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自己的民间俗语俗话文案,给深夜孤独的你!
【歇后语第1句】:【三国尽归司马懿/三国归司马】全部落人一个人手中。类 以的:三碗倒成一锅。王杏元《绿竹村风云》:“这样,两个弟 妇一改嫁,阿狮三碗倒成一锅,三国归司马了。”
【歇后语第2句】:弟弟在学校成绩很好,每次考试成绩一公布,他回到家就夸耀自己的成绩。奶奶说:“酒量小的人,喝两杯就会天旋地转;骄傲的人,稍表扬就不知天高地厚。”(河南·宝丰)
【歇后语第3句】:【浑身是铁能打几个钉】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马烽西 戎《吕梁英雄传》:“剩下雷石柱一个人,就让他浑身是铁,也 打不成几个钉子呀!”
【歇后语第4句】:【哑子尝黄柏——昧苦自家知】(歇)黄柏:落叶乔木,树皮味苦,可入药。指自己的苦处只有自己心里知道。
【歇后语第5句】:【一箭就上垛】(惯)垛:箭垛,即箭靶。一箭就射中了靶子。比喻一次成功,一拍即合。
【歇后语第6句】:我弟弟和小光吵起架来。我刚劝了一句,就听小光冲着我吼道:“鱼向鱼,虾向虾,鸡婆婆不向扁嘴鸭。你别帮他来对付我!”(河南·淅川)
【歇后语第7句】:我从县城买了几个苹果要给姥姥带回去,可半路上忍不住自己吃了。妈妈知道后,指着我的脑门说:“你啊,心孝嘴不孝,买个烧饼捎不到!”(河南·邓县)
【歇后语第8句】:【老龟煮不烂,贻祸于枯桑】(惯)南朝宋·刘敬叔《异苑》载:三国时有人献大龟给孙权,用了一万车柴也没煮烂,诸葛恪建议砍下老桑树来煮,结果一煮就煮烂了。比喻出了事,祸及无辜的人。 也作老龟烹不烂,移祸于枯桑。 老龟烹不烂,移祸在枯桑。
【歇后语第9句】:【自己各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见“各人自扫门前雪”。
【歇后语第10句】:【见一半儿不见一半儿】(惯)指看见的事装作没看见。
【歇后语第11句】:【豆腐多了一包水,空话多了无人信】释义:空话说的次数多了没人相信。例句:“谚语有云:豆腐多了一包水,空话多了无人信。嘴筒子过分圆滑通达,反倒要暴露出说话人的本相。”
【歇后语第12句】:【泰斗】人们常用“泰斗”来比喻那些众人所敬仰的人。如说鲁迅是中国文坛泰斗,牛顿是美国科学泰斗。“泰斗”原意是泰山和北斗。 “泰”即泰山,为五岳之首。古代帝王曾多次到这里举行封禅大典,祭告天地,更使它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 “斗”即北斗星。它属大熊座七颗明亮的星,都排列在北天,名称是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古人把它们联系起来想象成为古代舀酒的斗形。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组成斗身;玉衡、开阳、摇光组成斗柄。北斗七星常用来辨别方向,定季节: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泰山,古人认为是高山的代表;北斗星能用来辨别方向,在众星中又是最亮的。因此,古人把两者联系起来,用来比喻为众人所尊崇的伟大人物。那么,此比喻源自何处?出自《新唐书·韩愈传》:“自愈没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也就是说韩愈是被称为“泰斗”的第一个人,他当之无愧,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可见,只有学问和威望极高的人才能被称为“泰斗”。
【歇后语第13句】:学校离我家有很长的一段山路,每当我抱怨上学难时,妈妈就会教育我说:“学习如种地,种地必吃苦,苦后必有甜。只有好好学习,才会有美好的明天。”(河南·淇县)
【歇后语第14句】:【无娘儿,天照应】(谚)没有亲娘照料的孩子,无人疼爱,只靠老天关照。指没娘的孩子很可怜,没有母爱。也指没娘的孩子过早地懂得人间的辛酸苦难。
【歇后语第15句】:【古墓里摇铃——和哄死尸】(歇)和哄:哄骗。死尸:死人。古墓里摇铃欺骗死尸。指骗人。
