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人心的民间俗语,拿去发空间感悟俗话吧!
【歇后语第1句】:【六月里发水淹不死蛤蟆,腊月下雪饿不死麻雀】释义:比喻困难再大,也吓不倒坚强的人。例句:方才他听了刁金贵的话,就像把萝卜缨子洒上了水,立刻扎撒起来了,他弹起身,一拍大腿:“对,六月里发水淹不死蛤蟆,腊月下雪饿不死麻雀,天无绝人之路,就这么办。”
【歇后语第2句】:【大意失荆州】释义:荆州:今湖北江陵,三国时是蜀国军事、政治重镇。关羽镇守荆州因设防不严而被孙权袭取。比喻疏忽大意会造成损失。例句:“四岭山的地位可不同寻常,对我们来说,是生死攸关的大事,我{门可不能大意失荆州呀!”
【歇后语第3句】:【风声鹤唳,草木皆兵】释义:听见风吹鹪叫就吓得心惊胆战,看见一草一木都当作是敌兵。形容惊慌恐惧,疑神疑鬼,自相惊扰。例句:有的说鬼子到了盘龙山西南,有的说已到了郭家集;有的说有五六百人,有的说有两三千。这几天,特别是夜里,真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歇后语第4句】:【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惯)比喻抓了次要的,丢了主要的,主次不分。 也作“拣了芝麻,丢掉西瓜”。
【歇后语第5句】:爸爸在看电视,妈妈在洗衣服。我呢,又是扫地又是倒垃圾。忙完了,我对妈妈说:“妈妈,看我多好啊!”妈妈笑着说:“你呀,瞎娘抱着个秃娃娃,别人不夸自己夸。”(河北·邱县)
【歇后语第6句】:船底浇花——多此一举
【歇后语第7句】:【井水越打越来,力气越使越有】释义:人越干活、越锻炼,越有劲。例句:石山说:“我一点也没感到苦。井水越打越来,力气越使越有。下乡来,顺便挑点东西算什么。”
【歇后语第8句】:【虱子多了不怕咬】(谚)身上生的虱子多了,反倒不觉得痒痒。常比喻欠的债务多了,再愁也没用。也泛指做的不光彩事多了,反而无所谓。 也作虱多不痒,债多不愁。 虱子多了不痒,账欠多了不愁。 债多不愁,虱多不痒。
【歇后语第9句】:【横插一杠子】横加阻拦、干涉。浩然《艳阳天》:“马连福 觉着,搞好这件事儿,又露脸,又得利,正在积极筹办,想不 到萧长春回来横插一杠子来反对。”
【歇后语第10句】:【开口见喉咙】(惯)指一张口就知道他想说什么,或一说话就暴露了他的真实意图。
【歇后语第11句】:【笑贫不笑娼】看重金钱,不重道德。反义说:笑娼不笑 贫。李准《黄河东流去》:“城里人是笑贫不笑娼,乡下人是 笑娼不笑贫。”
【歇后语第12句】:【提起心头火,咬碎口中牙】形容人恼怒或仇恨。成语:怒 火中烧、明代《古今小说》:“陈巡检在屏风后听得说,正是: 提起心头火,咬碎口中牙。陈巡检大怒,拔出所佩宝剑,劈 头就砍。”
【歇后语第13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惯)取不尽,用不完。形容资源丰富。
【歇后语第14句】:【亲不亲,邻不邻】(惯)指与亲人、邻居关系都不好。 也作“亲人不亲,近人不近”。
【歇后语第15句】:老鼠吃高梁——顺秆儿往上爬
【歇后语第16句】:三年不漱口——张臭嘴
【歇后语第17句】:我们班有一个同学在跳绳比赛中获得了区运动会的第一名,老师号召我们大家向他学习时说:“体育锻炼记心上,生龙活虎身体棒。”(河南·三门峡)
【歇后语第18句】:奶奶常说我是“长不管,短不管,三餐只会捧大碗”。(四川·达县)
【歇后语第19句】:【趁热好打铁】释义:比喻做事要抓住时机。例句:“趁热好打铁,把剩下的这些岗楼都他妈的一扫光吧!”
