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经典民间俗语金句
【谚语俗语第1句】:【 国家的事再小也是大的,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的】意即个人 利益服从国家利益。国家,也说:公家、集体。反义说:家事 再小是大事,国事再大是小事。《小说月报》(1980,2):“国 家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话虽不 错,可惜只是讲给我们这样的人听的。”
【谚语俗语第2句】:【蔓里不着饭里着】(惯)羹:用蒸煮等方法做成的糊状食物。比喻这里没得手,那里得手,总要达到目的。
【谚语俗语第3句】:【 往别人院里泼脏水】只顾自己方便,不管别人受害。成 语:损人利己。贾平凹《废都》:“有本事对市长干去,把脏水 泼给我算什么角色?”
【谚语俗语第4句】:包公铡陈世美——大快人心;皇亲国戚不例外
【谚语俗语第5句】:木匠打铁——改行
【谚语俗语第6句】:【狗不嫌家贫,人不嫌地薄】释义:比喻人总是眷恋故土和家庭。例句:人们常说:狗不嫌家贫,人不嫌地薄。金窝银窝,不如自己家的草窝。
【谚语俗语第7句】:【依样画葫芦】(惯)照着葫芦的样子画葫芦。比喻单纯模仿,不加改变。 也作依本画葫芦。 依葫芦画瓢。 照葫芦画瓢。
【谚语俗语第8句】:【八月初一雁门开,懒妇催将刀尺裁】释义:雁门:山名,在山西省代县西北。到了农历八月,大雁就开始南飞了,人们无论怎样也应准备过冬的衣食了。例句:田家杂谚:八月初一雁门开,懒妇催将刀尺裁。
【谚语俗语第9句】:看我急着要去买福利奖券,爸爸拦住说:“摸奖这事是百年难得岁交春,不要痴鸡想把奶喝!”妈妈在一旁接过话茬儿道:“没准雨点儿滴在秃头上,能碰巧,你去买几张。”(江苏·海安)
【谚语俗语第10句】:【顺着毛儿摸抚】爱动物(猫狗等),得顺着毛。借指迁就 迎合,或利用特点。类似的:跨顺毛驴。成语:因势利导。 西戎《盖马棚》:“倔毛驴,顺着毛搓,叫干什么都行,要是冲 着他,天王老子也不依!”
【谚语俗语第11句】:【撞了一鼻子灰】见“碰了一鼻子灰”。
【谚语俗语第12句】:【青天白日说鬼话】(惯)比喻无中生有。
【谚语俗语第13句】:新闻中播出了又一个仿造人民币的犯罪团伙被捕获的消息,爸爸高兴地说:“栽李不结桃,假的真不了。那些黑心人早晚会被严惩的。”(福建·福州)
【谚语俗语第14句】:【骨头里榨油】(惯)比喻残酷地剥削或敲诈勒索。
【谚语俗语第15句】:【宁跟明白人打一架,不跟糊涂人说句话】(谚)和明白人打架,有理总能说清;和糊涂人纠缠,永远分不清是非。指要尽量避开和不明事理的人打交道。
【谚语俗语第16句】:【纸糊的灯笼——一戳就破】(歇)用纸糊成的灯笼经不起一戳。 形容人或某种势力十分虚弱,不堪一击。 也作“纸扎的灯笼——一戳就破”。
【谚语俗语第17句】:【看风向】(惯)比喻观察形势发展变化的情况。 也作看风势。 看风头。
【谚语俗语第18句】:荒坟上耍大刀——吓死鬼
【谚语俗语第19句】:【吃药不瞒郎中】(谚)郎中:医生。指求医治病,必须诉以真情,不得隐瞒病情。比喻请求别人办事,必须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清楚,不可造假。
【谚语俗语第20句】:【公鸡戴帽子——冠上加冠】(歇)冠:前一个“冠”字指鸡冠,后一个“冠”字指帽子,都谐“官”。指官职得到提升,含谐谑意味。
【谚语俗语第21句】:贾宝玉和史湘三哭贾母——各有各的心思
【谚语俗语第22句】:【瞌睡要从眼上过】瞌睡就睁不开眼。指事情发展不能避 免。西戎《盖马棚》:“过去不愿意,现在愿意了也行,早不入 迟入,瞌睡要从眼上过,迟早是一样。”
【谚语俗语第23句】:【死羊不曾见,活羊见万千l释义:除了死羊没见过外,活羊可见得多了。比喻世面见得广。例句:[净]你老爹怎么料我?[丑]说你是犁牛之子,怎么与我千里驹同行。[净]啐,啐!死羊不曾见,活羊见万千。我看你在眼里?
