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好句大全

倾述林经典民间俗语金句,让人相见恨晚!

【谚语俗语第1句】:【家人犯法,罪及家长】(谚)家里的下人触犯了法律,家长要受罪罚。指家长对子孙后代及佣人不但负有教养责任,还要承担法律责任。 也作“家奴犯罪,罪坐家主”。

【谚语俗语第2句】:黄河向东流——百折不回

【谚语俗语第3句】:【来也不认得爷,去也不认得娘】(惯)形容六亲不认,不讲道理。

【谚语俗语第4句】:【让人指后脊梁骨】谓背地里受人责骂,或被议论。类似 的:让人背后骂娘。高云览《小城春秋》:“昧心钱赚不得! 一家富贵千家怨,咱不能让人家指脊梁骨!”

【谚语俗语第5句】:我们班有一个同学在跳绳比赛中获得了区运动会的第一名,老师号召我们大家向他学习时说:“体育锻炼记心上,生龙活虎身体棒。”(河南·三门峡)

【谚语俗语第6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谚)砺:磨(刀)。指宝剑的锋刃是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梅花的清香是从严寒的凛冽气候中逼出来的。比喻人才的成就来自勤奋与刻苦。

【谚语俗语第7句】:一网打尽天下鱼——想得到办不到

【谚语俗语第8句】:【哭不得,笑不得】谓无法对付,无可奈何。成语:啼笑皆 非、哭笑不得。鲁迅《华盖集续编》:“然而不安分的皇帝又 胡闹起来了。简直将国家闹完,使靠天吃饭的圣贤君子们, 哭不得,也笑不得。”

【谚语俗语第9句】:铁树开花——千载难逢

【谚语俗语第10句】:【未出笼先别现爪】(谚)野兽还没有从笼中被放出,就不要先显示自己的利爪。比喻有利的时机未到,不要过早地暴露自己的实力。

【谚语俗语第11句】:【多得不如现得】(谚)多得:得利多多。没有兑现的多得,不如现钱到手的少得。指凡利益或金钱,只有到手的才是真正可靠的。

【谚语俗语第12句】:【茶壶里煮饺子,肚里有货,嘴里倒不出来】释义:茶壶肚大嘴小,饺子在里面倒不出来。比喻人嘴笨不善表达;或有难言苦衷,不好开口。例句:周丑孩给众人讲,两手比画着,脖子都急红了,嘴里却结结巴巴地说不出来。张有义笑着说:“哎呀周教官,你可是茶壶里煮饺子,肚里有货,嘴里倒不出来。还是叫马教官吧!”

【谚语俗语第13句】:【人嘴两张皮】释义:比喻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说话没准,不可信。例句:“真是人嘴两张皮,愿说什么说什么。分明是刚才你和钱掌柜商量的。”

【谚语俗语第14句】:【叫亲了的娘,住亲了的房】(谚)亲娘越叫越亲近,房子越住越亲切。泛指人与人或人与物相伴时间长了,自然增长感情。

【谚语俗语第15句】:【公鸡钻篱笆,进不去又退不回】释义:比喻进退两难。例句:一时间,他真有点像“公鸡钻篱笆,进不去又退不回。”

【谚语俗语第16句】:【树倒猢狲散】“树倒猢狲散”比喻以势力(利)相聚合的人,为首者一倒,跟从的人一哄而散,含有贬义。它源自南宋。宋庞元英《谈薮·曹咏妻》记载:“宋曹咏依附秦桧,官至侍郎,显赫一时。依附者甚众,独其妻兄厉德新不以为然。咏百端威胁,德新卒不屈。及秦桧死,德新遣人致书于曹咏,启封,乃《树倒猢猴散赋》一篇。”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宋高宗时,有个侍郎叫曹咏,他善于逢迎拍马,深得奸相秦桧的欢心,所以官运亨通,当了侍郎。曹咏当了大官以后,有很多人来巴结他,独有他的大舅子厉德新却从不向他献殷勤。厉德新知道曹咏并非凭真才实学,而是靠依顺秦桧才得以升官的,所以料定曹咏这种人没有好下场。对此,曹咏耿耿于怀,一心想找个茬整整厉德新。后来,秦桧死了,那些依附秦桧的家伙一个个倒台了,曹咏也被贬到了新州。厉德新得到消息后,非常高兴,就写了一篇《树倒猢狲散赋》寄给曹咏。文中说如今大树一倒,猢狲四散,于国于家,真是可喜可贺。将秦桧比作一棵大树,把曹咏等人比作树上的猴子。这篇赋很快便在临安传开,遂成俗语。

