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好句大全

今年最新歇后语,喜欢就收藏吧!

【歇后语第1句】:【头上长角,身上长刺】长角,好斗。长刺,碰不得。指在十 年动乱中专事打砸抢的一些青年人。刘心武《班主任》:“不 要仅仅注意到“四人帮”培养出了一小撮头上长角、浑身长 刺的张铁生式丑类,还要注意到,有多少宋宝琦式的畸形儿 已经出现!”

【歇后语第2句】:【长木匠,短铁匠】(谚)指木匠下料,总要留长点,长了可以裁短;铁匠打铁,总要留短点,短了可以锻长。比喻做事必须留有余地,以便从容处理。

【歇后语第3句】:【脚打着脑勺子】(惯)脑勺子:后脑勺。形容跑得极快。也形容非常慌乱或非常忙。 也作脚踏着脑勺子走。 脚后跟打着脑勺子。 脚后跟打后脑勺。

【歇后语第4句】:【跛者不忘履,盲者不忘视】(谚)履(lu):穿鞋走路。盲:瞎眼。跛子不能行走,但他并没有忘却穿鞋走路;瞎子眼不能视,但他并没有忘却睁眼看物。指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着生命的本能。

【歇后语第5句】:鲸鱼的鼻子一眼朝上

【歇后语第6句】:【老牛不喝水,不能强捺头】释义:比喻强迫命令不行,办不成事。例句:世界上一切事情,都有自己的规律。老牛不喝水,不能强捺头。顺乎自然,因势利导,就是纺纱和很多事物的窍门呢!

【歇后语第7句】:【杀人见血,铲草除根】(谚)杀人必须见血,证明人死无疑;斩草必须除根,使它不再萌生。指消灭敌方力量必须完全彻底,不留后患。 也作“杀人须见血,斩草要除根”。

【歇后语第8句】:老鼠见了猫——骨头都软了;落荒而逃

【歇后语第9句】:全家动手牵只羊——人浮于事

【歇后语第10句】:开水泼老鼠——不死也要脱层皮

【歇后语第11句】:见着猫儿当老虎——大惊小怪

【歇后语第12句】:【死要面子活受罪】(惯)指人太顾及自己的面子,为了脸面而宁愿承受痛苦的折磨。

【歇后语第13句】:【公鸡头上一块肉——大小是个冠】(歇)冠:鸡冠,谐“官”。指不管职位高低,总还是个官。

【歇后语第14句】:【种田不离猪,教子不离书】谓各种职业各有不同的特点, 语文图书:“要当知识分子,就必须有阅读的习惯。俗话说, 种田不离猪,教子不离书。干一行有一行的特点。”

【歇后语第15句】:哥哥有十四岁了,在家里他吃的饭最多。在一旁的爸爸说:“真是家有半大小子,吃穷老子。”(云南·鲁句)

【歇后语第16句】:哥哥下地干活,中午没回来吃饭,妈妈说:“少不了他的,中午不动锅,晚上一样多。晚上一顿就补起来了。”(河南·商丘)

【歇后语第17句】:【三杯和万事】(谚)几杯酒喝过后,什么事情都可解决,都能消除。 指酒有和事、消愁的功效。 也作三杯和万事,一醉解千愁。 三杯通大道,一醉解千愁。

【歇后语第18句】:【把天捅个窟窿】指伤害权威,惹了大祸。成语:胆大包 天。传记图书:“对于我这个将天捅了个窟窿的人,他不动 声色的置我于黄巢墓前,其含义居心可谓昭然。”

