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心是什么意思-佛语人生-倾述林文案网
【佛语禅语第1句】:【成熟】 稻谷成熟时,头自然低下。人成熟之时,自然会躬身。
【佛语禅语第2句】:【天天禅语】能顺天理,就有福;逆道而行,平安难求。
【佛语禅语第3句】:往事随风,亦如烟亦如梦,若心事禅定,将光阴里的往事一一串联安放,禅悟中,静然观之,堪那青藤往事,自会如诗如歌,绕指成香。
【佛语禅语第4句】:所谓“念兹在兹”,即是手在工作时,心思就在手上;双脚走路时,心念就在脚上;开口说话,精神就放在嘴上。
【佛语禅语第5句】:【天天禅语】不因他人辱骂而生气,受人夸赞而高兴,叫做“平常心”。
【佛语禅语第6句】:是心从本已来,自性清净,而有无明,为无明所染,有其染心。虽有染心,而常恒不变。(古印度)马鸣《大乘起信论》
【佛语禅语第7句】:真该妄本,行无不修;妄彻真源,相无不寂。(唐)法藏《修华严妄尽还源观》
【佛语禅语第8句】:慎莫念过去,亦勿愿未来。过去事已灭,未来复未至。现在所有法,彼亦当为思:念无有坚强,慧者觉如是。《中阿含经》卷四十三,《释中禅室尊经》
【佛语禅语第9句】:【最有禅意的句子】贪念生,就会善解;恶念消,就不会作恶,则灾难自然远离。
【佛语禅语第10句】:【佛心禅语】 思想会导致痛苦,但是停止思想并不是解决的办法。我们可以运用善巧的心地法门,消除所有出于无明的恶念。——堪忍尊者
【佛语禅语第11句】:一切诸苦树,放逸为根本,是故欲离苦,应当舍放逸。《正法念处经》卷五十七不放逸不死,放逸是死处。不放逸不死,放逸常生死。《正法念处经》卷二十五
【佛语禅语第12句】:【天天禅语】心灵健康三要:乐观、善解、有爱。
【佛语禅语第13句】:如众翳者同于一处,见各差别,互不相碍,皆由眼翳,不见正色。众生亦尔。色性无碍,心缘异故,蔽于正见,不了真实。《如来不思议境界经》
【佛语禅语第14句】:众生都有心病,拥有的人烦恼“失”,没有的人忧虑“得”;患得患失,即成忧愁。
【佛语禅语第15句】:【佛学经典文案金句】有目标、能坚持者必能心想事成怎样实现人生的心愿?佛日:人有至心求道,精进不止,会当克果,何愿不得。——《无量寿经》
【佛语禅语第16句】:【天天禅语】凡夫难免有缺点,若能勇于改过,必得完美的人生。
【佛语禅语第17句】:如果我们把烦恼当成一个处理品,我们大家一定不会自找烦恼。
【佛语禅语第18句】:因物故有时.离物何有时?物尚无所有,何况当有时?(古印度)龙树《中论·观时品》
【佛语禅语第19句】:【一句禅语一种人生】天灾出自人祸,人祸源自人心。
【佛语禅语第20句】:有人点灯求光明,其实真正的光明在我们心里。佛前的灯不必刻意去点,要紧的是点燃我们的心灯。
【佛语禅语第21句】:若有诸众生,未发菩提心,一得闻佛名,决定成菩提。《华严经》卷二十三,兜率宫中偈赞品
【佛语禅语第22句】:码字和码字很不一样,有的能码出快乐,有的会码出痛苦;码出利禄来者有之,码出祸端来者亦有之。字是什么?就是个工具。
【佛语禅语第23句】:菩提心坚圊,说得咒悉地,余则修咒轨,所作皆无果。由略想诸法,一切皆无性,定得菩提心,非唯余能得。《不动明王经》
【佛语禅语第24句】:这世上男女间的相生相克,也是阴阳相互作用的结果。
【佛语禅语第25句】:众缘所生法,是即无自性,若无自性者,云何有是法?(古印度)龙树《十二门论》
【佛语禅语第26句】:【佛心禅语】 不登泰山,不知天之高。不涉沧海,不知海之阔。——《圆悟佛果禅师文案》
【佛语禅语第27句】:人生不可能完全被掌控,正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生命中总有些难以预料的事情,有时无须太过执着,正如手中的流沙,握得越紧,越容易失去。
【佛语禅语第28句】:快乐地过就是快乐的一天,郁闷地过就是郁闷的一天。一天的心情怎样,生活如何,往往取决于自己。
【佛语禅语第29句】:云何正见?所谓现观前方便慧、正现观慧,及与现观后所得慧。《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卷下
【佛语禅语第30句】:时光总是稍纵即逝,若不把握现在趁年轻时好好努力,等到年纪老迈时才想学习,往往就时不我予了!