【谚语俗语第24句】:【拿鸭子上架】见“赶鸭子上架”。
【谚语俗语第25句】:【蜡烛不点不亮】(谚)比喻不使用硬的手段就没有效果,或不指点提醒就不会明白。 也作蜡不点不明,灯不拨不亮。 蜡烛不点不亮,锣鼓不敲不响。
【谚语俗语第26句】:黑乌鸦唱歌——引入讨厌
【谚语俗语第27句】:【饥时一口,胜过饱时一斗】在需要的时候,帮助别人最有 效。强调救急的重要。或说:饱给一斗,不如饿给一口。成 语:雪中送炭。西戎《老好干部》:“老哥,这是救济粮,一颗 要顶一颗用,人常说,缺时给一口,胜过有时给一斗,咱应当 大公无私,为缺粮的人想想!”
【谚语俗语第28句】:【 死水怕勺舀】没有来源,花费不起。清代《醒世姻缘传》: “其一切打银带,做衣服,买礼物,做盘缠,都是丁利国这碗 死水里舀,却也当真舀得干上来了。”
【谚语俗语第29句】:飞机离跑道——没辙
【谚语俗语第30句】:我正在写作业,没顾上与来的客人打招呼。妈妈敲着我的脑袋说:“在家不勤待宾客,出门方知少主人。”(四川·渠县)
【谚语俗语第31句】:【千里井,不反唾】(谚)出远门在千里之外,饮过井里的水,不要以为再不路过此处,便朝井里吐唾沫。指为人要忠厚,不可做欺心的事。
【谚语俗语第32句】:【宁吃天上二两,不吃地上一斤】见“能吃飞禽一口,不吃走兽半斤”。
【谚语俗语第33句】:有个人很自私,经常到别人家大吃大喝,很少请别人到他家去。外婆说他是“吃人家的眼珠子鼓出,吃自家的泪珠子流出”。(浙江·绍兴)
【谚语俗语第34句】:【事在人为】(谚)指事情的成败在于人为的因素,与天命无关。
【谚语俗语第35句】:对牛弹琴——白费气力;白费心;不
【谚语俗语第36句】:电话里谈恋爱——两不见面
【谚语俗语第37句】:【靠墙墙倒,靠屋屋塌】(惯)指无依无靠,命运悲惨。
【谚语俗语第38句】:【惧法朝朝乐】(谚)朝朝(zha。 zha。):天天。指知法畏法,不会犯法,自然就天天过着心安理得的和乐日子。
【谚语俗语第39句】:二婶待奶奶不好,却总爱在人前吹自己多么孝顺。小婶生气地说:“花香不在花瓣子的多少,人好不在嘴巴子的拙巧。”(山东·牟平)
【谚语俗语第40句】:【 一人拼命,万夫莫当】人把生死置之度外,则能勇猛异常, 不可抵挡。或说:一人拼命,众人莫敌。清代《红楼梦》:“地 下的人虽多,哪里挡得住。自古说的:一人拼命,万夫莫 当。”
【谚语俗语第41句】:【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姜太公,姜尚,即姜子牙。传说他 在渭水边上,用直钩离水面三尺钓鱼。日:“负命者上来!” 借指出于自愿,并非强迫。成语:心甘情愿。海外陈若曦 《突围》:“伍老师从来就公开承认是迷信。这像姜太公钓 鱼,愿者上钩。”
【谚语俗语第42句】:鹌鹑脖里寻豌豆——谋财害命
【谚语俗语第43句】:【一棍子打死】(惯)比喻对人或事粗暴地全盘否定。
【谚语俗语第44句】:【穷灶门,富水缸】(谚)灶门:烧锅灶的火口。灶门口要少积柴火,以免引起火灾;水缸里要经常放满水,以备灭火。指在容易发生火灾的地方,要有高度的防范。
【谚语俗语第45句】:【物以少为贵】(谚)指事物总是稀少了就显得珍贵,越多越不值钱。 有时也指人。 也作物以稀为贵。 物以罕为贵。
【谚语俗语第46句】:【重打鼓,另开张】(惯)比喻从头干起或作新的打算。 也作重打锣鼓另开张。 另打锣鼓重开张。
