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好句大全

最流行民间俗语经典歇后语,很潮很精辟!

【谚语俗语第1句】:将帅无谋,累死三军。

【谚语俗语第2句】:【 小戏当大戏唱】小事当大事做,小事也认真做,不马虎。 类似的:小戏法,大排场。柳青《创业史》:“说他们小戏当大 戏唱,不叫农业社,也要和灯塔社比赛!”

【谚语俗语第3句】:盼月亮从西出——没一点指望(瑶族)

【谚语俗语第4句】:扳不倒儿尖尖腚——什么人什么命

【谚语俗语第5句】:【 正没窟窿下蛆,来了个卖藕的】藕内有孔(窟窿),藕、偶谐 音。谓偶然(碰巧)遇到了一个机会。刘彦林《春风得意》: “正没窟窿下蛆,来了个卖藕的。丁世宗顿时来了精神。”

【谚语俗语第6句】:走路轧断腿——半途而废

【谚语俗语第7句】:【放鹰就不怕鹰展翅】(谚)人既敢放鹰,就不怕鹰展翅高飞。借指人既有胆识做,就有把握控制事态发展的全局,不怕乱套。

【谚语俗语第8句】:【 为别人的豆子,炒烂自己的锅】为帮助别人,牺牲了自己的 利益。张恨水《夜深沉》:“您早知道我是个热心的人 吧!……就为了这一点,常常为着别人的豆子,炸了自己的 锅。”

【谚语俗语第9句】:青蛙跳到秤盘上——不知自己有几两肉:自秤(称)自

【谚语俗语第10句】:【山高有个顶,海深有个底】释义:事情总有个边儿,有个限度,可以弄清楚。例句:山高有个顶,海深有个底,世事没有绝对秘密,何况沙木龙兄弟还提示过我。现在看来,茶三钱再狡猾,只怕今朝跑不脱了。

【谚语俗语第11句】:金刚扫地——劳神

【谚语俗语第12句】:【白天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不吃惊】(谚)亏心事:愧对良心、违背正理的事。指平时为人做事正道直行,光明磊落,即使半夜有人敲门,也会心情坦然,毫不惊恐。 也作平生莫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 为人不做亏心事,不怕半夜鬼叫门。

【谚语俗语第13句】:不会喝酒伴醉汉——强奉陪

【谚语俗语第14句】:别看表妹干活不咋样,吃东西可不含糊。她妈妈说她:“你干啥不像啥,吃啥不剩啥,难道不能改改?”(河北·卢龙)

【谚语俗语第15句】:【娃子不哭奶不胀】小孩没哭,无须喂奶;奶不胀,无须挤。 指没有发生什么麻烦,暂时消停。清代《儒林外史》:“我这 里‘娃子不哭奶不胀’,为什么把别人家的棺材拉在自己门 口哭?”

【谚语俗语第16句】:【请将不如激将】(谚)激:用刺激性的或反面的话鼓动。请将军出马交战,不如鼓动他,激他出马。 泛指正面恳请人做某事,不如采用反激的办法更有效。 也作“劝将不如激将”。

【谚语俗语第17句】:【六腊不交兵】(谚)六腊:农历的六月和腊月。交兵:出兵打仗。指六月大热,腊月大寒,对交兵的双方都不便。

【谚语俗语第18句】:【有理讲倒人】有理讲理,无须采取欺诈或暴力方式。浩 然《艳阳天》:“快回去吧,我们有理讲倒人,为什么要打架?”

