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经典民间俗语金句,经典独特!
【谚语俗语第1句】:【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一词语的意思是说成败乃由一人为之。此语典出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原是项羽的部下,因为屡屡献策,都未被采纳,于是就弃楚归汉,在刘邦那里做了一名小小的治粟都尉。后来韩信遇到了萧何,萧何听韩信谈兵头头是道,极为赞赏,认为他是一个难得的军事奇才。萧何就向汉王刘邦推荐,初不被用。韩信就趁机逃跑了。萧何听说后,连夜把韩信追了回来,并向刘邦极力推荐,才拜韩信为大将军。在楚汉战争中,韩信的军事才能得到了充分发挥,他辅佐刘邦打败了项羽,被刘邦封为齐王、楚王,此乃“成也萧何”。后来因为有人告发韩信谋反,刘邦把他降为淮阴侯。这还不算,汉高祖十一年,陈稀谋反,刘邦亲率大军前往讨伐。这时有人密告韩信与陈稀通谋,如韩、陈里应外合,汉朝江山将不保。在这紧急关头,相国萧何为吕后献计,假称陈稀已被击败,由萧何出面召韩信入宫庆贺。韩信不知是计,信以为真,进入未央宫后,吕后下令将韩信捆绑起来,不经审问,就处以死刑。此乃“败也萧何”。后来人们哀叹韩信之死,就用“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加以总结,用来比喻事情的成败都归于同一个人。
【谚语俗语第2句】:【房无一间,地无一垅】(惯)形容家境贫寒,一无所有。 也作房无一间,地没一垄。 房无半间,地无一垅。 地无一垄,房无一间。
【谚语俗语第3句】:【不依规矩,不能成方圆】(谚)规矩:圆规和曲尺,木工画圆形和画方形的工具。指木工不凭借圆规和曲尺,就画不好圆形和方形。比喻为人做事,没有法规的制约,就难入正轨。 也作“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谚语俗语第4句】:【一年二年,与佛齐肩;三年四年,佛在一边】(谚)敬佛的人,开始对佛尊敬,一两年后把佛看得和自己并肩高,三四年后就把佛抛到一边了。指人的立志很难持久,时间越长越懈怠。
【谚语俗语第5句】:【无中生有】“无中生有”指把没有的说成有的,凭空捏造,栽赃陷害他人。这个词源自道家学说,原是一种哲学思想,并无贬义。道家认为世间万物都是从“无”开始的。从“无”生出“有”,又从“有”发展成万物。《庄子·齐物论》指出,小到生命,大到宇宙,都有一个开始,在开始之前有一个未曾开始的开始。宇宙之初的形态是“有”,在“有”之前是“无”,还有连“有”和“无”都没有的“无”。庄子这话听起来有点玄。不过老子早就说过:“玄而又玄,众妙之门。” 道家认为:“天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易经》也说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直至无穷。但是事物一开始,首先是“无中生有”。后来“无中生有”虽是贬义,但用到兵法当中却是克敌制胜的法宝,“无中生有”是三十六计当中的重要一计,常能收到出人意料之战绩。《三国演义》中“蒋干中计”就是运用的“反间计”,也是“无中生有”之计。“增灶计”、“减灶计”都是“无中生有”之计。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千万不要“无中生有”编造事实,中伤朋友或同志。
【谚语俗语第6句】:【公鸡头,母鸡头,凑到一起就想斗】释义:形容人像好斗的鸡一样喜欢争斗。例句:老蒲见两人拉起架子,要吵嘴的样子,忙推开二人,打着哈哈说:“公鸡头,母鸡头,凑到—起就想斗,斗来斗去,为的是—粒砂土豆。”
【谚语俗语第7句】:好心遭雷打——虿杆
【谚语俗语第8句】:【拿草棍儿戳老虎的鼻子眼儿】(惯)比喻自己找死。
【谚语俗语第9句】:【大不欺小,壮不欺老】(谚)欺:欺侮。指人们应该敬老爱幼,不能以强凌弱。
【谚语俗语第10句】:【 说到激动处,泪从腮边流】感动得流泪。《人民日报》 (1981,8,29):“至于有些做广告宣传的,更是尽夸‘瓜’甜, 待到读者买到书之后,仔细一看,便觉得并不是这么回事, 更谈不上‘看到激动处,泪从腮边流’了.。”
【谚语俗语第11句】:【求人须求大丈夫,济人须济急时无】(谚)指求助于别人,必须求那以济人为乐、慷慨大度的豪杰之士;救济别人,必须是在他处境窘困、急需救助的关键时刻。 也作求人须求大丈夫,救人须救急时无。 求人须求英雄汉,济人须济急时无。
【谚语俗语第12句】:【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谚)指住在山旁,就靠山里的资源生活;住在水边,就靠水里的资源生活。泛指入哪一行,就靠干哪一行的营生来谋生存。 也作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在山靠山,在水靠水。
【谚语俗语第13句】:【张和尚的帽子,抓给李和尚戴】释义:比喻弄错了对象或事实,张冠李戴。例句:你老东西听明白:那是竹子钱!我卖竹子给你们纸厂的钱!莫张和尚的帽子,抓给李和尚戴!
