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好句大全

超经典民间俗语经典歇后语,温暖舒心!

【歇后语第1句】:【郎不郎,秀不秀】(惯)郎、秀:明初把人分为哥、畸、郎、官、秀五等,哥最下,郎居中,秀最上。既不是郎,也不是秀。形容人不伦不类,没有出息。

【歇后语第2句】:【话传三遍假变真,药方子抄三遍吃死人】(谚)传言流传多遍,假的也能传成真的;药方抄来写去,容易把药名弄错,吃死病人。指谬误流传,害人不浅。

【歇后语第3句】:【蜡烛不点不亮】(谚)比喻不使用硬的手段就没有效果,或不指点提醒就不会明白。 也作蜡不点不明,灯不拨不亮。 蜡烛不点不亮,锣鼓不敲不响。

【歇后语第4句】:【百行孝为先】(谚)人有各种行为,当以孝敬老人为第一位。 也作“百善孝为先”。

【歇后语第5句】:【一字长蛇阵】原为一种队列,借指排长队,或称长龙。李 准《老兵新传》:“在往农场的路上,几辆旧汽车上边装着粮 食、豆子、麸皮、柴油桶等,排成一行在前走着;接着是一排 拖拉机一字儿排开跟着;再后边是牛群、骡子群、大马车,逶 逶迤迤在路上布成了一条一字长蛇阵。”

【歇后语第6句】:夹在磨扇里——上下受压

【歇后语第7句】:妈妈让我择好青菜后再洗干净,我偏要洗干净后再择。妈妈说:“你真是犟死驴不解缰绳,真拿你没办法。”(河南·郑州)

【歇后语第8句】:喜鹊落满树,乌鸦漫山飞——吉凶未卜

【歇后语第9句】:王母娘娘得子——天大喜事

【歇后语第10句】:玻璃上放花盆——明摆着

【歇后语第11句】:【放冷箭】(惯)冷箭:乘人无防备,暗中射出的箭。比喻暗地里伤人。 也作“射冷箭”。

【歇后语第12句】:【大姐做鞋,二姐有样】(谚)大姐做好鞋,二姐就有样可学着去做。 指前人做出榜样,后人跟着学。也指前人取得经验教训,可供后人借鉴。 也作“大姐做鞋,二姐照样”。

【歇后语第13句】:【受尽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见“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歇后语第14句】:【点灯不用油,耕田不用牛】不用油,用电;不用牛,用拖拉 机。形容农村机械化、电气化的情景。柳青《创业史》:“年 轻人说: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点灯不用油,犁地不用牛,是 幸福生活。”

【歇后语第15句】:【拜倒在石榴裙下】(惯)比喻男子为心爱的女人所倾倒,事事迁就。

【歇后语第16句】:邻居大娘问妈妈说:“你家这猪有二百多斤了吧?”妈妈说:“那要把秤砣拿下来称了。”(江苏·东海)

【歇后语第17句】:犬守夜,鸡司晨——各尽其能

【歇后语第18句】:我小声对奶奶说:“前天我把咱家的大花碗打碎了,一直没敢对妈妈说。”不巧,这话被妈妈听见了,她笑着说:“我说碗咋会不见了,真是‘贼不打,三年自招’啊!”(河南·新野)

【歇后语第19句】:爬高楼摘月亮——空想

【歇后语第20句】:【狐狸精】“狐狸精”指妖媚迷人的女子(骂人的话)。狐狸本是我国常见的一种动物,因为善于伪装,性情狡黠,自古就被人们“妖化”,并且常与不良女子联系在一起。东汉的赵哗《吴越春秋》说大禹娶了涂山女为妻,此女为九尾白狐变化而来。许慎《说文解字》干脆说:“狐,妖兽也,为鬼所乘。”晋代干宝《搜神记·陈羡》也说:“狐者,先古之淫妇也,其名阿紫,化而为狐。”郭璞的《玄中记》描写更详细:“狐五十岁能变为妇人,百岁为美女,为神巫,或为丈夫与女人交接,能知千里外事。”不过,这时尚未有“狐狸精”之名。 “狐狸精”之名始于唐初。《太平广记·狐神》载:“唐初以来,酉姓皆事狐神……当时有谚日:‘无狐魅,不成村’。”这个“魅”字,《说文》释为“老物精也”。狐魅,也就是“狐狸精”。 “狐狸精”名称始于唐初,第一个被称为“狐狸精”的女人则是女皇武则天。武则天被唐太宗赐号“武媚”,又名“媚娘”,因其秽乱春宫,淫乱狎邪,人们自然将“狐魅”与“狐媚”、“武媚”联系起来。由此,“狐狸精”成为“不良”女性的代称。特别是明代许仲琳写的《封神演义》,把商纣王的妃子妲己说是“狐狸精”变化而来,迷惑商纣王致使其社稷灭亡,更加重了“狐狸精”的淫恶形象。《封神演义》影响广远,于是遂把这个名称用到具有不良行为或妩媚、轻浮而具有诱惑力的女性身上,由此,流传开来并被广泛应用。