【谚语俗语第19句】:【名师出高徒】(谚)名师:德艺深孚众望的师傅。指高明的师傅培养出来的,一定是才艺出众的弟子。 也作名师手下出高徒。 名师自有高徒。

【谚语俗语第20句】:妈妈教育我要尊敬老师,说:“给人金,给人银,不如教给人学问。所以你要尊敬老师啊!”(安徽·肥西)

【谚语俗语第21句】:小华的妈妈总爱指责别人,说这个人如何如何不好,那个人怎么怎么不行。小华爸爸听不下去了:“谁的脚丫子能没一点臭味?你自己就那么四面净,八面光?”(吉林·农安)

【谚语俗语第22句】:【说风凉话】“说风凉话”比喻别人遇到困难或麻烦,不但不帮助或鼓励,反而说些推波助澜的讽刺话。 “说风凉话”起源于《旧唐书》,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在一个炎热的夏天,唐文宗和他的大臣们聚在宫廷里乘凉,那时没有电扇和空调,天子和百姓同热,皇家的优越性也不过是“公子王孙把扇摇”。君臣们一边乘凉一边吟诗。唐文宗首先吟了一句:“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大臣柳公权马上接了一句:“熏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人们都认为盛夏天热太难熬,君臣们却一起说着凉快的话。从此就留下了“说风凉话”这个俗语。

【谚语俗语第23句】:【倒骑毛驴,往后看】释义:比喻总看过去,看不到进步。例句:对于这一点,连里有过不少扯淡的说:崔国华落后,是倒骑毛驴,老往后看。

【谚语俗语第24句】:【黑老鸹报喜——不是好消息】(歇)黑老鸹:方言,乌鸦。旧俗认为乌鸦叫是不祥之兆。指不是好的兆头。 ‘黑猫白猫-抓住耗子的就,是好j猫】见“黄狸黑狸,得鼠者雄”:

【谚语俗语第25句】:自习课时,我正在左看右瞧的,猛不防老师从背后拍了我一下并说:“你东看老鸹西看燕的,到底在干什么?”(河南·伊川)

【谚语俗语第26句】:三伏天的烂鱼——臭东西

【谚语俗语第27句】:【做生日(做寿)】生日人人有,生日年年过,但怎么过,差别却很大,有句俗语叫“穷不过生日富不过年”。其实,过生日和做生日不是一回事,做生日是有讲究的。 “做生日”的习俗由来已久,有明确记载的是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江南风俗,儿生一期,为制新衣……自滋以后,二亲若在,生至经日,尝有酒食之事耳。”唐代封寅的《封氏闻见记·降诞》记述更确凿:“近代风俗,人子在膝下,每生日有酒食之会。”那么,做生日的本义是什么呢?有以下几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感激母亲赋予生命。十月怀胎,备尝艰辛。好不容易盼到孩子临盆,可以说喜悦与痛苦并存,新生与死亡同来,母亲需要承担心理和生理上的巨大负担,常言说“儿生娘苦日”,做生日的本义就是感激母亲赋予生命。“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劬”是劳苦、辛苦的意思,希望通过做生日追思母恩。在这方面有几个皇帝做得很好。隋文帝杨坚生日那天不许杀猪宰羊,要求举国吃素以追思双亲;唐太宗及五代时后汉高祖都不搞生日喜庆,而是举行纪念仪式。《颜氏家训》的作者还痛斥有些人设酒庆生日为“无教之徒”。可见,当时“做生日”多是出于感激和纪念父母。还有一种说法是消灾去邪,是带有原始色彩的做法。古代因为医疗条件简陋,接生方法不够科学,一旦遇有难产,母子性命堪忧。因此,古人把孩子诞生这天当做危险之日,成为提心吊胆的关口,因而要消灾避邪,祈求平安。每到孩子生日这天,要给孩子精心制作红衣服、红腰带、红帽子等作为生日礼物,一日庆祝生日,一日作为一种保护措施,希望化险为夷,保证健康的作用。特别是遇到本命年,成年人要特意买一条红腰带系上,成为风俗。做生日还有一种说法是庆祝生命的延续和兴旺。这天父老乡亲前来送礼祝贺,备酒庆祝。做生日的习俗延续至今,应该三说合一,庆贺在内,感恩在内,消灾在内,三全其美,许多人都是这样践行的。

【谚语俗语第28句】:我们上课要是捣乱,数学老师就说我们是:“犁沟渠渠埋秤砣——不是好籽儿”。(陕西·永寿)

【谚语俗语第29句】:公鸡下蛋马长角——幻想

【谚语俗语第30句】:【忠孝不能两全】原指封建社会中为君尽忠与为父母尽孝 常有矛盾,借指公私难以兼顾。曹禺《北京人》:“我这公公 也要顾,家里的生活也要管,我现在是忠孝不能两全。”

【谚语俗语第31句】:【人在世上炼,刀在石上磨】人在社会上磨练,能增长才干。 袁静孔厥《新儿女英雄传》:“缺点是有,那不要紧,克服了缺 点,这是优点。古语说得好:人在世上炼,刀在石上磨。你 们今天就好好儿检讨检讨吧!”

