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抖音火爆民间俗语俗话文案,深入心底!
【谚语俗语第1句】:父母是孩子的镜子。
【谚语俗语第2句】:新栽的杨柳——光棍一条
【谚语俗语第3句】:【癞蛤蟆爬香炉,触一鼻子灰】释义:比喻做事不顺利、碰钉子,或想讨好却落得没趣。例句:李春山的手脚却舞不开,接二连三地癞蛤蟆爬香炉,触一鼻子的灰,又一鼻子的灰。
【谚语俗语第4句】:导游领路——引人入胜
【谚语俗语第5句】:我去姥姥家吃饭,姥姥说:“今天我们做鱼吃。”从来不做饭的舅舅说:“今天我给你们来个老鼠掀帘子——露一手。”(河南·焦作)
【谚语俗语第6句】:【一文钱难倒英雄汉】(谚)哪怕只是一文钱,关键时刻缺了它,能耐再大也会被难住。指金钱是生活的必需品,应珍惜,莫浪费。 也作一文钱急死英雄汉。 一文钱逼死英雄汉。
【谚语俗语第7句】:唐僧身上的肉——人人想吃
【谚语俗语第8句】:【煮熟的鸭子飞了】(惯)比喻眼看到手的东西又意外地失去了。
【谚语俗语第9句】:【种田不离猪,教子不离书】谓各种职业各有不同的特点, 语文图书:“要当知识分子,就必须有阅读的习惯。俗话说, 种田不离猪,教子不离书。干一行有一行的特点。”
【谚语俗语第10句】:我跟妈妈犟嘴,妈妈有点生气,要打我,我赶快跑到外面。妈妈说:“罐儿里的鸡蛋——都给你攒着呢!”(江西·兴国)
【谚语俗语第11句】:公共厕所丢炸弹——激起公粪(愤)
【谚语俗语第12句】:【胆大能有将军做】有决心,有勇气,能够做大事。反义 说:胆小不得将军做。清代《何典》:“你只长他人志气,灭自 己威风……岂不闻胆大有将军做?若如此胆门小,怎做得 将军?”
【谚语俗语第13句】:两个县长摔跤——官倒
【谚语俗语第14句】:六月里戴手套——保手(守)
【谚语俗语第15句】:爸爸正讲一个很有趣的故事,可讲到动人处,却突然不讲了。妈妈说:“怎么不讲了?嘴上贴封条了?”爸爸还是故意卖关子。“好,不说就留在肚里沤粪吧!你再想说,我还不听呢!”(河北·青县)
【谚语俗语第16句】:十指头生疮——毒手
【谚语俗语第17句】:【既捅马蜂窝,就不怕挨蜂蜇】释义:比喻既敢碰硬,就无所畏惧。例句:李坚决心很大:“既捅马蜂窝,就不怕挨蜂蜇。当年包公敢铡驸马陈世美,我们还怕这些地头蛇!”
【谚语俗语第18句】:【烂羊皮也能换麻糖】不论什么东西都有用处。类似的:砖 头瓦渣子也能垫桌腿/烂棉花还有塞缝的用处。张贤亮《河 的子孙》:“烂羊皮也能换麻糖!他立刻佯装出一副恋栈的 表情,啧啧地咂着嘴。”
【谚语俗语第19句】:【要想武功好,从小练到老】(谚)要想把武功练好,就得一辈子不停地练。指武功不是短时间能练好的,要长练不辍。
【谚语俗语第20句】:【春秋】“春秋”本意是春天和秋天。其实在古代,春秋也指季节,但并非和现在一样,古代所说的春秋,本指一年。中国商代及西周前期的相当长时期,一年只分春秋两季,没有冬夏,所以,春秋就是一年。而一个个的春秋就成为历史了,引申义即历史。说起作为历史含义的春秋,它的起源与孔子有关。古代,朝廷设有不少史官,史官又分成左史官和右史官。右史官负责详细记载帝王的谈话言论,例如《尚书》即这类著作,可以说是帝王的文案。左史官则负责记载国家之事,他们把重要大事记人“策”中,小事写在“简”里。鲁国的那部《春秋》就是策和简合编而成的一套编年史。据说,《春秋》是由孔子亲自修订的。后世则把《春秋》记载的这段历史时期称为“春秋时代”了。这部《春秋》影响很大,如果阅读《春秋》,可能会觉得概括而简单,犹如一份大事记,不过,它对研究古代历史有重要学术价值。后来出现左丘明的《左传》、公羊高的《公羊传》、谷梁赤的《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即为解说极其概括简约的《春秋》而作,“传”即解说之意。《春秋》的写作方法还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成为后世效法的典范。
