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语心经-佛家禅语-倾述林文案网
【佛语禅语第1句】:夜晚过去,早晨才刚刚开始,犹如感恩节已经过去,感恩才刚刚开始。早晨的如期君临是对她的追随者的感恩,我们早起是对早晨的无私给予的感恩。感恩晨曦,因为光明的给予;感恩朝霞,因为灿烂的给予;感恩光明和灿烂,因为希望和爱的给予;感恩希望和爱,因为希望和爱给了我们前行的活力与激情。
【佛语禅语第2句】:大气是一种态度,孔子见齐景公面不改色,都是平常人,心中没有神,见贤思齐,而不是惧贤,时刻保持自己的人格和尊严。
【佛语禅语第3句】:分析于诸色,乃至观微尘,自性无所有,譬如彪、兔角。无分无分者,蕴有蕴亦然。同于幻所作,一切皆如是。此中无业果,亦无作业人,无能作世间,设有非能作。能作待于作,何名能作人?此言成过失,说者非清净。《大乘密严经》卷上,显示自作品
【佛语禅语第4句】:【佛心禅语】 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 念佛即是参禅,更无二法。即念佛时,须先将自己胸中一切烦恼妄 想、贪嗔痴爱,种种杂乱念头一齐放下。放到无可放处,单单提起一声阿 弥陀佛,历历分明。
【佛语禅语第5句】:岁月虽然带走了你青春的足迹,何必在意当年青春的美丽,只要你能够坦荡地面对血与泪的洗礼,直面去看待人生,无私地品味天地沧桑,正确品味自己生命中的禅唱。正确拥有自在的自己,整个世界都是你的傀儡。
【佛语禅语第6句】:冥冥之中的一切,就在这瞬间注定。所以,漫漫红尘,我必定饱尝抵死泅渡的一路酸楚,凄凄独吟相思碎孤心,隐隐绕禅香的离殇,苦苦追找那遥远记忆里绿色婆娑的身影。
【佛语禅语第7句】:【佛心禅语】 人海茫茫,人际关系错综复杂,许多非原则的事情不必过分纠缠计较。凡事都去认个真、较个劲就会得罪人,就会给自己多设置一条障碍、多添加一道樊篱。所以,认真需要去仔细权衡。鸡毛蒜皮的繁琐无须认真,无关大局的枝节无须认真,剑拔弩张的僵持则更不能认真。
【佛语禅语第8句】:枣树挂果了,枣农喜出望外,接着又开始蹙眉:这枣树怎么在不该掉叶子的时候老掉叶子呢?于是合作社赶紧请来专家把脉。专家在枣园现场的一番解惑,又令枣农转忧为喜。枣农们因此感慨:要是身边就有这样的农民专家多好!农村很需要专家型农民。可他们的后代要么跳出了农门,要么务工进了城。
【佛语禅语第9句】:我们只是拥有钱财,福报是不够的,重要的是要具有善用钱财的智慧,否则钱财并没有给我们带来快乐与幸福。就像有些人,没有钱财的时候盼望得到钱财,得到了钱财又觉得烦恼,既不知道如何管理,又不懂得如何善用。所以大多数人的最终结局就是“人财两失”。
【佛语禅语第10句】:越是不能放下,越容易失去;越想牢牢抓住,越消失得快。越想拥有的,常不属于你;越想把握的,常已失去。越是看重的,越得不到;越是在乎的,越抓不住。那些想要的东西,大都不在你身边。
【佛语禅语第11句】:【佛心禅语】 现在的不愉快,是过去的执著所致。今日的执著,又会造成明日的麻烦。世间上的任何东西,得到是偶然,最终消失是必然。当我们失去这些东西的时候,我们对它的执著越大,它给我们带来的烦恼越多,痛苦也越大。
【佛语禅语第12句】:【佛心禅语】 每个人都可以在最平凡的生活里找到快乐,不论佛学修行还是消除烦恼、找到幸福,最先做的都不应是念“阿弥陀佛”或是空想,而应是完成一个人在世上应该做好的事。只有把该做的事情做圆满了,才能体悟寻常生活的真谛,才能以一颗平常心安住于世间,寻获快乐。
【佛语禅语第13句】:如果我们对周遭的事物感到不舒服,那也许只是我们的感受造成的。学会用欣赏的眼光、欣赏的心态去欣赏我们身边的人和事,人生就会因为这份欣赏与被欣赏而更加和谐、灿烂!