【歇后语第19句】:【半斤八两】“半斤八两”形容彼此不相上下。按照现在的算法,半斤应该是五两,怎么能不相上下呢?这源自古代的重量单位的换算。古代用来表示重量的单位非常多,各个时代也不相同。秦统一六国后,鉴于各诸侯国独特的度量衡单位和换算关系给国家管理和人民生活都带来很大的不便,所以进行度量衡统一的工作。实际上就是把秦国使用的度量衡标准作为国家标准,通令全国使用。其中重量单位的换算关系是:一石为四均,一均为三十斤,一斤为十六两,一两等于二十四铢。秦代的度量衡标准一直为后来王朝所沿用,直到唐代,制定了一套新的重量单位和换算方法。重量单位有“石、斤、两、钱、分”,换算关系是一石为120斤,1斤为16两,1两为10钱,1钱为10分。唐代的重量单位和换算关系一直为后世所使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同时有“市制”和“公制”两套计量单位,其中“市制”中的“两”的换算关系还是一斤等于16两.1959年政府规定一斤等于10两,并沿用至今。虽然我们现在使用的重量单位和换算关系与以前有很大的不同,但由此产生的许多成语还被人们经常使用,如“锱铢必较”、“千钧一发”、“四两拨千斤”。“半斤八两”也是如此,“半斤”与“八两”在旧制中的轻重是一样的,因此常用“半斤八两”来形容彼此不相上下。

【歇后语第20句】:晴天响霹雳——惊天动地

【歇后语第21句】:赶脚的骑驴——图个眼前快活:一时的快活

【歇后语第22句】:【又要马儿好,又要马儿不吃草】想要又好又省,想要人们努 力工作,却不给条件和报酬。马烽《三年早知道》:“真是又 要马儿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你又要我们多浇地,又不多给 水。”

【歇后语第23句】:【柴经不起百斧,人经不起百语】(谚)木柴再硬,也经不住斧百次砍斫,定会劈开;人再固执,也经不住上百次的劝说,定会回心转意。指思想工作只要耐心,自会生效。

【歇后语第24句】:【鸨儿爱钞,姐儿爱俏】(谚)鸨儿:老鸨,旧时妓院的老板娘。姐儿:也称小娘,妓女。指老鸨爱的是钱财,妓女爱的是俊美男子。 也作小娘爱俏,鸨儿爱钞。 妓爱俏,妈爱钞。妈:老鸨。

【歇后语第25句】:【提起钱,便无缘】见“若说钱,便无缘”。

【歇后语第26句】:【嘴上贴封条】指不准说话,或保持沉默。海外陈若曦《二 胡》:“爸爸自从摘了右派帽子后,嘴巴贴了封条,见人先矮 三分。”

【歇后语第27句】:圈里猪儿——有日数的

【歇后语第28句】:芥子壳——打不出油来

【歇后语第29句】:【凭三寸不烂之舌】具有游说的口才。明代《水浒》:“小生 必须亲自去那里,凭三寸不烂之舌,说他们入伙。”

【歇后语第30句】:【家鸡打得团团转,野鸡打得贴天飞】释义:比喻自家人被打,还在自己家里;外人被打,就会离家而去。例句:“常言道:‘家鸡打的团团转,野鸡打的贴天飞。’你就把奴儿打死了,也只在这屋里,敢往那里去?”

【歇后语第31句】:【大懒推小懒】不想负责,互相推委。周立波《山乡巨变》: “你自己没有脚呀?大懒使小懒,还骂人呢。”

【歇后语第32句】:【江山易改,禀性难移】(谚)江山:江河山川。禀性:也作秉性,先天秉赋的性格。指江山的面貌容易改变,人的本性却难改。 也作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山河容易改,秉性最难移。

【歇后语第33句】:【打出来的铁,炼出来的钢】(谚)比喻人的坚强意志、出众才干,都是从艰苦的打磨中培养出来的。

【歇后语第34句】:【狗熊嘴大啃地瓜,麻雀嘴小啄芝麻】(谚)地瓜:甘薯,块头大。芝麻:油料作物,颗粒小。狗熊嘴大,只可拱吃地瓜;麻雀嘴小,吃的却是芝麻。指大有大的无能处,小有小的可贵处;人的智与力不可用年龄多少或身材大小来衡量。

