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民间俗语金句,穿透人心!
【谚语俗语第1句】:【 没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没做坏事,没有顾虑。成语:问 心无愧、处之泰然。萧红《呼兰河传》:“走黑路怕啥的,没有 亏心事,不怕鬼敲门。”
【谚语俗语第2句】:【隔墙掠肝肠——死心塌地】(歇)掠:撩,顺手抛。本指心肝被抛过墙,是死了的心落在地上;转指人主意已经拿定,死不改变。
【谚语俗语第3句】:【现钟不打打铸钟】(惯)放着现成的钟不敲,却等着敲正待铸造的钟。比喻放着现成的人或物不用,却空耗精力等着用其他的人或物。 也比喻舍近求远。
【谚语俗语第4句】:【花木瓜——外看好】(歇)花木瓜:即木瓜,果实成熟时呈橘黄色,味道很涩,不供食用。宋代以宣城花木瓜最有名,相传宣城人刻花纸粘于木瓜上,成熟后以果面花纹供玩赏。本指花木瓜外表好看而无实际用处,转指人徒有其表。常含讥讽意味。
【谚语俗语第5句】:鸭子过河——随大流
【谚语俗语第6句】:【破天荒】(惯)相传唐朝时湖北荆州每年送举人去考进士,均未考中,时人称作天荒;后来刘蜕考中了,称为“破天荒”。比喻第一次发生的事或第一次做某事。
【谚语俗语第7句】:【猩猩能言,不离禽兽】释义:猩猩:猿类,形似人。能言:指经过训练,可发几个简单的音节。猩猩纵然能说话,也还是禽兽本性。例句:鹦鹉能言,不禽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
【谚语俗语第8句】:鸡爪上钉马掌——不对蹄(题)
【谚语俗语第9句】:【笨人有笨福】(惯)笨的人自有他的福气。多指意外得来好处。
【谚语俗语第10句】:【扣子对扣门,歪把跟歪瓢】释义:讽刺不正派的人总喜欢跟不正派的人在一起。例句:社里硬逼着他下到队里劳动,他别别扭扭地到了三队,时间一长,和常顺两人扣子对扣门,歪把跟歪瓢,两人真是一个心眼儿一个脾气,又好得不行。
【谚语俗语第11句】:飞机的屁股——尾巴翘上了天
【谚语俗语第12句】:【 拣高枝儿上飞】向高处走,想高攀。清代《红楼梦》:“如 今没长翎毛儿就忘了根本,只拣高枝儿上飞去了。” 浪子回头金不换谓犯过大错,吃过大苦,吸取教训,能 变为极有用的人。浪子,也说:败子。清代《十二楼》:“不上 十年,都成了气候。俗语道得好:浪子回头金不换。但凡走 过邪路的人,归到正经路上,更比自幼学好的不同,叫做大 悟之后,永不再迷,哪里还肯回头做那不端不正的事!”
