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经典俗语,真的太经典了!
【谚语俗语第1句】:【三魂掉了二魄】形容人害怕,发呆,精神恍惚。类似的:. 失了三魂,丧了七魄。成语:魂不守舍、魂飞魄散。菡子《纠 纷》:“她已经怀了身子了呀!她少不得怨恨自己,怨恨刘 二,每天担着一笔心事,三魂掉了二魄似的。”
【谚语俗语第2句】:胳膊肘子——往里弯
【谚语俗语第3句】:有壶没底儿——装不住
【谚语俗语第4句】:【拍马挨了踢,上劲崩了弦】(惯)比喻想讨好人却遭人冷待,想干好事却办成了坏事。
【谚语俗语第5句】:【铜铃打鼓——另有音】(歇)本指用铜铃打鼓,除了鼓声,还有铃声;转喻话里有话,另有用意。
【谚语俗语第6句】:垃圾堆里的画——废画(话)
【谚语俗语第7句】:邻居近几年木材和茶叶收入好几万元,可是,一笔生意没做好,连老本都赔上了。为了过个年,不得不四处借钱。爷爷说:“这真是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好一世穷!”(安徽·石台)
【谚语俗语第8句】:【赶鸭子上架】(惯)鸭子本不会爬高,却硬赶着它向高高的架子上爬。比喻强逼别人做力所不能及的事。 也作打鸭子上架。 拿鸭子上架。
【谚语俗语第9句】:疯狗跳院墙——逼的
【谚语俗语第10句】:【吃一堑,长一智】释义:吃一次亏就会增长一些智慧。例句:“妹妹!”姐姐沉痛地说,“吃一堑,长一智。接受我的教训吧,把姐姐作为前车之鉴吧!……”
【谚语俗语第11句】:【气不圆,馍不熟】(谚)圆:满。 要蒸到蒸笼的气十分足,馒头才能蒸熟。比喻做事工夫不到,火候欠缺,事情就难成功。
【谚语俗语第12句】:【穷生虱子富生疥】(谚)疥:一种因疥虫引起的传染性皮肤病。 指旧时穷人没有换洗的衣服,身上的虱子多;富人生活奢侈放荡,染上疥疮的多。 也作“穷长虱子富长疮”。
【谚语俗语第13句】:学校大扫除,我忘了带劳动工具,急急忙忙地跑回家拿。妈妈看我慌张的样子,笑着说:“你呀,真像八十岁的老婆婆穿袜子,老是一二五——丢三落四的。这可怎么行?”(湖南·郴州)
【谚语俗语第14句】:【人穷长力气,人富长脾气】(谚)指穷人靠肢体勤劳度日,力气自然越来越大;富人养尊处优,恃财傲物,脾气自然越来越大。
【谚语俗语第15句】:【求佛求一尊】看准了能起作用的人,集中力量求一个就 行。乱求人,反而效果不好。张恨水《金粉世家》:“求佛求 一尊,你这样子,还是请七爷多帮忙吧。”
【谚语俗语第16句】:【喂脑袋】(惯)指吃饭。
【谚语俗语第17句】:湿水棉花——没法弹(谈)
【谚语俗语第18句】:【三头不辨两】(惯)连三个两个都分不清楚。形容人分辨不出好坏。
【谚语俗语第19句】:【土块擦屁股——迷了门】(歇)门:本指肛门,转指门路。形容人迷迷糊糊,不知所措。
【谚语俗语第20句】:【老鼠儿见了猫】(惯)比喻弱者见到了惧怕的人。 也作“耗子见了猫”。
【谚语俗语第21句】:【家无二主】(谚)指家庭不论大小,只能由一人主持家事。也泛指一个群体只能由一人做首领,不能乱当家。 也作“家无二主,国无二王”。
【谚语俗语第22句】:蜗牛背“房子”——只顾自己
【谚语俗语第23句】:【人离原地活,树离原地死】(谚)指人离开原地,走出困境,外出闯荡,就能把生活的路拓宽。 也作人挪活,树挪死。挪:挪动,离开原地。 树挪死,人挪活。