【谚语俗语第14句】:【人怕上床,字怕上墙】(谚)指写的字挂墙容易发现败笔。
【谚语俗语第15句】:背集市摆摊子——外行
【谚语俗语第16句】:【扣帽子】释义:比喻不经调查研究轻率地给人加上罪名。例句:体兰!你可别给我扣帽子!我没说瞧不起妇女。
【谚语俗语第17句】:【大旱三年,饿不死厨官】(谚)厨官:管理伙食的人。指即使连遭三年旱灾,发生大饥荒,也不会饿死做饭的厨师。泛指务的什么营生,就会在这方面得便宜沾光。 也作“荒旱三年,饿不死厨子”。
【谚语俗语第18句】:【平生莫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见“白天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不吃惊”。
【谚语俗语第19句】:搬起石头打天——办不到的事
【谚语俗语第20句】:白娘子喝雄黄酒——得意忘形;现了原形
【谚语俗语第21句】:哥哥下地干活,中午没回来吃饭,妈妈说:“少不了他的,中午不动锅,晚上一样多。晚上一顿就补起来了。”(河南·商丘)
【谚语俗语第22句】:刚买来的马儿——不合群
【谚语俗语第23句】:【半夜起来当皇帝——痛快一时是一时】(歇)指只图一时痛快,不顾以后艰难处境。
【谚语俗语第24句】:【事无三不成】(谚)指做事很难一蹴而就,总要多次实践才能成功。
【谚语俗语第25句】:【不怕一万,就怕万一】释义:防止可能性极小的意外情况,劝人做事要格外谨慎。例句:“不能大意。”老常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谚语俗语第26句】:【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了解人的思想不容易。 刘绍棠《含羞草》:“过去是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 心,如今可是都知道谁是什么变的了。”
【谚语俗语第27句】:【马勺子吊起来当锣打——穷得叮哩当啷晌】(歇)叮哩当啷:拟声词,本拟敲打马勺的声音,转以形容人穷得一无所有。
【谚语俗语第28句】:【轻不得,重不得】(惯)轻了没用,重了不行。形容怎么说、怎么做都不行,令人为难。
【谚语俗语第29句】:【好牛不缓,好马不颠】释义:好牛行走不迟缓,好马骑着不颠簸。例句:不骑就不骑,不要胡说八道。我的白龙马可不是颠人哩!常言说,“好牛不缓,好马不颠”,不相信可以实践。
【谚语俗语第30句】:【和尚庙借梳子——走错门】(歇)和尚不留发,用不着梳子。指找错了地方或对象。
【谚语俗语第31句】:【骆驼搁在桥板上——两头无着落】(歇)两头:本指骆驼的头和尾,转指双方、两方面。着落:本指落在地上,转指落实。指两头都落空,或两方面都不落实。
【谚语俗语第32句】:老鹰绑在鳖腿上——纵然有翅也难飞
【谚语俗语第33句】:缸里盛酒——不在乎(壶)
【谚语俗语第34句】:孔明借箭——满载而归
【谚语俗语第35句】:掂着碌碡打天——不知天高地厚
【谚语俗语第36句】:【家有半斗粮,不当孩子王】指一种社会心态:不愿意做孩 子的教师。阿城《孩子王》:“老话说:家有隔夜粮,不当孩子 王。学生们可闹?”
