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好句大全

2023最精辟的民间俗语,让人忍不住收藏!

【谚语俗语第1句】:【顾了吹笛,顾不了捏眼】忙不过来,照顾不到。成语:手忙 脚乱。电视剧《辘轳·女人和井》:“你一个人又要上灶,又要 管店,顾了吹笛,顾不了捏眼,你忙不过来呀。”

【谚语俗语第2句】:早睡早起,赛过人参补身体。

【谚语俗语第3句】:在我们楼下的小卖部门口,一位叔叔一手拿着十元钱,一手拿着几片饼干,在逗一位小男孩。小男孩毫不犹豫地把手伸向了饼干。叔叔说:“这就叫宁要草料,不要黄金。”(山东·汶上)

【谚语俗语第4句】:【地球照样转】一切事情照样进行,没有什么妨碍。海外 陈若曦《二胡》:“走了他们,没有人在意,地球照样转。”

【谚语俗语第5句】:弟弟很调皮,爸爸让他喊妈妈回来吃饭,他跑到别人家去看电视;让他做作业,他却手不识闲儿地玩玩具。爸爸生气地说:“叫你去东你去西,叫你打狗你撵鸡。你这是前襟穿在后背上,尽跟我反着板儿,别筋儿哩!”(河南·汝南)

【谚语俗语第6句】:【好饭不怕晚】要善于等待。韩志君等《篱笆·女人和狗》: “好孩子,别着急,好饭不怕晚。你瞧着,妈给你做个好看 的。”

【谚语俗语第7句】:我们班有些同学常常是玩够了再写作业,总要忙到半夜三更。老师半是生气半是心疼地说:“你们啊,早不忙,夜心慌,半夜还要爬起来补裤裆。日子长了,学习搞不好,身体也要垮呀!”(四川·德阳)

【谚语俗语第8句】:【顺得姑来逆嫂意】两面作难。相关的:起早了得罪丈夫, 起晚了得罪公婆。成语:左右为难。陆地《瀑布》:“一个人 为大众办事,总难免有人说好有人说坏。顺得姑来失嫂意, 媳妇是不好当的。”

【谚语俗语第9句】:【萝卜花了肉价钱】释义:比喻成本过高,划不来。例句:“便宜?如果把所吃的谷子算上去,那就‘萝卜花了肉价钱’不合算……”童少英将不合算的道理,算给越华听。

【谚语俗语第10句】:【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谚)九泉:也称黄泉,人死埋葬处。人生在世,有酒应当醉饮,须知死后连一滴酒也享用不到。 指人生当及时行乐。

【谚语俗语第11句】:【心病还从心上医】(谚)指心理上、精神上的痛苦,还得从心理上、精神上找出原因加以调理。 也作心病还须心上医。 心病终须心药治。 心病要用心药医。

【谚语俗语第12句】:麻媳妇拜见歪嘴婆——对丑

【谚语俗语第13句】:小莉买衣服从不挑选,拿着哪件就是哪件。她妈妈说:“人家买个烧饼还捏捏厚薄呢,你倒大方。”(安徽·庐江)

【谚语俗语第14句】:晴天带雨伞——有备无患

【谚语俗语第15句】:【养鱼池里钓鱼】指侵犯他人利益。《北京日报》(1985,3, 7):“长途客运部门的某些同志所以挤兑个体户,无非是认 为个体抢了国营的生意,农民跑到他们的养鱼池里钓鱼来 了。”

【谚语俗语第16句】:【吃人不吐骨头】形容剥削者的贪婪和残酷。类似的:吃 枣不吐核,吃人带皮骨。海外刘宜良《江南小语》:“剥削,剥 削,天下吃人不吐骨头的职业,莫过于律师了!”

【谚语俗语第17句】:集体的力量如钢铁,众人的智慧如日月。

【谚语俗语第18句】:【当炮灰】(惯)炮灰:比喻为参加非正义战争而送死的士兵。指为参加非正义战争而去当兵送死。

【谚语俗语第19句】:【只恨爹娘少生两只脚】(惯)形容仓皇逃命时的急切心情。

【谚语俗语第20句】:【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谚)山再高,总有人走的路;水再深,总有渡人的船。指上山有山路,渡水有水路,世上没有人走不通的路。