【谚语俗语第24句】:【蛤蟆打呵欠——口开得太大】(歇)本指嘴张得很大,转指人太贪心,要价太高。常含讥讽意味。
【谚语俗语第25句】:【唱白脸】(惯)白脸:中国传统戏曲中奸臣的脸谱,象征奸诈,泛指反面人物。比喻在矛盾和争斗中充当强硬、蛮横的角色。
【谚语俗语第26句】:黄连树上长棵草一一苦苗苗
【谚语俗语第27句】:【扶不起的阿斗】(惯)阿斗:三国时蜀汉后主刘禅的小名,生性懦弱、无为,虽有诸葛亮尽心辅佐,但在诸葛亮去世后仍没有保住蜀汉的基业。比喻软弱、无能,别人扶持不起来的人。 也作“扶不起的刘阿斗”。
【谚语俗语第28句】:【反说反有理,正说正有理】(惯)反面正面都有理。指人狡辩,无论怎么说,自己都有理。
【谚语俗语第29句】:妈妈每次炒苦瓜都放很多油,并说:“苦瓜没油苦啾啾,茄子有油滑溜溜。”(江西·信丰)
【谚语俗语第30句】:【靠墙墙倒,靠屋屋塌】(惯)指无依无靠,命运悲惨。
【谚语俗语第31句】:【真理越辩越明】(谚)指真理不怕辩论,越辩论越明白清楚。
【谚语俗语第32句】:【僧不僧,俗不俗】(惯)俗:俗人,一般人。既不像和尚,也不像俗人。形容不伦不类,不像个样子。
【谚语俗语第33句】:【搭在篮里便是菜,捉在篮里便是蟹】(惯)比喻不管好坏,只要到手就算数。 也作挑得篮里便是菜。 捡到筐里就是菜。 拾进篮子里就是菜。
【谚语俗语第34句】:水里捉鳝鱼——滑不溜鳅
【谚语俗语第35句】:【抬杠子】(惯)比喻无谓地争辩或顶撞。
【谚语俗语第36句】:姥姥见我要把剩饭倒掉,马上拦着说:“唉!百粒不成面。吃了不痛扔了痛啊!”(江苏·盐城)
【谚语俗语第37句】:【唐人街】在美、英等发达国家的大城市一般都有“唐人街”,是华人聚居的地方。侨居海外的华人,都以“唐人”自称或被人称呼。这其中的来源大致有三种说法。一是,近年来史志工作者经过查阅大量的史志典籍和族谱家乘找到了根据。现在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绝大部分人都知道他们的祖先是从中原内地迁徙到闽越地区的唐襄军。而这些唐襄军及其后裔称自己为“唐人”。故此,这些海外华人称自己为“唐人”,而且还把华侨聚居区称为“唐人街”。二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历史观,认为“唐虞三代”是中国最早的也是最被人们称道的一次太平盛世。有诗为证,毛泽东有“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的诗句。历史上最早的明君贤王尧帝,就称之为“唐尧”。据史书记载,尧为古之圣王,初封陶,后封唐,世称“陶唐氏”,史称“唐尧”。尧禅让舜,舜禅让禹,被传为佳话,万民称颂。另有文字解释:唐者荡也,广也,大也。《玉篇》:“尧称唐者,荡荡首先至大之貌。”中国老百姓向来喜欢太平,也认为自己的祖国是一个“荡荡然”广博的国家,所以在海外的中国人,都喜欢把“唐人”意为“唐虞三代”传下来的子孙。这含义,和“华人”、“炎黄子孙”的意义相同。三是,与唐朝有关。唐代的中国国势强盛,名声很大。外国便有称中国为“唐”的习惯。《明史·真腊国传》中说:“唐人者,诸蕃呼华人之称也。” 座右铭“座右铭”指放在座位旁边的格言,泛指激励、警醒自己的格言。那么,最早的座右铭是个什么样子呢?