【谚语俗语第37句】:【灶膛里抡锤——砸锅】(歇)本指把锅打破,转喻把事情办糟了。
【谚语俗语第38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谚)砺:磨(刀)。指宝剑的锋刃是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梅花的清香是从严寒的凛冽气候中逼出来的。比喻人才的成就来自勤奋与刻苦。
【谚语俗语第39句】:墙上画的大饼一中看不中吃
【谚语俗语第40句】:【别人求我夏天雨,我求别人六月霜】求人难,要看人家脸 色。明代《警世通言》:“吃饭已毕,并不提起昔日交往,亦不 问及家常之事。施还忍不住了,只得微露其意。桂迁低眉 摇手,嘿然不答。正是:别人求我夏天雨,我求别人六月 霜。”
【谚语俗语第41句】:怀里揣刀子——存心不良
【谚语俗语第42句】:【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谚)指早餐要讲究营养、注重质量,午饭要吃饱一些,晚饭少吃为好。
【谚语俗语第43句】:【一手托百家】(惯)一手:指一人。比喻一个人所做的事关系到众多人家的利益。
【谚语俗语第44句】:吃桑叶吐丝——肚里有货
【谚语俗语第45句】:【舍不得金弹子,打不下凤凰来】(谚)凤凰:传说中鸟中之王。不用金弹子作代价,就打不到凤凰鸟。 指所付的代价不大,所取得的收获也不会大。 也作舍不得金弹子,打不住银凤凰。 舍不得金弹子,打不着鸳鸯鸟。
【谚语俗语第46句】:【 化干戈为玉帛】意即以友好方式解决争端。陆文夫《围 墙》:“此种化干戈为玉帛的领导艺术很深奥,开始时总显得 拖沓犹豫,模棱两可,说话罗嗦,最后却会使人感到是大智 若愚,持重稳妥。”
【谚语俗语第47句】:柳树上落凤凰——迟早要飞
【谚语俗语第48句】:【生处好寻钱,熟处好过年】(谚)寻钱:寻找赚钱的门路。指在人生的地方容易赚钱,在人熟的地方方便借钱借物,容易过年。
【谚语俗语第49句】:【乌金更比黄金贵】乌金,比喻墨,借指知识文化。谓知识 比财富重要。《北京日报》( 1988,11,11):“古人有一句名 言:乌金更比黄金贵。指的是金钱再有价值,也没有知识 (墨)贵重。今天细细想来,此话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谚语俗语第50句】:【软不吃,硬不吃】(惯)指不管态度好坏,都不怕。也指人特别难缠。 也作软的不吃,硬的不怕。 软硬不吃,横竖不咽。
【谚语俗语第51句】:【春梦虽好一场空】(谚)春梦虽然美好,但总不是真实的。泛指一切脱离实际的美好希望与企盼,并不能实现,仍是空的。
【谚语俗语第52句】:【东西是死的,人是活的】释义:说明要动脑筋,想办法。“东西”也可以换成“事”或具体的物。例句:“……东西是死的,人是活的,我不能看着你急死!”
【谚语俗语第53句】:三婶家人多,今春娶了媳妇,就分了家。有人说三婶是“没媳妇,想媳妇,有了媳妇又赶媳妇”。三婶却想得开,笑眯眯地回答道:“俺这是小锅饭,吃着香,又有葱花又有姜,浇点香油也明晃晃,怪美气!”(河南·方城)
【谚语俗语第54句】:【吃不了兜着走】(惯)指一旦出了事,要承担全部后果。 也作吃不了包着走。 吃不了兜着跑。 吃不了兜着。
【谚语俗语第55句】:【好心总有好报】(谚)对人对事操好心的,终归会有好的回报。指人只要凭良心办事,与人为善,就不会有坏下场。 也作好心自有好报。 好心必得好报。
【谚语俗语第56句】:【水米不沾牙】释义:不吃不喝。“不沾牙”又作“不打牙”。例句:受刑以后,我半死地躺在监牢里水汪汪的地上,一连两天水米不沾牙!
【谚语俗语第57句】:【七十不打,八十不骂】(谚)对七十岁的老人,不可用打来惩罚他;对八十岁的老人,不可用骂来惩罚他。指对于年事已高的老人,要宽容善待。
【谚语俗语第58句】:【拉垫背的】(惯)1比喻找人顶替自己的错误或拉人一起去干坏事。 2指自己不行了,也不让别人好过。
【谚语俗语第59句】:【醉汉嘴里出真言】见“酒后吐真言”。
【谚语俗语第60句】:【 真金不怕火炼】谓经得起考验。西戎《纠纷》:“我说你们 呀,不要管人们说长道短的,只要把活儿做好,任务完成,摆 出成绩来,叫他们尽管说,真金不怕火炼,到那阵,叫他们想 挑毛病也没嘴说了!”
