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好句大全

适合自己的民间俗语金句,让人过目不忘!

【谚语俗语第1句】:毛毛的自行车还没骑多久,就又要买新的。他老爹说:“你都二十多了,还不知道锅是铁打的?”(河南·郏县)

【谚语俗语第2句】:【狗头上顶不了四两油】(谚)狗生性爱吃油脂,只要有点油脂,早被它吃得干净。比喻浅薄的人一旦发迹,便会表现得非常轻浮。

【谚语俗语第3句】:【闲磨牙】(惯)比喻毫无意义地争辩或多费口舌。

【谚语俗语第4句】:【一日三顿的炸酱面——一点不新鲜】(歇)指没有一点新东西,都是老一套。

【谚语俗语第5句】:【骨头烧成灰】也认得谓记得清楚,确认无误。或说:扒下 皮来也认得出。台湾琼瑶《几度夕阳红》:“尽管有那么多的 变化,但是,这个人,就是把他烧成灰,磨成粉,化成了泥,她 仍然能一眼就认出来!”

【谚语俗语第6句】:【做文章】(惯)比喻抓住某件事借题发挥或在上面打主意。

【谚语俗语第7句】:脚跟拴石头——进退两难

【谚语俗语第8句】:【知性同乐】(谚)指彼此都能了解对方的性格,就能安乐相处。

【谚语俗语第9句】:【芝麻掉进针眼里巧极了】极为巧合。《法律与生活》 (1999,5):“忽然,有入拉了我一把,我转头一看,哎哟,原来 是哥哥,真是芝麻掉进针眼里——巧极了。”

【谚语俗语第10句】:【踢皮球】(惯)比喻互相推诿,把本该由自己解决的问题推给别人。

【谚语俗语第11句】:【走江湖】(惯)指奔走四方,靠卖艺、卖药、占卜、行医为生。 也作“跑江湖”。

【谚语俗语第12句】:【老鸦啄柿子——拣着熟的开口】(歇)熟:本指成熟,转指熟悉。指找熟悉的人求情。

【谚语俗语第13句】:【见所未见,闻所未闻】见“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谚语俗语第14句】:刘备对孔明——言听计从

【谚语俗语第15句】:爸爸听我把一句话说了许多遍,不耐烦地说:“一遍香,二遍臭,三遍四遍脸皮厚。说了这么多遍还有什么意思啊!”(四川·美姑)

【谚语俗语第16句】:邻家失火——不救自危

【谚语俗语第17句】:【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原为佛教徒的用语。借指:做好事 做坏事都会有报应。明代《醒世恒言》:“善有善报,恶有恶 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那天公算善恶个个记得明白。 古往今来,曾放过哪个?”

【谚语俗语第18句】:【从胳肢窝里掏出来的】不是出自内心,说的不是真心话。 成语:言不由衷。浩然《艳阳天》:“你说的这些好话是从五 脏里说出来的,还是从胳肢窝里掏出来的呢?”

【谚语俗语第19句】:【鹅蛋子——又圆又滑】(歇)本指鹅蛋外形圆、表面滑,转以形容人圆滑。

【谚语俗语第20句】:【针插不进,水泼不进】(惯)形容防守非常严密。

【谚语俗语第21句】:豺狼披羊皮——蒙骗猎人

【谚语俗语第22句】:我和爸爸一起到地里看庄稼。看见红薯长得非常茂盛,就缠着爸爸非要吃红薯。爸爸说:“不行,不行,俗话说‘六月六红薯只有鸡蛋粗’,太小了,过一段时间再吃吧!”(河南·镇平)

【谚语俗语第23句】:龟儿吃秤砣——铁心王八

【谚语俗语第24句】:【好景难长,名花易落】(谚)好景很难长久存留,好花最容易凋落。 指美好的事物往往是短命的。也指人称心如意的生活常苦短暂。 也作好景不常在,好花不常开。 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

【谚语俗语第25句】:【捣叉子】(惯)指故意挑毛病。

【谚语俗语第26句】:龙王爷凑热闹——涨水

【谚语俗语第27句】:【剪牡丹喂牛】(惯)比喻糟蹋、浪费贵重的东西。

【谚语俗语第28句】:【砍倒大树有柴烧】谓做事要看准大目标,收效大。砍,也 说:扳。申跃中《挂红灯》:“嘿嘿,砍倒大树有柴烧,正面敌 人最要紧。”

【谚语俗语第29句】:谷糠蒸窝头——捏不拢;难捏合

【谚语俗语第30句】:【狗窝里落不下剩馒头】释义:比喻人贪婪,有便宜必贪。例句:舍不得羊羔,逮不住狼;舍不得姑娘,能逮住和尚?这常二光是狗窝里落不下剩馒头的人,他能不就范?

