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倾述林首页
  2. 句子
  3. 好句大全

朋友圈俗话民间俗语经典歇后语,句句戳心 深入人心

【谚语俗语第1句】:【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惯)萧何:汉高祖刘邦的开国丞相,曾辅佐刘邦起义,并举荐韩信为大将军,刘邦定天下后,韩信被告谋反,萧何又设计除掉韩信。比喻成事与坏事都是由同一个人造成的。

【谚语俗语第2句】:伸腿瞪眼儿——要死了

【谚语俗语第3句】:放麦假了,小强问爸爸:“咱家的麦啥时收?”小强爸笑着说:“麦熟一晌,蚕老一时,快了。”“一麦顶三秋哩,咱可得快打快收啊!”小强妈接过话茬儿,认真地说。(河南·太康)

【谚语俗语第4句】:【猛火烤不出好烧饼】(谚)烧饼:面食的一种,用火烤熟。指火力过猛,烤出的烧饼皮焦里生。比喻操之过急办不好事。

【谚语俗语第5句】:不挨皮鞭挨砖头——吃硬不吃软

【谚语俗语第6句】:【牛耕田,马吃谷】释义:比喻待遇不公平,受苦的受苦,享福的享福。例句:“你将来打算归田,还是出洋?”脚一跺:“哼!‘牛耕田,马吃谷’,这就是革命成功的下场!”

【谚语俗语第7句】:【天字第一号】《千字文》首句为“天地玄黄”,过去常用以 分类标号。此语表示头号的,最大的。成语:首屈一指。香 港刘以鬯《酒徒》:“沈家宝笑不可抑,说我是天字第一号傻 瓜。”

【谚语俗语第8句】:【撑门面】(惯)指勉强维持外表的体面。 也作“撑面子”。

【谚语俗语第9句】:【衣莫若新,人莫若故】(谚)衣服要新的,朋友要旧的。指衣服总是新的好,友情总是旧的好。 也作衣不厌新,人不厌故。 衣是新的好,人是旧的好。 衣裳是新的好,人总是旧的好。

【谚语俗语第10句】:【快刀不削自己的柄】指不会伤害自己。清代《荡寇志》: “怎么,外感证好吃这种大补药?算来快刀不削自己的柄, 一准是他昏了开错的,须接位高明先生来评评看。”

【谚语俗语第11句】:【三个一群,五个一伙】(惯)指人们三人、五人自由结成团伙。 也作三一群,五一伙。 三个一群,五个一堆。 三个一组,五个一伙。

【谚语俗语第12句】:【快刀斩乱麻】此俗语比喻迅速果断地处理复杂问题。典出《北齐书·文宣纪》,据记载,北魏大将高欢有几个儿子,高欢想试验一下他们的才智,于是,发给每人一堆乱麻,让他们梳理整齐。别的孩子都在一根一根地整理,唯独排行老二的高洋找来一把快刀,几下就把乱麻斩断了。高欢问他为什么这样做,高洋回答说:“乱者需斩!”高欢听后十分惊异。后来高洋废掉东魏建立北齐,他就是北齐的文宣帝。不愧是“乱着须斩”,开出一片新天地。

