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经典民间俗语金句,有感而发!
【谚语俗语第1句】:【执法不留情,留情法不容】(谚)指执法者应秉公办案,不徇私情。
【谚语俗语第2句】:【老虎吃蚂蚱——不够嚼】(歇)蚂蚱:蝗虫。本指蚂蚱太小,不够老虎嚼一下,转以形容东西太少,满足不了需要;或某事轻而易举,太不过瘾。 也作“老虎吃蝗虫——不够塞牙缝”。
【谚语俗语第3句】:江心补漏——不济事
【谚语俗语第4句】:【同病相怜,同忧相救】(谚)患同样疾病的,互相之间最能体贴;有同样愁烦的,互相之间自会救助。 指有同一不幸命运的人之间,最容易引起思想感情上的共鸣。 也作“同疾相怜,同忧相救”。
【谚语俗语第5句】:【酒】酒,对中国人来说,是太重要了。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曹操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李白反讽日:“借酒浇愁愁更愁。”李白还说:”举杯邀明月”。苏轼说“把酒问青天”。就是在平民百姓当中,也是“无酒不成席”。那么,酒是谁发明的呢?关于酒的发明,说法很多。一种说法是“猿猴造酒”。传说猿猴将采摘的苹果储存起来,时间一长,苹果发酵成酒,醉倒猿猴。一说始于大禹时代的仪狄,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朱翼中的《酒经》记载,上古用桑叶包饭的发酵方法造酒,是指仪狄用此法造酒,献给大禹而言的。仪狄是个官员,他造酒是为了献给大禹邀功。另一种说法是始于周朝的杜康,也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据《说文解字》记载,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秫即高梁。传说杜康生于周朝,是个牧羊人。有一天,他把高梁粥装进竹筒里带着去牧羊,竹筒放在一棵树下忘记带走。半个多月后,他赶羊回来又在那棵树下找到了他遗忘之物,打开一看里面高粱粥已经发酵变成液体了。村里人喝了都夸这种液体好喝,于是他不再牧羊,改行酿酒了,并办起了杜康酒店。
【谚语俗语第6句】:村里挖水渠,叔叔总是早去晚归,拼命干活。婶婶劝他悠着点儿,说:“你这样发狠,会搞垮身体的!”叔叔笑着说:“别担心,井水挑不干,力气用不完。”(湖南·永州)
【谚语俗语第7句】:核桃树旁种棉花——软硬兼施
【谚语俗语第8句】:【有钱使得鬼动,无钱唤不得人来】(谚)有钱的,连鬼也使得动;没钱的,连人都叫不来。旧指金钱万能,有钱没有办不到的事,无钱一事无成。
【谚语俗语第9句】:【光吃进,不吐出】释义:形容人吝啬,只往里进,不往外拿。例句:乡亲们哭了,有的擦着眼泪,朝刘九兴应着:“是啊!”有的深知王武氏“光吃进,不吐出”的脾气,暗暗摇着头。
【谚语俗语第10句】:【馋猫没有不偷嘴的】释义:比喻人没有不贪便宜的。多指男女偷情。例句:俗话说,馋猫没有不偷嘴的。她黄花鱼宫月宝在幼小年轻的时候,就是个爹娘不管也管不住的娇小姐,也是时代的风气吹到了她的头上,在娘家,她就跟一些公子少爷“自由”过。
【谚语俗语第11句】:【 今儿脱了鞋,不知明儿穿不穿】上床睡觉,也许就起不来 了。指难保不发生意外。明代《金瓶梅》:“天有不测风云, 人有旦夕祸福。今早脱下鞋和袜,未审明朝穿不穿。谁人 保得常无事?”
【谚语俗语第12句】: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
【谚语俗语第13句】:生孩子不叫生孩子——下(吓)人
【谚语俗语第14句】:【一辈子不出马,总是个小驹】(谚)马不出阵打仗,到老也只能算个驹子,成不了战马。比喻年轻人不出家门,不经见世面,永远也不会有大出息。
【谚语俗语第15句】:【没水不煞火】(谚)指只有用水才能扑灭火。泛指要想制服一种暴力,就必须动用它的克星。也指离了金钱就办不成事。
【谚语俗语第16句】:唐三藏的扁担——担经(惊)
【谚语俗语第17句】:【拉闲篇儿】见“磕闲牙”。
【谚语俗语第18句】:【掉下个树叶也怕砸死】释义:形容胆小怕事。例句:“不行!谁都像你这样胆小,掉下个树叶也怕砸死你!”