【歇后语第21句】:喷壶不叫喷壶——碎嘴子(比喻说话哕唆)

【歇后语第22句】:刘姥姥进大观园——样样新鲜

【歇后语第23句】:飞机舱里伸出个巴掌来——高手

【歇后语第24句】:【本钱易寻,伙计难讨】(谚)伙计:商铺里的店员。指开店做生意,本钱容易筹措,但要找合适可靠的伙计却很难。

【歇后语第25句】:【小账不可大算】(谚)小账:零星开支的账目。大算:总起来计算。 指小账如果单宗看,为数不多;但日积月累,总起来计算,数字就会大得惊人。

【歇后语第26句】:癞蛤蟆想飞——不是上天的料

【歇后语第27句】:【古筝】筝是我国古老的拨弹乐器之一,相传形成于秦朝,盛行于隋唐,后流传到全国、亚洲不少地区,史称秦筝。相传,秦国有一种乐器叫瑟。有个叫宛无义的人,弹瑟的技艺非常高,他的两个女儿也非常喜欢弹瑟。有一天,姐妹俩都争着到父亲那里学习弹瑟。姐姐跑得快,先把瑟拿到了手里,爱撒娇的妹妹哪里肯让,赶忙跑过去,双手抱住了姐姐手中的瑟。两个人你拉我扯,互不相让。忽然,“咔嚓”一声,瑟被掰成了两半。宛无义闻声急忙赶过来,不由得愣住了,只见姐姐手中的一半是十三弦,妹妹手中的一半是十二弦。他又急义气,忙把两个女儿手中的瑟拿过来,唉声叹气地左摸摸,右看看,用手指把弦一拨,让他吃惊的是,半边瑟竟发出更好听的声音。宛无义早忘了责怪女儿们,他把半边瑟分别作了些修缮,结果这半边瑟比原来好弹,声音也更好听了!他欣喜万分,就把这“二女相争,引破为二”的瑟,叫做“筝”。从此以后,筝就在秦国流传开来。

【歇后语第28句】:【羊毛出在羊身上】指得到的东西,原是自身付出的。或 者把损失转嫁给对方。清代《官场现形记》:“横竖有今天干 外婆送我的五十块钱,羊毛出在羊身上,就拿来应酬他。”

【歇后语第29句】:爸爸的自行车出了个小毛病,他没修理就又骑着走了,晚上回来直喊倒霉。妈妈说:“你又想好,又想巧;又想马儿跑得快,又想不喂草和料。天底下哪有这样的好事?”(江苏·赣榆)

【歇后语第30句】:【一女不吃两家茶】(谚)吃茶:旧时订婚,男方须给女方送茶叶,故以“吃茶”比喻订婚。指一个女子不能同时许配两家。

【歇后语第31句】:【好饭不怕晚】(谚)指只要饭好,推迟就餐会吃得更有滋味。也泛指任何美好的事物,早得到反不如迟得到更有意义。 也作“好饭不怕晚,趣话不嫌慢”。 趣话:幽默、风趣的言谈。

【歇后语第32句】:芋头叶子当钹打——不堪一击

【歇后语第33句】:【日落三条箭,隔天雨就现】释义:太阳落山时,天空如有三条箭形云,第二天就会下雨。例句:麦子收到第四天,竞赛正搞得热火朝天,我们发现有雨情了。先是在太阳落山的时候,我们发现天空上有三条箭形云,按照农谚说:“日落三条箭,隔天雨就现。”

【歇后语第34句】:【宁治十男子,不治一妇人;宁治十妇人,不治一小儿】(谚)指妇女疑难病症多,难治;小孩儿不知配合,更难治。

【歇后语第35句】:我正在看电视,妈妈让我过去吃饭,我说不吃。结果,妈妈刚把饭放进冰箱里,我又要过去吃饭。妈妈说:“你可真是牵着不走,打着倒退呀!”(河南·许昌)

