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赞的民间俗语,忍不住发朋友圈!
【歇后语第1句】:背着哈哈镜走路——不怕后人见笑
【歇后语第2句】:【军无媒,中道回】(谚)媒:向导。 军队行军如果没有向导,就无法前进,只好中途返回。指行军离不开好向导。
【歇后语第3句】:【兄弟同心,黄土变金】见“弟兄协力,土块变金”。
【歇后语第4句】:【吊桶落在井里】释义:比喻陷入无法摆脱的困境,听人摆布。例句:婆惜道:“好呀!我只道‘吊桶落在井里’,原来也有‘井落在吊桶里’!”
【歇后语第5句】:【杏林】在医院常常看到病人送给医生的锦旗或匾额上,除了“妙手回春”一类题词外,还有“杏林春暖”、“誉满杏林”等赞语。那么,“杏林”到底指的是什么呢?它源起何处?据说,董奉是三国东吴的名医,他与北方魏国的华佗几乎齐名。董奉医术精湛,行善乐施,治愈无数疑难病症,口碑甚好。董奉到了老年,移居江西庐山。他身处山林,却心系患者,仍旧热心为百姓看病。远近的人们纷纷前来求医,他看到求医者大多是贫苦的乡民,决定不收任何报酬,甚至连药费也由自己倒贴。只要求病人一旦康复痊愈,要种植杏树,小病种一棵,大病种四五棵。病人感恩戴德,争相种树。数年后,董奉居住的院落周围杏林叠翠,蔚然成林。“杏林”承载了董奉行医的佳话,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称颂,他不仅是医术医德的楷模,也是植树造林保护环境的模范。“杏林”也成了夸赞医生的美称了,医药行业也称为“杏坛”。
【歇后语第6句】:【船过大悲口,盐方是你的】释义:大悲口:在四川省巫溪县境内,溪心有两巨石相对,水流湍急,船只经常遇险沉没。船过得大悲口,船上装的盐才算是货主的。形容大悲口水情险恶,航行艰难。例句:大悲口:在郡西十六里,溪心两巨石相对峙,上广下狭,故名,行人乞灵之祠也。谚云:“船过大悲口,盐方是你的。”
【歇后语第7句】:快放晚学的时候,下了很大的雨。我说早上听到了雷声,老师说:“是啊,早雷不过晚,夜雷下三天。”(浙江·安吉)
【歇后语第8句】:【叫你吃屎你也吃】斥责人盲从。清代《二十年目睹之怪 现状》:“你师帅叫你吃屎,你为什么不吃给他看!幸而你的 师帅做个媒人,不过叫女儿嫁个兔崽子,倘使你师帅叫你女 儿当娼去,你也情愿做老乌龟,拿着绿帽子往头上去磕了!”
【歇后语第9句】:从湖南到河南——南上南(难上难)
【歇后语第10句】:破船过江——人人自危
【歇后语第11句】:染坊里的木勺——色色各别
【歇后语第12句】:老师在黑板上写字的时候,我心不在焉。老师说:“你要往秤上看,不要往肉上看。”(陕西·宜川)
【歇后语第13句】:姐姐忌妒她的班长,常在家里说人家的不是。爸爸批评她说:“人无十全,瓜无滚圆,不要吹灰尘找芝麻缝,要多看看人家的长处。”(江苏·海安)
【歇后语第14句】:【石臼里的泥鳅——无路钻】(歇)比喻人陷入困境,逃脱不了。
【歇后语第15句】:【揭老底】(惯)比喻揭露不愿让人知道的内情或底细。 也作揭底子。 揭根子。 翻老底。
【歇后语第16句】:理发不用刀子一光推
【歇后语第17句】:【千中不挑一,万中不挑一】(惯)千万个人中也挑不出一个来。形容人极其优秀,谁也比不上。
【歇后语第18句】:脚生鸡眼臀生疮——坐立不安
【歇后语第19句】:【吃个鸡蛋还得挑四棱的】(惯)棱:棱角。形容过分挑剔苛求。
【歇后语第20句】:鸭子眇棚——闹翻天
【歇后语第21句】:【痢痢头上拍苍蝇——来一个着一个】(歇)着:打中。指来一个就勾搭或笼络住一个。也指来者不拒,统统接纳。
