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好句大全

朋友圈俗话歇后语,透彻心扉!

【歇后语第1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惯)比喻出了问题只是临时应付一下,不从根本上解决。也比喻处理问题不从全盘上考虑。 也作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头痛医头。

【歇后语第2句】:【喇喇蛄穿大衫——硬称土绅士】(歇)喇喇蛄:蝼蛄的通称,一种生活在泥土中的害虫,吃农作物的嫩茎,也作拉拉蛄,也称蝼蝼蛄、土狗子。大衫:也叫大褂,身长过膝的中式单衣,旧时绅士或有地位的人常穿。指小人物硬充大人物。常含讥讽意味。

【歇后语第3句】:【闲觉日偏长】(谚)指闲着无事,就会觉得时光过得太慢难打发。

【歇后语第4句】:【嘴里念弥陀,心里赛毒蛇】(惯)弥陀:即阿弥陀佛,信佛的人用作口头诵念的佛号,表示祈祷或感谢神灵。指人嘴上说的是慈悲的话,内心却非常狠毒。

【歇后语第5句】:【上卦不灵下卦灵】释义:这次不行下次行。例句:“闯荡江湖总得冒点风险,免不了有个三长两短。上卦不灵下卦灵,只要实权在手。”

【歇后语第6句】:【大姐做鞋,二姐有样】(谚)大姐做好鞋,二姐就有样可学着去做。 指前人做出榜样,后人跟着学。也指前人取得经验教训,可供后人借鉴。 也作“大姐做鞋,二姐照样”。

【歇后语第7句】:【杀了一只虎,留下一只狼】除恶未尽,留下后患。姚雪垠 《李自成》:“要杀,一齐杀,不要杀了一只虎,留下一只狼,纵 它伤人。”

【歇后语第8句】:邻居家的孩子又聪明又懂事,干什么事都像模像样,根本不需要老师和家长费心。妈妈看着调皮的我说:“人家烧了哪门子高香,得了这么好的娃儿!真是成材料的树不用修,发权树苗多费劲。”(河南·内乡)

【歇后语第9句】:【人比人,气死人】(谚)人活在世,处境或机遇各不同,差别很大,很难相比。指人必须想得开,不和别人盲目攀比。 也作“人比人,活不成”。

【歇后语第10句】:【她】“她”既是一个字,也是一个单音节的词。“她”是女性第三人称代词。但《红楼梦》是写女性人物最多的一部书,却找不到一个“她”字(现代版《红楼梦》除外),原来,“她”字还是一个现代人创造的结果。 1918年,五四斗士之一的刘半农在《新青年》首先发表《她字的研究》,第一个把“她”字专作女性第三人称代词。从前,文章里的第三人称代词男女不分,都称为“他”。“五四运动”以后,有人用“伊”字代替女性的“他”,如鲁迅的文学作品,但没有成功。“伊”与“他”并用不但常常造成混乱,而且“伊”有它义,不能作为女性第三人称的专属字,似有缺憾。于是刘半农专门创造了一个“她”。“她”与“他”读音相同,而且符合口语习惯,是再合适不过的创意了。“她”字一出现,很快得到了各界人士的称赞和公认,各种字典也都收录了这个字。鲁迅高度评价刘半农的创造精神,说“她”字的创造是打了一次“大仗”。 “她”字的出现,结束了几千年男女合用一个他字容易造成的混乱局面,可谓一字千金,具有历史意义。

【歇后语第11句】:斑鸠吃小豆——心中有数

【歇后语第12句】:【有钱买马,没钱置鞍】见“买起马备不起鞍”。

【歇后语第13句】:小叔学了两年木工活,自以为技艺精深,常常目中无人。爷爷有意再让他继续拜师学艺,小叔不听。爷爷眼一瞪,训斥他道:“井淘三遍出好水,人从三师武艺精,做什么事都不能骄傲翘尾巴!”(河南·南阳)

【歇后语第14句】:玻璃碴子掉在油缸里——又奸(尖)又猾(滑)

