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流行歇后语,句句穿心 深入人心
【谚语俗语第1句】:【猫儿眼,看时候变】释义:猫眼的瞳孔随光线的强弱缩小或放大。比喻人察看情势变化处事手段。含贬义。例句:申耀宗是个猫儿眼,看时候变。
【谚语俗语第2句】:【贼风透骨】(谚)贼风:从小洞或小缝隙中吹进的风。指贼风可穿透骨关节,使人患风湿症或感冒。
【谚语俗语第3句】:【只借不还,再借就难】(谚)指借人东西不归还,自然再借时就借不到。
【谚语俗语第4句】:【此处无声胜有声】释义:比喻在关键时刻沉默不语更能表达出心意、情感。例句:此刻,他在“长辈”面前用眼泪表达自己的委屈,即可让对方产生亲近感,又会表现出一条刚烈汉子的真情。他这手“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把戏,真是用到了点子上。
【谚语俗语第5句】:字是黑狗,越描越丑。
【谚语俗语第6句】:城墙上的草——风吹两边倒
【谚语俗语第7句】:喝多了滚开水——热心
【谚语俗语第8句】:棉花换核桃——吃硬不吃软
【谚语俗语第9句】:【气不圆,馍不熟】(谚)圆:满。 要蒸到蒸笼的气十分足,馒头才能蒸熟。比喻做事工夫不到,火候欠缺,事情就难成功。
【谚语俗语第10句】:上级来检查工作,谈起成绩,学校领导说自己如何如何治校有方;谈到问题,却说是教师如何如何不听话。朱老师气愤地说:“这就是,取了经是唐僧的,闯了祸是孙悟空的!”噎得学校领导哑口无言。(江西·都昌)
【谚语俗语第11句】:米筛挡房门——心眼多;心眼不少
【谚语俗语第12句】:【有龙就有擒龙汉,有虎就有打虎郎】(谚)世上有龙有虎,也就有擒龙打虎的英雄好汉。指既有强者,就会有制伏强者的高人。
【谚语俗语第13句】:【大丈夫】“大丈夫”指有志气或有作为的男子。但是在古代真正能称为“大丈夫”的不多,因为它的标准实在太高。“大丈夫”一词源出战国时期的“亚圣”孟子,能被孟子看上眼的才有资格称得上“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记载了孟子与战国时期的纵横家景春讨论大丈夫的对话。景春日:“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息。”景春认为,说到大丈夫,只有张仪、公孙衍这样的人才可当之无愧。张仪和公孙衍两人,一连横,一合纵,相当程度上左右着战国时期的天下大势。由于以上二人“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息”,有一言九鼎的作用,因此景春由衷地佩服这两个人,称之为大丈夫。对景春的说法,孟子立场鲜明地坚决予以驳斥:“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在孟子的思想体系中,张仪、公孙衍这样的人不配称为大丈夫,他们展现最多的是小人得志,涂炭生灵,他们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忘记了做人的根本,忘记了自己的衣食父母,是数典忘祖的势利小人。孟子认为只有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正能屈”的人才能称为大丈夫。孟子虽然鄙视张仪、公孙衍,但孟子的主张在当时却到处碰壁,不被诸侯采纳,不被看重,而张仪、苏秦等纵横家,却能左右诸侯,发挥着决定天下安危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大丈夫”一词已由高不可及向有志者都能成为大丈夫演化。
【谚语俗语第14句】:城楼上的卫兵——高守(手)
【谚语俗语第15句】:【卖石灰见不得卖面的】(谚)石灰和面粉都是白的。比喻同行之间往往会互相嫉妒。 也作“卖白面的见不得卖石灰的”。
【谚语俗语第16句】:七月里的荷花——时鲜
【谚语俗语第17句】:【观棋不语真君子,把酒多言是小人】释义:观看下棋而不多嘴的人是有道德的人;端起酒杯就喋喋不休的是小人。例句:所以古人说得好:观棋不语真君子,把酒多言是小人。可喜王三老偏有一德,未曾分局时,绝不多口。