【歇后语第22句】:【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俗语比喻办事情没有规则、标准,就不会有合于这种规则、标准的结果。特别是对人的约束,不能谁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必须用规章制度、法律法规来约束,才能保证社会和谐运转发展前进。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源自战国时期《孟子》一书。《孟子·离娄上》中说:“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规”是校正圆形的用具,“矩”是校正方形的工具。这句话是说,公输班(即鲁班)虽然木工技能高超,但是他不用规和矩这两种工具,也画不出方和圆的图形,做不出方形或圆形的木制品。鲁班是木匠的祖师爷,尚且如此,何况他人乎。
【歇后语第23句】:【一肚子坏水】(惯)形容满脑子坏思想、坏主意。
【歇后语第24句】:出头的鸟儿——先挨打
【歇后语第25句】:【指着明白的,说糊涂的】(惯)指心里明白,却装作糊涂。
【歇后语第26句】:爸爸很晚才回家,一进门,他就对妈妈说不吃饭了。妈妈笑着说:“老犍不吃草,肚里有元宝。你又在哪儿吃过了?”(山西·阳城)
【歇后语第27句】:【 饿死也是撑死】有困难别人不相信。西戎《王仁厚和他 的亲家》:“咱是富裕户,闹也不算,饿死也是撑死了!”
【歇后语第28句】:【半斤荞麦皮,也想榨四两油】释义:比喻残酷地压榨勒索。例句:你从外表上一看,他一股穷酸烂气,倒像个叫花子,要说起卡脖人来,真是半斤荞麦皮,也想榨四两油。
【歇后语第29句】:我看表弟在吃冰糕,就说:“来,让哥咬一口。”妈妈说:“看把你馋的,舌头都掉在地上了。”(山西·高平)
【歇后语第30句】:【把守山门的哼哈二将——不镇庙还吓人】(歇)哼哈二将:佛教称守护庙门的两员神将,传说一个叫郑伦,能鼻哼白气制敌,一个叫陈奇,能口哈黄气擒将。比喻即使压不住阵,也能起到威吓作用。
【歇后语第31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原为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一句话, 今多指另有用意,别有企图。茅盾《虹》:“但是来听讲的,只 有几个学生,而且他们还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还不是借此出 来看看夜市罢了。”
【歇后语第32句】:邻居占了我家的地盘,爸爸要去评理。大姑劝道:“算了吧,家有千尺码,外有百杆秤,大伙儿心里都有数,咱也别再不依不饶的了!”(四川·成都)
【歇后语第33句】:【桀犬吠尧——各为其主】(歇)桀:夏朝最后一个君主,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尧:传说中上古圣明的帝王。本指桀养的狗向着尧狂叫是为了卫护它的主子,转指各人都为其主子效劳。
【歇后语第34句】:【 人恶礼不恶】待人不应该失礼。明代《金瓶梅》:“自古人 恶礼不恶。他男子汉领咱若多的本钱,你如何这等待人? 好名儿难得,快休如此。”
【歇后语第35句】:爸爸让哥哥去喷农药,哥哥说:“我不会。”爸爸说:“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就能当师傅了。”(河南·内乡)
【歇后语第36句】:我的邻居有位老奶奶,年近六十,两个儿子均已成家,弟兄两人常因为嫌老人偏这家向那家而吵闹不休。热心的妈妈常去劝和兄弟俩:“天下老人偏小的,不偏小的偏好的。”(河南·林州)
【歇后语第37句】:【好儿女志在四方】青年人应该经风雨见世面,不应留恋 某一个地方。类似的:男儿志在四方。香港梁凤仪《千堆 雪》:“对呀,男儿志在四方,何必要死守在女友的身旁,受那 裙带尊荣所带来的层层压力?”