【谚语俗语第19句】:【一而再,再而三】(惯)比喻由此及彼,连续多次。
【谚语俗语第20句】:【俩山字儿摞一块儿——请出】见“两个山字落在一块儿——请出”。
【谚语俗语第21句】:【马勺儿里的苍蝇,混饭吃】苍蝇在勺儿里与饭粒相混。指 没有大志,没有本领,只是混口饭吃。刘绍棠《蒲柳人家》: “什么铁嘴?你红口白牙跑舌头,马勺儿上的苍蝇混饭吃。”
【谚语俗语第22句】:飞机上吹大号——高调
【谚语俗语第23句】:钓鱼要忍,拿鱼要狠。
【谚语俗语第24句】:【光听辘轳把响,不见井在何处】(惯)辘轳:安在井上汲水用的工具。 比喻只听到些风言风语,未见事实。
【谚语俗语第25句】:【以五十步笑百步】释义:作战时逃跑五十步的人讥笑逃跑了一百步的人。比喻自己也有同样的缺点错误,只是程度稍轻,就去讥笑别人。例句:想到这里,他觉得即使自己的手不是那么软,也不能去打瑞丰了;他和瑞丰原来差不多,他看不起瑞丰也不过是以五十步笑百步罢了。
【谚语俗语第26句】:【人有失错,马有失蹄】见“马有失蹄,人有失足”。
【谚语俗语第27句】:【 见庙就烧香,见神就磕头】到处寻求援助。谌容《人到中 年》:“我拿了它去找卫生部去,见庙就烧香,见神就磕头。 求爷爷,告奶奶,也要把这张状子递上去。”
【谚语俗语第28句】:【数黄瓜道茄子】(惯)指数落别人的不是或说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也作数东瓜道茄子。 数黄瓜道萝卜。 数了黄瓜数茄子。
【谚语俗语第29句】:【绣花枕头——一包草】(歇)比喻人徒有其表。常含讥讽意味。 也作绣花枕头——一肚子草。 绣花枕头——里面一包草。
【谚语俗语第30句】:家雀儿跟着夜猫子飞——白熬眼:吃食的吃食,熬跟的熬眼
【谚语俗语第31句】:【站在河边上,要防水湿鞋】(谚)比喻经常和坏人打交道,要时时提防被腐蚀或被暗害。
【谚语俗语第32句】:【往枪头上碰】(惯)比喻自己找死。
【谚语俗语第33句】:【干杯】在宴会上,“干杯”之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杯不干,罚酒三杯。孰料,在国人面前如此普及的“干杯”一词,却是个外来语。据说“干杯”一词起源于十六世纪的爱尔兰,原意为“烤面包”。当时的爱尔兰饮酒者常有这样的习惯,将一片烤面包放入一杯威士忌酒或啤酒中,以改善酒味和消除酒的不纯性。直到十八世纪,“干杯”才有今天的含义,并且发展成为祝酒颂词。
【谚语俗语第34句】:【酒后吐真言】人喝醉了酒,往往忘却顾虑,说出真话。或 说:酒后见真情。马烽西戎《吕梁英雄传》:“孔生旺看他说 话有些醉意,马上想起古人说的‘酒后吐真言’的话来,因又 问道:今儿到底为什么事这么不舒服?”
【谚语俗语第35句】:刀剜黄连木——刻苦
【谚语俗语第36句】:【乱世出英雄】(谚)战乱的年代,往往会涌现出收拾局面的英雄人物。
【谚语俗语第37句】:【羡人吃饭,不如赶紧淘米】(谚)羡:羡慕,眼热。指想望不如立刻动手实干。
【谚语俗语第38句】:高梁撒在麦子地——杂种
【谚语俗语第39句】:擀面杖吹火——窍不通
【谚语俗语第40句】:【夜猫子不黑天不进宅,黄鼠狼不深夜不叼鸡】释义:说明坏人看准时机才干坏事。例句:“俗语说:‘夜猫子不黑天不进宅,黄鼠狼不深夜不叼鸡。’狗东西再来,它就得瞅上个空子才下嘴。”
【谚语俗语第41句】:【蜂蜜嘴,蝎子心】释义:比喻嘴甜会说,心肠狠毒。例句:别他妈的满口仁义道德地糊弄人了,你们这一套我全明白了。谁不知你是蜂蜜嘴,蝎子心,耍那些花腔干什么?