【佛语禅语第14句】:今天的人不是太傻,而是太聪明。这种聪明不是真正的智慧,是世智辩聪——总想抄一点近路,总想舒舒服服就能够成功。哪有不经过辛苦,就能够到达光明的境界呢?
【佛语禅语第15句】:佛家提醒人们,一切皆幻,你感觉到的状况跟真相也许相差很远。当你认识到这一点后,你自然会产生透过幻相看真相的自觉意识,不管能否看到真相,这种自觉意识都能帮你很大的忙,至少,当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时,你不会感到过于震惊,尚能保持一份理智和冷静。
【佛语禅语第16句】:佛陀的三藏十二部经,陈设在图书馆中,占地有限;假设能将之放在自己心性的藏经阁中,则潜力无有限量。能以自己的心灵来吸收人生真理的教育,不断地精进、不断地发挥效用,则“一理通,万理彻”。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每一个人,无不是我们应该容纳接受的教育。
【佛语禅语第17句】:慢心自恃的人,往往会高夸对经文理解的重要,而轻视什么也不懂、只会一句一句念佛的人。这是因为,思维分别念的“理解”是他的长处,而绝思绝议的念佛正暴露出他的短处,为了扬长避短,故作如是说。
【佛语禅语第18句】:【佛心禅语】 在认识和评价别人的时候,我们常常免不了要受自身特点的影响,我们总会不由自主地以自己的想法去推测别人的想法,觉得自己这么想,别人肯定也这么想。俗语“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佛语禅语第19句】:忽然想起辜鸿铭的一句话,大意是:我的辫子长在头顶,你们的辫子长在心里。辜的话像一把长矛,戳破了当时国人的虚伪。我不知道,百年过去,国人是不是已经都变得实诚了,心里已不再长辫子。有人告诉我,当下心里长辫子的人其实比辜时代的人还要多,辫子也更长。不知道这是不是真的。
【佛语禅语第20句】:佛言:人系于妻子舍宅,甚于牢狱。牢狱有散释之期,妻子无远离之念。情爱于色,岂惮驱驰?虽有虎口之患,心存甘伏,投泥自溺,故日凡夫。透得此门,出尘罗汉。《四十二章经》
【佛语禅语第21句】:【佛心禅语】 生:“要悟,能不能结婚?”心:“若是良缘,男大可婚,女大可嫁,随缘了缘,安家立业,不舍不执,与悟自性并不矛盾。对男女情爱,你应不着其相,既不压抑躲避,更不贪求放纵,无私地爱护、帮助对方,又不沉溺于恋情,这也是修行。”——心光
【佛语禅语第22句】:【佛心禅语】 顺境中修行,永远不能成佛 在顺境中修行,永远不能成佛。在实现自我追求幸福的过程中会遇到 各种逆境,我们要能够“千里云海漫漫路,虔心不移志如磐”。
【佛语禅语第23句】:对于我们初学者来说,在内心中未生起菩提心和证悟空性之前,应唯一观修死亡无常。世尊说:“若多修无常,已供养诸佛;若多修无常,得诸佛安慰;若多修无常,得诸佛授记;若多修无常,得诸佛加持。’
【佛语禅语第24句】:对于工作和生活中林林总总的事件,可以按重要性和紧急性的不同组合 确定处理的先后顺序,做到鹅卵石、碎石子、沙子、水都能放到罐子里去。
【佛语禅语第25句】:【佛心禅语】 自性若悟,众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众生。自性平等,众生是佛;自性邪险,佛是众生。——《坛经·付嘱第十》
【佛语禅语第26句】:一颗质朴的心是这个世界的原始本色,没有一点功利色彩。就像花儿的绽放、树枝的摇曳、风儿的低鸣、蟋蟀的轻唱,它们听凭内心的召唤,是本性使然,没有特别的理由。