【歇后语第35句】:【交杯酒】这是现代婚礼中的一个重要必备的程序,即新郎新娘举杯交臂互请对方饮酒。其实这是我国婚礼程序中的一个传统仪式,在古代称为“合卺”(卺的意思本来是一个瓠分成两个瓢),古语有“合卺而醑”,孔颖达解释道:“以一瓠分为二瓢谓之卺,婿之与妇各执一片以醑。”(即以酒漱口),合卺又引申为结婚的意思。据传,这一习俗源于先秦时期。《礼记·昏义》载:新郎、新娘各执一片一剖为二的瓢饮酒。其意是象征一对新人自此合二为一,夫妻间享有同等地位,婚后相亲相爱,百事和谐。到了唐代,除了沿用瓢作酒器外,亦可以杯替代。到了宋代,以杯代瓢已经普及,延续至今。“交杯酒”为婚礼平添了喜庆的气氛。

【歇后语第36句】:【粥锅里照影子】(惯)粥稀得可以照见人的影子。比喻粮食将尽,几乎断炊。

【歇后语第37句】:【一失足成千古恨】释义:犯了严重错误,终身悔恨。例句:一失足成千古恨。年轻时候的一次并不十分看重的失误,却没想到竟会改变自己一辈子的感情生活,乃至一生的命运……

【歇后语第38句】:舞台上的灯光一引人注目

【歇后语第39句】:土地庙钻出阎王爷——蹦出大神仙

【歇后语第40句】:【画虎不成反类犬】释义:想画老虎,结果画得像条狗。比喻想把事情办好,结果反倒弄糟了,惹人耻笑。“反类犬”又作“反类狗”、“像只犬”。例句:他很想飞起一脚,踢掉林榕手里的枪,但又担心画虎不成反类犬。因此,他听到林榕的命令之后,不得不挪动起脚步。

【歇后语第41句】:【不求有功,但求无过】释义:不要求进取,只求保持现状。例句:“岳父大人如此关怀这批苦力,中央军知道了一定感激不尽的。……” “唉,老夫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就是了!”

【歇后语第42句】:二叔家批下来个二胎指标。前天,二婶又生了个小妹妹。大爷不高兴地说:“唉,十个如花女,赶不上一个跛脚汉。”大奶说:“十个武大郎,比不上一个穆桂英,你是老思想!”(河南·内乡)

【歇后语第43句】:【四喜丸子】“四喜丸子”是婚宴上的必备菜。相传,四喜丸子创制于唐朝年间。有一年朝廷开科考试,各地学子纷纷涌进京城,其中就有张九龄。发榜当日,衣着寒酸的张九龄居然中得头榜,人们深感意外。皇帝因赏识其才智,便将他招为驸马。当时正值张九龄家乡遭水灾,父母背井离乡,杳无音讯。举行婚礼那天,张九龄正巧得知父母下落,便派人接至京城。喜上加喜,张九龄高兴之余,便叫厨师烹制一道吉祥的菜肴,以示庆贺。菜端上来一看,四个炸透蒸熟并浇以汤汁的大丸子。张九龄问其寓意,聪明的厨师答道:“此菜为‘四圆’:一喜,老爷头榜题名;二喜,成家订婚;三喜,做了乘龙快婿;四喜,合家团圆。”张九龄听后开怀大笑,连连称许,说道:“‘四圆’不如‘四喜’响亮好听,干脆叫它‘四喜丸’吧。”这“四喜丸子”一传就是一千多年。

【歇后语第44句】:蝼蛄吃庄稼——地下活动

【歇后语第45句】:【主多高,奴多大】(谚)指旧时主子的地位有多高,其手下的奴仆势力就有多大。 也作“主人多大,奴婢多大”。

【歇后语第46句】:【在肚皮里打官司】(惯)比喻有想法不直说,而是在心里琢磨、盘算。

【歇后语第47句】:天渐渐地冷了。早晨,我总是坐在床上先暖和一会儿才起来。妈妈说:“你真是早晨难出窝,夜晚难脱壳。”(河南·内乡)

【歇后语第48句】:【朝朝寒食,夜夜元宵】(惯)寒食:寒食节。天天像过节一样。形容生活奢华。

【歇后语第49句】:十月眼看就要过去了,因雨水太多,我家稻田的麦子还没种上,天却又下起了雨。妈妈看看天,无可奈何地对爸爸说:“这真是十月天后娘脸,越怕难看越难看。”(河南·济源)

【歇后语第50句】:【一辈子不剃头,也不过是个连毛僧】指保守,没有出息。袁 静孔厥《新儿女英雄传》:“别提!一辈子不剃头,也不过是 个连毛僧,我还不如去当兵哩!”

