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民间俗语经典俗话,句句戳心 句句精辟
【谚语俗语第1句】:【枣核解板儿——能有几锯】(歇)解板儿:用锯子锯开。枣核很小,把枣锯开,根本用不了几锯。 锯:谐“句”。指没有多少话语或唱词。
【谚语俗语第2句】:【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释义:不经历一番艰苦,就不能获得美满幸福。例句:正叫做: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元礼别了小峰,到京会试,中了第二名会魁。
【谚语俗语第3句】:【八十岁学吹鼓手】(惯)吹鼓手:旧式婚丧礼仪中吹奏乐器的人。 指年纪大了还去学某种技艺。
【谚语俗语第4句】:【吃凉不管酸】(惯)比喻对事情不操心。也比喻不管闲事。
【谚语俗语第5句】:后山石头——死不开窍
【谚语俗语第6句】:【七字两点——斗出弯来了】(歇)“七”字左上角加两点,就成了“斗”字下面加个弯钩。斗:谐“抖”。指人因境遇好转而得意洋洋起来。含讥讽意味。
【谚语俗语第7句】:十二月天找杨梅一难上难
【谚语俗语第8句】:【扣屎盆子】(惯)指无中生有地陷害人,损害其名誉。
【谚语俗语第9句】:山鹞子站在崖头上——高瞻远瞩
【谚语俗语第10句】:没笼头的马——野惯了
【谚语俗语第11句】:晁盖的军师——吴(无)用
【谚语俗语第12句】:狐狸给兔子吊孝——兔死狐悲
【谚语俗语第13句】:【凤凰飞在梧桐树——自有旁人话短长】(歇)指一件不寻常的事情发生了,自会有人议论,说短道长。
【谚语俗语第14句】:【一个小鸡不好,带坏一笼】(谚)笼里有一只小鸡捣乱,全笼的鸡都不得安宁。比喻一个人做了坏事,同事们的名声也受到怀疑了。
【谚语俗语第15句】:【露马脚】(惯)比喻隐瞒着的事露出了痕迹。
【谚语俗语第16句】:【大人不责小人过】(谚)指有修养有地位的大人物,不和下人计较。 也指宽宏大量的人,能宽恕下人的粗鄙行为。 也作大人不记小人过。 大人不见小人怪。 君子不记小人过。
【谚语俗语第17句】:【小家碧玉】金枝玉叶、大家闺秀、小家碧玉都是形容女子的词。不过,她们的出身不同,差别可谓三级跳。金枝玉叶一般指皇族之女,大家闺秀指官宦巨富之女,小家碧玉指平民百姓之女。而小家碧玉又特指小户人家年轻美貌的女子。那么,小家碧玉是从何说起呢?小家碧玉源自晋朝孙绰的《情人碧玉歌》:“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感郎意气重,遂得结金兰。”诗中的“碧玉”是一个女子的名字。此后,“小家碧玉”即成为小户人家年轻美貌女儿的代称。她们一般生长在平民家庭,容貌俏丽,性情或温柔或活泼,但因从小家贫失学,又不与外界接触,所以不会附庸风雅,但对一些家务女红往往比较精通。小家碧玉虽不及大家闺秀学问深,懂礼仪,但绝不比大家闺秀品行差,且更具心灵手巧的优势。
【谚语俗语第18句】:【乌云遮不住太阳】释义:比喻困难是暂时的,前途是光明的。例句:“常言说:乌云遮不住太阳;咱这集体日子就是太阳,什么也遮不住它!”