【谚语俗语第13句】:【福倒】春节贴“福”字时,许多人喜欢把福字倒着贴,借用“福倒”的谐音—~“福到”。那么,倒贴福字是怎么来的呢?有两个传说。一说源于明朝,明太祖朱元璋攻占南京后,命人在支持和帮助过自己的人家门上贴一“福”字,没有福字的人家则以暗通元军统统杀掉。夫人马皇后知道后决心救下这些无辜的百姓,心生一计,于是传令全城天明之前都在大门上贴上福字。谁料有户人家又着急天又黑,慌乱中竟把“福”字给贴倒了。第二天,朱元璋微服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竞把“福”字给贴倒了,朱元璋勃然大怒,命令把这家人满门抄斩。马皇后救人救到底,急忙劝道:“这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给贴倒了,这是表示福到了的意思,百姓的福气是您这位明君给带来的,您应该高兴才是啊!”朱元璋一听转怒为喜,传令放人。一场塌天大祸被马皇后巧妙化解。人们从此便将“福”字倒贴。另一说源于清朝。那年春节前夕,恭王府大管家命人将“福”字贴到库房和王府的大门上,有个家人因不识字,便将大门上的“福”字给贴倒了。恭亲王福晋(夫人)知道后大发雷霆,扬言要狠狠惩治那个家奴。大管家担心这事要连累自己,慌忙跪在福晋面前说道:“奴才常听人说恭亲王寿高福大造化大,如今福真的到(倒)了,此是吉祥之兆,奴才要贺喜了!”福晋听了转怒为喜,厚赏了大管家和那个家奴。这件事从恭王府传扬出去,北京城里纷纷仿效,后来,倒贴“福”字成了全国的风俗。

【谚语俗语第14句】:【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喜欢】(谚)指丈母娘爱女儿,自然就喜欢自己的女婿。 也作丈母娘看女婿亲。 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有趣。

【谚语俗语第15句】:【无明业火,高三千丈】(惯)无明:佛教用语,没有智慧之意。业火:怒火。由于没有智慧,不能了解正理,结果引起许多烦恼,因称发怒为“无明业火”。形容怒气冲天,按捺不住。 也作无明火高三千丈。 无名怒火高万丈。

【谚语俗语第16句】:【强龙不压地头蛇】(谚)地头蛇:地方上有权势、有影响的团伙。指外来势力再大,也难敌地方上有影响的团伙。也指盘踞在地方上的恶势力是难惹的。 也作强龙难敌地头蛇。 强龙压不住地头蛇。 强龙斗不过地头蛇。

【谚语俗语第17句】:【男到三十一枝花,女到三十老人家】(谚)男子到三十岁时,风华正茂,像花一样开得正盛;女子到三十岁时,已经过了青春期,像老人一样色衰。指女性的青春期是短暂的。 也作男过三十一枝花,女过三十烂冬瓜。 男人三十一枝花,女人三十一个疤。

【谚语俗语第18句】:【留后手】(惯)指为避免以后发生困难而采取留有余地的措施。

【谚语俗语第19句】:【笑脸求人,不如黑脸求土】仰人鼻息,不如务农为生,自食 其力。或说:宁可黑脸求土,决不笑脸求人。汪幸福《浪迹 台湾岛》:“笑脸求人,不如黑脸求土。我只想回去与妻儿们 一起过耕作的生活就满足了。”

【谚语俗语第20句】:【老牛拉破车】(惯)比喻做事磨蹭,节奏慢、效率低。 也作老牛拖破车。 老牛破车。

【谚语俗语第21句】:【花开两朵,各表一枝】释义:表:说。叙述故事时,放下一头,讲另一头。“两”又作“干”。例句:老祖宗“一张口难说两家话”,“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谚语俗语第22句】:【贼吃贼,越吃越肥】(谚)指贼偷贼,比偷盗其他人得到的更多。

【谚语俗语第23句】:【斗虎争狼,苦杀小獐】(谚)獐(zhang):獐子,形状像鹿,比鹿小。 指虎狼争斗,遭殃的是小獐子。比喻上层权势者之间发生冲突,受害的是下层人物。 也作“龙斗虎伤,苦了小獐”。

【谚语俗语第24句】:【 盐罐不生蛆】盐能杀菌,盐罐自然不会生蛆。盐罐,谐音 严管;不生蛆,即不变质,意为严格要求就不致腐化变质。 《人民日报》( 1986,2,25):“打铁先得自己身子硬。领导不 受下级的礼固然好,但自己不向上级送礼也很重要。让他 人‘盐罐不生蛆’好,让自己的‘盐罐不生蛆’更好。”