【歇后语第20句】:【 有志不在年高】年纪大了,只要有志气,仍能有所作为。 然《艳阳天》:“唉,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我现在 盘算的是出多少力,不是活多大年纪。”
【歇后语第21句】:搬起石头打天——办不到的事
【歇后语第22句】:【吃饭防噎,走路防跌】释义:说明做事要小心谨慎。例句:李小二道:“只要提防他便了。岂不闻古人言:‘吃饭防噎,走路防跌’?”
【歇后语第23句】:【伸着脑袋让人弹】谓不会处理事情,老是被动,吃亏。浩 然《艳阳天》:“他有什么谋略,光会伸着脑袋让人弹。”
【歇后语第24句】:犁地的甩鞭——催(吹)牛
【歇后语第25句】:【不求有功,但求无过】释义:不要求进取,只求保持现状。例句:“岳父大人如此关怀这批苦力,中央军知道了一定感激不尽的。……” “唉,老夫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就是了!”
【歇后语第26句】:【既捅马蜂窝,就不怕挨蜂蜇】释义:比喻既敢碰硬,就无所畏惧。例句:李坚决心很大:“既捅马蜂窝,就不怕挨蜂蜇。当年包公敢铡驸马陈世美,我们还怕这些地头蛇!”
【歇后语第27句】:新修的马路——没辙
【歇后语第28句】:亡国奴不如丧家犬。
【歇后语第29句】:水面上的影子——清高
【歇后语第30句】:【公人见钱,苍蝇见血】(谚)指公人贪财如命,见到钱财,就如同苍蝇见到血一样。
【歇后语第31句】:【乌龟撞石板——硬碰硬】(歇)硬:本指坚硬,转指强硬。指以强硬的态度对待强硬的态度,针锋相对。也指两强相遇,互不相让。 也作“乌龟碰石板——硬碰硬”。
【歇后语第32句】:【三国归司马】释义:司马:指司马懿,原为曹魏政权的掌握军权的大臣,后来发动了一次政变,诛灭了政敌,独掌曹魏政权。比喻东西落在一个人手中。例句:这样,两个弟妇一改嫁,阿狮三碗倒成一锅,“三国归司马”了。
【歇后语第33句】:【一个人吃饱了,一家子都不饿】(惯)指过单身生活,无牵无挂。 也作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 一个人吃饱一家人不饥。 一个人吃饱一家人不闹饥荒。
【歇后语第34句】:【—把鼻涕,一把眼泪】形容不住地哭泣。或说:一行鼻涕 两行泪。成语:涕泗交流。袁静孔厥《新儿女英雄传》:“他 说到伤心的地方,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哭得眼都肿了。”
【歇后语第35句】:横吹笛子竖吹箫。
【歇后语第36句】:我有个表妹,吃饭很慢。我妈妈说她:“你每顿饭总是从开花吃到败园。”(江苏·沭阳)
【歇后语第37句】:【班房】现在人们称被司法部门拘留或坐监狱为“蹲班房”。它源自哪里呢?考其源,是来自明清两代的“三班八房”。所谓“三班”是指皂班、隶班、快班,属于差役组织,分掌维系治安、侦察、捕缉、提刑、解押、传呼诉讼等事务。“八房”是指吏房、礼房、兵房、工房、刑房、仓房和承发房,属于封建国家地方政权中的胥吏机构,分掌地方民政、财政、教育、水利、建设等事务。古代衙门不仅管行政事务,还管审判。故此,根据“三班八房”的性质和职能,人们就把封建衙门、监狱简称为“班房”。
【歇后语第38句】:【有上不去的天,没过不去的关】(谚)比喻人间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没有闯不过去的难关。
【歇后语第39句】:东郭先生救狼——好心得不到好报
【歇后语第40句】:【倚酒三分醉】(惯)倚仗喝了点酒就装出醉态来。指人借酒生事。
【歇后语第41句】:【豺群噬虎】(谚)噬(shi):撕咬。 指豺聚集成群,能把猛虎吃掉。
【歇后语第42句】:【狐狸打不成,倒惹了一屁股臊】(惯)比喻没得到好处倒惹了一身的麻烦。 也作“狐子没打着,倒落一身骚”。
【歇后语第43句】:【先小人,后君子】先讲明了,按规矩办事,才能讲友好,讲 礼貌。老舍《四世同堂》:“我们先讲好了诊费吧?先小人后 君子!”