【谚语俗语第61句】:【人有三分怕虎,虎有七分怕人】(谚)人怕虎只有三分,虎怕人却有七分。指人怕老虎,其实老虎更怕人。也比喻善良的人害怕恶人,恶人更怕善良的人。
【谚语俗语第62句】:【人无笑脸休开店】(谚)指开店做生意,必须做到笑脸迎顾客,和气待来人。
【谚语俗语第63句】:镜子里的烧饼——不能充饥
【谚语俗语第64句】:【请将不如激将】(谚)激:用刺激性的或反面的话鼓动。请将军出马交战,不如鼓动他,激他出马。 泛指正面恳请人做某事,不如采用反激的办法更有效。 也作“劝将不如激将”。
【谚语俗语第65句】:【粳米粉的线条——拉不长】(歇)粳米粉:用粳稻米碾磨出的粉,没有黏性。长:本指空间距离长,转指时间距离长。指某事时间持续得不长久。
【谚语俗语第66句】:【留得住人的身,留不住人的心】(谚)人决意要去时,你能留住他的身,却留不住他的心。指人心难留。
【谚语俗语第67句】:【做梦娶媳妇儿——光想好事】(歇)指人一心想着实现不了的美事。常含讥讽意味。 也作做梦娶媳妇儿——净想好事儿。 做梦娶媳妇——尽想好事。
【谚语俗语第68句】:【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释义:父母在世,儿女不出远门,如果出远门,必须有一定的去处。例句:圣人云:“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你既有父母在堂,……怎么自家在山行走?
【谚语俗语第69句】:【常将冷眼观螃蟹,看你横行到几时】释义:对横行霸道的人冷眼相对。例句:曾有一个笑话,道是一个老翁有三子,临死时分付道:“你们倘有所愿,实对我说。我死后求之上帝。”一子道:“我愿官高倾述林。”一子道:“我愿田连万顷。”末一子道:“我无所愿,愿换大眼睛一对。” 老翁大骇道:“要此何干?”其子道:“等我撑开了大眼,看他们富的富,贵的贵。”此虽是一个笑话,正合着古人云:“长将冷眼观螃蟹,看你横行到几时?”
【谚语俗语第70句】:【—粒耗子屎,坏掉一锅粥】坏的成分加入,破坏了质量。 类似的:一个死苍蝇坏了一锅粥/一泡鸡屎,坏了一缸酱。 刘心武《班主任》:“你弄个小流氓来,陷到作他个别工作的 泥坑里去,哪还有精力抓教学质量?闹不好,还弄个一粒耗 子屎坏掉一锅粥!”
【谚语俗语第71句】:【看着鱼儿下罩】释义:比喻看准了再下手。例句:小梅又安顿给崔骨碌:“听说张金龙常到你们这儿来,要是有机会,把这个铁杆汉奸—块儿抓住,那就更好了。反正看着鱼儿下罩,你瞧着办吧!”
【谚语俗语第72句】:【 百闻不如一见】强调亲身体验。百,也说:千。海外於梨 华《三人行》:“不过我很希望你自己回去看看,百闻不如一 见,这也是我这次回去的主要原因。”
【谚语俗语第73句】:妈妈教姐姐绣花,姐姐的手不听使唤。妈妈说:“别着急,别着急,着急出问题;别慌张,别慌张,慌张出故障。熟才能生巧。”(河南·西华)
【谚语俗语第74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书本上学习前人的知识,并亲自 实地调查,增广见闻。曹靖华《采得百花酿蜜后》:“最好有 ‘读万卷书’的书本知识和‘行万里路’的生活知识。”
【谚语俗语第75句】:【吃黑枣】(惯)黑枣:指子弹。比喻被枪毙。
【谚语俗语第76句】:柳树开花——无结果
【谚语俗语第77句】:【再过二十年,又是好汉一条】见“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
【谚语俗语第78句】:【 开口见喉咙】说话直截了当。或说话暴露了底细。丁玲 《穿工》:“你没看见他这一向老是对你挤眉弄眼的,哼,开口 见喉咙,瞒得过我!”
