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民间俗语经典谚语,不收藏会很可惜!
【歇后语第1句】:狗咬吕洞宾——不懂好歹;不认得真人:不识好歹;不识好人心;不识真神仙;有眼不识真人
【歇后语第2句】:爸爸批评我说得多于得少,光有想法不见行动;说我是“四两的鸭子三两的嘴,想吃鱼虾又不下水”。(江西·大余)
【歇后语第3句】:【洞房】“洞房”指新婚夫妇的房间。为什么把新娘新郎的房间称为“洞房”呢?源出两处。出处之一。传说,这是我们的祖先轩辕黄帝规定下来的。当时,群婚制度存在着极不利于团结的因素,经常发生抢婚事件,不光男抢女,也有女抢男。时间一长,矛盾必然激化,部落之间面临着分裂的危机。黄帝提出建立一夫一妻制。今后凡配成一男一女为夫妻的,举行完结婚仪式后,将夫妻二人送进事前准备好的洞穴(房)里,这就叫正式婚配,再不允许乱抢他人男女。为了区分已婚与未婚,凡结了婚的女人,必须把蓬乱头发挽个结,人们一看,知道此人已结婚,其他男子不能再打此女主意。否则,按部落法规(族规)处治。这个主张很快就得到各个部落群民的支持拥护,人们都争着为自己儿女挖洞穴(房),凡儿女们一结婚,举行仪式后,就把他们送入洞房。出处之二。相传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寻欢作乐,建造了规模宏大的阿房宫,强选天下美女陪伴他。其中有一个俊俏聪明又勇敢的姑娘,因在家排行第三,称为三姑娘。她不甘心过那种被奴役、蹂躏的生活,便以惊人的记忆力把宫中路径记清了,在一个暴君大搞宴乐的日子偷偷逃离了阿房宫,直奔华山。当时,一位名叫沈博的儒生为避“焚书坑儒”的迫害,也逃到了华山。因同是天涯沦落人,相处日子久了,三姑娘同沈博相互爱慕,心心相印,产生了爱情。他们对天盟誓,结成了患难夫妻。两人身处深山老林,荒无人烟,哪里有房栖身!他俩在一块大青石底下,发现一个能容纳两人的石洞,他们就把这洞作为结婚的住房。虽然他们生活清苦,但相亲相爱,日子过得甜蜜而幸福。后人很羡慕他们亲密无间、与世无争的夫妻生活,就把结婚用的新房叫做“洞房”了。 “洞房”虽简陋,一旦成新婚的殿堂,便被咏唱不衰,宋入洪迈的“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最为有名。
【歇后语第4句】:国强民不受辱,民强国不受侮。
【歇后语第5句】:【大人不记细怨】(谚)细怨:细小的怨恨。指大人物心胸宽广,不把细小的怨恨记在心上。
【歇后语第6句】:【封山不育林,等于白费神】(谚)封山:禁止在山上牧放、采伐、烧荒等。育林:种植、护理林木。只知封山,不知育林,山林仍然不能发展。指要发展山林,就必须封山与育林并举。
【歇后语第7句】:【爹有娘有,不如自个有】(谚)爹娘再有钱,也比不上自己手里有钱。指人要靠自己,贵在自立。
【歇后语第8句】:【下毒手】(惯)指使出杀人或伤害人的狠毒手段。
【歇后语第9句】:独树难挡风,独柴难烧红。
【歇后语第10句】:【蟛蜞裹馄饨——里戳出】(歇)蟛蜞:蟹的一种,体小,可食用。戳出:蟛蜞做馄饨馅,它的壳、足等会把皮戳破。指在内部搞破坏。
【歇后语第11句】:【不怕人老,就怕心老】(谚)人老是生命的自然规律,不必怕,怕的是心态的变老,丧失信心与意志。
【歇后语第12句】:【巧者多劳拙者闲】见“能者多劳”。
【歇后语第13句】:【老和尚不撞钟——得不的一声】(歇)撞钟:打钟。得不的:巴不得。指好不容易盼望到一句话,正合自己的心意。
【歇后语第14句】:【手无缚鸡之力】没有气力,软弱无能。老舍《四世同堂》: “我不考虑那个!我手无缚鸡之力,不能去杀敌雪耻,我只 能临危不苟,儿子怎死,我怎么陪着。”