【歇后语第38句】:【大鱼奔深水】释义:比喻有本事的人向往重要部门或大单位。例句:“县上水就深,省里的更深。”朱升瑶瑶鞭杆,大鱼奔深水、古今一理。”
【歇后语第39句】:姥姥和妈妈在说下了岗又不去找工作的小舅。姥姥叹了一口气说:“唉!你呀,真是烂泥糊不上墙哟!”(广西·柳州)
【歇后语第40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释义:一个人把守关口,一万个人也攻不开。形容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万夫莫开”又作“万人难敌”。例句:这个岩洞地形险要,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即使敌人发现了白大姐藏在洞内,她有短枪,敌人也是干瞪眼没得办法。
【歇后语第41句】:【一不做,二不休】(谚)指要么就不干,要干就干到底。
【歇后语第42句】:癞蛤蟆剥皮不闭目——还想蹦鞑几下
【歇后语第43句】:【铁石心肠也落泪】形容感人之深,令人掉泪。香港唐人 《金陵春梦》:“男女老少哭声震天,喊声动地,十里之外都能 听到,铁石心肠也得落泪。”
【歇后语第44句】:【比人矮半截】觉得不如人,被人瞧不起。或说:比人矮三 尺/见人矮三分。成语:自惭形秽。菡子《纠纷》:“他们自己 呢,也就像比人家矮三尺般的,总是坑着头走路。”
【歇后语第45句】:【慌吃要烫嘴,慌走脚踢伤】释义:比喻慌张匆忙容易出差错。例句:阿土阿耳却冷静地制止:“‘慌吃要烫嘴,慌走脚踢伤。’你们莫忙,等走近了,我下命令你们再打!”
【歇后语第46句】:【风过草抬头】指情况又恢复原状,反弹。电视新闻:“我 们要采取有力措施,防止发生风过草抬头的现象。”
【歇后语第47句】:【只有错拿,没有错放】(谚)指案件中往往捉人比较随便,而放人特别谨慎。
【歇后语第48句】:小姨在织一件朱红色的毛衣,叔叔说道:“这颜色显得太浓了。”妈妈在一旁笑着说:“羊吃苦苦菜,各有心上爱。哪有喜好完全一样的人呢?”(甘肃·靖远)
【歇后语第49句】:【哑子漫尝黄檗味——难将苦口对人言】(歇)漫:徒然,白白地。 黄檗:即黄柏,落叶乔木,树皮中医入药,味很苦。苦:本指味苦,转指痛苦、苦楚。指心里有苦,难以对人开口。 也作哑子漫尝黄柏味——难将苦口向人言。 哑子漫尝黄连味——难将苦口对人言。
【歇后语第50句】:【保住乌纱帽】乌纱帽,为封建时代官员所戴表示身份的 官帽。借指保住个人地位权势。反义说:丢了乌纱帽。姚 雪垠《李自成》:“请你想想,如果这次进剿又无结果,丁抚台 的乌纱帽能保得住么?倘若皇上震怒,不惟会丢了乌纱帽, 恐怕还有不测之祸!”
【歇后语第51句】:【见怪不怪,其怪自败】遇到怪异之事,无须自相惊扰。清 代《红楼梦》:“见怪不怪,其怪自败。不用砍他,随他去就是 了。”
【歇后语第52句】:大地旅行——陆游
【歇后语第53句】:大伯家的猪糟蹋了二奶家的庄稼,他们两家在吵架。我对爷爷说:“就怨大伯,他为什么不把猪圈好呢?”爷爷说:“有活儿多插手,遇事少插嘴,你小孩家懂什么?”(河南·内乡)
【歇后语第54句】:【蒸不熟,煮不烂】(惯)形容人顽强,不驯服。
【歇后语第55句】:【无禁无忌,黄金铺地】(谚)禁、忌:封建迷信认为犯忌讳的行为或话语。黄金铺地:发大财。指对那些迷信禁忌的一套撇开不管,放开手脚,就能发财致富。
【歇后语第56句】:【死逼上梁山】释义:梁山:在今山东省东平湖西,梁山县南,附近地区为古梁山泊,北宋以后常为起义军的根据地。比喻被逼无奈才做某种事情。例句:他佯装不满地说,“唉,我才不愿意去前线冒险哪。只是军令不可违,死逼上梁山!此行别说什么名利双收,别送上这条命就算烧高香了。”