【歇后语第16句】:【欲知其人,视其朋友】(谚)指要了解某人的为人,看他结交些什么朋友就清楚了。
【歇后语第17句】:【唱高调】(惯)比喻说不切实际、实现不了或根本不打箅去实践的漂亮话。
【歇后语第18句】:【七十不保年,八十不保月】(谚)人上了七十岁,就难保一年能活到头;上了八十岁,就难保一月能活到头。指人老到七十八十,就要有生命随时可能结束的准备。
【歇后语第19句】:【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还有一个一字之差的反版:“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意思却截然相反,这是怎么回事呢?看看它的来龙去脉、发展变化就清楚了。 “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源自元代马致远《汉宫秋》一折:“教他受苦一世,正是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无毒不丈夫”在元代用例很多。那么,它是怎样由“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变成“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的呢?儒家认为,谦谦君子应该“温良恭俭让”,应该“己所不欲,先施于人”。而“无毒不丈夫”这一俗语显然与儒家的君子标准相抵触。产生这样反叛儒家道德准则的俗语是需要有一定的社会思想文化基础的,而元代平民社会中便具有这种基础,因此“无毒不丈夫”这个俗语能够得以生存并被广泛使用。后来人们用正统的儒家道德观念去改造这个俗语,结果是“毒”通过同音替换的方式被曲解为“度”,为了与“度”对偶,“恨”被换作“量”,“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讹变为“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但由于“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生命力太强大,影响太深,结果形成了流传至今的“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意思是道德高尚的人应该有肚量,有志气有作为的人该狠毒时就要狠毒,像电视连续剧《水浒传》主题歌唱的那样“该出手时就出手”。经过改造的“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境界虽高,使用率却远不如“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原因是高处不胜寒。
【歇后语第20句】:生气催人老,笑笑变年少。
【歇后语第21句】:【狼走千里吃人,狗走千里吃屎】比喻本性不同,难以改变。 或说:狼行千里食肉,猪行千里食糠。徐光耀《平原烈火》: “狼走千里吃肉,狗走千里吃屎,生下来是什么,一辈子也出 息不了。”
【歇后语第22句】:黄鼠狼钻进磨房里——硬充大尾巴驴
【歇后语第23句】:【羊角葱靠南墙——越发老辣】(歇)羊角葱:葱的一种,茎部粗大,叶子长得像羊角,味辛辣。本指老而味辣,转指人老练狠毒。含讥讽或责骂意。
【歇后语第24句】:【有卖的,有买的】谓互相需要,事情总能办成。或说:有 丢的,有拾的/有丢的,有拣的。王统照《山雨》:“你真是个 雏子,有卖的就有买的,没有销路我自己还吸得下?”
【歇后语第25句】:妈妈给我炒了一盘萝卜菜,我说我不爱吃萝卜。妈妈说:“多吃萝卜,少进药铺。”还有一次,妈妈给我炒了一盘蒜苗,我说蒜味不好闻,不想吃。妈妈说:“多吃大蒜,少进医院。”(河南·汝州)
【歇后语第26句】:【黄连树下长大的】释义:比喻在困苦环境中长大的。例句:咱是从黄连树下长大,在苦头里活出来,还不死心塌地打日本闹革命,给咱穷人长点志气,你们说呢?
【歇后语第27句】:【一斤酒装进十六两的瓶子】旧制一斤为十六两。喻正合 适。柳青《创业史》:“生宝又提议:两人分工——他管外事 和思想教育,增福管庄稼事务和活路安排。大伙都说:一斤 酒装进十六两的瓶子里头了,正好!”