【佛语禅语第27句】:世界尽管黑暗,我们必须像莲花出淤泥而不染,不为周遭的环境所诱惑,提出勇气,尊重自己的能力,以恭敬心、诚心、热心造就福田,驱散心中的黑暗;要有坚强的定力,栽培出朵朵清净的心莲,绽放出慈心之光。
【佛语禅语第28句】:又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早晨!在欢快的鸟鸣中,我的心境无比开阔。今天,我,我们都将发生一些改变,同样都会继续坚持该坚持的东西。“坚守自己的个性,与人不同,才能使我们人类社会丰富多彩,我们才真正为我们的社会做出了贡献。”借于增彪先生的这句话自勉。
【佛语禅语第29句】:【看人看根本】看人看根本。佛看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所以不计一切而救度之。佛性是金,罪垢是尘,不因尘而弃金。有人看人,只要看到一个缺点,其他再多优点也看不见,这样不好。母不嫌子丑,阿弥陀佛看我们都是好的,很可爱。
【佛语禅语第30句】:要有一种主动的承担精神、奉献精神、感恩精神、包容精神、分享精神。有了这种主动,就能够在家庭中营造一种良好的、清净的生活氛围、禅修氛围。
【佛语禅语第31句】:多少个五百年,我曾游离于离恨天外,为你撑一盏灯,燃亮赤瑕宫的经卷;食一粒蜜青果,为你吐一丝梵香,温馨赤瑕宫里的金缕玉帐;也曾饮一口灌愁水,为你参悟一层禅心,扑灭了赤瑕宫里的明火。多少个五百年,寻你至人间烟火,深居潇湘馆,修竹拥翠。心行千年。
【佛语禅语第32句】:善与恶本是一念之间的事,众善奉行便成佛。时时心存善念,自然能够积累福报,这是一个真正的修佛者、真正的出家人所要努力做到的。一个人只有心存善念,才能在修行的道路上有所成就。
【佛语禅语第33句】:俗话说,世上只有第七,没有第一。我的幸福感来自了然这个道理。没有必要一定比个高低,只要真正努力过,就已足够。决定结果的因素往往很多,有些并非人的意志所能左右,与其沾沾自喜,与其耿耿于怀,不如享受努力的过程。
【佛语禅语第34句】:决心易下,坚持很难;目标易定,实现很难;诺言易许,践行很难;小善易施,持久很难;小恶易除,积德很难;相识容易,相知很难;相恋容易,相忘很难;投胎容易,活着很难。
【佛语禅语第35句】:人活到一身隐私,一开口就有秘密,就需要躲躲闪闪、遮遮掩掩,那是最不自然的活法。活到凡事问心无愧,“事无不可对人言”,那是最本真的活法。两种活法,苦乐各异,还是本真一点比较好。
【佛语禅语第36句】:放下爱,放下恨,放下怨,放下不甘,换个心境,换个角度去体会,我们会得到更好的回报。万法皆空,意念不空,一切皆在意念中,一切都在于心做出的选择。短暂的一瞬,究竟是好是坏,是福还是祸?一念之间,天堂变地狱;一念之间,地狱也可成为天堂。一念转换,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福德因缘。
【佛语禅语第37句】:这双眼睛很特别,双眼皮的右眼很大很亮,单眼皮的左眼略小而清澈,他戏称自己的双眼是日月目。他给人的感觉,眼睛里总是带着淡淡的忧郁,就像一首忧郁的诗歌。左眉略高于右眉,一雄武,一文气,人家说他文武兼备,堪称奇人。实际上,他半生平凡,了无建树。
【佛语禅语第38句】:什么是无?能在这一问上起疑,皆具参禅见性的根机。什么是无?他人 的任何答案都于己无关,不要好奇他人的感受,当自己心中生出一个答案, 也要如片雪飞入火焰中。舍去一切对世间所形成的固有执着,语默动静 何有分别?生死何有分别?
