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好句大全

朋友圈俗话民间俗语金典文案,句句充满智慧!

【谚语俗语第1句】:【留一手】(惯)指不是全部拿出来,而是有所保留。

【谚语俗语第2句】:【一人在朝,百人缓带】(谚)缓带:放宽衣带,形容舒适、安然的样子。旧指一人在朝做官,亲友都能过上悠闲的生活。

【谚语俗语第3句】:【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见“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谚语俗语第4句】:【留后手】(惯)指为避免以后发生困难而采取留有余地的措施。

【谚语俗语第5句】:【吝啬】“吝啬”指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当用不用。“吝啬”一词,最迟见于汉朝。《三国志·魏书·曹洪传》云:“初,洪家富而吝啬。”史书记载,当属正源。关于这个词的来历,民间还有一段趣闻:传说很久以前,有两位先生,一个名叫吝先生,一个名叫啬先生。吝先生有一回到城里办事,在半路上碰到了啬先生。两人一路上有说有笑,谈得十分投机,于是便结为朋友。分手时,他们相约中秋节到乌有山子虚亭(子虚、乌有是汉朝司马相如《子虚赋》中的两个虚构的人物)饮酒赏月,定好了由吝先生携酒,啬先生备菜。但两人都很小气,不肯轻易花一分钱。中秋节到了,两人如约来到乌有山上的子虚亭,但彼此都是一双空手而来,他们大眼瞪小眼地互相对视了一会儿,忍不住哈哈大笑。两人谦让一番在亭子里坐下之后,吝先生首先站起来打破僵局。只见他一只手弯曲着佯做举杯状,另一只手遥指高空,朗声说道:“月光如水水如酒,请啬先生开怀畅饮。”啬先生也不甘示弱,随即伸出两个手指做筷子,指着荷塘深情地说:“池中游鱼鱼是菜,请吝先生大饱口福。”两人觥筹交错,互敬互让,好不高兴。吝先生脖子一仰,嘴里咂得滋滋作响,连声称道:“好酒,好酒,杜康也要逊色三分!”啬先生也把手指送入口中,连声称道:“好菜,好菜,山珍海味也无与伦比!”过往的行人看到两个人如痴如呆的举动,无不捧腹大笑。其中一位过客认识吝啬二人,便走上前打趣道:“今天两位仁兄赏月,喝的是吝啬酒,吃的是吝啬菜,活着是吝啬人,死了是吝啬鬼。”从此,“吝啬”一词便传扬开来。

【谚语俗语第6句】:【官不离印,货不离身】(谚)当官的要守住自己的官印,卖货的要管住自己的货物。指人们借以谋生的东西,必须随身携带,不可轻易离身。

【谚语俗语第7句】:【早起三朝当一工】(谚)三个早晨早些起床所干的活,抵得上一整天的工作量。指清晨工作效率高。

【谚语俗语第8句】:【寿桃】在我国有一民俗,每逢父母或长辈生日,儿女或晚辈都要送一个大寿桃,并祝父母或长辈福如东海,寿比南山。那么,送寿桃的习俗源自哪里呢?据说送寿桃祝寿的习俗是从孙膑开始的。孙膑十八岁时离家学习兵法,与家人无音讯达十二年。一年五月初五那天,孙膑想起今天是母亲的六十岁生日,便向师父告假回家探母。临行前,师父鬼谷子摘下一个桃送给孙膑,并说:“这桃是不轻易送人的,我送你一个带回去给令堂上寿。”孙膑接过就辞别师父急忙行家赶。孙膑回到家,看见母亲憔悴的面容,心里难过极了。他赶忙从怀里捧出师父送的桃献给母亲,老母亲接过桃吃了一口说:“这桃比冰糖蜂蜜还甜。”桃还没吃完,老母亲容颜大变,皱纹一扫而光,青丝如墨,双目明亮,牙齿重生。后来,人们纷纷效仿孙膑,也在父母生日时,送上鲜桃祝寿。在冬春初夏没有桃子时,人们就用面粉做成寿桃,蒸熟了送给父母拜寿。

【谚语俗语第9句】:【学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谚)麟角:麒麟的角,极为稀罕。指从学的人一哄而起,多得像牛毛;而真正学成的人却像麒麟头上的角一样,极为罕见。 也作“学如牛毛,成如麟角”。

【谚语俗语第10句】:【砍一枝,损百枝】借指伤害一人,影响同类人。海外张爱 玲《连环套》:“再则我们修道院里也不止我一个人,砍一枝, 损百枝,上头怪罪下来,我还想活着么?”