【歇后语第57句】:【古筝】筝是我国古老的拨弹乐器之一,相传形成于秦朝,盛行于隋唐,后流传到全国、亚洲不少地区,史称秦筝。相传,秦国有一种乐器叫瑟。有个叫宛无义的人,弹瑟的技艺非常高,他的两个女儿也非常喜欢弹瑟。有一天,姐妹俩都争着到父亲那里学习弹瑟。姐姐跑得快,先把瑟拿到了手里,爱撒娇的妹妹哪里肯让,赶忙跑过去,双手抱住了姐姐手中的瑟。两个人你拉我扯,互不相让。忽然,“咔嚓”一声,瑟被掰成了两半。宛无义闻声急忙赶过来,不由得愣住了,只见姐姐手中的一半是十三弦,妹妹手中的一半是十二弦。他又急义气,忙把两个女儿手中的瑟拿过来,唉声叹气地左摸摸,右看看,用手指把弦一拨,让他吃惊的是,半边瑟竟发出更好听的声音。宛无义早忘了责怪女儿们,他把半边瑟分别作了些修缮,结果这半边瑟比原来好弹,声音也更好听了!他欣喜万分,就把这“二女相争,引破为二”的瑟,叫做“筝”。从此以后,筝就在秦国流传开来。
【歇后语第58句】:【心则不竞,何惮于病】(谚)竟:强。惮:怕,人怕的是自己的身心不强健;自身强健,还怕什么病。指自我坚强,就不惧外患。
【歇后语第59句】:【骨头烧成灰】也认得谓记得清楚,确认无误。或说:扒下 皮来也认得出。台湾琼瑶《几度夕阳红》:“尽管有那么多的 变化,但是,这个人,就是把他烧成灰,磨成粉,化成了泥,她 仍然能一眼就认出来!”
【歇后语第60句】:【只看见活人受罪,没看见死人扛枷】(谚)活人受罪是常事,死人扛枷从来无。指受罪的当然都是活着的人,人们的一切努力,应该是只为了活人少受罪。
【歇后语第61句】:铁钉钉铁板——硬对硬
【歇后语第62句】:【摸摸脑壳算一个】(惯)指不加选择,有一个算一个。
【歇后语第63句】:【姜太公八十遇文王,海水不能用斗量】释义:姜太公:即吕尚,字子牙,八十岁遇周文王,文王拜他为相,后助武王伐纣,有功,封于齐。例句:姜太公八十遇文王,海水不能用斗量,我老八有我乖乖的好眼光!
【歇后语第64句】:裁衣不用剪刀——胡扯
【歇后语第65句】:【眼见是实,耳听为虚】(谚)亲眼所见才能认定是真实的,听人传说是不可靠的。指凡事不可轻信人言,必须亲眼审察,加以核实。 也作眼见方为是,传言未必真。 眼见是实,耳闻是假。
【歇后语第66句】:【欲知山中路,须问打柴人】(谚)打柴人成天缘山打柴,最知山中路径。比喻亲自实践的人最熟知实情。
【歇后语第67句】:【有风方起浪,无潮水自平】释义:比喻凡事都有原因。例句:有风方起浪,无潮水自平。你不惹我,我好寻你?
【歇后语第68句】:妹妹这一段学习成绩有了很大提高,大家刚一表扬她,她就骄傲起来。叔叔对她说:“不踏实的人,犹如水上的浮萍;贪虚荣的人,犹如昙花一现。你刚有点进步,可不能骄傲啊!”(河南·郑州)
【歇后语第69句】:下了十八层地狱——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歇后语第70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释义:“晴”与“情”谐音。比喻彼此毕竟有情谊。例句:他走的时候,没见到她来给他送行,心里恨恨的;可是,当他登上飞机的舷梯,回头望时,她出现在机场的入口处,向他挥手,真是“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睛。”
【歇后语第71句】:【病急乱投医】病势危急,不管医生好坏赶紧去找。谓形 势急迫,来不及考虑和选择。香港唐人《金陵春梦》:“他还 说这种病急乱投医的办法,一向是中国病人到了群医束手 时的办法,也就是把死马当活马医的做法,效果如何,不问 可知。”
【歇后语第72句】:【揭疮疤】(惯)比喻揭露别人过去的错误或隐私。 也作揭痛疮。 揭伤疤。
【歇后语第73句】:【娶媳妇儿打幡儿——热闹出了尖儿】(歇)幡儿:一种窄长的旗子,垂直悬挂,多用白纸剪成,旧俗出殡时用。指喧闹得有些过分或出格。
【歇后语第74句】:棺材里的老鼠——吃死人
【歇后语第75句】:【骨头里榨油】(惯)比喻残酷地剥削或敲诈勒索。
【歇后语第76句】:【 草怕严霜霜怕日】指一物怕一物。浩然《艳阳天》:“草怕 严霜霜怕日,恶人自有恶人磨。这一回,有人整他了,他就 要垮台了。”