【谚语俗语第31句】:【好心倒做了驴肝肺】(惯)驴肝肺:比喻坏心肠。指好心被当成了恶意。 也作好心认做驴肝肺。 好心肠当作驴肝肺。

【谚语俗语第32句】:就要期末考试了,我才急着复习功课。妈妈说:“你手里总拿着短把镰,一点儿不作长远打算!”(山西·新绛)

【谚语俗语第33句】:【店家不打隔夜钱,船家不赊过河钱】(谚)店家:旅店店主。船家:驾船摆渡的船主。指住店的要先交店钱,坐船的要先交船钱;店家和船家不赊账。

【谚语俗语第34句】:【 有被的不会睡,会睡的没有被】有条件的没有能力,有能力 的没有条件,主观条件与客观条件不一致,做事力不从心。 类似的:会吃栗子无得吃,不会吃的夹壳吃/张三有马不会 骑,李四会骑没有马/张郎有钱不会使,李郎会使又无钱。 刘云若《小扬州志》:“你是自讨罪受,简直不应该把财神爷 往外推。我寻财神又寻不着,这才是有被的不会睡,会睡的 没有被。”

【谚语俗语第35句】:大风里滚出的雷声——白猖狂(鄂伦春族)

【谚语俗语第36句】:我一外出就乱花钱,爸爸说:“积钱就如针挑土,花钱好比浪冲沙。你这样大手大脚的,就是有座金山也会被你花光的。”(四川·石渠)

【谚语俗语第37句】:【得志猫儿雄似虎,败翎鹦鹉不如鸡】(谚)得志:得意,实现心愿。 指猫儿得志时,像老虎一样神气;鹦鹉落了毛时,比鸡的样子还难看。比喻小人得志时往往忘乎所以,英雄落魄时也难免受欺。 也作得志犬猫强似虎,失时鸾凤不如鸡。 得胜狸猫强似虎,及时鸦鹊便欺雕。

【谚语俗语第38句】:【黄金有价,信誉无价】(谚)信誉:信用和声誉。黄金再贵重,总有个价钱;信用和声誉却是不能估价的。指良好的信誉是无价之宝。

【谚语俗语第39句】:【打小算盘】(惯)1形容人自私,为个人打算。2比喻在小处算计。 3比喻精打细算。

【谚语俗语第40句】:【里外不是人】(惯)指把所有的人都得罪了。

【谚语俗语第41句】:牛皮饭碗——打不破

【谚语俗语第42句】:【灯草拐棒儿,拄不定】释义:用灯草做的拐棒儿,拄不得。比喻人靠不住。例句:你干净是个球子心肠,滚下滚上;灯草拐棒儿,原拄不定。把你到明日,盖个庙儿,立起了旗杆来,就是个谎神爷。

【谚语俗语第43句】:【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释义:一经比较就能看出人或物的优劣。例句:“斜对门就是粮食加工厂,哪个省劲,哪个费力,哪个快,哪个慢,一看就清楚了。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

【谚语俗语第44句】:【娃子不哭奶不胀】(谚)小孩子不哭着要吃奶,妈妈的奶就不发胀,想不起来喂奶。比喻没有外界的刺激与干扰,自身乐得清静。

【谚语俗语第45句】:【姜太公八十遇文王,海水不能用斗量】释义:姜太公:即吕尚,字子牙,八十岁遇周文王,文王拜他为相,后助武王伐纣,有功,封于齐。例句:姜太公八十遇文王,海水不能用斗量,我老八有我乖乖的好眼光!