【歇后语第15句】:【 如入无人之境】迅猛向前,没有抵挡。成语:长驱直人。 古华《浮屠岭》:“犹如一员古代的骁勇战将,单枪匹马,纵横 驰骋,如入无人之境,真是出足了风头,耍尽了派头。”
【歇后语第16句】:【奔车之上无仲尼,覆舟之下无伯夷】释义:奔车:疾驰的车。仲尼:孔子名丘,字仲尼。履舟:翻沉的船,借指被灭的商朝。伯夷:商孤竹君长子,商亡,他和他的弟弟叔齐耻食周粟,饿死在首阳山。奔车、覆舟,比喻时世危乱。如果生逢治世,就不会有坐在奔车上的仲尼与饿死首阳山的伯夷。例句:治世使人乐生于为是,受身于不为非,小人少而君子多。故社稷常立,国家久安。奔车之上无仲尼,覆舟之下无伯夷。
【歇后语第17句】:后山石头——死不开窍
【歇后语第18句】:【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谚)他投送给我桃,我用李去回敬他。指桃与李的价值是相当的,礼尚往来,合情合理。
【歇后语第19句】:【人来投主,鸟来投林】人遇到困难,寻求帮助。语序亦可 倒置。或说:人急投亲,鸟急投林。明代《二刻拍案惊奇》: “史大哥,我们新来这里做买卖,人面不熟。自古道:人来投 主,鸟来投林。”
【歇后语第20句】:【折断一枝荷,烂掉一窝藕】(谚)表面上只是折断了一枝荷花,实际还毁了水下的一窝藕。比喻造成的损失表面上不大,实际却是巨大的,只是人们看不见罢了。
【歇后语第21句】:【怕鬼有鬼】(谚)指人越是怕见鬼怪,鬼怪就越会出现。比喻若是担心出问题,偏偏就会出问题。 也作怕鬼处偏有鬼。 怕处有鬼,痒处有虱。
【歇后语第22句】:千年铁树开了花——枯木逢春
【歇后语第23句】:【不会种田看上垄】(谚)垄:田地分界的稍稍高起的小路。不会种田的,看看人家上垄田地如何种,学着样种就行。泛指自己不会的,就照着别人的样子做。
【歇后语第24句】:【 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能满足一切要求,要什么有什么。 类似的:要东有东,要西有西。香港梁凤仪《千堆雪》:“自出 娘胎,就锦衣玉食,穿金戴银……自懂性以来,就要风得风, 要雨得雨。”
【歇后语第25句】:【看菜吃饭,量体裁衣】(谚)比喻做事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不能主观臆断。 也作看菜吃饭,量布裁衣。 量体裁衣,看菜吃饭。
【歇后语第26句】:【凤凰鸦鹊不同群】(谚)凤凰鸟绝不会和鸦鹊同栖一处。比喻志趣洁雅的高士绝不会和品行卑劣的小人混在一处。
【歇后语第27句】:乡下的姨婆,孤单一人,村里老少常去看望她,帮助她。老人对我们说:“虽然你们不常回来,呵只要人间真情在,天里天外都有爱!”(贵州·遵义)
【歇后语第28句】:【好狗不挡道】释义:骂人不要挡住道路。妨碍通行。“不挡道”又作“不挡路”。例句:那个不知好歹的年轻纤夫,是个生楞儿,用手一推一丈青大娘,说:“好狗不挡道!”这一下可捅了马蜂窝。
【歇后语第29句】:【亲兄弟,明算账】(谚)指即使是同胞兄弟,互相之间也要算清账目。也泛指关系再亲密的人之间,在钱财上也必须有透明度。 也作亲兄弟,勤算账。 亲姐妹,明算账。
【歇后语第30句】:【班门弄斧——不知自量】(歇)班:鲁班,春秋末年鲁国人,古代著名的巧匠,被木匠、瓦匠等奉为祖师。弄:舞弄。在鲁班门前耍弄斧头,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含讥讽意味。 也作“班门弄斧——自不量力”。
【歇后语第31句】:【最亲不过父母,最近不过夫妻】见“近不过夫妻,亲不过父母”。
【歇后语第32句】:溜了缰的野马——无拘无束
【歇后语第33句】:【老狗熊耍不了新把戏】比喻人老没有能力创新。西方的 谚语中有相反的说法。老舍《离婚》:“我平日总以为事事有 办法,敢情我已经是老狗熊了,耍不了新玩艺!”