【歇后语第36句】:【家有梧桐招凤凰】(谚)梧桐:梧桐树,传说凤凰鸟只在梧桐树上栖息。凤凰:传说中的百鸟之王,雄的叫凤,雌的叫凰。指家里有了梧桐树,才能招得凤凰来。比喻具有优越的条件,才能吸引来人才。 也作“家有梧桐树,不愁凤凰来”。

【歇后语第37句】:【好酒不怕巷子深】见“酒好不怕巷子深”。

【歇后语第38句】:【棉袄改被窝——两头儿苫不过来】(歇)两头儿:本指头和脚,转指两边、两个方面。苫(shan):用席、布等遮盖。比喻顾此失彼,两边都照应不过来。

【歇后语第39句】:乐队里的锣鼓——任人敲打

【歇后语第40句】:弟弟把花瓶打碎了,姑妈追问这事,他却不承认。姑妈说:“纸包不住火,油掺不得水,从小不能说假话。”(湖南·长沙)

【歇后语第41句】:【直肠子没弯儿】人直爽,不会用心眼儿。类似的:一根肠 子通到底。浩然《艳阳天》:“我这个人直肠子没弯儿,有什 么讲什么。”

【歇后语第42句】:吃罢晚饭,我坐在屋里做作业,不知怎么,一连写错了好几个字。我说笔不中,纸不行,一气之下,不写了。奶奶说:“袄袖长,怨他娘,他娘怨剪子,剪子怨铁匠。”(河南·登封)

【歇后语第43句】:【已超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见“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歇后语第44句】:【当面鼓,背后锣】释义:比喻人耍两面派,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例句:吴书记听了,马上沉下脸来,说了句:“当面鼓,背后锣,尽搞破坏!”

【歇后语第45句】:【八九不离十】释义:数字的顺序是八九紧接着十,比喻相差不多。另外,“十”与“实”谐音,常说明估计或猜测的情况与实际情况很接近。例句:“……咱们对男人心理分析不了,可是对咱们自个儿总能透视个八九不离十……”

【歇后语第46句】:玻璃灯罩——吹起来的

【歇后语第47句】:【早起三朝当一工】(谚)三个早晨早些起床所干的活,抵得上一整天的工作量。指清晨工作效率高。

【歇后语第48句】:粮棉大增产——丰衣足食

【歇后语第49句】:【 时间就是金钱】指时间宝贵,也指忙于经营,生财致富。 张贤亮《青春期》:“‘时间就是金钱,质量就是生命’两行红 字赫然在目。”

【歇后语第50句】:【前有车,后有辙】(谚)前边有车行过,后边就有车辙。比喻前人取得了经验教训,后人就有了可以遵循的榜样。 也作“前边有车,后边有辙”。

【歇后语第51句】:毛毛的自行车还没骑多久,就又要买新的。他老爹说:“你都二十多了,还不知道锅是铁打的?”(河南·郏县)

【歇后语第52句】:【一窝狐狸不嫌骚】释义:骚:同“臊”。狐狸有臊臭味,同一窝狐狸互不讨厌臊臭。比喻坏人和坏人混在一起,臭味相投。例句:“从表面上看来,他们父子们好像不能共事,其实是一窝狐狸不嫌骚,只要利害一致了,互相体谅着一点,还是可以合作的。”

【歇后语第53句】:骑马拜判官——马上见鬼

【歇后语第54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谚)道:道行,佛家修行的工夫。魔:佛教指破坏修行的恶魔。指道行有一尺高,阻挡修行的魔力就有一丈高。原为佛门用语,是说修行者越进步,前面的阻力越大。比喻人在事业上的成功越大,进取越艰难。 也作“道高一丈,魔高一丈”。

【歇后语第55句】:【不打不成相识】(谚)指人与人之间,往住在发生冲突后,结识乃至成为朋友。 也作不打不相识,不骂不要好。 不打不相识,不争不相亲。

【歇后语第56句】:【瓜儿不离秧,孩儿不离娘】释义:比喻彼此存在依附关系,离不开。“秧”又作“藤”。例句:“瓜儿不离秧,孩儿不离娘呀!”连阴天老虎挂念珠儿,假充善人,“蓑嫂,我把你留下吧!”