【歇后语第44句】:背媳妇走独木桥——又喜又忧
【歇后语第45句】:【有志者事竟成】(谚)竟:终究。 有志气的人,事业终究会获得成功。指事业的成功,全在于人的立志,和能否始终不渝,坚持到底。
【歇后语第46句】:孔夫子的弟子——贤(闲)人
【歇后语第47句】:【白布落在染缸里——洗不清】(歇)比喻冤情洗刷不清。 也作“白布进了染缸——漂不干净”。
【歇后语第48句】:王某出外打工,没有挣到几个钱,家里的地却荒了。他妻子说:“到外挣块板,家里却丢扇门。”(辽宁·大连)
【歇后语第49句】:【爬高枝】(惯)比喻攀附有权势的人以提升自己的地位。 也作爬高门坎儿。 攀高枝儿。 飞到高枝上。
【歇后语第50句】:【得了三分颜色就要开染坊】(惯)染坊:给织物、衣服等染色的作坊。比喻别人给了点儿好脸色,就得意忘形起来。也比喻别人给了点好处,就得寸进尺或产生非分之想。
【歇后语第51句】:【见缝子就钻】(惯)比喻利用一切可乘之机进行钻营活动。 也作“见缝儿就钻,见洞儿就入”。
【歇后语第52句】:【不知道是方是圆】不知道情况,不知道什么性质。菡子 《纠纷》:“叫刘二这种老实人到哪里去公开,要大家不给刘 二说话,他自己一辈子也不知道自己是方呢还是圆呢!”
【歇后语第53句】:【黄杏熬北瓜——一色货】(歇)一色:本指黄杏和北瓜一起熬时颜色相同,转指全都一样。指一伙人都是同一类型的坏人。常含讥讽意味。
【歇后语第54句】:【簸箕大的手,掩不住众人的口】(谚)簸箕:用竹篾或竹条编成的器具。即使手掌大得像簸箕,也难以遮住大家的口不让说话。指再大的权势也无法不让人品评议论。 也指有了丑事就不可能不让人们传播。
【歇后语第55句】:【一树之果,有酸有甜;一母之子,有愚有贤】(谚)一树结的果子酸的甜的都有,一母生的孩子愚的贤的都有。指同胞兄弟性格、智力各有差异。也泛指人与人不会一样。
【歇后语第56句】:【年号】“年号”是我们经常遇到的一个词,如我们十分熟悉的康熙、乾隆、道光、光绪等,都是皇帝的年号,不是他们的名字。那么,年号创始于何时,出自谁手呢? “年号”是中国古代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也是时代的标志,由汉武帝刘彻首创。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即位,称为建元元年,第二年称建元二年,依此类推。以后新君即位或遇军国大事、重大祥瑞、灾异,常常改变年号,称为改元。有的甚至一年之中一改再改。自朱元璋开始,明清两代皇帝一般不改元,不论在位时间长短,一个皇帝只用一个年号。我国历代各朝所定的年号,为了称谓之便,大多以两个字命名,如汉初建元、晋永和、唐贞观、宋元嘉、明万历,清乾隆等。但也有少数是三个字、四个字以至六个字的。如王莽的“始建国”、北魏太武帝的“太平真君”、西夏景宗的“天授礼法延祚”。封建帝王年号在用词上是十分考究的,总要经过反复筛选,采撷吉祥字眼,多用“大、太、应、元、天、中、永”等字开头。如汉武帝刘彻一共使用过十一个年号,其中“元”字开头的就占五个,“太”字开头的占二个,“天”字开头的一个。
【歇后语第57句】:肚皮上的疖子——心腹之患
【歇后语第58句】:【哪个人也不全,哪个车轮也不圆】(谚)任何人都不会十全十美,就像车轮没有绝对圆的一样。指世上没有完人,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带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 也作哪个瓜也不圆,哪个人也不全。 瓜无滚圆,人无十全。 人不能全,车不能圆。
【歇后语第59句】:【老米饭捏不成团】释义:借指感情不睦的人聚不到一块。例句:“我跟他今生不得联合,我跟他‘老米饭捏不成团’,我看见他就来气!”