【谚语俗语第18句】:【今日三,明日四】(惯)今天这样,明天又那样。比喻经常变换花样。 也作“今朝三,明朝四”。
【谚语俗语第19句】:老牛身上的毛——没有数
【谚语俗语第20句】:【无妇不成家】(谚)如果没个妇女主持家务,这个家就难以成立。指主妇在家庭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谚语俗语第21句】:夏天到了,天气很热,爷爷买了一个大西瓜。家里的人还没有全回来,叔叔就自己先吃了起来。眼看他自己就快吃大半个了,爷爷在一边看不过去了就说:“君子略尝滋味,小人撑死不足。”叔叔听了不好意思地笑了。(河北·平泉)
【谚语俗语第22句】:雕刻工人看章子——反更清楚
【谚语俗语第23句】:【海枯石烂不变心】感情专一,永不变心,多指爱情。尤凤 伟《中国一九五七》:“只要两人真诚相爱,海枯石烂不变心, 终会有一个圆满的结局的。”
【谚语俗语第24句】:刀子嘴,豆腐心——嘴硬心软
【谚语俗语第25句】:老天爷拄拐棍——竿子插到底
【谚语俗语第26句】:【钱是奴才,用了还来】(谚)奴才:旧时卖身供主人役使的人。指钱财就像奴才一样,是供人使用的,花了还会来,不必过于看重。
【谚语俗语第27句】:【兵无粮自散】(谚)兵:指军队。 军队要是断绝了粮草,自然就会解体。指粮草是行军用兵的生命线,缺粮断草就意味着不战自败。
【谚语俗语第28句】:【吃五谷杂粮,保不住不生病】(谚)指人免不了要吃五谷杂粮,也就免不了要生百病。 也作“人吃五谷生百病”。
【谚语俗语第29句】:半天里的灰尘——在飞哩
【谚语俗语第30句】:【外君子而内小人】(惯)比喻外表上像个品行端正的人,实际上是个人格卑鄙的人。
【谚语俗语第31句】:【化干戈为玉帛】(惯)干戈:武器。玉帛:玉器和丝织品。比喻平息战争或争斗,实现和平。
【谚语俗语第32句】:长尾巴的蝎子——满肚子毒水
【谚语俗语第33句】:敲着饭碗讨吃的——穷得叮当响
【谚语俗语第34句】:【身弱鬼来缠】(谚)指身体衰弱的人,常会招来邪魔缠身。也借指主事人软弱无能,就会有坏人乘虚而入,滋事破坏。
【谚语俗语第35句】:【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发生事情,采取相应的方法对付,不 退让。成语:针锋相对。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你放 心吧!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难道我们怕他!”
【谚语俗语第36句】:【针过得去,线也过得去】(谚)线穿在针上,针过去了,线也就过去了。比喻前面的人与事行得通,后面的人与事自然也行得通。
【谚语俗语第37句】:【老将刀熟,老马识途】释义:比喻老年人有经验。例句:“从大叔的身板看,硬朗着呢,老将刀熟,老马识途,余太君百岁还挂帅出征呢,你不能……”
【谚语俗语第38句】:苻坚逃到八公山——草木皆兵
【谚语俗语第39句】:【全国一盘棋】从全国全局着眼,合理运作。海外梁厚甫 《海客随笔》:“综上所述,今天的美国,爱国心已分开了许多 层次。换言之,美国已经不可能全国一条心,全国一盘棋。”
【谚语俗语第40句】:【要捉栖鸟必留窝】(谚)栖鸟:夜晚栖歇在窝里的鸟。要想捉住栖歇在窝里的鸟,就必须留下它原来的窝。比喻要逮住有家室的人,就不要惊动他的家。
【谚语俗语第41句】:【晴天里一声霹雷】见“青天里一个霹雳”。
【谚语俗语第42句】:【阎罗王做生意——鬼也没得上门】(歇)形容生意冷淡,没有顾客上门。也泛指遭冷遇,无人光临或光顾。 也作阎王老子开饭店——鬼都不上门。 阎王开店——鬼儿都不上门。
【谚语俗语第43句】:【一退六二五】本是一句换算口诀,比喻推卸责任。它始创于民国初年。之前的老秤,每斤为十六两,如成语“半斤八两”即来源于此。后更换为十两一斤的新衡器,为了换算方便快捷,有人编了《斤秤流法》普及推广。第一句就是“一退六二五”,也称“一推六二五”,说的是旧称的一两,等于新秤的六钱二分五厘。此口诀一诞生,伴随生出新的意蕴。久而久之,其原意随着旧秤的退出,被人遗忘,而次生的新意,却落地生根,甚至可以永久流传。在于以此形容当事人逃避责任,唯妙唯肖。“退”也,脚底抹油,溜之大吉;推也,嫁祸他人,找替罪羊。恰好“一退六二五”谐音“一嘟噜”,多少麻烦事,悉数向下推诿,比起“踢皮球”,意象更从容潇洒。