【谚语俗语第19句】:宣传车演节目——载歌载舞
【谚语俗语第20句】:哑巴做梦——说不得
【谚语俗语第21句】:【锔锅的戴眼镜——找碴儿】(歇)碴儿:器物上的破裂处,谐“茬儿”。比喻故意挑毛病,找差错。
【谚语俗语第22句】:【三棱子扁担尖底子桶】(惯)三棱子扁担硌肩膀,尖底子桶放不稳。形容待人刻薄。
【谚语俗语第23句】:【三只手】“三只手”是小偷的代称。这一称呼怎样来的呢? “三只手”是个外来词。古罗马有位剧作家叫普图斯,据说它写过一百多部喜剧,如《一坛金子》、《孪生兄弟》等。这些作品曾在罗马舞台上风行一时,风格幽默,情节生动。“三只手”便和《一坛金子》有关。剧中的老爸吝啬鬼尤克里奥丢了一坛金子,他怀疑是家里的奴才拿了,便要奴才伸出手来给他看有没有拿黄金。看了一只,没有,又看一只,还是没有,最后要奴才给他看“第三只手”。从此“三只手”便成了小偷的代称。
【谚语俗语第24句】:【只此一家,别无分店】(惯)旧时商家招揽顾客的常用语,表示本店经销的商品,为别处所无。比喻独一无二或惟我独尊。 也作只此一家,并无分店。 只此一家,别无它店。 只此一家,别无分号。
【谚语俗语第25句】:冬天滚雪球——越滚越大
【谚语俗语第26句】:【墙里说话墙外听】(谚)人在墙里说话,须防墙外有人窃听。指人说话,特别是说秘密的话,要处处留神,谨防走漏消息。 也作墙里说话,墙外有人。 墙里人说话,墙外有人听。 墙里说话墙外听,道边说话草棵听。
【谚语俗语第27句】:【没眼儿闷葫芦】(惯)比喻没有心眼的人。
【谚语俗语第28句】:【春天后母面】(谚)后母:继母。 指春天的天气是多变的,就像继母对待继子女的态度一样,说变就变。
【谚语俗语第29句】:老鹰拉小鸡——捧上天了;一提就走
【谚语俗语第30句】:高梁秆拴骡子——拉倒
【谚语俗语第31句】:晚上,我写完作业正准备睡觉,谁知爸爸却让我把语文、数学再复习一下。爸爸说:“早起多长一智,晚睡多增一闻。”(安徽·安庆)
【谚语俗语第32句】:看着同班同学都穿得非常漂亮,我也缠着让妈妈给我买漂亮的衣服。妈妈则说:“人美不在穿,马俊不在鞍。”(湖北·丹江口)
【谚语俗语第33句】:【水米不打牙】(惯)指没吃饭、没喝水或没饭吃。 也作水米不沾牙。 水米没打牙。 水米没沾牙。
【谚语俗语第34句】:【明人不吃眼前亏】见“光棍不吃眼前亏”。
【谚语俗语第35句】:【屋漏在上,知之在下】(谚)屋顶上面漏水,上面不知道,屋下面的人知道得很清楚。比喻上层执政者的过错,人民群众看得最清。
【谚语俗语第36句】:【八月初一雁门开,懒妇催将刀尺裁】释义:雁门:山名,在山西省代县西北。到了农历八月,大雁就开始南飞了,人们无论怎样也应准备过冬的衣食了。例句:田家杂谚:八月初一雁门开,懒妇催将刀尺裁。
【谚语俗语第37句】:程咬金的本事——只有三斧头的硬功夫
【谚语俗语第38句】:家中的小太阳——独生子女
【谚语俗语第39句】:【 刀不离手,弓不离身】处于戒备状态。成语:枕戈待旦。 姚雪垠《李自成》:“尽管这群人队伍不整齐,有的站着,有的 蹲着,却都是刀不离手,弓不离身,准备着随时厮杀。”
【谚语俗语第40句】:会计的表格——道道不少
【谚语俗语第41句】:娶媳妇死老娘——哭笑不得
【谚语俗语第42句】:妈妈工作忙,总没空去看望姥姥。姥姥叹息道:“唉,娘疼孩儿没缝儿,孩儿疼娘没空儿。指望不得呀!”(河北·黄骅)
【谚语俗语第43句】:【金簪儿掉在井里】出不去这个范围。清代《红楼梦》:“你 忙什么?金簪儿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连这句 俗语难道也不明白?”
【谚语俗语第44句】:【种一葫芦收一瓢】(惯)撒下一葫芦种子,收获一瓢粮食。形容粮食产量太低。
【谚语俗语第45句】:黄牛打架——死顶
【谚语俗语第46句】:【猛火烤不出好烧饼】谓做事要细心,不能急躁。王杏元 《绿竹村风云》:“俗话说:猛火烤不出好烧饼。绿竹村这 一阵风搭起来的互助组,合上没多久,鸡脚高来鸭脚低, 组里就发生矛盾了。”
【谚语俗语第47句】:【东葫芦爬西架】(惯)长在东边的葫芦却爬上了搭在西边的瓜架上。 比喻事情奇怪,不合情理。
【谚语俗语第48句】:【 话传三遍假变真】传话会走样,一再传播,容易使人信以 为真。类似的:话经三张嘴,长虫也长腿。成语:以讹传讹 韩志君等《篱笆·女人和狗》:“话传三遍假变真,药方子抄三 遍吃死人!你们纯粹是胡说八道!你们说人家,先撒泡尿 照照自己!”