【谚语俗语第32句】:【一身枪眼儿】成为射击的目标、攻击的对象。成语:众矢 之的。《小说月报》(1980,2):“说得有道理。我看还不够, 我知道自己是一身枪眼儿,仇人多。”

【谚语俗语第33句】:【糠了的萝卜——没大辣气】(歇)糠:萝卜因失掉水分而中空。 本指萝卜变得不辣了,转喻人变得不那么厉害了。

【谚语俗语第34句】:【 一家过年都过年】过年是共同的节日。借指情况相同, 没有例外。《马烽小说选》:“一家过年都过年,到处都在盖 新房、建工厂。”

【谚语俗语第35句】:【有手不打上门客】(谚)上门客:登门求见的客人。指对来客要以礼相待,不得粗暴。

【谚语俗语第36句】:【烧的纸多,惹的鬼多】(谚)给鬼烧化的纸钱多,招来讨要纸钱的野鬼就多。比喻人做事无原则,迁就照顾的面越宽,招惹来的麻烦事就越多。

【谚语俗语第37句】:走进杂货店——样样俱全

【谚语俗语第38句】:【都说十五月亮好,一夜不如一夜圆】(谚)指十五夜晚的月亮是最圆的,但过了十五却是一夜比一夜亏缺。泛指世间的一切事物,最圆满的时候,也就是走向衰落的开始。

【谚语俗语第39句】:【朝山的不是全为了敬神】(谚)朝山:到山上去朝拜神仙。指朝山的人,目的不一定都是去敬神。泛指同做一件事的人,目的并不都相同。

【谚语俗语第40句】:【多行不义必自毙】这句俗语是说一个人坏事干得多了,一定会自取灭亡。它源出《左传·隐公元年》:“公日:‘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春秋时期,郑国君主郑庄公有个弟弟,名叫共叔段,他深得母亲姜氏的宠爱。姜氏为他向庄公讨封京地,庄公答应了。共叔段与母亲姜氏一起密谋,想除掉庄公,自立君主。为了积蓄力量,共叔段把京地的都城修得很大,超过了国城,并且招来许多人。郑国的大夫祭仲看到这种情况,便告诉庄公说,共叔段修建的都城超过了国城,违犯了祖制,是大逆不道,趁他还没有成气候,赶紧除掉他吧。庄公没有听祭仲的劝告,只是说:“他既然多做不义的事情,就一定会自取灭亡。你就等着瞧吧!” 共叔段得寸进尺,又占据京地北边的大片地盘,扩大了军队,制造兵器,准备与姜氏里应外合,企图一举推翻郑庄公。郑庄公早有准备,他得到共叔段叛乱的消息后,便下令攻打京地,派兵包围了京城,京城内部的士兵也反叛过来,袭击共叔段。共叔段遭到惨败,只得逃之天天。 “多行不义必自毙”这句话虽然历经二千五百多年,现在还被人们经常引用。

【谚语俗语第41句】:【七月十五定旱涝,八月十五定收成】(谚)指年景是旱还是涝,在农历的七月十五就见了分晓;农业是丰收还是歉收,在农历的八月十五就有了定局。

【谚语俗语第42句】:【问不出个子丑寅卯】(惯)子丑寅卯:地支的前四位,比喻各种事情。指什么话也问不出来或什么答案也得不到。

【谚语俗语第43句】:【饿得死懒汉,饿不死穷汉】(谚)指人不怕穷,只怕懒,勤劳苦干,就不愁生活不下去。

【谚语俗语第44句】:众人是杆秤,斤两自分明。

【谚语俗语第45句】:麻雀斗公鸡——自不量力

【谚语俗语第46句】:【树上十鸟,不如手握一只】见“两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

【谚语俗语第47句】:【姜是老的辣】释义:姜:生姜,味辣。姜越老味越辣。比喻人越老经验越丰富,办事越老练。例句:他常说:“姜是老的辣。松柏是老的硬,人老吃成盐多,骨头比年轻人棒。”

