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好句大全

史上最经典歇后语,经典中肯!

【谚语俗语第1句】:王刚最近不思学习,却讲究吃喝穿戴。王刚妈担忧地说:“这孩子最近是吃饭讲花样,穿衣服要高档,头发拾掇得发亮,学习成绩却一天天下降。刚他爸,你可得管管啊!”(河南·西峡)

【谚语俗语第2句】:【止寒莫若重裘,止谤莫若自修】见“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修身”。

【谚语俗语第3句】:眼镜蛇打喷嚏——满嘴放毒

【谚语俗语第4句】:兔死狐悲——物伤其类

【谚语俗语第5句】:【乌龟不笑鳖,都在泥里歇】处境相同,不应讥笑别人。或 说:乌龟笑鳖爬。古华《芙蓉镇》:“乌龟不笑鳖,都在泥里 歇。都是一样落难,一样造孽。”

【谚语俗语第6句】:我一边吃瓜子一边对爸爸说:“瓜子快要坏了。”爸爸笑着说:“要坏到肚里去了吧!”(江西·宜春)

【谚语俗语第7句】:牛角尖对牛角尖——尖对尖(奸对奸)

【谚语俗语第8句】:奶奶看电视,新闻报道说罪犯逃跑了,她便自言自语地说:“蛤蟆再跳,跳不出水塘;坏人再逃,逃不过法网。”(广东·龙门)

【谚语俗语第9句】:晚饭后,妈妈从外边走进屋说:“前院老张家那小子刚才让公安局抓走了!”奶奶意味深长地说:“脚上的泡,自个走的。”(黑龙江·哈尔滨)

【谚语俗语第10句】:【马老卸鞍,虎老归山】(谚)马老了,就应卸下鞍鞯,不再征战;虎老了,就应归卧深山,不再腾跃。比喻人到老年,就应辞去职务,颐养天年。

【谚语俗语第11句】:【蜻蜒吃尾——自吃自】(歇)蜻蜓常把尾巴弯到自己的嘴边,看起来像在咬自己的尾巴。指自己吃自己的东西,或自己消耗自己的财物。 也作蜻蜒吃尾巴——自吃自。 蜻蜒吃尾巴——吃自己的。

【谚语俗语第12句】:【气不打一处来】(惯)指心中所有的怒气一起爆发出来。

【谚语俗语第13句】:喜鹊回窝凤还巢——安居乐业

【谚语俗语第14句】:【 好汉不吃眼前亏】情况不利,不必硬拼。好汉,也说:光 棍。浩然《山水情》:“他懂得光棍不吃眼前亏的策略,更明 白胳膊扭不过大腿的正理明言。”

【谚语俗语第15句】:【地没坏地,戏没坏戏;地在人种,戏在人唱】(谚)指地无好坏,只要勤耕作,多施肥,自然就能多打粮;戏无好坏,只要勤排多练下功夫,自然就能表演好。

【谚语俗语第16句】:打拳容易走步难。

【谚语俗语第17句】:【 恭敬不如从命】谦让不如服从,不必谦让。台湾朱秀娟 《女强人》:“我国有句成语,恭敬不如从命。但愿在很快的 将来,让我也有尽尽地主之谊的机会。”

【谚语俗语第18句】:方字比万字——差一点;多一点

【谚语俗语第19句】: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谚语俗语第20句】:我遇到一个生字去问叔叔,叔叔说:“我可连一天圣人的骂也没挨过,只认识扁担那么长个‘一’字。”(安徽·利辛)

【谚语俗语第21句】:【只愁不养,不愁不长】(谚)只怕生不下孩子,不怕孩子长不大。指孩子生下后,自然会长大。

【谚语俗语第22句】:【 和尚寺对着尼姑庵,没事也得有事】所处环境容易引起人 怀疑,说闲话,容易产生麻烦。寺、事谐音。韩志君 等《古船·女人和网》:“你想小庚那人小心眼儿,这个饭店又 只有你跟枣花。大栓呀,你听大嫂一句话:和尚对尼姑庵 儿,没事儿也得有事儿!”