【歇后语第28句】:【榜眼】“榜眼”指古代科举考试殿试第二名。它为什么叫“榜眼”,又产生于何时? “榜眼”的称呼在北宋才开始出现。北宋年间的殿试规则是,进士一甲只钦点三人,并规定第一名称状元,第【第2句】:三名为榜眼。第【第2句】:三名之所以同为榜眼,是因为填进士榜时,第一名状元居上端正中,【第2句】:三名分列左右,在进士榜上的位置好像人体的眼部地位;参见皇帝时,第一名状元在前面正中,第【第2句】:三名分立状元身后的左右位置,也如同身体的两只眼睛,故以榜眼称呼第二,三名进士。到北宋后期,为对殿试中的第【第2句】:三名进士有所区别,人们便只以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则称之为“探花”。“榜眼”则成为第二名进士的专称。
【歇后语第29句】:【情人节】“情人节”本是洋节,现在中国人也开始过起了情人节,每到2月14日,花店的玫瑰花脱销,情人商品走俏,土产的“情人节”“七月七”却反遭冷遇。公元270年,英国一个名叫瓦泰因的青年基督教徒,因反抗罗马统治者的专制而遭到逮捕。在狱中,他与监狱长的女儿产生了恋情。随着刑期的临近,和自己心爱的姑娘诀别的日子也迫近了,在2月14日临刑之前,他给自己的心上人写了一封情书,述说了自己的情怀,之后便昂首走上了刑场。从此,基督教徒们为了纪念这位为了自由而献身的年轻人,就把2月14日这一天定为情人节。
【歇后语第30句】:隔墙扔蒲包儿——飞(非)礼
【歇后语第31句】:【结为秦晋之好】这句话的意思是两家联姻,结为亲家。此俗语出自春秋时期。春秋时期,秦晋一直交好,而且以婚姻来促进秦晋之间的关系。那个时候,秦国与晋国不仅是相交之邦、礼仪之邦,也是婚姻走得最频繁的两个国家,两国王室之间常会出现秦晋联姻事件,后来秦晋就被称为亲人关系,一直沿用到今天。结秦晋就是促成男女双方,使之交好,暗含结婚之意。
【歇后语第32句】:【恼在心里,喜在面上】(惯)指心里气恼,脸上却装出高兴的样子。
【歇后语第33句】:【没有好果子吃】(惯)比喻没有好的结果。
【歇后语第34句】:【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释义:比喻青春一去不复返。例句:咱岛里部知道,你是个英雄有为的少年,古人说:“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这少年时代真是黄金难买哪。
【歇后语第35句】:打虾钱,买烟抽——水里来,火里去
【歇后语第36句】:【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只认真理,不管人的身份地位。张涛 之《中华人民共和国演义》:“什么来头不来头,不用管,只问 真理如何,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歇后语第37句】:人死了才抓药——晚了:迟了
【歇后语第38句】:柳树结桃——好看不好吃
【歇后语第39句】:【好了疮疤忘了疼】释义:境况变好了,就忘记过去的困苦。例句:大春说:“三贵哥!你早先在城里打鼓收破烂,挣钱就吃喝嫖赌,把庄稼活早忘了,这工夫分了地,你还那么懒散,你这是好了疮疤忘了疼呀!你爹怎么死的?……”
【歇后语第40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惯)比喻出了问题只是临时应付一下,不从根本上解决。也比喻处理问题不从全盘上考虑。 也作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头痛医头。
【歇后语第41句】:【恨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谚)对仇敌或丑类要是恨得不深,不是疾恶如仇,就算不得大丈夫。指真正的好男儿是爱憎分明的。
【歇后语第42句】:【七嘴八舌头】(惯)比喻众人争相发表意见。也比喻人多嘴杂。
【歇后语第43句】:五一节放假,我们一家人出去郊游。本来准备早点动身,可是我忙着带这样那样,磨蹭到八点多钟才上路。妈妈说:“你呀,半夜起来下扬州,天亮还在屋后头。”(安徽·舒城)
【歇后语第44句】:我准备上学时,天气突然变冷了,可我并没感到特别冷。看到别的小孩子都加了衣服,妈妈也让我加件衣服,爸爸却不让。他说:“要想儿平安,三分饥与寒。”(河南·罗山)
【歇后语第45句】:羊群里的骆驼,鸡群里的仙鹤——独(都)大
【歇后语第46句】:小王捡了点柴准备带回家,一位搬运工看见说:“这点儿柴你也值得要啊?干脆给我得了。”旁边一个工人听了插嘴道:“我说你呀,怎么光捞进不捞出呢?下次碰见挑大粪的,也要尝尝咸哕!”(安徽·铜陵)
【歇后语第47句】:【浑身是口不能言,遍体排牙说不得】(惯)浑身是嘴也说不清楚,满身是牙也无法辩解。指遭受冤屈,无法说清楚。 也作浑身有口不能言,遍体排牙说不得。 浑身是口也说不清。
【歇后语第48句】:【牛耕田,马吃谷】释义:比喻待遇不公平,受苦的受苦,享福的享福。例句:“你将来打算归田,还是出洋?”脚一跺:“哼!‘牛耕田,马吃谷’,这就是革命成功的下场!”
