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好句大全

带有比喻和对比的句子有哪些

【第1句】: 比喻句中带对比的句子

对比句: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虽然这个水滴也映照着大海,但毕竟不是大海。

赏析:水滴与大海的鲜明对比,表达了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有多么渺小。但同时也说明大自然具有包容性。

比喻句:可是,在自然看来,人类上下翻飞的这片巨大空间,不过是咫尺之间而已,就如同鲲鹏看待斥鴳一般,只是蓬蒿之间罢了。

赏析:用鲲鹏来比喻大自然,用斥鴳来比喻人类,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人类对于大自然的渺小性。

拟人句:你难道没有听到石头里也有生命的呐喊吗?

赏析:石头是静止的没有生命的,但作者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使石头有了生命呐喊的爆发力。

【第2句】: 含有“比喻的修辞手法”的句子有哪些

含有“比喻的修辞手法”的句子有:

【第1句】:树上的苹果像灯笼似的又大又红。

【第2句】:天渐渐破晓,淡青色的天空镶著几颗残星,大地朦朦胧胧的,如同笼罩著银灰色的轻纱。

【第3句】:她脸上洋溢著兴奋的光芒,就像山坡上绽开的山丹丹花一样。

【第4句】: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动不动扒在火堆里。

【第5句】:远看桃花,就像一片火红的朝霞。

【第6句】:红红的柿子像灯笼似的挂在枝头。

【第7句】: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 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第8句】:节日的街上人很多,多的像在地面上的蚂蚁。

【第9句】:节日的街上人很多,像数不清的星星。

【第10句】:街上人山人海,就像过江之鲫。

【第1句】:比喻句的含义:

比喻一种常用 修辞手法比喻句的含义 比喻句,通俗地说,就是为了让读者更明白你要说的意思,把一个很平常的东西说得不一样一点,另类一点,就是把不是的东西比做是的。用另类而形象的句子来打一比方,这样的句子就是比喻句,一般有 本体, 喻体和 比喻词组成,又有 明喻、暗喻、隐喻之分。

什么是比喻句?其实比喻句就是把本体比喻成喻体组成的。什么叫本体和 喻体呢?就是把一个物体或人比喻成另一个物体。这样就叫比喻。所以,就把他们叫做了本体和喻体。

【第2句】:作用:

(1) 比喻说理浅显易懂,使人容易接受。

(2)比喻能把一些不好想象的东西具体地说出,借其他类似事物加以说明,令人更加清楚明白。

(3)比喻状物能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深刻的印象。

(4)起到修饰文章的作用。

(5)使事物形象,生动,突出特点,渲染氛围,侧面烘托。

【第3句】: 含有对比手法的句子有哪些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修辞手法。对比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写作中的对比手法,就是把事物、现象和过程中矛盾的双方,安置在一定条件下,使之集中在一个完整的艺术统一体中,形成相辅相成的比照和呼应关系。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对比是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这种写作手法叫对比,也叫对照。在文学理论上,对比是抒情话语的基本组合方式之一。它把在感觉特征或寓意上相反的词句组合在一起,形成对照,强化抒情话语的表现力。运用对比,能把好同坏,善同恶,美同丑这样的对立揭示出来,给人们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

对比和衬托

【第1句】:衬托有主、宾之分,陪衬事物是为被陪衬事物服务的,是为了突出被陪衬事物的。对比是表明对立现象的,两种对立的事物是平行的并列关系,并无主、宾之分。

【第2句】:衬托描写的是两个事物;对比可以是两个事物,也可以是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

【第3句】:衬托的修辞效果主要在于突现正面或反面事物,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即俗话所说的“红花还须绿叶扶”。对比的修辞效果主要是用比较的方式提示事物的本质,使好的显得更好,使坏的显得更坏。让人们在比较中鉴别,给人们留下深刻而鲜明的印象。

这种手法可以突出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的对立,给人极鲜明的形象和极强烈的感受。如:

例子(1):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子.牧民篇》

例子(2):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出师表》诸葛亮

例子(3):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例子(4):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完美的苍蝇终究不过是苍蝇。