【谚语俗语第44句】:【六六大顺】“六”字,在当今社会大时兴,结婚选择带六的日子,买高层住宅要选十六层,电话号码要选带六的号,汽车牌照带六的拍卖时身价倍增,就连喝酒时的酒令也有“哥俩好,六六六”。为什么人们钟情于六呢?为什么是“六六大顺”而不是“七七大顺”、“八八大顺”呢?这里有四种说法。 【谚语俗语第1句】:在中国北方一些地区,对“六”有如此一些说法,因为六月六日前后农忙结束,正处于农闲阶段,是探亲的最佳时段。这一天,女儿要回娘家,也被称为“回娘家节”。如果晴天,在这一天很多人家都会把大红大绿的衣服被褥拿出来洗晒,到处呈现一派祥和之气。因为再过几天就要进入伏天,洗了衣服被褥就不容易晒干,容易发霉,这天洗晒衣服被褥能去除霉(晦)气,人们图个吉利,所以选择六月六日去做这些事情,当然六六心情大顺。 【谚语俗语第2句】:“六六大顺”来自《易经》,《易经》中“六”代表阴爻(“九”代表阳爻),六六即六条阴爻,是为坤卦,效法大地,厚德载物,功德圆满,自然大顺。因此有了“六六大顺”的说法。 【谚语俗语第3句】:春秋战国时期《左传》云: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称为“六顺”,这使六成为吉祥和顺的代名词。 【谚语俗语第4句】:“六”与“溜”、“顺溜”谐音,两个六就是特别溜。如最近上演的一部影视剧——《我的名字叫顺溜》,可见“顺溜”深人人心。
【谚语俗语第45句】:【黄杏熬北瓜——一色货】(歇)一色:本指黄杏和北瓜一起熬时颜色相同,转指全都一样。指一伙人都是同一类型的坏人。常含讥讽意味。
【谚语俗语第46句】:【久经大海难为水】见“观于海者难为水”。
【谚语俗语第47句】:一个翠鸟一个画眉——难得同心
【谚语俗语第48句】:阎王下请帖——离死不远
【谚语俗语第49句】:【五十步笑百步】“五十步笑百步”是以那些小败嘲笑大败的人,比喻程度不同,但本质相同的做法。它源自战国时期的《孟子》。战国时期,战争连年不断,民不聊生。孟子决定周游列国,去劝说那些好战的君主。孟子来到梁国,去见了好战的梁惠王。梁惠王对孟子说:“我费尽心力治国,又爱护百姓,却不见百姓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孟子回答说:“让我拿打仗作个比喻吧!双方军队在战场上相遇,战败的一方免不了会丢盔弃甲,飞奔逃命。那只跑了五十步的却去嘲笑跑了一百步的是贪生怕死。这对不对呢?”梁惠王立即说:“当然不对!”孟子说:“你虽然爱百姓,可你喜欢打仗,百姓就要遭殃,这与五十步笑百步是同样的道理。”后人用此比喻某些人嘲笑他人的不足或过失,却没有反思自己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只是程度轻些罢了,是一种没有自知之明的表现。
【谚语俗语第50句】:一大早,弟弟就爬起来写作业。妈妈生气地说:“今天不做,明天也不做,屎到屁股门儿上了,你才想起要拉了?”(湖南·城步)
【谚语俗语第51句】:【骑驴吃豆包——乐颠了馅】(歇)乐颠:快乐得跌落(馅),转指乐颠颠,形容行走欢乐的样子。形容非常高兴。也指高兴得忘乎所以。 也作“骑毛驴吃豆包——乐颠馅”。
【谚语俗语第52句】:【菜没盐无味,话没理无力】(谚)做菜要是不放盐,这菜吃起来就没味道;说话要是不占理,就没有说服力。指说话要人信服,必须有理有据。
【谚语俗语第53句】:【经手三分肥】经手一件事情,总要得些好处。台湾林语 堂《京华烟云》:“国库收入高,自然油水大,下由小吏,上至 牛大人,岂止过手三分肥。”
【谚语俗语第54句】:我因为吃得太多,肚子撑胀。妈妈说:“酒醉君子,饭撑傻瓜。”(湖南·城步)
【谚语俗语第55句】:苍蝇采花——装蜂(疯)子
【谚语俗语第56句】:邻居叔叔因为赌博,使好端端一个家几乎倾家荡产。看到身边活生生的现实,爸爸教育我说:“十个赌博九个穷,倾家荡产害人虫。因为染上赌博而家破人亡的自古就有啊!”(广东·龙门)