【歇后语第57句】:【 老虎吃天,无处下爪】谓不知从何着手,或野心无法实现。 相关的:狗咬刺猬,下不了嘴。西戎《纠纷》:“可是他该说什 么呢?真是老虎吃天,无处下口呀!”

【歇后语第58句】:【神仙也有打盹时】(谚)打盹(dun):打瞌睡。神仙也有迷糊的时候。比喻即使是精明不过的人,也免不了有疏忽、失算的时候。

【歇后语第59句】:麦田里种棉花———举两得

【歇后语第60句】:【肉馒首打狗——有去无来】(歇)馒首:馒头。本指狗咬走馒头再不回头,转指人一走再不回来,或回不来(多指死去)。也指东西拿出去再也收不回来。 也作肉馒头打狗——有去无回。 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头。 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歇后语第61句】:崇祯皇帝上吊——走投无路

【歇后语第62句】:【称上四两棉花——纺一纺】(歇)纺:谐“访”。指走访、了解一下。 也作“买四两棉花——纺一纺”。

【歇后语第63句】:【礼拜】现在,人们将星期几习惯上也称礼拜几,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同基督教有关。公元一世纪,基督教受到巴比伦人的影响,按照巴比伦人的七曜记日法,采取七日星期制。据说,耶稣死后第三天复活,正在星期日这一天。故此,星期日成为基督教的“安息日”,这天要休息。他们又称这一天为“主日”,也叫做“礼拜日”,在这天,教徒们都到教堂做礼拜,向耶稣行礼、诵经。随着基督教的传人,我国信众逐渐多起来,礼拜天他们要去做礼拜,要遵守“安息日”的规定,这一天要休息。转而,在平民中也开始礼拜日休息。逐渐把星期和礼拜统一起来了,形成两种称呼并存。

【歇后语第64句】:海蚌的肉——在肚里

【歇后语第65句】:【吊死鬼抹胭粉——臭美】(歇)讥讽人得意地显耀自己。

【歇后语第66句】:【捉虎容易放虎难】见“伏虎容易纵虎难”。

【歇后语第67句】:【牢门口的匾——后悔迟】(歇)旧时监狱门口的匾上常题“后悔迟”三字。指等到犯了罪或做错了事才悔悟,已经来不及了。

【歇后语第68句】:【拉开话匣子】见“打开话匣子”。

【歇后语第69句】:【半夜明灯天晓月】(惯)半夜的明灯,油将耗尽;天边的明月,拂晓时会隐去。形容事物存在时间短暂,消失很快。

【歇后语第70句】:摆渡不成翻了舟一两头耽误

【歇后语第71句】:【离了你地球照样转】释义:意谓没有你也行。例句:“不要以为离了你地球就不转了,大学里漂亮的女学生有的是!”

【歇后语第72句】:铁公鸡身上拔毛——休想

【歇后语第73句】:【 置于死地而后快】不断加害,不肯罢休。尤凤伟《中国一 九五七》:“仍不算完,倒底想怎么样呢,真要将人置于死地 而后快么?”

【歇后语第74句】:【墙有缝,壁有耳】(谚)墙上有缝隙,消息会外漏;壁上有耳朵,说话会被偷听。指人们说话要随时随地留心,提防有人窃听。 也作墙有眼睛,壁有耳朵。 墙有缝,窗有眼。

【歇后语第75句】:【福是自求多的,祸是自己作的】(谚)福气是自己的行动换来的,灾祸是自己的过错或恶行造成的。 指福与祸都不是外来的,而是自身行为的结果。

【歇后语第76句】:扁担挑柴禾——心(薪)挂两头

【歇后语第77句】:【若要甜,加点盐】(谚)指单吃甜品不知甜,吃点咸的自然就有了比较。常比喻生活中要正确对待苦乐,不可只追求享受。

【歇后语第78句】:【眼大要有神,耳大要有轮】(谚)指人生得一双大眼,必须有灵气才好;生得一双大耳,必须有耳轮才好。

【歇后语第79句】:【不怕麻糖棍棍,就怕黄米包粽】释义:旧时北方民俗,腊月二十三用麻糖祭灶,端午节吃黄米包枣做的粽子。指过了端午青黄不接,穷人日子难熬。只有过了腊月二十三,日子才会好过一些。例句:人常说:“不怕麻糖棍棍,就怕黄米包粽。”一过五月端午,穷人就又该受冷挨冻。要是一过腊月二十三,吃了祭灶王爷的麻糖棍棍,话说就又是春暖花开,穷人也就又熬出头来。