【谚语俗语第25句】:补锅匠戴眼镜——净找碴(岔)儿

【谚语俗语第26句】:爸爸的自行车出了个小毛病,他没修理就又骑着走了,晚上回来直喊倒霉。妈妈说:“你又想好,又想巧;又想马儿跑得快,又想不喂草和料。天底下哪有这样的好事?”(江苏·赣榆)

【谚语俗语第27句】:英雄热爱人民,人民热爱祖国。

【谚语俗语第28句】:【爱叫的麻雀不长肉】(谚)比喻轻浮而不务实的人,不会有什么作为。

【谚语俗语第29句】:【一个红脸,一个白脸】(惯)一个做恶人,一个充好人。比喻两人串通一气,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做坏事。

【谚语俗语第30句】:【一死一生,乃知交情】释义:只有在生死关头才能显出交情的真假或深浅。例句:“自古道得好:‘一死一生,乃见交情。’若非今日我是死的,你是活的,怎知你为同年之情淡薄如此!”

【谚语俗语第31句】:爸爸下班回来说,老张家三个儿子,大事干不了,小事不愿干,整天闲逛啃老子。爷爷在一旁说:“好虎一只能镇山,耗子一窝喂猫的货。”(黑龙江·哈尔滨)

【谚语俗语第32句】:狗尾巴续貂——头尾不相称

【谚语俗语第33句】:【为人不做亏心事,不怕半夜鬼叫门】见“白天不做亏心事,半夜敲门不吃惊”。

【谚语俗语第34句】:【阿母爱郎,脱裤换糖】(谚)郎:儿郎。阿母爱儿,不惜脱下裤子换糖给儿子吃。指母亲疼爱子女,往往到了不顾一切的程度。

【谚语俗语第35句】:每当看见妈妈穿着高档羊毛衫、鸭绒衣,或者看见我大吃巧克力、旺旺系列食品时,外婆总是摇头叹息:“穿不离棉,吃不离盐,看看你们!”(湖南·溆浦)

【谚语俗语第36句】:姐姐跟姐夫发生了口角,一赌气跑回娘家住了十来天。妈妈开导她说:“房檐下是避雨哩,娘家不是住女哩。再说,一个巴掌拍不响,你还是回去,夫妻俩商量着好好做事。”(河南·邓州)

【谚语俗语第37句】:玻璃灯罩——吹起来的

【谚语俗语第38句】:【气不打一处来】(惯)指心中所有的怒气一起爆发出来。

【谚语俗语第39句】:隔山射虎——全凭硬弓(功)

【谚语俗语第40句】:【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惯)盲人骑着瞎马,半夜走到深水池边。比喻盲目行动,乱闯乱撞,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

【谚语俗语第41句】:按处方配药——多给不肯,少给无效

【谚语俗语第42句】:阎王爷贴告示——鬼话连篇

【谚语俗语第43句】:【坐冷板凳】(惯)比喻不被重用,受到冷遇。

【谚语俗语第44句】:【多行不义必自毙】这句俗语是说一个人坏事干得多了,一定会自取灭亡。它源出《左传·隐公元年》:“公日:‘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春秋时期,郑国君主郑庄公有个弟弟,名叫共叔段,他深得母亲姜氏的宠爱。姜氏为他向庄公讨封京地,庄公答应了。共叔段与母亲姜氏一起密谋,想除掉庄公,自立君主。为了积蓄力量,共叔段把京地的都城修得很大,超过了国城,并且招来许多人。郑国的大夫祭仲看到这种情况,便告诉庄公说,共叔段修建的都城超过了国城,违犯了祖制,是大逆不道,趁他还没有成气候,赶紧除掉他吧。庄公没有听祭仲的劝告,只是说:“他既然多做不义的事情,就一定会自取灭亡。你就等着瞧吧!” 共叔段得寸进尺,又占据京地北边的大片地盘,扩大了军队,制造兵器,准备与姜氏里应外合,企图一举推翻郑庄公。郑庄公早有准备,他得到共叔段叛乱的消息后,便下令攻打京地,派兵包围了京城,京城内部的士兵也反叛过来,袭击共叔段。共叔段遭到惨败,只得逃之天天。 “多行不义必自毙”这句话虽然历经二千五百多年,现在还被人们经常引用。

