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火的民间俗语,有深度有品味的感悟俗话!
【谚语俗语第1句】:【天不收,地不留】(惯)指无人收留,无处容身。
【谚语俗语第2句】:【哭了半天,还不知道是谁死了】谓不了解实情,瞎担忧。浩 然《艳阳天》:“真是大马虎,哭了半天,还不知道是谁死了! 我们说的是分麦子的事儿!”
【谚语俗语第3句】:针挑黄连——挖苦
【谚语俗语第4句】:灯草抵门——靠不住;不可靠
【谚语俗语第5句】:写字不在行——出格
【谚语俗语第6句】:妈妈在整理豆角架,我站在旁边发愁地说:“这么多,什么时候能干完呢?”妈妈边干边说:“眼是懒蛋,手是好汉。动动手,一会儿就干完了。”(黑龙江·大庆)
【谚语俗语第7句】:小弟弟总不好好吃饭,有时妈妈说一百句好话也难喂下点东西。邻家奶奶说:“一个猪娃不吃糠,两个猪娃吃得香。小孩子吃饭,得攀着比着才吃得香。”(河南·新野)
【谚语俗语第8句】:【大满贯】“大满贯”现在多指在某项体育比赛中,在不同的赛事中连得几个冠军,称之为“大满贯”。如乒乓球比赛,有世界杯(一年一次)、世锦赛(二年一次)、奥运会(四年一次)三大赛事,在三大赛事中如果都得了冠军,就是乒乓球大满贯得主。中国荣膺这一称号的有邓亚萍、王楠、张怡宁、刘国良、孔令辉、马琳,还有今年的伦敦奥运会金牌得主张继科。所以,大满贯是很高的荣誉。追究大满贯的词源,出自战国末期韩非子的《韩非子·说林下》:“有与悍者邻,欲卖宅而避之。人日:‘是其贯将满矣,子姑侍之’。答日:‘吾恐其以我满贯也。”’满贯就是钱多的意思。此词原本是绳子穿铜钱达到全绳用到尽头,也就是铜钱贯满全绳之意。如果家有万贯,岂不就是个财主?引申义对于造孽最深、作恶最多者,也称之为满贯,成语所谓之恶贯满盈的就是,却绝不用作形容做善事。打小牌有习惯用大满贯小满贯的说法,也是绳子贯满铜钱引申而来。这种赌博游戏,非善事也。古代传统思维方式视钱多并非完全的好事,所谓满溢损是也。满贯容易惹是非,所以多引申为非善事。转义为荣誉,是近年的事。
【谚语俗语第9句】:【棋逢敌手难藏行】(谚)藏:隐藏不露。指下棋人要是遇着棋艺不相上下的对手,每一着的用心都会被对方识破,难以施展。比喻两军对阵,足智多谋者相逢,双方都很难施展计谋。 也作“棋逢对手难回避”。
【谚语俗语第10句】:【 泥鳅翻不起大浪】泥鳅只能浮到水面上翻一点水花,产 生一点涟漪。比喻力量小,成不了大事,闹不了大乱子。亦 可用反义。从维熙《伞》:“那就睡大觉去,小泥鳅掀不起大 浪头来。”
【谚语俗语第11句】:【捡了芝麻,丢了西瓜】释义:顾了小的丢了大的,或指抓住了次要的,丢掉了主要的。例句:这种负责精神很好,可是光你一个人总忙不过来啊!搞不好,捡了芝麻反倒丢了西瓜。
【谚语俗语第12句】:【拿屎盆子往自己人脑袋上扣】(惯)比喻自毁声名,自己侮辱自己。 也作“拿着屎盆子往自己头上扣”。
【谚语俗语第13句】:【山水还有相逢日,岂可人无会合时】(谚)山山水水都可能有相逢的机会,人别离后还能没有再见面的一天?指人和人离别不必愁苦,定会有再见面的一天。
【谚语俗语第14句】:【一而二,二而一】二者合在一起,不可分。成语:合二为 一。台湾林语堂《京华烟云》:“可是在结婚后一年之中,莫 愁没有一次使立夫感觉到他花的是莫愁的钱,因为俩人相 信他们是一而二,二而一的。”
【谚语俗语第15句】:【—锹挖不出井来】做事要有步骤,不可能一蹴而就。类 似的:一斧子砍不倒大树。周立波《暴风骤雨》:“随便干啥, 都不能一下子就干好的。不是一撅就挖出个井来,得慢慢 挖,不能心急。”
【谚语俗语第16句】:【好儿女志在四方】青年人应该经风雨见世面,不应留恋 某一个地方。类似的:男儿志在四方。香港梁凤仪《千堆 雪》:“对呀,男儿志在四方,何必要死守在女友的身旁,受那 裙带尊荣所带来的层层压力?”