【谚语俗语第47句】:【直肠子没弯儿】人直爽,不会用心眼儿。类似的:一根肠 子通到底。浩然《艳阳天》:“我这个人直肠子没弯儿,有什 么讲什么。”
【谚语俗语第48句】:【能当天上一只鸟,不做官家一房小】(谚)小:小妾,小老婆。宁愿做只小鸟,在天空自由飞翔,也不愿做官宦人家的小妾。指旧时官宦人家的小妾地位低下,往往备受凌辱。
【谚语俗语第49句】:光身鸡打架——口口是肉
【谚语俗语第50句】:打灯笼走铁路——见轨(鬼)
【谚语俗语第51句】:菜园里的垄沟——四通八达
【谚语俗语第52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谚)道:道行,佛家修行的工夫。魔:佛教指破坏修行的恶魔。指道行有一尺高,阻挡修行的魔力就有一丈高。原为佛门用语,是说修行者越进步,前面的阻力越大。比喻人在事业上的成功越大,进取越艰难。 也作“道高一丈,魔高一丈”。
【谚语俗语第53句】:【不是东风压了西风,就是西风压了东风】释义:不是我降伏你,就是你降伏我。例句:但凡家庭之事,不是东风压了西风,就是西风压了东风。
【谚语俗语第54句】:卖孩子唱大戏——庆的什么功
【谚语俗语第55句】:【提起此马来头大】秦叔宝,秦琼,《说唐》中的人物。他困 住在客店中时,曾要卖去他的战马。借指有来头,事情不简 单。或说:秦叔宝的黄骠马,来头不小。孙犁《风云初记》: “看样子,真是秦叔宝的黄骠马,来头不小哩!”
【谚语俗语第56句】:【黄鼠狼给鸡拜年——不安好心】(歇)黄鼠狼:黄鼬,又名黄皮子,喜欢吃鸡。指假装好意或伪装善良,却包藏祸心。 也作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黄鼠狼给鸡拜年——不怀好意。
【谚语俗语第57句】:【人穷穷在债里,天冷冷在风里】(谚)指天冷时刮风,会助长气候的寒冷;人穷时借债,会加深穷人的贫穷。
【谚语俗语第58句】:【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释义:容:打扮。士人为深知自己、赏识自己的人效命,女子为喜欢自己的人打扮。例句:此后,只有清风明月来作伴了,有个不孤单、寂寞的么?“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这怡红院还为谁涂红抹翠呢?
【谚语俗语第59句】:【肺腑而能语,医师面如土】(谚)而:如果。指人的内脏如果能说话,就可证实医生的诊断是否正确,那会使医生吓得面如土色的。 泛指只要有事实作证,就容不得人信口乱说。
【谚语俗语第60句】:皇帝的厕所一没有别人的粪(份)
【谚语俗语第61句】:骆驼脖子仙鹤腿——各有所长
【谚语俗语第62句】:龟儿不要笑鳖——共个洞里歇
【谚语俗语第63句】:【君子不开口,神仙猜不透】不说话,不了解情况,难以处 理。姚雪垠《李自成》:“我没喝醉,别想掏出我的实话。君 子不开口,神仙猜不透。”
【谚语俗语第64句】:【鼻子是鼻子,眼是眼】i(惯)本指人长得有模有样,比喻做事情条理清楚,有水平,够标准。
【谚语俗语第65句】:【不怕闹的欢,就怕拉清单】拉清单,借代算总账。指为非 作歹日后要被清算。孙犁《风云初记》:“不怕闹的欢,就怕 拉清单,你说的对!”