【佛语禅语第39句】:【佛心禅语】 做功夫不得求人说破:若说破,终是别人的,与自己没相干;如人问路到长安,但可指路,不可更问长安事——彼一一说明长安事,终是彼见的,非问路者所见也。一《博山参禅警语》
【佛语禅语第40句】:【佛心禅语】 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若无佛心,何处求真佛?汝等自心是佛,更莫狐疑,外无一物而能建立,皆是本心生万种法。——《坛经·付嘱第十》
【佛语禅语第41句】:【沟通技巧】佛法是让我们认清生命,并不是抛弃世界。是需要我们沟通人间,并不是挑剔人间。悲并不是让我们单纯的悲悯人情,慈悲的作用在于我们要用什么态度温暖人心。
【佛语禅语第42句】:譬如长者唯有一子,其子得病,父母亦病,若子病愈,父母亦愈。菩萨如是,于诸众生爱之若子,众生病则菩萨病,众生病愈,菩萨亦愈。《维摩经》卷中,文殊师利问疾品
【佛语禅语第43句】:父母和孩子是世间最亲近的人怎样处理好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佛日:子事父母,当有五事。一者当念治生。二者早起敇令奴婢,时作饭食。三者不益父母忧。四者当念父母恩。五者父母疾病。——《佛说尸迦罗越六方礼经》
【佛语禅语第44句】:佛教中有一句禅语,大意是:与其试图改变难以改变的事物,莫如改变自己。对此境界,我只能表示无限感佩,却难以为之。毕竟,我乃尘世之人,六根未净,与大千世界里的凡人俗子一样,以“适”而“中”,以“中”而“和”,才是我等处世的第一法器。
【佛语禅语第45句】:【佛心禅语】 无论做什么事情,太看重输赢成败,顾前思后,势必影响行动的速度,等到想明白了再行动,却发现慢了半拍,先机已失,后悔莫及。输赢心不光影响一个人的速度和行动,更会影响原本安宁的内心。
【佛语禅语第46句】:人,可以什么都没有,但却不可泯灭爱心。爱心是促使一个人从幼稚走向成熟,从自私走向无私的源头。具有爱心的人,纵然平凡,也决不庸俗,因为他们懂得:心中时时倾注善良和宽容,就会获得一生的甜美和幸福。
【佛语禅语第47句】:【佛学谈人生6条智慧】【佛语禅语第1句】:学会知而不言,谨记言多必失;【佛语禅语第2句】:学会自我解脱,才能自我超越;【佛语禅语第3句】:学会静静思考,才能让自己更清醒;【佛语禅语第4句】:学会用心看世界,才会看清人的本来面目;【佛语禅语第5句】:学会放下,只有放下了才能重新一开始;【佛语禅语第6句】:学会感恩,才能在逆境中找求希望。
【佛语禅语第48句】:【佛心禅语】 佛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这是说,如果你肯把自己的全部心思、 智力、时间、精力投入到一件事情上,那么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佛语禅语第49句】:宽容不受约束,它像天下的细雨滋润大地,带来双重祝福:祝福施与者也祝福被施与者。若,人生只是一场美丽的梦,愿做清晨里的一滴露珠。尽管微小但不懦弱,因为知道世界的纯洁来自心灵的透明。
【佛语禅语第50句】:不侵犯、不推诿。人生追求幸福,要建立“不侵犯、不推诿”的观念,不侵犯是不去伤害别人的生命、财产乃至声誉;不推诿是不逃避自己的责任,不掩饰自己的过失。“人生以服务为目的”“助人为快乐之本”,我们要效法佛菩萨救苦救难、慈悲利生的胸怀,“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
【佛语禅语第51句】:人生不必求全责备,有道是:自古人生最忌满,半贫半富半自安。半命半天半机遇,半取半舍半行善。半聋半哑半糊涂,半智半愚半圣贤。半人半我半自在,半醒半醉半神仙。半亲半爱半苦乐,半俗半禅半随缘。那些你受的苦,流的泪,吃的亏,担的责,忍的痛,到最后都会变成光,照亮你的路。
【佛语禅语第52句】:要做个受人欢迎和被爱的人,必须先照顾好自我的声和色。面容动作、言谈举止合宜得体,都是从日常生活中修养忍辱得来的。
【佛语禅语第53句】:金钱能够储蓄,而时间不能储蓄。金钱可以从别人那里借,而时间不能借。人生这个银行里还剩下多少时间也无从知道。因此,时间更重要。