【谚语俗语第17句】:【和尚误了做,老婆误了娶两耽误】明代《西游记》:“哥 呵,不是胡说,只恐一时有些儿差池,却不是和尚误了做,老 婆误了娶,两下里都耽搁了?”
【谚语俗语第18句】:【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谓没有做不成的事情,就看是 否用心钻研。有心人处处留心,善于学习,就能克服困难, 取得成功。天下,也说:世上。清代《红楼梦》:“这首不但 好,而且新巧有意趣,可知俗语说的: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 人。社里一定请你了!”
【谚语俗语第19句】:【下软蛋】(惯)比喻向对方服输。
【谚语俗语第20句】:电线杆上晒衣服——好大的架子
【谚语俗语第21句】:【争着不足,让着有余】(谚)相互争夺,既伤感情,又损财物;相互谦让,既有情义,又物尽其用。指与人相处应相互体谅,谦让和气。
【谚语俗语第22句】:一口吞了二十五只小老鼠——百爪挠心
【谚语俗语第23句】:【今天天气哈哈哈】指见面无话可说,或不谈正题,支吾敷衍。 传记图书:“逢到这时,他只好答非所问,今天天气哈哈哈。”
【谚语俗语第24句】:路不常走草成窝,坐立不直背变驼。
【谚语俗语第25句】:星期天,弟弟和伙伴们玩得正高兴。妈妈说他:“就知道玩!人要脸,树要皮;窗户要纸炕要席;学生就该要成绩!还不学习去!”(河南·虞城)
【谚语俗语第26句】:真书如立,行书如引,草书如走。
【谚语俗语第27句】:【日落三条箭,隔天雨就现】释义:太阳落山时,天空如有三条箭形云,第二天就会下雨。例句:麦子收到第四天,竞赛正搞得热火朝天,我们发现有雨情了。先是在太阳落山的时候,我们发现天空上有三条箭形云,按照农谚说:“日落三条箭,隔天雨就现。”
【谚语俗语第28句】:【喊天天不应,呼地地无门】(惯)形容陷入困境,冤仇无处申诉,有理无处去讲,有难无人帮助。 也作喊天天不应,喊地地无灵。 呼天天不应,唤地地不灵。 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谚语俗语第29句】:【脚杆子上绑大锣——走到哪儿都当当响】(歇)脚杆子:腿。当当响:本形容敲大锣发出的响亮声音,转喻出色、过硬或有名声。赞扬人无论到什么地方或在什么岗位上,都干得很出色,或很有名气。
【谚语俗语第30句】:【一风吹】(惯)比喻一下子全部否定掉,全都不算数。
【谚语俗语第31句】:刑法条文糊衣裳——满身罪名
【谚语俗语第32句】:【郑板桥的竹子能碰死家雀】(谚)郑板桥:名燮,字克柔,号板桥,清代乾隆年间进士,扬州八怪之一,擅长画兰竹。指郑板桥画的竹子可以乱真。
【谚语俗语第33句】:【十日滩头坐,一日行九滩】(谚)行船遇到逆风大浪,只好长时间在滩头困守;一旦风顺浪平,即可扬帆远航。比喻机会不来,只好坐等;机会一来,便可大显身手。
【谚语俗语第34句】:【砍不倒大树,弄不多柴禾】释义:比喻做事不花大气力,不能获得更多的成果。例句:他们见姚士杰和郭世富两家大户都叫不到会场,只靠每年往出周借几斗粮的小庄稼户儿,去做什么呢?砍不倒大树,弄不多柴禾!细枝碎草,抵得什么?
【谚语俗语第35句】:【囤底上省不如囤尖上省】(谚)囤:盛放粮食的器具。指节约粮食,要在粮满囤的时候节省,不可等到囤中存粮快见底的时候。泛指一切财物的节约贵在平时。 也作“囤尖省才是省,囤底省一场空”。
【谚语俗语第36句】:表哥在学校常挨打,到了家里却厉害得不得了。姨妈总说他是“家里的老虎,外面的老鼠”。(河北·邯郸)
【谚语俗语第37句】:【 披着人皮的畜牲】谓丧失人性。类似的:白披一张人皮。 成语:衣冠禽兽。清代《二度梅》:“只是可惜圣上把那高官 厚禄与那些误国的奸贼食了,又不能分君之忧患,立于庙堂 之上,白披一个人皮!”