【歇后语第34句】:【搽胭脂抹粉】(惯)胭脂:一种红色的化妆品,常涂在两颊或嘴唇上。粉:化妆用的细粉末,多涂于面部。本指用化妆品化妆,比喻掩饰缺点、错误或罪行。
【歇后语第35句】:宋江的绰号——及时雨
【歇后语第36句】:【牙齿捉对儿厮打】(惯)形容受冻或极度恐惧时哆嗦得上下牙相叩的样子。
【歇后语第37句】:【引虎入羊群】(惯)比喻把坏人招引来祸害百姓。
【歇后语第38句】:【捉到强盗连夜解】(惯)比喻事情紧急,要立刻动手。
【歇后语第39句】:粮棉大增产——丰衣足食
【歇后语第40句】:坐上勒勒车撵兔子——有耐心就行
【歇后语第41句】:【重阳湿漉漉,穰草千钱束】释义:漉漉:水渐渐渗下的样子。穰草:田禾秸秆。谓重阳这天雨淋淋,一束秸秆值干钱。谓遭灾年柴草昂贵。例句:重九日晴,则冬至、元旦、上元、清明四日皆睛;雨则皆雨,又主灶荒。……“重阳湿漉漉,穰草千钱束。”
【歇后语第42句】:【千金之躯,不死于盗贼之手】(谚)宝贵的生命,绝不肯轻易丧失在盗贼之流的手里。指有作为的人,必定珍惜自己的生命,不作无谓的牺牲。
【歇后语第43句】:刮大风吃炒面——没法开口;张不得嘴
【歇后语第44句】:【偷鸡猫儿性不改】(谚)比喻品质恶劣的人,走到哪里都会显露出恶劣的本性来。 也作偷食猫儿性不改。 偷嘴猫儿打不改。
【歇后语第45句】:鸭子吃蜗牛——食而不知其味;全不知味
【歇后语第46句】:【将心比心,强如佛心】(谚)佛心:佛祖大慈大悲的心。人只要能处处用自己的心去推比别人的心,就会比佛心还要慈悲。指人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就是高尚的人。
【歇后语第47句】:【放野马】(惯)比喻不受管束,自由行动。
【歇后语第48句】:【有盐同咸,无盐同淡】(惯)比喻同甘共苦。
【歇后语第49句】:【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释义:比喻互不相干,各走各的路。你好你的,我不稀罕。例句:“萧支书,反正我把话说给你了,今年土地不分红,我的困难解决不了,解决不了我就单干,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
【歇后语第50句】:水池里长草——荒塘(唐)
【歇后语第51句】:镜花水月——虚像
【歇后语第52句】:天高皇帝远——管不着;有冤无处申
【歇后语第53句】:【猫口里挖鳅】(惯)鳅:泥鳅。从猫嘴里把它吃进的泥鳅掏出来。 比喻事情难度大,办不到。 也作“猫嘴里挖鳅,虎头上做窠”。
【歇后语第54句】:船帮做棺材——漂流了半辈子才成(盛)人
【歇后语第55句】:【五音不全】“五音不全”形容人缺乏音乐天赋,唱歌不合律拍,常跑调。现在,歌曲演唱需要掌握七个音符,才能演唱出悦耳动听、千变万化的各种音调,我们熟知的音符有七个:1234567,何来五音不全呢?原来,七音符是乐谱中记录声音变化的符号,是从国外引进的。而五音的说法,则是中国古人的发明。自从人类发现声音存在差异,便开始探求其中的规律。早在先秦,人们正经提出了五音的说法,即宫、商、角、徵、羽。古人把五音与五脏相配,认为五音对应五脏器,所以声音随之变化,如脾对应宫音,它的声音慢而缓;心对应徵音,其声雄壮明快。后来,古人又增加了两个音,即变徵、变宫两音。变徵是角音与徵音之间的乐音,变宫则是羽音与宫音之间的乐音。
【歇后语第56句】:【好男不吃婚时饭,好女不穿嫁时衣】(谚)好男儿不吃结婚时的现成饭,好女子不穿出嫁时的现成衣。 指有志气的青年,贵在能独立生活,不靠祖业,不享现成福。 也作好男不吃分家饭,好女不穿嫁时衣。 女人不穿嫁时衣,男儿不吃分时饭。
【歇后语第57句】:【 打翻了五味瓶】各种滋味都有,形容复杂矛盾的心理。 类似的:搬倒了五味坛子。成语:百感交集。台湾琼瑶《月 朦胧鸟朦胧》:“灵珊用手托着下巴,呆望着他们两个,一时 间,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什么滋味都有。”
【歇后语第58句】:嘴巴上挂油瓶——油嘴滑舌
