后引申为“新官上任三把火”。
【谚语俗语第94句】:【 做一辈子狐狸,给公鸡啄了眼睛】谓有经验的人偶然失利。 罗旋《南国烽烟》:“只怪我粗心大意,做一辈子狐狸,给鸡啄 了眼睛。”
【谚语俗语第95句】:【凡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谚)人不能从相貌上断定他有多大的作为,就像海水无法用斗来量它的多少一样。指人的才干、学识与成就,从相貌上是估量不透的。 也作“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谚语俗语第96句】:天平没砝码——两头落空
【谚语俗语第97句】:【人急了造反,狗急了跳墙】(谚)人逼急了,就会死命反抗;狗逼急了,就会跳过高墙。指人被逼到无路可走时,什么冒险事都做得出来。 也作人急悬梁,狗急跳墙。悬梁:绳子挂在梁上,上吊自尽。 人急烧香,狗急跳墙。 人急拼命.狗急跳墙。
【谚语俗语第98句】:【一个不摘鞍,一个不下马】(惯)比喻双方互不相让,僵持不下。 也作一个不接马,一个不下鞍。 一个不下马,一个不接鞍。
【谚语俗语第99句】:老鼠啃书本——字字句句落了肚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192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