【谚语俗语第57句】:秀才的书箱——里面有文章
【谚语俗语第58句】:【原钥匙投原锁——一开就上】(歇)比喻一拍即合。
【谚语俗语第59句】:【黄柏汁里泡过的——苦不堪言】(歇)苦:本指味苦,转指痛苦。指生活苦得不能用言语形容。
【谚语俗语第60句】:【揭不开锅】(惯)形容家里非常穷,经常挨饿。
【谚语俗语第61句】:【是金子,放在哪里都闪光】(谚)只要是真金,无论放在什么地方都隐藏不住闪闪的光辉。比喻只要是德才兼备的人才,到哪里都会显现出自己的才华,赢得人们的赞誉。
【谚语俗语第62句】:红红刚从学校回来,嫂嫂的孩子就“姑姑”“姑姑”地叫个不停。旁边的奶奶对嫂嫂说:“你和红红像反贴着的门神,孩子倒怪亲的。”嫂嫂说:“箩筐粪杈,孬好一家呗!”(山西·平顺)
【谚语俗语第63句】:【好男子不吃八年闲饭】释义:男孩子七八岁就能干活,不再吃闲饭。例句:当地人常说:“好男子不吃八年闲饭”。刘志丹六岁上就由爷爷带着,边念书边干活。
【谚语俗语第64句】:妈妈炒了一盘兔肉,我边尝边问妈妈:“怎么这样香啊?”妈妈说:“常言说得好,‘天上飞禽——鸽子鹌鹑;地上走兽——兔子狗肉’。”(河南·邓县)
【谚语俗语第65句】:连天的阴雨——少睛(情)
【谚语俗语第66句】:【触霉头】(惯)指倒霉,遇上令人不快的事。
【谚语俗语第67句】:【枪杆儿努折了,枪尖不动】(惯)努:用力。枪尖:枪头。比喻仅仅作姿态,不动真格的。
【谚语俗语第68句】:【找个缝下蛆】(惯)比喻找机会干坏事。
【谚语俗语第69句】:小王捡了点柴准备带回家,一位搬运工看见说:“这点儿柴你也值得要啊?干脆给我得了。”旁边一个工人听了插嘴道:“我说你呀,怎么光捞进不捞出呢?下次碰见挑大粪的,也要尝尝咸哕!”(安徽·铜陵)
【谚语俗语第70句】:【独头蒜——没瓣】(歇)独头蒜:指没分成瓣状的蒜头。瓣:谐“伴”。指未成家,单身。
【谚语俗语第71句】:【地是大家种,路是众人走】(谚)土地,是大家种的;道路,是大家走的。偏指道路是天下人的道路,不是私有的,人人都有权利行走。
【谚语俗语第72句】:【人怯鬼蝎虎,人勇鬼缩头】(谚)蝎虎:放肆猖狂的样子。人要是胆怯软弱,邪恶鬼物就会猖狂;人要是勇猛刚强,邪恶鬼物就会退缩。 指对邪恶势力只能强硬,不能软弱。
【谚语俗语第73句】:铁锤敲在钢砧上——锤锤有分量
【谚语俗语第74句】:河滩上的鹅卵石——越滚越滑
【谚语俗语第75句】:【借债容易还债难】(谚)借债虽不怎么费事,但归还债务,连本带利会无力承受,那却不容易。诫人不可轻易借债。
【谚语俗语第76句】:【按着葫芦抠子儿】(惯)比喻用强硬的手段逼供或索取财物。
【谚语俗语第77句】:【先打后商量】(惯)指先用强硬的手段使对方软下来再与之议事。
【谚语俗语第78句】:眉毛上放炮仗——火(祸)在眼前
【谚语俗语第79句】:【冰出于水而寒于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释义:冰是由水冻成的,但是比水凉;青颜色是从蓼蓝提取的,但是比蓼蓝的颜色深。比喻学生胜过先生,后人胜过前人。例句:对我这老一代的工程技术人员来说,你们年轻一代应该是冰出于水而寒于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谚语俗语第80句】:【刨土圪垃】(惯)土圪垃:土块。 指以种地为生。
【谚语俗语第81句】:【 来得早不如来得巧】来巧了不用花时间等,正合适。戴厚 英《人啊人》:“来得早不如来得巧。今天是老许谢媒的日 子。”
【谚语俗语第82句】:【 好人在家里叹气,恶人在台上唱戏】好人受欺负,坏人得 志。台湾李敖《为黑吃黑举一个例》:“相对的,所谓一般的 好人,他们反倒是没有力量应付失败,就泄气了、就丢下武 器跑了。所以,局面最后总是‘好人在家里叹气,恶人在台 上唱戏’。”
【谚语俗语第83句】:【老鸹落在猪背上,看见猪黑看不见自己黑】指自己有同样的 缺点,却嘲笑别人。类似的:乌鸦笑猪黑,自己不觉得。韩 志君等《古船·女人和网》:“得了吧,别老鸹落在猪身上,光 看见别人黑看不见自个黑。你脾气好还是咋的?”