【谚语俗语第13句】:元宵节下雪了。奶奶看着漫天雪花,笑着说:“今年一定是好年景。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都是好兆头。”(河南·孟县)
【谚语俗语第14句】:【唱戏的腿,说书的嘴】(谚)指舞台演员凭的是腿功,说书艺人凭的是嘴功。泛指各个行业的把式,都以本行业的特技见长。
【谚语俗语第15句】:【威武不能屈】释义:在权势残武力的胁迫下也不屈服。形容人坚贞刚强。例句:现在证明,你的论断是完全正确的。他真是威武不能屈,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谚语俗语第16句】:【开口不骂笑脸人】(谚)对赔着笑脸的入绝不应张口谩骂。指人不可用粗暴的态度对待谦恭有礼或诚心赔礼的人。
【谚语俗语第17句】:【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软】得了人家好处,不容易坚持 原则。张贤亮《河的子孙》:“不过,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 嘴软。两碗香喷喷的羊肉大米饭下肚,不给人家撂下些啥, 总觉得过意不去。”
【谚语俗语第18句】:【险中的船儿行得快】(谚)船行到风浪险恶的河段时,划船人的精力更集中,行动更一致,船行得反而快。指艰难险阻能激励人奋勇向前,去夺取胜利。
【谚语俗语第19句】:【暗中使绊子】表面客气,暗地里刁难。《人民日报》 (1981,10,13):“这种暗中使绊子的作法,特别使人恼火。 因为他刁难你,卡你的脖子,是打着公事公办的招牌,讲着 堂堂皇皇的理由下手的。”
【谚语俗语第20句】:【脂粉虽多,丑面不加;膏泽虽光,不可润草】(谚)涂上很多的脂粉,不会使丑陋的相貌变得漂亮;下着润泽的好雨,不能使枯草长得茁壮。比喻掩饰再好,也不能从根本上把假恶丑转变为真善美。
【谚语俗语第21句】:【漏口风】见“露口风”。
【谚语俗语第22句】:【多深的水,养多大的鱼】释义:比喻有什么样的条件才有什么样的人。例句:我不用了解就猜个八九不离十。多深的水,养多大的鱼,她准是嫌咱这湾子水浅了。其实,咱无风港轮船都跑得开,再大的鱼也养得了她。 ………
【谚语俗语第23句】:【美食不中饱人餐】(谚)中:适合。指人在饱食之后,对再美好可口的食物也没食欲。比喻道理虽好,当人不需要时,也就不会接受。
【谚语俗语第24句】:【岩鹰不打窝下食】见“老鹰不吃窝下食”。
【谚语俗语第25句】:【儿孙、自有儿孙福】释义:儿孙们的前程,由他们自己决定,长辈不必过分操心。例句:那火龙自知兰公法大,难以抵挡,叹日:“‘儿孙自有儿孙福。’我后来子孙,福来由他去享,祸来由他去挡,我管他则甚?”
【谚语俗语第26句】:【两个山字落在一块儿——请出】(歇)两个山字摞在一块儿成“出”字。要求人离开或请求人出去。 也作俩山字儿摞一块儿——请出。 山字摞山字——请出。
【谚语俗语第27句】:【敲门砖,不值钱】释义:用来敲门的砖头,门敲开,砖便丢弃了。比喻借以谋求名利的工具,目的达到后就没有价值了。例句:他知道,到胡老大那里去,求他给说情,那只是敲门砖,不值钱。而以后到高大干那里取批条,才是目的。
【谚语俗语第28句】:【堵着窝儿要蛋】强求,没有通融的余地。浩然《艳阳天》: “只要是不立刻把门儿封住,就是乐意,事情已算成了;硬堵 着窝儿要蛋,就兴许憋回去。于是,他马上告辞。”
【谚语俗语第29句】:布袋里装牛鞅子——内中有弯
【谚语俗语第30句】:【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周瑜设苦肉计,打黄盖, 使他假装投降曹操。借指做事一方受损,出于自愿。或说: 周瑜打黄盖,两相情愿。类似的:愿挨的嘴巴不疼。老舍 《骆驼祥子》:“有急等用钱的,有愿借出去的,周瑜打黄盖, 愿打愿挨!”