【谚语俗语第11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释义:明知有危险,也要冒险而行。例句:英雄想到这里,就认定这条路走,一定要去跟老虎斗一斗了。趁着酒兴,大步向前。正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谚语俗语第12句】:【红盖头】“红盖头”俗称“蒙头红”。旧时婚礼中的新娘,头上会蒙着一块方形大红绸缎,被称作“红盖头”,这种婚俗古已有之,那么新娘为什么要蒙红盖头呢?来源有三。一说史载最早的盖头大约出现在南北朝时期的齐朝,当时女子用它遮风挡雨,只盖在头顶。到了唐朝,这种盖头演变成了一种从头披到肩的帷帽。后来唐明皇李隆基又下令在帷帽上盖一块薄纱作为装饰物,这样就形成了完整的“盖头”。从后晋到元朝,这种盖头在民间流行不废,并成为了新嫁娘的一种头部装饰。中国历来视红色为喜庆,因此新娘的盖头都是红色的。二说来自一个神话传说。传说在宇宙初开的时候,天下只有女娲兄妹二人。为了繁衍人类,兄妹俩商议,要配为夫妻。但他俩又觉得害羞,于是兄妹俩上到山顶,向天祷告:“天若同意我兄妹二人为夫妻,就让空中的几朵云团聚合起来;若不让,就叫它们散开吧。”话音一落,那几个云团冉冉近移,终于会聚为一。于是,女娲就与兄成婚。女娲为了遮盖羞颜,乃结草为扇以障其面。扇与苫同音,苫者,盖也。而以扇遮面,终不如丝织物轻柔、简便、美观。因此,执扇遮面就逐渐被盖头蒙头代替了。三说这种习俗来自礼教。古代十二岁以上的姑娘不见任何男性外人,新婚洞房后才可以抛头露面。红盖头的作用就是为了保证新娘从娘家到婆家的路上不被外人看到。

【谚语俗语第13句】:这天的饭好香啊!我把碗盛得满满的,边走边撒,差点烫伤了手。妈妈看见了急忙接过碗,没好气地说:“茶七饭八,盛满肯撒。”(河南·内乡)

【谚语俗语第14句】:【赶着羊群攻猛虎】释义:比喻让大家白白去送死。例句:你们几个先引大伙走吧,别无头苍蝇似地乱飞。弄不好,那成了赶着羊群攻猛虎了!

【谚语俗语第15句】:【兵悚悚一个,将悚悚一窝】悚,无能。借指领导不力,连累 全体。类似的:主将无谋,累死千军。社会学图书:“行伍中 有一句俏皮话,道是兵悚悚一个,将悚悚一窝,诚为古今经 验之谈。从某种意义讲,核心干部在一定程度上甚至决定 着整个班子的水平和性质。”

【谚语俗语第16句】:【翻老账】(惯)老账:过去的账。 比喻重提已经过去,让人厌恶的事情。 也作“翻旧账”。

【谚语俗语第17句】:【一人一把土,堆起万丈山】(谚)一个人掬起一把土,就能堆起一座高山。指积零就能成整,积少就能成多。也指一项大事业,要靠众人协力才能成功。

【谚语俗语第18句】:我玩了半天,手很脏,就对奶奶说:“奶奶,帮我洗洗手。”奶奶说:“真是啊,好手好腿,不如一个好嘴。”(河南·开封)

【谚语俗语第19句】:【物离乡贵,人离乡贱】见“人离乡贱”。

【谚语俗语第20句】:【割猫儿尾拌猫儿饭】(惯)比喻替当事人办事,花费的是当事人的钱。 也作割猫尾巴拌猫儿食。 将猫儿尾拌猫儿饭。

【谚语俗语第21句】:城隍老爷献计一出鬼点子

【谚语俗语第22句】:这天又下起了雨,奶奶叹气道:“唉,月逢初四雨,一个月晴九天;这个月晴天又不多了。”(江苏·建湖)