【歇后语第15句】:【一个单子吃药】(惯)单子:指药方。按照同一个药方吃药,患的是一样的病。比喻处境相同。

【歇后语第16句】:墨里藏针——没处寻;难寻

【歇后语第17句】:【宁走十步远,不走一步险】(谚)宁可绕着走远点,也不要图近少走一步,担当风险。指凡事不可只图省事近便,必须以稳妥安全为要。 也作宁绕十步远,不走一步险。 宁绕干步远,不涉一步险。

【歇后语第18句】:【 一个和尚一份斋.有稀有稠打起来】分配不均,互相争吵。 金近迈《欧阳海之歌》:“一个和尚一份斋,有稀有稠打起来。 凭什么他吃稠的我喝稀的?”

【歇后语第19句】:宁练筋长一寸,不练肉厚一分。

【歇后语第20句】:忘记祖国的人,好比离开森林的鸟。

【歇后语第21句】:小鸡下蛋——憋红了脸

【歇后语第22句】:【胸口上挂笊篱——捞心】(歇)捞:谐“劳”。指费心劳神,操心。

【歇后语第23句】:【乱成一锅粥】(惯)形容秩序非常混乱。 也作乱成一团。 乱成一团麻。

【歇后语第24句】:【年年有储存,荒年不慌人】(谚)指年年都储备粮食,纵然遇到灾荒年景,心也不慌。也指平时在钱财上有积存,遇到困难时就不会受制。

【歇后语第25句】:【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惯)旧时说书的套话,指事情有两个线索,先说其中的一个。

【歇后语第26句】:【谁当皇上,给谁纳粮】不论是谁掌权,都得服从。萧军《八 月的乡村》:“反正我们老百姓谁当皇上给谁纳贡呗;种谁地 给谁纳租呗。”

【歇后语第27句】:【心问口,口问心】(惯)指反复思考、盘算。

【歇后语第28句】:【百炼钢化为绕指柔】软化。也指千锤百炼,炉火纯青。刘 云若《红杏出墙记》:“芷华这时便是百炼钢也要化为绕指之 柔,何况心里早也软到不能支持。”

【歇后语第29句】:捂着耳朵偷铃铛——自己骗自己

【歇后语第30句】:背着虎皮进村寨——吓唬老百姓

【歇后语第31句】:【撒谎瞒不过当乡人】见“说谎不瞒当乡人”。

【歇后语第32句】:【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反映人的一种心理状态,与日常 生活有关。类似的:梦是心头想。巴金《探索集》:“人们还 常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这话有时灵,有时又不灵。”

【歇后语第33句】:【豆棚瓜架,搭起来就行】要求不高,初步有个框架就可以 了。语文图书:“说文章结构是豆棚瓜架,搭起来就行,那是 一种极大的误解。没那么容易。”

【歇后语第34句】:【忍得一时忿,终身无恼闷】(谚)指人如果能克制一时的恼怒,冷静理智地应对各种事端变故,就可免去一生的苦恼和遗憾。 也作忍得一日气,免得百日忧。 忍得一时气,能消百日灾。 忍得一时之气,免得千日之忧。

【歇后语第35句】:脚打拍子不跳舞——原地踏步

【歇后语第36句】:【蜜糖罐里打熬不出硬骨头】释义:比喻在富裕的生活环境中培养不出意志坚强的人。例包:我对闺女说,不是你爹无情,这人一生一世,不锻就炼不出心来,不闯就造不出真正的人来,男的女的都不例外,蜜糖罐里打熬不出硬骨头,所以我对丫头说,你爹就算能找到门路,我也不去找,不把你摔打成了不算数!