【谚语俗语第48句】:【望乡台上打莲花落——不知死的鬼】(歇)望乡台:迷信传说阴间有望乡台,人死后,鬼魂登此台可望见阳间家乡情况。莲花落:曲艺的一种,用竹板击出节拍以辅唱,旧时常有乞丐用以乞讨。指不知自己处境的险恶或不知死到临头,还一意孤行的人。含讥讽、责骂意。

【谚语俗语第49句】:【两眼一抹黑】不熟悉情况。成语:一无所知。谌容《光明 与黑暗》:“现在,摆在面前的,是个六十八万人口的大县,真 有点两眼一抹黑呀!”

【谚语俗语第50句】:小明学习成绩很不稳定,好不了几天就会滑下来。妈妈说他学习没有恒劲儿,是“下山的太阳红不了一会儿,吃泡泡糖只甜一阵儿”。(河南·新乡)

【谚语俗语第51句】:不保温的热水瓶——没有胆

【谚语俗语第52句】:【前门拒虎,后门进狼】(惯)前门挡住了猛虎,后门闯进了恶狼。比喻刚赶走一个坏人,另一个坏人又来了,灾难接踵而至。 也作前门拒虎,后户进狼。 前门去虎,后门进狼。 前门驱虎,后门进狼。

【谚语俗语第53句】:巧八哥的嘴巴儿——能说会道

【谚语俗语第54句】:【大路不走草成窝】做事不能中断,不能荒废。或说:老路 不走生青苔。歌剧《刘三姐》:“山歌不唱忧愁多,大路不走 草成窝,钢刀不磨生黄锈,胸膛不挺背要驼。”

【谚语俗语第55句】:【天公不作美】多指天气不佳,或天气不如人意。香港岑 凯伦《婚外恋情》:“只有改天再赶拍了!没办法,天公不作 美!”

【谚语俗语第56句】:【家有患难,邻保相助】释义:一家遇到灾难,邻里就会给予帮助。例句:“常言道:‘家有患难,邻保相助。’……吃人暗算,弄出这等事来。……奴没奈何,请将大官人来。”

【谚语俗语第57句】:【卖油的娘子水梳头】(谚)卖油的娘子有的是油,梳头时却只用水而不用油。指穷人为了生计极度节省。也指放下自家的物质优势,却求助于别人的微小援助。 也作卖盐的喝淡汤。 卖鞋的赤脚跑。 卖油娘子水梳头,卖肉儿郎啃骨头。

【谚语俗语第58句】:【无颜见江东父老】这是一句常用的俗语,指因自疚而羞于见乡亲或熟人。它源自《史记·项羽本纪》: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之间爆发了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垓下一战,楚军兵少粮尽,惨遭失败,退到乌江边。项羽看了看身后几十个盔甲凌乱、神情落魄的将士,苦笑一声说:“当初我率领江东八千子弟兵渡江争战,现在竟无一人生还。即使家乡父老爱怜我,依然称我为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呢?”这就是“无颜见江东父老”的来由。

【谚语俗语第59句】:【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歇)姜太公:太公望吕尚的俗称,字子牙,传说曾于渭水边用无饵的直钩在离水面三尺之上钓鱼,说:“负命者上钩来!”比喻心甘情愿去做某事。也指心甘情愿落入圈套。 也作姜太公稳坐钓鱼台——愿者上钩。 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谚语俗语第60句】:【好鼓不用重锤敲】(谚)响亮的鼓用不着重锤敲打。比喻聪明人悟性高,一点就明,不用多说。 也作“响鼓不用重锤”。