【谚语俗语第45句】:【不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与自己无关的事情,一 律不说话,不表示态度。成语:明哲保身。清代《红楼梦》: “一个是拿定了主意,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也 难十分去问他。”

【谚语俗语第46句】:【久在江边站,没有不湿的鞋】见“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

【谚语俗语第47句】:晚上,做完作业我感到有点饿,就跟妈妈要求到外面买点好吃的。妈妈说:“外面很冷,穿厚点儿。”我说:“没事儿。”妈妈笑着说:“为了嘴馋,不怕受寒。”(河南·卫辉)

【谚语俗语第48句】:棺材里打铳——吓死人

【谚语俗语第49句】:我指出表弟的缺点,他不但不听,反倒说起我来了。在一旁的妈妈说:“真是病人凶过先生。”(广东·博罗)

【谚语俗语第50句】:【草膘料力水精神】释义:吃草能使牲口长膘,吃料能使牲口增力,喝水能使牲口存精神。例句:如果黑夜喂不好,牲口就要受伤,一夜要喂五六次,我有的工夫一次接一次,直喂到天亮才算。这吃草料饮水还有讲究,常言说:“草膘料力水精神”。

【谚语俗语第51句】:槽头上没马拿驴顶——没法子的事

【谚语俗语第52句】:【路是人踩出来的】(谚)指路是要人开创的。比喻人的前途,全靠自己奋力去创造。 也作路是人闯出来的。 路是人走出来的。

【谚语俗语第53句】:二婶待奶奶不好,却总爱在人前吹自己多么孝顺。小婶生气地说:“花香不在花瓣子的多少,人好不在嘴巴子的拙巧。”(山东·牟平)

【谚语俗语第54句】:【生铁补锅——看各人的手段】(歇)补锅要用熟铁,生铁性脆,补不牢。指看各人的本事,以决胜负。

【谚语俗语第55句】:【老虎吃蚊子——枉张空口】(歇)指白张嘴求人,没效果。

【谚语俗语第56句】:我和奶奶一块儿下地,奶奶是哪儿平走哪儿,我是哪儿不平走哪儿。奶奶说我是专走鬼不下蛋的地方。(河南·南阳)

【谚语俗语第57句】:【瓮中捉鳖——手到拿来】(歇)形容非常容易或很有把握。多指捉拿人。 也作瓮中捉鳖——手到擒来。 瓮里抓鳖——手到擒来。

【谚语俗语第58句】:【阴也有个晴,黑也有个明】(谚)天阴也有晴的时候,天黑也有明的时候。比喻恶势力横行霸道,也会有受到制裁的时候。

【谚语俗语第59句】:【和尚吃八方】(谚)指和尚靠各处化缘生活。

【谚语俗语第60句】:【强将手下无弱兵】领导有方,指挥得当,能够充分发挥手 下人的聪明才智。台湾朱秀娟《女强人》:“强将手下无弱 兵,余菱到你那里去上班,简直变了一个人。”

【谚语俗语第61句】:我们班有些同学学习成绩很好,我心里有点嫉妒他们,总想找个比赛的机会赛过他们。妈妈知道了,对我说:“你不要米筛子里装猪血,光眼红别人,自己多下苦功就是了!”(广东·龙门)

【谚语俗语第62句】:【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释义:无房无地,一无所有,形容非常穷困。例句:三间烂草房也让马大头夺了去。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她们母女只得沿街乞讨,漂泊他乡。

【谚语俗语第63句】:【学得薄技在手,胜似腰缠万贯】(谚)薄技:小的技艺。贯:古时钱制,一贯千文。只要能掌握一门薄技,也比拥有万贯钱财强。指维持家计,靠积存的钱财,不如靠技艺的收入。

【谚语俗语第64句】:扁担挑彩灯——两头美

【谚语俗语第65句】:【不会撑船赖河弯】事情做不好,推卸责任。类似的:不会 睡觉赖床歪/拉不出屎怨坑臭/输钱怪灯不亮/腿肚子疼埋 怨灶王爷。罗旋《南国烽烟》:“我们这里有句土话:不会撑 船赖河弯,不会困觉赖床歪。这怎能怨我呢?”