【谚语俗语第23句】:【好鸟占高枝,能人找福地】释义:比喻哪里好到哪里去。例句:高富才神秘地说:“好鸟占高枝,能人找福地,人往高处走,咱朝山里搬。”

【谚语俗语第24句】:【五官】“五官”本是人脸部的眼、耳、口、鼻、眉五个器官。如医院有“五官科”,马季的相声“五官争功”人们还记忆犹新。那么,“五官”是怎么来的呢?相传,黄帝战蚩尤后,定都涿鹿城(今河北),并开始了治世大业。他封驯服七种野兽、大败蚩尤的马师皇为牧政官,管理衣食住行和驯服六畜;封在战场上救死扶伤和采集治创良药的炎帝为医政官,管理医药和治疾;封理财有方的嫘祖为财政官,专管国家的经济和出纳;封屡立战功的力牧大将军为军政官;封联系各部落有功的伏羲氏为行政官。后来,在朝任职的这五位官员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因而得到了黄帝的嘉奖。黄帝说:“多亏五官的臣子相助,方使得我脸上增了光彩呀!”从此,人们便称脸上的口、鼻、眼、眉、耳为“五官”。

【谚语俗语第25句】:毛驴下骡子——变了种

【谚语俗语第26句】:【半路上杀出个程咬金】来程咬金是《说唐》中的人物,小说 写他是一位福将,虽然武艺不高,但经常得胜。谓事情受到 阻碍,遇到横加干涉的人。海外於梨华《又见棕榈又见棕 榈》:“可要当心呀!以讲学为名,以寻侣为实的人大有人 在,可要当心半路杀出程咬金来!”

【谚语俗语第27句】:海底坑洼——摸不透

【谚语俗语第28句】:【舍着金钟撞破盆】(惯)比喻不惜任何代价,甚至豁出性命去拼搏。

【谚语俗语第29句】:表弟一到我家就像只麻雀,“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引得我们话也多了起来。妈妈见了,笑着说:“这可真是个练口才的好办法,爆竹点着了头,一响全响啊!”(四川·江安)

【谚语俗语第30句】:【十七不能常十七,十八也不能常十八】总要长大,借指不会 停滞不前。李准《李双双小传》:“十七不能常十七,十八也 不能常十八,双双,我孙喜旺今后一定要赶赶你,食堂炊具 改革这件事,我要下点工夫。”

【谚语俗语第31句】:【受尽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见“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谚语俗语第32句】:星期天,妹妹和小伙伴们过家家。妈妈看见了说:“男孩子打马仗,追呀杀的;女孩子过家家,婆婆妈妈的。”(河南·西华)

【谚语俗语第33句】:【虎豹不堪骑,人心隔肚皮】释义:比喻猜不透别人的心思。例句:万丈深潭终有底,只有人心不可量。虎豹不堪骑,人心隔肚皮。休将心腹事,说与结交知!自后无情日,反成大是非。

【谚语俗语第34句】:【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释义:廖化:三国时蜀国将军,武艺不太出众。三国后期,蜀国名将相继死亡,廖化就成了突出的人物。比喻当地没有出色人物或主事者,个别一般人物就担当了重任或出了名。例句:“好比何来?”亭面糊学着乡里说书的人的口气。“好比无牛捉了马耕田:好比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

【谚语俗语第35句】:【只见和尚吃馒头,不见和尚受戒】只看到好处,看不到困 难。台湾梁实秋《雅舍散文二集》:“有人只看见和尚吃馒 头,没看见和尚受戒,遂生羡慕别人之心,以为自己这一行 只有苦没有乐。”

【谚语俗语第36句】:【哪根指头也是自己的肉】释义:都是自己的儿女,都一样心疼。例句:“哪一根指头也是自己的肉,当老人的自然用不着偏谁为谁!”