【谚语俗语第38句】:【苦瓜虽苦其一藤,兄弟虽呆只一心】释义:比喻兄弟之间关系亲密,一条心。例句:十绝哥见硬的已不行,声音放温和说:“苦瓜虽苦其一藤,兄弟虽呆只一心。手指总是往里屈的。我认了这账,就要负责,几天内一定付清。你就说过几天来借。”
【谚语俗语第39句】:【桑条从小拗,大来拗不直】(谚)桑树的枝条要想培直,必须在它嫩小的时候;长成粗枝便无法拗动。 比喻教育后代必须从幼小时抓起,方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谚语俗语第40句】:【 脑袋掖在裤腰带上】冒着极大的危险,准备掉脑袋。或 说:脑袋提在手里/提溜着脑袋过日子。成语:出生人死。 台湾李敖《世论新语》:“如果想在政治上争一席之地,就该 把脑袋提在手上玩。”
【谚语俗语第41句】:【 做一辈子狐狸,给公鸡啄了眼睛】谓有经验的人偶然失利。 罗旋《南国烽烟》:“只怪我粗心大意,做一辈子狐狸,给鸡啄 了眼睛。”
【谚语俗语第42句】:【说的有心,听的有意】(惯)指说话的人有意要表达某种意思,而听的人也明白其含意。 也作“说者有心,听者有意”。
【谚语俗语第43句】:【跑掉了兔子杀狗吃】(惯)比喻有了错误迁怒于他人。
【谚语俗语第44句】:【 走错了庙门,敬错了神】找错了地方,求错了人。刘绍棠 《鹧鸪天》:“当年你爸爸自讨苦吃,偏要学经济,而且学的是 农业经济,真是走错了脚步,进错了庙门。”
【谚语俗语第45句】:【冒天下之大不韪】(惯)不韪:不是,过失。指不顾天下人的反对,明目张胆地做罪大恶极的事。也指遭到天下人的反对。
【谚语俗语第46句】:【家有万千,小处不可不算】(谚)家里纵然有千万钱财,开支也要精打细算。指再大的家业,过日子也必须节制而有计划,不可随意浪费分文。
【谚语俗语第47句】:【一场混水一群鱼】混乱之中,会出现一批兴风作浪的人。 成语:应运而生。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俗话说:一 场混水一群鱼。史无前例的运动,总有一些人应运而生。”
【谚语俗语第48句】:【睁眼一抹黑】见“两眼一抹黑”。 玩笑。
【谚语俗语第49句】:大路朝天——各人一边
【谚语俗语第50句】:【上山容易下山难】指事情开头容易而不好收场。类似 的:办酒容易请客难/创业容易守成难/缚虎容易纵虎难/看 花容易栽花难/破坏容易建设难/起头容易结尾难/请神容 易送神难/说得容易做起难,等等。“……容易……难”为俗 语惯用句型之一,表示比较。《播火记》:“你就不想想,上山 容易下山难,弄好了怎么办,弄不好怎么办?”