【谚语俗语第17句】:【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遇到大的事变,也能保持镇静。香 港梁凤仪《千堆雪》:“他的理由其实极不充分,虽说泰山崩 于前而色不变,不应为人事而阻公事,毕竟人的生命宝贵。”

【谚语俗语第18句】:哥哥眼看到了订婚年龄,妈妈犯愁了。爸爸说:“咱的儿子长得标标致致的,能找不到对象?有这金镢头,不愁没有梨木把!孬的咱还不要哩!”(山东·单县)

【谚语俗语第19句】:鼓楼上的百灵鸟——惊吓出来的

【谚语俗语第20句】:大木匠锯板——推来推去

【谚语俗语第21句】:【老鼠掉到面缸里,干瞪白眼】释义:比喻无能为力,白着急,没有办法。例句;到时候棉花种瞎了,钱花了,人工白贴了不用说,别的庄稼也误了种,打不下粮,赔了钱,社员们闹意见,谁负责?还不是老鼠掉到面缸里,干瞪白眼。

【谚语俗语第22句】:【言者无心,听者有意】(惯)指说话的人不是有意的,听话的人却动了心。

【谚语俗语第23句】:扁担砸杠子——直打直

【谚语俗语第24句】:拿锅盖戴头上——乱扣帽子

【谚语俗语第25句】:戏台上拜天地——假夫妻

【谚语俗语第26句】:野猪掉在陷坑里——跑不了

【谚语俗语第27句】:【晴天还要防阴天】见“好天也得防阴雨”。

【谚语俗语第28句】:医生摇头——没法治

【谚语俗语第29句】:米筛子当玩具——耍心眼

【谚语俗语第30句】:【倒栽葱】(惯)比喻人头朝下摔倒。

【谚语俗语第31句】:老母猪拱地——嘴巴硬

【谚语俗语第32句】:冬天的树枝一一冷冰冰,硬邦邦

【谚语俗语第33句】:【吃柿子单拣软的捏】释义:比喻专找软弱的欺侮。例句:段雨国大眼一瞪:“吃柿子单拣软的捏,你就看我好欺侮!面对上帝起誓,谁扔的谁是乌龟蛋!”

【谚语俗语第34句】:王叔又和赌友们玩了一夜的牌,回家后还找借口为自己开脱,气得王婶直嚷嚷:“你屁股上没屎,狗咋光跟你?”(河南·新野)

【谚语俗语第35句】:钢锤砸铁砧——硬碰硬

【谚语俗语第36句】:【蒺藜子拌草——不是好料】(歇)蒺藜子:蒺藜的果实,有毒,皮上有尖刺,俗称蒺藜狗子。料:本指饲料,转指材料。指人不是好东西。常含责骂意。

【谚语俗语第37句】:在我们楼下的小卖部门口,一位叔叔一手拿着十元钱,一手拿着几片饼干,在逗一位小男孩。小男孩毫不犹豫地把手伸向了饼干。叔叔说:“这就叫宁要草料,不要黄金。”(山东·汶上)

【谚语俗语第38句】:【吃白食】(惯)指吃喝不付钱或不付出劳动。多指游手好闲,靠敲诈勒索为生。

【谚语俗语第39句】:【老虎嘴里落下来的,叫狼吃了】(惯)比喻没费力气就得到个便宜。

【谚语俗语第40句】:【呷醋咬生姜】(惯)呷:喝。形容又酸又辣。

【谚语俗语第41句】:黑母猪笑乌鸦——只见别人一身黑,不知自己一个样

【谚语俗语第42句】:【 晴带雨伞,饱带干粮】顺利之时,要想到困难,做好准备。 类似的:饱带干粮热带衣/冷不冷带衣裳,饿不饿带干粮/冬 不可以废葛,夏不可以废裘。《北京日报》(1982,7,19):“晴 带雨伞,饱带干粮,这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经验之谈。”