【谚语俗语第49句】:【鸟靠翅膀兽靠腿,人靠智慧鱼靠尾】(谚)鸟靠翅膀飞翔,兽靠四肢奔跑,人靠智慧谋生,鱼靠尾巴游动。指人和动物都要凭着自身的特有条件谋求生存。
【谚语俗语第50句】:蚂蚁啃象鼻——不识大体
【谚语俗语第51句】:【红花虽好,也仗绿叶衬映】(谚)红艳艳的花朵再好,离开绿叶从旁衬映,也显不出它的光彩。比喻一个主要人物有大作为,总离不开得力人才相帮。 也作红花要有绿叶配。 好花需绿叶扶持。
【谚语俗语第52句】:【狡兔有三窟】释义:窟:洞穴,窝。比喻出路和藏身的地方要多,便于逃避灾祸。例句:我的意见是,从王强夫妻的例子说明,“海豹”是个狡诈的敌人。狡兔有三窟,他既然可以栽赃徐静芳,可不可以同时栽赃严汉?甚至栽赃更多的人呢?
【谚语俗语第53句】:【求爷爷告奶奶】(惯)形容到处低三下四地向人求助。 也作求爹爹告奶奶。 求爹爹拜奶奶。
【谚语俗语第54句】:【闺女是娘的连心肉】(谚)指女儿是母亲最贴心的人。
【谚语俗语第55句】:【压住阵脚】(惯)阵脚:所摆阵的最前方。比喻稳住局面。
【谚语俗语第56句】:妈妈常对我说起她小时候的一件事。那时,她外祖母家很穷,外祖母还常生病。外祖母就对妈妈说:“有什么,别有病;没什么,别没钱。这两件事都让咱摊上了。”(山东·临清)
【谚语俗语第57句】:【满园葡萄一根藤】借指同根,同一系统。类似的:千朵桃 花一树生/千枝万叶一条根。语文图书:“满园葡萄一根藤, 一根藤就是主线。主次分清,多而不乱。”
【谚语俗语第58句】:【一滴水见大海/一粒沙见世界】指个别表现一般。成语:窥 豹一斑。海外梁容若《故乡集》:“古人说:一粒沙里见世界。 在极细微极琐碎的事物里,也仍然可以反映社会、批评人 生。”
【谚语俗语第59句】:一不小心,我将如如家的一只花瓶碰倒摔碎了,吓得不知所措。如如奶奶见了,却安慰我说:“没事,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花瓶落地开花,花开四季富贵,好兆头!”(安徽·肥西)
【谚语俗语第60句】:【凿四方眼儿】(惯)形容为人死板,不知变通。
【谚语俗语第61句】:【乱七八糟】“乱七八糟”是人们常用的口头语,用来形容杂乱无章、一片混乱的一个词语。这词源自历史上的两次叛乱,一次是西汉时的“七国之乱”,一次是西晋时的“八王之乱”。西汉景帝时,膨胀起来的诸侯王势力已危及到皇帝的统治。汉景帝采纳晁错的意见,削减诸侯王的领地和特权,引起诸侯王的强烈不满,吴王刘漳串通楚王、赵王、胶东王等六王,打着“诛晁错,清君侧”的旗号,联合起来叛乱。汉景帝听信谗言,错杀了晁错,仍不能退兵。最后,派大将周亚夫领兵平定了这场叛乱。史称“七国之乱”。西晋晋武帝司马炎死后,他的儿子司马衷做了皇帝,司马衷昏庸无能。有一次他外出,听到青蛙的叫声,便问侍从:“为官乎,为私乎?”