【谚语俗语第23句】:【吃酒的望醉,放债的图利】(谚)喝酒的总想图个一醉方休,放债的总想得到丰厚的利息。偏指放债图的是牟利。 也作“吃酒望醉,放债图利”。

【谚语俗语第24句】:【狼精狐狸怪,兔子跑得快】释义:狼机灵,狐狸狡猾,兔子跑得快。用来说人跑得快或应该快跑。例句:“狼精狐狸怪,兔子跑得快。闲话少说,快走喽!”一匪徒神色惶恐地叫着,跟另一匪徒强把观望势态的鹰嘎头人拥上滑竿。

【谚语俗语第25句】:【买田不买粮,嫁女不嫁娘】(谚)粮:钱粮,旧时交田税称“纳粮”。 买田地不能把赋税一起买下,嫁女儿不能把丈母娘也陪嫁出去。指凡事都有个限制,无限制就成了荒唐。

【谚语俗语第26句】:【没病揽伤寒】(惯)揽:拉到自己身上来。伤寒: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指没病找病。比喻没事找事,自讨苦吃。

【谚语俗语第27句】:【升西天】见“上西天”。

【谚语俗语第28句】:【白发故人稀】(谚)故人:老友。 指人到老年,老朋友就越来越稀少了。

【谚语俗语第29句】:【汉子外边走,带着老婆两只手】见“男人往外走,带着娘们手”。

【谚语俗语第30句】:【大海里捞针】释义:比喻难找到,难碰到。“捞”又作“寻”。例句:可是,大海里捞针,到哪里去摸姓周的影儿呢?

【谚语俗语第31句】:【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惯)形容声势浩大,发展迅速。

【谚语俗语第32句】:【武大郎玩鸭子——啥人玩啥鸟】(歇)本指个子矮小的武大郎只配玩腿短的鸭子,转喻什么样的人自会与什么样的人交往,或什么样的人配用什么样的东西。

【谚语俗语第33句】:【护犊子】(惯)犊子:小牛。指偏爱自己的孩子,不许外人欺负。

【谚语俗语第34句】:【乐极生悲,否极泰来】(谚)否、泰:《周易》六十四卦中的两个卦名,否是凶卦,泰是吉卦。指欢乐过度就会招来悲苦,倒霉到极点就会转交好运。 也作乐极悲生,贯盈祸起。 乐极则悲,泰极则否。

【谚语俗语第35句】:自行车爆胎——气崩了;气炸了:泄了气

【谚语俗语第36句】:小兵要用自己漂亮的泡沫文具盒去换小强的米老鼠文具盒。奶奶说:“你啊,何必用会下蛋的母鸡去换不下蛋的公鸡呢?”(四川·汶川)

【谚语俗语第37句】:【僧来看佛面】(谚)和尚来了,看在佛祖面上,一定要热情招待。比喻来人虽不相干,但考虑到推荐人的情面,必须善待。

【谚语俗语第38句】:【君教臣死,臣不死不忠:父教子亡,子不亡不孝】(谚)旧时封建礼教认为臣对君、子对父必须绝对服从,乃至死而无怨。

【谚语俗语第39句】:老虎的崽儿———个

【谚语俗语第40句】:我把做好的家庭作业拿给爸爸看,爸爸看了夸奖说:“豇豆荚子下面条——清清爽爽的,做得真好!”(江苏·泰兴)

【谚语俗语第41句】:饭店里卖衣服——有吃有穿

【谚语俗语第42句】:玉米秸秆扎篱笆——不算墙(强)

【谚语俗语第43句】:【儿大不由爷】(谚)爷:父亲。儿子大了,凡事自作主张,不由父亲作主。指儿女长大成人后自立自主,父母不必再干预。 也作儿大不由娘。 儿大母难专。专:专断。 儿大不由爹,女大不由娘。