【谚语俗语第42句】:【认钱不认亲】(惯)指为了钱财连亲情都不要了。
【谚语俗语第43句】:【两股道上跑车——走的不是一条路】(歇)指彼此志趣、追求等不同,不是同一类人。
【谚语俗语第44句】:【骑着驴吃烧鸡——这把骨头还不知道扔在哪儿】(歇)本指鸡骨头不知会扔在什么地方,转喻人死后尸骨还不知埋在哪里。
【谚语俗语第45句】:妈妈见我总是不愿干家务活,就说:“照你这样懒,长大了讨饭溜河边也干着瓢。”(安徽·五河)
【谚语俗语第46句】:奶奶叫小倩端炉灰,可一连催了几次她都没动。奶奶边扫边说:“我宁可少耕二亩地,也不跟你这牛怄气。”(河北·冀州)
【谚语俗语第47句】:扫帚写生——大画(话)
【谚语俗语第48句】:兔子虽多——驾不了辕
【谚语俗语第49句】:【福】春节,家家户户贴“福”字,源自何处。一为“福”字的含义好,二是源自一个传说。先看“福”字的含义。福,是形声字,偏旁示,乃祭祀祈祷的意思。向神明祈求什么呢?内容在右半边:上边是人的头面,下方是肚腹,肚里的“十”字,乃食物充满,既要有五谷杂粮,也需要鲜蔬荤腥,一句话,吃饱就是福。至如今,人们恭维一个人既胖又健康,总是说:“哎哟,您发福了!” 这不经意间的“发福”,最是祖先创造“福”字的本义。然而,福的内容不断扩展,吃饱之后,自然有新的追求,后被解释为:富、贵、寿、考,齐备为福。富贵自不必说,寿考是平安健康,活到天年。如此一个“福”字,谁不想把其请到家。再看那个传说。相传,姜太公之妻是个败家种,不管到哪里都败。在姜太公封神之时,其妻说:“别人都封了神,为啥不封我?”姜太公答:“你到哪家哪家败,封你干啥!也罢,要封就封你为穷神吧。”其妻很不满意:“封我为穷神,叫我蹲在哪个地方?”姜太公说:“有福的地方不能去。”此事被传开后,惊动了老百姓,于是老百姓把自家大门、小门贴上“福”字,以对穷神的拒绝。从此便成了传统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谚语俗语第50句】:【拳头大的是哥哥】以力压人,无理可讲,谁力气大就听谁 的。《桥隆飙》:“俗语说:拳头大是哥哥,个头壮是强梁。在 大树底下,哪能有小草的露水?你我兄弟怎么能寄人篱 下?”