【谚语俗语第21句】:檀香木当柴烧——不识好歹;大材小用
【谚语俗语第22句】:【求人者常畏人,受人求者常骄人】(谚)求人的人常有一种畏怯的心理,接受人求助的人总有一种傲慢的心理。指求人帮忙和答应帮别人忙,心态迥然不同。
【谚语俗语第23句】:【桑木扁担——宁折不弯】(歇)桑木质地坚硬,做成的扁担即使被压断了也不会弯曲。形容人性格刚强,宁死也不屈服。
【谚语俗语第24句】:【成大事不记小仇】释义:要成就大事业,就不能在小事上计较。例句:“他的左右人都巴不得一下子攻破城市,替他报仇。……他说,成大事不记小仇。”
【谚语俗语第25句】:飞行员的伞——随机应变
【谚语俗语第26句】:下午第一节课,老师见同学个个都无精打采的样子,突然说:“真是‘芒种夏至天,走路要人牵’啊!”一句话,把同学们都逗笑了,瞌睡虫也被撵走了。(江西·南康)
【谚语俗语第27句】:【船小好掉头】(谚)掉头:转向,回身。指船身小,容易转动。比喻人手少、规模小的单位,调整起来方便,没有牵制。 也作“船小掉头快”。
【谚语俗语第28句】:【人靠衣装,神靠金装】见“佛是金装,人是衣裳”。
【谚语俗语第29句】:【死要面子活受罪】为了满足虚荣心,硬装门面,弄得狼狈 不堪。陆文夫《围墙》:“唉,我这个人是死要面子活受罪。 人家都怕我办事不稳,可我又偏偏喜欢性急。”
【谚语俗语第30句】:半路上的新闻——道听途说
【谚语俗语第31句】:【鞋不加丝,衣不加寸】(谚)丝:长度单位,十丝等于一毫。指鞋或衣服的制作稍大一点就不合适,而鞋的制作准确度比衣服更为严格。 也作“鞋不增分,衣不增寸”。
【谚语俗语第32句】:病人掷铁球——强挣扎
【谚语俗语第33句】:【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一眼能看到,情况十分明显。 成语:了如指掌、显而易见。王蒙《相见时难》:“她又犯了小 人——翁式含!秃子脑袋上的虱子,明摆着。下楼以前,热 如春风,再上楼以后,冷若冰霜!好你个姓翁的!”
【谚语俗语第34句】:【力微休负重,言轻莫劝人】(谚)气力小,就不要承受重的负荷;说话没威望,就不要去规劝别人。指做事要量力而行,人贵在有自知之明。
【谚语俗语第35句】:【前人栽树,后人修剪】比喻对于前人开创的事业,后人要巩固并发展,不使荒废。
【谚语俗语第36句】:【当面烧香,背后拆庙】(惯)比喻人前假装善良,背地里干坏事。
【谚语俗语第37句】:骑驴找驴——蠢人蠢事;昏头昏脑;心不在焉
【谚语俗语第38句】:秀才不打架不动手——讲礼(理)
【谚语俗语第39句】:在一次聊天中,父亲说现在只要有钱,啥事都好办。接着还举了一个例子:某人以前家里穷,三十岁了还没人提亲;后来有钱了,登门说媒求亲的,拿着小鞭打成群。妈妈说:“这是高人一头.得到万人之敬。”(河南·平舆)
【谚语俗语第40句】:【缠麻头,续麻尾】(惯)麻:这里指麻类植物的纤维,是纺织麻类织物的原料。比喻说话东拉西扯绕弯子,不直截了当。
【谚语俗语第41句】:【一把年纪活到狗身上】年纪大没有长进,做事不像人样。 成语:马齿徒增。茅盾《秋收》:“他觉得镇上的老爷们也不 像‘老爷’了……而且因为他们‘老爷’太乏,竟连他老通宝 的一把年纪也活到狗身上去!”