【谚语俗语第44句】:【夫人】“夫人”这一称呼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现在仍在使用。先秦时,诸侯妻子、帝王妃子均称夫人,《礼记·曲礼》:“天子之妃日后,诸侯日夫人。”《论语·季氏》:“邦君之妻,君称之日夫人,夫人自称日小童。”夫人这一称呼含有尊贵之意。在古代,只有封爵是公、侯、伯的妻子和【第1句】:二品大员的妻子,才有资格称“夫人”。到了汉代开始普及,凡达官贵人、头面人物的妻子均可享受这一尊号了。至于老百姓或布衣之妻是不能随便称呼“夫人”的。如今,“夫人”这一称号虽然常用于日常生活,平民之妻也偶或有用,但在人们的潜意识中,仍然和为官者紧密相连而与百姓或布衣无太大瓜葛。

【谚语俗语第45句】:邻居家的婆媳吵架,只是因为媳妇的一句话。奶奶劝架时说:“谁家的嘴皮不磨牙,说错了就改,何必吵架呢?”(湖北·钟祥)

【谚语俗语第46句】:【官不离印,货不离身】(谚)当官的要守住自己的官印,卖货的要管住自己的货物。指人们借以谋生的东西,必须随身携带,不可轻易离身。

【谚语俗语第47句】:【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惯)一方付给现金,一方交出货物。指当场交易,货、款两清,互不拖欠。 也作“一手交钱,一手拿货”。

【谚语俗语第48句】:【瞎子害眼——也就是这么回事】(歇)害眼:生眼病。指事情反正已经这样,没有什么了不起,不必在乎。

【谚语俗语第49句】:【一传十,十传百】(惯)形容消息传播得非常快。 也作一传两,两传三。 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

【谚语俗语第50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惯)指其含意只能领会,不能用言语表达出来。

【谚语俗语第51句】:【早起三光,迟起三慌】(谚)早上起得早,一切都会从容有序;起得迟,就不免零乱匆忙。指养成早起床的习惯,好处很多。

【谚语俗语第52句】:【千金难买一句话】(惯)形容人沉默寡言,不轻易说话。

【谚语俗语第53句】:弟弟学习不认真,经常完不成作业,老师教育他说:“笔杆几克重,无志拿不动。你呀,要知道成功在于勤奋。”(广东·龙门)

【谚语俗语第54句】:【 以人血染红顶子】顶子,清朝官员帽子的装饰品,表示官 阶,即所谓顶戴花翎。此语意为:靠杀害别人升官进爵。鲁 迅《坟》:“民国元年以前稍不同,先说是康党,后说是革党, 甚至于到官里去告密,一面固然在保全自己的尊荣,但也未 始没有那时所谓‘以人血染红顶子’之意。”

【谚语俗语第55句】:卖面具的被人抢了——丢脸

【谚语俗语第56句】:麻雀窝里的花鹊子——迟早要飞走

【谚语俗语第57句】:【狗不咬上门客】(谚)比喻对客人应以礼相待,不可粗暴无礼。

【谚语俗语第58句】:【麻婆豆腐】“麻婆豆腐”是著名的川菜,深受食客欢迎。“麻婆豆腐”的来历,连老外都知道,他们在译中国菜名时闹了许多笑话,如“童子鸡”,被译为“没有性交的鸡”。而“麻婆豆腐”则一译就准,他们随口译为“脸上长麻子的老婆制作的豆腐”。可见“麻婆豆腐”通俗易懂,且吃起来大有滋味。它用料讲究,一碟猪肉末(或牛羊肉)加上豆腐及大蒜茸、花椒粉、麻油、红淑油、豆瓣酱等佐料烹成的麻婆豆腐,香、浓、辣、软、滑,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思之垂涎欲滴。相传,清朝光绪年间,成都万宝酱园温掌柜,有个满脸麻子的女孩,名叫温巧巧。她成年后嫁给马家碾一个油坊掌柜陈姓男子。十年后,她的丈夫在运油途中发生意外身亡。丈夫死后,巧巧和小姑子的生活就成了问题。运油工和邻居每天都拿来米和菜帮助她们。巧巧的左右邻居分别是豆腐铺和羊肉铺,所以送来的菜常有豆腐和羊肉。巧巧就把碎肉配上豆腐炖成“羊肉豆腐”,味道辛辣,街坊邻居尝后都拍手叫好。于是,姑嫂俩就把住屋改为店铺,前铺后居,以“羊肉豆腐”作招牌菜招徕顾客。由于好吃不贵,生意颇兴隆。巧巧寡居后没有改嫁,一直经营羊肉豆腐来维持生计。她死后,人们为了纪念她,就把“羊肉豆腐”叫做“麻婆豆腐”,沿用至今。