【谚语俗语第43句】:【人不求人一般高】求人难,常要低三下四。《小说月报》 (1982,9):“走啊,人不求人一般高哟。喂,七仙女怎么还没 有回来?还是找她靠得住些。”

【谚语俗语第44句】:【没肚皮揽泄药】(惯)揽:拉到自己身上来。饿得肚子都瘪了,还要用泄药。比喻多此一举。

【谚语俗语第45句】:一天晚上,突然刮起了大风,我拿着门后的扁担去顶门。妈妈瞅了我一眼说:“扁担顶不得门,石头打不得人。”(湖北·英山)

【谚语俗语第46句】:【越丑越爱】戴花指人总想掩盖自己的缺点。周立波《暴 风骤雨》:“谈到韩老六说自己脚正不怕鞋歪时,小王哈哈大 笑道:真是人越丑越爱戴花。”

【谚语俗语第47句】:【桃李】“桃李”现在常用喻指学生。“桃李”本是两种果树,是谁把它们“移栽”到一起呢?“桃李”合用最早见于《诗经》,《诗经》中有“华如桃李”的诗句,不过,它还不是比喻学生。“桃李”一词用于比喻学生,则是在春秋战国时期。魏国有个大臣叫子质,他得势的时候,曾培养和保举过不少人,后来因得罪了魏文侯,他曾经帮助过的人没有一个给他帮助的,他便独自一人跑到北方去了。在北方,子质遇到一个叫子简的人,就向他抱怨,埋怨自己培养保举的人在自己有难时,怕被连累不肯为自己说句公道话。子质感到很伤心。子简听后笑着说:“春天种下桃树和李树,夏天可以在树下休息纳凉,秋天还可以吃到果子;可是你春天种下的是蒺藜(一种带刺的蔓生植物),不仅不能利用它的种子,秋天长出的刺还会刺人。所以,君子培养人才,要像种树一样,应该先选准对象,然后再加以培养。” 从此,人们就把培养人才比作“树人”,把学生比作“桃李”。如唐代狄仁杰推荐了姚崇等数十人,这些人后来皆为名臣,时人对狄仁杰说:“天下桃李,悉在公门。”“桃李”指代学生,流传至今。

【谚语俗语第48句】:天黑了,全家人还在地里忙着。妈妈感叹地说:“忙人无黑路啊!”(安徽·枞阳)

【谚语俗语第49句】:【飞蛾扑火——自讨死吃】(歇)飞蛾向火焰扑去,必定被火焰烧死,指自招祸害,自去送死。

【谚语俗语第50句】:【人慌失智】(谚)人一慌张,心神就乱,无法正常运用思维。指人遇事要从容,不慌不忙,自然生智。 也作“人急无智”。

【谚语俗语第51句】:【破磨对瘸驴】见“瘸驴配破磨”。

【谚语俗语第52句】:口念佛经手拿刀——言行不一

【谚语俗语第53句】:【低棋也有神仙着】(谚)着(zha。):下棋时走的一步棋。指低水平的棋手,偶尔也会走出一步极其高明的棋着。比喻平庸或愚笨的人,偶尔出言谋事也会有过人处。 也作“低棋阵里有高着”。

【谚语俗语第54句】:一天晚饭后,没长头发的凯凯来我家玩,我跟在他身后不停地取笑他。正在刷锅的妈妈瞪了我一眼说:“说人前,笑人后,咕咚一声跪到人家脸前头。孩子,人生像一把蒺藜,谁都不知道能不能顺利地捋到头,可千万不要笑话别人啊!”(河南·孟州)

【谚语俗语第55句】:【先吃肉后啃骨头】先处理容易的,再处理麻烦的。张涛 之《中华人民共和国演义》:“从天津的地形出发,攻击天津 的战役部署应该是东西并进,拦腰切断,再分割围歼,先吃 肉后啃骨头。”

【谚语俗语第56句】:【 脚下起泡是自己走的】意即事情是自己造成的,得由自己 负责。成语:咎由自取。康濯《东方红》:“常言说,脚上的 泡,自己走的;身上的疮,自己惹的!农业社自己要没毛病, 他谁敢放毒(污蔑)?”