【谚语俗语第61句】:爸爸帮妈妈洗衣服。爸爸问我有什么要洗的,我没有说话,只是埋头做作业。爸爸不高兴地说:“问你就像问木头。”(江苏·南京)

【谚语俗语第62句】:下午放学后,妈妈让我到鸡窝里收鸡蛋,我端着一瓢又白又大的鸡蛋向妈妈报喜说:“今天真多啊!共二十一个。”妈妈说:“是啊,交了二月半,是个鸡都下蛋。”(湖北·钟祥)

【谚语俗语第63句】:我决定和班长交朋友,买了张贺卡送给她。爸爸说:“人心靠赢得,不能靠馈赠。”(河南·正阳)

【谚语俗语第64句】:【下坡容易上坡难】(谚)人走下坡路不费力,要走上坡路却是每一步都得使劲的。比喻退步容易进步难。

【谚语俗语第65句】:【笼里的鸟儿,有翅难逃】释义:鸟儿关在笼子里,有翅膀也飞不出去。比喻人处于困境,有本领也无法施展。例句:咱们现在是笼里的鸟儿,有翅难逃啊!待过了这种年月,咱们再设法报仇!早晚要向西霸天和赵六算账的!

【谚语俗语第66句】:【 东山的土地爷,到西山就不灵了】各管一方,管不了别人的 事情。或说:东头的火神爷,到西头就不灵了。西戎《丰产 记》:“办法是条好办法,金皇后玉米比普通玉米产量高,这 我并不怀疑,这几年在报上常看见这方面的情况,可是东山 的土地爷请到西山灵不灵,我有些拿不定主意了。”

【谚语俗语第67句】:【吃香的,喝辣的】(惯)指吃得好、喝得好,享受富足的生活。 也作“吃香喝辣”。

【谚语俗语第68句】:【兵在精不在多】释义:兵在精明干练,不在数量多。可泛指一切人一切事物都要重视质量。例句:“自古常言:兵在精而不在多。兵不精,多有什么用?”

【谚语俗语第69句】:小巫见大巫——相形见绌

【谚语俗语第70句】:【外甥点灯——照舅】(歇)舅:谐“旧”。指还照老样子。 也作外甥打灯笼——照舅。 外甥点灯笼——照舅。

【谚语俗语第71句】:【穷生虱子富生疥】(谚)疥:一种因疥虫引起的传染性皮肤病。 指旧时穷人没有换洗的衣服,身上的虱子多;富人生活奢侈放荡,染上疥疮的多。 也作“穷长虱子富长疮”。

【谚语俗语第72句】:【摔了个跟头,拾了个明白】(谚)人摔了一跤,却明白了一层道理。 指坏事中往往有好事,受到一次挫折或打击,却获得一次经验教训。 也作摔了跟头学了乖。 摔一个筋斗,识一步路程。 筋斗:跟头。

【谚语俗语第73句】:【老虎挂上念佛珠——想变着法来吃人】(歇)念佛珠:佛教徒念经时用来计算次数的成串的珠子,也叫佛珠、念珠、数珠、串珠。指坏人想变化手法装成好人来伤害人。 含责骂意。

【谚语俗语第74句】:【顺着蔓摸瓜】释义:比喻沿着发现的线索追究下去。例句:二愣说:“咱顺着蔓摸瓜呗。”

【谚语俗语第75句】:壁画上的樱桃——中看不中吃;好看不好吃

【谚语俗语第76句】: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妈妈说西院的刘奶奶一天打麻将能赢七八十元。奶奶说:“只见赌博卖庄卖地,不见赌博买房娶妻。人老几辈子,没见过赌博成大事、立大业的,倒是听说为赌博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不少。”(河南·郏县)

【谚语俗语第77句】:【簸箕大的手,掩不住众人的口】(谚)簸箕:用竹篾或竹条编成的器具。即使手掌大得像簸箕,也难以遮住大家的口不让说话。指再大的权势也无法不让人品评议论。 也指有了丑事就不可能不让人们传播。