【歇后语第49句】:昨天我做了两件好事,老师表扬了我。妈妈对我说:“今后还要努力,像雷锋叔叔那样,‘出差一千里,好事一火车’!”(陕西·岐山)
【歇后语第50句】:【爆冷门】(惯)冷门:原指赌博时很少有人下注的一门。比喻在不引入注意的地方,突然发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
【歇后语第51句】:【欲得官,杀人放火受招安;欲得富,赶着行在卖酒醋】(谚)招安:劝招农民武装向统治阶级投降。 行在:专指封建帝王行幸所至的地方。旧指做官、发财都有捷径可走。
【歇后语第52句】:【福至心灵,祸来神昧】(谚)走红运时,人的精神清爽,思路自然敏捷;遭厄运时,人的心情沮丧,神志不免昏迷。指同一人遇祸和遇福时的思维能力会相差很大。 也作福至心灵,灾令志昏。 福至心灵,祸至心晦。
【歇后语第53句】:【葫芦牵到扁豆藤】释义:比喻东拉西扯。例句:“我非但算不得清,而且也呼不清,真是葫芦牵到扁豆藤。”
【歇后语第54句】:铁饭碗——打不了:砸不破
【歇后语第55句】:我的学习成绩总是上上下下,有人严格管我的时候就上去了,一放松又下来了。妈妈生气地说:“你真是核桃变的,要敲打着。”(四川·康定)
【歇后语第56句】:【放烟幕】(惯)比喻散布虚假的信息或做出掩盖真实意图的行为,以蒙蔽他人。 也作放烟幕弹。 放烟雾。 散烟雾。
【歇后语第57句】:【灯不拨不亮,话不说不明】(谚:话不说清楚,听话的人心里就不明白;这和油灯必须拨动灯芯才能燃亮是一个理。指讲话必须把道理讲清讲透。 也作灯不挑不明,鼓不打不响。 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辩:辩论。
【歇后语第58句】:【屎憋到屁股门边才解裤带】(惯)比喻事情逼到头上才想办法解决。 也作“屎到了门口才来挖毛厕”。
【歇后语第59句】:演员卸装一真相大白
【歇后语第60句】:老母猪尿窝——自作自受
【歇后语第61句】:鼻子生疮贴膏药——不顾脸面;顾不得脸面
【歇后语第62句】:【有意栽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荫】(谚)用心栽花,花反不成活;无意插柳,柳却长得树粗冠大。指人往往刻意要做好的事偏做不好,不经心的事反倒意外地成功。 也作“着意种花花不活,等闲插柳柳成荫”。
【歇后语第63句】:【有例不兴,无例不灭】(谚)原有旧例,就照着做去,不必另创新规;原本没有前例的,谈不上废除什么。旧指凡事墨守成规,遵循惯例就好。
【歇后语第64句】:【使他的拳,捣他的眼】(惯)指借用对方的力量来打击对方。 也作“使他的拳头塞他的嘴”。
【歇后语第65句】:【不知道哪块云彩有雨】释义:比喻情况不好判断。例句:“我警告你,小王,你有时太快嘴利舌,你知道会闯出多大祸!我看你还是不了解咱们的处境。我们谁都得应付,谁都得伺候,你知道哪炉香烧不到就出事呀!你不知道哪块云彩有雨啊!唉唉……”
【歇后语第66句】:【好人多磨难】(谚)指维护正义的人,往往因为主持公道而身受无理攻击,遭受种种磨难。也指有作为的人总不免经受许多坎坷。 也作“好人多难,好事多磨”。
【歇后语第67句】:【上山打柴,过河脱鞋】(谚)上到山上就打柴,要过河水就脱鞋。比喻到什么环境,就要有对新环境的适应力。也比喻遇到什么情况,就要采取什么措施,不可拘泥。