【谚语俗语第37句】:我家本来已经开了文具店,爸爸又要开铁货店。奶奶唠叨说:“你啊,牛角越长越弯,生意越做越贪。”(山东·单县)

【谚语俗语第38句】:【急水滩头慢行船】(谚)指船行到水流湍急的地方,行船必须缓慢谨慎。泛指做事到关键时刻,务必不急不躁,从容小心。

【谚语俗语第39句】:属夜猫子的——穷叫唤

【谚语俗语第40句】:娃娃鱼上树——左看右看不像入

【谚语俗语第41句】:【姓贾的姑娘配姓贾的小子——贾门贾氏】(歇)见“贾家的姑娘嫁贾家——贾门贾氏”。

【谚语俗语第42句】:鸡叫赶路——越走越明

【谚语俗语第43句】:茶馆里聊天——想起什么说什么

【谚语俗语第44句】:【踩着鼻子上脸】见“登鼻子上脸”。

【谚语俗语第45句】:【不食人间烟火】(惯)烟火:指烟火食,即熟食。道家修炼主张绝粒却谷,不食人间烟火食。1形容人清高不俗,或逃避现实。2指诗词或书画作品意境超凡脱俗。

【谚语俗语第46句】:【见了龙王爷】(惯)指人被淹死。 含诙谐意。

【谚语俗语第47句】:南泥湾开荒——自给自足

【谚语俗语第48句】:【真穷好过,假富难当】(谚)指真正的穷日子还容易度过,咬紧牙关就是了;冒充富人家却很难做到,因为富家的高档次生活离开钱财是无法安排的。

【谚语俗语第49句】:大炮上刺刀——远近全能对付;蛮干

【谚语俗语第50句】:【莫瞒天地莫瞒人,莫作瞒心与祸邻】(谚)做人不要欺瞒天地,欺瞒众人,更不要欺瞒自己的良心,以免招灾惹祸。 也作莫瞒天地莫瞒心,心不瞒人祸不侵。 莫瞒天地莫瞒心,心不瞒时祸不侵。

【谚语俗语第51句】:岩口滴水石开花——日久见功

【谚语俗语第52句】:【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谚)辅:颊骨。车:牙床。颊骨和牙床是相互依存的;缺了嘴唇,牙齿就没了遮拦。比喻相互依存的两方,一方灭亡,另一方必难幸存。 也作“唇亡齿必寒”。

【谚语俗语第53句】:【打破醋坛子】(惯)比喻在男女情爱上产生了强烈的嫉妒情绪。 也作“扳倒了醋缸”。

【谚语俗语第54句】:一个同学修改病句,改了半天,也没找出病句的真正错误。老师开玩笑说:“哭了半天,也不知谁死了。”(山东·莱阳)

【谚语俗语第55句】:【不到火候不揭锅】早揭锅,饭夹生;晚揭锅,饭糊了。谓 要抓住适当时机。张长弓等《边城风雪》:“他还要看一看, 等一等,不到火候不揭锅。”

【谚语俗语第56句】:【神仙也有打盹时】(谚)打盹(dun):打瞌睡。神仙也有迷糊的时候。比喻即使是精明不过的人,也免不了有疏忽、失算的时候。

【谚语俗语第57句】:【狗撵鸭子——呱呱叫】(歇)本指鸭子发出“呱呱”的叫声,转以形容极好。多用来称赞某人或某事物。 也作狗赶鸭子——呱呱叫。 狗咬鸭子——呱呱叫。

【谚语俗语第58句】:【吃饭不知饥饱,睡觉不知颠倒】释义:借指缺乏生活经验,不知道为人处世的艰难。例句:“你从小没爹,浑拙猛愣的,吃饭不知饥饱,睡觉不知颠倒,说话不知深浅,咱家的日子又这么穷,你干啥,啥不行,一个钱也挣不来,将来可怎么办呢?”