【谚语俗语第79句】:吊好了膘的公驼——锐不可当
【谚语俗语第80句】:冬天风不知怎么那样尖,墙上有一点小洞风都会钻过来,屋里冷得很。奶奶说:“蚕豆大的洞也会钻过来簸箕大的风。”(江苏·江都)
【谚语俗语第81句】:顺坡推轱辘——滚得快
【谚语俗语第82句】:【皇帝不差饿兵】见“朝廷不差饿兵”。
【谚语俗语第83句】:【 官清民自安】官吏清廉,人民自会安居乐业。社会不安 定,来自官吏的腐败。明代《警世通言》:“这一断,满昆山人 无有不服。正是:国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
【谚语俗语第84句】:【吃了冬至饭,巧女儿多做一条线】(谚)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农历十一月,从这天起,白昼渐长。指从冬至起,白天可以多做点活了。
【谚语俗语第85句】:彭祖遇寿星——各有千秋
【谚语俗语第86句】:【大鱼奔深水】释义:比喻有本事的人向往重要部门或大单位。例句:“县上水就深,省里的更深。”朱升瑶瑶鞭杆,大鱼奔深水、古今一理。”
【谚语俗语第87句】:【福是自求多的,祸是自己作的】(谚)福气是自己的行动换来的,灾祸是自己的过错或恶行造成的。 指福与祸都不是外来的,而是自身行为的结果。
【谚语俗语第88句】:【是灰比土热,是盐比酱咸】(谚)灰:燃烧之后的热灰。酱:面粉加盐晒成的糊状食品。凡是灰总比土热,凡是盐总比酱成。比喻只要是亲友,总比一般人要亲近。 也作是盐就比酱咸,是灰就比土热。 是灰总比土热,是盐总比酱成。
【谚语俗语第89句】:【墙上的泥坯——去了一层又一层】(歇)泥坯:抹在建筑物表面的泥层,掉了一层可以再涂一层,旧时歧视妇女,把妻子比作“泥坯”。 指妻子死了一个又再娶一个。
【谚语俗语第90句】:【慧眼识英雄】有眼光,能识别人才。台湾琼瑶《窗外》: “不过他教书确实有一手,我们校长也算慧眼识英雄。”
【谚语俗语第91句】:针挑黄连——挖苦
【谚语俗语第92句】:【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这一俗语比喻已经败落的事物,还能奄奄一息地维持一段时间,甚至死后还能发挥一定作用,属贬义。此典源出《三国志·魏书·武文世王公传》注,讲的是魏明帝临终的时候,委托曹爽、司马懿一起辅佐幼主曹芳。然而,司马懿久有篡魏之心,曹爽远不是司马懿的对手。当时,曹氏宗室有个叫曹同的人,看出了曹氏政权的危机,上书劝告曹爽,叙说了历代皇族统治灭亡的原因,劝说他亲本族、友异族,依靠有才干的人,以防有变。为此,曹同利用一系列的事物作比喻,来讲明道理。他劝说道:“如果没有泉水,河流就要干涸;树根腐朽,树叶就要枯萎,枝叶繁茂,树根才能得到庇护;枝条凋零,树干也就孤立了。因此人们常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这是因为这种虫子脚很多,所以虽然死了,也能支撑其身体不倒。”这句话讲的都是自然现象,却寓意深远。可惜,这时的曹魏政权已经岌岌可危,无力回天。
【谚语俗语第93句】:大海里找针——没处下手
【谚语俗语第94句】:【拉帮套】(惯)1比喻在一旁帮腔、帮忙。2比喻妻子的情人。
【谚语俗语第95句】:吃辣椒喝白干——里外发烧
【谚语俗语第96句】:【能忍者自安】能够忍耐、容忍,便会减少麻烦,生活与心 理都能够平静。《马烽小说选》:“看到就当没看到,忍一忍 就过去了。自古道,能忍者自安。” 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借指自己心中有数。池莉《来来往 往》:‘!一切只有当事人,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谚语俗语第97句】:【弄鬼捣棒槌】释义:比喻耍花招欺骗人。例句:如果你们想欺骗我们,或者弄鬼捣棒槌,睛天不见阴天见,吃不了统统叫你们兜起来。
【谚语俗语第98句】:棺材铺的买卖——死活都要钱
【谚语俗语第99句】:【 长痛不如短痛】处理为难事件,不如干脆,以免日后长期 痛苦。贾平凹《废都》:“即使唐宛儿走了,庄之蝶保不准将 来还有个张宛儿、李宛儿的,与其这样,长痛不如短痛,罢了 罢了。”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203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