【第4句】: 带有比喻的句子

(1)天空中出现了一道彩虹,宛如一座彩桥悬在上空。

(2)天渐渐破晓,淡青色的天空镶着几颗残星,大地朦朦胧胧的,如同笼罩着银灰色的轻纱。

(3)我顺着柳荫小路漫步,只见那依依的垂柳,仿佛像少女羞涩的低着头,在朝辉中舒展着柔美的身姿。

(4)玉盘似的明月高挂在淡蓝色的天空中,月光像流水一样泻下来,大地一片银白色。

(5)月亮默默的从江心升起来了,圆圆的、亮晶晶的,好像一个银盘。

(6)村子里一棵棵黑油油的广柑树,就像一把把巨大的伞,挺立在那里,满树都闪着细碎的银光。

(7)春风像一只彩笔,把整个世界勾勒得更加绚丽多彩

(8)春风像个慈祥的母亲,拂着你的脸颊,使你感到舒畅,心旷神怡。

(9)云彩像一朵朵洁白的羽毛,轻轻的漂浮在空中。

(10)东方天边的彩霞时刻在变幻,如霜枫,如榴火,如玛瑙,如琥珀。

正是荷花成熟的季节,一朵朵荷花含苞怒放,满田野里的荷田闪烁着金光,一簇簇的荷花有的带着水珠乍开,有的含苞吐蕾,有的像个含羞的少女似开非开。一朵朵饱满的莲蓬,挤满荷田,等待着俏丽的客家采莲女来采摘。

那荷叶,大的似磨盘,有的舒展似伞,那荷叶上的水珠,有的像情人的泪珠,有的分散成细小的碎珠,在荷叶上滚来滚去,闪烁着斑斓的光彩,远远望去,在周围的翠绿的群山映衬下,在红红的晚霞映照下,那一团团的荷花,像一团团红云,一层层的丹霞,你看那一望无际的荷田,如胭如染,令人如入仙境。

奇妙的晚霞.红的像火,亮的像阳,美的像画。

山像骏马,树林就是整齐的马鬃

【第5句】: 带有比喻的句子

比喻的形式

比喻按三个部分的异同和隐现来看,其基本类型有三种: 明喻、隐喻(暗喻) 、借喻 除此三种基本类型之外,根据比喻的三个部分的结合情况,其变化形式有: 博喻、倒喻、反喻、缩喻、扩喻、较喻、回喻、互喻、曲喻

明喻

本体、喻词和喻体同时出现。常用的喻词有:像、好像、好似、如、有如、如同、仿佛等。 例子: 他(本体)动也不动,彷如(喻词)石像(喻体)。 叶子(本体)出水很高,像(喻词)亭亭的舞女的裙(喻体)。(朱自清《荷塘月色》)

隐 喻

本体、喻体同时出现,但用「是」、「成」、「成为」、「变为」等系词代替「像」一类的喻词。 例子: 母亲啊!你 (本体)是 荷叶(喻体), 我(本体) 是 红莲(喻体)。 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本体)都成了水墨山水(喻体)。(李健吾《雨中登泰山》)

借 喻

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 例子: 天上张著灰色的幔(喻体)。 (「灰色的幔」是喻体。本体是「黑云」,但不写出来。)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喻体)了,我再也说不出话。(鲁迅《故乡》)

比 拟

喻体和喻词都不出现,但是保留喻体的特征,让它直接加在本体上。 例子: 夜和失明的野藤,还在那里摸索着,碑上的字迹。(「夜和野藤」是本体,喻体是「人」,但不写出来,保留了人失明和摸索的特征。) 有时开着自己的车从这里路过,总是看到路轨伸展着生锈的臂膀捅向远方。(「路轨」是本体,喻体是「人」,但不写出来,保留了人伸展着臂膀捅向远方的特征。)

博 喻

极光有时出现时间极短,犹如节日的焰火在空中闪现一下就消失得无影无踪;有时却可以在苍穹之中辉映几个小时;有时像一条彩带,有时像一团火焰,有时像一张五光十色的巨大银幕;有的色彩纷纭,变幻无穷;有的仅呈银白色,犹如棉絮、白云,凝固不变;有的异常光亮、掩去星月的光辉;有的又十分清淡,恍若一束青丝;有的结构单一,状如一弯弧光,呈现淡绿、微红的色调;有的犹如彩绸或缎带抛向天空,上下飞舞、翻动;有的软如纱巾,随风飘动,呈现出紫色、深红的色彩;有时极光出现在地平线上,犹如晨光曙色;有时极光如山茶吐艳,一片火红;有时极光密聚一起,犹如窗帘慢帐;有时它又射出许多光束,宛如孔雀开屏,蝶翼飞舞。(「极光」是本体,「彩带」「火焰」「银幕」「青丝」等都是它的喻体,属于一个本体可以带多个喻体的类型。)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200932.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