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好句大全

有启发的民间俗语金典文案,每天读一遍!

【谚语俗语第1句】:【拳不打少林,脚不踢武当】(谚)少林、武当为我国传统武术两大派系,少林派以拳功著称,武当派以腿功著称。指习武之人,不可和少林派比拳功,不可和武当派比腿功。

【谚语俗语第2句】:【拔钉子】(惯)比喻除掉所憎恨的人,或除掉危害极大的祸患。

【谚语俗语第3句】:【坐吃山空,立吃地陷】(谚)坐着站着不劳动,山也能吃空,地也能吃塌。指只消费不生产,只支出没收入,产业再大也会耗尽。

【谚语俗语第4句】:【 良心长在胳肢窝里】良心不正,行事不端。从维熙《泥 泞》:“当然,生活中总是有一些把良心夹在胳肢窝里,在历 史风暴中顺风扬沙的投机商。”

【谚语俗语第5句】:罐子里掏虾米——抓虾(瞎)

【谚语俗语第6句】:吃辣椒喝白干——里外发烧

【谚语俗语第7句】:【吃眼前亏】(惯)指立刻就受到伤害。

【谚语俗语第8句】:【逐客令】“逐客令”一词源自战国后期的秦国。起因是韩国派了一个水利工程师,名叫郑国,他帮助秦国修建了一项水利工程郑国渠。其目的是让秦国把人力物力消耗在工程上,没有力量对外用兵。这个阴谋被揭穿后,秦王大怒,下令把别国在秦国做官的人一律驱逐出境,即驱逐客卿。李斯是楚国人,当然也在被驱逐之列,于是李斯就写下了著名的文章《谏逐客令》,文章写得有理有据,终于感动了秦王,收回了“逐客令”,并提拔李斯做了“廷尉”,相当于最高法院院长。后来,李斯又帮助秦王统一了六国,秦王才改王称帝。

【谚语俗语第9句】:【拜错了庙门】(惯)比喻求错了人。

【谚语俗语第10句】:【天下第一菜】苏州一碗“锅巴汤”竞有“天下第一菜”之名,这是怎么回事呢?相传清朝康熙年间,江苏巡抚宋牧士春游苏州城西南的邓尉山时,被山上的梅景所倾倒,遂在崖壁上题名“香雪海”。康熙皇帝听说此事,很感兴趣,于是便微服私访前往苏州邓尉山游玩。康熙抛开随从,独自畅游在梅花盛开的世界里,沉迷忘返。不知不觉已到中午,康熙感到饥肠辘辘,可偏偏他却迷了路,饥渴难耐的他只好朝一个方向拼命走去,直走到一个小村子里。他遇到一个中年农妇,便迫不及待地问人家“可有东西充饥”。善良的农妇将康熙领进屋内替他找吃的,可是饭菜都差不多吃光了。农妇看见锅里的几块焦黄的锅巴,便随手将一些剩菜汤倒入,烧煮开后,盛起来端给康熙吃了。谁料,饥不择食的康熙吃后竟觉得美味可口,赞赏不已,一时兴起,将此菜题为“天下第一菜”。于是,这不起眼的锅巴汤就这样成为“天下第一菜”了。

【谚语俗语第11句】:【毒蛇口中吐莲花】释义:比喻阴险毒辣的坏人,伪装善良。例句:大家别看陈尚仁平日装笑脸,做善事,正如俗话说的:“咬人狗,不露齿”,“毒蛇口中吐莲花”。大家要擦亮擦亮眼睛啊!