【歇后语第51句】:【 老和尚死了,小和尚照样念经】谓事情不会中断,自然有人 继承。西戎《丰产记》:“看把你愁的,老和尚死了,人家小和 尚照样念经!”

【歇后语第52句】:【 —个跟头从云端里跌下来】从高位上跌下来,谓失败惨 重。成语:一落千丈。古华《芙蓉镇》:“没跃进去不打紧,还 一跤子从半天云里跌下来,结结实实落到了贫瘠穷困的人 间土地上。”

【歇后语第53句】:【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释义:蚍蜉:大蚂蚁。撼:摇撼。嘲笑人不自量力。例句: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歇后语第54句】:【国难显忠臣】(谚)指国家到了危难之际,才能显出谁是真正的忠臣。 也作国难见忠臣。 国乱显忠臣。

【歇后语第55句】:【急行无好步】(谚)好步:稳当的步子。急急忙忙地走,就不会迈出稳当的步子。比喻匆匆忙忙做事,往往难以把事做好。 也作“紧行无好步”。

【歇后语第56句】:【万变不离其宗】(惯)宗:宗旨。 指形式上千变万化,本质却没有变。

【歇后语第57句】:【你知我知,天知地知】见“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歇后语第58句】:【公鸡抱窝,母鸡打鸣】(惯)抱窝:孵小鸡。比喻男人做女人的事,女人做男人的事,作用颠倒了。

【歇后语第59句】:一次,我上房顶取东西,看见外面电视天线密密麻麻,比在地上看多得多。进屋后,我给妈妈一学,谁知妈妈没好气地说:“喝了六载的墨水,连登高望远都不懂?真是的!”(河北·蔚县)

【歇后语第60句】:【卖后悔药】(惯)比喻事后懊悔。

【歇后语第61句】:【粗柳簸箕细柳斗,世上谁见男儿丑】(谚)只要能编成簸箕和斗供人使用,粗柳细柳是一样的;只要有能耐,男子美与丑都关系不大。

【歇后语第62句】:鸡蛋掉在油锅里——滑透了

【歇后语第63句】:【挨金似金,挨玉似玉】跟什么人在一起,就会受到什么样 的影响。清代《儿女英雄传》:“俗话说的:挨金似金,挨玉似 玉。今番亲家太太的谈吐,就与往日大不相同了。”

【歇后语第64句】:【夸海口】(惯)指话说得很大,漫无边际。

【歇后语第65句】:【好狗不挡路】(谚)指机灵的狗不卧在道路当中,阻挡往来交通。比喻知趣晓事的人,绝不做妨碍别人行动的事。 也作好狗不挡道。 好狗不碍路,碍路没好狗。