【歇后语第68句】:【天字第一号】“天字第一号”是人们十分熟悉的一个俗语,当要表达最高、最强的意思时,往往会用到它。可是人们对它的理解却常常望文生义,认为古人崇拜天,天是最大的,因此,“天字第一号”就是最大的。实际上,在古代“天字第一号”并不是代表最大的,而是排在最前边的,位置在第一号。那么,这“天字第一号”的说法是如何来的呢? “天字第一号”源自《千字文》的第一句“天地玄黄”,“天”字是整篇《千字文》的第一个字。《千字文》是用来教儿童读书识字的一篇韵文(可参看三画《千字文》的来历),它由一千个不重复的汉字组成,合辙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蒙学读物。自从《千字文》产生后,因为它的普及率和知名度极高,古代若用较大数字排列编号时,往往采用《千字文》,因为它没有重复的字。宋真宗崇信道教,命人编成了一部4359卷的《道藏》,分装在四百多函中,每一函都按《千字文》的顺序编号,起于“天地玄黄”的“天”字,终于“宫”字。所以人们又称其为《大宋天宫道藏》。另外,明朝的“大明宝钞”上的编号也是以《千字文》来排序的。还有,明清时期举行科举考试的贡院的考棚也用《千字文》来排列,第一排是天字号排,天字号排的第一个号房就是天字第一号。原来如此。
【歇后语第69句】:石鸡上南山——略咕略(各顾各)
【歇后语第70句】:【村无大树,蓬蒿为林】(谚)蓬蒿:刺蓬和蒿草。村中没有大树,刺蓬蒿草也被视为林木。指没高的就显出矮的,没大的就显出小的。比喻没有出众的人才,稍有能力的人就很显眼。
【歇后语第71句】:【肥猪拱庙门送来的好事】意外的收获。张恨水《八十一 梦》:“许多人想走赖夫人这条路子,花钱受气,总走不通,你 瞧,我这里可是肥猪拱庙门,她自来。”
【歇后语第72句】:狗尿苔打卤——天生不是个好蘑菇
【歇后语第73句】:【以貌取人,失之千里】(谚)从人的外表上选取人材,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失错。指选取人材,重在德才与实践,不在外貌。
【歇后语第74句】:【火里火里去,水里水里去】(惯)比喻冒再大的风险也不在乎。 也作火里火去,水里水去。 水里水里去,火里火里去。
【歇后语第75句】:【不出门的聪明汉,不如周游的愚笨人】(谚)周游:游遍各地。聪明人不出家门,反倒不如到处游览的愚笨人有见识。指出外游览能增长人的智慧,开阔人的眼界。
【歇后语第76句】:邮包上吊笤帚——威信扫地
【歇后语第77句】:【驴粪球儿——面前光】(歇)驴粪球儿:驴子的粪便,呈球形,里面是食物经消化后排泄的渣滓,而外表很光滑。形容表里不一,外表好看而实际不行或很坏。常含责骂意。 也作驴粪球儿——外面光。 驴粪蛋子——外面光。 驴粪蛋——皮儿光。
【歇后语第78句】:【雨过地皮湿】见“水过地皮湿”。
【歇后语第79句】:【牛皮不是吹的,火车不是推的】释义:不能吹牛,应该说实在话。例句:“哼!牛皮不是吹的,火车不是推的,光说不行……”
【歇后语第80句】:【贼风透骨】(谚)贼风:从小洞或小缝隙中吹进的风。指贼风可穿透骨关节,使人患风湿症或感冒。
【歇后语第81句】:爸爸问我为什么钢笔字比赛没得奖,我说比赛时手有点疼。爸爸说:“别不会游泳怨草挂住了头发。以后要多多练习啊!”(河南·新野)
【歇后语第82句】:爸爸经常叫妈妈做这事做那事,可自己什么也不做。妈妈说:“光说不做假把式,连说带做好把式。说到底,你还是假把式。”(四川·渠县)