【歇后语第37句】:掏火棍子——越来越短

【歇后语第38句】:星期天,我和姐姐都在外婆家玩。我俩因为一件小事争吵起来,我就不再理姐姐了。外婆看到这种情况,关心地询问我是为什么。我说:“姐姐老爱说我的过错。”外婆听后,笑着说:“说话,说话,说过就‘化’了。你小小年纪,怎么还记仇呢?”(四川·广元)

【歇后语第39句】:【火烧屁股——慌了手脚】(歇)形容情势急迫,人惊慌失措。

【歇后语第40句】:爸爸穿上一套西装,我和姐姐都说潇洒。妈妈打趣地说:“今天,你爸爸是老山羊打喷嚏——洋(羊)气冲天。”(河南·西华)

【歇后语第41句】:叔叔想调动工作,整天跑事不在家。奶奶说:“嫁一处不如守一处,不要跑了。”叔叔却说:“树挪死,人挪活,换换环境有什么不好?”(河南·内乡)

【歇后语第42句】:【粳米粉的线条——拉不长】(歇)粳米粉:用粳稻米碾磨出的粉,没有黏性。长:本指空间距离长,转指时间距离长。指某事时间持续得不长久。

【歇后语第43句】:披蓑衣的被狗咬——穷人好欺负

【歇后语第44句】:【拉着不走,打着倒退】像驴一样,不接受引导,不识好歹。 古华《相思树女子客家》:“可她一当认真看了看手下这班老 娘子军,这班平日拉着不走,打着倒退的野草驴,却又不能 不有些丧气。”

【歇后语第45句】:甘罗拜相——小人得志

【歇后语第46句】:我扫地的时候,总是不想弯腰。妈妈说:“看你的腰,直得像吃了扁担一样。”(广西·宣州)

【歇后语第47句】:高梁秆架房檐——不顶用;不顶事

【歇后语第48句】:【睁着眼睛不见贼】(惯)指人没有分辨能力,认不出坏人。

【歇后语第49句】:【又要尿炕,又要睡干床】自己不学好,不争气,还要过舒服 日子。韩志君等《古船·女人和网》:“你尿了炕,还想睡干 床,谁叫你去耍钱了!”

【歇后语第50句】:皇粮国税——免不得

【歇后语第51句】:赶集不带钱——看热闹

【歇后语第52句】:老鼠吃浆子——只够糊口

【歇后语第53句】:乌鸦唱画眉调——听来不对劲

【歇后语第54句】:售货员粗心,多给我一枝铅笔。姥姥知道了说:“一个鸡蛋吃不饱,一个名声讲到老。为人可别贪小便宜啊!”我听了姥姥的话,便把铅笔退回去了。(河南·辉县)

【歇后语第55句】:【碰杯】饮酒时碰杯的由来有两说。一说来自古希腊。据传说古希腊人认为:人们喝酒时,鼻子能闻到香味,眼睛能看到酒色,舌头能尝到酒味,唯有耳朵例外。于是他们想出个好办法,即在饮酒前先互相碰一下杯子,让这种清脆的响声传人耳中,以满足“五官”之所需。二说来自中国古代。在古代,并非只有喜庆或亲朋好友间饮酒,还有会盟、生意场合、招待使者等,都需要饮酒。古人为防不测,约定俗成以碰杯溶酒表示诚信。这些场合的规矩,慢慢演变成一种礼仪,形成了饮酒的礼俗。

【歇后语第56句】:【红日西升,高山起浪】(惯)比喻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歇后语第57句】:【瞎指挥】(惯)指不顾实际情况地发号施令。

【歇后语第58句】:妈妈让我做一道奥林匹克数学题,可我怎么也做不出来,就顺口说:“唉!这道题怎么像打了个死结似的。”(浙江·桐乡)

【歇后语第59句】:【闯江湖】(惯)旧指闯荡四方,以从事算卦、卖艺、卖药、治病等职业谋生。

【歇后语第60句】:肚里藏镰刀——割心肠

【歇后语第61句】:【水漂的瓜菜,风落的梨子】释义:比喻失势,振作不起来。例句:素寒这才说:“他们既编造小集团,你我自然是主要成员,可我不是为自己难过。我是水漂的瓜菜,风落的梨子,算个什么呢!可叹你南征北战多年,负伤回来,靠自己劳动生活,不要公家补助,一心为集体,一心斗地主,还落这种下场。”