【谚语俗语第46句】:【打尖】古时候,人们把在旅途中休息进食叫“打尖”,现在上岁数的人仍旧使用打尖一词。据考证,“打尖”系“打火”之误。清代福格所撰《听雨丛谈》卷十一:“今人行役于日中投店而饭,谓之打尖。皆不喻其字义,或日中途住宿之间,乃误间而尖也。谨按《翠华巡幸》谓中顿日中火。谓途中之餐日打火,自是因火字而为尖也。”意思是中午饭叫中火,旅途中吃饭叫打火。误将住宿之“间”而为“尖”也。“间”、尖”同音。因此,打尖包括旅途中住宿、休息、吃饭。如《水浒传》中有:“你母子二位敢来打尖,叫庄客安排饭来。” 再如马致远《黄粱梦》云:“兀那打火的婆婆,央你做饭与我吃。行人贪道路,你快些儿。” “打尖”一词,至今使用。

【谚语俗语第47句】: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谚语俗语第48句】:蚯蚓钓鲤鱼——以小引大

【谚语俗语第49句】:【粪堆上长连枝树,淤泥中生比目鱼】(惯)连枝树、比目鱼:均喻夫妻。比喻在条件差的地方,也有美好的姻缘。

【谚语俗语第50句】:【桑条从小拗,大来拗不直】(谚)桑树的枝条要想培直,必须在它嫩小的时候;长成粗枝便无法拗动。 比喻教育后代必须从幼小时抓起,方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谚语俗语第51句】:【逃出了黑店,又搭上了贼船】(惯)黑店:坏人开的杀人劫货的客店。比喻逃脱了一个灾难,又遇上了另一个灾难。

【谚语俗语第52句】:【牵到市上丢了驴】谓事情将要办成时起了变化,计划落 空。李准《大河奔流》:“小建挣着喊:‘我不会!我不会!’李 麦在他圆头上拍了一巴掌,笑着骂着说:‘牵到市上没驴了, 爬开吧!”’

【谚语俗语第53句】:【买卖搅庄户,日子必定富】(谚)搅:搅和。庄户:务农种田的人家。指种地兼做生意,是发财致富最有效的门路。

【谚语俗语第54句】:【拧成一股绳】释义:比喻团结一心。例句:只要咱们大家拧成一股绳,按着党的话好好干,有啥困难都能克服。

【谚语俗语第55句】:爸爸问我你的数学怎么没考及格,我说考试那天有点头晕。妈妈说:“别睡不着怪床歪,以后学习认真点。”(江苏·盐城)

【谚语俗语第56句】:【与凤同飞,必出俊鸟;与虎同眠,没有善兽】(谚)和凤凰同飞的自然是善鸟,和猛虎同穴的必定是恶兽。比喻与英雄豪杰在一起,就会变得勇敢、智慧;与坏人在一起,就会变成坏人。

【谚语俗语第57句】:【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惯)四体:四肢。五谷:古时指稻、黍、稷、麦、菽,泛指粮食作物。指人不干农活,缺乏起码的农业常识。 也作“五谷不分,四体不勤”。

【谚语俗语第58句】:【货到街头死】(谚)远途贩运来的货物,只要上市,便没退路,不论价高价低,都得脱手卖掉。指做生意要获得可靠信息,盲目贩运没出路。

【谚语俗语第59句】:【东不成,西不就】(惯)指择偶或择业不顺利,总是不成功。也泛指事情总是办不成。

【谚语俗语第60句】:【月里嫦娥爱少年】(谚)嫦娥:神话中居住在月亮里的仙女。即使是仙女嫦娥,爱的也是年轻男子。 指年龄相当,本是男女情爱的基础。

【谚语俗语第61句】:【熟读王叔和,不如临症多】释义:王叔和:晋朝的医学家,著有《脉经》、《脉诀》。读医书,不如多在治病的实践中学习医术。例句:“熟读王叔和,不如临症多。”不瞒太爷说,晚生在江湖上胡闹,不曾读过什么医书,却是看的症不少,近来蒙少爷的教训,才晓得书是该念的。

【谚语俗语第62句】:晚上,我写完作业正准备睡觉,谁知爸爸却让我把语文、数学再复习一下。爸爸说:“早起多长一智,晚睡多增一闻。”(安徽·安庆)