【佛语禅语第31句】:人最难能可贵的是:拥有一分力量,负起一切责任。
【佛语禅语第32句】:【最有禅意的句子】与人结好缘,句句话都是法;与人结恶缘,句句话成是非。
【佛语禅语第33句】:诸法无作用,亦无有体性,是故彼一切,各各不相知。譬如河中水,湍流竞奔逝,各各不相知,诸法亦如是。《华严经》卷十三,菩萨问明品
【佛语禅语第34句】:以有空义者,一切法得成,若无空义者,一切则不成。(古印度)龙树《中论·观四谛品》
【佛语禅语第35句】:人人都有佛性,禅心无不相通,悟者与天地与自然与了悟的人都浑融于那潜在的大与谐中。不被认识的陌生人便只有彼此的隔离、闭塞了。
【佛语禅语第36句】:学我们这个法门的人,心中没有圣道色彩的偶像。我们在慧净法师身上所见的,是弥陀的光明。
【佛语禅语第37句】:如来依世俗谛为众生说,若有众生于此言教起于执着,如是等类,不应依趣。《大宝积经》卷五十二,菩萨藏会
【佛语禅语第38句】:六损财业者,一者耽湎于酒,二者博戏,三者放荡,四者迷于伎乐,五者恶友相得,六者懈堕,是为六损财业。(《善生经》)
【佛语禅语第39句】:出家或有不修善,则不如在家;在家能修善,则胜于出家。(古印度)龙树《十住毗婆沙论》卷十
【佛语禅语第40句】:第一善知识,能呵责过患者是。如誉我,非上师也。此为要门口诀。(古印度)阿底峡【第4句】:胜进心·出离心·菩提心
【佛语禅语第41句】:【佛心禅语】 宜静默,宜从容,宜谨严,宜俭约。
【佛语禅语第42句】:有的人生活贪不餍足,已经取得很多,还感觉不够。
【佛语禅语第43句】:佛法是需要修证的,一个人去修证、实践佛法不一定能成佛,但一个不去修证、实践的学佛者则绝不可能获得解脱。
【佛语禅语第44句】:我于空性究竟故,外界与我成一体,风心显境自在故,任何变现皆随心。《弥勒日巴大师歌集》
【佛语禅语第45句】:佛教整个构成的要素,足慈悲和智慧。(民国)太虚《人生佛教》
【佛语禅语第46句】:【佛心禅语】 要善于与人和谐相处 人人应学和敬合群之法,诸贤者亦皆赞叹和敬之善。若能互相和敬, 住于正法,则必得瑜伽之乐,即相应佛法之乐。
【佛语禅语第47句】:不自爱的人不会爱他人,博爱一定从自爱出发。自爱不同于自私,自私仅为一己之私,自爱则是一种对爱的培养,真正的爱本质上是无私的。
【佛语禅语第48句】: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离别多。千里共禅娟,不怕离别,只怕不想念。但愿,花长好月长圆,你我永不离。
【佛语禅语第49句】:不因他人辱骂而生气,受人夸赞而高兴,叫做“平常心”。
【佛语禅语第50句】:大气是一种境界,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拥有大气的你,此时站得高,看得远!