【谚语俗语第66句】:我跟妈妈上山采药材,路上,我问妈妈每天都这么忙,心里难受不,妈妈打趣道:“忙碌的蜜蜂哪有悲伤的闲暇?”(河南·济源)

【谚语俗语第67句】:水田里的蚂蟥——你不找它,它找你

【谚语俗语第68句】:那天,奶奶知道我作业没写完又去玩儿,就生气地说:“小孩子,不用心,不知书上有黄金;但知书上黄金贵,高照明灯下苦心。去呀,好好学呀!”(河南·孟州)

【谚语俗语第69句】:【 吃饱了混天黑】胸无大志,一天到晚,无所事事。类似 的: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苏叔阳《家庭大事》:“一个个老眉 卡嚓眼的,吃饱了混天黑,可谁也不打算让位。”

【谚语俗语第70句】:小鸡下蛋——憋红了脸

【谚语俗语第71句】:狗熊掰玉米——掰一个丢三个

【谚语俗语第72句】:【姓氏】“姓氏”表明家族的字,后来专指姓。然而在远古时代,“姓”与“氏”却有着严格的区分。 “姓”起源于母系社会,当时只知其母不知其父,为了把各个氏族区分开来,“姓”应运而生。它用来表示母系的血统,起着“明血统”的作用。古人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认识到近亲结婚会产生不良后代,所以规定同姓不可通婚,实行氏族外婚制,所以,“姓”还起着“别婚姻”的作用。 “氏”则起源于父系社会。由于人口的增多,一个氏族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发生分解,这样同姓便衍生了许多分支就称为“氏”。到了父系氏族公社时期,姓和氏则成为父系氏族或部落的标记。进入阶级社会以后,氏成为贵族男子的专称,故有“氏以别贵贱”的说法。到春秋战国时,社会发生了大变革,姓氏制度也出现了混乱,姓与氏逐渐混同。秦朝时,姓氏合一,通称为姓。两汉时,姓已基本确立,与现在通用的姓大体相仿。

【谚语俗语第73句】:小姑要嫁人了,直嫌爷爷给她置办的嫁妆少。爷爷的态度很坚决,说:“陪不尽的闺女,办不尽的年。你甭挑剔了,就这了!”(江苏·赣榆)

【谚语俗语第74句】:小亮学习退步了,却不以为然。爸爸批评他,他竟不服气,还说:“我在班上还是名列前茅呢!”爸爸无可奈何,点着他的鼻尖说:“哼!你呀,就会猪八戒演讲——大嘴说大话,比起人家小刚来,你是扁担竖在电杆下——差一大截哟!”(江西·南昌)

【谚语俗语第75句】:【山小雀翻筋斗——卖弄花屁股】见“啄木鸟翻跟头——卖弄花屁股”。

【谚语俗语第76句】:【打破铁饭碗】改变职业的终身制。相关的:吃大锅饭。 古华《相思树女子客家》:“店主和店员之间,要签订工作合 同,半年一订,实行招聘制,打破铁饭碗。”

【谚语俗语第77句】:【大姑娘十八变】(谚)十八变:一说女子长到十八岁变化较大;一说由幼女到少女再到成年,面貌在不断变化。指女孩子随着年龄渐长,会越变越俊美。

【谚语俗语第78句】:老大懒汉老二勤——不做,二不休

【谚语俗语第79句】:今年雨水偏多,地里、水沟里忽然有好多小鱼,我问妈妈这是怎么回事。妈妈说:“千年草籽,万年鱼子。”(河南·内乡)

【谚语俗语第80句】:鸭子逛大街——大摇大摆

【谚语俗语第81句】:【 披着人皮的畜牲】谓丧失人性。类似的:白披一张人皮。 成语:衣冠禽兽。清代《二度梅》:“只是可惜圣上把那高官 厚禄与那些误国的奸贼食了,又不能分君之忧患,立于庙堂 之上,白披一个人皮!”