【谚语俗语第38句】:清明前,奶奶拿着瓜种和豆种到菜地去种。奶奶一边种一边说:“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河南·内乡)
【谚语俗语第39句】:【人无再少年,花有重开日】见“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谚语俗语第40句】:【电线杆上插鸡毛——好大的掸子】(歇)掸子:一种除尘工具,常用鸡毛绑在小竹棍上做成。掸:谐“胆”。惊叹或指责人胆子太大。
【谚语俗语第41句】:【馋鬼抢生肉——贪多嚼不烂】(歇)比喻片面追求数量,反而达不到目的,收不到好的效果。
【谚语俗语第42句】:【驴粪球,外面光】指外表还可以,内里很糟。浩然《艳阳 天》:“人家主人专意要这样。人家不图驴粪球子外面光,图 的是缸里点灯里头亮。荞麦面的肉包子,别看皮黑,一兜 肉!”
【谚语俗语第43句】:铁板上的铆钉——没跑
【谚语俗语第44句】:【牡丹虽好,绿叶扶持】释义:牡丹花虽然艳美,还得靠绿叶来衬托它。比喻能力强的人也需要别人帮助配合。例句:南都闻巷中常谚,往往有粗俚而可味者,漫记数则,如日……:“牡丹虽好,绿叶扶持。”
【谚语俗语第45句】:【狗咬挎篮的,贼抢有钱的】释义:挎篮的:指挎着篮子讨饭的人。即乞丐。比喻坏人专门欺压穷人。例句:天保没好气地答道:“安定!‘狗咬挎篮的,贼抢有钱的’,一点不假!我这没逃跑的也还活着。”
【谚语俗语第46句】:全家动手牵只羊——人浮于事
【谚语俗语第47句】:【除死无大灾】(谚)指人如果横下一条心,连死都不怕,就不怕有更大的灾祸。
【谚语俗语第48句】:【在云端里过日子】(惯)形容提心吊胆。
【谚语俗语第49句】:上数学课,老师反复强调不要把被乘数与乘数弄颠倒了,结果还是有人弄颠倒了。老师说:“这就像抱起狗砸石头,怎么行呢?”(河南·汝州)
【谚语俗语第50句】:星期天妈妈让我到集上买菜,我问妈妈买什么好,妈妈说:“宁吃鲜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不要图贱买老牛。”(山东·高密)
【谚语俗语第51句】:【占上风】(惯)指占有优势。
【谚语俗语第52句】:【牙齿上刮下来的】(惯)比喻舍不得吃用省下来的。
【谚语俗语第53句】:【坐红椅子】(惯)旧时科举考试发的榜最后要用红笔勾一下,末一名刚好在红勾之内。比喻成绩排在最后一名。
【谚语俗语第54句】:【门神老了不捉鬼】(谚)门神:旧时贴在大门上护宅的神像。比喻人年岁老了,精力衰弱,办不了事。
【谚语俗语第55句】:【法无三日严,草是年年长】(谚)执法的严过一阵之后就松弛了,犯法的却像野草一样不停地滋生蔓延。指执法的虎头蛇尾,是助长犯法分子猖獗的原因。
【谚语俗语第56句】:布告贴在楼顶上——天知道
【谚语俗语第57句】:【堵得住黄鳝洞,塞不了狐狸窝】(谚)黄鳝(shan):鳝鱼,身体像蛇而无鳞,生活在水边泥洞里。指人能堵住黄鳝的泥洞,却很难堵住以狡猾著称的狐狸的窝。比喻贪污腐化、营私舞弊的门路极多,要制止非常不容易。
【谚语俗语第58句】:【千年纸墨会说话】纸墨,多指契约文书档案。这些纸墨 可以作为凭证。刘江《太行风云》:“空口无凭,有字据为证, 你不识字,千年纸墨会说话,还可以请旁人给念念听听。”
【谚语俗语第59句】:老人吃油条——全靠磨劲
【谚语俗语第60句】:【家常饭,粗布衣,知寒知暖自己的妻】(谚)家常饭吃得饱,粗布衣穿着暖;自己的妻子最能知热知冷,体贴入微。指不要羡慕山珍海味,不要贪图绫罗绸缎,更不要眼热那些妖艳的女色。 也作“家常饭,粗布衣,知热知冷结发妻”。结发妻:原配妻。I
【谚语俗语第61句】:隔山看见蚊虫飞——真是好眼力
【谚语俗语第62句】:【白龙瞟娘,必主雷雨】释义:白龙:“传说中白色的神龙。(帝)以甲乙杀青龙于东方,以丙丁杀赤龙于南方,以庚辛杀白龙于西方,以壬癸杀黑龙于北方。”此处借指西方上空出现的白云。五月十三日为白龙生日,谓此日西方出现白云,必有雷雨。例句:五月十三日,为白龙生日,谓“白龙瞟娘,必主雷雨。”
【谚语俗语第63句】:【海枯终见底,人死不知心】释义:形容人心难测,不可了解。例句:尤浑奏臼:“自古人心难测,面从背违,知外而不知内,知内而不知心,正所谓‘海枯终见底,人死不知心’。”
【谚语俗语第64句】:【 雪里埋不住死人】真相迟早会暴露。类似的:雪里埋小 猪,总会露出蹄爪来。马烽西戎《吕梁英雄传》:“康有富受 了这么大害,就是今天不说,以后也会说的。雪里埋不住死 人呀!”