【谚语俗语第12句】:最近几天,有人议论小王偷了人家的煤。小王说:“身正不怕影子斜,不管别人怎样说,我连个寒战都不打!”(河南·郏县)

【谚语俗语第13句】:【吃虱子留后腿】(惯)虱子:昆虫名,腹大,椭圆状,寄生于动物身上吸食血液。吃虱子还要留下后腿,下次再吃。形容人非常吝啬、小气。

【谚语俗语第14句】:一个势孤俩力大,三人能叫河搬家。

【谚语俗语第15句】:【两面光】(惯)比喻做事圆滑,双方都不得罪。

【谚语俗语第16句】:黑母猪笑乌鸦——只见别人一身黑,不知自己一个样

【谚语俗语第17句】:【螳臂当车——万无一济】(歇)济:帮助,有益。指白白遭受损失,于事无补。

【谚语俗语第18句】:飞蛾撵蜘蛛——自投罗网

【谚语俗语第19句】:【左右是左右】(惯)指反正是那么一回事,豁出去了。

【谚语俗语第20句】:【圣人面前卖字画】在内行人面前逞能。类似的:孔子门 前卖诗书。张贤亮《河的子孙》:“真是孔子门前卖诗书,鲁 班门前耍斧子!苦了钱了,还组织这么多人来学习哩!”

【谚语俗语第21句】:【一朝天子一朝臣】(谚)指每个皇帝即位,都要任用一批自己的心腹臣属。也指每个领导上任,都要任用自己的亲信。 也作一朝天子一朝臣,一个主子一个规。规:规矩。 一朝天子一朝臣,一个将军一个令。

【谚语俗语第22句】:桌子光剩四条腿——失面子

【谚语俗语第23句】:【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惯)1形容人处世圆滑。2形容人能随机应变。 也作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见一种人说一种话。

【谚语俗语第24句】:【躲得了和尚躲不了寺】见“藏了和尚藏不了寺”。

【谚语俗语第25句】:【三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见“大家齐了心,黄土变成金”。

【谚语俗语第26句】:泥牛入海——杳无音信,一去不复返;永无信息;有去无回

【谚语俗语第27句】:扁担挑柴禾——心(薪)挂两头

【谚语俗语第28句】:【戴屎盆】(惯)比喻担坏名声。

【谚语俗语第29句】:凳子比桌子还高——没大没小

【谚语俗语第30句】:苍蝇跟屎壳郎做朋友——臭味相投

【谚语俗语第31句】:【 得理不让人/占理不饶人】虽然在理,但做得过分。池莉 《来_来往往》:“你固然有道理,但是也不要得理不饶人。” 和尚打伞,无法无天和尚无头发,打伞遮住天。发、法谐 音,谓胡作非为。和尚,也说:秃子、光头。张涛之《中华人 民共和国演义》:“十年‘文革’浩劫当中‘和尚打伞,无发 (法)无天’的惨痛教训太深刻了,饱受其害的中国人民呼唤 着民主和法制。”

【谚语俗语第32句】:早上,妈妈叫我起床,我嘴上答应,可就是不想起来。妈妈说:“你可别光敲梆子不卖油啊!”(河南·许昌)

【谚语俗语第33句】:【上山打得虎,下海擒得龙】(惯)形容身体强壮,武艺高强。

【谚语俗语第34句】:村上的二叔赌输了钱,回家拿儿子小刚撒气,气得二婶直骂他:“刨不到冬瓜刨瓠子.抓不到黄鳝捶田埂,你还是别再赌钱了,好好干活就会有好日子的!”(江苏·海门)

【谚语俗语第35句】:【不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与自己无关的事情,一 律不说话,不表示态度。成语:明哲保身。清代《红楼梦》: “一个是拿定了主意,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也 难十分去问他。”

【谚语俗语第36句】:【八十岁学吹鼓手】(惯)吹鼓手:旧式婚丧礼仪中吹奏乐器的人。 指年纪大了还去学某种技艺。

【谚语俗语第37句】:【刀子嘴,豆腐心】(惯)比喻人说话厉害,心地却很善良。

【谚语俗语第38句】:【各人脚下都有一条路】(谚)每个人的脚下都有自己要走的路。 借指人的生命历程,要靠自我选择,自我奋进。

【谚语俗语第39句】:【马好还得鞍子配】见“好马须得配好鞍”。

【谚语俗语第40句】:娶媳妇死老娘——哭笑不得

【谚语俗语第41句】:【宁吃鲜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谚)指在饮食上宁可少而精,不要一味贪多。 也作“宁吃鲜桃一口,不吃烂桃一筐”。