是说这些青蛙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侍从听后,哭笑不得,只得说,在官田为官,在私田为私。这样的皇帝当然掌不了权,结果大权落到其外祖父杨骏手中。司马衷的皇后贾后野心勃勃,欲掌皇权,她设计谋杀了杨骏,请汝南王司马亮辅佐,后又对汝南王不放心,便派楚王司马韩杀死了汝南王。后来赵王司马伦发动政变,杀死贾后,自立为帝。这又引起其他一些诸侯王的强烈反对,先后又有五个王参与了这场叛乱,最后,以司马衷被毒死,另立一个新皇帝结束。这场叛乱持续了十六年,先后有八个王参与了叛乱,史称“八王之乱”。 “七乱”、“八乱”,人民灾难深重,将社会搞得一团糟,后人将两次叛乱联系起来,造出一个“乱七八糟”的词来。
【谚语俗语第62句】:天平上乱加砝码——不公平
【谚语俗语第63句】:猢狲跳上煎饼锅——瞎蹦跶
【谚语俗语第64句】:【小鬼跌金刚】(惯)小鬼:迷信称鬼神的差役。金刚:佛教称佛的侍从力土,因手拿金刚杵而得名。小鬼把金刚摔倒。比喻小人物斗败或戏弄了大人物。
【谚语俗语第65句】:隔道不下雨,隔村不死人——情况不一
【谚语俗语第66句】:【富易交,贵易妻】见“贵易交,富易妻”。
【谚语俗语第67句】:属竹子的——心里空虚
【谚语俗语第68句】:【 跳下黄河洗不清】黄河水夹带泥沙,浑浊。借指无法分 辩,洗刷不掉误解。老舍《骆驼祥子》:“他不但不肯去偷了, 而且还怕别人进去了。真要在这一夜里丢了东西,自己跳 下黄河里也洗不清!”
【谚语俗语第69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谚)原指风水在河东的,几十年后又会转到河的西面。后谓人或部落的盛衰,常会发生周期性的变化。
【谚语俗语第70句】:【能人背后有能人】(谚)能人:才能出众、技艺超群的人。指能人之上,还有更了不起的能人。诫人不可自满。 也作能人之上有能人。 能人之外有能人。 能人背后有能人,好汉背后有好汉。
【谚语俗语第71句】:【 出太阳打伞,多此一举】无此必要。《北京日报》(1982,7, 19):“在他们看来,既然眼前无人‘下水’,那反腐蚀教育就 是出太阳打伞——多此一举。”
【谚语俗语第72句】:【穷家难舍】(谚)指家虽贫穷,但曾长居久住,总舍不得离开。也指故乡即使是穷山僻壤,但因土生土长在那里,也会与那里难分难舍。 也作穷家难舍,热土难离。热土:住久了的乡土。 穷家难舍,故土难离。故土:故乡。 穷家难离,熟土难舍。
【谚语俗语第73句】:【一只脚棺材里,一只脚棺材外】谓处于死亡边缘,或处于危 险境地。电视剧:“五十六岁了,快退休了,已经是一只脚跨 进棺材里了。”
【谚语俗语第74句】:八个麻雀抬轿子——担当不起
【谚语俗语第75句】:【羊上狼不上,马跳猴不跳】(惯)形容心不齐,步调不一致。
【谚语俗语第76句】:【 扔到咸菜缸里】谓泡着,闲(咸)着,指拖延,耗费时日。 西戎《灯心绒》:“什么事要叫你操心办,那算是扔到咸菜缸 里了,慢慢等着吧!”