【谚语俗语第31句】:【狗咬狗——两嘴毛】(歇)本指双方都咬下对方一嘴的毛,转喻坏人互相争斗,都没有好结果。
【谚语俗语第32句】:沙锅里煮驴头——脑袋瓜早软了,嘴巴骨还挺硬
【谚语俗语第33句】:婶子盖了五间房,今天粉墙壁,明天糊顶棚。我问:“收拾这么漂亮干啥啊?”婶子说:“还不是为了娶你嫂子。”邻居叹气说:“真是喜鹊嘴痛,鹁鸪受用。”(河北·沧州)
【谚语俗语第34句】:【百人之堡,干人不能攻】释义:堡:城堡。一百人防守的城堡,一千人也难攻下。比喻地理形势的重要。例句:百人之堡,千人不能攻,其势便也。
【谚语俗语第35句】:春天的柳絮一一随风飘扬
【谚语俗语第36句】:某村有个姑娘,长得很漂亮。别人给她提亲,一连说了好几个她都不愿意,再也没人给她说亲了,结果只嫁给了条件很不好的一个人。人们说:“这就叫今天选,明天选,选一个窝窝罩住眼。”(河南·新野)
【谚语俗语第37句】:索贿人的口头禅——研究研究(烟酒烟酒)
【谚语俗语第38句】:【是狼是虎,来到面前再说】不必先发愁,遇到困难再想办 法。柳青《创业史》:“走!打你的土坯去。是狼是虎,他奔 你身来再说。”
【谚语俗语第39句】:九曲桥上散步——尽走弯路
【谚语俗语第40句】:小宁长得憨头憨脑,傻乎乎的,但办起事来却很伶俐。妈妈风趣地说:“这孩子,憨子脸,猴子心;麻子不多,点子可不少。”(山东·苍山)
【谚语俗语第41句】:【新来的媳妇三日勤】新到一个地方工作,总会积极一些, 时间久了,就渐渐疲塌。清代《醒世姻缘传》:“狄希陈也没 叫改姓,就收做了家人。‘新来的媳妇三日勤’,看看两口子 倒也罢了。”
【谚语俗语第42句】:爸爸锄地到吃午饭时才回家,吃过饭,碗一丢,又急急忙忙地上工。我对爸爸说:“现在是闲天,你怎么那么忙?“爸爸笑着说:“麦锄三道草,粒大秆不倒。现在不抓紧,小麦拔节以后就不好锄了。”(湖北·钟祥)
【谚语俗语第43句】:【拔了萝卜栽上葱,一茬比一茬辣】释义:比喻一个比一个厉害。例句:年轻轻的,成了这个样子!唉,真是拔了萝卜栽上葱,—茬比一茬辣。
【谚语俗语第44句】:妈妈教我写作文,连讲了几遍,我还是不会写。妈妈生气地说:“脑子生锈了?就是个木头疙瘩,踢一脚也能翻三个过儿。”(安徽·濉溪)
【谚语俗语第45句】:【 有被的不会睡,会睡的没有被】有条件的没有能力,有能力 的没有条件,主观条件与客观条件不一致,做事力不从心。 类似的:会吃栗子无得吃,不会吃的夹壳吃/张三有马不会 骑,李四会骑没有马/张郎有钱不会使,李郎会使又无钱。 刘云若《小扬州志》:“你是自讨罪受,简直不应该把财神爷 往外推。我寻财神又寻不着,这才是有被的不会睡,会睡的 没有被。”
【谚语俗语第46句】:【平安就是福】(谚)指生活中平平安安,无病无痛无祸殃,这就是一种福气。 也作“平安是福”。
【谚语俗语第47句】:【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惯)程咬金:唐初大将,一些白话小说常常把他描写成鲁莽憨直的人,武艺虽不甚高强,但他的三板斧功夫,也能给对方造成威胁。比喻事情在进展中突然出现了意想不到的人或事,造成干扰。 也作半路上杀出个程咬金。 半腰里杀出个程咬金。
【谚语俗语第48句】:【成气候】(惯)比喻有成就或有前途、有出息。
【谚语俗语第49句】:【棺材出了讨挽歌郎钱】挽歌郎,替丧家唱挽歌的人。指事 前的要求在事后提出,被动。明代《水浒》:“眼望旌旗至,专 等好消息。不要叫老身‘棺材出了讨挽歌郎钱’!” 饥时饭,渴时浆谓正应急需。成语:雪中送炭。明代 《古今小说》:“恰好王媪说起马秀才,分明是饥时饭,渴时 浆,正搔着痒处。”