【谚语俗语第66句】:【插杠子】(惯)比喻局外人插进来干扰。 也作插一杠子。 横插一杠子。
【谚语俗语第67句】:花果山上的孙猴子一称王称霸
【谚语俗语第68句】:飞机上扭秧歌——载歌载舞
【谚语俗语第69句】:手榴弹的脾气——拉就火
【谚语俗语第70句】:【媳妇多了吃冷饭,头头多了事难办】(谚)指媳妇一多,你推我靠,不肯上厨房做饭,没得热饭吃;头头一多,互相扯皮,不肯担当责任,办事效率差。
【谚语俗语第71句】:刚吃过饭,我对妈妈说我有点肚疼。妈妈说:“头疼鬼捏,肚疼屎憋。”(河南·宝丰)
【谚语俗语第72句】:灶王爷上天——有啥说啥
【谚语俗语第73句】:石鸡上南山——略咕略(各顾各)
【谚语俗语第74句】:【一园瓜,就一个熟的】只有一个成熟、出众。成语:出类拔 萃。韩志君等《古船·女人和网》:“你咋知道我没照顾?就 你有情,别人都没意?一园瓜,就你一个熟透了!”
【谚语俗语第75句】:【当差不自由,自由不当差】(谚)差(chai):差役。指当差役的,受上司或主人的指使与管束,身不由己,不得自由;要想自由,只有不当差。 也作“当差不自在,自在不当差”。
【谚语俗语第76句】:【小鬼跌金刚】(惯)小鬼:迷信称鬼神的差役。金刚:佛教称佛的侍从力土,因手拿金刚杵而得名。小鬼把金刚摔倒。比喻小人物斗败或戏弄了大人物。
【谚语俗语第77句】:【无例不可兴,有例不可废】(谚)没有先例的,不可随便去做;有了先例的,不可随便废止。原指旧时衙门办案,以有无先例为依据;后泛指做事要遵循先例。 也作“无例不兴,有例不废”。
【谚语俗语第78句】:肚饿不论芥和麦——饥不择食
【谚语俗语第79句】:吃饱的绵羊羔——要多安分有多安分
【谚语俗语第80句】:苻坚逃到八公山——草木皆兵
【谚语俗语第81句】:三月打扇——满面春风
【谚语俗语第82句】:小林说话总是吞吞吐吐。她妈妈说:“难道你就不能吐字清楚些?嘴里像含着热茄子似的,难听死了。”(安徽·肥东)
【谚语俗语第83句】:【三句不离本行】(谚)指人的言语话题,总离不开已经形成习惯的行话。 也作三句话不离本行。 三句话离不了本行。
【谚语俗语第84句】:【恶狗怕揍,恶人怕斗】(谚)恶狗凶恶,是因为打得不狠;恶人猖狂,是因为打击不力。指对于危害社会安定的坏人,只有严厉打击,才能镇压得住。
【谚语俗语第85句】:【公众马,公众骑】见“大家马儿大家骑”。
【谚语俗语第86句】:针挑黄连——挖苦
【谚语俗语第87句】:【豺群噬虎】(谚)噬(shi):撕咬。 指豺聚集成群,能把猛虎吃掉。
【谚语俗语第88句】:地球绕着太阳转——周而复始:东方不亮西方亮
【谚语俗语第89句】:理发匠的剃刀——光刮人家不刮自己
【谚语俗语第90句】:【杀人偿命,欠债还钱】(谚)杀了人的,要以命相抵;欠人账的,要还清债务。指欠命债的拿命偿,欠财债的拿钱还,欠偿相当,这是常理,也是律条。 也作杀人偿命,借债还钱。 杀人者偿命,欠债者还钱。
【谚语俗语第91句】:【狐狸尾巴露出来了】释义:民间故事说狐狸会变成人,常常变成美女来迷人,但还带着尾巴,伪装由此而暴露。比喻露出破绽,暴露真相。“露”叉作“现”。例句:熊木禄心里暗暗骂了一声:你小子狐狸尾巴到底露出来了!徐黑闯真会掐算啊,苏完全按这条道跑呢。
【谚语俗语第92句】:【敲锣卖糖,各执一行】释义:比喻各干各的,互不干连。例句:他们见我对他们望,有一个猴子脸的人,口中自言自语道:“朋友敲锣卖糖,各执一行。”