【谚语俗语第77句】:【夹着尾巴做人】(惯)形容为人处世极为小心谨慎。
【谚语俗语第78句】:到了种麦的时候,爸爸非常着急。妈妈却说:“霜降种麦.前十天不早,后十天不迟。还早着呢!”(河南·博爱)
【谚语俗语第79句】:爸爸干活不小心,手划破了点皮,又是吃药又是抹药。妈妈看见了说:“你真是猴子屁股当疮治。”(甘肃·临夏)
【谚语俗语第80句】:鸭子上锅台——靠猛劲;逼出来的;逼的
【谚语俗语第81句】:伟伟整天说话“呱呱”叫,能把死蛤蟆说活,可到考试就傻了眼。同学们都说他是“三斤鸭子,两斤半的嘴,去掉嘴没货了”。(江苏·邳州)
【谚语俗语第82句】:黄鼠狼听见鸡叫——垂涎三尺
【谚语俗语第83句】:【棉袄改被窝——两头儿苫不过来】(歇)两头儿:本指头和脚,转指两边、两个方面。苫(shan):用席、布等遮盖。比喻顾此失彼,两边都照应不过来。
【谚语俗语第84句】:【外君子而内小人】(惯)比喻外表上像个品行端正的人,实际上是个人格卑鄙的人。
【谚语俗语第85句】:【教人教心,浇花浇根】见“浇花要浇根,教人要教心”。
【谚语俗语第86句】:【东扯葫芦西扯瓢】借喻说话漫无边际,闲聊天。成语:东 拉西扯。马烽《刘胡兰传》:“二寡妇见胡兰不给她开收条, 只好坐在板凳上,和那些等着交鞋的妇女,东扯葫芦西扯瓢 地扯起闲话来了。”
【谚语俗语第87句】:【死人头上无对证】人死无法讲话,无法证实。成语:死无 对证。陈登科《赤龙与丹凤》:“死人头上无对证啊!一个 人,两个人还好说;上百人,上千人,全村人都往你头上一 歪,事情就难办了。”
【谚语俗语第88句】:【拍马】“拍马”又称“拍马屁”,现在用来比喻趋炎附势、阿谀奉承的行为。然而,“拍马”一词,原来却是一种古老的礼俗。“拍马”源于古代西北游牧民族地区。据文史载,当时人们骑马相遇,看到对方的好马,总爱拍着马屁股说“好马,好马”,称赞一番。久之,拍马便成了人们相见时的一种礼节风俗。后来有些人看到权贵驾到,不管马的优劣,总争着上前,拍着马的屁股连连恭维:“好马,好马,大人的马好!”此处拍马是假,拍人是真。从此,也使“拍马”一词发生了质变,变成了阿谀奉承的代名词了。
【谚语俗语第89句】:玉帝爷出告示——神话
【谚语俗语第90句】:【鸡脚高来鸭脚低】释义:比喻人心下齐,步调不一致。例句:俗话说:“猛火烤不出好烧饼。”绿竹村这一阵风搭起来的互助组,合作没多久,鸡脚高来鸭脚低,组里就发生矛盾了。
【谚语俗语第91句】:【一人得道,鸡犬飞升】原指宗教修行,功德圆满。借指某 一人成功,有关的人均得到好处。姚雪垠《李自成》:“这事 一办成.你就一步登天。你们一家人的日子也马上苦尽甜 来。古语说得好:一人得道,鸡犬飞升。”
【谚语俗语第92句】:【朝内无奸,干戈不动】(谚)奸:奸佞。干戈:古代兵器,代指战争。 朝廷内部没有奸党,就不会引起事端,发生战争。指奸贼是祸乱之根。
【谚语俗语第93句】:【张公吃酒李公醉】(惯)姓张的喝酒,姓李的醉倒。比喻一方得好处,却由另一方枉担其名。也比喻代人受过。
【谚语俗语第94句】:小红家里很穷,今年又连遭不幸。前不久学骑车时摔折了右腿,近两天又得了骨髓炎,乡亲们非常同情地说:“这风咋光往没袄人身上刮呢?”(河南·内乡)
【谚语俗语第95句】:【海水知深浅,人心难思量】人心难以捉摸。明代《金瓶 梅》:“莫不孟三姐也腊月里萝卜动个心,忽刺八要往前进嫁 人?正是世间海水知深浅,人心难忖量。”
【谚语俗语第96句】:【念完经打和尚】(惯)比喻事成之后,打击有功劳的人。
【谚语俗语第97句】:【苦瓜缠上黄连——一样是苦】(歇)后一个“苦”字,本指味道苦,转指痛苦。指两人的经历都一样苦。
【谚语俗语第98句】:爷爷提醒将要做生意的爸爸:“话是风,笔是踪,做什么事都要记下来,防止说不清。”(江苏·丹阳)
【谚语俗语第99句】:【剪不断,理还乱】原为李煜词中的语句,指一种说不清 楚、摆脱不了的情绪。台湾朱秀娟《女强人》:“你是个十足 女性的母亲,浑身上下充满了剪不断理还乱的情结。”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202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