【谚语俗语第84句】:【隔行如隔山】释义:比喻行业不同,互不了解。例句:参谋长虽然是日本帝国大学毕业,可是隔行如隔山,和土匪们取联络便不如小喜,况且小喜又是与秘书长那个系统有关系的,因此参谋长便得让他几分。
【谚语俗语第85句】:【拔出脓来才是好膏药】能够解决问题,有效果,才算好。 袁静孔厥《新儿女英雄传》:“小梅想了半天,皱着眉头说: ‘唉,这个人,真拿他没办法!’双喜给她鼓劲儿,笑着说:‘能 拔出脓来,才是好膏药呢。”’
【谚语俗语第86句】:一天上午,爸爸做了我爱吃的烧土豆。没等爸爸把菜碗放稳,我便挤到爸爸面前。妈妈见状道:“你下到碗里吃吧!”(河南·滑县)
【谚语俗语第87句】: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谚语俗语第88句】:【阿婆不嫁女,哪得孙儿抱】(谚)孙儿:此处指外孙。阿婆如果舍不得把女儿嫁出去,如何能抱上外孙呢?古时催嫁的话。
【谚语俗语第89句】:【蛮妻拗子,无法可治】(谚)拗(niu):固执,执拗。指最不好管教的,是蛮横不讲理的妻子和执拗不听话的儿子。 也作蛮妻劣子,无药可治。 顽妻逆子,无法可治。 逆子顽妻,无药可治。
【谚语俗语第90句】:【不读哪家书,不识哪家字】没有学习过,不知道情况。李 准《李双双》:“这里面有个原因,不读哪家书不识哪家字。 现在兴的这号洋码字,我就不会写。”
【谚语俗语第91句】:【 绱鞋不用锥子】针(真)好不用锥子,用针。针、真谐音, 表示赞扬。《人民日报》( 1981,10,24):“对此,农民交口称 誉:供销社热心方便群众,是绱鞋不用锤子,真(针)好!”
【谚语俗语第92句】:出来进去走窗户——没门儿
【谚语俗语第93句】:爸爸在厨房一边喝酒一边抽烟,我在喝小香槟。妈妈见了说:“真是乌龟不脱壳,一辈有一个。”(湖北·钟祥)
【谚语俗语第94句】:六月天下暴雨——猛一阵子
【谚语俗语第95句】:【一个不摘鞍,一个不下马】(惯)比喻双方互不相让,僵持不下。 也作一个不接马,一个不下鞍。 一个不下马,一个不接鞍。
【谚语俗语第96句】:树头乌鸦叫——不入耳;难入耳
【谚语俗语第97句】:【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惯)比喻以对方使用的手段来回击对方。 也作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以牙还牙,以血还血。
【谚语俗语第98句】:【慌吃要烫嘴,慌走脚踢伤】释义:比喻慌张匆忙容易出差错。例句:阿土阿耳却冷静地制止:“‘慌吃要烫嘴,慌走脚踢伤。’你们莫忙,等走近了,我下命令你们再打!”
【谚语俗语第99句】:宁养顽子,莫养呆子。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200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