【歇后语第66句】:穿山甲过路一孔孔(空空)洞洞

【歇后语第67句】:【染房里的捶布石——经过大家伙的】(歇)比喻人见过大世面,经历过大场面。

【歇后语第68句】:活鱼丢在沙滩上——干蹦跶

【歇后语第69句】:【侃大山】《现代汉语新词语词典》有这样的解说:“侃大山指没有中心话题、无意义、无目的、漫无边际地闲聊,北京俗语又叫‘砍大山’。”接着词典往下说,四川人叫“摆龙门阵”,东北人叫“白话儿”,还有些地方索性叫“神吹”或“聊大天儿”。 “侃大山”源自北京,也称“砍大山”,是北京土话,20世纪70~80年代期间在北京青少年中成为流行语。1988年,有位学者和他的研究生对北京青少年(14~25岁)流行语作调查,当问到不少调查对象:“为什么叫.砍大山’?什么意思?”他们不约而同地回答:“就是那么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瞎砍呗!”砍,本义用刀、斧等劈、斩,组成“砍大山”后才不用刀、斧,而用嘴“瞎砍”“瞎扯”。 “侃大山”这一词汇也不是毫无根据随便来的,“侃”在古代已具备说的意思。在先秦时代,“侃侃”是个形容词,如《论语·乡党》:“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形容说话人的样子从容不迫,理直气壮。到了元代,“侃”字开始单独作动词“说话”使用。如“你那隔墙酬和都胡侃,证果的是今番这一简”(《西厢记》三本二折);“拌几个知交撒顽,寻一回渔樵调侃”(《送车文卿归隐》)。其中“胡侃”、“调侃”都是指说话不着边际。由于“侃”和“砍”谐音,所以两字可以换用。

【歇后语第70句】:【没到西天,碰上如来佛了】(惯)西天:我国古代佛教徒称印度。如来佛:即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比喻半路上遇到了好人、救星。

【歇后语第71句】:【张天师着鬼迷——无法可使】(歇)法:本指法术,转指办法。指毫无办法。

【歇后语第72句】:【拍马屁】(惯)旧时称赞马好时常拍马的屁股。比喻极力讨好、奉承人。

【歇后语第73句】:【瘦狗莫踢,病马莫欺】释义:借指对弱者要同情。例句:在胡玉音面前,秦书田十分知趣,眼睛不乱看,半句话不多讲。“瘦狗莫踢,病马莫欺”.倒是胡玉音觉得他落魄,有些造孽。有时舀给他的米豆腐,香油和作料还特意下得重一点。

【歇后语第74句】:怀里揣镜子——心里明

【歇后语第75句】:黄鼠狼钻进磨房里——硬充大尾巴驴

【歇后语第76句】:【小时偷针,长大偷金】小时候偷窃的毛病不改,养成坏习 惯,会越来越严重,发展成大错。类似的:今日偷针,明日偷 金/偷针的会变成偷牛的。《法制文萃报》(1999,6,14):“虽 然穷,但我们穷得要有志气。不能去偷人家的东西。小时 候偷针,长大了就去偷金。”

【歇后语第77句】:【 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忍让,避免事态进一步激化。王蒙 《失态的季节》:“他下定决心,要采取死猪政策,打不还手, 骂不还口,睡觉要紧,天明了再说。”

【歇后语第78句】:【擀面杖吹火——节节不通风】(歇)比喻处处、事事碰壁,行不通。

【歇后语第79句】:老坟山上冒烟——出鬼气

【歇后语第80句】:【天无二日,人无二理】不论在哪里发生的事情,规律和道 理是相同的。明代《西游记》:“天无二日,人无二理。养育 孩童,父精母血,怀胎十月,待时而生。生下乳哺三年,渐成 体相。岂有不知之理!”

【歇后语第81句】:【五十年不变】原指香港回归,制度五十年不变,借指长期 定型。香港梁凤仪《千堆雪》:“整个人,如假包换的五十年 不变,在成长过程中既已早定模式,不见得会吸引别人作感 情上的突破。”

【歇后语第82句】:【屋怕不稳,人怕忘本】(谚)房屋怕的是不坚固而倒塌,人怕的是忘记根本而失去人的本性。指为人要有良心,不得忘本。

【歇后语第83句】:【忘在脑后】(惯)指把事情忘光了。 也作忘在脖子后头。 忘到脖子后头。 忘到脊梁后头。

【歇后语第84句】:松木椽子——宁折不弯

【歇后语第85句】:【莲花出于污泥】释义:比喻极差的条件、环境中会产生品格高尚的人物。例句:老残道:“空谷幽兰,真想不到这种地方,会有这样高人,而且又是年轻的尼姑,外像仿佛跟妓女一样。古人说:‘莲花出于污泥。’真是不错的!”

【歇后语第86句】:【拿着草帽当锅盖——乱扣】(歇)扣:本指朝下覆盖在锅上,转喻给人安上罪名或不好的名声。 指没有根据地给人安上某种罪名或不好的名声。

【歇后语第87句】:【打人休打脸,骂人休揭短】 |释义:意指要讲情面,不要揭发别人的短处。例句:“大奶,打人休打脸,骂人休揭短。我是你家小老婆,谁人不知?也不该为一个使女子,便无情无义地骂我!”