【歇后语第80句】:【破天荒】(惯)相传唐朝时湖北荆州每年送举人去考进士,均未考中,时人称作天荒;后来刘蜕考中了,称为“破天荒”。比喻第一次发生的事或第一次做某事。

【歇后语第81句】:【砸饭碗】(惯)比喻失业,没有了经济来源。

【歇后语第82句】:【九天阴,一天晴】阴天多于晴天,常用来比喻人的脸部表 情,经常阴沉,难得一笑。海外於梨华《三人行》:“大哥二十 九岁了,还没有对象,脸色九天阴一天晴。”

【歇后语第83句】:【家人犯法,罪及家长】(谚)家里的下人触犯了法律,家长要受罪罚。指家长对子孙后代及佣人不但负有教养责任,还要承担法律责任。 也作“家奴犯罪,罪坐家主”。

【歇后语第84句】:【井底蛤蟆,没见甚么天日】释义:比喻没见过世面。例句:所以连青州府城门也没得出来赶一步,真是“井底蛤蟆,没见甚么天日”。

【歇后语第85句】:【官禁私不禁】(谚)官方明令禁止的事,私下里照样通行。旧指官方的律条只是表面文章,不能起到令行禁止的作用。

【歇后语第86句】:【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见“喊天天不应,呼地地无门”。

【歇后语第87句】:【从来好事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谚)指自古以来都是这样:好事不会长久,就像彩云一闪就过,也像琉璃容易破碎一样。

【歇后语第88句】:表哥在学校常挨打,到了家里却厉害得不得了。姨妈总说他是“家里的老虎,外面的老鼠”。(河北·邯郸)

【歇后语第89句】:【英雄遇上好汉】遇到对手,反而赏识。类似的:惺惺惜惺 惺,好汉识好汉。老舍《骆驼祥子》:“他们素来是所向无敌 的;及至遇到张妈的蛮悍,他们开始感到一种礼尚往来,英 雄遇上好汉的意味,所以颇能赏识她,把她收作了亲军。”

【歇后语第90句】:【丑人多作怪,黑馍多就菜】见“黑馍多包菜,丑人多作怪”。

【歇后语第91句】:【 一条藤上的瓜】比喻处境相同,关系密切j多指有血缘 关系或为同一社会阶层的人。成语:休戚与共、休戚相关。 刘绍棠《芳年》:“不要骂她,她跟我们都是一条藤上的瓜。”

【歇后语第92句】:【狗咬刺猬,无处下口】释义:比喻事情难办,无处下手。“无处下口”又作“无从下口”、“没处下牙”、“下不得口”等。例句:他只笑笑,啥也没说,这就叫“狗咬刺猬。无处下口了”。

【歇后语第93句】:【 终日打雁,叫雁啄了眼睛】谓有经验的人,做事偶然失利。 或说:天天打雁,倒叫雁啄了眼睛。清代《小五义》:“两家寨 主一装醉,再上来的酒就有蒙汗药了。智爷也是终日打雁, 教雁啄了眼睛。”

【歇后语第94句】:扁豆绕在竹竿上——有靠了

【歇后语第95句】:【女大不由娘】(谚)指女儿长大了,自有主见,很多事就不听母亲的了。 也作女大不由娘作主。 女大不由母,儿大不由父。

【歇后语第96句】:【强将手下无弱兵】领导有方,指挥得当,能够充分发挥手 下人的聪明才智。台湾朱秀娟《女强人》:“强将手下无弱 兵,余菱到你那里去上班,简直变了一个人。”

【歇后语第97句】:【—根针掉在地上】也听得见形容极静。成语:万籁无声。 古华《前面才是夔门》:“这时屋子里静极了,真是掉一根针 到地上也可以听到声音。”

【歇后语第98句】:【一个虚,百个虚;一个实,百个实】(谚)一个是虚假的,可以怀疑其他也是虚假的;一个是真实的,可以判断其他也是真实的。指从一件事上或一个人的行为中,可以推断出同类的结果。

【歇后语第99句】:【打是疼,骂是爱】(谚)指对后代或部下严格管教才是真正的关心和爱护。也指夫妻之间的冲突常常是爱的表示。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203263.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