【歇后语第62句】:孤树不成林,孤雁不成群。

【歇后语第63句】:妈妈见我总是不愿干家务活,就说:“照你这样懒,长大了讨饭溜河边也干着瓢。”(安徽·五河)

【歇后语第64句】:剃头的刀布——脏透了

【歇后语第65句】:【狼叼来喂狗】(惯)比喻得来的东西又被别人抢走了。 也作“狼叼来的肉喂了狗”。

【歇后语第66句】:【跛象扯双车——总没一边儿安稳】(歇)瘸腿的大象拉两个车,总有一个车不安稳。比喻双方总有一方有所偏颇。

【歇后语第67句】:【菠菜煮豆腐,一清二白】释义:比喻清楚明白,没有差错。也比喻彼此关系清白。例句:他们眼如鼠,心如虎。这些人,菠菜煮豆腐,一清二白,谁跟他打私交啊!

【歇后语第68句】:【人在人情在】(谚)人在的时候,你来我往,有情有义;人一死,便情义两断。常指世态炎凉,人情冷暖,令人慨叹。 也作人在人情在,人死情丢开。 人在人情在,人死两丢开。

【歇后语第69句】:【不够塞牙缝】(惯)形容食物太少,根本不够吃。也比喻消灭对手毫不费力。 也作“不够填牙齿缝”。

【歇后语第70句】:【要打看娘面】(谚)要责打孩子,也要给孩子母亲留些情面。指母亲的情面重。也指采取行动要照顾到方方面面。

【歇后语第71句】:【苦瓜虽苦其一藤,兄弟虽呆只一心】释义:比喻兄弟之间关系亲密,一条心。例句:十绝哥见硬的已不行,声音放温和说:“苦瓜虽苦其一藤,兄弟虽呆只一心。手指总是往里屈的。我认了这账,就要负责,几天内一定付清。你就说过几天来借。”

【歇后语第72句】:【肩膀头子扛着一张嘴】(惯)指只知道吃。

【歇后语第73句】:【眼大要有神,耳大要有轮】(谚)指人生得一双大眼,必须有灵气才好;生得一双大耳,必须有耳轮才好。

【歇后语第74句】:【铁路巡警——你管不着这一段】(歇)巡警:旧时指警察。指各有各的管辖范围,互不干涉。也指不该管的管不着。 也作铁路警察摆手——管不着这一段。 铁路警察——各管一段。

【歇后语第75句】:木棉开花——越老越红

【歇后语第76句】:【可着头做帽子——要一点儿富余也不能】(歇)可着:尽着,就某种范围不增不减。指刚够,没有一点剩余。

【歇后语第77句】:【看着茅房拉不出屎来】(惯)比喻时机来了却想不出主意。

【歇后语第78句】:大庆的深井——油水多

【歇后语第79句】:【兄弟同心,黄土变金】见“弟兄协力,土块变金”。

【歇后语第80句】:头马不惊,马群不乱。

【歇后语第81句】:【 只管耕耘,不问收获】只是努力工作,无过高要求。中杰 英《在地震的废墟上》:“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无论什么样的 灾难降临也不罢手,像一个苦行僧那样虔诚。”

【歇后语第82句】:春笋见春雨——日长三寸

【歇后语第83句】:一窠猴子——都姓孙;没有一个老实的

【歇后语第84句】:【往枪头上碰】(惯)比喻自己找死。

【歇后语第85句】:门旮旯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歇后语第86句】:罐子里掏虾米——抓虾(瞎)

【歇后语第87句】:【贼咬一口,入骨三分】(谚)指受到恶人诬陷的人,往往含冤受屈,难以洗清。

【歇后语第88句】:哥哥就要当兵走了,妈妈包饺子为他送行,说是“送行的饺子接风的面,走遍天下事好办”。(河南·宝丰)