【谚语俗语第50句】:【四大丑女】古有四大美女,人皆知之;古有四大丑女,人多不知。何也,文人之偏见也,传美不传德。古代的四大丑女是指远古时代的嫫母、战国时代的钟离春、东汉时期的孟光、东晋时期的阮德慰的女儿阮氏。她们虽然容貌丑陋,但都是有德有才之人。嫫母被认为是四大丑女之首,汉王子渊《四子讲德论》中云:“嫫母楼傀,善誉不能掩其丑。”但是屈原在《楚辞·九章·惜往日》中说:“妒佳冶之芬芳兮,嫫母姣而自好。”可见,嫫母是十分贤德的。嫫母养蚕缫丝,把丝织成绸子用来做衣服,被后人尊为“先蚕姑娘”。黄帝娶她为妻。钟离春,史载她“四十未嫁”,凹头深目,长肚大节,昂鼻结喉,肥顶少发,而且皮肤烤漆。因她居住在齐国无盐县,后来人常以“无盐女”指代丑女。但她关心国家大事,以天下为己任,曾去拜见齐宣王,当面指责齐宣王的不足之处,齐宣王十分感动,遂立她为后。孟光,《后汉书·梁鸿传》载:盂光“粗陋无比”,“肥丑而黑”,能“力举石臼”。有人给孟光提亲时,她说必嫁梁鸿,当时的人都笑她,但梁鸿却看中了她的德行,于是娶她为妻。后来,孟光随梁鸿隐居于霸陵山中,孟光每日在家都准备好饭菜等候梁鸿回来,然后双手把盘子举到自己的眼眉处递到梁鸿面前,十分恭敬,“举案齐眉”这一成语就源于此处。京剧《龙凤呈祥》孙尚香有一句唱词,把自己与刘备的结合唱作“好比梁鸿配孟光”。阮氏,她嫁给了当时的名士许允。但是新婚之夜,许允却被阮氏的容貌吓得跑了出去。可见,阮氏相貌是很丑的。后来,还是许允的朋友恒范相劝,许允才又进了洞房。当他实在无法忍受阮氏的丑貌再次想跑出洞房时,阮氏抓住了他的衣服说:“妇女有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四项标准,我只是缺乏容貌而已;衡量君子的标准上百条,你占那一条?”许允说:“我都具备。”阮氏说:“百条之中,第一便是德,但你却好色不好德。”许允十分惭愧,自此知她与一般女子不同,二人相敬一生。四大美女与四大丑女不比不知道,一比才知道,四大丑女的结局远远好于四大美女。
【谚语俗语第51句】:【相思树,连理枝】“相思树”和“连理枝”比喻男女爱情忠贞不移。典出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一》。据载,宋康王偶见一美貌女子,原来,此女是宋康王的舍人韩凭的老婆何氏。宋康王不顾君臣关系,硬是把何氏弄到手。韩凭不满,宋康王就给他定罪,并发配边境修筑城墙。韩凭的老婆何氏写了一封信,偷偷送给劳改的丈夫。信中写道:“其雨淫淫,河大水深,日出当心。”意思是说,她的幽怨很多,虽思念丈夫,可河水太深,不能见面,对夫发誓,要死的决心下定了。后被宋康王发现,韩凭自缢身亡。尽管丈夫已死,何氏还是不肯屈从宋康王,她又写了一首《乌鹊歌》表明志向,歌日:“南山有乌,北山张罗。乌自高飞,罗当奈何!乌鹊双飞,不乐凤凰。妾是庶人,不乐宋王。”意思是说,南山有乌鹊,你在北山布罗网,你拿我有什么办法,乌鹊不羡凤凰,妾身不靠宋王。有一天,宋康王与她登高吹风,她纵身一跳,左右侍从伸手一抓,只抓住了衣服碎片,那些衣服碎片,立刻化作了五彩斑斓的蝴蝶,仿佛是从何氏灵魂里飞出的惊艳幻影。后世梁祝化蝶的创作灵感或许是从这里来的吧。何氏当场摔死,衣袋内有一份遗书,要求宋康王赐她与韩凭合葬。宋康王看罢暴跳如雷,叫人分离新旧两坟,让两坟隔路相对,还狠狠地说:“你们够恩爱的,看你们能合在一起!” 没过多久,两座坟墓上都长出梓树,十来天竟有一抱之粗,而且树干弯曲,互相靠拢,不但地下树根交错缠绕,树上枝Y也慢慢纠合难分。不知哪来的两只鸳鸯,每天栖于树上,依偎哀鸣,仿佛在控诉宋康王的暴虐,嘲笑他的无能。宋国人可怜韩凭夫妻,把这两棵树叫做“相思树”。“相思树,连理枝”典出于此。
【谚语俗语第52句】:【软硬不吃】硬不吃好歹都不行,无法对付。老舍《龙须 沟》:“你这个家伙,软不吃,硬不吃,没法儿办!”