【谚语俗语第51句】:【十八般武艺,无有不拈,无有不会】(惯)十八般武艺:刀、枪、剑、戟、棍、棒、槊、镗、斧、钺、铲、钯、鞭、锏、锤、叉、戈、矛十八种武艺。 形容武艺出众,精通每一件兵器。 也比喻人掌握各种技能,什么都会。 也作十八般武艺件件皆能。 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十八般武艺样样皆通。
【谚语俗语第52句】:六月里的雷阵雨——来得猛,去得快
【谚语俗语第53句】:【口服心不服】(惯)指虽然嘴上认了输,心里却不服气。
【谚语俗语第54句】:【虎瘦雄心在】(谚)瘦:瘦弱。比喻志向高远的人,纵然年老体弱或遭遇坎坷,锐气不会减退。 也作“虎瘦雄心在,身死骨不倒”。
【谚语俗语第55句】:【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见“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谚语俗语第56句】:【桃李满天下】(惯)桃李:比喻所教的学生。形容培养出来的人才很多,遍布各地。
【谚语俗语第57句】:【上人不好,下人不要】(谚)上人:上层人物。好:喜爱,爱好。上层人物要是不表示爱好的,手下人就不会积极张罗。指下属对上级,往往是投其所好。
【谚语俗语第58句】:【端铁饭碗】(惯)比喻从事有固定收入的、非常稳定的职业。 也作“捧铁饭碗”。
【谚语俗语第59句】:【雨天背蓑衣——越背越重】(歇)蓑衣:一种披在身上的雨具,用草或棕制成,易浸水。本指蓑衣遭雨淋后会越来越重,转以形容负担越来越重。
【谚语俗语第60句】:【 狗改不了吃屎】本性难移,坏毛病改不了。成语:恶习难 改。端木蕻良《科尔沁旗草原》:“真是狗改不了吃屎,这样 便宜他都不捡。”
【谚语俗语第61句】:隔皮猜瓜——谁知好歹
【谚语俗语第62句】:【打兔子碰上了黄羊,捞了个大外快】释义:比喻意外地得到了好处。例句:唐连生见厂长和工程师都信心十足,心里想:看来,这次也许真能抱个金娃娃呢!这真是打兔子碰上了黄羊,捞了个大外快。工厂出了名,他这位副厂长当然也光彩呀。
【谚语俗语第63句】:吃过黄连喝蜜糖——苦尽甜来
【谚语俗语第64句】:我是女孩,当班长,爱管事,乐于助人,老师、同学都喜欢我,可有个老婆婆说女孩管事惹是非。老师说:“结果的树遭石打,做工的人被钉扎。但是,只要方向是对的,不要管别人说什么。”(山东·昌乐)
【谚语俗语第65句】:给灶王爷烧香——多说吉利话
【谚语俗语第66句】:【风吹连檐瓦,雨打出头椽】连檐瓦,出头椽,均为房檐外露 部分。指先出头的有危险。张行《武陵山下》:“唉,风吹连 檐瓦,雨打出头椽,像高二佬这样千里挑一个的人,死得好 苦!”
【谚语俗语第67句】:【久处令人贱】(谚)住在别人家时间久了,容易让人家厌烦甚至瞧不起。指亲戚朋友家不宜久居。
【谚语俗语第68句】:【男怕穿靴,女怕戴帽】释义:穿靴:指腿脚发生水肿。戴帽:指头部水肿。男人腿脚水肿,女人头部水肿,表明病情严重,有危险。例句:雁雁,男怕穿靴,女怕戴帽,我脚肿成这样子,看来是回不了老家了。
【谚语俗语第69句】:【人行有脚印,鸟过有落毛】(谚)人走过总会留下脚印,鸟飞过总会落下羽毛。指人只要有行动,即使再隐秘,也必定会留下蛛丝马迹。
【谚语俗语第70句】:【少叫一声哥,多爬十里坡】(谚)指出门上路不以礼待人,就得多跑许多冤枉路。也泛指人态度粗野,就得不到人们的帮助和照应。
【谚语俗语第71句】:【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谚)病来时就像山倒下一样猛烈可怕,病去时就像~根根丝往外抽一样缓慢。指病发作时很猛,治病养病的过程却很费时。
【谚语俗语第72句】:【 红口白牙跑舌头】谓好好的人却昧良心胡说八道。或 说:满嘴跑舌头/舌头跑出了牙关。成语:信口雌黄、信口开 河。刘绍棠《蒲柳人家》:“什么铁嘴?你红口白牙跑舌头, 马勺儿上的苍蝇混饭吃。”
【谚语俗语第73句】:【金簪儿掉在井里】出不去这个范围。清代《红楼梦》:“你 忙什么?金簪儿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连这句 俗语难道也不明白?”
【谚语俗语第74句】:【吊桶落在井里】释义:比喻陷入无法摆脱的困境,听人摆布。例句:婆惜道:“好呀!我只道‘吊桶落在井里’,原来也有‘井落在吊桶里’!”