【谚语俗语第59句】:【潘郎倒骑驴——永不见你畜牲面】(歇)潘郎:晋代潘岳,字安仁,也称潘安,貌美,诗文中常作为美男子的代称。畜牲:本指驴,转用来骂人。指永远不与坏人见面。 多用来表示断绝关系。

【谚语俗语第60句】:牛皮纸上雕花——刻薄

【谚语俗语第61句】:【刨树要刨根】释义:比喻解决问题要寻根究底,要彻底。“刨根”又作“寻根”。例句:刨树要刨根,要不,根大成树,树大成林,林大藏虎,虎大伤人。所以不杀便罢,一杀就来个斩草除根,以免后患。

【谚语俗语第62句】:【没头苍蝇,乱钻】形容人没有主意,忙乱。台湾朱秀娟 《女强人》:“她已找到了她努力的方向,不致再像个没头苍 蝇似的到处乱窜了。”

【谚语俗语第63句】:【如入宝山空手回】比喻放过了好机会,很可惜。清代《儒 林外史》:“放着这样一注大财不会发,岂不是如入宝山空手 回?”

【谚语俗语第64句】:【国色】“国色”常用来比喻美女,如称古代四大美女为国色天香,倾城倾国。那么,“国色”是怎么来的呢?它起源于唐代。 “国色”原指牡丹花。“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传说,一天,唐文宗在内殿里赏花,时至牡丹盛开,争奇斗艳,芳香四溢。唐文宗兴致很高,问身边的近臣:“现在京城里传唱的牡丹诗,谁作的最好?”近臣回答:“李正封作的好,其中两句‘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这两句诗是用来形容牡丹花为花国里的绝色,天外边的奇香。唐文宗听后赞叹良久。倾城倾国的绝色美女,用国色天香的牡丹作比,再合适不过了,所以,古人常用来比喻女子,直达今天。

【谚语俗语第65句】:【鸡归鸡,鸭归鸭】释义:比喻不是同类,不能在一起。例句:打开天窗说亮话,安隆奶奶,庚虎是你的孙子,小金兰是我女儿,鸡归鸡,鸭归鸭,你安姐姐也应该知道自己的来龙去脉,不要麻雀跟雁飞,矮人空心高!

【谚语俗语第66句】:【跟在人家屁股后头转】没有主见,或不能自主,随大流。 端木蕻良《科尔沁旗草原》:“现在咱们什么事就得跟着人家 的屁股后头转。人家说一,咱们就不能说是二。”

【谚语俗语第67句】:人皮包骨头——心里脏

【谚语俗语第68句】:【得命思财,疮好忘痛】(惯)刚把命保住了又想发财,疮疤好了就忘了当时的疼痛。指人贪财忘本。

【谚语俗语第69句】:国强民不受辱,民强国不受侮。

【谚语俗语第70句】:【给力】“给力”一词,意思是很有帮助、很有作用,很得力。在实际使用中也可以加一个否定前缀,如“不给力”,表示某事件或某个人带给自己一种很失望的感觉。 “给力”原属网络语言,最早出现于日本搞笑动漫《西游记·旅程的终点》。它从网络到社会应用是在2010年11月10日,一向以严肃和严谨著称的《人民日报》竟以《江苏给力“文化强省”》为头版头条标题,立刻引发如潮热议。文章介绍了江苏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华丽转变。如此给力的标题,被细心的网友发现并截图发布在微博上后,引发了强力围观,网友们纷纷大呼“标题给力”,与年轻人接轨。网友们笑了,正规媒体开始接纳网络语言。自此,“给力”一词频繁出现,并被人们接受。