【谚语俗语第53句】:【骑马寻马】释义:比喻暂时做某一工作,同时寻找更好的工作。也比喻先取小利,再谋大利。例句:“如果收了我的实收,他自然照应我。彼时间骑马寻马,只要弄到一笔大大的银款,赚上百十两扣头,就有在里头了。”
【谚语俗语第54句】:炸药的捻子——点就着
【谚语俗语第55句】:【君教臣死,臣不死不忠:父教子亡,子不亡不孝】(谚)旧时封建礼教认为臣对君、子对父必须绝对服从,乃至死而无怨。
【谚语俗语第56句】:【上山容易下山难】(谚)指上山时重心在前,好用力;下山时脚步不稳,易打跌。也比喻人的社会地位上升时神情慰悦,下落时颜面无光。
【谚语俗语第57句】:【弹指】比喻时光短暂常用“弹指一挥间”。“弹指”是佛教中的一个时间量词,出自印度的梵语。《僧祗律》上解释说:“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名一弹指,二十弹指名一罗预,二十罗预名一须臾,一日一夜有三十须臾。”照这样计算,24小时是30须臾,那么一须臾就是48分钟,48分钟是20罗预,l罗预是204分钟;204分钟是20弹指,1弹指就是【第7句】:2秒。我们当然还可以继续换算,【第7句】:2秒是20瞬,一瞬间是0.36秒;20念为一瞬,一念就应该是0.018秒。这样算来,一昼夜就是一万多个“弹指”,时常所说的“几十年弹指一挥间”,将几十年比喻为一弹指,真有沧海桑田之感觉。
【谚语俗语第58句】:染坊里拜师傅——好色之徒
【谚语俗语第59句】:【慈悲胜念千声佛,作恶空烧万炷香】(谚)慈悲:为人慈善、富于同情心。只要心怀慈悲,远胜过成天念佛;如果为非作恶,烧香再多也枉然。指为人贵在行为端正,心地善良,而不在于念佛勤,烧香多。
【谚语俗语第60句】:航空公司开业——有机可乘
【谚语俗语第61句】:狼行千里吃肉,狗行千里吃屎——本性难改
【谚语俗语第62句】:【罐里养王八——越来越活】(歇)本指越来越有活力,转指活动越来越厉害,越来越不像话。常含责骂或讥讽意味。
【谚语俗语第63句】:【身在曹营心在汉】(惯)曹营:东汉末曹操的军营。汉:因刘备后来建立蜀汉国,故用来代指东汉末刘备一方。《三国演义》中描写,刘备的盟弟关羽在与刘备失散后,被曹操收降,关羽身在曹营,却心向刘备。比喻人在一方,心却在另一方。 也作“人在曹营心在汉”。
【谚语俗语第64句】:【要星星不给月亮】(惯)要什么就给什么,比喻对所爱的人过分地娇宠。多指对孩子溺爱。 也作要星星不敢给月亮。 要仨不能给俩。
【谚语俗语第65句】:【上无片瓦,下无寸土】(惯)既没有房屋,也没有土地。形容非常贫穷。 也作上无片瓦,下无立锥。 上无片瓦,下无站脚之地。 上无片瓦遮身,下无锥地立足。
【谚语俗语第66句】:妈妈的同事要结婚,邀请我们全家去做客。可爸爸却对妈妈说:“还是你一个人去吧,我们和他们家的亲戚朋友都不熟,傻站在那儿,像卖不完的红甘蔗,尴尬着哩!”(四川·永寿)
【谚语俗语第67句】:【好俏不穿棉,冻死不可怜】(谚)俏:俊俏。一心追求外观俊俏,严冬也不穿棉衣,这种人冻死也不必可怜。指为求外表美而不顾健康是不可取的。