【谚语俗语第42句】:【两虎相斗,必有一伤】释义:比喻两个强者争斗,必然有一方受到伤害。例句:玄德急止之日:“不可!吾今提兵取川,全仗汝二人之力。今两虎相斗,必有一伤。须误了我的大事。吾与你二人劝解,休得争论。”

【谚语俗语第43句】:盲驴拉磨——瞎转圈

【谚语俗语第44句】:【鞋趿拉袜捣蒜】(惯)鞋趿(t。)拉:把鞋帮后部踩在脚后跟下。袜捣蒜:袜子不合脚,走路时老往脚心跑。形容衣着不整齐,不利落。

【谚语俗语第45句】:【差着十万八千里】孙悟空一个跟头能翻十万八千里,事 出《西游记》。此语指相差太大。成语:大相径庭。海外梁 厚甫《海客随笔》:“有时谈到某一政客的出身和背景,与事 实之相去,如十万八千里,也没有加以纠正的人。”

【谚语俗语第46句】:【打闷葫芦】(惯)闷葫芦:也叫“闷葫芦罐儿”,即扑满,存钱用的瓦罐儿,上面留有细长的孔,钱币放入之后,要打破瓦罐儿才能取出,比喻难以猜透的话或事情。指猜测令人纳闷的话或事情。

【谚语俗语第47句】:【擦屁股】(惯)比喻不情愿地替别人处理其没做完或没办好的事情。 也比喻事情办糟后做补救工作。

【谚语俗语第48句】:我玩了半天,手很脏,就对奶奶说:“奶奶,帮我洗洗手。”奶奶说:“真是啊,好手好腿,不如一个好嘴。”(河南·开封)

【谚语俗语第49句】:快过年了,我嚷着要买新衣服,爸爸批评我说:“鸟美比羽毛,人美比学习。”(宁夏·西吉)

【谚语俗语第50句】:【怀里揣着兔子】(惯)形容心里害怕、慌乱。

【谚语俗语第51句】:【初生牛犊不怕虎】释义:比喻年轻人敢作敢为,无所畏惧。也比喻人缺少经验,不知危险,做事鲁莽。“怕”又作“畏”、“惧”。例句:他说:“看来,史文远把生产K霉素看得过分容易了,这倒是可能的。这个年轻人还是那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

【谚语俗语第52句】:【买马钱少,买鞍钱多】做事轻重倒置。电视剧:“柜子才八 块钱,给他多少车钱?不成我买马钱少,买鞍钱多?”

【谚语俗语第53句】:【黄鼠狼子不嫌小鸡瘦】释义:比喻人爱贪小便宜,不论便宜大小,都想得到。例句:元宝{艮元用簸箕搂,对待伙计穷抠搜,黄鼠狼子不嫌小鸡瘦。

【谚语俗语第54句】:布娃娃的眼睛——有眼无珠

【谚语俗语第55句】:盖房子请到箍桶匠——找错了人

【谚语俗语第56句】:【水流千里归大海】释义:比喻迟早要归到某处去或要走某一条路。“千里”又作“干遭”、“千转”。例句:庄稼人离不开土地家屋啊,这里藏藏,那里躲躲,像那没娘的孩子。水流千里归大海,树叶落在树底下,飘来飘去,还得飘回去,守着田园才能过日子。

【谚语俗语第57句】:【不分青红皂白】皂,黑色。谓不分是非曲直。分,也说: 管、问。鲁迅《彷徨》:“那小畜生不分青红皂白,就夹脸一嘴 巴。”

【谚语俗语第58句】:【石灰布袋——到处留迹】(歇)本指石灰布袋放到哪里都会留下痕迹,转喻人不管走到哪里,都留下行迹。多指留下劣迹。 也作“石灰布袋——处处有迹”。

【谚语俗语第59句】:【心有余而力不足】有此心愿,只是力量有限,办不到。成 语:力不从心。海外陈若曦《向着太平洋彼岸》:“教授死的 死,病的病,剩下的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谚语俗语第60句】:【懒驴上磨——不赶不会上道】(歇)上磨:指拉磨。道:磨道。比喻没人督促或施加某种压力,就不会去干某事。常含讥讽意味。