【歇后语第60句】:【七月的荷花,一时鲜】释义:比喻新鲜一时,不长久。例句:开春我就说:“供销社是七月的荷花,一时鲜。”当时大家不信,现在该明白了,墙上画马不能骑,纸上画饼不充饥,订了供销合同,也成废纸。
【歇后语第61句】:黄连树上搭苦瓜棚一一苦上加苦
【歇后语第62句】:【吃哪行饭,说哪行话】(谚)行(hang):行业。在哪个行业中营生的人,说起话来总离不开那个行业的话题。指人的言谈举止总带着自身行业的烙印。
【歇后语第63句】:【风来雨就到】行动迅速。刘绍棠《渔火》:“她虽是女流之 辈,却是个风来雨就到,快刀斩乱麻的人。”
【歇后语第64句】:【亲兄弟,明算账】(谚)指即使是同胞兄弟,互相之间也要算清账目。也泛指关系再亲密的人之间,在钱财上也必须有透明度。 也作亲兄弟,勤算账。 亲姐妹,明算账。
【歇后语第65句】:【俏眉眼做给瞎子看】表示友好,对方不领情。《姑苏烟水 集》:“就像几十年前的那位上海名家在小镇上‘漂脱’一样, 饶你头等技艺,也只是‘俏眉眼做给瞎子看’。”
【歇后语第66句】:【井水不犯河水】“井水不犯河水”比喻各管各的,互不相犯。“井水不犯河水”源自我国先民的居住环境。我国古代先民最早是生活在河水旁边,因此,长江、黄河孕育了勤劳善良的中华民族。临河而居,汲水方便,而且河谷地区土壤相对肥沃。先民以游牧为主,生活地点基本上是因气候或自然环境而定的,所以经常迁徙。井的发明在人类历史上具有伟大深远的影响。有了井之后,先民摆脱了依赖自然气候的制约,以往仅仅居住在河谷,现在基本可以居住在任何地方了。而且有了井水,人们逐渐聚居在一起,可能出现城镇,以至于出现大的城市。由传统的游牧生活逐渐转变为农耕生活,社会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而从事游牧的少数民族部落继续崇尚游牧生活,没有发展农耕,不打井,继续逐水草而暂居。因此,有的历史学者认为“河水”其实代指的就是游牧民族,是依赖于部落之间酋长的联盟制度建立王朝的。而“井水”则代表的是定居,是农耕文明。历史上游牧的少数民族经常侵扰中原的农耕民族,所以中国古代王朝一直边患不断。而以“井水”为代表的农耕民族则基本上不会主动侵扰“河水”为代表的游牧民族,所以,有“井水不犯河水”一说。
【歇后语第67句】:今年竹子来年笋——无穷无尽
【歇后语第68句】:【成大事者,不惜小费】释义:办大事的人,不在乎花些小钱或受些小的损失。例句:“难得寻下这房舍儿。……常言‘成大事者不惜小费’。”
【歇后语第69句】:【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交友要慎重,说话要慎 明代《金瓶梅》:“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老婆还有个里外心儿,休说世人。”
【歇后语第70句】:【丢饭碗】(惯)比喻失去了赖以生存的职业。
【歇后语第71句】:【敌不可纵,纵敌患生】(谚)纵:放纵,宽容。对于敌人,绝不能宽容,以免留下无穷的后患。指对敌对势力不能心慈手软,必须彻底消灭。
【歇后语第72句】:【碰到南墙不回头】见“撞倒南墙不回头”。
【歇后语第73句】:【吃了橄榄灰儿——回过味来】(歇)橄榄:橄榄树的果实,吃时先涩后甜。回味:本指吃了橄榄后细品余味,转指事情过后从记忆里体会。指事后终于醒悟过来。 也作“吃了橄榄——晓得回味”。
【歇后语第74句】:【稍瓜打驴——去了半截】(歇)稍瓜:一种菜瓜,长而脆。本指用长而脆的菜瓜去打驴而断成半截,转指人走了一半,或情绪、财物等衰减了一半。