【谚语俗语第82句】:【老虎头上拍苍蝇】(惯)比喻冒险去触犯有权势、有地位的人或势力。 也作老虎头上扑苍蝇。 老虎头上抓毛儿。

【谚语俗语第83句】:【不如意事常八九】(谚)八九:十之八九,十成中就有八九成。指世上不如人意的事情很多,往往十成中就有八九成。

【谚语俗语第84句】:【天下无难事,只怕心不坚】见“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谚语俗语第85句】:【千金难买心中愿】(谚)指人的内心愿望最为重要,最不易得到满足。 也作“干金难买一个愿”。

【谚语俗语第86句】:人情一把锯—你不来,我不去

【谚语俗语第87句】:放学后,我总喜欢玩打仗。为了这个,常有同学到我家告状。妈妈说:“你爸爸说过你多少次了,就系不住心,那红白萝卜还有个心呢!”(河北·邯郸)

【谚语俗语第88句】:【黑煞神撞着个霹雳鬼】(惯)黑煞神:凶神。比喻厉害的人碰到了一起。

【谚语俗语第89句】:【爬出苦井,又跳火坑】(惯)比喻刚脱离苦难的地方,又陷入更凶险的处境。

【谚语俗语第90句】:【有板有眼】“有板有眼”指做事稳妥、不毛糙、按部就班地进行。它源于戏曲中的音乐节拍。明王骥德《曲辞》中说:“凡盖曲,句有长短,字有多寡,调有紧慢,一视以板眼为节制,故谓之板眼。” “板”就是板式。戏曲唱腔音乐中的板式结构,可分为板式变化体和曲牌连套体两大类。在板式变化体的结构中,大都有慢板、快板、二八板、流水板、散板等板类。在各类板式中,强拍为“板”,弱拍为“眼”,板式的强弱关系就是“板眼”。其中,节拍为2/4的叫“一板一眼”,节拍为3/4的叫“一板两眼”,节拍为4/4的叫“一板三眼”。如果演唱者节奏感差,强弱不分明,不是抢板,就是滑板,即掉板。所以将“有板有眼”一词指的唱腔合乎节拍,引申为言语行事有节奏、有条理,合规矩。

【谚语俗语第91句】:这山看着那山高——见异思迁

【谚语俗语第92句】:【蚂蚱掉腿照样蹦】指受点伤没有关系。马烽《刘胡兰 传》:“蚂蚱掉了条大腿还照样欢蹦乱跳哩!狗咬了几口,有 啥要紧!”

【谚语俗语第93句】:【打马虎眼】(惯)指有意装糊涂,企图蒙混过关。 也作“打迷糊眼”。

【谚语俗语第94句】:【 秋风扫落叶】形容来势迅猛,迅速扫除。张孟良《儿女风 尘记》:“救济院的传染病还在流行,孩子们像秋风扫落叶一 样接连着死去。”

【谚语俗语第95句】:写文章怕落笔——肚里没货

【谚语俗语第96句】:【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见“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谚语俗语第97句】:【粥锅里照影子】(惯)粥稀得可以照见人的影子。比喻粮食将尽,几乎断炊。

【谚语俗语第98句】:【小孩儿口没遮拦】(谚)指小孩子的嘴巴无禁无忌,想到就说,不懂人情世故,也不计说话后果。

【谚语俗语第99句】:【守着井喝不到水】(惯)比喻有现成的东西却没有办法享用。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203845.html

联系我们

15932669617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381046319@qq.com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