【谚语俗语第57句】:【二而一,一而二】(惯)指看似是两个问题,其实是一回事。

【谚语俗语第58句】:钻井出油——全靠压力

【谚语俗语第59句】:一天中午放学,我一到家门口就闻着一股羊肉味儿。奶奶说:“你真是馋猫闻着狗屎香。”(河南·内乡)

【谚语俗语第60句】:【苦水里泡大】(惯)比喻从小就在贫穷、艰难中生活并长大。

【谚语俗语第61句】:【寅年吃了卯年的租儿】(惯)寅、卯:地支顺序第【第3句】:第四位,农历纪年用天干、地支搭配。租儿:地租,即靠土地所有权获得的收入。比喻入不敷出,提前支取、挪用。 也作寅吃卯粮。 寅年用了卯年的。

【谚语俗语第62句】:【败兵之将,不敢言勇】在失败的情况下,不应该再说大话。 清代《镜花缘》:“败兵之将,不敢言勇。虽承贤妹美意,何敢 生此妄想。”

【谚语俗语第63句】:【要得富,险上做】(谚)指要想发财致富,就得冒风险。

【谚语俗语第64句】:【瘸腿驴跟马跑——赶不上】(歇)指落在人后追赶不上。

【谚语俗语第65句】:【驼子作揖——起手不难】(歇)作揖:旧时男子见面的礼节,双手抱拳高拱,上身略向前弯,表示敬礼。本指驼背人作揖不难,转指事情容易做到。

【谚语俗语第66句】:【吊死鬼搽胭脂——死要脸】(歇)吊死鬼:自缢身亡的人。责骂人不知羞耻。

【谚语俗语第67句】:【打了盆说盆,打了碗说碗】(谚)打:打破。指发生了什么问题,就只讨论与解决什么问题,不必拉扯别的事。 也作打了盆说盆,打了罐说罐。 打锅说锅,打碗论碗。

【谚语俗语第68句】:【作幌子】(惯)幌子:旧时店铺门外悬挂的所卖商品的标志。比喻假借某种名义。

【谚语俗语第69句】:鼻子下面挂电灯——闻名(明)脸上的鼻子一眼下

【谚语俗语第70句】:【太华之下,白骨狼藉】(谚)太华:西岳华山。白骨狼藉:遍地都是死人的白骨。上华山原为求药避世,却多有死在山下的。指华山不易攀登,十分凶险。

【谚语俗语第71句】:【政如冰霜,奸宄消亡;威如雷霆,寇贼不生】(谚)奸宄(guv):犯法作恶的人。指执法严明,犯法作恶的现象自然就少;政令威严,偷盗抢劫的事情就不易发生。指要使社会稳定,必须严法清政。

【谚语俗语第72句】:【 隔山买老牛未见牛,结果买的是老牛】做事不了解情 况,吃亏上当。类似的:贪贱买老牛,一年倒两头。刘绍棠 《芳年》:“隔山买卖老牛,是得多长几个心眼儿。”

【谚语俗语第73句】:【不知其人视其友】(谚)朋友是一个人的影子,要想知道一个人的人品如何,只要看看他所交的朋友就可知晓。 也作“不知其子观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

【谚语俗语第74句】:两个县长摔跤——官倒

【谚语俗语第75句】:人死请郎中——白费功夫;白费劲;枉费工

【谚语俗语第76句】:白纸做的灯笼——看就明白

【谚语俗语第77句】:奶奶经常做饭、买菜、喂鸡、喂猪。姑姑见她天天干个不停,就劝她休息休息。奶奶却说:“能干一天是一天,多于一天儿孙欢。”(河南·鲁山)