【谚语俗语第42句】:【瓮中捉鳖——十拿九稳】(歇)形容事情稳妥可靠,很有把握。 也作“瓮里捉鳖——十拿十稳”。
【谚语俗语第43句】:【年纪活在狗身上】(惯)指人白活了一大把年纪。
【谚语俗语第44句】:【宁作治世犬,莫作乱离人】(谚)治世:没有动乱的太平盛世。乱离:兵荒马乱的动荡时局。宁可在太平年间做狗,也不要在动乱年间做人。指动乱年间人们苦不堪言。 也作宁做太平狗,莫做乱世人。 宁作太平犬,毋为乱世人。
【谚语俗语第45句】:【关公舞大刀——拿得起,放得下】(歇)本指关公武艺高强,转以形容人技艺好,干活麻利。
【谚语俗语第46句】:【 人嘴快如风】形容传话快。清代《歧路灯》:“又道入嘴快 如风,登时内外男女,都知道谭绍闻家闹出搜赌乱子来了。”
【谚语俗语第47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释义:道:道行指僧道修行的功夫。魔:“魔罗”的简称,指破坏修行的恶魔。原是告诫修行的人警惕外界诱惑的一种说法。后用来比喻一种力量超过另一种力量。例句:哼,你别臭美!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你那手法到底骗不过咱们丁主任的眼睛。
【谚语俗语第48句】:这次考试,我得全班第一,便飘飘然了。老师觉察后,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竹子虚心,日长三寸;雄鹰虚心,直上青云;大海虚心,百川归奔;人若虚心,天天上进。”(江苏·扬州)
【谚语俗语第49句】:懒散易生病,勤劳可健身。
【谚语俗语第50句】:【脸皮比城墙厚】不知羞耻。成语:厚颜无耻。杜鹏程《年 轻的朋友》:“你是谁的女婿呀?脸比城墙还厚哩。”
【谚语俗语第51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此语比喻人与周围事物、人与人之间习性的关系,常因环境等改变自己。此典出自《北堂书钞》六十五卷引《晋傅玄少傅箴》:“夫金木无常,方圆应形,亦有隐括,习与性成,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晋朝的大臣傅玄是个品学兼优的人,很受皇帝敬重,被任命为太子的首席教师——太子少傅。太子府里属员很多,有宫女、太监以及一大批为太子办事的官吏。这些人为讨太子欢喜,阿谀逢迎,在这样的环境里,要想学好是很难的。为此,傅玄非常忧虑。有一次,他给太子讲课的时候,讲道:“想要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好皇帝,你一定要多接近正派的人。譬如,常接近朱砂,就会被它染红;多接近墨水,就会被它染黑。对自己则一定要严格要求,行为端正,做到这些,周围的人才会跟你学,正派的人才会围绕到你身边来。譬如:声音清亮,回声就一定和谐;自己站得直,影子就一定不会斜。你如果多接近正人君子,那么符合德义的话就会听得多,自己的行为就会逐渐符合规范准则。如果你多接近小人,那就好像进入卖鲍鱼的店一样,时间久了,你就闻不到兰花的芳香了。”后来皇帝听到了傅玄的这番话,觉得很有深意,就命人把它写在屏风上,放在太子的房里,让他每天读一遍,把它叫做《太子少傅箴》。从此,“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成了太子警示自己的座右铭。
【谚语俗语第52句】:【人怕敬,鬼怕送】(谚)人怕敬:你敬他,他也会敬重你。鬼怕送:你烧钱化纸送走它,它也就不好意思再缠你。指对人对鬼,都以善意相待为是。
【谚语俗语第53句】:【见提着影戏人子上场——好歹别戳破这层纸儿】(歇)影戏人子:皮影戏中用皮或纸剪成的人物,也叫影戏人儿。指明摆着的这么回事儿,就是不去说破它罢了。
【谚语俗语第54句】:【 四两胜千斤/一两拨千斤】用力轻巧,解决大问题,事半功 倍。如同物理学上的杠杆作用。王朔《千万别把我当人》: “其实没什么难的,不就是四两拨千斤么,要领我都掌握 了。”
【谚语俗语第55句】:玻璃耗子琉璃猫,铁铸公鸡铜羊羔———毛不拔
【谚语俗语第56句】:新婚之夜开窗户——喜出望外
【谚语俗语第57句】:【拉闲篇儿】见“磕闲牙”。
【谚语俗语第58句】:【 老虎还有打盹的时候】指疏忽难免,又指有机可乘,有弱 点可以利用。相关的:千年碰着虎瞌睡。邓友梅《烟壶》: “她时时留意着,老虎也有打盹的时候,终于有一天老头出 门锁没有锁死,叫她拨开了。”
【谚语俗语第59句】:一遇到难题,我就打退堂鼓,老师说;“蜡烛不点不亮,油灯不拨不明,脑筋不开发就不灵,你得多动脑筋好好思考啊!”(广东·龙门)
【谚语俗语第60句】:【有恩不报非君子】释义:君子:品德高尚的人。意谓得到了别人的好处,一定要报答。例句:“有恩不报非君子,我‘雷神爷’走遍天涯海角,他忘不了你这个女中豪杰!”