【歇后语第83句】:【豹子跑山巅,野猪山腰转】释义:豹子经常在山顶活动,野猪经常在山腰活动。这是猎人总结出的经验。例句:我的好猎手,你的神枪叫人佩服得五体投地,什么豹子跑山巅,野猪山腰转,这些打猎经验使我心服。
【歇后语第84句】:【牛大自有破牛法】(谚)比喻问题再复杂,事情再难办,也自有对付和解决的办法。
【歇后语第85句】:六月的梨疙瘩——有点酸
【歇后语第86句】:头痛抓脚跟——弄错了地方
【歇后语第87句】:【庙小岂容方丈富】方丈,庙里主事的和尚。借指集体事 情没有搞好,而主事者富有,财富来路不明,必然是贪污。 电视新闻:“厂长发财,厂子赔钱。老百姓说:庙小岂容方丈 富。纪委决定立案审查。”
【歇后语第88句】:势断劲不断,劲断意不断。
【歇后语第89句】:【老马识归途】(谚)指老马认识走过的道路。
【歇后语第90句】:钢条做钉子——宁折不弯
【歇后语第91句】:骑自行车下坡——不踩(睬)
【歇后语第92句】:【常在河边站,哪能不湿鞋】在某种环境里生活久了,难免 要受影响。或说:常在江边走,难保不失脚。马烽《刘胡兰 传》:“俗话说:常在河边走,难免踏湿鞋。赌博场、料子馆, 臭名在外,即便自己行得正,走得端,常去那地方,外人提起 来名声也不好听啊!”
【歇后语第93句】:爷爷做什么事都干脆利索,可种庄稼老是不慌不忙。今年秋天别人都在种麦子,爷爷还在赶着大牛犁二遍地。我又焦急又奇怪地问他,他还是满不在乎地笑着说:“孩子,冬耕多一遍,麦收多一石。”(河南·新野)
【歇后语第94句】:【太华之下,白骨狼藉】(谚)太华:西岳华山。白骨狼藉:遍地都是死人的白骨。上华山原为求药避世,却多有死在山下的。指华山不易攀登,十分凶险。
【歇后语第95句】:猪鼻予插葱——装象(相)
【歇后语第96句】:【娃子不哭奶不胀】(谚)小孩子不哭着要吃奶,妈妈的奶就不发胀,想不起来喂奶。比喻没有外界的刺激与干扰,自身乐得清静。
【歇后语第97句】:【先生迷了路——在家也是闲】(歇)先生:民间对瞎子的戏称。瞎子迷了路闲转悠,坐在家里也是闲坐着,反正是一样闲着不做事。比喻事情不值得花费心思去想去做。
【歇后语第98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谚)原指风水在河东的,几十年后又会转到河的西面。后谓人或部落的盛衰,常会发生周期性的变化。
【歇后语第99句】:【满招损,谦受益】此俗语浅显易懂,自满会招来损害,谦逊会有诸多益处。此俗语源自《尚书·大禹谟》。相传远古时代,“苗”这一偏远部族不服中原统治,舜帝命禹率军征战。禹虽然极力鼓舞士气,但三旬之后,苗部族仍然未被征服。一个名叫益的人提建议说:“只有德行才能感动上天,天运是不可违逆的。满招损,谦受益,这是天道。至诚可以感神,更何况一个苗部族!”禹表示赞同,接着就班师回朝了。正是由于坚持“满招损,谦受益”的信条,尧舜禹三代成为中国社会形态的典范。毛泽东的“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化用了“满招损、谦受益”,并赋予它全新的内涵,也成了至理BBB。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20278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