【谚语俗语第63句】:【强龙压不过地头蛇】这一俗语比喻即使是强有力者,也难以对付盘踞当地的恶势力。此典出自《西游记》第四十五回。孙悟空、沙僧、猪八戒一行,历经千辛万苦,保护唐僧到西天取经。一天,路过车迟国,本要进见国王倒换关文,却与国王的假国师发生了冲突。正当国王疑惑的时候,忽然殿前来了三四十名乡佬,朝上磕头道:“万岁,今年整个春夏都无雨,庄稼受旱,特来启奏,请哪位国师爷爷祈一场甘雨,普济黎民。”国王应允,并对悟空说:“你今远来,冒犯国师,如你敢与国师赌胜求雨,胜了,饶你罪名,倒换关文,放你西去;不胜,就将汝等沙场典刑。”悟空笑着答应了。那位假国师原是虎力大仙,准备登坛求雨。孙悟空说道:“你也太自以为是了,对我这个远方僧人一点也不谦让,不过也难怪,这正是‘强龙不压地头蛇’。”虎力大仙抢先一步,祈雨去了。孙悟空随后施展威力,让虎力大仙一败涂地。而他自己倒是祈来了瓢泼大雨,为当地老百姓解除了燃眉之急。 “强龙不压地头蛇”,话虽那么说,只要正义在手,神龙没有斗不过地头蛇的。

【谚语俗语第64句】:【灯不拨不亮,话不说不明】(谚:话不说清楚,听话的人心里就不明白;这和油灯必须拨动灯芯才能燃亮是一个理。指讲话必须把道理讲清讲透。 也作灯不挑不明,鼓不打不响。 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辩:辩论。

【谚语俗语第65句】:【杀人偿命,欠债还钱】(谚)杀了人的,要以命相抵;欠人账的,要还清债务。指欠命债的拿命偿,欠财债的拿钱还,欠偿相当,这是常理,也是律条。 也作杀人偿命,借债还钱。 杀人者偿命,欠债者还钱。

【谚语俗语第66句】:头上插扇子一大出风头

【谚语俗语第67句】:【参天的大树,是一枝一杈长起来的】释义:参天:树木高耸在天空中。比喻事物是由小到大逐步成长起来的;人的才干也是慢慢锻炼出来的。例句:老会计笑着说:“参天的大树,是一枝一权长起来的,工作本领是一点一滴练出来的。我打包票,你能干好。”

【谚语俗语第68句】:【人老不算老,心老才算老】(谚)指生理上的衰老不能算老,心理上的衰老才是真正可怕的。

【谚语俗语第69句】:【不依规矩,不能成方圆】(谚)规矩:圆规和曲尺,木工画圆形和画方形的工具。指木工不凭借圆规和曲尺,就画不好圆形和方形。比喻为人做事,没有法规的制约,就难入正轨。 也作“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谚语俗语第70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释义:道:僧道修炼的工夫。魔:魔鬼,鬼怪。比喻反面力量超过正面力量,无法制伏。旧社会统治者把自己的反动统治比作“道”,把人民的反抗比作“魔”。现在比喻革命力量胜过反动势力。例句:正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冤业随身,终须还账。

【谚语俗语第71句】:【不怕见面催,就怕腚后跟】释义:见面催一催,往往不抵事,只有紧跟身后才能尽快见效。例句:“不怕见面催,就怕腚后跟。这每天寸步不离跟在屁股后边,屙尿都不方便。”

【谚语俗语第72句】:【认钱不认亲】(惯)指为了钱财连亲情都不要了。

【谚语俗语第73句】:【哑子吃黄连——苦在心头】(歇)苦:本指味苦,转指痛苦、苦楚。指把苦痛埋在心里,不向人诉说。 也作哑子吃黄连——在心里苦。 哑子吃黄连——苦在心里。

【谚语俗语第74句】:玩月被云遮——扫兴

【谚语俗语第75句】:【哪壶不开提哪壶】(惯)提:本指使东西由下往上移,转指谈起。比喻偏偏要触到对方的痛处、短处或所忌讳的事。 也作哪一壶不开提哪一壶。 哪把壶不开提哪把壶。

【谚语俗语第76句】:【胡床】的使用始于两汉。《太平御览·风俗通》载:“灵帝好胡床。”裴注《三国志》引《曹瞒传》云:“公将过河,前队适过,超等奄至,公犹坐胡床不起。”唐代“胡床”的使用普遍起来,民间已不少见。李白的《寄上吴王三首》提到“去时无一物,东壁挂胡床。”杜甫的《树间》诗云:“几回沾叶露,乘月坐胡床。”白居易《咏兴》诗云:“池上有小舟,舟中有胡床。床前有新酒,独酌还独尝。”由此佐证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中的“床”是坐具。