【谚语俗语第93句】:【结发夫妻】“结发夫妻”是指原配夫妻,为什么叫结发夫妻呢? “结发”又叫“束发”。我国古代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此为孝行必须做到的基本要求。因此,男女皆要蓄留头发。男子“二十而冠”,即到二十岁把头发盘成发髻,再戴上冠(帽子),表示已经成年;女子“十五而笄”,即到十五岁也要把头发盘成发髻,再插上簪子,表示长大成人。这里的“结发”即表示初成年。成年之后,男女可以建立婚姻关系,在结婚之夜,由新郎把束在新娘发髻上的丝缨解开,这是“结发”夫妻的一项重要仪式。据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娶妇》记载:“凡娶妇,男女对拜毕,就床,男左女右,留少头发,二家出匹缎、钗子、木梳、头须之类,谓之合髻。”此外,新婚夫妻,在饮交杯酒前各剪下一绺头发,绾在一起表示同心。婚礼之夜,夫妻二人要“对镜结纽”,即对着镜子把头发束好。唐宋时期婚礼中的这些礼仪,就是由“结发”演变而来。由此,人们称首次结成的夫妻为“结发夫妻”。倘若再婚,就没有资格称为“结发夫妻”了,男方称为续弦,娶二房称为纳妾,女方则称再醮了。
【谚语俗语第94句】:【糟糠之妻不下堂,贫贱之交不可忘】见“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谚语俗语第95句】:【卖关子】“卖关子”比喻说话做事在紧要的时候故弄玄虚,使对方着急,引而不发。说书艺人最讲究“卖关子”,每次总在说到重要关节的地方停下来,来个“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给听众制造悬念,吊足听众胃口,借以吸引听众接着下次再听。那么,“关子”是什么呢?它来自哪里?宋代时,关子通常指会计、贸易、税收、开垦土地的凭证,或者空白执照。如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载:“宣和间,亲王公主及他近属戚里入宫,辄得金带关子。得者旋填名卖之,价五百千。虽卒伍屠酤,自一命以上皆可得。”据此可知,还种关子作为提取金带的凭证,到北宋末年已成为可以买卖转让的票据了。到了南宋,政府印制的一种纸币就叫“关子”。根据《宋史》记载:南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年),婺州出于筹措军费的目的而印造了一种“关子”。商人用现钱在婺州换取关子,然后到设在临安的榷货务兑换铜钱或者盐引(取盐凭证)、茶引(取茶凭证)等,可见这种关子有交易凭证的职能。今天我们所说的关子,已经离它的本义相去甚远了,但仍然保留了“有卖点”这个相似之处。
【谚语俗语第96句】:哥哥当年上学时不用功,现在吃尽了文凭低的苦头。父亲说:“这叫过了那个村没那个店,想吃那号饺子没那号馅儿。”(河南·新野)
【谚语俗语第97句】:【窗户眼儿吹喇叭——鸣声在外】(歇)鸣:谐“名”。指人的名声在外面,广为人知。
【谚语俗语第98句】:【老鼠上房——不是发大水,就是下大雨】(歇)比喻将有大的事件发生。
【谚语俗语第99句】:【强龙不压地头蛇】(谚)地头蛇:地方上有权势、有影响的团伙。指外来势力再大,也难敌地方上有影响的团伙。也指盘踞在地方上的恶势力是难惹的。 也作强龙难敌地头蛇。 强龙压不住地头蛇。 强龙斗不过地头蛇。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203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