【谚语俗语第51句】:【太阳打西边出来】谓不可能发生,或指反常、罕见。台湾 白先勇《孽子》:“这倒是新闻!太阳该从西边出来了。”
【谚语俗语第52句】:【胶多不黏,话多不甜】(谚)胶用得过量了,就没有黏性;话说得哕唆了,就没人爱听。指说话贵在简明扼要。
【谚语俗语第53句】:【守着饼挨饿】(惯)比喻有好的条件不知道利用。
【谚语俗语第54句】:【不怕贼来偷,只怕贼惦记】被贼人打主意,则防不胜防。 电视小品:“我爸爸说,不怕贼来偷,只怕贼惦记,你这是盯 上我们了。”
【谚语俗语第55句】:属螺丝钉的——东西不大,作用不小
【谚语俗语第56句】:【书中自有黄金屋】此语一般两句连用:“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在过去封建时代,用来激励人们上进好学,形容读书的重要性和好处。那么,它源自何处呢?它源自宋真宗的《劝学诗》,诗中写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使他没有想到的是,后来人们受其启发,又续貂一句“书中自有颜如玉。”也不知道人们是有意逢迎皇帝,还是寒碜皇帝,反正“颜如玉”不如“黄金屋、千钟粟”格调高雅。不管怎么说,为后世留下了一句俗语:“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倒把皇帝的杰作给冷落了。以上三句诗,无非是说明读书学习的重要性,读了书,有钱花;读了书,有饭吃;读了书,有娇娘。有的少年为此追逐名利享受,误入歧途。毛泽东也曾向少儿劝学:“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才是正道。
【谚语俗语第57句】:【抬头老婆低头汉】(谚)老婆:已婚妇女的俗称。走路昂扬着头的妇女,性格往往强悍;走路低着头的汉子,处事往往多疑。指仰头女性和低头汉子大多是强悍有心计的人。 也作抬头的女人低头的汉。 仰脸的女子低头的汉。
【谚语俗语第58句】:【剪不断,理还乱】(惯)既难以割舍,又梳理不顺。形容人的心理活动或感情很复杂。也形容头绪太多,难以理清。
【谚语俗语第59句】:【一支筷子不能调炒面,一只脚不能走路】释义:比喻一个人力量孤单,办不成事。例句:以前跟你们喝血酒的那些奴隶主都去了,只剩下我阿达一个人。“一支筷子不能调炒面,一只脚不能走路”,我阿达没有办法,只好派我去同共产(党)假靠拢。
【谚语俗语第60句】:我问妈妈要钱买东西,妈妈说:“今天要,明天要,沙窝淘井,越淘越深。”(河南·新野)
【谚语俗语第61句】:学艺终身福,是艺不亏人。
【谚语俗语第62句】:【十个指头和一个指头】喻全体和局部的关系。刘绍棠《鹧 鸪天》:“我工作上也不是没有缺点,可是也不该十根手指只 抓一个小手指头。”
【谚语俗语第63句】:久病床前无孝子。
【谚语俗语第64句】:每次写作文,我老爱“克隆”作文书上习作的开头与结尾。妈妈说:“写作文要写出自己的情感,要多读多练。这样吃别人嚼过的馍多没味道!”(陕西·武功)
【谚语俗语第65句】:老鼠出门撞着豹——恶心人碰着恶心人
【谚语俗语第66句】:打官司的上堂——各执一词
【谚语俗语第67句】:【抓住旋风就是鬼】(惯)旋风:呈螺旋状运动的疾风。比喻认假为真,搞错了对象。
【谚语俗语第68句】:闺女穿着奶奶的鞋——老样子
【谚语俗语第69句】:【 汗珠落地摔八瓣】形容干活用力,辛苦。成语:汗流浃 背。浩然《山水情》:“我一个人汗珠子掉地下摔八瓣儿拉扯 大的孩子,你一点力不费,一点情不领,就进了你家的门儿, 成了你家的人。”
【谚语俗语第70句】:最近几天,有人议论小王偷了人家的煤。小王说:“身正不怕影子斜,不管别人怎样说,我连个寒战都不打!”(河南·郏县)
【谚语俗语第71句】:【馋鬼抢生肉——贪多嚼不烂】(歇)比喻片面追求数量,反而达不到目的,收不到好的效果。