【谚语俗语第77句】:【 水流千里归大海】比喻汇聚,会合。类似的:千条小溪流 成河。成语:百川归海。刘云若《小扬州志》:“今天可破镜 重圆了,从此水流千遭归大海,可喜可贺。”

【谚语俗语第78句】:荣荣放学回家吃午饭,见妈妈做的又是不爱吃的面条,哭闹着不肯吃。奶奶劝道:“有饭莫嫌淡,有驴莫嫌慢。你就将就将就吧!”(河南·林州)

【谚语俗语第79句】:【怀里揣着兔子】(惯)形容心里害怕、慌乱。

【谚语俗语第80句】:【国有王法,庙有清规】(谚)王法:国家设置的法律。清规:寺庙里处罚犯规者的条文。指国家有大法,寺庙有清规,都必须依照执行。

【谚语俗语第81句】:【黄连树上长的草——苦苗苗】(歇)比喻苦孩子。

【谚语俗语第82句】:【近人不说远话】释义:给亲近人说话不用绕弯子。例句:“咱们是近人不说远话,冲着孩子们,你也别跟弯弯绕这群家伙们跑了。”

【谚语俗语第83句】:【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谚)好药入口很苦,但有利于治病;忠诚的劝告听起来刺耳,但有利于行为。指直言忠告是有益的,但不容易被人接受。 也作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 苦药利病,苦口利用。

【谚语俗语第84句】:放学回家,我感到很渴,抄起水瓢舀上凉水就要喝,奶奶硬是不让。她一边给我倒开水,一边说:“喝开水,吃熟菜,不拉肚子不受害。”(河北·武安)

【谚语俗语第85句】:三个鬼拿不着——比鬼还鬼

【谚语俗语第86句】:【千钱精神头钱买】(惯)千钱:泛指很多钱。头钱:一个钱,指钱少。 价值干钱的人才,被雇佣时只能得一个钱。指廉价出卖劳动力。

【谚语俗语第87句】:【穿草鞋游西湖——忘了自己身份】(歇)讥讽人忘记了自己的卑贱地位,过高估计自己的身份。

【谚语俗语第88句】:【骑驴不知赶脚的苦】释义:比喻体会不到别人的苦处。例句:“坐车的都是有钱的,他们哪儿知道拉车的苦!一个钱也不肯多给,你跑慢了他还不乐意,哎,真是骑驴不知赶脚的苦哇!”

【谚语俗语第89句】:星期天,妈妈买回一斤肠子,馋得我直流口水。妈妈有事要出去,把肠子放在桌子上后,转身叮嘱我说:“别叫小猫吃了。”妈妈走了,我望着桌上香喷喷的肠子,自言自语地说:“我只吃一口。”于是,我咬了一口。这一吃不当紧,再也控制不住自己,一下子就吃了一大半。妈妈回来一看,说:“这真是老鼠看仓——越看越光啊!”(河北·望都)

【谚语俗语第90句】:铁匠夸徒弟——打得好

【谚语俗语第91句】:顺坡推轱辘——滚得快

【谚语俗语第92句】:【打铁的拆炉——散火】(歇)火:谐“伙”。指团体、组织等解散。

【谚语俗语第93句】:【临桥须下马,过渡莫争船】见“逢桥须下马,过渡莫争先”。

【谚语俗语第94句】:【羊羔知道跪乳,乌鸦知道反哺】见“乌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

【谚语俗语第95句】:表弟一到我家就像只麻雀,“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引得我们话也多了起来。妈妈见了,笑着说:“这可真是个练口才的好办法,爆竹点着了头,一响全响啊!”(四川·江安)

【谚语俗语第96句】:【摆龙门阵】(惯)指聊天或讲故事。

【谚语俗语第97句】:我们村有一家人,去年办厂,今年办店,结果借满了债。人们都说,他们这是烂泥中搬石头——越搬越往下陷。(江苏·无锡)

【谚语俗语第98句】:登上泰山望东海——站得高看得远

【谚语俗语第99句】:【饶人不是痴汉】(谚)饶:饶恕,宽容。遇事能宽容别人,这不是痴呆的表现。指宽容是聪明人的行为。 也作饶人不是痴,过后得便宜。 饶人不是痴,痴汉不饶人。 饶人三分不为痴。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202504.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