【谚语俗语第21句】:柏油路上开汽车——稳稳当当

【谚语俗语第22句】:【得一尺进一步】(惯)容人贪心不足。 也作“得了一步进一步”。

【谚语俗语第23句】:【比死人多出一口气】(惯)形容人无能,不起作用。 也作比死人多半口气。 比石头人多一口气。

【谚语俗语第24句】:【 堤龙也要盘起来,是虎也得趴下去】不论是谁,必须收敛驯 服。类似的:是老虎也得掰掉牙。成语:俯首帖耳。从维熙 《大墙下的红玉兰》:“这地方是监狱,是龙你也要盘起来,是 虎也得给我趴下。”

【谚语俗语第25句】:妈妈常对我说起她小时候的一件事。那时,她外祖母家很穷,外祖母还常生病。外祖母就对妈妈说:“有什么,别有病;没什么,别没钱。这两件事都让咱摊上了。”(山东·临清)

【谚语俗语第26句】:【痴人前不得说梦】(谚)指面对痴呆的人,不可说梦,以免其当真而惹出是非。也指痴人没有正常人的理解能力,对有深层含义的话没法理解。

【谚语俗语第27句】:板凳倒立——四脚朝天

【谚语俗语第28句】:【白露里的雨,落到哪里坏到哪里】(谚)白露: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九月七日、八日或九日。白露下雨,下到哪里,哪里遭灾。比喻人走到哪里就把晦气或厄运带到哪里。

【谚语俗语第29句】:【久赌无胜家】见“常赌无赢客”。

【谚语俗语第30句】:照明弹上天——高明

【谚语俗语第31句】:【胡萝卜就烧酒——仗个干脆】(歇)仗:讲求。干:谐“甘”。本指又甜又脆,转以形容说话或做事干脆利索。 也作“胡萝卜就酒——嘎嘣脆”。 嘎嘣:拟牙齿咬胡萝卜时发出的声音。

【谚语俗语第32句】:【煮熟了的鸭子又飞了】谓得而复失,在接近成功时失败。 煮熟,也说:到嘴。类似的:煮熟了的鸡爬起来跑了。成语: 失之交臂。清代《儿女英雄传》:“别的都是小事,老爷那个 天性,倘然这一翻脸,要眼睁睁儿的把只煮熟了的鸭子给闹 飞了,那个怎么好?”

【谚语俗语第33句】:【官断十条路】(谚)指官府判案自有许多的手段和法子。

【谚语俗语第34句】:【老将出马,一个顶俩】(谚)指经验丰富的人着手办事,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谚语俗语第35句】:脚底板抹酥油——溜得快

【谚语俗语第36句】:【鼻子穿索子】(惯)索子:绳子。 比喻被人牵制,听命于人。

【谚语俗语第37句】:【 太公八十遇文王】姜太公八十岁遇到周文王,文王拜他 为相,后助武王伐纣(见《封神演义》)。借指年老才遇到机 会。明代《初刻拍案惊奇》:“女儿年纪一年大似一年,万一 如姜太公八十岁才遇文王,那女儿不等做老婆婆了?”

【谚语俗语第38句】:【书读千遍,其意自见】强调熟读背诵的重要。书读,也说: 读书。清代《镜花缘》:“古人云:书读千遍,其意自见。我们 既不懂得,何不将这十一字读的烂熟?”

【谚语俗语第39句】:【不管大哥二哥麻子哥】(惯)比喻不管是谁,不管他的地位如何。

【谚语俗语第40句】:【乱世出英雄】(谚)战乱的年代,往往会涌现出收拾局面的英雄人物。

【谚语俗语第41句】:听见风就是雨——瞎猜

【谚语俗语第42句】:八十老公公挑担子——心有余而力不足

【谚语俗语第43句】:两个人报数——不数一就数二

【谚语俗语第44句】:【有钱的药挡,没钱的命抗】(谚)指旧时有钱人生了病,问医服药是用钱来抗病的;穷苦人生了病,没钱请医治疗,是用命来硬撑的。

【谚语俗语第45句】:【为人不当差,当差不自在】(谚)当差:旧时在衙门受人指使跑腿打杂的人。指做人不可当差,当差的人由人摆布,身不由己。 也作为人别当差,当差不自在。 为人莫当差,当差不自在。

【谚语俗语第46句】:【船多不碍港,车多不碍路】释义:车船多不一定妨碍通行。比喻各不相关,并无妨碍。例句:“我这里也空落落的,得他来与老娘做伴儿。自古船多不碍港,车多不碍路。我不肯招他,当初那个怎么招我来?”