【谚语俗语第72句】:【脚打着脑勺子】(惯)脑勺子:后脑勺。形容跑得极快。也形容非常慌乱或非常忙。 也作脚踏着脑勺子走。 脚后跟打着脑勺子。 脚后跟打后脑勺。
【谚语俗语第73句】:在回来的公共汽车上,一位叔叔的钱包被小偷偷了。他哭笑不得地说:“唉!这年头,有的人真是螃蟹不大,多长了两只脚。”(安徽·淮北)
【谚语俗语第74句】:【打强心剂】(惯)强心剂:能使心脏肌肉收缩力量增加、心脏搏动次数减慢,从而改善血液循环的药物。比喻采取措施使处于困境中的人或集体振作精神,产生摆脱困境的动力。 也作“打强心针”。
【谚语俗语第75句】:红娘挨打——为别人担不是
【谚语俗语第76句】:【 无颜见江东父老】原指项羽兵败,无脸回江东故地,在乌 江自刎。借指失败后羞见熟人。海外於梨华《三人行》:“从 台湾回来,他便无颜见江东父老,不愿回到洋人圈里。” 小曲好唱口难开指不好张口明说,羞于启齿。特指男 女开始相爱时,有话不好直说。李季《王贵与李香香》:“小 曲好唱口难开,樱桃好吃树难栽;交好的心思两人都有,谁 也害臊难开口。”
【谚语俗语第77句】:【绑鸡的绳子,捆不住大象】(谚)比喻用制伏弱小者的方法,根本无法制伏强大的对手。
【谚语俗语第78句】:【两把钥匙挂在脖子下——开心又开心】(歇)开心:本指打开心房,转指高兴。形容非常高兴。
【谚语俗语第79句】:叔叔的儿子学习成绩很差,叔叔每次问起他考的分数,他不是装聋作哑,就是一溜烟儿跑开。在一旁的婶婶常对叔叔说:“穷怕客,富怕贼,麻花裤子怕站歪。咱儿子就怕提学习的事儿。”(河南·濮阳)
【谚语俗语第80句】:【糟糠之妻不下堂,贫贱之交不可忘】见“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谚语俗语第81句】:一听到那些不实干的人吹大话,王大伯就会露出不屑一顾的神态,说那些人办事是“一串子鞋帮儿——没底儿”。(河南·郑州)
【谚语俗语第82句】:佛殿里的罗汉——肚子泥(一肚子疑)
【谚语俗语第83句】:【文有文才,武有武艺】文武全才。刘绍棠《二度梅》:“你要 是文有文才,武有武艺,花枝儿似的姑娘挤破了门。”
【谚语俗语第84句】: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
【谚语俗语第85句】:【嘴上贴封条】指不准说话,或保持沉默。海外陈若曦《二 胡》:“爸爸自从摘了右派帽子后,嘴巴贴了封条,见人先矮 三分。”
【谚语俗语第86句】:谢安做宰相——东山再起
【谚语俗语第87句】:恶老雕戴皮帽——假充鹰
【谚语俗语第88句】:我跟妈妈犟嘴,妈妈有点生气,要打我,我赶快跑到外面。妈妈说:“罐儿里的鸡蛋——都给你攒着呢!”(江西·兴国)
【谚语俗语第89句】:【等米下锅】(惯)形容穷得没有粮食吃。也比喻缺乏急需的东西。
【谚语俗语第90句】:【屎壳郎掉在磨道里——充大耳朵驴】(歇)磨道:牲口拉磨时绕磨盘四周走的圆形小道。大耳朵驴:即驴,因耳朵较大而称。比喻品行低劣或无能之辈冒充体面的人物。 常含讥讽意味。
【谚语俗语第91句】:蚂蚁说成大象——吹得不像样
【谚语俗语第92句】:烧香惹鬼叫——好心没好报
【谚语俗语第93句】:【一肥遮百丑】(谚)指人的身体肥实就能遮掩生理上的其他缺点。 也借指有财有势的人,凭着财势就可掩盖自身行为的种种劣迹。
【谚语俗语第94句】:【只拉弓,不放箭】见“开弓不放箭”。
【谚语俗语第95句】:【羊皮膏药——不灵】(歇)旧时民间认为狗皮膏药疗效好,羊皮膏药不管用。指不灵验,不起作用。
【谚语俗语第96句】:谷糠蒸窝头——捏不拢;难捏合
【谚语俗语第97句】:不长庄稼是因为土地不肥,首领无知是因为失去群众。
【谚语俗语第98句】:雀儿的肚子——心眼儿小
【谚语俗语第99句】:久旱逢甘雨——及时;喜煞人;正是时候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202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