【谚语俗语第71句】:【 一肚子花花肠子】坏主意多。韩志君等《古船·女人和 网》:“巧姑这娘们儿,一肚子花花肠子。今天这事儿,硬是 让她给搅了!”

【谚语俗语第72句】:【扯葫芦倒秧】释义:比喻说话絮叨,翻来覆去。例句:这老婆说起话来就没个头,刘永义知道要是不打断她,她扯葫芦倒秧,东家长西家短,不知道要说到什么时候。

【谚语俗语第73句】:【骨头里榨油】敲诈勒索。类似的:石头缝里榨油。成语: 敲骨吸髓。赵树理《李家庄的变迁》:“从前是有钱的不肯拿 出钱来。只在没钱人的骨头里榨油,这个不对。”

【谚语俗语第74句】:【债有主,冤有头】见“冤有头,债有主”。

【谚语俗语第75句】:【 困龙也有上天时】谓有能耐的人不会永远处于困境。端 木蕻良《科尔沁旗草原》:“那可不然,穷人也有无饥日,困龙 还有上天时,人家打柴的朱买臣还当过宰相呢!”

【谚语俗语第76句】:黄连树下唱小曲一一苦中取乐

【谚语俗语第77句】:【航船不载无钱客】(谚)航船上不搭载没钱的客人。指凡乘船就得交渡船钱,过路就得交过路钱,这是往来交通的规矩。

【谚语俗语第78句】:【花开能有几日红】释义:感叹青春短暂。例句:舒海力哈哈一笑,转了话题道:“花开能有几日红?你的库玛丹多大了?”

【谚语俗语第79句】:卖孩子唱大戏——庆的什么功

【谚语俗语第80句】:【投师不如访友,访友不如交手】(谚)练武的人想要提高武艺,投师领教,不如访友切磋;访友切磋,又不如交手实练。指亲身实践提高最快。

【谚语俗语第81句】:【上不传父母,下不传妻子】释义:保密,连自家人都不能知道。例句:“你小声些!这事儿可得保守秘密;上不传父母,下不传妻子,谁也不能给知道。”

【谚语俗语第82句】:【好戏还在后头】(惯)指事情还没有完结,热闹的场面和激烈的争斗还在后面。 也作“闹戏还在后头”。

【谚语俗语第83句】:入市乌龟——得缩头时且缩头

【谚语俗语第84句】:【瘸子担水,一步一步来】事情逐步进行,不可急躁。袁静 孔厥《新儿女英雄传》:“你老人家别着急,咱们这些兵是什 么兵呀,都是拿锄头把子的手,猛不乍的拿起枪就会打仗 啊?这可是瘸子担水,得一步一步来么!”

【谚语俗语第85句】:【公修公得,婆修婆得】(谚)修:修行。公公修行,公公就得善果;婆婆修行,婆婆就得善果。指信佛信道,谁修行谁就能得善果。也泛指凡事谁有诚意,谁就能取得成功。 也作“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

【谚语俗语第86句】:【女大自巧,狗大自咬】(谚)指女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就心灵手巧,就和狗长大自然会吠叫一样。