【佛语禅语第51句】:火中生莲华,是可谓希有。在欲而行禅,希有亦如是。《维摩诘经》卷中,佛道品譬如粪秽聚,弃着于大道,莲花生其中,香洁而悦意。《法句经·花品》
【佛语禅语第52句】:我们应该从本身做起,第一要学“能吃亏,肯上当”,虽然吃亏上当, 也绝不糊涂,那才是真实的智慧与德行。
【佛语禅语第53句】:天灾都是由人心感召,这是一种“共业”。所以我们
【佛语禅语第54句】:在恶毒者的眼中,善良是用来猎获的枪弹,善良是用来掩饰凶残的装潢,善良是用来欺骗别人的麻药;面对善良,他们狂笑不已。
【佛语禅语第55句】:如果我们不是以全然的自我存在,并真实处于当下的话,我们就会错失一切。
【佛语禅语第56句】:【天天禅语】向正路走、做好事,是最恳切的虔诚。
【佛语禅语第57句】:【佛心禅语】 日日不离苦,日日都是苦,与其叫苦连天,蹉跎了岁月,不如珍惜现在,减少忧虑,坦然生活。
【佛语禅语第58句】:人间净土理念主张用佛教改造人世间,以普度众生为己任。
【佛语禅语第59句】:宣布法化,调御众生。可治者治,可摄者摄。罚其罪恶,决其诤讼,抚其孤弱,皆令永断杀盗邪淫。《华严经》卷六十六,入法界品
【佛语禅语第60句】:密乘要以一切戒为根,密戒为果,故说戒犹种子。一说沙弥、比丘戒如种子,菩萨戒如干,密宗戒为果也。(古印度)阿底峡
【佛语禅语第61句】:生命的精彩不在于如何度过美好的日子,而是如何应对艰难的时光。——藏学法师
【佛语禅语第62句】:【佛语禅话】为善者,让人感恩;为恶者,令人烦恼。
【佛语禅语第63句】:健康是通往艺术圣殿的门票,健康是攀登学问之山的云梯,朋友,请珍惜这张门票,请守护这架云梯。
【佛语禅语第64句】:【佛心禅语】 为他人着想就是在为自己着想 佛说,是非的原则是将心比心,要经常设身处地地为他人想一想。
【佛语禅语第65句】:与其背着包袱弯腰受罪,不如放下包袱享受生活;与其徒劳地抱怨命运不公,还不如淡定从容地笑对人生。学会放下,人生的路才会越走越宽。
【佛语禅语第66句】:【身心自在】 待人处事诚正信实,问心无愧,就可以皆大欢喜,身心自在。
【佛语禅语第67句】:每星期至少一小时为社区服务,是为生活的密行。
【佛语禅语第68句】:人格教育:以慈悲人格为学习目标,以诸佛菩萨为效法榜样,以戒定慧为求道根本,以智仁勇为做人方针,心中要建立“圣贤偶像”的观念。
【佛语禅语第69句】:非器众生,说其深法,是菩萨谬。《大宝积经》卷一一二,普明菩萨会
【佛语禅语第70句】:【时间与财富】 善于利用时间之人,将会拥有更多的财富;虚度时光的人,就会失去 人人都想得到的东西。
【佛语禅语第71句】:忍字心上一把刀。能忍,就能纳受人间一切的缺点——对任何人没有一点怨恨,做任何事也没有一个难字。
【佛语禅语第72句】:【天天禅语】光明无染污的觉悟,都是要从凡夫地发心立愿修行而得。
【佛语禅语第73句】:【佛心禅语】 如果能摆脱那些无故寻来的烦恼,那么每个人都可以达到佛的境界。
【佛语禅语第74句】:这大概也是因为小孩心性单纯,还未曾受后天环境的浸染,天生阳气足的缘故,所以他们感召的多是正面能量。
【佛语禅语第75句】:【佛心禅语】 一个人如果长期贪图享乐,就会变得无所事事,最后难以忍受空虚,这就等于进了地狱。
【佛语禅语第76句】:人生三分之一时间在休息,三分之一时间在工作,三分之一时间在等待。剩下的时间属于心灵,虽然很少,但是最珍贵。