【佛语禅语第54句】:以世间言说,名之为得。诸圣所得,非言能说。何以故?法无依止,离言说故。复次,善男子,以无得为得,亦非得非不得,说名为得。《大宝积经》卷六十,文殊师利授记会
【佛语禅语第55句】:【一日一禅】闭目静想,自己是否因心浮气燥搞砸过很多事?是否常被环境、被人影响?是否常为小事生气?懂得以智慧、慈悲来处理问题,心就不会经常打结。心若能清明自在,不管任何境遇,都可以保持平静、稳定、自主、自在的心境。心里放不下别人,是没有慈悲;心里放不下自己,是没有智慧。
【佛语禅语第56句】:阿弥陀佛是善种的老农,一句名号是佛下的种子,我们的心便是佛下种的土地。佛不仅下种,还以光明来催熟,以法水来滋润,又挖出我们烦恼的污泥来做肥料;菩提灵苗便日日生长,到了日子,必丰收菩提的果实。
【佛语禅语第57句】:【哲理小故事】从前有个阿修罗王,他看见太阳、月亮都很明亮,就想用手去遮住它(这就是日蚀或月蚀)。而那些没有知识的普通人(看到月蚀就打狗,以为是天狗吃了月亮),狗并没有什么罪过,却要把罪责横加在狗身上。
【佛语禅语第58句】:【佛心禅语】 在生活中,我们放不下的东西太多了,以至于承担了许多不快与烦 恼,甚至觉得生命是如此沉重。世界上每一个人都在追求快乐,但却没有 人真正了解什么是快乐。因为我们虽然每天都在追逐着快乐,可又总放不 下自己心中的重负,如名利、金钱、权势等。
【佛语禅语第59句】:【佛心禅语】 什么是真幸福?内心安适,仰俯无愧,从一天到一年,从一年到一生,都能够仰俯无愧,心安理得,活得很踏实,秒秒感受安详,活在至真、至善、至美当中,这才是人生的最高幸福。——耕云先生
【佛语禅语第60句】:做阳光不做火焰,要永久的灿烂,不要短暂的燃烧。如果是风,我热爱和风;如果是雨,我赞美细雨。人世间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成为英雄,我们不能因为被错觉蒙蔽了眼睛,到头来连个常人也做不了。
【佛语禅语第61句】:【佛心禅语】 平常心藏于每个人的本性之中,只是一些人的平常心被心中的“迷 雾”所遮挡,无法见“光”而已。那些有积极人生、快意生活的人,总能 将这颗本性的平常心挖掘出来,认真体会,好好感悟,故而他们生活得无 忧无虑。
【佛语禅语第62句】:一切众生.从无始来,迷己为物,失于本心,为物所转,故于是中,观大观小。若能转物,即同如来,身心圆明,不动道场,于一毛端,遍能含受十方国土。《楞严经》卷二
【佛语禅语第63句】:自由的呼吸,和畅的吐纳,如微风拂过鸟鸣,如翅膀剪过天空。愿你的肉身和早晨一样康泰,愿你的心灵和早晨一样健朗。活着是一门艺术,身体是她的舞台;人生是一门学问,心灵是她的承载。
【佛语禅语第64句】:在一个不安静的世界,世界需要这样的安静。安静是对不安的治疗,这样的安静者是人间的良药。安静的人并不寂寞,这样的安静者有他自身的归依者;就像厌离嘈乱向往寂静的人,即使经历千辛万苦也要找到并依止雪山。
【佛语禅语第65句】:禅坐当身体疼痛时,我们的散乱心才能收回来、才安住在身体上、此时的昏沉才赶跑、欲望才消失,往住在身体稍作舒服后又会出现昏沉、散乱、欲望,所以说初期修禅疼痛反而有利于产生定力、淸明、智慧等一系列的基础。
【佛语禅语第66句】:【佛心禅语】 如何才能过好每一天的生活呢?每日说好话,每日行善事,每日常反省,每日多欢喜,只有在今天时把今天过好,在明天时把明天过好,才能一月一月、一年一年地过好,才会一生过好。
【佛语禅语第67句】:一般职业事业的忙碌,与义务性志愿为社会服务的忙碌,在心灵上的感受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境界。肯付出心力为别人服务的人,因为抱着义务的精神服务人群,所以无论怎么忙碌,仍会感到很愉快。如果是为了职业或做事业,争取利益而忙碌,一定会忙得无可奈何、忙得非常烦恼。
【佛语禅语第68句】:【心灵禅语】 不要像小孩那样,将杨树黄叶当作铜钱,因此停止了啼哭;也不要像那个乘船人,为了找到失落在海里的剑,却在船上刻上记号。
【佛语禅语第69句】:究竟常乐。人生自来苦乐参半,更因世间一切无常,所以苦并不足畏,乐也不足喜;好乐恶苦是众生的本性,然而世俗之乐,无论是属于感官的外乐,或是属于精神的内乐,都不是究竟常乐,甚至反而引致人们堕落沉沦。