【谚语俗语第61句】:表弟参加“少儿写作培训班”才几天,就不愿去了。姨妈对他说:“困难好比一座山,胆小永远站山底,胆大就能上山巅,可别在半山腰停下来。”(宁夏·固原)
【谚语俗语第62句】:【天无二日,地无二主】原指中国只能有一个皇帝,借指需 要集中统一。地,也说:国。主,也说:王。姚雪垠《李自 成》:“天无二日,地无二王。倘若张献忠他们不愿臣服的, 一律剿灭。”
【谚语俗语第63句】:【耗子钻风箱——两头受气】见“老鼠钻到风箱里——两头受气”。
【谚语俗语第64句】:【财是富之苗,钱是人之胆】(谚)苗:植物根苗。指有了财物,才能致富;有了金钱,才有胆量。指人发财致富凭的是拥有财物,胆大气粗凭的是拥有金钱。 也作“钱为人之胆”。
【谚语俗语第65句】:【拿皇杠压人】释义:比喻用皇家或官府的权势压服别人。例句:什么尊重不尊重国府,你别拿皇杠压人,这是咱地方上的事儿。
【谚语俗语第66句】:【一家起火,殃及四邻】灾难会向周围扩展。成语:唇亡齿 寒。尤凤伟《中国一九五七》:“这消息使大家的心情变得沉 重,一家起火,殃及四邻。”
【谚语俗语第67句】:马褂改裤衩儿——大材小用
【谚语俗语第68句】:玉皇大帝调兵马——天兵天将
【谚语俗语第69句】:【天塌了,还有撑天大汉哩】(谚)天塌下来,自有撑天大汉顶着,伤不了大家。比喻天大的事自有当事人承担。也比喻问题再大,自有解决的办法。 也作天掉下来,有长人去挡。 天塌下来,高个子顶。
【谚语俗语第70句】:【走得正,行得端】(惯)形容行为正派,光明磊落。 也作“走得直,行得正”。
【谚语俗语第71句】:玻璃杯盛雪——明明白白;明白
【谚语俗语第72句】:天气阴沉沉的,爸爸要去县城。我说:“爸爸,今天天气不好,你不要去了。”爸爸说:“不行!与人家约好的时间,就是下黑雪我也得去!”(河北·沧州)
【谚语俗语第73句】:【光棍不吃眼前亏】(谚)光棍:识时务、头脑清醒的人。指聪明人能够审时度势,不使自己在处境不利的情况下吃亏受辱。 也作好汉不吃眼前亏。 明人不吃眼前亏。
【谚语俗语第74句】:【入地无门,升天无路】见“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谚语俗语第75句】:【发高调】见“唱高调”。
【谚语俗语第76句】:【遗子黄金,不如一经】(谚)遗:留给。经:经书。给子孙后代遗留黄金,不如教他们学好一部经书。 指留给子孙的,金钱不如知识。
【谚语俗语第77句】:【不管三七二十一】“不管三七二十一”,意为不分青红皂白,不管是非曲直,什么也不管不顾的蛮干行为。它源自战国苏秦。战国时期,苏秦主张合纵抗秦,张仪主张连横事秦。一次,苏秦到了齐国的都城临淄,见了齐宣王,对他进行游说抗秦。齐宣王犹豫不决,说齐国的兵力不足。苏秦说,都城临淄有七万户,我私自计算了一下,每户按三个男子服役,这就是三七二十一万兵,抗秦的兵源,用不着再往别处征兵,仅临淄一城便绰绰有余了。苏秦确实是个游说家,后来竟挂六国相印,联合抗秦。苏秦的这个算法,显然是不切合实际的,全城不能达到每户都出三个男子当兵,有的人家只有女孩没有男孩。即使有男子,也不一定都能从军,因为还有老、幼、病残在内。所以苏秦的计算是即兴蒙一下齐宣王,按现在流行的说法叫忽悠人,达到说服对方,鼓舞对方,使对方不再悲观失望,看到光明的前途,达到出兵抗秦的目的。后来,人们把苏秦的话概括为“不管三七二十一”,作为讥讽的贬义词来相传,并且在含义上有所扩展,形成了一味蛮干、愣头青的同义语。
【谚语俗语第78句】:【在外面舍块板,给家里丢扇门】(谚)丢:搁置,放。在外面施舍给别人一块板,就等于给自己家添上一扇安全门。指保护别人的家庭,自己的家庭也会得到保护。