【谚语俗语第87句】:【千里马还有一瘸】(谚)千里马:日驰千里的名马。瘸(que):跛腿。 即使是千里马,有时也会失蹄。比喻做事再缜密的人,有时也会出错。

【谚语俗语第88句】:【上坡路吃力,下坡路好走】(谚)比喻人进取向上艰难,消沉堕落却十分容易。

【谚语俗语第89句】:妈妈这样说爸爸:“你这个人啊,说话的时候,是隔着皮儿看见瓤,没那么多心眼儿;做事的时候,又是只见皮儿不见瓤,不会多转个弯想想。这事有这么简单?”(江苏·丹阳)

【谚语俗语第90句】:【在家靠娘,出门靠墙】(谚)指在家睡觉靠娘和出外住宿靠墙,都有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

【谚语俗语第91句】:【见钱眼就钻】(惯)比喻利用各科机会捞取钱财。

【谚语俗语第92句】:【处处留心皆学问】释义:只要留心,生活中到处都有学问。例句:这个史文远,竟然会注意到别人在什么地方皱了下眉头,并且找上门来追根寻底,这需要具备怎样的一种心思啊!真是,处处留心皆学问。

【谚语俗语第93句】:【蜜糖罐里打熬不出硬骨头】释义:比喻在富裕的生活环境中培养不出意志坚强的人。例包:我对闺女说,不是你爹无情,这人一生一世,不锻就炼不出心来,不闯就造不出真正的人来,男的女的都不例外,蜜糖罐里打熬不出硬骨头,所以我对丫头说,你爹就算能找到门路,我也不去找,不把你摔打成了不算数!

【谚语俗语第94句】:【媒婆】“媒婆”指旧时以做媒为职业的妇女。中国古代的婚俗讲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诗经》云:“伐柯如何?匪(非)媒不得。”意思是就像斫个斧柄必须用斧头一样,娶个老婆一定要通过媒妁。这首诗表明,春秋以前婚姻因媒而成已成风气,这应该是最早记录媒人的经典之一,因这首诗,有人将媒人称为“伐柯”。关于媒人的来历,还有一个流传在陕西一带的民间故事。很久以前,渭河两岸的人很少往来,当然更谈不上结亲了。有一年,渭北的一个后生偶尔去渭南办事,看上了那边的一个闺女。一个老婆婆知道他的心思后,主动从中说合,使他们结成了夫妻。一年多后,媳妇生下胖小子,丈夫笑开了:“咱俩素不相识,经那位婆婆从中说合,就成了一家人,你说奇也不奇?”媳妇说:“是呀,可那位婆婆已经不在人世了,想报答也来不及了。”于是夫妻俩用米粉为婆婆塑了一个像敬奉起来,又怕人家看见笑话,就在夜里供,白天藏在柜里。过了几天,这米粉塑的像发了霉,他们就称它是“霉婆”,依旧当活宝似的供着。这事传开后,想娶渭南婆姨和想嫁渭北汉子的青年男女,都设法找“霉婆”这样的好心老太太牵线搭桥。再往后,做“霉婆”者觉得“霉”字不好听,便将它改成“媒”字。类似的传说,其他地方也有。其实“媒”字的解释,就是介绍或引导双方(人或事)发生关系的媒介,“妁”字则有斟酌的含义。媒妁连称,特指通过考虑协商等步骤为男女双方说合婚姻的人。至于“媒婆”一词的流行,则是因为旧时以此为生的人,已婚女性占多数的缘故。

【谚语俗语第95句】:阎王讨债——催命鬼

【谚语俗语第96句】:春苗得雨——正逢时

【谚语俗语第97句】:【又做巫婆又做鬼】巫婆假装有鬼附身。借指弄虚作假, 两面应付。又,也说:也。成语:装神弄鬼。赵树理《小二黑 结婚》:“又做巫婆又做鬼,两头出面装好人。”

【谚语俗语第98句】:【山里说话有鸟听,屋里说话有鼠听】(谚)在山里说话,紧防鸟儿听去;在屋里说话,紧防老鼠听去。 指人们说话,尤其是秘密的话,要紧防有人窃听。

【谚语俗语第99句】:【露马脚】(惯)比喻隐瞒着的事露出了痕迹。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193283.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