【谚语俗语第47句】:放学后没写作业,我就玩去了。爸爸说:“刚教训过你,你小子真是属老鼠的,爪子一落地就忘了!”(安徽·嘉山)

【谚语俗语第48句】:【砸锅】“砸锅”这一俗语常用来比喻把事办坏了。如“把事办砸了”。 “砸锅”源自戏剧不同剧种的联合演出。清末民国初年,我国北方的京剧曾同直隶梆子(今河北梆子)同台演出,而剧目、表演等又仍旧各自保持原状不相混同。人们就将这种班社俗称“两下锅”或“双下锅”班社。后来,唐山地方戏评剧后来居上,登上京津舞台,成为北方影响力较大的剧种之一。有时出现了京、评、梆同台演出的场景,人们称之为“三下锅”。另外,京剧演员为了扮演自己所不会的角色而临时去钻研、排练,拓宽戏路,本行也俗称为“钻锅”。在这里,“锅”已经成了“戏”的代名词。旧时,人们常用“砸锅饭”来喻失业,而戏要是唱得不好演不下去,自然也就“砸锅”了。如果演砸了,两下锅也好,三下锅也好,自然又得另起锅灶。

【谚语俗语第49句】:【南风腰里壮,北风两头尖】(谚)原指南风刮来,两头势弱,中间势猛;北风刮来,两头势猛,中间势弱。借指任何事物总是有起有落,有强弱变化,不会一成不变。

【谚语俗语第50句】:【提在水缸里】(惯)比喻担惊受怕。

【谚语俗语第51句】:芋头叶子当钹打——不堪一击

【谚语俗语第52句】:【发什么声,得什么音】(谚)音:音讯,信息。指说出什么样的话,就能让人看出他是哪个层面上的人。

【谚语俗语第53句】:【阴曹地府】“阴曹地府”是古代封建社会里讲迷信的人认为是死人的去处,鬼魂的世界。它源自道教。按照道教的说法,阴曹地府共有两处:一处叫“酆都城”,亦叫“平都山”。晋葛洪《神仙传》载:东汉时代的阴长生,三国时代的王方平先后在平都山修炼成仙,后人把阴、王读为阴王,以讹传讹变成了“阴间之王”或“幽冥之王”。后来逐渐演变,遂以酆都为“阴曹地府”。另一处叫“罗酆山”,据说在北方癸地,山高2600里,其上其下,并有鬼神宫室。道教称“酆都大帝”是主宰幽冥地府之神。陶弘景《真灵位业图》称“酆都北阴大帝”居神次之第七位,并说其为炎帝大庭氏,讳庆申,为天下鬼神之宗,治罗酆山。

【谚语俗语第54句】:【物离乡贵,人离乡贱】见“人离乡贱”。

【谚语俗语第55句】:【吃豆腐】“豆腐”人人爱吃,可这里所说的“吃豆腐”,你可不要沾边,绕开它,躲着走。这里所说的“吃豆腐”,与吃不沾边,是占女人便宜的意思,有时候甚至可以视为“性骚扰”的含蓄说法。虽说不是真吃,但跟食用豆腐暗有关联。有人认为“吃豆腐”的说法与民间常有“豆腐西施”的戏称有关:豆腐店老板娘因常食豆腐而细皮嫩肉,为招徕顾客难免有卖弄风情之举,便引得周围男人以“吃豆腐”为名到豆腐店与老板娘调情,且动手动脚。于是,“吃豆腐”就成了男人轻薄女人的代名词。

【谚语俗语第56句】:一次小测验,我语文、数学都考了100分。张老师对我说:“先胖不算胖,后胖压塌筐。你可不能骄傲啊!”(河南·许昌)

【谚语俗语第57句】:【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歇)原为禅家语。传说羚羊夜宿时,角挂在树上,四肢不着地,使猎狗无从找到。形容诗艺精湛,无疵可寻。今也指人或物销声匿迹,无法寻找。 也作“羚羊挂角——无迹可寻”。

【谚语俗语第58句】:腰里装弹簧——能伸能屈

【谚语俗语第59句】:【锅不热,饼不靠】对人不热情,团结不了人。陈登科《移 山记》:“锅不热,饼不靠,父不疼,子不孝。”

【谚语俗语第60句】:【拿钱往水里打漂漂】(惯)比喻白糟蹋钱。

【谚语俗语第61句】:【放虎归山,必有后患】释义:比喻放走敌人,迟早要遭灾祸。例句:郝村副一听,马上也想起巴三虎过去一连串的罪恶事实,若不弄死,放虎归山,必有后患。

【谚语俗语第62句】:【天上天堂,地下苏杭】见“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谚语俗语第63句】:【土相扶为墙,人相扶为王】(谚)扶:扶持。就像土与土相扶持才能垒起高墙,人得到人的扶持,才能成就大事。指要成大事,离不得众人的协助。 也作“土帮土成墙,人帮人成王”。