【谚语俗语第59句】:看乒乓球比赛——左顾右盼

【谚语俗语第60句】:【拖下水】见“拉下水”。

【谚语俗语第61句】:【儿女是娘身上的肉】见“孩子是娘的连心肉”。

【谚语俗语第62句】:【得不的风儿,就是雨儿】(惯)得不的:不能得到,这里指不能听到。 风儿:风声。听不到风声,就断定是下雨。1比喻刚听到一点儿消息,就不辨虚实,立刻行动。2比喻造谣传谣。

【谚语俗语第63句】:【君子不见小人过】释义:君子不计较小人的过失。例句:“如今你要放他,正是君子不见小人过,……咱们就把他放了罢。”

【谚语俗语第64句】:【为他人作嫁衣裳】(惯)原指穷人家女儿没钱置办嫁妆,却年年为有钱人家的女儿缝制嫁衣。比喻为别人辛苦忙碌。 也作“为他人作嫁衣”。

【谚语俗语第65句】:【好话说三遍,神仙也讨厌】说话一再重复,容易引起厌恶。 相关的:话说三遍淡如水。王蒙《失态的季节》:“后来杜冲 提醒,好话说三遍,神仙也讨厌,不要没完没了地再贫嘴下 去了,大家才见好就收。”

【谚语俗语第66句】:【老鼠看仓,看得精光】指信任坏人,给了他舞弊的方便。 类似的:黄鼠狼看鸡,越看越稀。成语:监守自盗。陈中玉 《塔影》:“我早就说过:老鼠看仓,看个精光,决不能让一个 手脚不干净的人来管理钱财。”

【谚语俗语第67句】:【秋后问斩】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也有特例,根据不同的犯人,不同的犯罪性质,进行不同处理。秋后算账“秋后算账”比喻事后等待时机进行报复或清算。它的本义是,到秋后,农作物收获了,有了经济收入,那么在这一年当中欠下的费用就可以在秋后结账了。因为古代我国的农民没有其他收入,只好等秋后卖了农产品,有了钱才能与人结算。至于秋后算账的含义(比喻),是与原意的相关联才形成喻体。秋天,还是个肃杀的季节,秋字加个心就是个“愁”字。秋后算账蕴含着新账旧账一起算,最后清算总账的意思,它来源于明清秋后斩杀犯人的惯例,民间口头相传,秋天这么多事,便得出了“秋后算账”这一今义的俗语来。

【谚语俗语第68句】:刀子嘴,豆腐心——嘴硬心软

【谚语俗语第69句】:鳄鱼的眼泪——可怜不得;假慈悲;掩盖不了凶相

【谚语俗语第70句】:【土地爷放屁——神气】(歇)气:本指气体,转指气势、气派。指自以为了不起,装出得意或傲慢的样子。也形容有气派。

【谚语俗语第71句】:【楚人沐猴而冠】释义:沐猴:猕猴。冠:戴上帽子。楚国人给猕猴戴上帽子,使其装成人样。比喻人虚有仪表或地位,并没有本领。例句:韩生趋出,顾语他人道:“我闻里谚有言:楚人沐猴而冠,今日果然相验,才知此言不虚了。”

【谚语俗语第72句】:【一手托两家】(惯)比喻同时为当事双方办事,一次解决两家的问题。

【谚语俗语第73句】:【 见困难就上,见荣誉就让】勇于克服困难,不争名利。浩 然《艳阳天》:“不论从年纪、经验上说,都是您呀!见困难就 上,有主意就出,遇责任就负,这才是真正爱集体的好社 员。”

【谚语俗语第74句】:有这么一家子,老子蹲过监狱,大儿子、二儿子又先后被公安局抓走了。我奶奶叹息道:“这一家人哪,真是刺猬肚子里爬出来的小子——没一个光溜的。”(安徽·天长)

【谚语俗语第75句】:【一路哭不如一家哭】使多数人受损失,不如让一家人受损 失。海外传记图书:“他的‘一路哭不如一家哭’,曾成为传 诵一时的政治格言。”

【谚语俗语第76句】:【癞蛤蟆爬香炉——碰一鼻子灰】(歇)灰:本指炉灰,转指晦气。比喻遭到斥责、拒绝或冷遇,落得没趣。

【谚语俗语第77句】:期中考试妹妹得了全班第一,爷爷提醒她说:“走路怕脚软,学习怕骄傲。你可不能原地踏步,要向前走啊!”(河南·济源)

【谚语俗语第78句】:【三个人里头有诸葛亮】释义:比喻人多,必然有智慧出众的人才。例句:李江国喊:“老虎,说话呀!三个人里头有诸葛亮,大伙一讨论,就把这理弄明白了,说话呀,老虎!”