【歇后语第77句】:乱麻团缠皂角树——理不出个头来
【歇后语第78句】:【学得薄技在手,胜似腰缠万贯】(谚)薄技:小的技艺。贯:古时钱制,一贯千文。只要能掌握一门薄技,也比拥有万贯钱财强。指维持家计,靠积存的钱财,不如靠技艺的收入。
【歇后语第79句】:【有钱常记无钱日】(谚)指有钱时必须常常记取没钱时的困苦,只有如此,才能厉行节约,才能保持人在清贫中的种种美德。
【歇后语第80句】:既会杀猪又会做饭——多面手
【歇后语第81句】:【 丫鬟拿钥匙,当家做不了主】指有职无权。或说:使唤丫 头带钥匙,当家做不了主。韩志君等《古船·女人和网》:“我 知道,你没钱。在你们家你是、f鬟带钥匙,像是当家的,可 啥事也做不了主。”
【歇后语第82句】:驴子跟马跑——蹩断脚;落在后头
【歇后语第83句】:【多深的水,养多大的鱼】释义:比喻有什么样的条件才有什么样的人。例句:我不用了解就猜个八九不离十。多深的水,养多大的鱼,她准是嫌咱这湾子水浅了。其实,咱无风港轮船都跑得开,再大的鱼也养得了她。 ………
【歇后语第84句】:出门坐飞机——远走高飞
【歇后语第85句】:表弟一到我家就像只麻雀,“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引得我们话也多了起来。妈妈见了,笑着说:“这可真是个练口才的好办法,爆竹点着了头,一响全响啊!”(四川·江安)
【歇后语第86句】:【吐坏水儿】(惯)比喻出坏点子,耍狡猾手段。
【歇后语第87句】:【人望高头,水望低流】(谚)水往低处流,这是自然之理;人往高处奔,这是人情之常。指人总是有向上的心理。 也作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人往高处水往低。
【歇后语第88句】:锁头守门——家无闲人
【歇后语第89句】:【不怕闹的欢,就怕拉清单】拉清单,借代算总账。指为非 作歹日后要被清算。孙犁《风云初记》:“不怕闹的欢,就怕 拉清单,你说的对!”
【歇后语第90句】:【冤仇宜解不宜结】结仇没有好处。鲁迅《仿徨》:“我想, 你们也闹得够了。不是已经有两年多了么?我想,冤仇是 宜解不宜结的。”
【歇后语第91句】:【清明不戴柳,红颜变皓首】(谚)清明:清明节,在每年农历三月上旬,是传统习俗上坟祭祖之日。旧俗,清明祭祖归来,要折柳枝盘成圈戴在头上,据说不如此,青年人就会变成满头白发的老人。
【歇后语第92句】:【穷在路边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见“富家山野有人瞅,贫居闹市无人问”。
【歇后语第93句】:【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谚)苦中苦:常人难以忍受的苦痛。人上人:出类拔萃的人。指只有承受得了常人难以承受的苦痛,才能出人头地。
【歇后语第94句】:【老虎不吃回头食】(谚)老虎不回转身去找食物吃。常比喻有志气的人做事,认定目标,勇往直前,绝不中途反悔。 也作“猛虎不吃回头食”。
【歇后语第95句】:【树上十鸟,不如手握一只】见“两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
【歇后语第96句】:电线杆上安喇叭——想(响)得高
【歇后语第97句】:【好汉就怕病来磨】(谚)即便是身强体壮的英雄好汉,也抵抗不过疾病的折磨。指疾病对人的生命极具杀伤力。 也作英雄只怕病来磨。 硬汉子怕病磨。
【歇后语第98句】:生活在人民之中,仿佛睡在幸福的摇篮里。
【歇后语第99句】:【水沟不通四处流】(谚)水流的渠道如果不畅通,就必定四处漫溢。 比喻下情不能上达,必定造成麻烦。
本文由qingshulin发布,不代表倾述林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qingshulin.com/haojudaquan/show-204100.html