【歇后语第59句】:【前有虎后有豹】(惯)形容处境十分危险。
【歇后语第60句】:【马尾巴搓绳——合不了股儿】(歇)本指马尾巴搓不成一股绳子;转指人心不齐,合不成一股劲儿。
【歇后语第61句】:【一勤生百巧,一懒生百病】(谚)百病:各种各样的弊端。人要是勤劳,什么技巧都可掌握;人要是懒惰,什么弊端都会发生。指巧从勤中生,弊从懒中来。
【歇后语第62句】:【糟糠之妻不下堂,贫贱之交不可忘】见“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歇后语第63句】:【铜铃打鼓——另有音】(歇)本指用铜铃打鼓,除了鼓声,还有铃声;转喻话里有话,另有用意。
【歇后语第64句】:依靠群众是千里眼,脱离群众是瞪瞎眼。
【歇后语第65句】:【早起三朝当一工】(谚)三个早晨早些起床所干的活,抵得上一整天的工作量。指清晨工作效率高。
【歇后语第66句】:【 青山不改,绿水长流】谓与山水同在,表示以后还会相见。 《燕山夜话》:“当着好汉们挥手分别的时候,常常异口同声 地说道: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后会有期!”
【歇后语第67句】:【年关】过年是中国民间最为喜庆浓重的传统节日,可古人为什么把年说成“年关”呢?它源自于对“年”的一个传说。其实,最早过年是为了防备一个叫“年”的怪兽的攻击。当时的人们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把这可怕的一夜当做关口来熬,所以称为“年关”。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提前备好晚饭(提前到黄昏时分吃饭,所以有“黄昏饺子”之说),熄火净灶,把鸡圈牛栏拴牢,前后封锁后,全家人聚在一起,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吉凶未卜,随时都有可能遭遇到“年”的袭击,所以置办得十分丰盛,全家老小不仅要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而且在吃饭前还要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吃过晚饭后,大家都不敢睡觉,便挤在一起闲聊壮胆,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过年关的习惯。之所以称新年前后为“年关”,更实际的原因恐怕是一个“钱”字。旧时讲究不论是借钱还是借东西,一般年前都要归还,这是一种民俗。所以,债务人年前要忙着筹钱还账,债权人(债主)年前要讨债。还不起债的穷苦百姓,只好出去躲过年再回来。往哪里躲,按年俗亲戚家不能去,只好到破庙寒穿去躲着。所以视年根儿为关口,过年像过关一样难熬。经典歌剧《白毛女》杨白劳被逼喝卤一场便是对“年关”一词的最好的注释。因此,过年对穷人来讲,无异于过关。
【歇后语第68句】:【蒋干保曹操——各为其主】(歇)蒋干:《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曹操手下幕宾,赤壁之战时,曾渡江到东吴,劝说旧友周瑜归降,想借此立功报效曹操,结果中了周瑜的反间计。指各自做事都为自己所效劳的主子。
【歇后语第69句】:【顺得姑来逆嫂意】两面作难。相关的:起早了得罪丈夫, 起晚了得罪公婆。成语:左右为难。陆地《瀑布》:“一个人 为大众办事,总难免有人说好有人说坏。顺得姑来失嫂意, 媳妇是不好当的。”
【歇后语第70句】:关门打财神——穷急了
【歇后语第71句】:弟弟和我常常在一起打闹,惹得妈妈心烦意乱,她说:“你俩呀,是弯刀对着瓢切菜,瘸驴驮个破口袋,杏掺南瓜对色了。”(内蒙古·开鲁)
【歇后语第72句】:【上门不见土地】(惯)土地:土地爷,迷信指掌管一个小地区的神。 指有事找人,对方却不在。
【歇后语第73句】:【言语传情不如手】(谚)用手指弹奏出的音乐,比语言更能传达丰富的感情。指演奏器乐最能传情。