【谚语俗语第79句】:【 红口白牙跑舌头】谓好好的人却昧良心胡说八道。或 说:满嘴跑舌头/舌头跑出了牙关。成语:信口雌黄、信口开 河。刘绍棠《蒲柳人家》:“什么铁嘴?你红口白牙跑舌头, 马勺儿上的苍蝇混饭吃。”

【谚语俗语第80句】:【猪爪煮了一千滚——总是朝里弯】(歇)比喻人总会袒护与自己有亲友关系的人。

【谚语俗语第81句】:【钱是一个一个上万的,粮是一颗一颗上石的】(谚)石(dan):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钱必须一文一文地攒,才能上万;粮必须一颗一颗地积,才能上石。指积少才能成多,积零才能成整。

【谚语俗语第82句】:【饿得死懒汉,饿不死穷汉】(谚)指人不怕穷,只怕懒,勤劳苦干,就不愁生活不下去。

【谚语俗语第83句】:刀尖上打拳——站不住脚

【谚语俗语第84句】:【巧舌头转不出腮帮子】能力再大,也超不出范围。或说: 舌头硬,挺不过腮去。亦可用反义。韩志君等《古船·女人 和网》:“我再能,也不如你呀!你那巧舌头,都能转出腮帮 子!”

【谚语俗语第85句】:【兔子沿山跑,还来归旧窝】(谚)兔子尽可以漫山遍野乱跑,但到天晚,还是要回归老窝的。比喻人长期在外走南闯北,最终还是要归回原处。 也作兔子满山跑,还得回老窝。 兔子绕山转,早晚归老窝。

【谚语俗语第86句】:【 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旧时用葫芦装药。指弄不清真相。 台湾琼瑶《彩云飞》:“涵妮瞪大了眼睛,惊异地瞧着,不知道 云楼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谚语俗语第87句】:泥牛入海——杳无音信,一去不复返;永无信息;有去无回

【谚语俗语第88句】:【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朋友越多越好,可以得到众多的帮 助。相关的:交一个朋友开一条路,得罪一个朋友堵一道 墙。李准《黄河东流去》:“在西安住了不到一个月.左邻右 舍,老乡朋友认识了一大堆。用她的话说就是在家靠父母, 出门靠朋友,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

【谚语俗语第89句】:【蛤蟆跳井——扑通】(歇)扑通:拟声词,形容蛤蟆跳入井小时发出的声音,谐“不懂”。指不明白或不懂事。 也作青蛙跳井——扑咚。 蜞蚂儿跳水——噗嗵。蜞蚂儿:方言,青蛙。

【谚语俗语第90句】:闭门造车——自作聪明;不合辙

【谚语俗语第91句】:套马杆子戴礼帽——充大个

【谚语俗语第92句】:【耗子拉木锨——大头在后】见“老鼠拉木锨——大头在后面”。

【谚语俗语第93句】:【路上说话,草里有人】说话时走漏消息。或说:只知路上 说话,不知草里有人。类似的:灯光里说话,暗里有人听。 香港宋乔《侍卫官杂记》:“你说话可得留神些,从前不是有 句老话:路上说话,草里有人?”

【谚语俗语第94句】:【寂寞恨更长,欢娱嫌夜短】见“欢娱嫌夜短,寂窦恨更长”。

【谚语俗语第95句】:【草深虫子密,林大鸟儿多】释义:比喻人多,情况复杂,什么样的人都有。例句:范克明似有同感,说:“草深虫子密,林大鸟儿多,什么样的全都有哇。”

【谚语俗语第96句】:相逢不下马——各自奔前程

【谚语俗语第97句】:梨树底下摸帽子——惹人怀疑

【谚语俗语第98句】:【把心放在肚子里】(惯)指心里踏实,没有牵挂和忧虑。 也作“把心搁在肚里”。

【谚语俗语第99句】:石头棒槌灌米汤——滴水不进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201653.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