【谚语俗语第68句】:一天,我看到屋内的水管上冒出许多小水珠,就问爸爸是怎么回事。爸爸看了看说:“蚂蚁搬家蛇过道,蜻蜓低飞山戴帽,水缸出汗蛤蟆叫,不久必有大雨到。”(河南·许昌)
【谚语俗语第69句】:冷炉打铁——不成
【谚语俗语第70句】:【一个馍馍也得上笼蒸】事情小,或数量少,也得认真对待, 不能图省事。或说:一个馒头也得蒸熟吃。龚昌盛《沉浮》: “一个馒头也得蒸熟吃,总不能让他一辈子没出息。”
【谚语俗语第71句】:【喝墨水】(惯)比喻有文化、有知识。 也作“喝墨汁”。
【谚语俗语第72句】:【吃甘蔗上云梯,步步高,节节甜】释义:比喻越来越好,越来越甜蜜。例句:一想到未来,她总有那种吃甘蔗上云梯的感觉,步步高,节节甜,幸运之神是不会遗弃她的。
【谚语俗语第73句】:【楷模】是自然界实有的一种树,俗称“黄连木”,系落叶乔木,果实红色,形为椭圆,其木质地柔韧,久藏不腐,亦不暴折,雕刻而成的器具玲珑剔透,木纹如丝而不断,名日“楷雕”,是一种很出名的工艺品。生长在孔子墓上的楷模传说为其弟子子贡所植。清康熙年间遭雷击焚死,后人遂将枯干图像刻于石上,碑名“子贡手植楷”。又于石上建亭存碑,名日“楷亭”,碑与亭今都完好。但模树很可能是古人假想出来的一种树木。明人叶盛在《水东日记》中载:“……临川吴文正公澄间日‘楷模二字假借乎?’日:‘取义也’。日:‘何以取木为义?’日:‘昔模木生周公冢上,其叶春青夏赤秋白冬黑,以色得其正也……出淮南王安《草木谱》’。”这儿提到的模树很神奇,其叶随时令而变,因其各季色泽纯正,“不染尘俗”,便为诸树榜样。后世以树喻人,故把模范行为、榜样作用以及为人师表的风范,称为“模范”。两种神奇的树木合在一起,即为“楷模”。
【谚语俗语第74句】:【不食人间烟火】(惯)烟火:指烟火食,即熟食。道家修炼主张绝粒却谷,不食人间烟火食。1形容人清高不俗,或逃避现实。2指诗词或书画作品意境超凡脱俗。
【谚语俗语第75句】:隔山打斑鸠——乱放一通
【谚语俗语第76句】:浑水池子——看不透
【谚语俗语第77句】:【灶老爷上西天——有一句讲一句】(歇)灶老爷:灶神,也叫灶君、灶王爷。旧俗每年腊月廿三祭灶神,认为灶王爷此时会上天报告所掌管的人家的情况。指实话实说,毫无保留或隐瞒。 也作灶王爷上西天——有啥说啥。 灶王爷升天——实话实说。
【谚语俗语第78句】:【老牛走道儿——一步一个坑儿】(歇)形容做事踏实,一步一个脚印。
【谚语俗语第79句】:【过河丢拐棍,病好打太医】(惯)太医:皇家的医生。比喻事成之后便把帮助过自己的人一脚踢开。
【谚语俗语第80句】:【不怕稠吃,就怕稀化】(谚)稠吃:吃得多。稀化:零星花钱。指在经济开支方面,不怕有计划的整堆开支,就怕无节制的零星花钱。
【谚语俗语第81句】:荞麦皮里挤油——死抠
【谚语俗语第82句】:【瓜好吃,夜难守】释义:看瓜守夜很辛苦,不容易。例句:他边吃边称赞说:“看二大爷哕,这些瓜都能叫上名呀!有的说:瓜好吃,夜难守。大爷一个人睡这里不怕呀?”