【谚语俗语第78句】:【油干灯草尽】(惯)灯草:灯芯草茎的中心部分,用作油灯的灯芯。 油灯里的油干了,灯芯烧尽了。比喻生命枯竭或精疲力尽。

【谚语俗语第79句】:雁无头,飞不齐。

【谚语俗语第80句】:瓜地里栽花——分外香

【谚语俗语第81句】:【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惯)讥讽人心气太高,想得到根本得不到的东西。 也作癞蛤蟆想天鹅肉吃。 癞虾蟆妄想天鹅啖。

【谚语俗语第82句】:【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见“才高八斗,学富五车”。

【谚语俗语第83句】:【再过二十年,又是好汉一条】见“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谚语俗语第84句】:【好鸟占高枝,能人找福地】释义:比喻哪里好到哪里去。例句:高富才神秘地说:“好鸟占高枝,能人找福地,人往高处走,咱朝山里搬。”

【谚语俗语第85句】:拿着门扇当窗户——门户不对

【谚语俗语第86句】:夜里攀险峰——生死不顾

【谚语俗语第87句】:【都说十五月亮好,一夜不如一夜圆】(谚)指十五夜晚的月亮是最圆的,但过了十五却是一夜比一夜亏缺。泛指世间的一切事物,最圆满的时候,也就是走向衰落的开始。

【谚语俗语第88句】:【鸡也飞了蛋也打了】(惯)鸡飞走了,蛋也打破了。比喻两头落了空。

【谚语俗语第89句】:【字三写,鱼成鲁,帝成虎】见“书三写,鱼成鲁,虚成虎”。

【谚语俗语第90句】:【风中之烛,草上之霜】(惯)比喻上了岁数的人,身体衰弱,经不起折腾。 也作“风前的残烛,瓦上的霜雪”。

【谚语俗语第91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释义:屠刀:宰杀牲畜的刀。立地:立刻,马上。原是佛教劝人悔改的话。比、喻改恶从善,做好人。“立地”又作“立刻”。例句:海蛮毫不畏缩,“你跟产:丰特务外逃,当然不是为了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谚语俗语第92句】:【敢开高价口,必有识货人】(谚)卖货人只要确认手里的货物是稀有的珍品,就不妨开出天价,顾客中自有慧眼识货的人。指有奇货自有识货人。

【谚语俗语第93句】:【空口无凭,见着便信】见“口说无凭,眼见是实”。

【谚语俗语第94句】:【割鸡焉用牛刀】(谚)宰割一只鸡,哪里用得着屠牛刀。比喻小题不必大做。 也作割鸡焉用牛刀手。牛刀手:宰杀牛的把式。 杀鸡不用牛刀。

【谚语俗语第95句】:【既到灵山,岂可不朝我佛】(谚)灵山:灵鹫山,在印度,传为佛祖释迦牟尼讲经处。指到了灵山,自然就要朝拜佛祖。借指到了某地方,就要拜见这地方的主人。

【谚语俗语第96句】:摆渡不成翻了舟一两头耽误

【谚语俗语第97句】:【兔子沿山跑,还来归旧窝】(谚)兔子尽可以漫山遍野乱跑,但到天晚,还是要回归老窝的。比喻人长期在外走南闯北,最终还是要归回原处。 也作兔子满山跑,还得回老窝。 兔子绕山转,早晚归老窝。

【谚语俗语第98句】:因为马虎,我又把作业写得一塌糊涂。爸爸说:“这孩子,什么时候才会有长进!”妈妈说:“生就的蒜臼长不成缸,随他去吧。”(河南·孟津)

【谚语俗语第99句】:我们村有位七十多岁的老大爷,子女都怕自己吃亏,不愿赡养他,老人过得很凄凉。妈妈对我说:“他老人家是壁上挂团鱼——四脚无靠的哟,你长大了可不能学那些不孝之子啊!”(湖南·邵阳)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193796.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