【谚语俗语第61句】:一口吃个鞋底——心里有底

【谚语俗语第62句】:奶奶常说我是“长不管,短不管,三餐只会捧大碗”。(四川·达县)

【谚语俗语第63句】:【跳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逃不出手掌如来佛】即释迦牟 尼。孙悟空一个跟头能翻十万八千里,但总是翻不出如来 佛的手掌。事出《西游记》。借指:不是对手,摆脱不了控 制。老舍《骆驼祥子》:“她得松一把,紧一把,教他逃不出她 的手心儿去。”

【谚语俗语第64句】:【一根肠子闲半截】(惯)形容人吃不饱。

【谚语俗语第65句】:【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谚)腋(ye):狐腋下的一小片细绒毛。 一千张羊皮,也抵不上一狐腋下的绒毛有价值。比喻庸人再多,也抵不上一个识见高远的人才。

【谚语俗语第66句】:【有钱难买不卖货】(谚)别人不卖的货,有钱也买不到。比喻别人不愿意的事,是强迫不得的。

【谚语俗语第67句】:属玫瑰的——刺儿多

【谚语俗语第68句】:二虎相争——必有一伤

【谚语俗语第69句】:狗吃烫芋头——吞不下,舍不得

【谚语俗语第70句】:打败的鹌鹑斗败的鸡——上不了阵势

【谚语俗语第71句】:船帮做棺材——漂流了半辈子才成(盛)人

【谚语俗语第72句】:【家有贤妻,丈夫不遭横事】(谚)横事:意料不到的灾祸。指家里有贤惠的妻子,处事周到,防祸未然,丈夫自可过着无忧无虑的平安生活。 也作“家有贤妻夫祸少”。

【谚语俗语第73句】:【正面文章反面看】从文章、言行中,看出相反的含义。 看,也说:做。鲁迅《伪自由书》:“里巷间有一个笑话:某甲 将银子三十两埋在地里面,怕人知道,就在上面竖一块木 版,写道:‘此地无银三十两。’隔壁的阿二因此将这掘去了, 也怕人发觉,就在木版的那一面添上一句道:‘隔壁阿二勿 曾偷。’这就是在教人正面文章反面看。”

【谚语俗语第74句】:【手大遮不过天】(谚)手掌再大也不能遮住天。比喻一个人的能力再大也有限。 也作手大不遮天,手大捂不住天。

【谚语俗语第75句】:病猫的尾巴——翘不起来

【谚语俗语第76句】:【吃柿子单拣软的捏】释义:比喻专找软弱的欺侮。例句:段雨国大眼一瞪:“吃柿子单拣软的捏,你就看我好欺侮!面对上帝起誓,谁扔的谁是乌龟蛋!”

【谚语俗语第77句】:【打白赖】(惯)指抵赖,耍赖。

【谚语俗语第78句】:敲锣卖糖——各干各行

【谚语俗语第79句】:【桃李】“桃李”现在常用喻指学生。“桃李”本是两种果树,是谁把它们“移栽”到一起呢?“桃李”合用最早见于《诗经》,《诗经》中有“华如桃李”的诗句,不过,它还不是比喻学生。“桃李”一词用于比喻学生,则是在春秋战国时期。魏国有个大臣叫子质,他得势的时候,曾培养和保举过不少人,后来因得罪了魏文侯,他曾经帮助过的人没有一个给他帮助的,他便独自一人跑到北方去了。在北方,子质遇到一个叫子简的人,就向他抱怨,埋怨自己培养保举的人在自己有难时,怕被连累不肯为自己说句公道话。子质感到很伤心。子简听后笑着说:“春天种下桃树和李树,夏天可以在树下休息纳凉,秋天还可以吃到果子;可是你春天种下的是蒺藜(一种带刺的蔓生植物),不仅不能利用它的种子,秋天长出的刺还会刺人。所以,君子培养人才,要像种树一样,应该先选准对象,然后再加以培养。” 从此,人们就把培养人才比作“树人”,把学生比作“桃李”。如唐代狄仁杰推荐了姚崇等数十人,这些人后来皆为名臣,时人对狄仁杰说:“天下桃李,悉在公门。”“桃李”指代学生,流传至今。