【谚语俗语第78句】:牲口进磨房一兜圈子

【谚语俗语第79句】:酒壶当夜壶用——派错了用场

【谚语俗语第80句】:【端人家的饭碗】释义:指给人家干活,吃人家饭。例句:这不,紧赶慢赶,一看你已早到,我咋能不急,端人家的饭碗呀。

【谚语俗语第81句】:打死儿子招女婿——安的啥心肠

【谚语俗语第82句】:宝石在石堆里,智慧在群众中。

【谚语俗语第83句】:【 好汉顾三村,好狗顾三邻】谓应该照顾乡邻,帮助他人。 张孟良《儿女风尘记》:“没说的!好人护三村,好狗护三邻。 兄弟尽力而为。”

【谚语俗语第84句】:邻居二哥不务正业,昨天赌博赢了三百多元,就到处炫耀。爸爸严肃地教育我们说:“能看贼挨打,莫看贼吃饭。不劳而获,终不是存身立业的路子。你们可不能染上这样的毛病。”(河南·内乡)

【谚语俗语第85句】:【三百六十行,行行吃饭着衣裳】(谚)三百六十行:泛指社会上的各行各业。指三百六十行,哪一个行业都要解决生活问题,哪一个行业都能解决生活问题。

【谚语俗语第86句】:【抬头一个主意,低头一个见识】(惯)形容人足智多谋。

【谚语俗语第87句】:玉帝爷出告示——神话

【谚语俗语第88句】:【儿女亲,辈辈亲,打断胳膊连着筋】释义:儿女亲家,世代相亲,拆分不开。例句:“老人古语说得好,儿女亲,辈辈亲,打断胳膊连着筋,你说是不是?”

【谚语俗语第89句】:一天晚上,突然刮起了大风,我拿着门后的扁担去顶门。妈妈瞅了我一眼说:“扁担顶不得门,石头打不得人。”(湖北·英山)

【谚语俗语第90句】:【隔行如隔山】释义:比喻行业不同,互不了解。例句:参谋长虽然是日本帝国大学毕业,可是隔行如隔山,和土匪们取联络便不如小喜,况且小喜又是与秘书长那个系统有关系的,因此参谋长便得让他几分。

【谚语俗语第91句】:快要考试了,有些同学还不努力学习,校长批评说:“现在是焦麦炸豆的时候,你们咋还没个紧张劲儿呢?”(广西·来宾)

【谚语俗语第92句】:我单元测试得了100分,有点儿骄傲,老师教育我说:“赶路最怕脚懒,学习最怕自满。”(江苏·新沂)

【谚语俗语第93句】:【蛆枣先红,破蛋先臭】(谚)蛆枣:生了蛆虫的枣。生了蛆的枣先发红,有破缝的蛋先发臭。指物变坏从内部开始,人变坏从思想上开始。

【谚语俗语第94句】:【酷】“酷”在1992年版《现代汉语词典》中还是当“残酷;程度深、极”解释,如酷吏,还没有现在流行的新义,说明它是近几年来出现的一个新词,而且使用频率相当高,是青年们追捧的一个热词。 “酷”是英文C。l的音译,原意为“凉爽、冷静”,后被引申为“无热情、不激动”或“真棒、好极了、帅气”等表示惊喜和赞美、羡慕之意。这个词还意味着有品位的、潇洒的、出色的,它在美国青少年中使用频率非常高。后来,中国的港台地区媒体把其音译为“酷”,在20世纪90年代末传人中国大陆并广泛流行起来。如赵本山在春晚演出的小品《昨天、今天和明天》中有句台词:“我年轻那会儿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帅呆了、酷毙了。”

【谚语俗语第95句】:【讲排场】(惯)指追求外表的豪华、气派。

【谚语俗语第96句】:匡衡凿壁——借光

【谚语俗语第97句】:【飞鸟各投林】(惯)比喻各人寻找各人的办法、出路。

【谚语俗语第98句】:【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指两件事分开叙述。清代《红楼 梦》‘“老祖宗一张口难说两家话,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谚语俗语第99句】:验血的扎耳朵——针见血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203538.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