【歇后语第88句】:【水果生熟看在皮】释义:比喻从外表就能看出事物如何。例句:古谚语说:“水果生熟看在皮。”金夫人仔细瞧了半晌,更觉得内里有名堂。

【歇后语第89句】:吃了线团-子——心里结疙瘩

【歇后语第90句】:【不做贼,心不惊;不吃鱼,口不腥】(谚)不曾做贼偷盗,心里不会惊慌;没有吃过鱼,嘴里不会有腥气。指人只要正道直行,心里总会踏实。

【歇后语第91句】:【宰相肚里好行船】(谚)宰相:朝廷中官职最高的大臣。指大人物胸襟开阔,度量大。也泛指有修养的人能宽容别人,不计较小事。 也作宰相腹中撑得船过。 宰相肚里横开船。

【歇后语第92句】:【用一只眼睛调线】过去,耍手艺的人一见面就会问对方是哪道线上的。传说,鲁班有三个徒弟:大徒弟叫张大,是石匠,使“红线”,被称为“红线上的”;二徒弟叫陈齐,是木匠,是使“黑线”的,被称为“黑线上的”;三徒弟叫李春,是瓦匠,是使“白线”的,又被称为“白线上的”。不管是石匠、木匠、瓦匠,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在实际工作中都是用单眼调线找直,这是为什么呢?传说,鲁班带着他的三个徒弟周游天下,到处打工。一天,他们来到赵州城南的汶水河边,看见这里河面宽、水流急,用船运送来往行人极为不便。为了解决人们的渡河困难,师徒四人就动手修起了石桥。一夜之间,一架拱形的长桥横跨两岸,百姓无不称快。这就是有名的赵州桥(实际该桥是隋朝著名工匠李春所造)。这事叫“八仙”之一的张果老知道.了,想试试石桥是否坚固,就约上仙人柴荣(周世宗)来到赵州桥。张果老倒骑着驴,驴背上的褡裢里放着“太阳”和“月亮”,柴荣的独轮车上载着“五岳名山”。二人一上桥,偌大的石桥就摇晃起来,眼看就要坍塌。鲁班一看不好,急忙跳下河,用双手将桥身托住。但张果老和柴荣在桥上震得尘土飞扬,一下子迷了鲁班一只眼。从此,石匠、木匠、瓦匠在调线时,总是闭着一只眼。

【歇后语第93句】:【船头上相骂,船艄上搭话】(谚)船艄:船尾。刚刚在船头上吵了嘴,转眼就到船尾上搭腔说话了。 指关系最密切的人,特别是夫妻之间发生争吵,会很快和好。 也作“船头打架,船尾说话”。

【歇后语第94句】:【见亮早收篷】及时结束,以免被动。张春帆《九尾龟》: “老实对你说,我不是省事的人物,叫你自家见亮早早收篷; 如若再要不知进退,随口胡言,那时间莫怪我反面无情,不 留你的地步。”

【歇后语第95句】:狂犬吠日——空汪汪

【歇后语第96句】:【给个棒槌认作针】释义:针,谐音“真”。棒槌是粗木棍,却当作是细针。比喻别人敷衍自己,自己却认真地当件事来对待。例句:凤姐道:“我哪里照管得这些事,见识又浅,口角又笨,心肠又直率,人家给我个棒槌,我就认作针。脸又软,搁不住人给两句好话,心里就慈悲了。”

【歇后语第97句】:【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惯)1形容知识丰富,通晓古今。

【歇后语第98句】:【吃酒红人面,财帛动人心】见“白酒红人面,黄金黑世心”。

【歇后语第99句】:【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惯)1形容陷入困境,毫无办法。2形容地势险要,无路可走。3形容无法逃脱。 也作上天没路,入地无门。 上天天无路,入地地无门。 入地无门,升天无路。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201027.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