【谚语俗语第79句】:【三一三十一】(惯)原为珠算口诀,用三除十,得三余一。指三个人每人平均一份。
【谚语俗语第80句】:我数学测验得了100分,小姑听了非常高兴,没想到妈妈却说:“鸡生蛋,鸭子穷高兴,要是你也能考出这个成绩就好了。”一句话说得小姑面红耳赤。(江西·九江)
【谚语俗语第81句】:【光脚不怕穿鞋的】穷困者不怕失去什么,没有顾虑,胆子 大。曹禺《原野》:“光脚不怕穿鞋的汉,我虎子是从死口逃 出来的,并没打算活的回去。”
【谚语俗语第82句】:【打白客】(惯)指托人办事不花钱。
【谚语俗语第83句】:【清水浊水混着流】(惯)比喻好人坏人混在了一起。
【谚语俗语第84句】:太阳落坡月上山——周而复始;接连不断
【谚语俗语第85句】:不见棺材不落泪——死心眼
【谚语俗语第86句】:石头上绣花——难起头
【谚语俗语第87句】:【狗咬秤砣——好硬的嘴】(歇)硬:本指坚硬,转指强硬。嘴:双关,本指嘴巴,转指说话。讥讽或责骂人说话生硬、执拗、尖刻。
【谚语俗语第88句】:【狗子见了热脂油——又贪又怕】(歇)热脂油:猪板油熬成的热油。 指既想占有又有所顾忌。常含讥讽意味。
【谚语俗语第89句】:【不知哪块云彩有雨】(惯)1比喻不知道谁将有出息、有作为。2比喻情况暂时还不明朗。
【谚语俗语第90句】:小叔要当新郎了,可他不愿意大操大办自己的婚事。同院的王阿姨来到我家,向奶奶打听小叔什么时候办喜事,奶奶不告诉她。王阿姨着急地说:“就告诉我一人吧,我不会告诉别人!”奶奶说:“坛口好扎,人口难塞。我就不告诉你了。”(河南·固始)
【谚语俗语第91句】:【老鼠掉到风箱里受夹板气】气,兼指气流、气恼,指受双 重的指责。老鼠,也说:耗子。申跃中《挂红灯》:“可人家还 是说我胆小怕事,不像个造反派的样子 。我是老鼠掉到 风箱里,两头受气”
【谚语俗语第92句】:我在楼下玩,看见了白发苍苍的李奶奶正抱着她那宝贝孙子,就走过去对李奶奶说:“李奶奶,你这么大年纪了,还抱得动你这胖孙子啊?”李奶奶笑着说:“我是抱孙子,攒金子。”(河南·安阳)
【谚语俗语第93句】:【不知井落在吊桶里,还是吊桶落在井里】释义:比喻争斗双方谁胜谁负尚难预测。例句:不妨事,大头在我手,姑且待我将息棒疮好了,也教他看我的手段。不知是井落在吊桶里,还是吊桶落在井里。如今且不要露风声,让他先做了准备。
【谚语俗语第94句】:【有再生的儿女,没有再生的爹娘】(谚)儿女没了,还可再生养;父母没了,就无法挽回。指孝敬父母,是至高无上的品德,宁可舍后代,不可无父母。
【谚语俗语第95句】:【知法犯法,罪加一等】(谚)法:法律。指明知道法律规定,却偏要以身试法,这个罪就得加倍处罚。
【谚语俗语第96句】:【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谚)朝:朝廷,泛指官场。旧指争夺名誉地位,要在官场;争夺财富利润,要在商场。
【谚语俗语第97句】:【半天里抹糨子——糊云】(歇)糨子:浆糊。糊云:谐“胡云”。指信口胡说。
【谚语俗语第98句】:【生看衣衫熟看人】(谚)指对于素不相识的人,只能从衣着外表上进行观察;而熟人就不必这样了。
【谚语俗语第99句】:小芳见小虹买了一件漂亮的新衣服,回到家也向父母要。她爸叹气说:“芳,不是当爸的不给你买,穿衣看门房,吃饭量家当。咱们家的条件不能跟人家的比呀!”(河南·辉县)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202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