【谚语俗语第65句】:白漆灯笼——空白
【谚语俗语第66句】:【一个(姓)字分不开】释义:说明一家人,分不开。例句:“一个‘李’字分不开,兄弟毕竟是兄弟!”
【谚语俗语第67句】:夏天到了,天气很热,爷爷买了一个大西瓜。家里的人还没有全回来,叔叔就自己先吃了起来。眼看他自己就快吃大半个了,爷爷在一边看不过去了就说:“君子略尝滋味,小人撑死不足。”叔叔听了不好意思地笑了。(河北·平泉)
【谚语俗语第68句】:黄鼠狼躲在鸡棚里——不是偷鸡也是偷;想偷鸡(想投机)
【谚语俗语第69句】:【淮阴将兵——多多益善】见“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谚语俗语第70句】:【鞋趿拉袜捣蒜】(惯)鞋趿(t。)拉:把鞋帮后部踩在脚后跟下。袜捣蒜:袜子不合脚,走路时老往脚心跑。形容衣着不整齐,不利落。
【谚语俗语第71句】:【炕上一把剪子,地里一把铲子】(惯)形容妇女勤劳能干,家务活、农活都是一把好手。 也作炕上一把剪,炕下一把铲。 炕上剪子,地下镰刀。
【谚语俗语第72句】:【 有说咸的,有说淡的各种说法都有。】咸、闲谐音,多指说 闲话。成语:众说纷纭。韩志君等《古船·女人和网》:“当 初,你跟铜锁离,村子里就有人说咸,有人说淡。这回,你再 跟小庚离,唾沫淹不死你,舌头也杀了你!”
【谚语俗语第73句】:【好一块羊肉,倒落在狗口里】(惯)形容美女嫁给了丑陋无能的丈夫。含讽刺意。
【谚语俗语第74句】:【爱在心里,狠在面皮】(谚)长辈对子孙只可心里慈爱,管教起来要严格。
【谚语俗语第75句】:【物有不同物,人有不同人】(谚)物和物不一样,人和人也不会相同。指人与人总有差别,不能强求一律。
【谚语俗语第76句】:听见猫叫身发抖——胆小如鼠
【谚语俗语第77句】:扭着脖子想问题——尽是歪道理
【谚语俗语第78句】:【夏雨隔田晴】(谚)夏季下雨,往往是田垄的这边下,田垄的那边晴。指夏天的雨,尤其是猛雨,区域性很强。
【谚语俗语第79句】:【十个儿子十个相】(谚)相:相貌,长相。一母所生的十个儿子,长相就有十个样。指人的相貌各自不同。
【谚语俗语第80句】:【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谓人无处不到,有办法 克服困难。或说:山再高总有路,水再深总有渡/山高有人 走,水深有船行。汪幸福《浪迹台湾岛》:“山高有人走,水深 有船行。为了生存下去,山高要上,水深要行。在香港这个 世界里生活,不冒险,永远改变不了穷困潦倒的处境。”
【谚语俗语第81句】:豆腐耳朵——爱听谗言
【谚语俗语第82句】:【韩信将兵——多多益善】(歇)韩信:西汉初淮阴(今江苏淮阴市西南)人,初属项羽,后归刘邦,被刘邦任为大将,后被封为楚王。 将:率领。韩信善于领兵作战,兵越多,指挥越自如。后用来指越多越好。 也作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韩信点兵——越多越好。 淮阴将兵——多多益善。
【谚语俗语第83句】:【狗不理】一提“狗不理”,人人都知道是天津那个“狗不理”包子铺。清咸丰年间,河北武清县杨村(现天津市武清区)有个名叫高贵友的年轻人,其父四十得子,由于期望他无病无灾,健康成人,好养活,故取了乳名“狗子”。高贵友十四岁到天津学艺,在南运河边上的刘家蒸吃铺里做小工,练就一手好活。三年师满后,他精通了做包子的各种手艺,于是就自立门户,开了一家专营包子的小吃铺——“德聚号”。由于高贵友手艺好,制作的包子色香味美,加上做事又十分认真,从不掺假,引得十村百里的人都慕名而来,生意十分兴隆。由于来吃包子的人越来越多,高贵友忙得不可开交。