【谚语俗语第64句】:【冬瓜推在葫芦账上】(惯)本指在账目上搞鬼做手脚。比喻把应当承担的责任或承受的损失等推到别人身上。

【谚语俗语第65句】:【猪八戒倒打一耙】借指自己理亏,反而攻击对方。袁静 孔厥《新儿女英雄传》:“你这小子,还猪八戒倒打一钉耙啊! 刚才你把小梅打得鼻子里滴血葡萄,要不是我们把你拉开, 还不定打成什么样儿呢。”

【谚语俗语第66句】:【冤家】“冤家”一词,原意为怨家,指仇人。现在指爱的亲昵之称,是反语,如同情人之间女子说情郎“你真坏”一样。“冤家”一词源自唐代,唐张薷《朝野佥载》有“此子与冤家同生”之句。到了宋代,“冤家”这个词,通过“不饶人”这一语义成分,从所仇转为所爱,表示似恨而实爱的感情。如黄庭坚《昼夜乐》词:“其奈冤家无定据,约云朝又还雨暮。”《董解元西厢记》一日:“正是咫尺是冤家,浑如天样远。” “冤家”的这种含义,在“冤家”一词的运用过程中得到了丰富。宋蒋津在《苇航纪谈》中对“冤家”的这种丰富含义作了总结:后阅《烟花记》有云:“冤家之说有六:情深意浓,彼此牵系,宁有死耳,不怀异心,所谓冤家者一;两情相系,阻隔万端,心想魂飞,寝食俱废,所谓冤家者二;长亭短亭,临岐分袂,黯然销魂,悲泣良苦,所谓冤家者三;山遥水远,鱼雁无凭,梦寐相思,柔肠寸断,所谓冤家者四;怜新弃旧,忘恩负义,恨切惆怅,怨深刻苦,所谓冤家者五;一生一死,触景悲伤,抱恨成疾,迨与俱逝,所谓冤家者六。”“冤家”的这六重含义,无不传达了男女之间那种又爱又恨,又疼又怨,缠绵悱恻的复杂感情,难怪古往今来的恋人都爱以“冤家”相称了。 “冤家”一词,除了指心爱的人外,还指心爱的东西。如《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日:“婆子袖里扯出个小帕儿来。道:‘就是这个冤家,虽不值钱,是一个北京人送我的,却不道礼轻人意重。…

【谚语俗语第67句】:大洋马生骡子——杂种

【谚语俗语第68句】:画上的大虾——看着眼馋,到不了嘴里

【谚语俗语第69句】:【过了芒种,不能强种】释义:芒种:二十四节气之一,在6月6日前后。大田作物要在芒种以前播种完,芒种以后不宜再播种。例句:俗话说:过了芒种,不能强种。谷雨思寻了一下,才说:“离芒种只有【第5句】:六天了……可我寻思,强种也得种呀!决不能坐等国家支援!”

【谚语俗语第70句】:写字不在行——出格

【谚语俗语第71句】:【马前诸葛亮——啥也少不了你】(歇)马前:事前。指对方管事太多,什么都要过问。常含责骂意。

【谚语俗语第72句】:【摸到韭菜就当葱】(惯)比喻由于简单草率而错把不同的事物当成一回事。

【谚语俗语第73句】:有一天,妈妈要出去吃席。这时,外面还刮着大风,很冷。妈妈说:“八里地赶个嘴,不如在家喝凉水。在家吃吧!”(河北·廊坊)

【谚语俗语第74句】:年画上的耕牛——犁(离)不得

【谚语俗语第75句】:【秋后的蚂蚱——跳不了几天了】(歇)蚂蚱:蝗虫,主要危害禾本科植物,是害虫。跳:本指蹦跳,转指挣扎、横行等。指坏人或恶势力已经衰败,离灭亡已经不远,再横行不了多久了。 也作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了。蹦跶:跳跃。 秋后的蚂蚱——没几天蹦跶了。 秋后的蚂蚱——蹦不了多久了。

【谚语俗语第76句】:【搞一言堂】(惯)一言堂:旧时店铺中挂的匾额,上面写着“一言堂”三个字,以表示不二价。指领导干部作风不民主,一个人说了算,听不进群众意见。

【谚语俗语第77句】:【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惯)一方付给现金,一方交出货物。指当场交易,货、款两清,互不拖欠。 也作“一手交钱,一手拿货”。