【歇后语第75句】:【看不见,摸不着】(惯)形容事物不容易被掌握或控制。
【歇后语第76句】:拔不倒子坐车——充人
【歇后语第77句】:【船大好压浪】指大了显得稳当。《北京日报》(1986,【歇后语第1句】: 24):“中国十亿人,是艘大船,不如船小好调头,所以改革是 害不得急性病的。但是还有一条,是船大好压浪,这一年的 事实就证明了这点。几股不正之风,几排横里来的浪,是不 容易摇动这条大船朝着改革方向开进的。”
【歇后语第78句】:卖碗又卖盆——套又一套
【歇后语第79句】:【山河易改,本性难移】释义:移:改变。山河容易改造,人的本性却很难改变。比喻多年形成的思想、习惯、作风等不易改变。“易改”又作“好改”、“可改”。“本性”又作“秉性”、“禀性”、“狼性”。例句:高大泉说:“山河易改,剥削阶级的本性难移。恶毒凶狠,不知羞耻,只认金钱不识人,就是他们的本性。”
【歇后语第80句】:【困龙得水,拨云见日】(惯)比喻在困境中得到了救助。
【歇后语第81句】:珠穆朗玛峰点灯——最高明
【歇后语第82句】:【小车不倒只管推】谓人活着就继续工作。浩然《山水 情》:“还是老样子,小车不倒只管推,啥时候倒了啥时候算 呗。”
【歇后语第83句】:【看西洋景】(惯)西洋景:也叫西洋镜,旧时民间文娱活动的一种装置,许多画片左右推动,周而复始,观众从透镜中看放大的画面,画片多为西洋画。比喻去看新奇或意想不到的东西。
【歇后语第84句】:【吉人自有天相】(谚)吉人:善良的人。相:扶持,帮助。旧指善良的人,遇有危难自有老天佑护。
【歇后语第85句】:坐飞机旅游——世界观
【歇后语第86句】:白菜叶上浇粪水——没一片干净
【歇后语第87句】:【当垫脚石】(惯)比喻充当别人借以向上爬的工具。
【歇后语第88句】:【红粉赠佳人,宝剑赠壮士】见“宝剑脱与烈士,红粉赠与佳人”。
【歇后语第89句】:【自家掘坟自家埋】自己坑害自己。鲁迅《坟》:“所以,要 说得苛刻一点,也就是自家掘坟自家埋,怨天尤人,全是错 误的。”
【歇后语第90句】:【有钱难买子孙贤】(谚)指子孙的贤良,是一个家庭最难得的财富,是用金钱买不到的。
【歇后语第91句】:【赏酒不吃吃罚酒】见“敬酒不吃吃罚酒”。
【歇后语第92句】:黄鼠狼钻进磨房里——硬充大尾巴驴
【歇后语第93句】:屠夫的账本——血债累累
【歇后语第94句】:【提起一条,放下一堆】(惯)形容人麻木、不上进,无论怎样对待他都无所谓。
【歇后语第95句】:【山再高也高不过两只脚】(谚)山岭再高,攀登者都会把它踩在脚下。指任何险峻的高山人也能攀登上去。也泛指任何艰难险阻,人都能战胜它。 也作山再高还在脚底板下。 山高高不过脚底板子。
【歇后语第96句】:春天的毛毛雨——贵如油
【歇后语第97句】:企业改组以后,小强成了饲料厂的总经理,可每逢有什么重大举措时,他仍是亲临车间去倾听职工的意见,人们对此大为不解。小强却颇有感触地说:“这叫听人劝,得一半。”(河南·辉县)
【歇后语第98句】:【趁着混水摸泥鳅】(惯)比喻趁着混乱的时机捞取好处。
【歇后语第99句】:【卖菜的不掺水,买菜的撅着嘴】只看表面,甘心受骗。或 说:卖菜的不掺水,买菜的不喜欢。李准《黄河东流去》:“卖 菜不使水,买菜撅着嘴,卖青菜全凭一个干净鲜嫩。你不放 水,他占了便宜还不高兴,你把菜偷偷洒上水,赚了钱他还 舒坦。”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203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