【谚语俗语第80句】:【惟大英雄能本色】修养极高的人,能够保持人性的本色。 清代《红楼梦》:“因他姓韦,便叫他作韦大英,方合自己的意 思,暗用‘惟大英雄能本色’之语,何必涂朱抹粉,才是男 子。”

【谚语俗语第81句】:早不下雨,晚不下雨,俺家一盖房就下个没完。妈妈说:“真倒霉,咱一烧香,老佛爷就掉给咱个腚。”(安徽·亳州)

【谚语俗语第82句】:【一人做事一人当】自己做的事情,自己应该负责,牵扯不 到别人。清代《红楼梦》:“我只恨他为什么这么胆小,一身 作事一身当,为什么逃了呢?”

【谚语俗语第83句】:【道高龙虎伏,德重鬼神尊】(谚)道行高,龙虎也会被降伏;品德好,鬼神也会对之尊敬。指品德高尚的人,能得到人们普遍的敬重。

【谚语俗语第84句】:高梁秆上结茄子——天下奇闻;无奇不有;不可思议;弥天大谎

【谚语俗语第85句】:器乐合奏——大吹大擂

【谚语俗语第86句】:妈妈让我择好青菜后再洗干净,我偏要洗干净后再择。妈妈说:“你真是犟死驴不解缰绳,真拿你没办法。”(河南·郑州)

【谚语俗语第87句】:【 十个便宜九个爱】爱占便宜是普遍情况。李六如《六十 年的变迁》:“怡和、太吉是英商,日清公司是日本人的,他一 家要战胜那两家,所以赠东西更多些。十个便宜九个爱,所 以大家就喜欢坐东洋船。”

【谚语俗语第88句】:玻璃灯笼——里外明

【谚语俗语第89句】:半空云里伸出个巴掌——高手

【谚语俗语第90句】:鹅蛋换鸭蛋——不上算;不合算

【谚语俗语第91句】:我在外公家画画的时候,把凳子搬到阳台上去了,可吃饭时,忘了搬回来。外公说:“你真是有前手,没有后手。”(四川·成都)

【谚语俗语第92句】:【不下海,一生不会游泳】释义:比喻不亲身实践,永远学不会本领。例句:渔家的娃子,深深地知道“不下海,一生不会游泳”的道理,闯峡湾,不喝几口海水怎么能闯出来?

【谚语俗语第93句】:鼻子生疮贴膏药——不顾脸面;顾不得脸面

【谚语俗语第94句】:【馒头落地狗造化】(惯)造化:福气,好运气。讽刺人意外地得了好处。

【谚语俗语第95句】:【大姑娘裁尿布,闲时做下忙时用】谓抽时间作准备。成语: 未雨绸缪。梁斌《红旗谱》:“这放机关枪,对咱穷人本来没 有好处,可是大姑娘裁尿布,闲时做下忙时用。将来咱用着 这机关枪了,拿起来就能放。”

【谚语俗语第96句】:【烂泥摇桩,越摇越深】(谚)在烂泥里摇动木桩,越摇动木桩陷得越深。比喻做事陷入困境,越挣扎越陷得深,终至于不能自拔。

【谚语俗语第97句】:【—花引来万花开】发生了好的影响。成语:发扬光大。 李存葆《山中那十九座坟茔》:“光有英雄事迹而没有哺育英 雄的经验,好比收获了庄稼而没有留下种子,既不能一花引 来万花开,更不能体现园丁的辛勤。”

【谚语俗语第98句】:【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惯)才:文才。八斗:六朝谢灵运曾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植)独占八斗。见《南史·谢灵运传》。五车:五车书,形容书很多。指人富于文才,学识渊博。 也作“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谚语俗语第99句】:【神仙下凡,先问土地】(谚)下凡:下到人世间。土地:掌管一方土地的神。神仙下凡来,还得先向土地神了解当地情况。比喻权势再大的官僚,到地方上也得求助于当地势力。 也作“神仙下凡问土地”。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193113.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