【歇后语第74句】:我扯下连衣裙上的纽扣让奶奶给缀到衬衣上。“唉,你可真是拆了西墙补东墙,要用生铁了就去砸破锅。这怎么行?快,再去买几个纽扣来!”奶奶说。(湖北·钟祥)
【歇后语第75句】:张飞穿针——粗中有细;大眼瞪小眼:有劲无处使
【歇后语第76句】:九牛拉不转——坚决
【歇后语第77句】:【鸡多争窝,羊多争坡,和尚多了争饭锅】(谚)鸡多了就争着占窝,羊多了就争上山坡,和尚多了就争吃饭的锅。捐人多了就免不了争多论少,发生摩擦。
【歇后语第78句】:月亮底下晒谷子——白费工夫;不顶用
【歇后语第79句】:【开店容易守店难】(谚)指让店铺开业不难,从早到晚守着店铺支应顾客却不易。
【歇后语第80句】:【对着镜子作揖】恭维自己。或说:对着穿衣镜作揖.自己 恭维自己。类似的:鞭炮店失火,恭维自己。成语:自我吹 嘘。《小说月报》(1980,4):“大家对韩老头的印象不错:佩 服他有一手捕蛇、医蛇伤的高艺绝招,尊敬他慷慨助人的善 良心地,偏爱他特别有趣的对着镜子作揖——自己恭维自 己的精神嗜好。”
【歇后语第81句】:【让一不让二】不能一再退让。《敌后武工队》:“抗日政府 一向是宽大,但是宽大也有个边,那就是让一不让二。”
【歇后语第82句】:【大姑娘裁尿布,闲时做下忙时用】谓抽时间作准备。成语: 未雨绸缪。梁斌《红旗谱》:“这放机关枪,对咱穷人本来没 有好处,可是大姑娘裁尿布,闲时做下忙时用。将来咱用着 这机关枪了,拿起来就能放。”
【歇后语第83句】:案板底下放风筝——飞不起来
【歇后语第84句】:隔山看见蚊虫飞——真是好眼力
【歇后语第85句】:【 哪个庙里没有屈死的】鬼谓不可能绝对公平合理,吃亏受 委屈是常有的事。清代《醒世姻缘传》:“亏了这个好人拾 了,要不是,那庙里没有屈死的鬼。”
【歇后语第86句】:大理石铺路——大材小用
【歇后语第87句】:【哪块黄土不埋人】见“何处黄土不埋人”。
【歇后语第88句】:【身在曹营心在汉】释义:蜀将关羽被曹操拘禁,曹操为使关羽投降,给了关羽优厚的待遇,但是关羽照样想念刘备。比喻人在这一方,心却想念另一方。例句:有人在一个单位玩不转了,就托人找关系,一走了之。这就助长干部身在曹营心在汉,骑着马找马的坏风气。
【歇后语第89句】:【 大风吹倒梧桐树,自有旁人说短长】站在旁边的人议论吹 倒的树干有多长。谓自有公论。明代《金瓶梅》:“正是:大 风吹倒梧桐树,自有旁人说短长。这里金莲使性儿不提。”
【歇后语第90句】:【移树无时,莫教树知】(谚)移栽树木并没有一定的时间,只要不让树木感觉到就行。指移树最要紧的是不伤根须,不去原土。
【歇后语第91句】:【开后门】(惯)比喻利用职权给人以不应有的方便和好处。
【歇后语第92句】:吃了一肚子账本——心中有数;肚里有数
【歇后语第93句】:【千里马还有一瘸】(谚)千里马:日驰千里的名马。瘸(que):跛腿。 即使是千里马,有时也会失蹄。比喻做事再缜密的人,有时也会出错。
【歇后语第94句】:奶奶说,人年轻的时候应该艰苦奋斗,攒下钱财,老了走不动的时候,即使没有儿女赡养也不至于受罪,说是“禾怕霜降风,人怕老来穷”。(广西·平南)
【歇后语第95句】:三伏天刮西北风——反常
【歇后语第96句】:【天上天堂,地下苏杭】见“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歇后语第97句】:【推完磨,杀老驴】(惯)比喻事成之后,铲除有功劳的人。
【歇后语第98句】:妈妈常在我们面前说婶婶的坏话,爸爸说:“你这人,真是一个王八背着两面鼓,守着这人说那人,守着那人说这人;人前一面,人后一面。”(山东·章丘)
【歇后语第99句】:【遇方便时行方便,得饶人处且饶人】释义:要尽量帮助别人,原谅别人。例句:三藏扯住道:“徒弟,常言说得好:遇方便时行方便,得饶人处且饶人。操心怎似存心好,争气何如忍气高!”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20293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