【谚语俗语第75句】:【神怕敬,鬼怕送】(谚)旧指神怕对它敬奉,受到敬奉便不好降灾;鬼怕对它祝送,得到祝送便不能作祟。比喻对邪恶的人,消极的态度便是敬而远之。
【谚语俗语第76句】:【百尺高楼从地起】(谚)百尺高的楼房,也必须从平地建起。比喻任何大的事,都要从基础抓起。
【谚语俗语第77句】:真书如立,行书如引,草书如走。
【谚语俗语第78句】:【千穿万穿,马屁不穿】(谚)马屁:拍马屁,即专门用甜言蜜语奉承讨好人。旧指无论什么东西都有可能被人看穿厌弃,惟有奉承话是人人爱听的。
【谚语俗语第79句】:【山高有个顶,海深有个底】释义:事情总有个边儿,有个限度,可以弄清楚。例句:山高有个顶,海深有个底,世事没有绝对秘密,何况沙木龙兄弟还提示过我。现在看来,茶三钱再狡猾,只怕今朝跑不脱了。
【谚语俗语第80句】:岳飞背上刻字——精忠报国
【谚语俗语第81句】:【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谚)指钱财不值得看重,而仁爱义气才是最宝贵的。 也作钱财如粪土,情义值千金。 钱财容易有,仁义值干金。 钱如东流水,仁义值千金。
【谚语俗语第82句】:过了冬至种小麦——赶不上节气
【谚语俗语第83句】:有钱难买亲生子。
【谚语俗语第84句】:【把猫说成虎】释义:比喻夸大事实,把小的说成大的。例句:我还以为什么大事呢,这么点上不了大秤的小货头,不值得抬着扁担称斤两,别把猫说成虎,自己吓自己,你严厉批评他,如果不听,扣发他的奖金。
【谚语俗语第85句】:【破蒸笼,不盛气】释义:比喻人没志气,不争气。例句:呸,破蒸笼,不盛气,他是孙大哥家里使唤的,我每吃酒,他来服侍的,倒与他结义做朋友,没志气。
【谚语俗语第86句】:势断劲不断,劲断意不断。
【谚语俗语第87句】:一次吃午饭,妈妈让我多吃豆腐,我不想吃。妈妈说:“鱼生火,肉生痰,豆腐青菜保平安。多吃豆腐好处多着呢!”(河南·许昌)
【谚语俗语第88句】:【一跺脚四街乱颤】(惯)形容人势力大,威风八面,称霸一方。
【谚语俗语第89句】:【只有不快的斧,没有劈不开的柴】释义:只有没本领的人,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例句:“难是难,可世上只有不快的斧,没有劈不开的柴。”
【谚语俗语第90句】:【虎进深山,龙归大海】见“龙归沧海,虎入深山”。
【谚语俗语第91句】:一位顾客问卖主:“这韭菜多少钱一斤?”卖主道:“八角”。顾客回价说:“五角怎么样?”卖主笑着说:“你不如去大河里舀水吧!”(四川·资阳)
【谚语俗语第92句】:【留得在,落得怪】(谚)主人好意留客,留住了,自然大家高兴;留不住,就不免见怪生嗔。指客随主便,主人既然挽留,就不必执意辞行。
【谚语俗语第93句】:【大雨天,中午晴,雨不停】释义:下大雨的天气,如果中午睛,预示雨停不了,还要继续下。例句:山路本来就不好走,雨后叉湿又滑,走起来更吃力。夏莲说:“大雨天,中午晴,雨不停。要赶在雨前到龙窝,得快一点走呀!”
【谚语俗语第94句】:【扛起竹竿进城——不晓得转弯】(歇)比喻人不知道变通。
【谚语俗语第95句】:人家吃饭你借碗——不看时候
【谚语俗语第96句】:【家庭合不合,看看儿媳和公婆】(谚)一个家庭是否和睦,只要看看儿媳妇和公婆的关系如何即可。 指家庭和谐不和谐,媳妇和公婆的相处是关键。
【谚语俗语第97句】:【喊天天不应,呼地地无门】(惯)形容陷入困境,冤仇无处申诉,有理无处去讲,有难无人帮助。 也作喊天天不应,喊地地无灵。 呼天天不应,唤地地不灵。 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谚语俗语第98句】:【 泥人也有个土性儿】人有自己的个性脾气。老舍《骆驼祥 子》:“卖力气挣钱,不是奴才;你有你的臭钱,我泥人也有个 土性儿;老太太有个伺候不着!”
【谚语俗语第99句】:【相马以舆,相士以居】(谚)舆(yu):车。居:平素待人接物及生活表现。指相马要从它拉车的表现上判断它的耐力,相士要从他的平素为人处世上判定他的品行。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203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