【佛语禅语第77句】:乃至未得一切种智,不舍精进,如救头燃。《大宝积经》卷五十八,文殊师利授记会
【佛语禅语第78句】:恩重父母如丘山,应当孝敬恒在心,知恩报恩是圣道。《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三,报恩品下
【佛语禅语第79句】:【天天禅语】人人发挥心中的爱,能凝聚善的福业,形成善的循环。
【佛语禅语第80句】:学佛修道的意义在于,明白外界境遇只是幻影,如同早上的迷雾,当阳光出来时总会消散,从而很快从不良情绪中走出来,保持宁静快乐的心境。
【佛语禅语第81句】:【佛心禅语】 谁在给我们设置障碍给我们设置障碍的并不是生活中的挫折,而是一颗斤斤计较、不豁达的心。
【佛语禅语第82句】:名誉及利养,愚人所爱乐,能损害善法,如剑斩人头。《有部律》
【佛语禅语第83句】:【佛心禅语】 有了智慧,你的想法、看法完全是正确的,做法也是正确的,哪里会有痛苦?当然快乐!所以苦的因是迷,乐的因是悟,是觉悟。——净空法师
【佛语禅语第84句】:忍一句,耐一时,退一步,饶一着。(当代)星云《人间佛教的戒定慧》
【佛语禅语第85句】:【佛心禅语】 以闻思律藏让不安定的心安定,以闻思经藏让安定的心稳固,以闻思论藏让稳固的心发挥功用。这就是经、律、沦三藏的闻思过程。
【佛语禅语第86句】:阿鼻依正,全处极圣之自心;毗卢身土,不逾下凡之一念。(唐)湛然《金刚经》
【佛语禅语第87句】:正信的佛教徒,应该知道拜佛的道理,也要知道拜忏的意义。拜佛的意义是迈向信仰的目标,拜忏即是改善人生、美化心地,至真至诚地反省忏悔。
【佛语禅语第88句】:【佛心禅语】 信与不信,因果就在那里,或善或恶,与你如影随形,不离不弃。
【佛语禅语第89句】:要人祝福,不如自己付出造福,如此爱与福都有余。
【佛语禅语第90句】:对人有疑心,就无法爱人;对人有疑念,就无法原谅人;对人有疑惑,就无法相信人。
【佛语禅语第91句】:人世间浪漫多情的歌者有之,情愿被毒箭射伤的情种亦有之。前者让人羡慕,后者令人扼腕。
【佛语禅语第92句】:【古风基地】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佛语禅语第93句】:所谓教人念佛,是教他晓得轮回可怕,念佛能出轮回。至于念佛本身是不必教的,“南无阿弥陀佛”,张口就是,既无难度,也没有要求。
【佛语禅语第94句】:眼耳鼻舌身,心意诸情根,一切空无性,要心分别有。如理而观察,一切皆无性。《华严经》卷十三,菩萨问明品
【佛语禅语第95句】:喜心即快乐的心,对任何事都想得开、看得破、拿得起、放得下,因此常常保持着内心的愉悦,同时也会设法带给他人愉悦。
【佛语禅语第96句】:家人之间应多一些宽容和体谅,少一些计较与猜疑。
【佛语禅语第97句】:【天天禅语】想得通,才做得到;做得到,才能引导他人。
【佛语禅语第98句】:如来智慧,分别三世一切众生、一切国土、一切劫数、一切诸法,无不知者。《华严经》卷五十一,如来出现品
【佛语禅语第99句】:人生若能减低欲望,生活上便没有什么值得计较!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203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