【谚语俗语第83句】:【白的黑不了,黑的白不了】释义:事实不容歪曲。例句:“是白的,黑不了,是黑的,白不了;再多几张嘴,我也不怕!”
【谚语俗语第84句】:老猫爬屋檐——辈辈往下传
【谚语俗语第85句】:【肉骨头敲鼓——荤咚咚】(歇)荤:荤腥,谐“昏”。咚咚:本形容敲鼓的声音,转以形容昏沉沉的样子。形容人昏头昏脑,十分糊涂。
【谚语俗语第86句】:背靠背睡觉——体贴人
【谚语俗语第87句】:【人死留名,兽死留皮】见“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谚语俗语第88句】:【乌之将死,其呜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释义:鸟快死了,呜声是悲哀的;人快死了,说出来的话是善良而有价值的。例句: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日:“鸟之将死,其呜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谚语俗语第89句】:【抠着屁股——自抬自】(歇)抬:抬高。指自己抬举自己。含讥讽意味。
【谚语俗语第90句】:【晚晌火烧云,明早晒杀人】(谚)火烧云:云朵火红,像烧着了一样。 指如果傍晚时分西边天空云朵火红,那就预兆第二天是个大晴天。 也作晚霞烧山尖,明个大晴天。 晚霞满天要放晴,
【谚语俗语第91句】:【羊羔知道跪乳,乌鸦知道反哺】见“乌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
【谚语俗语第92句】:【临死打哈欠——白张嘴】(歇)张嘴:本指张开嘴巴,转指说话。 指白说,说了不起作用。
【谚语俗语第93句】:【大懒使小懒】(惯)指懒人支使懒人做事,一个比一个更懒。
【谚语俗语第94句】:【倒抽一口冷气】冷不防受到意外的打击。马烽西戎《吕 梁英雄传》:“雷石柱一听,惊得倒,抽了一口气,心‘通通通’ 跳起来。”
【谚语俗语第95句】:韩信墓前一声叹——埋没了英才
【谚语俗语第96句】:【残物不过半价】(谚)残损的货物,要出卖只值原价的一半。指残缺损坏的物品不值钱。
【谚语俗语第97句】:【什么种子出什么苗】(谚)指农作物下什么种子,就会生长出什么苗。常比喻有什么样的父辈,就会有什么样的后代,或有什么样的领头人,就会有什么样的下属。 也作什么种出什么苗,什么葫芦画什么瓢。 什么葫芦开什么瓢,什么种子长什么苗。
【谚语俗语第98句】:【腊八粥】腊月初八,我国人民有吃“腊八粥”的习俗。据说“腊八粥”源自佛教。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白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效果,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所以,“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解放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将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传说吃了“腊八粥”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陆游诗云:“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 至今我国江南、三北广大地区人民仍保留着吃腊八粥的习俗。所用材料各有不同,多用糯米、红豆、枣子、栗子、花生、白果、莲子、百合等煮成甜粥。冬季吃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既可口又营养,确实能增福增寿。
【谚语俗语第99句】:【以貌取人】“以貌取人”的意思是用来批评那些只注重相貌,而忽视真才实学的错误做法。常言道: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以貌取人,往往漏掉贤才。 “以貌取人”源自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子由做武城帝宰,把武城治理得极好,百姓称赞,市井繁荣。孔子闻知,十分高兴。有一天,孔子亲自来到武城,问道:“由啊,你用什么办法把武城整治得这样好呢?’孔子由回答说:“我都是按老师的教诲,以礼治城。”孔子又问:“是否还有贤能的人在给你帮忙呢?”子由答:“有,就是子羽,许多治城的办法都是他告诉我的。”孔子一听,吃了一惊,原来,子羽也曾向孔子求教,因他相貌丑陋,被孔子拒之门外。后来,子羽就自修孔子的思想学说,成就很大,因他也是武城人,所以经常为子由出谋划策。此时的孔子真是后悔不迭,连声叹道:“我错了,我错了,我以貌取人,失去了像子羽这样贤能的人,实在可惜呀!”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200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