【歇后语第89句】:【鸡窝里出凤凰】指条件差的地方,出现了人才,或做出了 成绩。鸡窝,也说:老鸹窝、山窝窝。汪曾祺《大淖记事》: “铁匠里出了这样一个一表人才,真是鸡窝里飞出了金凤 凰。”

【歇后语第90句】:【若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谓容易获得,便不被重视。清 代《十二楼》:“世上反目的夫妻,大半都是早婚易娶,内中没 有几个是艰难迟钝的。古语云:‘若将容易得,便作等闲 看。”’

【歇后语第91句】:我下棋时从没把小卒放在眼里,结果许多次都输在不起眼儿的小卒手里。爸爸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俗话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某些大事的成败,往往就存在于一些不起眼儿的小事和细枝末节中啊!”(广东·龙门)

【歇后语第92句】:【猫奸狗忠】(谚)猫是谁家有吃就往谁家跑,狗无论主人多么穷苦,绝不离开。指猫性奸猾,狗性忠诚。 也作“狗是忠臣,猫是奸臣”。

【歇后语第93句】:【旧瓶装新酒】多指新内容利用旧形式。鲁迅《准风月 谈》:“近来有一句常谈,是‘旧瓶不能装新酒’。这其实是不 确的。旧瓶可以装新酒,新瓶也可以装旧酒。”

【歇后语第94句】:【锅里多了,碗里也就多了】释义:比喻集体富了,个人也就多得。例句:弯弯绕希望有个人出头露面,能够钳住萧长春,多报点产量,多分点麦子。不论怎么一个方法,锅里多了,碗里也就多了——弯弯绕的要求仅仅是这个。

【歇后语第95句】:【人愁不要喜悦】(谚)指人在窘困愁苦之中,和高兴的事就格格不入。

【歇后语第96句】:妈妈每年买鸭,专挑麻鸭买,我问为什么,妈妈说:“你不懂,黑一百,麻一万,白赤塘鸭少下蛋。”(河南·永城)

【歇后语第97句】:【外贼易挡,家贼难防】(谚)外来的贼是明的,容易对付;家里的贼是暗的,很难防范。指在预防贼寇方面,强大的外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隐蔽的、知情的内奸。 也作外贼易打,内奸难防。 外贼好防,家贼难挡。

【歇后语第98句】:【打狗要看主人面】释义:借指处罚人要看有关人的情面。例句:可它不是疯狗是醉狗,况且又是田书记的狗,打狗要看主人面,谁敢下手。

【歇后语第99句】:【不倒翁】现有玩具叫“不倒翁”。这一俗语常用来比喻善于保持自己地位的人,含贬义,可引起处世圆滑、官运亨通等联想。“不倒翁”源自春秋时期。史载,春秋时,楚国的卞和在荆山中获得一块璞玉。此物外表平凡,与一般石头无异,然而却是一块真正的美玉,卞和两次将此宝献给楚王,但楚王总把它看成顽石,便以欺君之罪先后砍断卞和的双足。卞和见无人识宝,便怀抱璞玉,在荆山脚下号哭三天三夜,眼泪流干了,随后哭出血来。及至楚文王即位得知此事后,便派人去问他缘由。卞和答道:“我并不是因为被砍断了腿而悲哀,悲哀的是把宝玉当成石头,把正直的人当成欺君的骗子,这是我悲哀的缘故啊!”文王便命玉工将石剖开,果然获得一块宝玉,文王乐不自胜,命制成玉璧,名之日“和氏璧”(战国时“完璧归赵”就是此璧,价值十五城)。卞和这种不惜受刑,坚持真理的精神,使楚文王大为感动,于是称赞卞和说:“和氏真是个扳不倒之翁也!”后世据此有“不倒翁”一词,但由褒义演化为贬义。另有一说,“不倒翁原为玩具名。形状像老人,上轻下重,扳倒后能自动竖起来,也叫‘扳不倒”’。赵翼《陔余丛考》卷三十三:“儿童嬉戏有不倒翁,糊纸作醉汉状,虚其中而实其底,虽按捺旋转不倒也……”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200138.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