【佛语禅语第70句】: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要追求幸福,有一个可以得到幸福的可靠方法,就是以控制你的思想来得到。幸福并不是依靠外在的情况,而是依靠内在的情况。记住:微笑能改变你的生活。
【佛语禅语第71句】:祖师悟道之因缘,总在旁人不可把捉处呈现别样之风光,此风光为自性 之全然流露。欲要参禅,先将心意识投注于自己的不可把捉处。整日被 熟处牵引已成习气,把捉不到之生处,一切所知所学都作用不到,渐渐 转熟却不可对人言,言语道断即是入禅之契机。
【佛语禅语第72句】:【佛心禅语】 人一旦贪欲过分,就会方寸皆乱;谋虑一乱,欲望就更加多了。贪欲 多,心术就不正,就会被贪欲所困,离开事物本来之理去行事,就导致将 事做坏、做绝,大祸也就临头了。所以贪欲不忍,什么事情都会办不好。
【佛语禅语第73句】:【感悟】“如影随形”是一个形象的比喻,也可以说是一种夸张,现实生活中的“罪福响应”并不是这么确定的,但是坏事做多了一定会遭到报应这一点则是确定不移的。天理应该是存在的。
【佛语禅语第74句】:当面临死亡的时候,灵魂是否能找到美好的归宿,取决于具德善知识的正确引导,而不是肓修瞎练;灵魂是否能选择光明的前途,取决于自己一生的修行功夫,而不是临时抱佛脚。
【佛语禅语第75句】:只为了顺应众人好逸恶劳的习性——人人不爱忙碌,大家皆喜欢悠闲、贪图享受,若较忙碌便觉得辛苦,所以上班者就拼命争取休息时间。相反的,若是自己主持事业公司的人,便尽量争取员工多付出劳力以增加产量,扩大营业。
【佛语禅语第76句】:蛇性虽曲,人竹筒则直。人心如蛇,佛名为竹筒。复杂多疑、摇摆不定之人,专称佛名,自然往生;无明边见凡夫,专称佛名,自然合于中道实相。净土宗一切教说,皆为令众生人一向专称竹筒。
【佛语禅语第77句】:【佛心禅语】 人无事也要寻觅一点愁怨,更何况有事时?世间人大多如此,每天都被诸多莫名其妙的烦恼所包围,心灵很少有平静的时候。心头的闲愁太多,吃饭就不香:心底的思虑太多,睡眠便不宁。
【佛语禅语第78句】:【佛心禅语】 问:“信佛之人,未知可以深信命卜相士所判断之命运否?”答:“命由心造,相命之士岂能支配我心?沙弥救蚁延命之事,是其前鉴也。”——李炳南居士
【佛语禅语第79句】:【佛心禅语】 修行不是盲目信仰,而是理智地探究真理。修行不是脱离生活,而是全身心地融人生活。修行不是逃避责任,而是公益心地担当义务。修行不是放弃俗务,而是无私地奉献大众。修行不是高高在上,而是谦逊地尊重他人。修行不是执著成就,而是利他心地服务众生。
【佛语禅语第80句】:有的人说:“这是我的习气。”你我他各有不同的习气,将我的见解、思想与行为,全部归纳成习气而不肯改过;任由自大骄慢、与人争斗的心态一再产生,以致不能自制。
【佛语禅语第81句】:参禅之人千万莫在世间做出绝情的样子,以为此是修行。悲喜之缘应现 之时,且恸哭且开怀,刻意积忍反成病态。习禅者随顺因缘、观照因缘, 眼泪方流,泪从何起?眼泪不止,谁在哭泣?泪干,悲情何去?悲喜之 情怎碍本来面目。
【佛语禅语第82句】:【佛语禅话】我每天早七起床后,晚L睡觉前,最不忘念诵的四句非常重要的佛法,就是顶果法王写的:“不要忘记上师,时刻至诚祈祷;不要忘记自心,时刻观照本性;不要忘记死亡,时刻观修无常;不要忘记众生,时刻回向祈愿。
【佛语禅语第83句】:企业家问:假如团队成员很优秀,如何才能让企业成功?行者答:起码要做到五点:【第1句】:凝聚核心价值观,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第2句】:老板对员工要有兄弟意识,员工对老板要有领袖意识;【第3句】:明确的发展目标和方向;【第4句】:制度管人,勇于割舍最优秀但无法合作的成员。
【第5句】:制造成员间的竞合关系。
【佛语禅语第84句】:云何自知心?谓若分段、或显色、或形色、或境界,若色、若受想行识、若我若我所、若能执若所执、若清净、若界、若处,乃至一切分段中,求不可得。一《大日经》卷一,住心品
【佛语禅语第85句】:手心向下(施舍)比手心向上(乞求)的人,受人尊敬,“施比受有福”,施者的境界,比受者更宽大;施者所获得的快乐,比受者更丰富。唯有分享快乐给别人,唯有懂得报恩的人生,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