后来高贵友急中生智,想出了一个新的经营点子。顾客们想买包子,他要求先把零钱放进碗内,然后他按价给相应的包子。顾客们吃完包子,放下碗筷离店时,高贵友常常忙得顾不上跟他们说话。于是街坊邻里都取笑他说…狗子’卖包子不理人”,…狗子’卖包子,一概不理睬”。后来,好事者干脆把他的包子店改名“狗不理”,把他制作的包子叫“狗不理包子”,而高贵友对此也一笑而已,并不介意。此名一经传开,原店铺字号却渐渐被人们淡忘了。 “狗不理包子”以其味道鲜美而名扬中外,关键在于用料精细,制作讲究。在做工上,它有明确的规格标准,每个包子褶花疏密一致,宛如白菊花形,都是十五个褶。刚出屉的包子,大小整齐,色白面柔,咬一口油水汪汪,香而不腻,所以一直深得大众百姓和各国友人的青睐。据说袁世凯在天津编练新军时,曾把“狗不理包子”作为贡品进献给慈禧太后。慈禧太后品尝后大悦,道:“山中走兽云中雁,陆地牛羊海底鲜,不及狗不理香矣,食之长寿也。”这个一百多年老店至今生意兴隆,为保住名声,慎设分店。但头脑活络的商人却打起了擦边球,“天津包子”却在全国遍地开花。
【谚语俗语第84句】:【烧野火】(惯)指到处告状、说坏话。
【谚语俗语第85句】:【长不过五月,短不过十月】(谚)长:此处指白昼天长。指农历的五月,白昼天最长;农历的十月,白昼天最短。 也作“长五月,短十月”。
【谚语俗语第86句】:拉纤的喊号子———股劲
【谚语俗语第87句】:【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外行人只能看表面现象,内 行人能够看出规律、技巧。张贤亮《绿化树》:“俗话说,外行 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即使他干端坯递泥这样的简单劳动, 我马上知道他非常有眼力。”
【谚语俗语第88句】:【放隔山炮】(惯)比喻所采取的行动威力很大,在这个地方行动,其他地方也受到影响。
【谚语俗语第89句】:【中南海】“中南海”是北京的一个地名,举世闻名。缘何那样出名,它曾是毛主席居住过的地方,足全国人民向往的中心。也是著名的风景区。但是北京属内陆,为何有“海”? “中南海”的“海”,是蒙古语“海子”的简称,是花园的意思。因为地处北京的中南方位,故把这一带风景游览区统称为“中南海”。此名始于元代,一直沿用至今。
【谚语俗语第90句】:钢条做钉子——宁折不弯
【谚语俗语第91句】:牛角上抹油——又尖又滑(叉奸又猾)
【谚语俗语第92句】:老鼠上锅台——熟路
【谚语俗语第93句】:【水是故乡甜,月是故乡明】(谚)故乡的水,喝起来最甜;故乡的月,看起来最圆。指热爱故乡的人会觉得家乡的一草一木都比别处美好。
【谚语俗语第94句】:壁头上挂蒲席——不像话(画);不成话(画)
【谚语俗语第95句】:三月天的布谷鸟——催耕忙
【谚语俗语第96句】:野马脱缰——横冲直撞;没法收回
【谚语俗语第97句】:【山鸡不敢配凤凰】(谚)山鸡:野鸡。凤凰:古代传说中百鸟之王。 比喻在婚姻上,地位低下的人家不敢高攀名门望族。
【谚语俗语第98句】:【对事不对人】针对事情讲道理,不是看人行事。台湾林 海音《春风》:“他们这场辩论,对事不对人,这句话只是脱口 而出罢了。”
【谚语俗语第99句】:【一人有福,带挈一屋】(谚)带挈:提携。一屋:全家。旧指一个人有福气,全家人及亲友都能跟着受惠。 也作“人有福,托带满屋”。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202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