【谚语俗语第78句】:属包脚布的——反正都是里(理)

【谚语俗语第79句】:【有法儿开台,无法儿收场】(惯)开台:戏曲开演。比喻有办法挑起事端,却没本事控制局面。

【谚语俗语第80句】:【三十六计走为上】此语指事态无法挽回,别无妙计,只有一走了事。常言说: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走为上”确实是三十六计之一,排在最后一计。那么,是谁把“三十六计走为上”组合成一句俗语呢?据《南史·王敬则传》,南朝齐代,明帝萧鸾病情严重,生命垂危,辅国将军王敬则趁机谋反。明帝的二儿子萧宝卷当时正在东宫议事,派人上屋观望,见征虏亭大火冲天,王敬则大兵将至,萧宝卷吓得赶紧收拾行装准备逃走。有人报告了王敬则,王敬则自言自语,像是对着明帝父子说:“过去檀道济三十六策,走是上计,就让你们父子赶快逃命去吧!”看来王敬则虽然谋反,但没把事做绝。

【谚语俗语第81句】:【武大郎开店——比我高的别进店】(歇)《水浒传》描写武大郎身材矮小。指人妒贤嫉能,不能容纳比自己强的人。

【谚语俗语第82句】:看戏挑媳妇——头满意

【谚语俗语第83句】:【上梁不正下梁歪】借指身份高的人言行不正,下面的人 就会受影响。成语:上行下效。台湾琼瑶《船》:“他自己做 的好事!哼,上梁不正下梁歪,也怨不得我赌钱!”

【谚语俗语第84句】:【人莫踬于山,而踬于垤】见“不踬于山,而踬于垤”。

【谚语俗语第85句】:哥哥三十出头了,还一身孩子气。奶奶说:“人高马大了,还油嘴滑舌的,什么时候能懂规矩啊?”(江苏·射阳)

【谚语俗语第86句】:大姑娘生头胎——开怀

【谚语俗语第87句】:【 饿死也是撑死】有困难别人不相信。西戎《王仁厚和他 的亲家》:“咱是富裕户,闹也不算,饿死也是撑死了!”

【谚语俗语第88句】:【狗戴帽子装人】释义:骂人假装正经。例句:牛打江山马坐殿,你倒狗戴帽子装人了!你他妈的问问天,问问你祖宗!谁给你置的家,谁给你养活的人?

【谚语俗语第89句】:姑姑来我们家,我想留她多住几天。爷爷听了说:“亲戚常转,不能常站。”(甘肃·临泽)

【谚语俗语第90句】:【知子莫若父】(谚)莫若:没有比得上。指父亲对儿子是最了解的。

【谚语俗语第91句】:我很馋嘴,想跟妈妈去很远的地方吃宴席,妈妈说:“就知道吃肥走瘦。”(贵州·印江)

【谚语俗语第92句】:【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歇)指分不清好人、坏人,好意、歹意,错把好人当成坏人,或错把别人的好心当作歹意。常含责骂意。 也作狗咬吕洞宾——不知好丑人。 狗咬吕洞宾——有眼不识好人。

【谚语俗语第93句】:【纸糊灯笼肚里亮】释义:比喻自己心里清楚明白。例句:大家说礼训管林业队账目,是纸糊灯笼肚里亮,一人有数,众人没数。

【谚语俗语第94句】:【人直有人和,路直有人行】(谚)为人正直,自有人来亲近你,拥护你;道路平直,人就乐于在上面行走。指正直的人,总是人们乐见的。

【谚语俗语第95句】:【鸡子里头算出四两骨】(惯)比喻十分吝啬,极能算计。

【谚语俗语第96句】:【黄连水里泡苦瓜】释义:把苦瓜泡在黄连水里。比喻苦上加苦。例句:龙北斗叹息道:“这哪里是你一家的事?来这里的人,哪一个没有一段苦事,谁不是黄连水里泡苦瓜的?但我不相信世道总是这个样儿。”

【谚语俗语第97句】:【 大将难免阵前亡】将军有时也要战死。有能耐的人也不 能万无一失。明代《醒世恒言》:“自古道:瓦罐不离井上破, 将军难免阵前亡。你我两人,下半世也够吃用了,只管做这 没天理的勾当,终须不是个好结果!”

【谚语俗语第98句】:【乌鸦别笑猪儿黑】见“老鸹别嫌猪黑”。

【谚语俗语第99句】:【打在儿身,疼在娘心】(谚)指母子心连心,本是天性。也借指下人受到了惩处,主子心中不安。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193202.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