【佛语禅语第86句】:最好的心境,是静心和沉稳。水面静,才能映出完整的月亮,心静才能接受宇宙良好的信息和能量。接受良好的信息,才有良好的心态,心态决定成败和苦乐;接受良好的能量,是养生的最佳途径。
【佛语禅语第87句】:人一走,茶就凉,是自然规律;人没走,茶就凉,是世态炎凉。一杯茶,佛门看到的是禅,道家看到的是气,儒家看到的是礼,商家看到的是利。茶说:我就是一杯水,给你的只是你的想象,你想什么,什么是你。心即茶,茶即心。
【佛语禅语第88句】: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你看到的只是内心的映像怎样让你的世界变得美好起来?佛日:心垢故众生垢。心净故众生净。一《维摩诘所说经》
【佛语禅语第89句】:【佛心禅语】 吸取教训,不犯第二次错误 在遭遇失败后,我们要善于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并能勇敢地从失败中 站起来,继续奋勇前进,那么你最终就是那些成功者。
【佛语禅语第90句】:“释怀”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境界。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懂得释怀,才会有“采菊东篱下”的旷达高洁;被贬他乡的苏轼懂得释怀,才会有“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乐观豁达。
【佛语禅语第91句】:以其男女追胜福,有大金光照地狱,光中演说深妙音,开悟父母令发意。忆昔所生常造罪,一念悔心悉除灭。口称南无三世佛,得脱无暇苦难身,往生人天常受乐,见佛闻法当成佛。《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三,报恩品下
【佛语禅语第92句】:书要活读,读书要活,若死读书,读死书,把书读死,到头来充其量将自己读成书虫,读成书袋。书要择善而读,择要而通,读以熏心,通以生慧,学以致用,否则不如不读。
【佛语禅语第93句】:【佛家经典禅语】 能够深刻地洞察和分辨善恶,内心就知道对什么应该感到惧怕和忌讳。知道畏惧就不会去做(错事),就能够广结善缘,没有忧患。
【佛语禅语第94句】:若有众生,但闻文殊师利名,除却十二亿劫生死之罪。若礼拜供养者,生生之处,恒生诸佛家,为文殊师利威神所护。《佛说文殊师利般涅槃经》卷一
【佛语禅语第95句】:有二种戒:一者性重戒,二者息世讥嫌戒。性重戒者,谓四禁也;息世讥嫌戒者,不作贩卖,轻秤小斗欺诳于人,因他形势,取人财物;害心系缚,破坏成功。《大般涅槃经》卷十一,圣行品
【佛语禅语第96句】:净尘问禅师:请问师父何为观心如镜?为何人要学镜?禅师笑:镜有三优,你却做不到净尘说:请师父开示禅师答:镜能映相、过不留影;你能做到事来则应、事过即忘吗?镜映真实,不分贵贱;你能做到面对乞丐与国王同样恭敬吗?镜映红绿,自不变色;你能做到随缘不变,不变随缘吗?。
【佛语禅语第97句】:人者心之器,如何安顿身心,是现代人忙碌生活中应当注重的课题。“忙碌”“盲目”与“茫然”的芸芸众生,应当从宁静中安顿身心,最好“能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在静中有活泼的举止,在动中有宁静的力量”。
【佛语禅语第98句】:人生的滋味酸、甜、苦、辣,般般具足。吃到苦的,忍受下去;吃到酸的,忍受下去;吃到辣的,忍受下去。吃到甜的时候,要反思,不能陶醉在甜蜜中。甜蜜总是暂时的,而酸、甜、苦、辣具足才是经常的。
【佛语禅语第99句】:人只要能回归落实到生活的本身,接纳自己,实现自己,肯定自己,就 可以生活得安然自得。安适的情怀不是追求来的,不安的心也不是外面能强 加给我们的。人的精神生活的关键是自己能否维持一个纯真的心态。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203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